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讲玉米农艺性状调查

合集下载

对2015-2017年间常规玉米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

对2015-2017年间常规玉米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

对2015-2017年间常规玉米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在福清及周边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通过2015-2017年间对6个常规玉米品种和在2017年间5种水果玉米、甜糯玉米15个品种的对比种植试验,以掌握其农艺性、丰产稳定性等特征,利用LSD法与高稳系数法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明甜系列、南玉1号、华健1号、晶甜9号、南玉218、苏玉39几种经济效益较高的玉米品种推广种植。

关键词:玉米;高稳系数;农艺性状;产量对比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the maize varieties with highter econnomic to popularize ,6 varieties of conventional corn were tested during 2015-2017 and 5 kinds of fruit corn, 15 varieties of sweet-waxy maize were tested in 2017.So we can grasp their agronomic, high yield stabil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LSD method and high stability coefficient method, several maize varieties with high economic benefit, such as Mingtian series, Nanyu 1, Hua Jian 1, Jingtian 9, Nanyu 218, Suyu 39, were selected.Key words:maize; Hight Stability Coefficient;agronomic characters;production comparison玉米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每年全球的玉米总产量比其他任何作物产量都要高。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因子分析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因子分析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单产水平不高,与 美国相比,在育种水平、栽培技术、产量方面有很大 差异。 美国是世界上生产玉米最多的国家,玉米种植 面积占世界玉米总面积的 1/4,总产量占世界的 1/2, 单产水平高[3]。 在我国加入 WTO 后,杜邦先锋种业、 孟山都、 先正达、KWS 等外国种业纷纷进入我国,给 我国玉米育种科研单位和种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 战和压力,为更快的摆脱困境,及早赶上国外品种的 水平,在充分发挥本土玉米种质资源优势基础上,积 极引进国外资源材料,提升育种水平是当务之急。
防 治 对 策 研 究 [J].农 村 生 态 环 境 ,2002,18(2):24-28. [5]张 洪 程 ,戴 其 根 ,霍 中 洋 ,等 .水 稻 超 高 产 栽 培 研 究 与 探 讨 [J].中
国 稻 米 ,2012,18(1):1-14.
[6]江立庚,曹卫星,甘秀芹,等.不同施氮水平对南方早稻氮 素 吸 收利用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4): 490-496.
作 者 简 介 :李 忠 南 (1991-),男 ,在 读 硕 士 。
学 报 ,2002,57(5):531-538. [3]曲均峰. 化肥施用与土壤环境安全效应的研究[J]. 磷肥与复
肥,2010,25(1):10-12. [4]徐谦,朱 桂 珍,向 俐 云.北 京 市 规 模 化 畜 禽 养 殖 场 污 染 调 查 与
试验研究 2015.1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因子分析
李忠南 1 王越人 2 李福林 2 张 建 2 李光发 2 (1. 吉林农业大学 长春 130118;2.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海龙 135007)
摘要:通过对 14 份玉米自交系进行 10×4 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试验,遗传分析表明:参试各组合在 出苗率、出苗时间、吐丝时间、出蓼-吐丝间隔时间、株高、穗位高、吐丝-成熟时间、成熟日数、收获 籽粒水分、脱粒水分、公顷产量、穗长、穗行数、秃尖长度、百粒重、粒穗比、容重 17 个数量性状上差异 较大。 通过对这 17 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表明,有 20 个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有 43 个性状间 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通过因子分析表明,产量、穗长、百粒重、出蓼-吐丝间隔时间短,是品种选育的 第一要素;合理的株高、穗位、吐丝时间,是品种选育的第二要素;较低的收获水分,脱粒水分,较小的 秃尖是品种选育的第三要素;适当的吐丝-成熟日数、成熟日数、穗行数,是品种选育的第四要素。 关键词:玉米;数量性状;相关;因子;分析

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作者:聂元敏孟祥路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9期甜玉米是随着农业技术不断发展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新型玉米品种,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甜玉米具有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现阶段,影响甜玉米良好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它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加强对甜玉米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研究,从而实现甜玉米农艺性状良好发展的目标。

一、材料与方法为了加强对甜玉米农艺性状遗传力的研究,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对各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

在选取实验材料时,应该重点考虑玉米生长环境以及土壤情况等,通过在土壤肥沃以及地力均匀的种植环境中,选取多个优良的甜玉米杂交品种作为实验对象,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实验过程中,需要在种植甜玉米区域,随机抽取甜玉米品种。

考察甜玉米的农艺性状主要包括穗重、穗行数、秃尖度以及穗位高等。

不同性状之间的分析应该采用固定区组效应以及处理效应随机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某个单因素进行特定的研究,确定各性状的遗传参数。

二、结果与讨论(一)甜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在对甜玉米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记性方差分析后,可以发现在该实验主要研究的多种甜玉米农艺性状中,存在大多数的农艺性状不同品种间有较大差异。

而双穗高、穗轴率以及穗位高等形状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上述这些农艺性状在不同的基因型之间将存在较大差异,具有较大的性状遗传改良潜力。

如果将变异系数作为表征甜玉米不同农艺性状具有变异幅度的特征量,将明显观察到不同主要的农艺性状具有的遗传系数以及表型变异系数等将在数值上有一定差异,但是不同性状之间的位次上,这些遗传变异系数基本相同。

通过这一数据结果可以发现表型变异系数存在各性状中的相对大小将同基因变异系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因此,在进行实际的甜玉米种植时,可以通过不同性状之间表现型存在的差异,进而判断该农艺性状在遗传变异的幅度,进一步实现为甜玉米杂交品种后代以及其他育种材料室内种植和田间种植的选择提供了便利条件和鉴别依据。

中早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1)

中早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1)

中早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农学论文中早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周玉堂(兵团种子管理总站,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摘要:为探索中早熟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12年参加新疆中早熟玉米区域的15个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依次为百粒重、穗长、生育期、穗位高、黑粉病、株高、空秆率、行粒数、倒伏率、穗行数。

在选育中早熟玉米品种时,应在保证百粒重和果穗长度的前提下,注重选择倒伏率低的品种。

关键词:中早熟玉米;农艺性状;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及满足饲料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玉米的产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决定了高产优质玉米杂交品种的选育方向。

传统的对玉米杂交组合评价方法,一般只对产量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上的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而对与产量有关的其他性状,如熟期性状、经济性状及农艺性状等,则常采用直观分析或平均数统计分析,其分析结果相互独立,关联性差,有时甚至影响到品种性状的丢失和育种工作的成败。

目前,关于育种数据的处理方法很多,但由于目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灰色系统理论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一门统计科学,该理论克服了以往数据分析的局限性,能够较好地为育种工作提供数据分析。

邹永红[1]等人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的综合评估;何代元[2]等人采用灰色系统中关联度分析方法,找出了百粒重、株高与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仅就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分析法,比较各种因素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程度并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探寻玉米育种工作的最佳途径。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选用参加新疆2012年中早熟玉米区试的15个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见表1。

1.2 试验设计试验点共设6个,田间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6行区,行长5 m,行距60 cm,种植密度5 500株/667 m2,栽培管理措施同当地大田。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1.株高:开花后每区测20株,自地面至雄穗顶端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与株高同时测定,自地面至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3.茎粗:与以上2项同时测定,植株地上部第3节间扁面的平均直径,以厘米表示。

4.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5.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6.苗期叶色:在可见叶4~5片时调查叶片色,分浅绿、绿、深绿、绿紫等。

7.幼苗干重:定苗时每区取50株,称量幼苗的烘干重,求得平均值,以克表示。

8.叶数(片/株):每小区定点10株,随着玉米生长,标记叶片。

抽雄期后调查主茎叶数,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

9.生长速度:出苗后至抽穗每7-15 d测量一次,每区固定取样20株,测量自地面至最长叶顶端的平均长度,以厘米表示。

10.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11.茎色:蜡熟期后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茎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2.颖色:抽雄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雄穗外颖颜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3.花药色:散粉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雄穗的花药颜色,分绿、黄、橙、浅紫、紫、深紫等。

14.花丝色:吐丝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雌穗的花丝颜色,分黄、浅绿、绿、黄、橙黄、粉、紫红、深紫、上粉下绿等。

特异株要单独记载,计算比率。

15.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16.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17.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8.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9.单株穗数:每株出现的果穗的总数(包括结实和不结实的果穗。

)20.折断率:全田因风、虫及其它灾害倒折植株的百分数(以果穗以下折断为准)。

21.倒伏度:植株倒伏的程度分4级:0(直立);1(倾斜30度);2(倾斜60度);3(全部倒伏)。

不同类型玉米农艺及品质性状对密度的响应的开题报告

不同类型玉米农艺及品质性状对密度的响应的开题报告

不同类型玉米农艺及品质性状对密度的响应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玉米因其高产、广适应等特性成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种植密度作为种植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于不同类型玉米的种植密度调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有关不同类型玉米对于种植密度变化的响应及其品质性状的变化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因此,本研究将选取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通过控制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玉米生长发育情况、产量变化以及品质性状的变化,从而为玉米的种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
1. 选取不同类型玉米品种
从国内现有的品种数据库中筛选出4种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包括架空玉米、早熟优质玉米、高油玉米、细胞玉米。

2. 设定不同的种植密度
以每亩30 000株为标准,分别设定不同的种植密度,分为4个处理组:8万株/亩,10万株/亩,12万株/亩和15万株/亩。

3.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在相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

测定玉米生长发育情况、产量变化以及品质性状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预期成果
1. 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变化的相应规律;
2. 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变化对玉米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3. 提供丰富直观的玉米种植管理策略和方法。

四、研究意义
该研究将对玉米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的种植管理和生产指导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可以为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玉米品质性状提供理论指导。

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的比较分析

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的比较分析

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的比较分析秦贵文;梅兹君;苏玉杰;程翠;徐迎春【摘要】本文对2009年浚县农科所品种比较试验情况进行了简单分析,以10个品种为供试材料,总结出几个大面积推广品种的农艺性状的共同特点,为生产或选育适推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4页(P58-60,63)【关键词】玉米;农艺性状;产量【作者】秦贵文;梅兹君;苏玉杰;程翠;徐迎春【作者单位】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456284;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456284;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456284;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456284;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456284【正文语种】中文玉米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畜牧业和加工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玉米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要从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获得更高的产量以满足社会需求。

而玉米的产量受到玉米各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各农艺性状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因此对一个性状的选择势必影响到另一性状的遗传效果,在高产育种中,对性状选择的侧重点也不同。

研究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一步剖析其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对提高选择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明确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构成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对玉米品种品比产量结果的方差分析和对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从中选出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的并确定适宜本地区生态环境的最佳品种,以便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安排于2009年鹤壁市巨桥镇浚县农科所夏玉米试验地。

以10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为:郑单958、浚单20、浚单22、登海6213、金穗18、金裕968、圣玉 16、济单 7号、承单 20、强盛 12。

1.2 试验设计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长为15m,宽为6m,每小区为6行,密度为4000株/667m2的郑单 958、浚单 20、浚单 22、登海 6213、金穗18,株距为15cm;行距为30cm。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2021.4试验研究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孟静娇1张树明2刘婷婷1陈国斌1(1.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2.龙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龙陵678300)摘要:为研究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对2020年红河州农科院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中海拔)一组保山试点12个参试品种的11个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

结果表明,对玉米杂交种产量影响较大的主要农艺性状为穗长、株高和百粒重,出籽率和秃尖长的影响较小。

该研究结果明确了各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可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灰色关联度;产量;农艺性状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经、饲兼用作物,现在玉米育种虽以高产、优质、抗病、广适为目标,但仍以高产为核心。

玉米产量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受多个性状因素共同作用,弄清各性状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对育种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灰色关联度分析是一种定量地描述事物或因素之间相互变化的情况,即变化的大小、方向与速度等相对性的方法[1],近年来常被用于研究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2-6]。

由于不同研究者所用材料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

本文作者利用2020年红河州农科院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中海拔)一组保山试点12个参试品种(组合)的11个性状为研究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探明各主要农艺性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为本地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研究材料来源于2020年红河州农科院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中海拔)一组保山试点的试验结果。

12个参试品种:红单24号、红单25号、红农7号、红农8号、茂单199、中垦玉197、鹏白玉58、景玉8号、农华718、农华721、先农518、海禾2号(CK)。

采用的11个性状: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单株有效穗数:全田选取彼此有一定间隔 的4~5行,每行取40~50株,调查结实30粒以 上的果穗数与调查株数之比,以穗/株表示。 17、有效穗数:每公顷实收株数与单株有效穗 数的积,以穗/hm2表示。 18、籽粒产量: 产 量 ( kg/hm2)= 每 公 顷 株 数 × 单 株 粒 干 重 (g)/1000 19、生物学产量:单位面积上的地上部干物质 重量。 生物学产量=每公顷籽粒产量+茎叶干重+穗轴 干重。 20、经济系数:同小麦。
第十九讲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
通过对玉米农艺形状的调查, 可以有效地分析植株个体生育 状况及生产效能。本项实验, 要求掌握玉米农艺性状的调查 方法。
一、实践操作
(一)玉米生育时期记载方法和标准: 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2、出苗期:全田有50%以上的幼苗出土2cm。 3、拔节期:全田有50%以上植株基部节间伸 长达2cm~3cm。 4、抽雄期:全田有50%植株雄穗尖端从顶叶 抽出。 5、开花期:全田有50%穗植株雄穗中部小穗 开花。
8、秃尖长度:果穗顶端末结粒部分长度,以cm表 示。 9、秃尖度:秃尖长度占果穗长度的百分数。 10、穗行数:果穗中部的行数。 11、行粒数:计数一行的籽粒数。 12、穗粒数:果穗上的全部粒数。 13、籽粒出产率:籽粒重量 (风干重) 占全部果穗 重量 (风干重) 的百分率。 14、千粒重:同本章第4节。 15、株数:定苗后及收获前,全田选4个点,每点 连续调查10m(单行) 的株数,求出平均株距,再根 据行距 (宽窄行平均) 计算每株数,计算公式为: 每公顷株数=10000/(平均行距(m)×平均株距(m))
6、吐丝期:全田有50%穗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 叶。 7、成熟期:全田90%以上植株果穗苞叶由黄变 绿,籽粒硬化。 8、收获期:实际收获的日期。





(二)玉米农艺形状调查方法和标准如下: 1、株高:自地面至雄穗顶的高度,取10~20 株平均,以cm表示。 2、穗位高:着生果穗的节至地面茎的高度, 以cm表示。 3、双穗率:一株结2个果穗的百分株率。 4、多穗率:一株结2个以上果穗的百分株率。 5、空秆率:没有果穗或果穗不发育的植株的 百分率。 6、穗长:自果穗基部量至果穗顶部的长度 (不包括果穗柄)(cm)。 7、穗粗:果穗中部的直径,以cm表示。
二、注意事项
1、不同玉米品种或栽培措施下收回的考种植 株。测产规、钢卷尺、米尺、剪刀、天平、千 分卡、瓷盘。 2、以上系一般的分析项目和标准,这些项目 根据要求不同可作适当增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