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谱是如何打的
减字谱小课堂之《打》

减字谱小课堂之《打》
基本字义
dǎ
打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打”字的减字体式,名指向身弹入曰“打”。
弹法:名指微屈根节,竖直中末二节,指头着弦,由根身较远,用名指取其便利。古谱每于前一声用“勾”之后,此声即乘势用“打”,和用“勾”的作用还是一样,近今的琴谱里面就完全用“勾”来代替,而将“打”法无形湮没了。实则因为名指的运用较难得力,不善用中指灵动的缘故。
古琴减字谱的记录方法及意义

古琴减字谱的记录方法及意义
古琴减字谱是一种用来记录古琴音乐的记谱方法,它在古代被广泛使用。
减字谱的记录方法是通过特定符号和数字来表示琴弦、指法、音高等要素,而不是直接使用音符。
以下是减字谱的一些记录方法和意义:
1. 符号:减字谱使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琴弦上的音高。
这些符号包括横、竖、撇、点等,每个符号都有特定的含义和表示方式。
这样的记录方法使得演奏者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和演奏乐曲。
2. 数字:减字谱还使用数字来表示琴弦上的指法。
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的指法位置,例如1表示第一品位,2表示第二品位,以此类推。
这样的记录方法使演奏者能够清晰地知道应该在哪个位置按下琴弦。
3. 简洁明了:相比传统的五线谱,减字谱更加简洁明了,节省了空间并且容易阅读。
减字谱注重表达音乐的基本元素,使得演奏者可以更专注于音乐的表达和演绎。
4. 传承与学习:减字谱作为古琴音乐的传统记谱方法,具有重要的学习和传承意义。
通过学习减字谱,后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演绎传统的古琴音乐,同时也能够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总之,减字谱作为古琴音乐的记谱方法,通过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音高和指法位置,使得演奏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演奏乐曲。
它具有简洁明了、传承与学习等重要意义。
古琴减字谱指法

减字谱:又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
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
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1、散:只用右手演奏,左手不触弦。
2、托:右手大指向外弹出。
此手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3、擘(劈):右手大指(用指甲)向内弹入。
注:(托、擘)两手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4、抹:右手食指向内弹入。
此手势称为“鹤鸣在阴”。
5、挑:右手食指向外弹出。
注:(抹、挑)两手势的要义是:食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一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手中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
注:(勾、剔)两手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手无名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商羊鼓舞”势。
“商羊”是一种传说中的鸟,据说只有一条腿。
9、摘:右手无名指向外弹出。
注:(打、摘)两手势的要义是:与食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而脆。
10、全扶:食、中、名三指各入一弦,同时弹奏出一个声音,称为“风送轻云”势。
11、历(度):右手食指轻轻地依次向外挑两到三根弦。
注:(全扶、历)均应触弦轻且细腻,这样声音才能融为一体。
12、撮:和弦性质,两手指分别拨动两弦,使之同时发声(需要拨动的弦数分别写在“撮”的减字“早”的竖划之两侧)。
称之为“飞龙拿云”势。
一般的撮为“托勾”,相反的是“擘剔”,称为“反撮”(“反撮”的写法是在撮的减字上方写一“反”字)。
13、泼剌:右手食、中、无名指在两根弦上首先向内拂弦(泼),然后立即向外弹出(剌)。
古琴指法详解

古琴指法详解引导语: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古琴指法详解,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谢谢您的阅读。
一、挑1.着弦于一徽与岳山1/2至3/5处。
2.吃指深度为食指第一关节1/3至1/4处。
3.大指.食指充分弯曲所形成的两个平面相垂直(食指作九字状),大指搭于食指第一关节中央不可偏上或偏下。
4.中指邻弦或隔一弦或隔二弦扶弦作支撑,与食指皆同弦面成45度,中指右侧面与所扶弦成80至90度角,即右手略向右倾斜落于琴面。
5.挑的本质为大指由弯变直的动作,挑前食指离弦约一厘米,然后大指伸直将食指蹬出击打琴弦,用力方向为斜向下,击弦过程中,指甲与弦正交或略斜交。
6.挑后,大指控制食指不碰前弦。
二、勾1.着弦于一徽与岳山1/2至3/5处;2.中指同弦面成45度,吃指深度为中指第一关节1/4处扶在弦上将弦下压一至二毫米,然后斜向下以掌关节为圆心.中指微弧状态的长度为半径画弧;3.中指第二关节在勾的过程中一般不可弯曲,偶尔可微曲,似自行车涅闸或招手动作.4.勾后扶在下一弦,吃指约第一关节的2/3处,继续勾时再调整为1/3。
三、大1.左手大指有两个按弦点:指尖.关节。
指尖在甲肉相交处(即甲根),关节在一二关节交界的凸起处,指尖按弦时大指呈微弧状,甲面与所按弦约45度斜交,关节按弦时大指伸直.指尖虚按前弦(关节按弦是为使过弦连贯);2.虎口撑起,甲面与琴面垂直,重心在大指.其他四指松弛,定吟揉弦时如“不倒翁”;3.所按位置为琴谱所示徽位的左相切位置而非对准圆心(泛音时须对准圆心);4.其他手指呈微弧形,手掌内壁为弧状,整个手似握一椭形物;5.平移:即大指连续过数条弦时除最后一条用指尖其他皆用关节按,大指保持伸直状,以小指掌关节处抵于琴面作支撑,过弦完毕后抬起,整个过程似跷跷板的一个回合。
四、名1.名指按弦依然有两个按弦点:指尖.关节.。
指尖在第一关节左侧面近甲处,关节在近一二关节交界处侧面。
指尖按弦时名指弯曲呈弧状第不可整体伸直或局部伸直(折指),关节按弦时名指伸直,重心移至关节处;2.左手任何手指按弦皆遵“所按位置为琴谱所示徽位的左相切位置而非对准圆心(泛音时须对准圆心)”的原则,除六.八.十一这三个徽位为右相切3.指尖按弦时,名指与弦面约45度,中指第三关节可压在名指第三关节上助压二不可整个中指压于名指;4.关节按弦是在“双掐起”时或连续过弦(即一指管多弦)时,名指伸直以便中心移至关节处,名指整体躺于琴面,指尖虚按前弦。
古琴正谱记谱法

古琴正谱记谱法古琴正谱记谱法所谓正谱,就是五线谱。
古琴正谱记谱法,就是以五线谱记录古琴曲调,并利用五线谱和减字谱共通的地方,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以达到最大限度的精简。
具体方案如下:(1)本法以五线谱记录古琴曲调,以能忠实地翻译减字谱为原则,并使五线谱能还原为减字谱,以利于古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古琴曲的发掘、整理、创作、教学和演奏。
(2)古琴正谱以记录曲调为主,弦序、徽位和左右手指法,不过是为了更好的表现曲调,指导按弹,在谱表上可以把它们作为附属部分来处理。
古琴曲调一般按实际音高记写,视其音域的高低广窄,可以分别采用低音谱表、高音谱表或大谱表。
(3)在琴谱的旋律中,由于散、按、泛音交互使用,跳越较大,若经常变换谱号或加线太多,将给记谱或读谱工作增加许多麻烦和困难。
因此可以使用移动八度符号。
对于跳动较大的少数音响,可以在这些音符的上方或下方,记写8va符号,用虚折线统括,以提高或降低八度。
对于成句成段的乐曲,则使用8va……符号,表示以下的曲调,提高或降低八度演奏,直至抵达Ap.符号,始按谱表的实际音高演奏。
(4)弦序用弹弦符号.c表示。
古琴各弦的音,在谱表上都有适当的位置,以各弦七徽音的位置代表该弦的弦序,弹弦符号写在某弦的弦序位置上,就表示按弹某弦。
以正调为例,一弦写在低音谱表的第二间;二弦在第三线,三弦在第四线;四弦在第四间;五弦在第五线;六弦在上加一线,七弦在上加二间。
在使用高音谱表时,可以把弦序位置移在四徽音位上。
(5)在使用低音谱表或大谱表时,散弦音按实际音高记写,可以省略弹弦符号,但需注明散弦符号。
在使用高音谱表时,为了缩小音区,便于阅读和书写,散弦音一般可以提高两个八度记写,即写在该弦的弦序位置上,并加注散弦符号。
对于有些散按相和的散音,以及抓起、带起、推出、放合等的散音,亦可只提高一个八度记写。
不论提高一个八度或两个八度记写,只要加注散弦符号,都是等价的。
如果混淆,还可再加注弹弦符号。
古琴入门基础【古琴打谱的方法二】

古琴入门基础【古琴打谱的方法二】第二节:严守指法琴谱指法,原是用它来表达意境声的技巧,所以析及细微,并非故为繁难,因为非如此,演奏出来就不能入妙。
流传的指法减字,各家谱集大要相同,也间或有些小差异的解释,所以必先明了你所采用的这一家谱中减字取音各法,然后按弹它的曲操,才得像它原来的音节。
若弹甲谱的曲操,而用乙谱的减字取音,那就对于它有些小差异解释用法不同的,势必章节相悖而不合,按谱时必须严守它的方法。
凡抹、挑、勾、剔、吟、猱、绰、注之类,务要字字分清,不可稍有牵混假借,忽略过去,才不失前人作曲原意。
若指下糊涂一片,又何能得出妙音?至于师心自用,妄自增减,则尤所切忌。
第三节:辨别音调古曲取音多类奇特,用清用变,转调,借调未可一概而论,按谱时当先辨别它是用什么调,再审察调中五声、清变的位置,有不合的,就求之借调,转调之间,如仍不合,这才是微分有错误,才可以根据音律将它更正。
若不加细察,贸然改易,势必以此调的曲操,弹成彼调的音韵,见笑方家,贻失大雅。
清代琴家改古人的谱,有时还不免有这种毛病,初学的人,就更应该注意慎重了。
(如“碧天秋思”这琴曲,春草堂琴谱定为不紧五弦的借调,琴箫合谱又定为不慢三弦的借调,二者必有一误。
又如春草堂琴谱对于琴曲转调用清、变的都改为正声,大失原曲意味。
即是上述毛病的例子。
)第四节:注念工尺宫、商、角、徽、变徽、羽、变宫七音,即俗乐上、尺、工、凡、六(合)、五(四)、乙七字,也就是西乐简谱的1、2、3、#4、5、6、7七个唱名。
这七个字名为声字。
自唐宋燕乐一直到今日的昆曲乱弹等曲谱剧本,都是用它作音阶的标准来歌唱演奏,实在是我国民族音乐中脍炙人口,惯听入耳的一各优良传统的声字。
清代琴谱中如琴谱谐声(琴箫合谱)和琴学入门所载的琴曲,多有注明工尺板眼的。
而近时的琴镜更每曲都注明了。
初学按弹古谱,最好采用这种方法,先辨明这曲的每一个减字的弦、徽属于何音(查对后面音律篇中各调各弦按、泛五声、清、变声字表)注出工尺声字,或译成简谱唱名。
一张图学完古琴54种指法

一张图学完古琴54种指法,你来吗?减字谱:又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
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
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1、散:只用右手演奏,左手不触弦。
2、托:右手大指向外弹出。
此手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3、擘(劈):右手大指(用指甲)向内弹入。
注:(托、擘)两手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4、抹:右手食指向内弹入。
此手势称为“鹤鸣在阴”。
5、挑:右手食指向外弹出。
注:(抹、挑)两手势的要义是:食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一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手中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
注:(勾、剔)两手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手无名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商羊鼓舞”势。
“商羊”是一种传说中的鸟,据说只有一条腿。
9、摘:右手无名指向外弹出。
注:(打、摘)两手势的要义是:与食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而脆。
10、全扶:食、中、名三指各入一弦,同时弹奏出一个声音,称为“风送轻云”势。
11、历(度):右手食指轻轻地依次向外挑两到三根弦。
注:(全扶、历)均应触弦轻且细腻,这样声音才能融为一体。
12、撮:和弦性质,两手指分别拨动两弦,使之同时发声(需要拨动的弦数分别写在“撮”的减字“早”的竖划之两侧)。
称之为“飞龙拿云”势。
一般的撮为“托勾”,相反的是“擘剔”,称为“反撮”(“反撮”的写法是在撮的减字上方写一“反”字)。
13、泼剌:右手食、中、无名指在两根弦上首先向内拂弦(泼),然后立即向外弹出(剌)。
古琴减字谱指法

古琴减字谱指法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减字谱:又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
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
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1、散:只用右手演奏,左手不触弦。
2、托:右手大指向外弹出。
此手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3、擘(劈):右手大指(用指甲)向内弹入。
注:(托、擘)两手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4、抹:右手食指向内弹入。
此手势称为“鹤鸣在阴”。
5、挑:右手食指向外弹出。
注:(抹、挑)两手势的要义是:食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一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手中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
注:(勾、剔)两手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手无名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商羊鼓舞”势。
“商羊”是一种传说中的鸟,据说只有一条腿。
9、摘:右手无名指向外弹出。
注:(打、摘)两手势的要义是:与食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而脆。
10、全扶:食、中、名三指各入一弦,同时弹奏出一个声音,称为“风送轻云”势。
11、历(度):右手食指轻轻地依次向外挑两到三根弦。
注:(全扶、历)均应触弦轻且细腻,这样声音才能融为一体。
12、撮:和弦性质,两手指分别拨动两弦,使之同时发声(需要拨动的弦数分别写在“撮”的减字“早”的竖划之两侧)。
称之为“飞龙拿云”势。
一般的撮为“托勾”,相反的是“擘剔”,称为“反撮”(“反撮”的写法是在撮的减字上方写一“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琴曲三千,如何让那些躺在曲集中的曲子复活,能够公开演奏与倾听,那就需要古琴家们去不断的摸弹与记录,即琴家所谓的打谱。
古代琴家口口相传留下的曲子,通过古琴谱保存下来。
古琴谱也由文字谱,到减字谱,再到而今的双行谱,即工尺谱与减字谱,或由五线谱与减字谱,简谱与减字谱相对照。
打谱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精力。
想要学习弹奏一首曲子就已不易,若是打好一个谱子更是需要多方尝试、反复斟酌,才能使谱子达到比较理想。
打谱者需要有严谨科学态度,忠实介绍古代作品,深入了解曲情,对于生僻指法与谱字,可以锲而不舍追寻,考证出明确结论。
不同版本曲谱也可参详,对照分析,达到理想对于节奏,也可根据历史习惯与理解,指法的规律,做出明确判断,妥帖安排。
打谱者应有相应的修养,掌握古琴的演奏技能,熟悉传统琴曲的规律、特点和表现手法。
还应具备古代文学艺术的修养,能够根据传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来恢复原作中的音乐形象,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境界。
如捣衣,梅庵琴曲赋予优美的节奏,又表现夜复一夜,连绵不尽的相思。
龙翔操,广陵张子谦给以自由舒展的姿态。
琴曲打谱少则仨月,多则几年。
管先生形容成放弹珠。
每一颗都有相应位置。
成公亮先生打谱时,时显感觉有古琴提示。
打谱,需要琴人细心用心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