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验_邓仕任

合集下载

医用有机化学教学经验谈

医用有机化学教学经验谈

医用有机化学教学经验谈作为医学院校有机化学的教学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有机化学是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工作中的基础科学。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几点:一、细化教学内容有机化学是一门内容繁杂、概念及其抽象的基础科学。

为了不让学生因为过于领会其基础知识而放弃深入研究,我每次给学生的课程内容都是细分为不同的部分。

例如,在发酵中介绍发酵的分类和应用时,我们对不同应用的发酵展开详细阐述,包括粮食发酵、酿酒发酵、乳制品发酵和酸奶发酵等。

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每一个细节和其实际应用背景,更好地提高其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丰富教学手段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学手段也随之不断转变。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我使用了许多基于现代化技术的教学手段。

例如,我经常使用幻灯片来展示教学内容,视频讲解、仿真模拟实验数据等多种手段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

另外,我也致力于积极参加与学科有关的研究会议和学术交流,了解先进技术和应用领域,提高教学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三、强化案例分析有机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案例分析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我课堂上总是充分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例如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反应机理的解释和解决、有机合成的策略和方法等。

在讲解这些问题时,我会引入实际案例来体现其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强化实验操作有机化学的实验操作性很强,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须结合才能真正掌握。

因此,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我将实验教学视为重中之重。

通过安排实验研究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基础之上实际操作,掌握相关技能和经验,并提高其实验和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有机化学教学需要教师的细致和耐心,需要学生的热情和努力。

通过细化教学内容、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强化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等方式,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有机化学的掌握水平,为未来的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工作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学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药物化学知识和提高药学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有机化学课程内容繁杂、专业性强,教学难度较大,因此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课前准备、教师教学技巧、学生参与程度等方面,提出几点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体会。

一、课前准备1.准备充分。

教师在开课前要认真备课,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充分的准备。

首先要了解有机化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其次要准备好相关教材、参考书和教学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最后要对教学工具和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提前预习。

学生在上课前要提前预习课本和相关教材,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课堂讲解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

二、教师教学技巧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有机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案例法等,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

有机化学课程是为培养药学专业人才而设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实际的药物化学实例和案例,结合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参与程度1.激发学生兴趣。

有机化学课程是一门抽象、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容易产生兴趣不高的情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和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动答题等形式活动,使学生参与度更高。

2.鼓励学生互动。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回答问题,进行课堂互动。

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小组竞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和共同提高。

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摘要】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设置合理的课程目标、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加强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探讨。

合理的课程目标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师生互动则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总结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指导今后教学的改进,展望未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向则是对药学专业教学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

【关键词】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课程目标、实践教学、知识与技能、多元化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关键因素、未来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学生打下扎实化学基础和为将来药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的必修课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增加,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变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存在着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知识与技能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我们有必要探讨如何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的药学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药学人才。

1.2 研究意义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临床药学实践和科研工作的需求。

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药学专业是应用有机化学知识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我对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风格。

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需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情况。

通过组织预习测试或辅导习题,可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目标,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有机化学是一门相对抽象和复杂的学科,因此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除了传统的讲授和黑板写作外,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讨论教学、问题解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机化学是需要反复巩固和实践的学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习题或案例分析,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集体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加强实验教学。

有机化学实验是巩固和应用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有机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科特点,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实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及时反馈和评价。

教师应该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

可以通过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或模糊理解,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包括了解学生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和及时反馈和评价。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为培养优秀药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中医药院校 《有机化学》 教学改革尝试中的若干问题

浅谈中医药院校 《有机化学》 教学改革尝试中的若干问题

浅谈中医药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尝试中的若干问题左振宇; 王薇; 闫浩; 刘靖丽; 权彦; 邓翀; 宋小妹【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9(047)015【总页数】3页(P174-175,190)【关键词】有机化学; 教学; 教改【作者】左振宇; 王薇; 闫浩; 刘靖丽; 权彦; 邓翀; 宋小妹【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陕西西安 712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有机化学》课程是各中医药院校必须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好《中药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以及《药物制剂》等专业课的前体和保障[1]。

随着当前医学院校开设课程科目数量的增多以及每门课程课时的减少,学生普遍感觉化学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尤其是《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

如何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并且使学生在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成绩是高校每一位化学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的教学研究课题。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报道《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及教学手段改革的文章较多,如PBL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2]等,然而在我国中医院校,学生学好《有机化学》的困难程度逐渐加大,而教师也逐渐感觉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成绩每年逐渐呈现下滑趋势。

笔者首先分析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再结合教学经验指出《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今后的高效教学提供必要参考。

1 中医院校《有机化学》教学的目的及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先了解课程的目的及内容设置特点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课程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从事中药学相关研究工作所必须的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和基础实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如中药化学、药物分析、中药炮制及药物制剂等)打好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

例如在药物分析中,了解药物结构方面的特点和理化性质是进行药物鉴别和定量分析的前提条件;在中药化学中,对中药活性成分的鉴别和提取离不开有机化学结构鉴定知识和常见的有机化学分离纯化手段(如重结晶、水蒸气蒸馏、减压过滤、柱层析等);药物制剂课程中药用辅料的制备离不开有机化学中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

如何搞好中医药院校有机化学的教学共4页word资料

如何搞好中医药院校有机化学的教学共4页word资料

如何搞好中医药院校有机化学的教学有机化学是各中医药院校中医中药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大一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为以后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中药化学等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又要尽快适应大学老师的教学方法,并掌握大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授课本知识时,还要不断地给予学生学习方法、技能等方面的指导。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有机化学的教学体会。

1 紧扣教学大纲,勾勒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在中学时学生已经学过了化学,到了大学化学有了更为详细的分科,有机化学主要学习什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讲解绪论时特意安排了一节课,根据大纲分析有机化学主要内容的框架结构及各章节的编排。

将基本框架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

2 授课过程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注意与中学内容的衔接第一,授课过程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不必机械地按照教材讲解。

我院各专业基本上理论课为72学时,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讲完有机化学,并使学生接受和掌握,教师必须合理安排课时,对课本内容作必要的删减,对中学已学过和对以后的学习影响不大,或者在以后的其他课程中还会重点学习的内容可作简要介绍。

第二,设计教学过程应注意与中学教材的衔接。

大学化学是对中学化学的拓展和深化,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引导学生的学习。

第三,注意学生课堂反应,及时归纳总结课堂内容。

中学时教师讲课速度很慢,往往一页内容讲好几节课,而且还会反复复习,大学教师讲课速度快,一节课能讲好几页,而且不一定按照课本上讲,没有预习的学生根本不知道教师讲到哪儿了,讲的什么内容,有些学生上课忙于记笔记,不听教师讲解。

因此教师应该及时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提醒学生课前预习,讲课内容的起止页码,只需对书上没有的、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才要作笔记,课堂上要尽量理解讲课内容。

大学有机化学一节课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因此教师对授课内容应及时归纳总结,还可布置相关作业督促学生课后及时复习,让学生做到掌握知识时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决定学生日后学习和工作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对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对提高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机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而药学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将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可以通过实验课程和实验室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机化学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和复杂,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还可以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有机化学是一门需要大量记忆和练习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定量的自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五、加强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是指导教学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中医药独立学院药类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医药独立学院药类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引言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以有机化学理论课程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实验课程,是中医药院校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实验课程。

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是药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低年级开设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对于培养药类专业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基于中医药独立学院药类专业教学现状,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为中医药独立学院培养药类专业人才提供建议。

1中医药独立学院药类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独立学院招生录取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动力。

自主学习能力低,课堂上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动手能力差[1]。

对各种常用仪器的使用原理和使用方法不熟悉,操作不规范。

有机化学实验一般是大学一年级开设的课程[2],许多学生对于药类专业整体课程设置及专业定位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有机化学实验技能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低,学习过程中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相互抄袭应付学习任务,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由于药类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学时较少,实验教学不全面,知识零散,不能充分的将基础操作应用到综合性实验中,学生不能整体把握有机化学实验技能的规律。

2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1加强基础操作训练,规范操作技能药类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项目按照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单元基础操作、简单的有机合成实验和分离提取实验、综合性设计实验。

加强基础操作训练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有机反应装置,规范学生对常规仪器的使用,为后面两项实验内容的开展以及后续其它化学类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中医药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2015JGB496)。

作者简介:阳春苗(1985.09—)女,汉族,广西灵川人,硕士,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合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是中医药院校药学院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含不同官能团的有机物,在结构—性质—用途—合成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与之相关的专业课如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及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机化学也是我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有机化学实验是学生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加深理解、提高和综合运用的必要过程,锻炼和增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而实验室也成为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场所。

有机化学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与理论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两方面,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1 精心优化教学内容目前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上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3方面:(1)基本操作实验。

(2)验证性的性质实验。

(3)综合有机合成实验。

针对这三类实验的特点,我们做了以下的调整和优化。

1.1删去所有的性质实验由于大部分性质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照方抓药”,现象一般都会出来,甚至学生不做实验已先知道了实验结果,这样学生的兴趣不大,所以我们将所有的性质实验删去,以集中精力开设一些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

1.2提高基础实验的要求扎实的基础实验的训练是后续实验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石,也是学生在后续课程中需要反复使用的基本实验技能,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来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

以蒸馏和分馏实验为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和装置的搭建,更要求学生通过完成蒸馏和分馏的“温度-体积”曲线,来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及适用范围。

1.3增设书本上没有收载的“分子模型”实验分子球棍模型是有机化学课上的常用教学器材,其对于学生生动直观的理解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和化学反应机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理想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教师在演示分子模型器材时,学生也能够人手一副,这样的教学效果无疑应该是最佳的。

但由于器材有限,理论课上只能以教师演示为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子的空间结构以及分子特性,我们特意增开了“分子模型”实验,学生普遍反应效果很好。

1.4应多开设与中药相关的综合性实验我们目前的实验内容中,仅有两项内容与中药相关:黄连素的提取和咖啡因的提取。

不少学生反映,这两个实验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因为与他们日常学习的知识联系得最紧密,也对他们今后的实习和工作很有帮助。

因此下一步的教改应在这方面加以重视。

2 考核方法改革探索考核是指挥棒。

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此举在提高实验课教学水平、强化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2.1实验考核方式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和实验考试两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

该部分成绩由所有平时实验成绩评出,而每个实验平时成绩又由下面几部分组成:预习报告10%,实验操作及熟练程度40%,实验结果20%,实验报告30%。

(2)实验考试为期末操作考试,期末操作考试成绩占总成绩40%。

全部实验结束后,根据所做过的实验内容,采用多题抽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实验技能考核题目如下:①熔点测定;②蒸馏及沸点的测定;③水蒸气蒸馏;④回流。

在操作考试的同时,回答教师提出的3个相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和回答问题给出操作考试成绩。

对学生实行实验技能综合考核,改变了过去实验课上学生“人到心不到”、“出工不出力”等消极因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实验技能的积极性,能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提高了实验课教学质量。

2.2应加设期末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的设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的中医药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验邓仕任,郭晏华,孙艳涛,冯雪梅(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摘 要:有机化学是中医药院校药学院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有机化学实验作为对理论课程的补充,是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的体验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的操作过程,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文章作者以中医院校特色为出发点,结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的若干经验与探索,从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考核方法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7- 0154- 02收稿日期:2011-01-14作者简介:邓仕任(1979-),男,湖北武汉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炮制,天然药物化学。

154155更新教育观念,改进考核方式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好的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性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科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在中药教研室主任任艳玲教授教学方法的启发下,笔者自2007年9月至今在中药学教学中不断进行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探索。

1 多元化考核方式实施的具体内容3年多来,笔者在《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见表1),突破期末考试单一的终结性考核,采用以传统期末考试为核心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学生出勤情况 学生只有走进了《中药学》的教学课堂,才会获得相关的《中药学》知识,所以将学生的出勤情况纳入多元化考核内容。

教师关心和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大胆和科学地进行课堂管理,发挥班委在班级中的管理和榜样带头作用,教师在教学和考核过程中逐渐熟悉每位学生,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

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应起到表率作用,每次提前半小时到教室,完成教学准备和清点学生人数的工作,自始至终严谨教学,口碑相传,使学生养成上中药课不迟到、不旷课的良好习惯。

表1 多元化考核方式及参与考核的班级情况班级出勤(5%)回答问题(5%)歌诀背诵(5%)背记功效(5%)期中考试(5%)饮片认知(5%)期末考试(70%)杏林骨伤06杏林全科07杏林药普08杏林制药08杏林康复08杏林医普08药院药普09*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纳入注:药院药普2009级进行了多元化考核,但未纳入最终成绩。

1.2 课堂回答问题 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学习,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回答问题纳入考核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课堂上可以穿插的启发式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生教学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多元化考核方式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刘立萍,李然,任艳玲(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摘 要:文章介绍了作者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对多元化考核方式的运用情况,突破了期末考试单一的终结性考核方式,采用以传统期末考试为核心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歌诀背诵、背记章节功效、闭卷期中考试、中药材饮片认知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

关键词:多元化;考核方式;中药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7- 0155- 02收稿日期:2011-01-27作者简介:刘立萍(1978-),女,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Diversity Assessment Methods Applicated in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U Li-ping,LI Ran,REN Yan-ling(Medicine Department College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eaching process on the usage of the exam pattern of diversity,broke through the end of a single final exam assessment methods. With the traditional final exam as the core into a wide range of assessment methods. Including student attendance,classroom to answer questions,verses to recite,memorizing sections of efficacy,closed book midterm exam,herbal pieces cognition. So as to nurtur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improve academic performance.Key words :diversity ;assessment metho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于实验装置的设计和实验目标的完成,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

然而,笔者认为光有操作考试仍是不够的,要全面的反应一个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还需要进行实验方面的理论考试。

因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已经发现部分学生虽能正确搭建实验装置,但却不能对该装置的合理性进行正确的评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实验理论考试则可以弥补该方面的不足,督促学生在掌握反应装置的构建方法的同时,还能认真思考该装置为什么要如此设置、哪些细节是该装置的关键节点、该装置能够怎样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等等。

如果能够达成以上效果,就标志着我们的教学改革向着素质化教育又前进了一大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