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智慧谋略_九、假痴不癫篇
完整《菜根谭》原文、译文分享,为人处世的智慧都在这里!

完整《菜根谭》原文、译文分享,为人处世的智慧都在这里!《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辞秀美,对仗工整,短小精悍,发人深思。
耐人寻味。
原文译文如下:修身卷一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
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
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
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
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
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
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
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
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
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
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
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縻。
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志之媒。
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
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
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便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2023年最新的蒲松龄名言名句

2023年最新的蒲松龄名言名句蒲松龄名言名句1、性痴则其志凝。
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3、泪中为写相思字,写到相思泪转多。
4、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5、达人观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为乐,死之为悲6、始知千里之物,狐能摄政,而不敢终留也。
7、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
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8、宴笑友朋多,患难知交寡。
9、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
10、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1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的名言名句大全1、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蒲松龄《聊斋志异》2、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蒲松龄《聊斋志异》3、长街亭,烟花绽,我挑灯回看,月如梭,红尘辗,你把琴再叹听弦断,只恨别离难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蒲松龄《聊斋志异》4、站在千年前的江堤,波涛拍打着岩石。
千年的思绪混为一滩!三世情殇,千年轮回,几经琼楼,朱红阁楼;竹林弄影,轻解罗帐,回眸百映红。
沙场醉卧,指点江山,笑谈风云,几度岁月几度缠;抚一曲离别,舞一曲殇情,几许哀怨,几经沧桑,刹那芳华朱颜逝,醉舞残雪又何妨品前世之酒,吟今世之歌,诉未完相思!你,我拿三生只换你一世。
蒲松龄《聊斋志异》5、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
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中国智慧谋略全书-人生的上策中策与下策[终稿]
![中国智慧谋略全书-人生的上策中策与下策[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c0c64d5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9.png)
中国智慧谋略全书-人生的上策中策与下策上策战略大计三十六计第一套自强计——使自己强大成功的计谋体系第1计独立自主第2计转益多师第3计取长补短第4计愈炼愈强第5计自我设计第6计自我推销第二套弱敌计——削弱竞争对手实力的计谋体系第7计擒贼擒王第8计釜底抽薪第9计美人计第10计隔岸观火第11计间谍计第12计文性征伐第三套守战计——内部建设的计谋体系第13计善孚民心第14计君甘臣酸第15计知人善任第16计约法三章第17计吐故纳新第18计未雨绸缪第四套攻战计——主动进取的计谋体系第19计调虎离山第20计老虎追羊第21计打草惊蛇第22计欲取先予第23计抛砖引玉第24计围魏救赵第五套胜战计——处于优势时的计谋体系第25计得道多助第26计各个击破第27计关门捉贼第28计网开一面第29计百川归海第30计既胜若否第六套败战计——处于劣势下的计谋体系第31计缓兵之计第32计舍车保帅第33计李代桃僵第34计空城计第35计苦肉计第36计走为上计中策奇谋妙计36计第七套战机计——掌握时机的计谋体系第37计趁火打劫第38计饥肠一饭第39计以逸待劳第40计顺手牵羊第41计先礼后兵第42计先发制人第八套虚实计——迷惑对手的计谋体系第43计瞒天过海第44计声东击西第45计暗渡陈仓第46计无中生有第47计虚实相乱第48计偷梁换柱第九套心战计——心理制胜的计谋体系第49计破釜沉舟第50计杀鸡儆猴第51计添油加醋第52计夺气攻心第53计指桑骂槐第54计反客为主第十套借战计——借用他人或对手资源的计谋体系第55计借刀杀人第56计借腹怀胎第57计借题发挥第58计狐假虎威第59计投石试水第60计借尸还魂第十一套再战计——东山再起的计谋体系第61计韬晦之计第62计假痴不癫第63计卧薪尝胆第64计狡兔三窟第65计凤凰涅槃第66计大器免成第十二套计中计——求得妙计的计谋体系第67计将计就计第68计家野兼听第69计上屋去梯第70计殊途同归第71计计中有计第72计大家都赢下策阴谋诡计36计第十三套加罪计——制造讨罚借口的计谋体系第73计莫须有第74计文字狱第75计吹毛求疵第76计捕风捉影第77计嫁祸于人第78计以他为过第十四套拷审计——使人招供的计谋体系第79计屈打成招第80计落井下石第8l计杀人灭口第82计买鬼推磨第83计挟知而问第84计倒言反事第十五套阴阳计——以表护里的计谋体系第85计阳奉阴违第86计笑里藏刀第87计假公济私第88计招摇撞骗第89计投其所好第90计婊子牌坊第十六套朋党计——组建帮派的计谋体系第91计培植党羽第92计官官相护第93计鸡犬升天第94计隔墙有耳第95计兔死狗烹第96计盗亦有道第十七套移权计——获取权力的智慧谋略体系第97计争宠袭位第98计偷龙转凤第99计挟武逼宫第100计黄袍加身第101计黄雀在后第102计买票贿选第十八套权术计——执掌权力的智慧谋略体系第103计故作圣贤第104计替罪之羊第105计派系平衡第106计削权弱势第107计宽猛相济第108计割发代首。
假痴不癫、上屋抽梯——三十六计销售技巧系列案例第二十七、二十八计

开 放 性 的 。比 如 ,顾 客 说 自 己 胃疼 ,得 知 情 ,而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顾 客 的 用 药 习惯 、
足 消 化 性 溃 疡 ,老 毛 病 ,属 于 慢 病 ,我 们 经 济 水 平 、药 品 耐 受 情 况 等 ,你 都 有 了
如 果 说 :“先 生 ,您 拿 这 个 奥 美 拉 唑 ,特 解 ,还 做 了 充 分 的 顾 客 服 务 ,拉 近 了 与
题 是 开 放 性 的 ,顾 客 可 以 同答 身 体 很 多
地 方 的 不 适 ,但 接 下 来 所 有 的 问 题 ,都
将 是 封 闭 式 的 ,帮 助 我 们 迅 速 聚 焦 顾 客 我 们 可 以 这 样 问 :“您 患 高 m 压 多 久 效 聚 小 约 ,也 小 崽 替 换 仲 他 …
袋 袋
第二 十七计 :假 痴 不癫
假 痴 不 癫 ,形 容 外 表 看 似 愚 钝 ,心 里 却 十 分 清 醒 ,此 计 可 用 于 对 慢 病 顾 客
的 问 病 荐 药 。 首 先 问 一 个 问 题 ,关 于 慢 病 ,是 我
们 专 业 还 是 顾 客 专 业 ? 答 案 很 残 酷 ,很
多 时 候 顾 客 确 实 比 我 们 专 业 ,因 为 久 病 成 医 。那 么 面 对 比 我 们 专 业 的 顾 客 ,如
何荐 药 ? 举 个 急 病 患 者 购 药 的 例 子 ,比 如 感
冒 患 者 ,我 们 一 股 会 问 :“请 问 您 哪 里
不 舒 服 ? ”也 许 顺 客 会 说 :“我 可 能 感 冒 了 ,有 点 不 舒 服 。”注 意 ,这 第 一 个 问
下 我们 应 该 如何 有 效 沟 通 ?
《假痴不癫》三国经典成语故事分享

《假痴不癫》三国经典成语故事分享成语“假痴不癫”出自《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癫,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癫者败。
”所以接下来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三国司马懿假痴不癫的故事吧。
假痴不癫——司马懿诈病赚曹爽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和第一百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姜维兵败牛头山”。
魏明帝死后,幼子齐王曹芳即位。
根据明帝遗诏,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
起初,曹爽由于司马懿德高望重,又是自己的前辈,每有军国大事,不敢自专,都要由司马懿决断。
后来,曹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引荐了一些人为心腹,驾空了司马懿。
司马懿面对这种情形,一时也无可奈何。
自己虽然受明帝遗诏与曹爽共同辅政,但毕竟曹爽是宗室贵族,而自己是远属,太尉兵权又被夺去,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太傅,无法与曹爽抗争。
此后,司马懿便称病在家,以躲避曹爽的锋芒。
司马懿居家不出,正中曹爽下怀,心病一去,得意忘形。
不过,正在放纵欢乐的曹爽也没有忘记司马懿的存在。
没过多久,曹爽的心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曹爽便让他去司马懿处告辞,借机窥探一下司马懿的动静。
司马懿已经知道李胜的真实用意,便让两婢女搀扶着,自己坐在床上。
见李胜之后,用手拿衣服,衣服掉在地上,又向婢女示意口渴,婢女送上一碗粥,司马懿喝粥时,粥汁又都顺着口角流到胸前。
看到司马懿如此衰朽不堪,李胜装模作样地哭说:“方今主上尚幼,天下人都依赖明公,过去人们只听说您重病复发,可是没想到病得这么严重。
”这时,司马懿长吁了一口气说:“我.年老沉疾,危在旦夕。
君屈当并州,并州离胡人很近,好自为之,恐怕我们不能再见面了。
”李胜连忙纠正说:“我是赴任本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又装作昏聩地说:“君将要去并州,努力自爱。
”这时的李胜,再也顾不得用那些文雅的交际语言了,说:“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这才稍稍地明白过来,说:“君还本州做刺吏,盛德壮烈,好建功勋,我与你分别以后,以后恐怕再也见不到面了。
智慧谋略宝库4_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原文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
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译文宁可装作糊涂而不行动,不可冒充聪明而轻举妄动。
暗中筹划而不露声色,就像雷电在冬季蓄而未发一样。
经典故事妙棋明朝时候,有一次,朝内的大臣海瑞与嘉靖皇帝下了一盘绝妙的象棋,一盘棋没下完,竟使全国老百姓的沉重赋税减去了三分。
嘉靖年间,赋税繁重,有增无减,出现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局面。
民怨沸腾,天下不安。
而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梦想自己长生不死,永享人间的乐趣,对老百姓的疾苦却不闻不问,并且不准呈奏议论。
一些忠臣良将只好小心翼翼,缄默其口了。
刚直不阿、敢于“为民请命”的海瑞,却不能保持沉默。
但考虑到嘉靖皇帝厌恶进谏,不能直截了当地把问题摆出来,那就取巧妙的对策了。
这一天,海瑞被嘉靖皇帝召去下象棋,海瑞的棋艺是好的,但这次棋路不顺,走得很别扭,因为他心里惦记着民间的疾苦,考虑如何想法能让嘉靖皇帝减轻老百姓的田税。
“将军!”随着一声清脆的棋响,嘉靖皇帝得意地喊道。
这喊声提醒了海瑞,心头不禁一亮。
他开始专注在两军对峙的棋盘上。
他调整布局,巧运兵力,很快转入主动。
轮到他“将军”了,他叫道“‘将军’,天下钱粮减三分。
”嘉靖皇帝只注意海瑞的“当顶炮”了,并没听清海瑞说了句什么话。
过了一会儿,海瑞又跳了个“卧槽马”,同时一字一板地喝道:“‘将军’,天下钱粮减三分。
”这一次,嘉靖皇帝听清楚了,但仍不明白这句没头没脑的话是什么意思,反倒觉得念着合乎押韵,很有意思。
等到他“将军”的时候,也学海瑞的腔调高声叫道:“‘将军’,天下钱粮减三分。
”话音未落,海瑞连忙弃棋离席,跪倒在地,说:“微臣领旨!”嘉靖皇帝愣住了,在场侍候的太监、妃子也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皇帝问海瑞这是怎么回事。
海瑞回答说:“万岁刚才不是说‘天下钱粮减三分’吗?臣一定照办!”封建时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科玉律,都得照办。
嘉靖皇帝无奈,只好下令把全国老百姓的赋税减轻三分。
关于阅读的诗句

关于阅读的诗句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式,四书五经而精思。
——朱熹4、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郭沫若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藏克家6、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
——华罗庚7、人生在诚,不索何荣获。
——张衡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焕9、读书例如行路,历险毋惊恐。
——《清诗铎·读书》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11、路漫漫其修行离,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1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13、士欲宣其义,必上节其书。
——王符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15、读书迁调天然之严重不足,经验又迁调读书之严重不足。
——培根1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17、书中自建黄金屋,书中自建颜如玉——越恒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19、四书五经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可以诗云。
——孙洙《唐诗三百首序》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21、却看看妻子恨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22、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王安石23、存有才不敢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唐·元稹24、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25、风流必从Sauve得,男儿须念五车书——杜甫26、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
——唐·李益2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天下苦功夫。
——阮元28、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鲁巴金29、读书志在圣贤,做官心存君国。
——朱用纯30、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藏克家3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3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33、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黄庭坚34、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8分钟学管理-三十六计与管理-假痴不癫(1)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1)假装愚痴笨拙,趁机攻之的战术计曰:“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
静不露机,云雷也。
”解曰:与其硬显聪明而轻举妄动,不如假装凝傻,举止收敛。
把变化的心计藏在心底,不形诸于外,就像夏天的雷云静静地蓄势待发一样。
难得糊涂,假装糊涂,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装聋作哑、装疯扮傻、心里明白却假装痴呆,就是“假痴不癫”。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兵败国亡,忍辱负重到吴国去做吴王夫差的奴仆,他故作顺服,并为夫差尝粪识病,方才换得人身自由。
勾践归国后发奋图强,最终灭吴复国。
军事家孙膑受庞涓陷害,被剜去髌骨,困于猪栏。
他装疯卖傻,甚至抓食猪粪,骗过了庞涓,才得以逃出虎口。
勾践与孙膑,表面上装疯装痴,碌碌无为,以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避免政敌对自己的警觉和迫害。
“假痴不癫”用于军事斗争,常作为老成持重的谋略。
“假痴”就是装聋作哑、忍受轻蔑、不动声色;“不癫”就是不轻狂浮躁,不冒失乱动,坚守不出。
古人认为,当进攻时机未到时,应镇静如同痴人一样。
如果癫狂作态,冒失乱动,就会暴露战机,引起猜疑,导致失败。
因此,假痴不癫之计的诀窍便是:宁可伪装糊涂而不行动,也不假冒聪明而轻举妄动。
要镇静沉着,不露机锋,好似入冬的云雷积聚、待春而发。
“假痴不癫”一计不仅用于应变对敌,还用于安抚士卒、稳定军心。
宋代,南方有崇拜鬼神的风俗。
北宋名将狄青征伐蛮族首领侬智高时,大军刚到桂林以南,他就假装拜神祷告说:“这次用兵,胜败没有把握。
”于是狄青拿了一百个铜钱向神许愿:“如果能大胜敌人,这些钱扔在地上,钱面都要向上。
”左右官员都劝他别这样做:“如果钱掷得不如意,恐怕会影响士气。
”狄青不听,在千余人的注视下,他突然挥手掷钱,结果一百个铜钱全都是面朝上。
于是,全军欢呼,声音响彻山林原野。
狄青也异常兴奋,回头命令左右侍从拿来一百个钉子,依照铜钱分布的疏密,用钉子把它们逐个钉牢,盖上青纱。
狄青亲手加了封条,说:“等到凯旋回来,一定酬谢神灵,收回铜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允文巧言嘲怯帅1161年,宋金采石矶大战,参谋军事虞允文代替主将指挥,击败金军。
捷报传来,朝廷上下极其振奋。
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在金陵设宴款待卸职回来的虞允文。
大家都对虞允文一介书生却能在主将不在的情形下带兵获胜感到鼓舞。
席间大家谈笑风生,气氛热烈。
酒过数巡,忽然传来警报,原来完颜亮不甘心失败,又改道去了瓜州。
在座的官员们抗默不语。
叶义问环顾四周良久,说道:“在座的冯校书(方)、洪检详(迈)二君虽也在军帐中效力,实际从未上过战场;虞舍人(允文)威名方起,士卒向往,还是请虞公再为国家建立勋业吧!”说着,斟满一杯酒,递给了虞允文。
虞允文见这些人害怕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本来,采石矶之战,以参谋军事的身份代行将权,是因主将未到,迫不得已而为之,现在各路兵将已齐,却又让书生擅权代将,岂不贻笑四方?但这是枢密院长官、本战区最高统帅的指示,又不好违抗。
虞允文苦笑着饮完酒,起身说道:“我去没关系。
但突然想起一则故事,不妨说来供大家一乐。
从前有个人得了一只鳖,想烹而食之,又怕担当杀生之名,于是就燃火煮了锅开水,在锅沿上横放一根木条,对鳖说:‘你要能从这头爬到那头,我就放了你。
’鳖知道这是主人设的计,企图让它自己不小心掉进锅里去。
但也只能尽力去爬,费了好大的劲儿,居然爬过去了。
主人却说:‘你能渡过去,很好,你再爬一遍,我得仔细看看。
”虞允文看着叶义问,又说道:“我今日此行,正像刚才说的那只鳖一样。
”众人听了皆笑个不停。
虞允文以鳖喻己,是说自己上一次获胜,渡过危难,纯属侥幸;今日叶枢密又让我“渡一次”,实在难为我了。
除此明喻之外,还暗喻现已有合适人选,不必再让书生带兵了,免得不小心“掉进锅里”。
袁凯装疯保命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一改当皇帝前那种爱护百姓,礼贤下士的作风,而是性情暴躁,杀人如麻,大批功臣宿将都被他杀了。
洪武15年,朱元璋又建立了锦衣卫这个特务组织,随便抓人杀人。
但皇太子朱标却很仁慈,见父皇乱杀人,心里很不赞成。
而朱元璋见自己年事已高,一心想训练太子将来做皇帝的能力,常常要太子按自己的意图处理政务。
所以父子总是有意见分歧,弄得满朝文武百官左右为难。
这天朱元璋上朝,满脸杀气。
百官一见,吓得浑身发抖。
这时朱元璋大声喝令;“袁凯!”“臣在。
”御史袁凯赶忙跪下。
“你把这些案卷送给太子复看;看后火速带回!”“臣遵旨!”袁凯接过案件,直奔东宫太子朱标住处。
太子接过案卷一看,见父皇又要杀许多人,心中很难过。
他叹了口气只在案卷上写上几句话就交给袁凯呈父皇。
朱元璋见太子在案卷上写道:“父皇陛下!依儿臣之见,以仁德结民心,以重刑失民心。
望父皇三思。
”朱元璋看后脸色一沉。
他突然问袁凯:“朕要杀人,太子要从宽,你说谁对?”袁凯本已吓得心直跳,听到皇上发问,他脸上急得冷汗直冒。
如何回答呢?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太子,怎敢说谁不对呢?这袁御史是松江华亭人,字景文。
他博学多才,诗也做得好,写过一首白燕诗,故人称“袁白燕”。
他确是聪明过人,心中一急,倒是急出话来,他叩头答道:“微臣愚见;陛下要杀,乃是执法;太子要赦,乃是慈心,都有道理。
”这一答,满朝文武无不暗暗称赞,就连朱元璋也暗暗称是。
当袁凯和文武百官刚松了口气,却猛听朱元璋手拍御案,怒气冲冲地站了起来,指着袁凯骂道:“你这老滑头,竟敢在朕面前两边讨好。
我先斩了你,看还有谁敢在朕面前花言巧语!”这一下吓得百官手足无措。
袁凯更是吓得脸色苍白,瘫倒在殿上。
幸亏还有几位胆大的大臣跪着替袁凯求情,朱元璋才没有杀袁凯。
袁凯退朝回到家里,饭也没吃,倒床便睡。
他的妻子见此便问究竟出了什么事。
“古话说:伴君如伴虎。
”袁凯叹了口气说,“为了贪图做官,今日弄得性命难保;要在松江华亭多好!”妻子吃一惊,连忙追问原因。
袁凯将今日在朝中所发生的事一说,伤心地叹了口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今日虽躲过,难逃明日。
”妻子愤恨地说:“看来今日朱皇帝和秦始皇差不多!”“秦始皇?”袁凯口中喃喃地念道,忽然想到秦二世逼要赵高女儿赵艳容,赵艳容装疯时故事……。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要找袁凯的岔子,一上来就召袁凯,谁知叫了两声,都无人答应。
袁凯没有上朝。
百官又都吓了一跳。
“袁凯哪里去了!”朱元璋怒容满面。
“派人去袁家看看,看他为何不上朝?”朱元璋喝令道。
不一会,去察看袁凯的人上殿奏道:“启奏陛下,袁御史疯了。
”“什么!他疯了?”朱元璋怔了一下。
“是的,”来人又奏:“他昨晚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砸锅掼碗,打人骂人,乱蹦乱跳,嘴里又胡言乱语。
折腾一夜,把家里的东西摔得一地。
”“朕不信,”朱元璋冷笑道,“昨日还是好好的,今晚就疯了,这老家伙又耍什么花招?疯了也给我绑到殿上!”袁凯被绑上殿,只见他披头散发,满脸黑灰,衣衫被撕破,浑身沾满了粪污。
到殿上,他呆呆直立,不参不拜,不禀不报,两眼向上翻。
“他真疯了!”百官摇头叹息道。
朱元璋半信半疑地说:“来人,拿木钻钻他一下,看他是真疯还是假疯!” 木钻在袁凯手背上钻了一洞,鲜血直流,而袁凯却毫无反应。
“这老儿真疯了,带出去吧!”朱元璋挥了挥手。
袁凯木头似地站在那里,丝毫反应也没有。
两人将他送回家里,却躲在门口偷看。
只见他进门后,不喜不怒,却学狗爬叫,血弄得满脸都是。
两人回朝禀报朱元璋,朱元璋仍不放心,第二天再派亲信前往察看。
只见袁凯爬在地上又滚又叫,手里棒着一团屎往嘴里塞。
那亲信一阵恶心,只看一会就回宫复命,肯定地说袁凯真疯了。
朱元璋听了笑着说:“也罢,不管这老儿真疯假疯,肯吃屎也称他真疯了。
”其实,袁凯是假疯。
他料定朱元璋决不轻易放过他。
朱元璋的亲信来察看前,事先叫妻子用炒面拌糖稀做成屎状,放在篱笆旁。
亲信以为他真的把屎吃掉了。
时间一长,袁家人呈报回乡养病,朱元璋也不愿意再给疯子发俸禄,也就准了。
袁凯终.于用装疯这一招骗过了朱元璋,捡得一条性命回到自己的故乡——松江华亭,得了个善终。
朱棣装疯抗削藩洪武31年(1398)闰5月,明太祖朱元璋病死。
皇太孙朱允坟嗣位,改年号为建文。
建文帝深感各地藩王拥兵自重,构成了对中央政权的严重威胁,就采纳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的建议削藩。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将周王朱棣废为庶人,并禁锢在大牢里;把湘王朱柏逼得自尽身亡;齐王朱榑逮锢京师;代王朱桂幽禁大同;岷王朱榷流徙漳州。
这时,各地藩王都吓得魂不附体,不知灾难何时会降临自己头上。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
这时,他虽然远在北平,但对京城方面的消息和动向了如指掌。
他采纳僧人姚广孝的建议,派人加紧督造军械,暗中演练兵马。
为了掩人耳目,他装出患有癫疯的样子,整日里神魂颠倒,说话颠三倒四,还常常奔走喊叫于街市,抢夺人家酒食,有时竟衣不遮体地奄卧沟渠之中,整日不起。
建文帝怀疑燕王有诈,派北平布政使张禺、北平都指挥使谢贵入宫探看。
二人见燕王在盛夏之季,却身披裘皮大氅,围着火炉瑟瑟发抖,并连呼天冷,就信以为真,连忙报告给建文帝。
不巧,燕王府长史葛诚与张昺、谢贵是莫逆之交,他密告张、谢二人说:“燕王狡诈装病,你们可不要被他欺骗了。
”不久,燕王派百户邓庸进京奏事,齐泰便乘机将他逮捕,交给建文帝亲自审问。
邓庸熬不过严刑酷打,就把燕王营造军械、操练兵马之事全部供出。
建文帝立即下令逮捕燕王府的属官,并密令张昺、谢贵以葛诚等人为内应,伺机刺杀燕王。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令深得燕王信任的北平都指挥使张信活捉燕王。
张信受命后,马上前去求见燕王。
燕王仍旧一副痴呆的样子,假装癫疯不语。
张信急迫地说道:“殿下不要这样,有什么事尽管告诉我。
”燕王神情呆滞地说:“你说什么?”张信焦急地说:“我来是为了如实地禀告殿下,朝廷密令我捉拿您,您若不把实情告诉我,那就只好束手就擒;您有什么想法,早定主意,请不要隐讳。
”燕王见张信说得如此坦诚,立刻起床拜谢道:“我一家的生路全仰仗您了。
”尔后,燕王马上召见姚广孝商量对策,并派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领800名骁勇卫士日夜保护王府。
不,张昺、谢贵奉旨率领士兵包围了燕王府,燕王命张玉、朱能二人率兵潜伏在殿内,并约以掷瓜为号,一齐杀出,除掉张、谢。
第二天,燕王声称病已痊愈,派人去请张禺、谢贵收验所捕官属,二人迟疑不来,燕又王派内官带着被逮捕官员的名单前去督催,张、谢二人只好硬着头皮到燕王府议事。
见礼后,燕王面带笑容,拖杖落坐,设宴款待二位钦差。
酒过数巡,侍从端上来不少瓜果,请二人品尝。
燕王手中拿着水果玩味了一会儿,忽然扔在地上;勃然大怒道:“现今在籍的普通百姓,都知道兄弟宗族之间应该相互顾恤,我身为皇帝的叔父,性命却危在旦夕,你们如此待我,天下还有什么事干不出来?”这时,潜藏于殿两侧的卫士个个怒目圆睁,上前把不知所措的张昺、谢贵连同葛诚捆了起来。
燕王站起来扔丁手杖说:“我哪有什么病?我的病都是被你们逼出来的!”遂即下令把张、谢、葛等人推出斩首。
围城的士兵听说主将已被枭首,就自行溃散了。
唐伯虎佯狂保命唐寅,字伯虎,他的性情颖利,弘治十一年(1498)乡试第一,其才名轰动一时。
宁王朱宸濠久闻其名,非常羡慕他的才华,就用重金聘他作官。
唐伯虎到任后,朱宸濠在吃、住、行给予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唐伯虎和朱宸濠接触一段时间后,察觉其养兵蓄财,图谋不轨,便颇有感慨地私下叹道:“这里是火坑,一天也不能呆了。
”但他清楚地知道,倘若公开辞职还乡,必遭杀戮。
遂仿效战国孙膑,佯作疯狂,忽哭忽笑,言语颠三倒四,饮食起居颠倒异常。
朱宸濠疑其装疯,就派人赠送物品给他,以辨真伪。
来人只见唐伯虎赤裸身子,两足伸成如簸箕状。
在众目睽睽之下,抚弄生殖器,玩耍嘻笑。
唐伯虎看见朱宸濠的侍者来了,越发愤怒地指着自己阴物哭泣唾骂。
并把朱宸濠送的礼物统统扔在地上,往上撒尿,尔后又抓起污物来吃。
侍者返回把所见报告给朱宸濠,朱宸濠确信唐伯虎真的疯了,遂生怜悯之心,把他放归田里,不再注意他。
后来朱宸濠叛逆不成,伏法受诛,其余党无一幸免。
惟唐伯虎及早脱身,没被株连。
为了逃避敌人的伤害,而假装神志疯颠,使敌人失去警觉,以求生存的事例不乏其人。
唐伯虎在发现与朱宸濠相伴的后果及其险恶之后,就用“装疯计”蒙骗他,从而脱离险境。
王守仁诈死留残生明武宗正德年间,“八虎”之首,宦官刘瑾专权,内害忠良,外欺庶民,朝中大臣多敢怒不敢言。
御史戴铣看不惯刘瑾为非作歹,上疏弹劾刘瑾罪状,反被削官为民,发配边疆戍边。
兵部主事王守仁见戴铣因揭发刘瑾受迫害,忿忿不平,为营救戴铣也上书奏刘瑾一本,谁知奏折被刘瑾截获,他便矫诏,刑仗王守仁五十大板,直打得皮开肉绽,死去活来。
接着,又把王守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王守仁被谪出京,去贵州赴任,行至钱塘时,发现有人尾随跟踪。
原来王守仁被贬职,刘瑾仍不甘心,欲置他死地而后快,于是派人在路上追杀他。
守仁发现有人跟踪,料想一定是刘瑾的阴谋,若不用智甩脱刺客,自己难免一死,遂设下一计,乘着夜色假装投江,将鞋帽飘浮在江水上,为迷惑刺客又作遗诗曰:“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潮哭不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