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编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专题十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知识清单七 初中教材名著阅读

合集下载

中考总复习——文学常识与名著导读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文学常识与名著导读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文学常识与名著导读考点透视《新课程标准》与教材对文学常识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尤其是在中外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了解教材涉及的文学流派及中外著名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了解教材涉及的作品中著名的文学典型;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化常识等。

关于文学名著阅读,《新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教材所推荐阅读文学名著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了解教材所推荐文学名著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基本内容(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能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概述。

初步欣赏文学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能结合具体语段作简单分析。

能具体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体验,并就作品具体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知识讲解文学常识一、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主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要点进行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中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

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主要人物的主要主要情节(篇目)作者主要艺术特色书名 ) (主要内容性格《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一次看五猖会时发生的波折,控诉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父亲的①语言优美、流病》揭露“巫医畅,生动幽默,不分”的“名①《五猖会》妙趣横生。

医”勒索钱财、《朝花②《父亲的病》②把记叙、描鲁迅故弄玄虚的实夕拾》③《范爱农》写、抒情、议论质;《范爱农》④《琐记》有机地融合为一通过一个爱国知体。

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前、中、后的不同遭遇,表达民主主了对旧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爱国者的同情;《琐记》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青年。

①“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白了青年人的心”这首小诗告诫青年人①形式短小而意勇于进取,给人味深长。

以启迪和鼓舞。

②语言上,清新①表达对母爱与②以“母亲啊!淡雅而又晶莹明天上的风雨来童真的歌颂。

丽,明白晓畅而《繁星》了”为开头的小②表达对大自然冰心又情韵悠长。

诗反复歌颂母的崇拜和赞颂。

《春水》③抒情和哲理完③表达对人生的爱,宣扬“爱的美地融合在一思考和感悟。

哲学”。

起。

③以“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为开头的小诗将母爱、自然、童真三者和谐地织入了诗的经纬。

①孙悟空:封建①孙悟空大闹天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超宫明吴承恩《西游记》 (社会的叛逆者和 )凡,夸张神奇,②真假美猴王反抗者,好动、1 / 5顽皮,武艺高③孙悟空三调芭变形荒诞。

强,勇敢机智,蕉扇④孙悟空三打白疾恶如仇。

②猪八戒:憨厚骨精纯朴,贪吃好⑤猪八戒高老庄睡,滑稽荒唐,招亲作战勇敢,不畏⑥智取红孩儿妖魔,有小生产⑦四圣试禅心者、小市民的意⑧车迟国斗法识特点。

:是个善③唐僧良虔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时昏庸顽固,是非不分。

④沙僧:任劳任怨,忠贞不贰。

①宋江: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忠义之士,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

能团结兄①全书结构宏伟弟,网罗人才;完整,众多人物多谋善断,有军一个引一个,每事才能、组织才①林教头风雪山个英雄故事都像能;性格既有反神庙一篇英雄传记,抗性,又有妥协②智取生辰纲传记间一环套一性。

中考总复习——文学常识与名著导读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文学常识与名著导读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文学常识与名著导读考点透视《新课程标准》与教材对文学常识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尤其是在中外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了解教材涉及的文学流派及中外著名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了解教材涉及的作品中著名的文学典型;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化常识等。

关于文学名著阅读,《新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教材所推荐阅读文学名著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了解教材所推荐文学名著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基本内容(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能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概述。

初步欣赏文学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能结合具体语段作简单分析。

能具体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体验,并就作品具体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知识讲解文学常识一、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主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要点进行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中考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资料整理

中考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资料整理

中考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资料整理四大名著是初中语文的常考内容,对于初中语文中考名著阅读题的复习资料有很多,同学们要注意知识点的复习。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考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资料整理,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点整理一、《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1、作者:冰心2、体裁:诗歌(“小诗”)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内容:(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

(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5、艺术特色: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6、相关练习:①“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

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②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③、《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④《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⑤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籍贯)的冰心(作家)写的《繁星》(篇名)二、《伊索寓言》1、作者:伊索,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故事。

2、文学价值:《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两千多年来以独特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3、内容提要:内容十分丰富,影射社会现实;批评为富不仁;表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要尊重自然规律,讽刺好逸恶劳等。

中考语文知识与积累 _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课件 (共57张PPT)

中考语文知识与积累 _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课件 (共57张PPT)

6.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 7.了解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 、成语与歇后语等。 8.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
1. 完成下列表格。(3分)
(1)《五柳先生传》 (2)宋代 (3)罗贯中
2.下列选句出自宋代作家作品的一项是( A)(3分)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 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 沾湿,以此夸能。
6. 名著阅读(7分) ●运用阅读策略,理解把握作品 (1)以下是某班的名著阅读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4 分)
①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的人物众多,他们往往是穿插出现 ,较难理清。集中阅读有关吴用的相关章回内容,可以帮 助读者更好地梳理其发展历程,全面把握该人物形象。② 小说常见的是用第三人称写,《简·爱》却采用第一人称的 写法。这样写,一方面便于作者抒发情感,使小说亲切可 感,更具真实性。另一方面,让读者从开篇到结尾都用简· 爱的眼睛看,用简·爱的感觉去感受,更易走进她的内心世 界。
B.(宋江一行)转过马行街来,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 ,照耀如同白日。正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 。
C.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 ,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 :真乃一时胜会。
D.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 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 延,保操前行。 【解析】A.本句出自《观潮》,作者是宋代的周密;B.本 句出自《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C.本句出自 《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D.本句出自《三国 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③《童年》是翻译作品,有条件的可以与多种译文以及原 著比较阅读,它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一部,可以拓 展阅读其他两部作品;《傅雷家书》的作者是翻译家,在 家书中多次提到他自己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可以 拓展阅读这本书。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文学常识(中考复习)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文学常识(中考复习)

(一)《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内容梗概
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作者简介
施耐庵,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故事情节
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至第四十回讲述的是各个好汉的故事,它们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第四十一至第八十回讲述的是好汉们在梁山集合,形成了以宋江为寨主的梁山山寨,并发动一系列对官僚恶霸及附近城池的战争,直到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第八十一回至第一百二十回讲述的是梁山好汉归顺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战争,到最后鸟尽弓藏,悲壮死亡的故事。

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特征人物
鲁智深
(花和尚) 【正面评价】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见义勇为
【反面评价】急躁、鲁莽鲁智深
(花和尚)
武松
(行者) 【正面评价】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武艺高强、性格刚烈
【反面评价】滥杀无辜武松
(行者)
吴用
(智多星)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吴用
(智多星)
林冲
(豹子头,
八十万禁
军教头) 【正面评价】武艺高强、勇而有谋
【反面评价】懦弱隐忍、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林冲(豹子头,
八十万禁
军教头)
李逵
(黑旋风) 【正面评价】直爽忠诚、嫉恶如仇、侠肝义胆【反面评价】脾气暴躁、头脑简单斗浪里白条。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积累与运用 附录四 名著阅读导引 语文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积累与运用 附录四 名著阅读导引 语文版
④人物语言富有激情和诗意。
当简·爱知道罗切斯特先生要与贵族小姐结婚时,准备离开罗切斯特,但又情丝难断。就在那个夜晚,娇小的她以不卑不亢的姿态站在罗切斯特面前表达心曲。有情人终于放下了自己的骄傲,拥抱在一起。


高尔基
[前苏联]
①阿廖沙:一个鄙视自私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
②外祖父:家长制手工业者的形象,凶恶残暴,没有亲情,唯利是图,寡情薄义。
②星期五:鲁滨逊救起的土著人,是鲁滨逊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①描写具体逼真,用人物行动具体表现人物性格。
②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注重表现性格的变化和发展。
③常常穿插一些人物的议论来补充、突出人物性格。
①挖制独木舟
②制作瓦罐
③开导“星期五”
④自封总督





乔纳森·
斯威夫特
[英]
全书共四个部分,写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讽刺了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君主政体、两党制以及政治、法律、财政、教育、文化、艺术等,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②虎妞:具有双重性,一是有着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二是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①独特的北京市民文化的表现者与批判者
②善于描写老北京风土习俗、民情世俗。
③语言通俗凝练。
④独特的讽刺艺术。
①怒辞杨宅
②曹家遇险
③晦暗的地狱
④最后的绝望


①将虚构情节、幻想故事和对现实的揭露巧妙结合。
②点面结合,对照写作,四部分内容一正一反地排列。
③绝妙的想象,生动的细节。
①小人国:“高跟党”和“低跟党”的斗争

2022年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 统编教材文学常识梳理

2022年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  统编教材文学常识梳理

统编教材文学常识梳理编者按:虽近10年未考,因《解析与检测》在“积累与运用”的示例中有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且“古诗文阅读”示例的选择题型中也涉及文学文化常识题。

故做此专题。

具体为:①对教材及教参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集中进行分类梳理,并标注教材出处,如(七下16课《陋室铭》)。

②黑体部分为记忆关键点。

③上标河南近13年考情。

④在梳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相关考查内容,用虚线框标示。

⑤按天打卡强化记忆,复习更高效。

文体知识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文辞精练,体制短小,与格言颇相似。

(七下16课《陋室铭》)2. 说: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不拘一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2010(七下16课《爱莲说》、八下23课《马说》)3. 序: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赠序,即临别赠言,它有别于书序或宴饮之序,这类文体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往往抒发了作者的某些情志和心怀。

如九下11课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4. 书: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

(七上15课《诫子书》、八上11课《答谢中书书》、八上12课《与朱元思书》)5. 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

如九下23课《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6. 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

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八下9课《桃花源记》、10课《小石潭记》、11课《核舟记》,九上10课《岳阳楼记》、11课《醉翁亭记》等)7.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跳跃的诗句塑造形象、叙述事件,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