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苏州赋》优秀教案
苏州赋

意小声讨论, 维持组内纪 律。
4、组长分配好 竹学生的展示 任务。
课后M照
达标检测:仃感情地背诵这两首诗欹。
滦县海阳学校导学案
8—年级—语文 学科主备人张丽—审核人一_ 年级主任一
学生姓名第—小组班级Βιβλιοθήκη 课「1期:2013-9-1()授课教师
课题8苏州赋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请。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掌握修辞。
重点难点预测:文章在语言上使用反问、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极尽铺陈,大肆渲染。
2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坎坷()魅力()冲撞()愚园()
拙政园()佳肴()
• •
3形近字注音,组词。
拙「照「摸]扯]
绷十林馍 <址{
础〔徨1漠〔¥止1
二、能力提升:25分钟
1、文章是怎样引出苏州的?(学法指导:)
赋:一是我国 古代的一种文 体,盛行于汉 魏六朝.是钧 文和散文的综 合体,通常用 来写景叙事, 也有以较短的 篇幅抒情说理 的.二是从《诗 经》中概括出 的斌、比、兴 三种写法之 一,是陈述铺 陈的意思。而 这篇文章二者 兼有。
互动策略 展示方案
学习流程
个性笔记
L督学员检查 导学案完成情 况
2、对于之间交 换互判
3、老师深入点 拨
4、用双色笔改 正错误,将错 题写在个性笔 记中。
1、先独学,完 成下列题目。
2、对了之间站 起来小声交流 答案.
3、小组长主持 小组内讨论注
-、基础学习:10分钟
1作者及其背景:王蒙,河北南皮人,生于北京。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以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引起社 会关注。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六十年代调往新蜘1978年调回北京作 协。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及大量中短篇小 说和散文等。有《王蒙选集》四卷。王蒙的作品多是反映中国人民在前 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王蒙于1988年第二次来到苏州,他说苏州是“人 间天上无双不二的”苏州是中国的苏州。
冀教版八上第二单元《苏州赋》学教案

《苏州赋》学教案学习目标:1、适当介绍“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使学生对十年浩劫的情况有所了解。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章语言特色、修辞手法的使用。
学习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雷霆.万钧老趼.强.颜拙.政园时髦.佳肴.美点惊涛骇.浪把你认为还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字词整理下来:2、知识储备“赋”是什么意思呢?它有两种解释,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
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二是从《诗经》中概括出的赋、比、兴三种写法之一,是陈述铺陈的意思。
同学在读课文时注意理解它在这里的意思。
苏州在江苏的南部,是一座历史名城,以园林著称,据说圆明园就是从这里的园林设计中精选建成的。
3 、文化大革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时间是1966-1976整整十年。
苏州在此期间遭到毁坏。
4、请你找几幅苏州的风景图5、请你熟读课文理清线索本文是按照(引出)苏州------(介绍)苏州------对苏州的(礼赞)这样的顺序来写的,试着划分好文章的结构。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写景散文,重点不在描写上,而在(议论和抒发感情)上。
二、交流研讨(一)导入:(1分钟)民间早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
能和天堂对举的人间城市苏州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作家王蒙把我们带到了经历十年浩劫之后重又焕发青春光彩的苏州。
现在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交流预习导学(4分钟)字词由小组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挑重点检查;2、3部分可先找同学读一读,然后由课下搜集资料的小组进行补充;4、5由各小组展示交流。
)(三)朗读(10分钟)可以每小组选派一名朗读不错的同学进行接力朗读,朗读前教师从语速、语调、重读、感情、抑扬顿挫等方面加以指导,朗读后师生进行点评。
)(四)研讨重点,理解课文(20分钟)1、默读课文1---3段看文章是通过写什么引出苏州的?突出苏州什么特点?写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苏州以园林著称,园林是苏州的特色,通过写园林引出苏州。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冀教初中语文八上《 苏州赋》PPT课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谦受益,满招损。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 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善酌)
睨之
汝亦知射乎 语言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动作 笑而遣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性格: 自矜(骄傲)
取置覆酌沥
对比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 的事例。
作用:强调苏州变化的巨大,为礼赞蓄势
体会修辞方法
反问
7段结尾两句 “是…吗?” “会… 吗?” 9段五个问句 “还能…吗” “会不 会…” 10段四个问句 “能不…吗?”
“还有…吗?” “还能…吗” 作用:语势强烈,感情充沛
体会修辞方法
排比、对偶
作用:语句整齐、具有对称美和节奏 美
苏州 悠久的历史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 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 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苏州赋 导学案

《苏州赋》导学案教学目标1 了解“赋”这种文体2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章语言特色、修辞手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1、通过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文章的主题理解。
作者简介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
1953年发表了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5年至1956年先后发表短篇小说《小豆》《春节》和著名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等。
“文革”中受冲击。
粉碎“四人帮”后,曾发表了不少的短剧小说、报告文学和中篇小说。
主要作品有《活动变形人》,散文集《桔黄色的梦》《访苏心潮》《王蒙散文选集》等,出版有《王蒙文集》。
苏州简介苏州,在江苏南部,太湖东北、京沪铁路线上。
春秋为吴国国都。
特产主要有刺绣、缂丝、檀香扇等。
以园林著称,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名园及虎丘、寒山寺等名胜古迹。
知识链接“赋”是什么意思呢?它有两种解释,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
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二是从《诗经》中概括出的赋、比、兴三种写法之一,是陈述铺陈的意思。
教学过程1 自读课文,整理疑难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3深入分析(1)开放后的园林,精致更加美丽,哪些词语突出了苏州景色的优美宜人?(2)文章赞颂了苏州哪些特点?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回答。
(3)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介绍苏州的特点的。
(可口头展示)(4)学生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如:这就是苏州。
这样的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重点句子赏析(1)“苏州更加苏州!”句中两个“苏州”的含义有什么不同?(2)“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
”这里的“诱惑”“挑战”“补充”分别指什么?达标测评1 练习册5 、6、7、8、9题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
()(2)苏州的街道,宁静的幻梦。
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8《苏州赋》教学设计 河大版

《苏州赋》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八年级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师生分别从网上搜集关于苏州的资料,课上交流的方法展开教学;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苏州的艺术和古建筑,课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问难,合作交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问题能够深入理解和体会,对文章的一些重点词语能够准确解释和把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苏州七年前后的情感变化,并在探究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赋”的特点。
2、通过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文章的主题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民间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这里的“苏”就是苏州,一个能与天堂相媲美的地方该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家王蒙到那里去欣赏一番。
(板书题目)“赋”是什么意思呢?它有两种解释,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
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二是从《诗经》中概括出的赋、比、兴三种写法之一,是陈述铺陈的意思。
同学在读课文时注意理解它在这里的意思。
苏州在江苏的南部,是一座历史名城,以园林著称,据说圆明园就是从这里的园林设计中精选建成的。
2、作者简介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1956年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
他乐观向上、激情充沛,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
他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苏州赋

苏州赋张瑞花学习目标掌握本课出现的“魅力”,“涵养”,“亵渎”等生字词。
分析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了解苏州城的变化,体会作者欣喜、激动的情感变化。
自学指导查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创作背景。
赋:一是我国古代的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的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
二是从【诗经】中概括出的赋、比、兴三种写法之一,是陈述铺叙的意思。
现代人写散文,以“赋”相称,往往两种意思兼而有之,【苏州赋】译文充分利用敷陈铺叙的手法,淋漓尽致的歌颂了苏州的变化及几年来取得的成就。
探究:①课文赞颂了苏州的哪些方面?②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
成果展示1. 走近作者:本文选自《中国散文珍藏本王蒙卷》,作者(王蒙),王蒙1953年创作了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2. 积累字词: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佳肴()亵渎()四大名旦熙熙攘攘洋溢范畴。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洗liàn()倾dǎo()流连忘fǎn()娇nân()hán养()大轰q ū()时3. 整体感知:作者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苏州什么样的情感?对苏州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快速浏览课文:课文赞颂了苏州的哪些特点?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今日的太平盛景、深厚的文化积淀、园林艺术、苏绣、佳肴美点。
重点句子理解:①苏州更加苏州前一个“苏州”是名词,指苏州城,后一个“苏州”是动词,指更具有苏州的风格与品位。
②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诱惑”指苏州不同寻常的美丽,“挑战”指苏州令人吃惊的变化。
“补充”指苏州传统风情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③“我们终于能够平静下来保护苏州、复原苏州、欣赏苏州、爱恋苏州了”一句中的“保护”“复原”“欣赏”“爱恋”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不能,这几个动词有层层深入的意思,不是随意排列的。
④“苏州是永远。
比许多雷霆万钧的炮声更永远”这句话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对苏州的真挚热烈的赞美之情。
⑤文章使用大量排比、对偶,请你找出并体会表达效果。
《苏州赋》王蒙

苏州赋
王蒙
学习目标
1.适当了解与本文有关的“文化大革命”的背 景,以更好理解文章的主题。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苏州的思想 感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简介
王蒙,当代作家。1934年 10月生于北平(今北京), 祖籍河北南皮。
一是我国古代的文体、盛行于汉魏 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 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 幅抒情说理的; 二是从《诗经》中概括出的赋、比、 兴三种写法之一,是陈述铺叙的意 思。
活动一: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 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独立思考--展示答案)
活动二:细读课文、梳理内容
引出苏州 介绍苏州 礼赞苏州
1953年发表了处女作长 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5~1956年先后发表短 篇小说《小豆》《春节》 和著名的《组织部新来的 年轻人》等。后来又发表 过不少短篇小说,报告文 学和中篇小说。
主要作品有《活动变形人》,散文集《桔黄色 的梦》《访苏心潮》《王蒙散文选集》等,出 版有《王蒙文集》。
什么叫“赋”?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结合导学案合作探究三完成)
①悠久历史 ②飞速的发展 ③复古的成就 ④深厚的文化 ⑤园林、美食、 刺绣
活动三:思读课文,体会文中修 辞。
对比
初次造访:城市名胜失修、人心失去自信 疲劳忧伤、强颜欢笑
七年以后:恢复昔日光彩、各行迅速发展 万分感动、由衷喜悦
作用:强调苏州变化的巨大,为礼赞蓄势 排比、对偶、反问
体会修辞方法
反问
7段结尾两句 “是…吗?” “会…吗?” 9段五个问句 “还能…吗” “会 不会…” 10段四个问句 “能不…吗?” “还有…吗?” “还能…吗” 作用:语势强烈,感情充沛
苏州赋课件

4、假如你是王蒙,你想把苏州建设成 什么样子呢?
5、七年前的苏州什么样? 作者为什么要写七年前的苏州?
1986年国务院对苏州城市总 体规划批复中所说:“要在保护 好古城风貌和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的同时,加强旧城基础设施的改 造,积极建设新区,发展小城镇, 努力把苏州市逐步建成环境优美、 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城 市。”
读准字音
yōu níng
幽凝
tián
恬美
yáo
佳肴
jiǎn
老趼
tán
弹词
qiǎng
强颜
máo
时髦
zhuō
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园
rùn
珠圆玉润
jūn
雷霆万钧
hài
惊涛骇浪
整体感知
1、课文赋了(赞颂了)苏州的哪些内 容?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2、同学们对苏州哪方面最感兴趣,有 感情的读一读并简要说明理由。
整体感知
作 者简介
王蒙,河北南皮人,中国当代作家, 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活动变人形》等百部小说,其作品反 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 王蒙作品《这边风景》获第九届茅盾文 学奖。
:一、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介于诗和散文之间。它讲求文采、 韵律,侧重写景抒情。
二、从《诗经》中概括出的 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之一, 铺陈直叙,用类似于排比的方法 形成结构、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有一种对比 叫天壤之别 有一种珍惜 叫爱不释手 有一种情结 叫根深蒂固 有一种文化 叫渊源流长
推荐阅读
杜 牧——《阿房宫赋》 欧阳修——《秋声赋》 苏 轼——《前赤壁赋》 杨 朔——《茶花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苏州赋》优秀教案
《苏州赋》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课文的有关字词。
2、适当介绍与本文有关的“文化大革命”的背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的主题。
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
4、感受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赋”的特点。
2、通过读课文,体会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的主题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
民间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这里的“苏”就是苏州,一个能与天堂相媲美的地方该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家王蒙到那里去欣赏一番。
(板书题目)“赋”是什么意思呢?它有两种解释,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
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二是从《诗
经》中概括出的赋、比、兴三种写法之一,是陈述铺陈的意思。
同学在读课文时注意理解它在这里的意思。
苏州在江苏的南部,是一座历史名城,以园林著称,据说圆明园就是从这里的园林设计中精选建成的。
2、学生读课文,理清的思路。
引出苏州
介绍苏州
赞美苏州
3、学生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理解,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小组交流)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这就是苏州。
2苏州,还是苏州吗?3苏州更加苏州!4苏州是永远的。
结合内容,思考这些句子的内涵和在文中的作用。
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这几句很好的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的感情线,把紧凑地串联在一起。
它包含了作者对苏州辉煌腾飞的喜悦与自豪,对苏州遭到毁灭与伤害的忧伤与愤慨。
齐读课文相关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补充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苏州遭到破坏的原因。
同时也明白遭到破坏和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还
有人们的心灵。
5、写了苏州哪些方面,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回答。
教师归结:苏州的历史苏州的腾飞
苏州的文化
苏州的园林艺术
苏州的刺绣和佳肴
反问与排比
阅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小组探讨的主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结:赞颂了苏州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和成就,表达了作者对苏州走出文化大革命的阴影,得到恢复和发展的由衷喜悦。
当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思考,同学们可以继续探讨。
7、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赋”在文中是什么意思?通过我们看到了,重点不是描写,而是极力地铺陈,进行议论和抒情。
这也就是“赋”的特点。
作者借用这一古文体,把他的思想感情淋漓酣畅的抒发了出来。
8、学生讨论在结构和语言上的特点。
9、总结: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新颖,有创意,运用大量的修辞增强的表现力。
0、作业:1课后练习一、二。
2搜集苏州的相关资料与
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苏州的历史
苏州的腾飞
苏州赋
苏州的文化
由衷的喜悦和礼赞
苏州的园林艺术
苏州的刺绣和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