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 版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

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大考”高二级化学科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H:1一.选择题(共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 下列说法中的正确是()A. 太阳能能量巨大,取之不尽,而且清洁。

目前研究菠菜蛋白质“发电”不属于“太阳能文明”B. 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活化分子总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B.对放热反应而言,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活化分子间发生的碰撞为有效碰撞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3.某化学反应2AB(g)⇌C(g)+3D(g)的△H=﹣122kJ•mol﹣1,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A.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 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C. 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D. 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4.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1mol H2SO4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C.在101 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285.8 kJmol-1D.下列2C4H10(g)+13O2(g)===8CO2(g)+10H2O(l) ΔH=-5 800 kJ·mol-1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 800 kJ·mol-15.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则反应速率为()A. v(H2)=0.03mol·L-1·min-1B. v(N2)=0.02 mol·L-1·min-1C. v(NH3)=0.17 mol·L-1·min-1D. v(NH3)=0.01 mol·L-1·min-1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

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3分,共54分。

)1. 有效碰撞是指()①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②反应物活化分子间的碰撞③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④反应物活化分子间有合适取向的碰撞A. ①B. ②C. ②③D. ③④【答案】D【解析】有效碰撞是指:能引起化学反应的碰撞叫有效碰撞。

1、反应物的分子必须相互碰撞;2、分子有一定能量,也就是说,必须是活化分子;3、活化分子碰撞时,取向合适。

①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不能发生反的碰撞不是有效碰撞,故错误;②反应物活化分子间的碰撞,如不能发生反的碰撞不是有效碰撞,故错误;③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正确;④反应物活化分子间有合适取向的碰撞,正确;故选D。

点睛: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注意外界条件下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注意把握有效碰撞的概念,准确理解有效碰撞形成的两个条件:形成活化分子和有合适的取向。

题目较易。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B. 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C. 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通常状况下测得的数据;B、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平衡;C、反应前后能量守恒,拆化学键吸收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不同,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D、拆化学键吸收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不同,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解:A、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通常状况下测得的数据,故A错误;B、升高温度,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平衡,故B错误;C、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D、拆化学键吸收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不同,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D正确;故选D.3. 以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反应:C2H2(g)+ 5/2O2(g) =2CO2(g)+H2O(l);△H=-1300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有10N 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吸收1300kJ的能量B. 有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态时,吸收1300kJ的能量C. 有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形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D. 有8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形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答案】D..................考点:考查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4. 可逆反应A(g)+3B(g)⇌2C(g)+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A. V A=0.15mol•(L•min)﹣1B. V B=0.6 mol•(L•min)﹣1C. V C=0.4 mol•(L•min)﹣1D. V D=0.01 mol•(L•s)﹣1【答案】D【解析】在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VA/1=0.15mol•(L•min)﹣1; B.VB/3=0.2mol•(L•min)﹣1; C.VC/2=0.2mol•(L•mi n)﹣1;D.VD=0.01mol•(L•s)﹣1=0.6mol•(L•min)﹣1,VD/1=0.6mol•(L•min)﹣1,因反应速率VD>VB=VC >VA,故选D。

[精品]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 新版

[精品]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 新版

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 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C. 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ΔH > 0D. 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答案】C【解析】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能量变化,A错误;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C、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ΔH>0,C正确;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有关系,D错误,答案选C。

2.在2A+B 3C+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υ(A) = 0.5mol·L-1·s-1B. υ(B) = 0.3 mol·L-1·min-1C. υ(C) = 0.8mol·L-1·s-1D. υ(D)= 1 mol·L-1·s-1【答案】C【解析】【分析】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

【详解】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A、v(A)=0.5mol•L-1•s-1,A的化学计量数为2,故==0.25 mol/(L•s);B、v(B)=0.2mol•L-1•min-1,B的化学计量数为1,故=0.15mol•L-1•min-1=0.025mol•L-1•s-1;C、v(C)=0.8mol·L-1·s-1,C的化学计量数为3,=0.267mol•L-1•s-1;D、v(D)=1 mol•L-1•min-1,D的化学计量数为4,故=0.25mol•L-1•min-1;所以反应速率v(C)>v(A)=v(D)>v(B),答案选C。

精品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 版 新人教版

精品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 版 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1.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A. 过氧化钠电子式:B. 质子数35、中子数45的溴原子: BrC. 硫离子结构示意图:D. 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答案】B【解析】【详解】A. 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A错误;B. 质子数35、中子数45的溴原子的质量数是35+45=80,因此可表示为,B正确;C. 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8,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D. 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结构简式为CH3CH2OH,D错误。

答案选B。

2. 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错误的是()A. CH3CH2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B. 干冰和冰为同一种物质C. CH3CH3和CH3CH2CH3互为同系物D. 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CH3CH2OH和CH3OCH3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因此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正确;B.干冰是固体CO2,而冰为固体水,所以二者不同一种物质,错误;C.CH3CH3和CH3CH2CH3都是烷烃,因此互为同系物,错误;D.O2和O3分子的元素组成相同,都是单质,因此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正误判断的知识。

3. 下列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 Na+<Mg2+<Al3+<O2-B. S2->Cl->Na+>Al3+C. Na<Mg<Al<SD. Cs<Rb<K<N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Al<Mg<O<Na,故A错误;S> Cl->Na+>Al,故B正确;Na>Mg>Al>S,故C错误;Cs>Rb>K>Na,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微粒半径比较。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B. 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g)和1.5 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38.6 kJ·mol-1C.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 -1D. 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答案】D【解析】A、燃烧热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生成的H2O为液态水,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1,故A错误;B、合成氨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题目中没有说明转化的氮气或氢气的物质的量,因此无法计算放出的热量,故B错误;C、发生反应是Ca(OH)2+H2SO4=CaSO4+2H2O,存在Ca2+和SO42-的反应,因此放出的热量不是2×57.3kJ,故C错误;D、2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mol-1,即消耗2mol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285.8kJ=571.6kJ,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故D正确。

【2019-2020】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2019-2020】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考生须知:1.本卷试题分为第I卷、第II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O-16Na-23 S-32 Cu-64 Zn-65 Ca-40第I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化学变化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B.碳酸钙分解、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固体反应、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刚玉、红宝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铝,陶瓷、分子筛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天津港爆炸案中对剧毒的氰化钠(NaCN)喷洒双氧水消毒,是利用了双氧水的氧化性2.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置于1L的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

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1.2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2mol/(L·s)B.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6mol/(L·s)C.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30%D.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6mol/L3.C+CO22CO,该反应吸收热量,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该反应放出热量,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增大,减小 D.减小,增大4.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1.7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A的转化率变小C.D的物质的量变多 D.a>c+d6.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试判断在100kPa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C.若在等量氧气中充分燃烧,1mol金刚石比1mol石墨的释放的能量高D.仅提供1.895 kJ的热能,工业上就能将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7.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B.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一定属于放热反应 D.一定属于可逆反应8.下列关于反应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Ba(OH)2反应生成1molH2O时会放出57.3kJ的热量B.由C(石墨,s)═C(金刚石,s)△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C.在500℃、MPa下,将0.5 mol N2和l.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放热19.3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H=-38.6 kJ·mol-1D.甲烷的燃烧热(△H)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 = CO2(g)+2H2O(l) △H=-890.3 kJ·mol-19.已知反应:2X(g)+Y(g) 2Z(g),某研究小组将 4 molX 和 2 molY置于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测定不同时段内X的转化率,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不断增大B.反应在5.5min时,v正(X)═v逆(Z)C.6min时,容器中剩余1.4molYD.其他条件不变,将X的物质的量改为10mol,则可得4molZ10.符合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当X、Y、Z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存在焓变△H=△H1+△H2。

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19高二联考化学试卷分值:100 分时量:90 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O-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是()A.太阳能热水器 B.天然气动力汽车C.核能发电D.风能发电2.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A.用 10ml 量筒量取 5.12mL 稀盐酸B.用广泛 pH 试纸测得某溶液 pH 为 3.2 C.用 25ml 碱式滴定管,量取某碱溶液 20.50ml D.用托盘天平称取 10.50 gNaCl 固体3.下列表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NH4++H2ONH4OH+H+ B.HCO3+H2OH2CO3+OHC.S+2H2OH2S+2OH D.HCO3+H2OH3O++CO324.在恒温恒容下反应:2A(S)+B(g) C(g) +D(g);△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该容器中加入少量 A,反应速率增大B.向该容器中充入 He 气,反应速率增大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无需加热一定能发生 D.将粉末状 A 代替块状 A,反应速率增大5.设 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L 0.1 mol·L-1 NH 4Cl 溶液中,含有 0.1N A 个 NH4 +B.pH=1 的 HCl 溶液中,含有 0.1N A个 H+C.醋酸是弱电解质,所以 60g 冰醋酸中所含离子总数大于 0 小于 2N AD.0.1 mol H2 和 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 0.2 N A6. 有关 AgCl 沉淀的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A.AgCl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仍在不断进行,但速率为零B.升高温度,AgCl 的溶解度增大,Ksp 增大C.AgCl 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 Cl-和 Ag+D.向 AgCl 饱和溶液中加入 NaCl 固体,c(Cl-)增大,K sp值变大7.下列现象或操作不适宜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B.H2、I2、HI 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C.新制氯水久置后颜色变浅D.锅炉水垢中含有 CaSO4,常先加 Na2CO3再加酸处理8.在某无色透明的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Ca2+、HCO3 -、NO3 -B.AlO2 -、K+、CO3 2-、Na+C.Al3+、Cl-、CO32-、Na+ D.MnO4 -、K+、Na+、NO3 -9.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c(H+)=1×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①SO2水溶液② NH4Cl 溶液③ NaNO3溶液④ NaOH 溶液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10.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A(g) +bB(s) 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 的浓度为原平衡的 1.7 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 < c+d B.D 的物质的量增加C.A 的转化率变小D.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95℃纯水的 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B.常温下,pH=3 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 10 倍后 pH=4C.常温下,pH=3 的醋酸溶液与 pH=11 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pH>7D.等体积,pH 均为 3 的醋酸和盐酸分别与足量 Zn 反应,醋酸产生的 H2多1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3Y(g)2Z(g),有关下列图像说法正确的是()A.依据图甲可判断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在图乙中,虚线可表示压强增大C.若正反应的△H<0,图丙可表示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由图丁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应的△H>0 13.将1mol X 和 2mol Y 充入容积为 1L 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在250℃和T℃下发生反应:X(g)+2Y(g)Z(g) △ H,Z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右图。

2019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新人教-新版

2019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新人教-新版

2019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试题分为第I卷、第II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N-14 O-16Na-23 S-32 Cu-64 Zn-65 Ca-40第I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化学变化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B.碳酸钙分解、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固体反应、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刚玉、红宝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铝,陶瓷、分子筛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天津港爆炸案中对剧毒的氰化钠(NaCN)喷洒双氧水消毒,是利用了双氧水的氧化性2.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置于1L的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

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1.2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2mol/(L·s)B.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6mol/(L·s)C.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30%D.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6mol/L3.C+CO,该反应吸收热量,反应速率为v1;N2+3H3,该反应放出热量,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增大,减小 D.减小,增大4.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1.7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A的转化率变小C.D的物质的量变多 D.a>c+d6.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试判断在100kPa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C.若在等量氧气中充分燃烧,1mol金刚石比1mol石墨的释放的能量高D.仅提供1.895 kJ的热能,工业上就能将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7.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B.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一定属于放热反应 D.一定属于可逆反应8.下列关于反应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Ba(OH)2反应生成1molH2O时会放出57.3kJ的热量B.由C(石墨,s)═C(金刚石,s)△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C.在500℃、MPa下,将0.5 mol N2和l.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放热19.3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H=-38.6 kJ·mol-1D.甲烷的燃烧热(△H)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 = CO2(g)+2H2O(l) △H=-890.3 kJ·mol-19.已知反应:2X(g)+Y(g) 2Z(g),某研究小组将 4 molX 和 2 molY置于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测定不同时段内X的转化率,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不断增大B .反应在5.5min 时,v 正(X)═v 逆(Z)C .6min 时,容器中剩余1.4molYD .其他条件不变,将X 的物质的量改为10mol ,则可得4molZ10.符合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当X 、Y 、Z 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存在焓变 △H=△H 1+△H 2。

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二理科化学试卷【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S:32 O:16 Na:23 Cu:64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有些中国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和杀菌B.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发生C. 硫酸钡是一种难溶于水和酸的盐,可用作X光透视肠胃的药剂D. 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3.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HI H 2+I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浓度由0.1 mol·L-1降到0.06 mol·L-1需要20 s,那么由0.06 mol·L-1降到0.036 mol·L-1所需时间为( )A.等于10 sB.等于12 sC.大于12 sD.小于12 s4.某温度下,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H2(g)+I2(g) 2HI(g),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C.单位时间内拆开1 mol H—H键,同时生成2 mol H—I键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测量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的质量为12.35克B.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20.00mlC. 用pH 试纸测量次氯酸钠溶液的pH为11.5D.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NaOH溶液应该稍过量6.25℃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 △H=+56.7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熵减少的反应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7.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 H-1 Li-7 Cu-64 Zn-6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

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该反应吸热;燃烧反应,铝热反应、氧化钙溶于水都为放热反应,碳酸钙高温受热分解,为吸热反应;考点:考察常见的吸放热反应判断。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体系有序性越高,熵值就越低B. 自发过程可以导致体系的熵增大C. 吸热反应不可以自发进行D. 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体系有序性越高,即体系的混乱程度越小,熵值就越低,正确;B.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即熵增原理,正确;C.吸热反应△H>0,若△S>0,反应在高温下△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错误;D.同种物质熵值:气态>液态>固态,所以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正确;选C。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

3. 己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CH3COOH(l)+2O2(g)=2CO2(g)+2H2O(1)△H1 =-870.3 kJ·mol-1②C(s)+O2(g)=CO2(g) △H 2=-393.5 kJ·mol-1③H2(g)+1/2O2(g)=H2O(1) △H3=285.8 kJ·mol-1则反应 2C(s)+2H2(g)+O2(g)=CH3COOH(l)的焓变△H为A. 488.3 kJ·mol-1B. -244.5 kJ·mol-1C. 244.15 kJ·mol-1D. -488.3 kJ·mol-1【答案】D【解析】略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是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B. 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l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molNaOHD. 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答案】C............考点: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的相关知识。

5. 对于Zn(s)+H2SO4(aq)=ZnSO4(aq)+H2(g) △H <0的化学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反应过程中能最关系可用上图表示B. △H的值与反应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有关C.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锌为负极D. 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32.5g锌溶解时,正极放出气体一定为11.2 L【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正确;B、反应热△H的值与反应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成正比,B正确;C、Zn(s)+H2SO4(aq)=ZnSO4(aq)+H2(g)的反应中锌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作原电池的负极,C正确;D、未注明温度和压强,体积不一定为11.2L,D错误;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电化学的相关知识。

6. 下列能够使反应:Cu+2H2O=Cu(OH)2+H2↑获得成功的是A. Cu与稀H2SO4发生反应B. 铜一锌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反应被腐蚀C. 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D. 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硫酸溶液【答案】C【解析】金属铜和水之间发生的反应是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应设计成电解池,在反应Cu+2H2O═Cu(OH)2↓+H2↑中,失电子的是金属铜,金属铜作阳极材料,其他导电的物质做阴极材料,在阴极上应该是水中的氢离子得电子的反应,可以用硫酸钠等来做电解质。

A、铜的活沷性比氢弱,Cu与稀H2SO4不发生反应,故A错误。

B、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阳极失电子生成铜离子,阴极铜离子得到电子析出铜,故B错误;C、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实现该反应,故C正确;D、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硫酸溶液,发生Cu+2H+=Cu2++H2↑,故D错误;故选C。

7. 以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g)+5/2O2(g)=2CO2(g)+2H2O(1)△H=-1300.0 kJ·mol-1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有10N 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就放出1300kJ的能量B. 当有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态时,吸收1300kJ的能量C. 当有22.4LC2H2(乙炔)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l)时,该反应就放出1300kJ的能量D. 当有8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该反应就吸收1300kJ的能量【答案】A【解析】A、反应中每有1 mol C2H2参加反应,转移10 mol电子,放出1 300 kJ能量,故A正确;当有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态时,放出650kJ的能量,故B错误;C、22.4LC2H2(乙炔),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故C错误;D、1 mol CO2分子含有4 mol碳氧共用电子对,反应中有8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放出1300 kJ的能量,当有2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4=325KJ的能量,故D错误;故选A。

8.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全新的铝—石墨双离子电池(AGD1B)。

这种新型AGDIB电池采用廉价且易得的石墨作为电池正极材料,铝锂(AlLi)合金作为负极材料,LiPF6是电解质,碳酸脂为溶剂,反应原理:AlLi+C x(PF6)LiPF6+xC+Al。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B. 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C. 充电时,若转移1mole-,阴极电极将增重7gD.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Li-e-=Li++Al【答案】D【解析】A. Li是活泼的金属,能与水反应,因此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A正确;B. 放电时所以原电池,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B正确;C. 充电时属于电解池工作原理,电解池的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Al+Li++e-=AlLi,所以若转移1 mol e-,阴极电极将增重7g,C正确;D. 放电时,属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C x PF6得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C x PF6+e-=xC+PF6-,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为高频考点,明确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结合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AlLi + C x(PF6)LiPF6 + x C + Al书写,注意Li是活泼的金属。

9. 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己知键能数据如下表:N反应N2(g)+3H2(g) 2NH3(g);△H=-93kJ·mol-1 。

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计算b数值A. 551B. 437C. 558D. 160【答案】B【解析】N 2(g)+3H2(g) 2NH3(g)△H=942 kJ•mol-1+b kJ•mol-1×3 –391 kJ•mol-1×6= -93 kJ•mol-1,b=437,故答案为B。

10.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燃料电池中正极反应为1/2O2(g)+2e-+2H+=H2OB. 当燃料电池消耗1 mol H2时,导线中转移2 mol电子C. 当此装置用于铁表面电镀铜时,a为铁,电镀过程中,硫酸铜溶液浓度基本不变D. 若a为粗铜,b为纯铜,该装置可用于铜的精炼【答案】C【解析】A、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在酸性环境下,氧气放电的反应为:1/2O2(g)+2e-+2H+=H2O,故A正确;B、H2失电子,燃料电池每消耗1 mol H2,导线中转移2 mol电子,故B正确;C、当此装置用于铁表面电镀铜时,a为阳极,应用铜电极,故C错误;D、电镀时,镀层作阳极,镀件作阴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与阳极材料含有相同的元素,a为粗铜,b为纯铜,该装置可用于铜的精炼,故D正确;故选C。

11. 关于以下装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 乙装置工作时,CuSO4溶液中可能出现K+,ZnSO4溶液中可能出现C1-B. 甲、乙的电路中各转移1mol电子时,溶液中各生成1mol ZnSO4C. 取出盐桥,灯泡仍可发光D. 甲、乙两装置中的总反应式不可能相同【答案】A12. 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说理如图所示,NH3被氧化为常见无毒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溶液中K+向电极b移动B. 反应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之比为4: 5C. 氨气在电极a上发生氧化反应D.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答案】B【解析】A. 通入O2的b电极是正极,溶液中K+向电极b移动,故A正确;B. NH3被氧化为常见无毒物质氮气,4NH3~3O2~12e-,反应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故B错误;C. 氨气在电极a上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D.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0=4OH﹣,故D正确。

故选B。

13. 埋在地下的钢管道可以用下图所示方法进行电化学保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方法是将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B. 在此装置中钢管道做负极C. 该方法称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D. 镁块上发生的电极反应:O2+2H2O +4e-→4OH-【答案】A【解析】A.构成的原电池中,该方法是将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故A正确;B.根据图片知,该金属防护措施采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钢管道作正极,故B错误;C.根据图片知,该金属防护措施采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C错误;D.镁块作负极,电极反应:Mg-2e-+4OH-=Mg(OH)2↓,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明确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即可解答。

根据图片知,该金属防护措施采用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金属和钢管、及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镁块作负极,钢管道作正极,从而钢管道得到保护。

14. 某课外活动小组,将剪下的一块镀锌铁放入试剂瓶中,并滴入少量食盐水将其浸湿,再加数滴酚酞溶液,按图装置进行实验,数分钟后观察,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 B中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B. B中导气管中产生气泡C. 金属片剪口处溶液变红D. 锌被腐蚀【答案】B【解析】镀锌铁片,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入少量食盐水将其浸湿,再加数滴酚酞试液,形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锌为负极,发生反应:Zn-2e-=Zn2+,铁为正极,发生吸氧腐蚀,即2H2O+O2+4e-=4OH-,所以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减小,生成的氢氧根离子遇到酚酞会显示红色;A.锥形瓶中金属发生吸氧腐蚀,瓶中气体压强减小,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故A正确;B.原电池形成后没有气体生成,所以B中导气管不会产生气泡,故B错误;C.锥形瓶中金属发生吸氧腐蚀,生成的氢氧根离子遇到酚酞会显示红色,故C正确;D.形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锌为负极,发生反应:Zn-2e-=Zn2+,故D正确;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