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测量[64P][1.24MB]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生物医学设备中的各种器械,都离不开公差配合和精确的测量技术,符合健康安全卫生要求的工业技术。
如何降低误差?
减少影响因素、提高测量工具精度、加强操作技能等
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测量工具
包括太阳针、简朴的角度测量 器、量规等。
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高 精度测量工具如激光量规、超 声波测量仪等得到广泛应用。
3 D打印
3D打印技术将测量技术和工业 制造技术结合,为工业生产带 来巨大的变革。
公差配合及测量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发动机内部零件和底盘的制造等。
航空航天
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乎到机身安全和飞行性能。
电子设备制造
进行电子设备制造需要进行PCB板的测量和配合,各种精密电子器件的测量也是电子设备制造中不可或 缺的。
公差配合类型
间隙配合
零件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 允许零件在一定范围内移动。
过盈配合
零件之间没有间隙,需要敲 击等方式才能安装。
紧配合
两个零件用拆卸手段无法拆 开。
公差配合尺寸表示法
1
上下公差
2
零件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尺寸之差
3
英制
4
使用限制公差表示,而不使用上下公 差;限制公差为最大尺寸-最小尺寸。
基本尺寸
加工零件的设计尺寸
国际制
使用基本尺寸+上下公差的方式表示
测量工具介绍
千分尺
主要用于测量零件几何尺寸
游标卡尺
主要用于测量零件的外径、孔 径和深度等尺寸
投影仪
可对平面、轮廓和表面粗糙度 进行检测和测量
测量误差和影响因素
测量误差类型
公差配合与测量内容

1、互换性的含义:在机械工业中,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如钳工修配),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
例:同型号的轴承、光管、螺钉等等。
互换性内容:几何参数,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等方面。
2、作用有利于组织专业化协作。
有利于用现代化工艺装配。
有利于采用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方式。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3、分类①完全互换性:若零件在装配或更换时,不作任何选择,不需调整或修配,就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则成为完全互换性(当不限定互换范围时,称为完全互换法,也叫绝对互换法)。
②不完全互换性: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只允许零件在一定范围内互换时,称为不完全互换法。
4、互换性条件一批相同规格的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条件为:实际尺寸在允许的范围内;形状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位置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表面粗糙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公差标准和标准化定义:对零件的公差和相互配合所制定的标准称为公差标准几何量的测量对零件的测量是保证互换性生产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孔和轴①孔——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②轴——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二、尺寸的术语和定义1、尺寸①定义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值的数字称为尺寸。
如:ф25②内容尺寸指的是长度的值,由数字和特定单位两部分组成包括长度,宽度和中心距等。
2、基本尺寸(D,d)①定义:标准规定,设计时给定的尺寸称为基本尺寸。
孔的基本尺寸用“D”表示,轴的基本尺寸用“d”表示,后同。
②标准尺寸:标准化了的尺寸称为标准尺寸。
适用于有互换性或系列化要求的主要尺寸。
3、实际尺寸(Da,da)定义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由于存在测量误差,实际尺寸并非尺寸的真值。
实际尺寸包括零件毛坯的实际尺寸,零件加工过程中工序间的实际尺寸和零件制成后的实际尺寸。
4、极限尺寸①定义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统称为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一个孔或轴允许的最大尺寸称为最大极限尺寸(Dmax,dmax)。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一篇:公差配合的概念和应用公差是指零件尺寸间的差异范围,配合则是指零件之间的互相嵌合情况。
公差配合即为零件尺寸上的差异通过特定的配合关系来实现其正确的功能性。
公差配合技术在制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确保零件的准确性和互换性,使整体制造过程更为稳定和可靠。
公差配合形式通常包括以下类型:1. 紧配合:零件间加工公差十分小,只能以轻微挤压或磨合才能装配起来。
2. 活配合:零件间的加工公差适中,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组合并允许一定的相对运动。
3. 松配合:零件间的加工公差较大,能够相互运动且有较大的间隙。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至关重要。
它能够保证装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在机械传动中提供精确的配合,保证整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生产中,制造工厂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和机械设计要求来确定公差配合类型和大小,以保证零件符合设计标准并可靠地完成工作。
总之,公差配合技术在准确和稳定的制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确保整体装配的稳定性和完美性,是机械设计和制造工厂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
第二篇:技术测量在公差配合中的应用在公差配合中,技术测量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它能够准确地检测出零件的尺寸和公差,并对不同的配合方式进行调整和测试。
技术测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尺寸测量:将被测工件与测量工具放在一起,通过读数仪器来测量尺寸大小和误差。
常见的尺寸测量工具包括游标卡尺、千分尺、外径千分尺等。
2. 制造公差测量:通过测量多个工件的实际尺寸,计算出制造公差的大小和方向。
3. 配合公差测量:通过测量配合零件的实际尺寸,计算出配合公差的大小和方向。
4. 零件形误测量:通过对被测工件的形状进行底部测量,确定零件的形状误差。
在公差配合的工作中,技术测量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它能够保证零件的尺寸和公差符合设计标准,并且能够通过细微的调整来满足不同的配合要求。
因此,制造工厂必须配备先进的技术测量设备和专业的测量技术员,以确保机械设计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最佳水平。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一部分:公差配合一、引言公差配合是现代制造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制造的成本。
在制造领域中,公差配合是指在制造工艺中,为了保证机械零件之间的配合精度,根据相应的公差要求,采用一定的加工工艺和加工精度,制造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机械零件。
二、公差定义公差是一种表达数值范围的指标,它是指对于同一基准面或基准轴而言,各测量尺寸允许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我国GB/T 1804的定义为:“公差(tolerance)是确保工件符合设计要求的制造允许差和测量容差的总和。
” 换句话说,公差是制造允许差和测量容差的总和,它包括了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尺寸公差等多个方面。
三、公差类型1.形状公差形状公差主要是用来描述零件的几何形状。
形状公差包括平面度、垂直度、同轴度、圆度、光洁度等。
形状公差对于零件的配合精度、运动连续性、密封性和安装精度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位置公差位置公差是用来描述零件之间位置关系的差异。
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位置度等。
通过合理的位置公差方案,可以确保零件之间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3.尺寸公差尺寸公差是用来描述零件尺寸差异的。
一般用最大,最小尺寸公差,公差间隔和基准尺寸表示。
尺寸公差对于零件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公差的表达方式公差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主要有四种方式:1.最小二乘法公差最小二乘法公差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公差分配方法,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推算公差。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于同一批量的零件,它适用于生产加工不稳定和零件尺寸分布较大的情况。
2.公差带公差公差带公差是指通过一组上限公差和一个下限公差来表达公差。
这种方法适合对于单个零部件生产加工稳定和尺寸变化较大的情况,适用于制造精度较高的机械零件。
3.等级公差等级公差是对于大批量生产,批量稳定,要求对零部件一致性高的情况使用的一种公差表达方式。
通过指定公差等级,来实现对于零部件的控制。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3篇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一篇:公差配合的概念和原理公差配合是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两个零件之间的尺寸差距。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零件之间的公差配合关系直接决定了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因此,深入了解公差配合的原理和相关知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制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公差的基本概念公差是指一个零件的尺寸与标准尺寸之间的差距,包括正公差、负公差和零公差三种形式。
其中,正公差指零件的尺寸大于标准尺寸,负公差则表示零件的尺寸小于标准尺寸,而零公差则意味着零件的尺寸与标准尺寸完全相同。
为了方便表示不同公差之间的尺寸差距,人们通常采用公差带来表示。
公差带是由基准尺寸、公差上限和公差下限三部分组成的,其中基准尺寸是一定的,而公差上限和公差下限则根据要求进行确定,通常以正负公差的一半作为上下限。
2. 公差配合的分类和标准公差配合是指两个零件之间的公差关系,它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公差等级,表示一个零件尺寸偏差的大小;二是配合公差,表示两个零件之间允许的相对尺寸偏差。
根据这两个要素,可以将公差配合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游隙配合:零部件之间允许有一定的间隙,可靠地传递力矩和负载。
典型的例子是轴和孔的配合。
(2)中间配合:次高精度,配合间隙小于上一级,用于定位或轴承安装,如机床主轴和轴承座的配合。
(3)紧配合:在十分苛刻的应用环境下使用,如汽车发动机缸套和活塞。
(4)浅圆配合:精度较高,由于其相对简单的制造形式,因此成本较低,因此在工程设备中被广泛使用,如轴承内陆和外陆的浅圆配合。
(5)深压配合:最高精度的公差配合,必须在极其严格的环境中制造,例如涡轮增压器中的轴承或仪器中的精密齿轮。
在公差配合中,各种配合关系的尺寸偏差都有所规定,并有国家标准对其进行了详细规定。
调整合理的配合公差,可以保证装配时的互换性和互换可靠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第二篇:公差配合的影响因素影响公差配合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所采用的机器和设备、制造材料、制造工艺和技能、制造环境、使用条件等等。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1. 引言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是工程设计与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公差配合是指在机械设计中,根据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工作要求,为了保证零件之间能正确地配合和运动,需要对零件的尺寸进行控制,这就涉及到公差的问题。
技术测量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对物体的尺寸、形状、位置等进行精确的测量,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2. 公差配合2.1 公差的定义与作用公差是指允许的尺寸偏差范围,即零件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公差的作用是确保零件之间能够正常配合和运动,同时控制产品的尺寸精度,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2 公差配合的分类公差配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运动配合:用于要求零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对运动关系,如轴与孔的配合;•刚性配合:用于要求零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对固定关系,如齿轮与轴的配合;•过盈配合:用于要求零件之间具有一定的紧固效果,如销与孔的配合;•游隙配合:用于要求零件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如套与轴的配合。
2.3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公差配合一般采用标准符号表示,常用的符号有:•H:表示最大下限;•h:表示最小上限;•c:表示跳动;•s:表示最大下偏差;•S:表示最小上偏差。
3. 技术测量3.1 测量工具技术测量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卡尺:用于线尺寸的测量;•微量测量仪:用于小尺寸的测量;•表面粗糙度仪:用于表面质量的测量;•角度测量器:用于角度的测量;•轮廓仪:用于复杂形状的测量。
3.2 测量方法技术测量中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直接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如卡尺、角度测量器等;•间接测量法:通过一些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如三角法、相机测量法等;•接触测量法:测量对象与测量工具直接接触进行测量,如表面粗糙度仪、微量测量仪等;•非接触测量法:测量对象与测量工具不接触进行测量,如激光测量法、视觉测量法等。
3.3 测量精度控制在技术测量中,精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测量仪器的校准和精度保证;•测量方法的正确选择和操作;•测量环境的控制,如温度、湿度等;•测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一、公差配合公差配合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所谓公差,指的是零件尺寸允许的误差范围;所谓配合,则是指两个或多个零件之间的形状和尺寸关系。
公差配合的作用是保证机械的运转精度,提高机械可靠性。
公差配合可分为三种类型: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同型配合。
1. 间隙配合间隙配合是指两个零件之间的空隙。
因为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热膨胀系数不同,所以为了保证机械的运转精度和可靠性,一般要求在设计时在零件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
间隙配合比较常用的类型有:滑动轴承配合、带销轴承配合等。
2. 过盈配合过盈配合是指两个零件之间的紧固。
它一般采用缩口、插销、卡套等方式实现。
因为过盈配合需要加大热膨胀间隙,所以要在设计前对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进行计算,确保没有超过允许范围。
过盈配合比较常用的类型有:键轴配合、套筒轴配合等。
3. 同型配合同型配合是指两个零件之间的形状相同,一般是为了使零部件更加坚固,比较常用的类型有:凸凹配合、马蹄头配合等。
二、技术测量技术测量是一种与现代制造技术密切相关的技术。
它通过使用一些检测设备和测量工具来确定零件的几何形状、质量、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数值。
技术测量的作用是使机械加工能够更加准确、稳定、高效地完成,从而提高零部件和机器的性能和质量。
技术测量涉及到很多技术手段,常用的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1. 视觉检验视觉检验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测量方法。
它通过观察零件的颜色、形状和表面的光泽度等来进行检验和鉴定。
这种方法适用于表面形状较简单或表面缺陷不太明显的零件。
2. 量规检验量规检验是一种基于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其中最常用的量规有内径千分尺、外径千分尺、深度千分尺等。
它通过用量规对零件的直径、深度、长度和宽度等物理量进行测量。
由于量规精度很高,所以这种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3. 表面粗糙度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是一种检测零件表面性质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表面质量要求高、表面含油量高和表面对摩擦特性有影响的零件特别有用。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摘要公差配合是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品质和功能,同时也影响到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测量技术则是确保公差配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公差配合的概念和分类入手,探讨公差配合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一、公差配合的概念和分类公差配合是指相对于设计尺寸而言,零件与零件或零件与机械设备间的一种关系。
概念上可以理解为公差允许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公差配合的要求,可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平面配合。
间隙配合是要求一个零件必须带动另一个零件,并且有一定的游动量。
过盈配合则是要求一个零件必须装配到另一个零件中,且装配时应有一定的压力。
平面配合则是要求两个零件之间形成平面接触。
二、公差配合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公差配合的原则是基于设计要求和制造能力之间的平衡。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产品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确定公差带,确保零件的互换性和相对稳定性。
影响公差配合的因素主要有设计要求、生产工艺、材料特性和使用环境等。
在确定公差配合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测量技术及其应用1. 传统测量技术传统测量技术主要包括直接测量法、比较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是利用测量工具(例如卡尺、游标卡尺等)直接对零件进行测量。
比较测量法是将被测零件与已知尺寸的标准零件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公差是否满足要求。
间接测量法则是通过测量其它参数或特征来推导出待测参数的方法。
2. 非接触测量技术非接触测量技术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测量技术。
它主要包括光学测量、激光测量和影像测量等。
这些技术通过光学或激光器件来实现对零件尺寸和形状的测量,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非破坏性等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数字化测量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是将测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一种技术。
它主要包括触发式测量、机器视觉测量和三维扫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面对面的垂直度: 面对面的垂直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 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3)倾斜度 倾斜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对基准在给定的倾斜方 向上的变动,其公差带的形状同样有两平行面,相互垂直的 两组平行面(四棱柱)、圆柱面等几种情况。 面对面的倾斜度——公差带是 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面成 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的区域。 面对线的倾斜度——公差 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 基准线成一给定角度的两 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第4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误差的检测
目录
4.1 概述
4.1.1零件的几何要素及其分类 4.1.2 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 4.1.3 形位公差的标注 4.1.4 形位公差带
4.2 形位公差
4.2.1形状公差 4.2.2 轮廓度公差
4.2.3位置公差
4.3 形位误差的检测
4.3.1 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4.3.2 形状误差评定及其检测 4.3.3位置误差评定及其检测
3.圆度 限制实际被测零件截面圆的形状变动的公差项目,圆度公差带 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4.圆柱度 限制实际被测圆柱面的形状变动的公差项目,可以综合 控制圆柱体正截面和纵截面的形状误差,其公差带是半径差 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1.线轮廓度 限制平面曲线或者曲面的截面轮廓的形状变动。公差带是包络 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2.面轮廓度 限制曲面轮廓的形状变动,其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 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应位于具 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及理想位置)的面上。
任意方向上线对线的平行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 于基准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②线对面的平行度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 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③面对线的平行度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 区域。
④面对面的平行度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且平行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 间的区域。
形位公差是用来限制零件本身的形位误差,是零件上被测实际要素 在形状、方向或位置上允许的变动量。分为形状公差、形状或位置公差、 位置公差三类。
4.2.1形状公差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4个项目 。
1.直线度
直线度公差用于限制平面内或空间直线的形状误差,根据零件的功能 要求可以分为给定平面内、给定方向和任意方向三种直线度公差。 1)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1)平行度 ①线对线的平行度 给定一个方向上线对线的平行 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 行于基准线、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 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给定两个方向上线对线的平行度,其公差带是两对互相垂直的 距离分别为t1和t2且平行于基准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四棱 柱)。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3)位置度 位置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的变动量,理 想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和基准共同确定。位置度的被测要素可以是点、 线、面,公差带的形状有圆、球、圆柱、两平行直线、两平行平面、两 组相互垂直的平行平面(四棱柱)等区域。
左图是线的位置度公差,其公 差带是轴线位于理想位置的直径为 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轴线 的位置由三基面体系和理论正确尺 寸确定。此时轴线应位于直径为 0.08,且相对于C、B、A基准表面 的理论正确位置所确定的理想位置 为轴线的圆柱面内。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2)给定方向的直线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任意方向的直线度公差 应在公差值前加注Φ,公差带是直径为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2.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实际平面的形状误差,同时可 以限制被测表面的直线度误差。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 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2)垂直度 垂直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对基准在垂直方向上的变 动,其公差带的形状有两平行面,相互垂直的两组平行面(四棱 柱)、圆柱面等几种情况。
①线对线的垂直度——公差带 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 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②线对面的垂直度: 给定一个方向上线对面垂直度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 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4.形位公差带的位置
形位公差带的位置是指形位公差带相对于被测要 素的位置,分为固定和浮动两种。当公差带会随着 被测要素的形状、方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则说 公差带的位置是浮动的;反之如果公差带不会随着 被测要素的形状、方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则说公 差带的位置是固定的。
4.2 形位公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2.形位公差带的大小
指理想包容区域的宽度或者直径。
3.形位公差带的方向
指形位误差的检测方向。对于定向、定位公差带而言公差 带的方向就是公差框格指引线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形状公差的 公差带方向还与被测要素的实际状态有关。在右图中直线度公 差带和平行度公差带,指引线的方向都是一样的,但是公差带 的方向却不一定相同。
(2)公差值用线性值,如公差带是圆形或圆柱形的则在 公差值前加注;如是球形的则加注“S",当一个以上要 素作为被测要素,如6个要素,应在框格上方标明。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3)如要求在公差带内进一步限定被测要素的形状,则应在 公差值后面加注下表中的特殊符号。
(4)如对同一要素有一个以上的公差特征项目要求时,为方 便起见可将一个框格放在另一个框格的下面。
小结: 形状公差4个项目都是对单一要素的形状提出的,不涉 及基准,因此公差带没有方向和位置的约束;而且这些项 目对应的理想要素都不涉及尺寸问题,因此公差带的位置 是浮动的,将跟随零件的实际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4.2.2 轮廓度公差
轮廓度公差属于形状或位置公差,分为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两 项,当无基准要求时属于形状公差,有基准要求时属于位置公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2.指引线与被测要素的标注
规定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指引线可 从框格的任一端引出,引出段必须垂直于框格;引向被测要素 时允许弯折,但不得多于两次。 当被测要素是轮廓线或表面时,将箭头置于要素的轮廓线 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但必须与尺寸线明显地分开),当指向实 际表面时,箭头可置于带点的参考线上,该点指在实际表面上。 如下图所示。
由两个要素组成的公共基准,用由横线隔开的两个大写字母 表示;由两个或三个要素组成的基准体系,如多基准组合,表 示基准的大写字母应按基准的优先次序从左至右分别置于各格 中。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当基准要素是轮廓线或表面时,带有基准字母的短横线应 置放在要素的外轮廓上或在它的延长线上(但细实线应与尺寸 线明显的错开),基准符号还可置于用圆点指向实际表面的参 考线上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小结:定向公差带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但公 差带的位置仍然是浮动的。定向公差带具有综合控 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与其有关的形状误差的功能, 如面对面的平行度公差除了可以限制被测要素对基 准的平行度误差外还可以限制被测面的平面度误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2.定位公差 定位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所允许的变动全 量。定位公差带是限制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的变动 区域,因而公差带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位置。定向公差包括 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三项。 (1)同轴度 同轴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实际轴线对基准轴线是否在同一 轴线上的位置误差,即要求被测轴线的理想位置应与基准同轴, 其公差带是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该圆 柱面的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给定两个方向上线对面垂直度——公差带是互相垂直的距离 分别为t1和t2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对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任意方向上线对面垂直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垂 直于基准面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③面对线垂直度: 面对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线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目录
(2)对称度 对称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要素(中心面或中心线)对基准要素(中 心面或中心线)是否共面的误差,即被测中心要素的理想位置应与基准 中心要素共面。最常见的面对线对称度和面对面对称度。 下图是面对面的对称度,其公差 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相对基准的中 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 区域,要求被测中心平面必须位于距 离为公差值0.08且相对于基准中心 上图是面对线的对称度公差, 平面A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相对于 基准轴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 间的区域。此时键槽的中心平面应 位于距离为0.1mm的两平行平面之 间,该两平行平面对称配置在通过 基准轴线的辅助平面两侧。
当基准要素是轴线或中心平面或由带尺寸的要素确定的点时, 则基准符号中的细实线与尺寸线对齐。如尺寸线处安排不下两 个箭头,则另一箭头可用短横线代替。
4.理论正确尺寸 理论正确尺寸是用于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理想方向或理 想位置的尺寸(或角度),在图样上用带方框的尺寸(或角度)数 字表示。表示被测要素或基准的一种没有误差理想状态,因此理论 正确尺寸(或角度)不带公差,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