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之道
夏季泡汤养生食谱大全

夏季泡汤养生食谱大全1. 木瓜鸭蛋汤:木瓜鸭蛋汤是夏季非常适合的养生食谱之一。
将鸭蛋煮熟,去壳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随后加入切块的木瓜和适量冰糖,再煮20分钟,即可享用。
这道汤能够清热生津,滋养肺燥,适合夏季喝。
2. 青木瓜炖排骨:青木瓜炖排骨是一道美味又营养的夏季养生食谱。
将排骨和青木瓜切块,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水,炖煮2小时左右。
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入适量的盐和其他调料。
这道菜有助于清热解毒,滋阴润燥,适合夏季食用。
3. 枸杞菊花绿豆汤:枸杞菊花绿豆汤是夏季非常受欢迎的养生食谱。
将适量的绿豆洗净浸泡一夜,然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适量清水,煮沸后撇去浮沫,然后加入适量的枸杞和菊花,再煮10分钟即可。
这道汤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作用。
4. 海带莲子汤:海带莲子汤是夏季养生的好选择。
将海带和莲子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炖煮约1小时,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这道汤能够清热润喉,补血养胃,适合夏季食用。
5. 冰糖燕窝莲子汤:冰糖燕窝莲子汤是夏季滋补养生的佳品。
先将莲子洗净浸泡,燕窝用冷水泡发至软后备用。
将适量清水倒入锅中,加入莲子,煮沸后倒入燕窝,炖煮10分钟左右,最后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这道汤具有润肺滋养、养颜抗衰老的功效。
6. 花旗参百合炖鸽肉:花旗参百合炖鸽肉是夏季补气养阴的好选择。
取适量花旗参、百合和鸽肉,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清水,炖煮2小时左右。
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和调料。
这道菜有滋阴润燥,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7. 黄瓜粉皮汤:黄瓜粉皮汤是夏季清热解暑的佳品。
将黄瓜去皮切成块,粉皮提前泡软备用。
将适量清水倒入锅中,加入黄瓜和泡软的粉皮,煮沸后再转小火炖煮约15分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盐和其他调料。
这道汤有清热解暑,利水消肿的作用。
8. 茄汁凉面:茄汁凉面是夏季爽口又健康的养生食谱。
先将面条煮熟后,用凉水冲洗干净备用。
将番茄煮熟后去皮打成茄汁,加入适量葱花、姜末、醋和盐,调味后倒在凉面上即可食用。
一榨鲜玉米汁把握夏季4大养生之道

一榨鲜玉米汁把握夏季4大养生之道
炎热的夏季使人心情烦躁,食欲大减,如何在夏季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呢?来看看一
榨鲜营养师为你推荐的夏季养生之道吧!
夏季养生之道:饮食调理
夏季是女性妇科病的高发期,并容易出现复发的可能性。
另外在夏季人体的消化系统
变得脆弱,所以夏季养生饮食应注重健脾益气、清热利湿以及消暑生津的作用,选择较为
清淡的饮食最佳,少食用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最好的夏季养生饮食有西瓜、黄瓜、香瓜、番茄、绿茶、一榨鲜绿豆汁等。
但不可食用过于生冷的食物,不然会使胃肠受到伤害。
夏季养生之道:情绪调整
夏季是最容易出汗的季节,并会损伤很多的心气,在注重补水的同时也要做好养心气
的工作,比如为自己泡一壶能使人心旷神怡的养心茶,或是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来一次消夏避暑的旅行。
夏季养生之道:户外运动
夏季适合户外运动,有效地进行运动可以使女性阴阳气血融合、畅通血脉经络,以及
促进新陈代谢、排毒养颜。
因为夏季气候比较炎热,所以建议在早晨或傍晚时分进行运动,可选择慢跑、快走、散步、健身操、瑜伽等运动。
同时在运动的时候记得带上一榨鲜玉米汁,补充身体营养,让你夏季更健康。
夏季养生之道:午睡
夏季容易使人的睡眠时间缩短,所以午睡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午太阳最高,容易
造成中暑,另外夏季白天变长夜晚变短,所以午睡更为重要,建议午睡时间以半个小时为宜,良好的午休可以起到消除疲劳、补充精力的效果。
一榨鲜玉米汁,关注你的健康,对自己的身体做适当的调理,可以安然度过炎热的夏季。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则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四季养生的原则。
四季养生是指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生理变化,采取相应的饮食、起居、运动等方法,以达到保健、预防疾病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原则。
一、春季养生1.注意调节情绪春天阳气上升,万物复苏,人体也处于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中。
这时候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愉悦心情,避免过度忧虑和抑郁。
2.宜清淡饮食春天气温逐渐升高,人体代谢加快,胃肠功能也会有所增强。
因此,春季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易消化的食物。
3.适当运动春天气候宜人,适合户外运动。
可以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缓和性运动。
4.保护肝脏春季是肝脏的养生时节,应该注意保护肝脏。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食物,如菠菜、芹菜、西红柿等。
二、夏季养生1.避免暴饮暴食夏季气温高,人体代谢加快,容易出现口渴、食欲不振等情况。
但是要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夏季白天长夜短,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早睡早起,避免在午休时间睡过头。
3.适当运动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中暑等情况。
因此,在进行户外运动时要注意防晒和补水,并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运动。
4.保护心脏夏季是心脏的养生时节,应该注意保护心脏。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的食物,如绿茶、海带、紫菜等。
三、秋季养生1.调节情绪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
因此,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稳。
2.宜多食用温性食物秋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代谢减缓。
因此,应该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如姜、葱、蒜等。
3.适当运动秋季气候宜人,适合户外运动。
可以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缓和性运动。
4.保护肺部秋季是肺部的养生时节,应该注意保护肺部。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润肺作用的食物,如梨、苹果、百合等。
四、冬季养生1.避免过度劳累冬季气温较低,人体代谢减缓。
因此,在冬季要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2.宜多食用温热食物冬季气温较低,应该多吃一些温热食物。
中医的夏季养生观

中医的夏季养生观中医的夏季养生观2022在夏季,人体顺应自然界气候变化神气饱满,情绪外向,新陈代谢最旺盛。
这时候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比较强盛,总体上显现出夏季“万物华实”的特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医的夏季养生观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的夏季养生观1一、夏季的气候特点夏三月,指农历四月至六月,阳历六月至八月。
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
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
《素问·四气调神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蕃,即茂盛;秀,即华美。
意思是说在夏天的这三个月中,阳气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充分交合。
期间清气充实,是自然界万物生长最茂盛、最华美的季节。
夏季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这其中既有内陆地区的干燥酷热,又有沿海地区潮湿闷热。
但夏季的天气绝不是用一个热字可以概括了的。
我国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这段时间里,特别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常常是大雨和暴雨的集中期;并且各种灾害性天气,例如雷电、冰雹、雷雨大风、洪涝、干旱、台风等也都多发生于此时。
因此,内地夏季几乎都有一个以湿热交蒸为特点的阶段,不仅气温高而且雨水多、湿度大,最为潮湿闷热。
中医把这一阶段称为长夏,人们容易感受暑湿之邪而犯病。
二、夏季人体的生理特点在夏季,人体顺应自然界气候变化神气饱满,情绪外向,新陈代谢最旺盛。
这时候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比较强盛,总体上显现出夏季“万物华实”的特点。
人体夏季的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气血运行旺盛。
夏季主阳就,乃阳升极之时,阳气盛、气温高,充于表,人体阳气运行畅达于外,气血趋向于体表。
二是津液外泄。
夏季炎热,易使人体腠理开泄、津液外泄,出汗量增多明显多于其他三季,同时尿量相对较其他季节减少。
三是心通于夏。
人体心脏与夏季相应,心脏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气血旺盛,运动畅达,汗液排泄增加,阳气充,浮于外,功能活动亦加强,精力充沛。
“养长”,养的是心气

|健康 |医家之言夏季,阳气升腾,阴气渐弱,天地阴阳之气相交,万物充分接受太阳照耀,繁茂秀美,呈现积极的生长代谢状态,正是“养长”之季。
此时的养生总原则要符合夏季时令的特点,注重顺应阳气的蓬勃散发以“养长”。
《黄帝内经》有云:“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这里所说的“养长”的“长”究竟是什么?夏季如何“养长”呢?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时期,万物茂盛,走向成熟。
中医学认为,夏季“养长”是充实内在,使形体充盛。
夏季五行属火,对应人体五脏中的心脏。
夏季阳气旺于外,此时人体血液循环加剧,心气旺盛,心脏的负担也随之加重。
所以说,夏季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养长”应以养心为主,心安则血畅,血畅则神清气爽。
根据夏季的特点,注重清热、祛湿、防暑;又根据“心热肾凉”的特点,注重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保持水火既济(中医称“心肾相交”,意思是阴阳平衡的状态)的健康状态。
“养长”,养的是心气□赵 欣夏季是气血通畅的季节,如果违背了夏季的自然之道,就会伤身心。
夏季主发散、主生长,发散、生长好了,秋冬才有收藏。
夏季可借充足的阳气驱除藏在体内的积寒,所以夏天不要太怕热,不要太怕日晒,该出汗时就要出汗,让浊气排出体外。
要适当增加室内外活动,使身体适当出汗,让体内阳气渐趋旺盛,而不致阳气内郁。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空调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造成了人们生活习惯上的变化。
人们长时间处于恒定舒适温度的房间内,过度使用空调会使体内的寒气加深,同时空调的使用也打乱了人体的条件机能——抑制散发,对身体健康很不利。
“空调病”就是由于阳气不能正常生发、汗液无法外泄引发的。
夏季“养长”是顺天时的养生方法,人们的情志和生活习惯也应随之调整。
在精神和情志上要积极进取,不要过分压抑自己,并且要避免产生懈怠、厌倦之心,定好的目标要努力去实现。
这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会加速人体血液循环、兴奋神经,有利于阳气生发。
夏季要适当晚睡早起。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人们顺应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进行养生调节,就能未病先防、健康长寿,反之则会患病夭折。
那么四季怎么养生呢?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希望对你有用!四季养生原文及释文[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黄帝内经》 四季养生概述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概述《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的养生方法。
一、春三月《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解释: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充满生机,此时养生应该注重保护这种生机。
建议:应该夜卧早起,多到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饮食上多吃一些具有生发阳气作用的食物,如韭菜、香椿等。
二、夏三月《黄帝内经》:“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解释:夏季是自然界万物茂盛的季节,此时养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建议:夜卧早起,应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同时,适量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食物,如绿豆汤、荷叶粥等。
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身体干爽和健康状态。
三、秋三月《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解释:秋季是自然界万物成熟的季节,此时养生应该注重收敛、滋润。
建议:早卧早起,饮食上应该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等。
同时,避免过度贪凉而暴食冷饮。
四、冬三月《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解释:冬季是自然界万物休眠的季节,此时养生应该注重收藏、补阳。
建议:冬季应该早卧晚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饮食上应该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鸡肉等。
夏季常规养生小常识

夏季常规养生小常识夏季常规养生小常识夏季如何养生?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使人心情烦躁,胸闷困乏,食欲不振,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夏季做好养生保健的事宜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夏季养生小常识,欢迎阅读。
夏季养生小常识【一】1、夜卧早起《黄帝内经》中提出夏季养生要坚持“夜卧早起”即睡得晚起得早,消耗储存的能量,拨对生物钟。
最佳入睡时间是晚上10:00至11:00,起床时间是早晨5:30到6:30。
但因夏季人易犯困体乏,会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引起多种危害:(1)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和处理事物的能力。
(2)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淤滞,易生皱纹。
(3)使人心情焦虑,免疫力下降,导致疾病发生。
(4)引起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发生心脏病。
所以,需要通过午睡来保证充足睡眠,午睡时间1小时为宜。
2、合理着装夏季天气炎热,在着装上需要时刻注意,保持身体舒适。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谨慎选择针织衫,这样易于身体排汗。
(2)勤换湿衣,夏季易出汗,所以衣服湿了需要及时更换。
(3)鞋要合适,大小合脚。
3、贪凉也要有道天气炎热,有的人喜欢用凉水冲脚,的确,这样的做法可快速降温。
然而,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凉水的刺激后,正常运转的血管舒张功能会失调,从而诱发肢端运动痉挛、关节炎和风湿病等其他疾病的发生。
炎炎夏日,虽热得烦躁,但也不可贪凉,以防止阴阳相争伤及身体,需要从以下几点,做到正确避暑。
(1)空调:炎热夏季时,需当心冷出病来。
在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5℃,运行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2小时左右应适当通风换气,部分病人不宜长期呆在空调房内,从空调环境进入高温环境时,不可骤冷骤热。
(2)风扇:风扇虽好,也不宜多吹。
身体出汗较多时,不宜马上直接对着风扇吹;睡觉时,风速最好调到低档位,而且要尽量的避免将风扇对着头部吹。
最后,还应预防“凉席病”:尽量选用竹凉席,最好不选用草席,并保持凉席的清洁卫生。
夏季养生,处了需做到作息有规律,还要饮食有节制,劳逸相结合,精神要平和才能保健康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养生经验方
1、珠玉二宝粥: 生山药、生薏苡仁各60克,柿霜饼24克 。上三味,先将山药、薏苡仁捣成粗渣, 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溶化, 随意食之。此粥健脾养肺,主治肺脾阴虚 ,饮食懒进,虚劳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 证。
夏季养生经验方
2、六元解毒汤: 怀山药30克,人参5克,莲子、薏苡仁各 20克 ,芡实、茯苓各15克。将以上药物放入锅内,加 水500毫升,煎取 200毫升,滤出;再加水500毫 升,煎取200毫升。将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本方功能健脾益气补虚劳,可用于慢性胃炎、 胃下垂及久病身体虚弱、不思饮食者。
夏季养生之道
——常州合一堂
夏 季 养 生 目 录
1. 夏季气候特点 2. 夏季气候对身体的影响 3. 夏季养生重点 4. 夏季易发病 5. 冬病夏治 6. 夏季养生小常识
夏 季 气 候 特 点
☺夏季的气候特征是:“两高一低”,高温、高湿 度和低压。人体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度-28度, 超过36度时人体就会感到不适。
冬 病 夏 治
☺风湿类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冬季受寒时加重,病情不 断反复及加重。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风湿骨关节 病,在中医统称“痹症”,这时冬病夏治,配合 辛温之药以治疗,效果不错。 ☺胃肠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 :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 性结肠炎等。胃脘痛虚寒证为多,治疗宜温通调 补。脾胃虚寒类胃病,用针灸、穴位贴敷治疗, 可激发正气,缓解疼痛,并减少来年冬季发作次 数。
夏 季 养 生 小 常 识
☺夏季养生保健之多喝水 每天要喝七八杯白开水, 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蜂蜜。夏天人的体能消耗特 别快,蜂蜜可以快速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
☺夏季养生保健之养阳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 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 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 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 、养生之道也。”
夏季易发病
☺苦 夏 胸闷不适、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精 神萎靡、大便稀薄、微热嗜睡、出汗较多等症状 ,体形也日渐消瘦,天气凉爽以后,这些症状便 会自然消失。
☺暑湿感冒 白天受暑,夜晚着凉,出现发热、头 晕头痛、汗出不爽、周身酸痛的症状。治疗时可 选“藿香正气软胶囊”等。
夏季易发病
☺生 痱 中医认为,痱子是一种体内热毒,由于 夏季天气闷热,出汗不畅堵塞了汗孔,毒热就在 身体里面排不出来,以致发生痱毒。
夏季养生经验方
3、山药汤: 山药、黄芪、熟地各15克,远志12克,石菖蒲 10克。水煎服,每日煎服两次。亦可按此方比例 酌情扩大用量,将诸药烘干,研为细粉,炼蜜为 丸,每次8克,早晚空腹各服1次,温开水送下。 本方能补气养阴、宁神益智,可用于神经衰弱、 精神天发病率更 高。主要原因是吃了不干净或发霉的食物,或者 吃了没有充分加热的隔夜食物,造成胃肠功能下 降,引起急性胃肠炎或者急性腹泻。
冬 病 夏 治
☺冬病夏治 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 疗法,“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 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 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 足,寒从内生。 ☺呼吸道疾病 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 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主要选大椎 、肺俞、膏肓、心俞、肾俞、命门、定喘等穴位贴 敷治疗,以皮肤发红,出现似痱子大小的水疱为度 。穴位贴敷治哮喘类疾病的膏药,主要采用白芥子 、肉桂、细辛、生姜汁等天然中药。
☺夏季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昼长夜短。
夏季气候对身体的影响
☺夏季气侯炎热,喜贪凉,易感风寒湿邪,身 体困重,疲乏无力,喜睡。 ☺夏季气温高,暑湿之邪盛,易出汗,可耗伤津液 和元气。 ☺夏季多雨潮湿,容易痰湿困脾。
夏季养生重点
☺《素问· 四气调神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补益元气和气血津液。 ☺健脾除湿。
夏 季 养 生 小 常 识
☺夏季养生保健之饮食清补 在饮食滋补方面,热天 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 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 食品。
☺夏季养生保健之福自“苦”中来 苦味食品中所含 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 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 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 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