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偃山矽卡岩型铁矿成矿预测区的研究
西石门矽卡岩铁矿二长岩的成矿条件分析

[8] Yavuz F,Doner Z.WinAmptb:A Windows program for calcic amphibole thermobarometry[J].Period Mineral,2017, 86(2):135-167.
2 样品和实验方法
本次研究采集了西石门矿床附近的矿山二长岩 (KSM01)样品,二长岩为灰绿色,细粒结构,粒径主要介 于0.5-1mm,主要矿物为角闪石(20%)、斜长石(40%)和 钾长石(30%),次要矿物为石英(5%),副矿物有磁铁 矿、榍石、磷灰石和锆石。
通过电子探针获得闪长岩和二长岩中角闪石的主量元素 含量,实验在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实验使用JEOL JXA-8230型号电子探针,测试加速电压为 15kV,电子流为10nA,单点测试时间为10-30s,束斑直径 为10μm。
参考文献: [1] Sun Y,Xiao L,Zhang Q,et al.Petrogenesis of the
Kuangshancun and Hongshan intrusive complexes from the Handan-Xingtai district: Implications for iron mineralization associated with Mesozoic magmatism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J].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2015,113(11):62-78.
012 地质勘探 DIZHIKANTAN
西石门矽卡岩铁矿二长岩的 成矿条件分析
新疆西天山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

新疆西天山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李新光①王晓薇②周艳②张波①(①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九地地质大队乌鲁木齐830009②新疆尼勒克县国土资源局尼勒克835700)摘要西天山(伊犁盆地)横跨欧亚二大古板块,地史上经历了板块裂解、俯冲、拉张、碰撞造山等演化过程,是内生金属矿产的矿集区。
2005年以来铁矿勘查工作程度显著提高,探明和预测资源量居全疆前列,但富铁矿(矽卡岩型铁矿)研究程度却很低。
本文依据西天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矽卡岩型铁矿形成的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本区域矽卡岩型铁矿的找矿方向,期望对该区的矽卡岩型铁矿找矿工作有借鉴作用,深化西天山地区的铁矿找矿工作。
关键词西天山博罗霍洛山岛弧裂谷矽卡岩型铁矿新疆西天山(伊犁盆地)位于古亚洲成矿域的中部,经历了复杂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长期的地质作用在不同的构造单元中成矿特征差异明显,形成的内生矿产成因类型多样,具有聚集成带的特点。
2005年以来铁矿勘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相继发现了以智博铁矿为代表的多处中-大型火山岩型铁矿,同时也发现了以哈勒尕提铁矿为代表的矽卡岩型富铁矿,但后者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它们显示了西天山不同构造单元铁矿成因类型的差异和潜在的成矿潜力。
1矽卡岩型铁矿的特征矽卡岩型铁矿是我国富铁矿(占全国富铁矿储量的38.0%)的主要类型,这类铁矿以中型规模居多,部分储量可达一亿吨以上。
矿石成分以铁的氧化物为主,铁矿石品位富(一般TFe≥50%),常伴有铜、钴、锌和金、镍、铋、银等分散和贵金属元素,可综合开采利用,经济价值常高于其它类型铁矿。
矽卡岩型铁矿主要与板块俯冲作用引起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形成环境有以下3种:①大洋岛弧地带;②大陆边缘造山带;③大陆边缘裂谷带。
多与壳幔混源的中-浅成的闪长岩-花岗岩类有关,或与辉长岩有关,大多数矿床的铁质是幔源岩浆热液带入的,岩体富钠及钠化蚀变作用有利于铁质进入热液。
岩石类型多为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少量与斜长花岗岩有关,常有同源的安山岩-玄武岩层。
矽卡岩型-矽卡岩型铁矿--的识别

矽卡岩型-矽卡岩型铁矿--的识别夕卡岩概念及相关问题1、夕卡岩定义夕卡岩(矽卡岩),英文名为Skarn,原为瑞典中部的矿工用来称谓那些与矿石伴生的深色钙质硅酸盐岩石。
此后经T ornebohm (1875)正式提出,并为Lingren夕卡岩由各类钙-镁-铁-锰-铝硅酸盐矿物所-5组成,以石榴子石与辉石(透辉N 为主,次为硅灰石、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电气石、方柱石、符山石、金云母等。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contact metasomatic metamorphism)又称接触交代作用(contact metasomatism),是由于岩浆结晶晚期析出的大量挥发分和热液,通过交代作用使接触带附近的侵入岩和围岩,通过接触交代作用可形成接触交代矿床,如碳酸盐与中、酸性岩浆交代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
2、夕卡岩分类1)按产出部位分为:外夕卡岩(Exsoskarn):内夕卡岩(Endoskarn):远夕卡岩(Distal skarn):产于远离岩体接触带的沉积岩中。
这类夕卡岩常以断裂或岩脉与主岩体相连;接触夕卡岩(Contact skarn):产于侵入接触带内外的夕卡岩。
硅灰石、方柱石及绿帘石、阳起石、镁夕卡岩:由镁橄榄石、透辉石、尖晶石、硅镁石、蛇纹石、金云母等组成,富含铁矿镁矿硼矿等;锰夕卡岩:系交代含锰碳酸可形成的以含锰硅酸盐(锰铝榴石、含锰辉石)为主的夕卡岩,富铅锌银矿。
3、相似岩石1)钙硅角岩Calc-silicate hornfels:由不纯的碳酸盐岩如泥质灰岩和钙质页岩经等化学变质作用而形成的细粒钙硅酸盐岩。
类夕卡岩(skarn like rock,skarnoid,似夕卡岩):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或热变质而成的以石榴子石、辉石等无水硅酸盐矿物所组成的细粒贫铁层状变质岩,与夕卡岩组成极为类似,但矿物组合相对简单。
介于纯变质角岩与纯交代粗粒夕卡岩之间。
此两类与夕卡岩相似的岩石,可由区域变质、深埋藏变质等作用形成,通常为无矿或贫矿,应严格地与夕卡岩区别开来。
青海虎头崖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蚀变矿化

! " # $年 !月 , % & ’ ( ) * ( ! " # $ +
矿
床
地
质
, . / 0 1 $ ! # # " 8 ! # ! #
青海虎头崖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蚀变矿化 分带特征研究
!
马圣钞#, 丰成友!, 张道俊#, 李大新!, 舒晓峰$, 刘建楠!, 杜松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 ( ) " ! 9 : ; < # " = ! " # $ " # ; " # " 8 ; # $
! : 4 # % & 3 # 7 H &L ) U ? ) * R ? & ( ; E & * P ; ^ D @ RT ? E _ & U * E E D RP & ? V D U D V E ? R * U & P D @ U H &\ D _ * @ U * & U * E E ? & @ D R V ) ’ ^ ? @ & I ‘ H D R H + T T + T C_ C ’ & E ? @ V U ? U H &‘ & V U V & _ & @ U ? W / * V Ua ) @ E ) @ [ 7 H &_ D @ & ( * E D ^ & P ^ ? @ & E D & V D @ U H & R ? @ U * R U * E U & ( * U D ? @ ^ ? @ & ’ & U ‘ & & @ U H & C C D @ U ( ) V D b & ( ? R c* @ P U H & V U ( * U * I U H &R ? @ U * R U ^ ? @ &’ & U ‘ & & @U ‘ ?V U ( * U ** @ PU H & V H * U U & ( ^ ? @ &‘ D U H D @U H & V U ( * U * [ 7 H & P & ? V D U ? V V & V V & V D @ @ & ( * @ P ? ) U & ( R ? @ U * R U ^ ? @ & V I W ( ? _U H & D @ U ( ) V D ? @ U ? U H & V U ( * U * I U H & P ? _ D @ * @ U_ D @ & ( * E D ^ * U D ? @ & E & d T T _ & @ U V b * ( D @ ? ( P & ( ? W> ; , ? "% & ; 6 @ ; A ) "A ) ; 4 ’ ; B @ "4 ’ ; B @ ; 1 I * @ P U & V ? W * E U & ( * U D ? @ * E V ? R H * @ & W ( ? _a ; Q ] + C + T C V D P D ^ * U D ? @ I W & E P V * U H D ^ * U D ? @ I V D E D R D W D R * U D ? @ I ( & D V & @ D ^ * U D ? @ U ? & D P ? U D ^ * U D ? @* @ PP D ? V D P D ^ * U D ? @ [ 7 H & ( & * E V ? & S D V U P D ? T C T T T
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问题及控矿地质条件的分析

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问题及控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发布时间:2021-07-08T10:37:04.50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作者:李菲菲[导读] 摘要:矽卡岩型矿床是人类丰富的一类矿产资源,也是我国主要的富铁矿床,该矿床约占富铁矿床总量的50%,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黑龙江 150000摘要:矽卡岩型矿床是人类丰富的一类矿产资源,也是我国主要的富铁矿床,该矿床约占富铁矿床总量的50%,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研究矽卡岩型铁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成因及控矿地质条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矽卡岩型矿床;成矿;控矿矽卡岩型铁矿是我国铁矿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大部分铁矿资源相对贫乏,其中铁矿床多为富矿,另外,矿床综合利用价值高,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
因此,对该矿床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若能了解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的空间形态与控矿规律等,对预测、勘探、开发这类矿床的成矿位置、矿体形态、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1 矽卡岩型矿床分带性矽卡岩型矿床常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在不同类型、不同矿物组合的矽卡岩中,空间上多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在侵入接触带附近,这种分带现象较明显。
根据露头位置,矿床可分为内外带,其中,内带为交代岩浆岩形成的矽卡岩带,外带为交代碳酸盐岩形成的矽卡岩带。
内带主要由石榴子石、辉石等高温矿物组成,次生矿物为浮山石和方柱石等,外带主要由石榴子石、辉石、角闪石、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等高中温矿物组成,次生矿物为硅钙硼石等。
在远离接触带的围岩中,温度降低,石英、方解石、萤石和重晶石广泛发育。
2 地质特征2.1 侵入岩条件。
在对矽卡岩型铁矿的研究中,有研究人员发现,铁矿形成与岩浆演化中析出的矿物质热液有关,侵入体可分为中酸性、中性和偏基性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矽卡岩型铁矿床的侵入条件,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中性侵入体是一种特殊的成矿体,与中酸性侵入体密切相关。
另外,不同侵入体分布也有其规律性。
课题研究论文:地理地质论文 陕西洛南地区木龙沟矽卡岩型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地理地质论文陕西洛南地区木龙沟矽卡岩型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TP6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107-011 成矿地质背景1.1 控矿地层及围岩性质在区域内的出露地层,大多是震旦系下统高山河组石英岩、页岩类和中上统厚层燧石条带白云岩夹钙质板岩,其次是寒武系的一套泥质板岩(页岩)夹灰岩或白云质灰岩。
本地之所以有镁矽卡岩型铁矿,就是因为存在着含MgO 较高的碳酸盐围岩。
1.2 中酸性小岩体特征本区域内有十几个中酸性小侵入体,在路家街向斜北翼和南翼有关断裂部位出露,出露形状为岩株、岩筒状。
在这些岩体的岩石中,大多为闪长岩,其次为花岗闪长斑岩,其余的岩石还有诸如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
岩石基性和同化混染作用成正比,岩体蚀变和矿化强度成反比。
以本区为例,辉石闪长岩同化混染程度最强,石英闪长岩其次,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最弱。
本区混染作用强的大多为闪长岩类,通过岩体边出现的浑然岩相带就能看出这个特征。
在一些岩体中,由中心向两边会出现明显的岩石类型变化,例如石英闪长岩→石英正长岩→辉石(角闪)正长闪长岩→辉石闪长岩→辉石二长岩。
还有的岩体自中心向两边会出现矿物变化,例如:石英在岩体中心含量为10%,而到两边就消失;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在岩体中心含量不到10%,而到两边消失不见,或者被绿色次透辉石、低铁次透辉石取代。
本区岩石结构也较复杂,例如:聚斑、团斑状结构、柱斑结构等。
2 矿化特征2.1 矿化类型和矿化分带木龙沟矿区的矿物不但铁量丰富,更伴有铂、铜、锌等多种金属。
2.1.1 磁铁矿体本区铁矿体与外带镁矽卡岩分布范围几乎一致。
主要的储存岩体为透辉石―镁橄榄石矽卡岩或硅镁石矽卡岩中,形状为透镜状、似层状等,并成群出现。
还有少数铁矿储于蛇纹石化白云石大理岩内。
镁矽卡岩的发育程度高,矿体的规模就大。
2.1.2 黄铜矿化和闪锌矿化黄铜矿、闪锌矿等为伴生物,其他还有雌黄铁矿、黄铁矿等,这些伴生矿物大多储于外带镁矽卡岩或者磁铁矿中,另外有少数产于蛇纹石化大理岩中。
西藏材玛矽卡岩型铁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初步研究及意义

矿床地质西藏材玛矽卡岩型铁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初步研究及意义*卢伟1,赵元艺2**,申维1,周传芳1,宋灿灿1(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我国19个成矿区带之一,也是研究程度最低的一个,在整个成矿带,有着大量的的矽卡岩型矿床分布。
材玛矽卡岩型铁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日土县境内,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一个重要的矽卡岩型富铁多金属矿床。
本文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测试其成岩成矿年龄,为整个班公湖-怒江成矿特别是其西段的成矿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地层主要出露有上二叠统吞隆共巴组(P2t)和三叠系日干配错群(T3R1、T3R2),与铁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日干配错群是一套以石英砂岩、板岩、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地层。
岩浆岩主要为早白垩世形成的一套花岗质岩浆岩。
矿区内主要有3条矿体,均产于灰白色中细粒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外带的矽卡岩与大理岩中,矿体产状主要受外接触带及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层间裂隙带的控制,产状与接触带大致平行。
矿区的铁的矿物种类主要为磁赤铁矿、磁铁矿、赤铁矿,少量褐铁矿,极少量的黄铁矿(在脉石矿物中呈包体)。
2 成岩成矿时代对材玛矿区岩石样品CM-17霏细斑岩采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单点定年方法;对从钻孔岩芯中取得的岩石样品CM-52(118~119 m)中细粒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40Ar-39Ar测年。
CM-17号样品霏细斑岩中锆石晶形完好,多为长柱状,粒径介于110~200 μm之间,岩浆振荡环带较明显,Th/U值介于0.51~1.57,比值较大,为岩浆成因锆石,其测年结果可代表岩浆形成年龄。
U-Pb同位素测试结果数据可以看出测年结果可明显的划分为两个时代,其中前7组数据相近,年龄谐和图中显示一致年龄为(155.6±1.1)Ma,MSWD=0.30,加权平均年龄为154.6 Ma(图1);余下的另13组年龄数据相近,年龄谐和图中的一致年龄为(176.2±1.0)Ma,MSWD=0.29,加权平均年龄为178.4 Ma,MSWD=2.8。
浅析矽卡岩型铁矿

浅析矽卡岩型铁矿摘要:矽卡岩型铁矿是一种重要的铁矿类型,占我国已探明富铁矿石的一半左右,本文概述了矽卡岩型铁矿的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针对矽卡岩型铁矿较为有效的勘查技术手段。
关键词:矽卡岩型铁矿;找矿标志;勘查手段“矽卡岩”(skarn)一词概念最早是焦涅邦(Törnebohm,A.E.)在1875年和1880年对瑞典Norborg铁矿床研究的论文中提出[1],后来广泛应用于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形成的一套蚀变硅酸盐矿物组合。
矽卡岩型铁矿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床类型之一,其储量约占全国铁矿床总储量的10%,富矿石占全国已探明富铁矿石的一半左右。
矽卡岩型铁矿床在我国分布很广,除天津、台湾、重庆和贵州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产出。
所以,研究这种类型矿床的找矿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1 矽卡岩型铁矿的地质特征矽卡岩型铁矿床大多产于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一般不超过接触面100~200m范围内。
矿体的产状、形状均比较复杂,矿体连续性也差,常呈似层状、透镜状、囊状以及豆荚状、楔状和其它不规则状,主要受接触带、断裂及层间破碎带、俘虏体等构造控制,与围岩多呈渐变关系,其规模大小不等,以中型规模居多,部分储量可达一亿吨以上,矿石品位较富,含铁一般为40%~50%,常可综合利用Zn、Pb、Cu等元素。
矽卡岩矿床常具有分带性,尤其是矽卡岩的矿物种类繁多,往往呈不同的矿物组合产出,在空间上常具带状分布,特别是在接触带附近,这种分带现象尤为明显。
按出露位置,可分内带和外带二个带:内带是指交代岩浆岩形成的矽卡岩带,外带是指交代碳酸盐岩等围岩形成的矽卡岩带。
内带主要由较高温矿物组成,如石榴石、辉石等,次要矿物有符山石、方柱石等。
外带主要由高-中温矿物组成,如石榴石、辉石、角闪石、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等,次要矿物有硅钙硼石等。
距接触带较远的围岩中,温度降低,广泛发育有石英、方解石,有时有萤石、重晶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自然资源I论文Huabei Natural Resources029狐偃山矽卡岩型铁矿成矿预测区的研究郛栋(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文章利用遥感技术方法和手段,提取山西省狐偃山地区矽卡岩型铁矿相关的遥感异常信息,综合遥感影像特征解译线性构造和环型构造,在总结该区典型矿床成矿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狐偃山地区铁矿资源潜力评价和预测的模型,初步圈定了狐偃山地区邯一邢式矽卡岩型铁矿预测区。
关键词:狐偃山;遥感异常;遥感地质解译;矽卡岩型铁矿中图分类号:P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487(2019)03-29-41引言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区域找矿预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m。
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遥感数据,结合人机交互解译,提取遥感地质信息,进行信息提取、增强以及自动分类等,并在GIS(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的支持下,逐步实现定量化和智能化s。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地、物、化等资料综合分析预测区域成矿远景区,在很多地方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逐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张玉君等m利用矿化蚀变岩影像亮度值曲线的双峰特性提取蚀变信息;赵元洪等m提出了波段比值的主成分复合法;张远飞等®利用多元数据分析+比值+主成分变换+掩模+分类(分割)的方法在内蒙古、新疆及云南等地成功提取了金矿化蚀变信息。
本文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山西省狐偃山地区邯一邢式矽卡岩型铁矿的线、环构造与成矿的关系,以及遥感异常信息的分布对成矿的指示作用,综合分析已知区域的成矿要素及模式,探讨区内铁矿的找矿方向。
2区域地质矿产特征山西省狐偃山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带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常安乡郭家梁村南部边缘。
区内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新太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等,其中以下古生界为主。
区内侵入岩较发育,主要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及中生代。
区内构造较复杂,以南北向弧形断裂构造为特征,该构造带横穿中生代侵入岩。
另外,在侵入体的周边,断裂构造也较发育,以北东向、北西向为主。
褶皱构造发育于中生代侵入岩周围,形成以轴迹为北西向、北东向为主的向斜和近等轴穹窿构造。
区内自古以来釆矿历史悠久,蕴藏的主要矿产资源为磁铁矿,矿体主要分布在二长岩和中奥陶碳酸盐岩接触带上,为岩浆岩后期热液填充与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磁铁矿床。
区域内为矽卡岩型铁矿,其矽卡岩化主要发生在中性侵入体闪长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
3数据来源及处理本次工作选用Landsat7ETM+遥感数据,轨道号为125/034,成像时间为2000年。
该影像总体清晰,无云雾覆盖,色彩对比度好,纹理清晰,不同地物层次突出,植被较少,有利用遥感工作的开展。
本次数据处理主要在ENVI平台上进行,对数据进行了辐射校正及几何精校正,以研究区的地形图为基准进行几何校正。
4遥感地质解译本次遥感地质解译的主要内容为与成矿有关的因素,即所谓的生、运、储、盖、存,归纳起来就是地层、岩体和构造三要素。
区内铁矿的主要类型为矽卡岩型,断裂构造、环形构造和源岩层对矿床产生的影响较大,其次为色、带、块要素,因此着重解译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
4.1影像特征分析遥感影像从总体上看(见图1),沟谷较发育,植被覆盖较多,影像纹理比较清晰。
其颜色主要呈绿色、紫色和玫瑰红色,影纹也具有明显差别。
影像上比较明显的是位于中部偏东和南部色调呈红色的色异常。
近南北向的狐偃山“山”字型构造带从南到北穿越全区。
作者简介:郭栋(1982-),男,山西灵石人,工程师,本科,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信息工程专业,主要从事遥感信息调查、矿山监測和矿产资源预測工作。
(邮箱)22634783@030勰驕AN图1狐偃山遥感影像特征4.2线性构造解译工作区位于SN向的狐偃山太岳山一塔儿山构造带上,构造带控制了该区域地貌上水系和山脊的走向。
断层迹象显著,基本上沿山脊边缘分布,部分区域沿河谷分布,为两种不同色调和地貌的分界线。
沿着断裂带出露活动较为强烈的中生代孤立的岩浆岩体群,为山西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
区内的线性构造则以NE向、SN向及NW向为主,这3组主要的断裂构造交切形成该区的网格状构造(见图2)。
4.3环形构造解译本次共解译了12个环形构造,由该区内的中生代闪长岩类侵入引起(见图2)。
狐偃山闪长岩引起的环形构造,遥感解译标志明显,多为近圆形的环形沟谷,岩石破碎程度不同表现出的纹理特征、内外地貌的差异及植被覆盖程度不同表现出的色调差异均较显著,在地貌上多表现为环形正地形。
该区主要为闪长侵入岩,其形成与闪长岩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整体沿北东向分布。
闪长岩引起的含矿溶液,是形成矽卡岩矿床的先决条件。
因此,侵入体的岩性、形状、产状及其变化、侵入体边缘的断裂缝隙发育程度等均对矽卡岩矿床的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有利于形成接触交代矿床的岩浆岩。
5遥感异常信息提取遥感异常信息提取除了要对数据做预处理,还要去除干匚刁申型逆断层厂|小型正断层小型逆断层曽口曙熬口麟撫口緡*硅化匸縊翳豔E□翱床闆二]和图2狐偃山遥感地质解译结果扰因素。
根据各类干扰因素的波谱特征,建立掩膜,去除植被、阴影、水体及白泥地等干扰因素,为提取蚀变信息做好准备。
本次遥感信息提取工作主要釆用主成分分析法,它是统计决策法的一种,又称为"K-L变换或霍特林变换”w.由于ETM+数据波段设置的限制,本次提取铁染异常和轻基异常2类。
5.1铁染异常由于铁氧化物的特征光谱信息集中在了数据TM1-4波段,其主要吸收谱带位于TM4和TM1波段,在TM3波段相对呈高反射。
同时在选取波段组合时,为了避免含径基和碳酸根矿物的干扰,舍弃了TM7波段。
针对各个波段波谱所反映的特征,选取TM1、TM3、TM4、TM5这4个波段作为组合波段作主成分分析由狐偃山铁染异常特征主成分分析统计表(见表1)可知,PC4中集中反映了TM1波段的信息,且TM3与TM1系数符号相反;这与含铁离子类矿物在TM3波段高反射,ETM1波段强吸收的光谱特征相吻合。
因此,PC4是提取遥感铁染蚀变信息的最佳组分。
5.2轻基异常华北自然资源I论文Huabei Natural Resources031表1狐偃山铁染异常特征主成分分析统计^及特征向量主成分TM1TM3TM4TM5方差(%)PC1-0.25249-0.48429-0.37537-0.7488798.02%PC20.396220.67081-0.55664-0.28839 1.19%PC3-0.34621-0.14917-0.724900.576550.59%PC4-0.812030.541500.15417-0.153680.20%表2狐偃山径基异常特征主成分分析统计及特征向量主成分TM1TM3TM4TM5方差(%)PC10.222810.331160.665110.6311298.61%PC2-0.114050.841680.10912-0.516390.89%PC3-0.90965-0.167360.380070.008430.40%PC40.33148-0.392290.63346-0.578760.10%因为粘土类矿物(含轻基矿物)和含CO广矿物的特征光谱信息集中在TM5和TM7波段,在TM7波段为表现为特征吸收带,在TM5波段则相对呈高反射。
主成分变换波段组合的选择也是以此为依据的,由于可见光波段对铁氧化物较敏感,为避免铁氧化物信息的干扰,只选择了一个可见光波段参与运算。
最终选取TM1、TM4、TM5、TM7这4个波段作主成分分析叭由狐偃山轻基异常特征主成分分析统计表(见表2)可知,变换后PC4组分中TM5与TM7的系数符号相反,这与瓮基异常(含務基矿物)在TM5波段高反射,在TM7波段强吸收的光谱特征相对应。
因此,PC4是提取遥感瓮基蚀变信息的最佳组分。
确定铁然异常和轻基异常的最佳组分后,利用标准离差的倍数K。
进行遥感异常分级,一般遥感异常由高至低划分3个级别。
对切割后的三级异常分别进行均值滤波处理,除去孤立点,使异常信息分布均匀。
5.3提取结果分析本区遥感蚀变信息主要集中于南部和东部(见图3)«两类蚀变呈不均匀分布。
轻基异常大都分布在东部,相对集中,呈北西向和北东向。
铁染异常在南部和东部均有分布,东部的主要分布在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呈椭圆状;南部的铁染异常则呈北东向展布。
可见轻基异常与铁染异常在东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利用遥感异常信息结合以往的地质、矿点及矿化点等资料,已知的铁矿床分布在遥感异常的周边,且与狐偃山地区铁矿赋矿地层吻合度较好,中部比较集中的铁染异常区周边存有已知矿点,可以推测中部附近的铁染异常分布区是下一步找矿的重点区。
6结论与讨论根据邯一邢式铁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要素,重点分析了区内的色异常(矽卡岩蚀变带)、遥感铁染异常、环要素032图异常 例级异常“ I 牺味'破)羟基二级异常铁染三级异常&S —级异常铁染三级异常图3狐偃山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结果■■M 口匚」图例轻基三级异常铁染三级异常中型逆断层小型性质不明断层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及残留顶盖径基二级异常级异常讎_级异常铁染三级异常小型逆断层□豔麓鶴口绢云母化、飙I , I 铁矿床(点) Z ]预测区施围(侵入岩体)和线性构造。
色异常在影像上呈深红色, 也就是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是主要的控矿构造。
岩体受 NE 向断裂构造控制,并呈NE 向展布。
铁染异常信息位于 围岩蚀变比较强烈的部位,也指示了本区存在有2个成矿 集中区[铁矿床(点)密集分布于两区],在2个成矿集中 区内环形要素非常发育,表明了当时的岩浆活动频繁, 环的边部也就是矽卡岩蚀变带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根据 遥感初步认识,在铁染异常信息集中的区域,环形要素 边部及环一环交切的部位,是今后重点关注的区域。
通 过以上分析,在己知矿区的外围圈定了 3处成矿远景区(见图4)。
应用遥感技术结合以往地质、物探、化学异常等资 料,在多源地学信息基础上,充分认识区域成矿地质规 律及条件,建立综合预测准则与模型,应用GIS 技术强大 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各类有利的找矿信息,圈定遥感 找矿靶区,有针对性地反映矿化体的分布位置。
利用遥 感技术的优势,特别是对于常规地质工作方法难于发现 的隐伏矿床,是目前国内外矿产勘查方法探索者普遍关 注的问题。
图4狐偃山矽卡岩型铁矿成矿预测区参考文献:[1] 杨建民,张玉君.姚佛军,等.遥感找矿信息在新疆罗东镰 矿发现中的主导作用[J ].岩石学报,2007,23(10):2647- 2652.[2] 林颖,凌洪飞.遥感技术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进展[J ].地 质找矿丛论,2000,15(3):267-274.[3] 张玉君,杨建民,陈薇.ETM+(TM)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方法 研究与应用一地质依据和波谱前提[J ].国土资源遥感,2002,54(4):30-36.[4] 赵元洪,张福祥.波段比值的主成分复合在热液蚀变信息 提取中的应用[J ].国土资源遥感,1991(3):25-31.[5] 张远飞,吴健生.基于遥感图像提取矿化蚀变信息[J ].有 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9,8(6):604-606.[6] 张玉君,杨建民.基岩裸露区蚀变遥感信息的提取方法[J ]. 国土资源遥感,1998(2): 46-53.[7] 张玉君,曾朝铭,陈薇.ETM+(TM)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方法研究与应用——方法选择和技术流程[J ].国土资源遥感, 2003(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