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都市圈城镇化质量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
《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征研究——以北京为核心对比城市》范文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征研究——以北京为核心对比城市》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其中,北京作为区域的核心城市,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特别是以北京为核心的对比城市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的经济圈。
三、北京为核心的对比城市经济一体化特征1. 产业协同发展北京作为首都,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金融资源。
而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在制造业、农业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各城市之间形成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互相补充,互利共赢。
特别是在高科技、环保、金融等领域,三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效推动京津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 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支撑。
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形成密集的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网络,为人员流动和货物运输提供便利。
同时,城市之间的通讯网络也日益完善,为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供保障。
3. 政策支持与引导国家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如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
这些政策为区域内的企业和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推动三地经济协同发展。
四、以北京为核心的对比城市发展策略建议1. 加强产业协同创新进一步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加强北京与其他城市的产业合作,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衔接与互补。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提升区域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继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同时,提高交通设施的智能化和便捷化水平,提高人员和货物的流通效率。
3.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区域内企业和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

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城镇化不仅仅是人口和经济的聚集,更涉及到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因此,对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于推动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揭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报告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城乡统筹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通过本报告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为推动中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也希望本报告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城镇化质量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朝着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城镇化质量内涵与评价框架城镇化不仅仅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简单迁移,它更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复杂过程。
城镇化质量内涵丰富,包括经济发展质量、社会进步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城乡统筹质量等多个维度。
经济发展质量体现在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以及经济效益增长等方面;社会进步质量则涉及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居民生活品质提高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等要素;生态环境质量关注的是城市绿化、空气质量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而城乡统筹质量则要求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与协调,缩小城乡差距。
为全面、客观评价中国城镇化质量,我们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框架。
该框架以经济发展质量为基础,以社会进步质量为保障,以生态环境质量为底线,以城乡统筹质量为目标,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采用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同时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多种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
城镇化质量的差异评价与提升对策_以东部10省市为例_郝华勇

表 -1 省 域 城 镇 化 质 量 评 价 体 系
目标层
功能层
指标层
经济绩效指标 人均 GDP(X1),第三产业 产 值 比 重 (X2),消 费 率 (X3)、第 三 产 业 就 业 比 重 (X4),人 均
地 方 预 算 财 政 收 入 (X5),单 位 生 产 总 值 能 耗 (X6)
社会发展指标 人均邮电业务量(X7),每千人拥有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X8),每 千 人 拥 有 卫 生 技 术 人
综观已有对城市化质 量 的 研 究 ,研 究 对 象 多 为 同 一 级别的城市 比 较,如 直 辖 市、省 会 城 市、地 级 城 市,对 尺 度较大的省域层面区域城 镇 化 质 量 研 究 较 少 ;样 本 数 量 由几个至几百个不等;建立 的 评 价 体 系 多 为 覆 盖 体 现 城 镇化内涵的 各 项 指 标,包 括 经 济、社 会、生 态 等 方 面,也
空间集约指标 单位建成区面积实现 GDP(X27),城市人口密度(X28)
统筹城乡指标 农村固定资产投 资 与 城 镇 之 比 (X29),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与 城 镇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之 比
(X30),农 村 居 民 与 城 市 居 民 消 费 之 比(X31)
2.定 量 方 法 在确定了综合评价指 标 体 系 后 ,确 定 指 标 权 重 至 关
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 发 展 的 龙 头 ,2010 年 人 均 GDP 达 到 46354 元,高 于 东 北 34303 元、中 部 24242 元 、西 部 22476 元 及 全 国 水 平 29992 元 ,在 实 施 国 家 区 域 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落实国家主体 功 能 区 战 略 背 景 下,东 部 省 区 包 含 较 多 优 化 开 发 地 区 , 这些区域开发密度已经较 高 ,且 经 济 发 展 与 当 地 资 源 环 境 矛 盾 凸 显,迫 切 需 要 转 变 发 展 方 式 ,故 在 推 进 新 型 城 镇 化 进 程 中,需 要 更 加 注 重 城 镇 化 的 内 涵 与 质 量 ,克 服 粗放式、外延式城镇化倾 向。 为 实 现 在 “十 二 五”时 期 东
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综合评价

经济 Economy73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综合评价◎◎河北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李梦凡 (河北石家庄)京津冀地处中国环渤海地带,是中国北部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最具活力的区域,但由于历史上地理位置上的割裂,使得京津经济比较发达,而河北省则处于弱势,京津冀之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所以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立足于国家战略,探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提升京津冀地区整体经济实力,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一、构建指标体系(一)指标的选择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评价工作的优劣,主要体现在指标覆盖范围的广泛性和层级结构的明晰与合理。
根据目标层次分类展开法,再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原理,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并以“经济发展体系—社会发展体系—生态支撑体系”为基本思想,建立评价指表1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Economy 经济74标体系的框架。
基于这个框架,采用现有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指标体系和其他相关指标,选择频繁出现且能够体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关键特性的指标,并据此构建了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的确定将协调发展理念和总目标相结合,对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层面进行界定,并对其进行选择,建立相关的指标框架。
1.目标层。
以“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水平”作为总目标层。
2.准则层。
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1)经济发展指标。
在经济体系中,选择的主要是经济水平这一总量指标,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则是对经济发展理念一个不可或缺的补充,毫无疑问,它也是经济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2)社会发展指标。
社会发展水平指数是一种对经济发展具有约束与推动作用的软因素,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必然可以推动一系列的社会发展。
所以,在选择社会发展指数时,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3)生态状况指标。
资源环境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重点体现了区域资源水平、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资源使用效率等问题。
新型城镇化中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及评价方法

新型城镇化中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及评价方法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成为了全国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主题。
而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测度和评价,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现有的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并探讨如何综合各种模型来评价城市化水平。
一、传统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1. 城镇人口和城市化率模型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
它将城镇人口和城市化率作为主要指标,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其中,城市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这种模型简单易操作,可以方便地反映城市化水平的整体情况。
但是它忽略了城市规模的大小和不同城市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差异,不能准确地反映城市化的发展水平。
2. 飞地城市模型飞地城市模型是指在一个省份或地区中,一个或多个城市在该地区形成的以城市为中心,外围包围着一定面积的区域,这些城市就像“飞地”一样独立存在的现象。
这种模型主要用于评估城市规模和分布情况。
3. 市场规模模型市场规模模型是将城市的市场规模作为测度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可以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但是这种模型同样没有考虑城市之间在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差异。
以上三种传统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虽然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是发展到今天,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传统模型的短板也逐渐暴露出来。
那么,是否有更加精准和科学的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式呢?下面,我们将介绍相关领域所涉及到的新型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
二、新型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1. 智能城市测度模型智能城市是基于先进信息技术和分布式计算技术,将城市各种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城市。
在智能城市测度模型中,主要考虑城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并以数字化城市设施、人民生活水平、社区关系等作为主要评判指标。
2. 网络活力测度模型网络活力测度模型从城市网络化发展的角度,考虑城市在经济、文化及城市空间方面发展的速度和竞争力,以及互联网、数字经济和社交网络等作为主要评判指标。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测度、空间差异及动态演进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测度、空间差异及动态演进徐雪
【期刊名称】《统计与决策》
【年(卷),期】2024(40)10
【摘要】文章首先基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涵,从产业、绿色、社会、空间和生活五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度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及分维度水平,并对时空格局进行分析,最后借助Dagum基尼系数法和Kernel密度估计进一步探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来源及绝对差异的动态演进规律。
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2)各维度水平在研究期内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其中生活城镇化水平提升最快。
(3)全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间差异最大,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小。
(4)全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右拖尾和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弱化。
【总页数】6页(P100-105)
【作者】徐雪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7;F299.2
【相关文献】
1.新发展理念下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非均衡性分析
2.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测度评价:地区差异与动态演进
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测度、动态演进及来源分解
4.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评价: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
5.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_基于分工的角度》范文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_基于分工的角度》篇一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_基于分工的角度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区域,其发展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均等。
因此,本文旨在从分工的角度出发,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一)发展现状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我国政治、文化、科技和经济的中心之一。
近年来,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1. 区域发展不平衡:北京、天津等城市发展较快,而河北等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2. 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3. 资源分配不均:区域内部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地区资源短缺,影响经济发展。
三、基于分工的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一)优化产业分工,实现错位发展要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优化产业分工,实现错位发展。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创新中心,应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和科技创新产业;天津应依托其港口优势,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海洋经济;河北则应积极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发展现代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联通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内部的联通性,是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应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实现区域内各城市间的快速联通。
(三)推进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共赢推进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共赢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应加强区域内部在科技、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四)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营商环境,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重点战略之一,其中城市群的城镇化建设更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城镇化发展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进程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京津冀城市群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核心区域之一,其城镇化水平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该地区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70%,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城镇化进程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口集聚、资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这也为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城镇化带来了人口聚集和资源利用的问题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京津冀地区人口持续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密集度不断加大。
人口的集聚不仅给城市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加剧了资源的竞争和利用难题。
城市建设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愈发凸显。
3. 城市规划和治理体系亟待改革在城镇化发展中,城市规划和治理体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由于城市群中多个城市之间相对独立和分散的规划和治理体系,导致了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
这些问题制约了整个城镇化发展进程。
二、问题分析1. 城市间发展不平衡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城市发展不平衡是其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即便是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也面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城市间的发展差距不仅影响了城市群整体的竞争力,也为地区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2. 城市公共服务不足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并不匹配人口增长的速度。
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短缺导致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下降,甚至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3. 资源环境压力加剧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面临的环境资源压力也不断加大。
城市建设所需的土地、水资源等资源短缺,加剧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3期干旱区资源与环境Vol.29No.3 2015年3月Journal of Arid Land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r.2015文章编号:1003-7578(2015)03-008-05doi:10.13448/j.cnki.jalre.2015.072京津冀都市圈城镇化质量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贾琦,运迎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天津300072)提要:城镇化是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从这四个层面构建城镇化质量的二级测评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法,以京津冀都市圈1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来综合测度其2000、2005和2011年的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城镇化质量,之后对评价结果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都市圈的城镇化质量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京津冀都市圈10个城市城镇化质量总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京津及唐山、石家庄和秦皇岛城镇化质量较高且相对稳定,廊坊受京津一体化影响在2005年后发展较快;经济城镇化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城镇化质量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方面,石家庄得分最高,经济城镇化方面,京津和唐山得分最高且发展速度迅速,北京的社会城镇化质量最高,京津的空间城镇化远高于都市圈其他城市。
关键词:城镇化质量;区域差异;京津冀都市圈中图分类号:F299.21文献标识码:A自2000年以来中国开始步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年均增提高1.36%,2012年城镇化率已达到52.57%,与世界水平相当。
作为中国城镇化水平最高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更是以其国土面积的2.8%集聚了全国18%的人口,创造出全国36%的GDP,但同时,由于人口的过度集聚,部分城市过于侧重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从而导致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枯竭等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病。
在此背景下,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虽与世界接轨,但就城镇化质量而言并不高,未来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如何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这也是目前政界、学界及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于城镇化质量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各自学科背景出发对其有不同的理解,研究角度涉及人口[1,2]、经济[3,4]、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5,6]以及城镇空间(土地利用变化)[7,8]等;研究区域涉及整个国家[9-12]、城市带和城市群[13,14]、省级[15-17]、城市(县)[18,19]等;研究方法多以定量为主,包括主成分分析[20]、均方差赋权法[4]、模糊综合评价[21]、熵值法[14]、TOPSIS法[15]等,由于受研究区级别及发展条件等差异,国内外学者所采用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均不相同。
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城镇化质量评价的研究成果,文中认为针对城镇化质量的评价至少应包括人口、经济、社会、空间(土地)四个维度,只有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始终保持这四大要素的协调发展,才有可能保证城镇化质量的真正提升。
京津冀都市圈含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个地级市,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人口、经济密集区,其城镇化发展质量及城市内部的协调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鉴于此,文中以京津冀都市圈内10大城市作为研究单元,运用熵值法分别对研究区2000、2005和2011年的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最终得出都市圈各城市的城镇化质量演进特征及存在问题,以期为未来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收稿日期:2013-11-25;修回日期:2013-12-5。
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健康城镇化"(录取文号:留金欧[2013]6004号)资助。
作者简介:贾琦(1985-),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镇化与城市总体规划研究。
Email:jiaqitju@sina.com 通讯作者:运迎霞(1957-),女,汉族,天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研究。
城镇化作为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4个维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中研究据此将城镇化质量的测度具体细分为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城镇化4个准则层,并遵循系统性、科学性、数据可得性及可量化的原则,同时借鉴现有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成果,构建一个包含1大目标层、4大准则层和18大指标层的京津冀都市圈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2测评方法参照已有数学模型及其优缺点[22,23],文中研究拟采用熵值法(相比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主成分分析的不全面性等,熵值法评价结果较为客观且更多被诸多学者采用)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
1.2.1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由于各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和正负取向各有差异,所以为消除不同量纲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需要对各项指标层进行标准化处理。
X'ij =x j -x min x max -x min X'ij =x max -x jx max -x min(1)式中:X'ij 为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得分,x j 为评价样本的实际值,x max 为该数据序列的最大值,x min 为该数据序列的最小值。
若指标值越大表明城镇化质量越高时,则选用(1)前一个公式,反之则选用后一个公式。
然后计算第j 项指标层下第i 年指标值的比重y ij ,进而建立指标数据的比重矩阵Y ={y ij }m*n 。
y ij =x'ijΣm i =1x ij(0≤y ij ≤1)(2)1.2.2指标数据的信息熵值e 和信息效用值d首先计算第j 项指标的信息熵值(公式3),而该指标的信息效用值d 取决于其信息熵e j 与1的差值(公式4),其值越大,对最终测度结果的重要性越大,权重也会越大。
e j =-k Σmi =1y ij 1ny ij(3)式中:k 为常数,k =1/1n m d j =1-e j (4)1.2.3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主要是利用其指标数据信息的价值系数来计算,价值系数(权重)越大,对城镇化质量测度结果的贡献度也就越大。
第j 项指标的权重为:w j =d jΣm i =1d j(5)1.2.4计算各城市城镇化质量的最终得分采用加权求和公式(6)来计算各城市的最终测度值。
U =Σni =1y ij w j(6)式中:U 为该城市的综合得分,n 为指标层个数,w j 为第j 个指标的权重。
1.3数据来源表1京津冀都市圈城镇化质量综合测度指标Table 1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on urbanization qualityin Beijing -Tianjin -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目标层准则层权重指标层单位权重城镇化质量人口城镇化0.246非农人口规模万人0.056非农人口比重%0.058二、三产业就业人口万人0.057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人/万人0.026市区人口密度人/Km 20.049经济城镇化0.15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0.059人均GDP 元/人0.039城镇经济密度亿元/km 20.061社会城镇化0.297百人图书馆藏书量册0.058城镇登记失业率%0.062恩格尔系数%0.060十万人拥有医生数人0.056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辆0.061空间城镇化0.298建成区面积km 20.056人均建成区面积m 2/人0.059人均园林绿地面积m 2/人0.060人均城市道路面积m 2/人0.062人均住房面积m 20.061文中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2001、2006和2012版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河北省统计年鉴》,个别数据来源于京津及河北省各地市的2000、2005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城镇化质量测度分析2.1城镇化质量时空分异格局·9·第3期贾琦等京津冀都市圈城镇化质量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测评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的城镇化质量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2000年的0.806上升到2005年的1.366,再升至2011年的2.240。
就其内部而言,京津冀都市圈10个城市的城镇化质量得分整体均处于上升趋势,其中北京作为首都,其城镇化质量始终在京津冀都市圈各城市中处于最高等级,其次是天津、唐山、秦皇岛和石家庄,位于第2等级,其中天津和唐山的城镇化质量提升较快,并于2011年分列第1和第3名,而石家庄的城镇化质量排名则逐年下滑,至2011年已排名第5,甚至其得分低于京津冀都市圈的平均水平(2.240),与之毗邻的保定市城镇化质量排名同样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至2011年已跌至谷底(第9名),沧州、承德和张家口的城镇化质量均低于京津冀都市圈的平均水平且排名均靠后,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廊坊由于近年来受京津一体化的辐射影响,其城镇化质量有所提升,由2005年以前的末位提升至2011年的第6名,但其总体质量得分仍低于平均水平,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2京津冀都市圈各城市城镇化质量综合测度及排名Table 2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and rankingthe cities urbanization quality inBeijing -Tianjin -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城市200020052011总得分排名总得分排名总得分排名北京1.13122.08913.4892天津0.92841.70433.5281石家庄1.20111.54642.0825保定0.74661.09971.1719秦皇岛1.01931.71222.5914唐山0.78051.53453.2563廊坊0.465100.819101.8046沧州0.62271.28661.6707承德0.54990.96781.6408张家口0.61580.90591.17010平均0.806-1.366-2.240-图12011年京津冀都市圈城镇化质量因子层得分Figure 1Layers factor scores for urbanization forBeijing -Tianjin -Hebei metropolitan megion in 20112.2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城镇化空间分异为进一步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内部城镇化质量各因子层的发展特征,以下分别对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城镇化的质量进行测评,由图1可知:经济城镇化对都市圈的城镇化质量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口城镇化,而社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影响则相对较小,未来两因子将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