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范本(2篇)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范本(2篇)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范本一、引言本文旨在制定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范本,以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涉及到复杂的地质环境和高风险的作业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施工安全水平,以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安全方案编制:在施工前,必须编制合理的安全方案,详细规划每个施工阶段的安全措施,并将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确保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 质量评估:在施工前,需进行地质环境和工程质量的评估,确定施工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 人员培训:施工前,所有参与施工工作的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特点和安全要求,并熟悉使用安全装备和工具的方法。

三、施工中的安全管理1. 现场管理: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有序,避免堆放杂物和垃圾,定期清理危险物品,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标志,确保人员能够清晰地辨认出危险源。

2. 安全防护设施:必须配备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滑鞋、护目镜等。

同时,根据施工环境的特点,设置适当的安全围栏、防护网和警示线,确保人员远离危险区域。

3.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所有施工机械设备必须经过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使用机械设备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配备专人指导和监督,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 施工作业管理:所有施工作业必须按照预定方案进行,严禁擅自更改或省略任何环节。

同时,严格控制施工进度,避免出现赶工现象,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5. 管理人员的职责:施工现场应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并及时制定安全措施、开展安全检查和记录。

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管理经验,并能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四、施工后的安全考核1. 安全评估:在施工结束后,应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安全评估,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以避免类似的安全问题再次发生。

2. 事故调查: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日益显得尤为重要。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对已发生或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和防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涉及到众多领域,如地质灾害防治、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等。

本文将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特点1. 复杂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涉及到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复杂性。

此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往往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配合,使得工程施工更加复杂。

2. 风险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如边坡稳定性问题、地下暗流、岩层破碎等,可能导致施工人员伤亡和工程损失。

3. 长期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周期较长,从调查评估、设计、施工到验收投用,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

4. 经济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投资较大,需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确保投资回报。

5. 社会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技术方法1. 支挡工程:包括抗滑桩、悬臂抗滑桩、锚拉抗滑桩、桩板挡墙、挡土墙等,用于加固边坡和防止滑坡等地质灾害。

2. 注浆加固:通过注浆技术对岩土体进行加固,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3. 锚喷支护: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对岩土体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4. 格构护坡:采用格构结构对边坡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5. 砌石护坡、石笼护坡、抛石护坡、植被护坡等:通过砌石、石笼、抛石和植被等手段对边坡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

6. 截(排)水沟、支撑盲沟、排水隧洞等:用于疏干地下水和排除地表水,降低水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管理与组织1. 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地质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中的一大类,其中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多种灾害类型。

由于其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安全管理组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应该由相关部门或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全面负责,安全管理人员应该负责组织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

具体而言,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体系,指导现场各类工作的安全管理,起草和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和监管,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保障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

二、安全生产工作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涉及到多种风险和安全问题,因此,安全生产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施工单位应该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计划,明确分工,有针对性地进行管控和监督,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实施和落实。

同时,还应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并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现场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现场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现场管理应该重点监督危险点和关键区域的安全工作,各类施工人员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发现不安全事项应该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并采取及时的措施进行处置,确保现场安全。

现场管理要包括岗前培训、岗位责任制、切实执行安全标准,建立好安全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章行为,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四、安全监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安全监测。

安全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及时采取措施。

例如在山体治理工程中,安全监测包括对山体表面和地下水位的监测。

监测结果应该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早调整工作进度和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五、应急预案在每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应该建立应急预案。

在紧急情况时,应急预案有助于及时处理,肃清事故隐患。

应急预案应该包括警报设备、安全逃生设施、应急联络方式等措施,以便及时响应和执行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点治理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点治理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点治理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地质灾害点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地质灾害点治理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首先,我们加强了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及时掌
握地质灾害点的变化情况,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警,有效地减少了灾害的损失。

其次,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地质灾害点治理工程。

对于已经形成的地质灾害点,
我们进行了土石方的加固和支护工程,采取了植被恢复等措施,有效地减轻了灾害的危害程度。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地质灾害点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

通过清理垃圾、疏通
河道、修复植被等措施,改善了地质灾害点周边的生态环境,减少了灾害的发生可能性。

最后,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了人们应对灾害的能力。

总的来说,地质灾害点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专家和
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地质灾害点治理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安全施工管理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安全施工管理

福建远方建设有限公司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一、管理程序安全施工管理和质量管控是关系到整个地灾治理工程是否能顺利进行并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因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做好如下工作:1、要对是否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各项安全技术要求、是否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是否执行施工项目安全交底制度及设备设施交接、验收、使用制度进行检查。

2、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应包含有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外,对抗滑桩竖井开挖、危岩清除、高边坡施工等还应编制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细则,每日上工前有安全培训记录和安全交底记录、施工期间应有安全检查记录。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场地地处高危险区域,应有针对性地编制有雨季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施工安全应急预案(特别对泥石流沟道内施工、高边坡下施工、危岩体附近施工的必须编制两预案),对上述预案未编制或编制不合理的可要求其停工完善后再复工。

4、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地质灾害体的安全检测工作,企业代表要检查各施工点是否配有专职安全员和监测员,是否有安全检查记录和监测记录.5、地灾施工现场负责人必须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监督并保证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与不安全因素,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6、对施工中发生因工伤亡及重大未遂事故,要做好现场保护,及时上报,并协助事故调查组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制定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认真吸取教训,从技术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意见,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技术方面提出整改意见和办法,予以消除。

7、对施工现场各种施工架、防护架、安全网等设施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做法要求及时纠正;施工临时用电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严禁拖地线和超负荷用电,应有专职电工管理用电;检查施工现场是否做好防风、防雷击、防洪水、防地质灾害措施。

二、现场管理制度1、所有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企业安全生产的、戴好安全帽防护用具;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执行职工安全守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通常包括山体防治、滑坡治理、地下水处理、地震灾害调查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安全风险。

为了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施工安全管理。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制定施工安全计划,明确各类工作的安全要求和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控。

2. 人员培训与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和技能培训。

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了解工程的安全风险和应对措施,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水平。

3. 施工现场管理:严格遵守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组织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和监管工作。

制定明确的施工现场布置方案,设置有效的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

4. 安全检查与监督:定期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安全问题。

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确保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安全管理和操作,做到安全风险可控。

5. 紧急救援与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紧急救援和应急预案体系。

配备专业的救援队伍和应急设备,制定细致完整的应急方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 安全技术措施: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如在山体防治工程中,可采取爆破、抛网、挡土墙等技术措施,确保施工过程安全稳定。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在于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减少事故的发生。

通过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可以预防和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总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施工过程中人员和工程安全的重要环节。

只有加强管理,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证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地质灾害治理报告5篇

地质灾害治理报告5篇

地质灾害治理报告地质灾害治理报告5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质灾害治理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质灾害治理报告1山西是产煤大省,全省91个县(区、市)的小煤矿绝大部分是县以下的煤矿,多数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煤矿发展迅猛,最多时有10000多座小煤矿。

长期以来,煤矿多、分散的格局和粗放落后的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给山西带来了严重后果,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直接影响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

一、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以沙峪煤矿为例,沙峪煤矿矿区范围内分布着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0xx余人。

矿区内沟谷发育,地形破碎,土地较贫瘠,受采煤的影响,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土地退化、荒芜、房屋裂缝、水源干枯等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居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

煤炭的大规模开采造成了对矿山环境的较大破坏,采空塌陷、地面裂缝、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煤矸石堆放、矿坑排水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相继发生和出现。

沙峪煤矿是一个具有34年开采历史的集体矿山,采掘生产机械化程度中等,回采率达65%,累计原煤产量110万,t采动面积约2.6km。

采煤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下水位下降据调查,沙峪煤矿现采***煤,矿坑排水主要来自其顶板(多层)砂岩裂隙水,达300~500m3/d,由于其集中排放,改变了地下水运移状态,周边地下水向井下巷道汇流,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使煤层之上含水层储水结构遭到破坏。

矿区中部出露于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中的1眼天然泉以及各村中8处水井,浅层均先后干枯,使矿区内的村庄、居民及大小牲畜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而矿坑排水大多数直接排放,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2、采煤引发的地面裂缝、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沙峪煤矿采用长壁式采煤法,全冒落顶板管理,回采率65%以上,煤矿投产34年来,采动面积达2·6km2,因井田地处低—中山区,地表大面积黄土覆盖,松散层厚度30~70m。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整改报告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整改报告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整改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我所承接了某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二、存在的问题1. 工程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规模,导致了工程的不合理布局和施工设计,增加了工程风险。

2. 部分工程材料质量不过关,不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3. 没有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和勘测工作,导致了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的认识不足,治理措施缺乏科学性。

4.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违反相关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的情况,施工质量不达标。

三、整改措施1. 更换施工方案:对于工程布局不合理的部分,重新制定施工方案,合理分布工程目标,降低工程风险。

同时,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2. 优化材料质量:对于不合格的工程材料,及时进行更换和修复,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 深化前期调查:加强前期调查和勘测工作,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

四、整改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和治理工作,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复查,发现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工程布局更加合理,材料质量得到了提高,前期调查工作做得更加充分,而且施工方案得到了优化,施工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指标均达到了预期要求。

五、总结与展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面、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实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研究,不断改进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理。

同时,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以上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整改报告,请各位领导和相关人员认真阅读,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原市城区东岳山西麓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一期施工项目Ⅰ标段(合同编号:NXYSLDH-2013-01)施工管理工作报告编制:王磊审核:雪彦宏宁夏伊斯兰地质工程公司二零一五年一月三日东岳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固原市城区东岳山西麓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一期施工项目区位于固原市原州区清河镇,西缘紧邻固原市城区,是黄土丘陵区与河谷平原的过渡带,属于固原市城市规划区范围。

东岳山地区是固原市城区景观规划区的东起点(东岳山广场),该区经过多年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景观效应已初具规模,正在建设的东岳山人文景区,与固原市区相呼应,成为了固原城区主要景区。

但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脆弱的地质环境,加之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导致了市区东侧东岳山西麓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地震滑坡,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加剧了黄土丘陵斜坡的不稳定。

据2010年宁夏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开展的《固原市原州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2011年7月对东岳山地区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在城区东侧的东岳山15km²范围内,发育有4处滑坡、2条泥石流和8处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危险坡体,其中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可能具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危险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直接威胁斜坡体前缘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城市规划、建设、文物保护、交通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加之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山体粘土资源较丰富,历史上该区域内分布有多家砖厂,对山体上粘土资源进行开采,而后取土烧砖,服务于城市建设。

原固原县机砖厂成立时间较早,属于该地区规模较大的国营砖厂,其开采区域为机砖厂东侧山体,由于长期开采,对山体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山体开挖面陡立,开挖相对高差较大。

目前该砖厂处于停产状态,由于历史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稳定性极差,偶有崩落发生,严重威胁坡体下方的居民。

成为固原市城市发展建设和防灾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使山体区域消除相应的地质灾害,依据工程设计要求,将项目施工片区划分为11个断面,分别按照相应的坡比参数符合并控制在垂直5米高,水平10米长的1:2的坡比,通过削坡开级,使斜坡变成阶梯状缓坡,降低坡体角度,提高坡体的稳定性,修建治理平台2米宽、保证坡面平整,压实度良好。

1.2工程建设任务及规模本次地灾治理的任务是将位于原县机砖厂的固原市城区东岳山西麓经多年开采挖掘粘土资源所遗留下的现状及后期长久风化、雨水腐蚀形成的具有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山体进行消除地质灾害危险性治理,恢复绿色植被,保持水土稳定,从而解决因山体大面积裸露而导致的黄土漫天飞舞,春冬时节形成的沙尘暴。

消除危险的陡坎、山体裂缝可能随时会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出现,防止因地质灾害出现所造成的人生财产伤害,必须进行环境治理整治工作,将危险隐患消除与未发生状态。

从而更好的造福人民。

东岳山地灾一期治理项目区域面积约 1.93Km2,Ⅰ标段所属整个施工项目区共划分为11个施工断面。

属于黄土丘陵区,大多以古近系、新近系红色泥岩为基础,第四系黄土及黄土类土沿古地形起伏覆盖,覆盖厚度50m,土质疏松,剥蚀严重。

工程分为土方开挖与土方回填两分部进行建设,土方开挖设计量为257309m³,土方回填设计量为215690m³。

将项目区按照施工断面开挖后整体先进行1:2放坡。

整形后的台阶宽度,坡比参数符合并控制在垂直5米高,水平10米长的0.5的坡比,台阶宽度为2米,台阶左右边界为施工范围最边缘的两侧,且与周边自然地势地貌相协调。

通过削坡开级,使斜坡变成阶梯状缓坡,降低坡体角度,提高坡体的稳定性,平台、坡面平整,压实度良好。

随时控制掌握高程,保证设计要求。

1.3工程开工、竣工日期工程开工时间2013年5月8日,中间2次停复工,时间分别为第一次停工2013年9月30日,复工2013年11月9日;第二次停工2013年11月30日,复工2014年12月8日;最终竣工时间2014年12月31日。

实际工期185天。

1.4工程量工程累计完成工程量:土方开挖274413.9m3;土方回填232563.2m3。

1.5工程投资合同造价为365.043763万元。

实际完成投资371.216481万元。

1.6工程参建单位建设单位:固原市国土资源局设计单位: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监理单位:宁夏建业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宁夏伊斯兰地质工程公司2.工程投标2.1投标过程该工程于2013年1月8日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和宁夏日报发布了招标公告。

于2013年2月26日在宁夏招投标交易服务中心公开招标,并由我公司中标承建。

2.2投标文件编制原则我公司严格按照甲方提供的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工程量清单、设计图纸以及招标会议精神等。

并对本标段现场与料场进行了实地勘察,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参照以下文件结合施工方案实事求是的编制了投标书。

一、编制依据:(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预算定额》;(4)部分参考《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上、下);(5)宁夏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发布的宁夏工程造价管理信息(2012年4期);(6)地方补充定额;(7)甲方提供的招标及合同文件与答疑补充文件。

3.施工总布置、总进度及完成工程量3.1施工总布置、总进度及分段施工进度安排根据施工招标文件及招标图《施工总布置图》中要求,临时设施其占地范围不得超过发包人征地规定的界限,且本标段临时设施主要布置在施工项目永久征地范围内,场地的布置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等原则进行合理布置。

结合本工程的工程内容及施工特点,将施工机械集中布置停放在便于运转的规划项目停车场区内。

在停车场区内设置油料库区存放处,方便油料供给并设专人轮班值守。

对机械实行上岗前三检制:机械人员操作证人证一致性检查;机械联动性能符合相关标准检查;发现相应问题是否在次日作业前落实性检查;三检制落实后方可进驻现场施工。

油料采购实行就近加油站原则,一日一购买,防止因储藏量过多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从项目施工区侧面山脚处修建一条通向山顶且能够双向错车的通行道路,山顶修建施工平台后,结合本工程制定的施工工法及工程进度安排,进行施工。

按照先期施工计划应运2台挖掘机和2台山推,实行1台挖掘机配合1台山推辅助作业。

施工机械结合工程进度控制及运转空间,视实际情况增派机械。

严格按计划实施作业,保质保量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施工项目任务。

3.2主要项目施工情况该工程合同工期为2013年3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工期270日历天。

工程实际开工日期为2013年5月8日,竣工日期为2014年12月31日。

截止到2013年9月30日,施工共计完成合同内项目1-6#施工断面、PD5→PD4边缘外围变更新增项目施工断面。

施工开挖量约18万m³,回填量约14万m³。

后因项目区7-11#断面土地征订问题未解决,因此于2013年9月30日8时办理施工暂停手续,待业主方土地征订后继续施工作业。

在2013年11月8日得到建设方通知后,于2013年11月9日第二次机械进场开始对7-8#施工断面施工,施工过程中存在由于坡脚拆迁后坡脚处PJ8→PJ9边缘线外侧大面积等差距在2.95米的陡坎坑区,因此产生第二次变更新增项目。

本次施工完成开挖量约3.5万m³,回填量约5万m³。

后续施工断面因征地未解决,并于2013年11月30日第二次停工,并办理相关施工暂停手续。

2014年12月6日得到业主方通知后,组织相关机械进驻现场。

2014年12月8日正式开工,开始对9-11#断面进行施工,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完成整个施工项目合同段的所有施工任务工程量。

本次完成工程开挖量约6万m³,回填量约4万m³。

施工作业实际消耗工期185日历天。

3.2完成工程量及投入机械劳力在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与相关施工规范要求施工,并完成相应合同约定要求的工作量及施工变更新增项目工作量。

施工结束后共计完成相关工程量:土方开挖274413.9m3;土方回填232563.2m3。

开挖及回填工程量均在施工项目结束后上报监理及业主方。

待审计时,第三方进行相关工程量的二次测量核算。

投入的机械主要有:74KW履带推土机4台,320D挖掘机2台,50装载机1台。

每2台履带式推土机均由1台挖掘机辅助施工作业,挖掘机将硬性及大块土体进行开挖后,由履带式推土机顺山势推运土方。

在达到一定标高及坡度后由挖掘机进行坡面整形压实与台阶修筑。

装载机主要是对施工平台进行拓展作业,保证施工机械能够更好的平稳运转。

在施工作业的同时,每台机械除专职操作司机外,均配备一台作业指挥手,使用小红旗给予信号,对讲机对讲方式操作指挥施工机械作业,以保证施工工艺及安全质量的控制。

4.主要施工方法4.1施工组织管理4.1.1主要施工程序见下图:4.1.2施工准备a、了解设计、地质、材料等和施工有关的一切资料。

b、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土壤击实的实验,测定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保证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及有关规程施工。

c、测量放线,核实土方量,布设断面施工范围及坡比控制线。

视情况加密控制桩,保证施工进度和观感质量。

d、校核施工坡面及台阶平整度、宽度、密实度。

4.1.3削坡固土a、削坡固土施工流程如下:测量放线→控制标高坡比→机械挖土→角度仪坡面测量控制→压实整形→修筑台阶→成品保护4.2施工方法及其工艺说明4.2.1土方开挖一、清基、削坡首先将基面和坡面杂草、树根、乱石等杂物以及砂砑石彻底清除干净,清除深度符合设计要求,若有坑塘等情况,更应彻底清理干净,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实,使填方段基面坡面基本平整。

削坡土方开挖应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随时作成—定的坡势,以方便修整,开挖过程中应避免边坡稳定范围内积水。

开挖后不能及时回填的,应保留保护层。

禁止边填筑边开挖。

清除出的垃圾、乱石等随时进行清理。

并且最大力度保持不破坏施工边界范围外原有植被。

二、削坡固土施工要点①推土机本着“自上而下,从两边向中间”的原则逐级开挖推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整体保持自后向前(纵向)进行边坡开挖,以山体中间为分界线,上部从两边向中间(横向)推进,下部分坡体宽度方向(横向)自中部分别向两侧推进。

及时清除坡面松动的土体。

②施工中应整体先进行1:2放坡。

整形后的台阶宽度,坡比参数符合并控制在垂直5米高,水平10米长的0.5的坡比,台阶宽度为2米,台阶左右边界为施工范围最边缘的两侧,且与周边自然地势地貌相协调。

通过削坡开级,使斜坡变成阶梯状缓坡,降低坡体角度,提高坡体的稳定性,平台、坡面平整,压实度良好。

随时控制掌握高程,保证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