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齐国树木纹瓦当探析

合集下载

古齐国树木纹瓦当探析

古齐国树木纹瓦当探析

额和文具盒 ; 小件有古色古香 的筷子 , 精 同运用不同的嵌法 , 以求达到至善至美的 之强盛 、 文化之繁荣 , 造就 了齐国建筑艺术的多样
巧可人的印盒 , 玲珑剔透 的鼻烟壶等。 漆 艺术效果。传承到今天, 已有 10多个品 性 , 0 是瓦当装饰艺术兴起 的时代 。 器多采用红木 、 檀木制成 , 以金丝或银丝 种 ,0 0多个花色 , 10 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
齐瓦当 , 是外形 、 不论 纹饰 , 还是 以及题材 内
在物品外表嵌成山水 、 花卉 、 人物 、 虫草 、 类为工艺品 : 文房四宝 、 龙头百寿拐杖 、 屏 容, 都与同时代 以各式云纹为特色的洛阳半 圆瓦 骏马及各种字体的诗文词句 ,并涂 以光 风 、 首饰盒 、 如意 、 舵轮 、 方鼎 、 带耳 方花 当和以单一动物为题材的秦 圆瓦当有着明显的不 漆, 将木 、 、 、 金 银 漆凝为一体 , 、 、 、 瓶 、 绘 雕 镶 双龙圆花瓶 、 宫扇 、 看盘 、 宫灯 、 小摆件 同。 齐瓦当以务美 、 开放 、 创新 的齐文化为基础 , 自
瓦当可分为秦瓦当 、洛 阳瓦当和齐瓦当等几
轻轻地砸紧砸实 ,镶嵌出整个 画稿 的图 造型美观 。将传统 的雕刻 、 嵌银 、 木工技 大类型 , 各地 的瓦 当纹样 , 国瓦当都各有特色 。 列
案; 最后是上 漆 , 经过反 复打磨 , 光上 艺融为一体 , 磨 使产品造型古朴典雅 , 其中 齐瓦 当是指带有齐 国文化色彩的瓦当,以齐 国故
是选择贵重硬 木( 主要 是红木 )按木质 用 。9 8 , 17 年邓小平访问 1本时 , 3 将潍坊嵌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的一种构件 , 俗称“ 茅
色泽纹理搭配下料 ; 安装是经过锯泡 、 开 银套八文具作为 国礼赠送 给 日本前首相 头”质地一般为泥质灰陶 , , 个别有砖石雕刻而成 , 榫、 下卯 、 雕刻等各种T艺 , 精心制成各 田中角荣。据不完全统计 ,现在已有 6 铸铁、 抹金 、 0 铜、 琉璃瓦当亦有发现 , 主要起到保护 种器具 ; 画刻 , 就是先在器具上贴上画好 多个 国家 的 元 首 和 I0多 个 国 家 和地 区 屋檐椽头免遭风雨侵蚀 , 5 延长建筑物寿命 的作用 。 的设计图案 ,再用钢丝制成的小刀按图 的知名人士收藏有潍坊嵌银漆 器。潍坊 其始用 于西周中晚期 , 多用于东周时期 , 除众多的 案花纹 , 在器物上 刻画出细痕 ; 嵌 , 镶 是 嵌银漆器作为国家之宝 、 民族之宝 , 在对 素面瓦当外 , 还逐步发展为花纹及文字瓦当 , 其形 嵌银技术的主要T艺 ,它是用一把特制 外交往 中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 的小锤 , 一把小剪刀 , 几缕经过锻打后拔

秦《瓦当》的种类与断代

秦《瓦当》的种类与断代

秦《瓦当》的种类与断代如何标记批注? 爱雅阁书馆欢迎您秦《瓦当》的种类与断代《文:陈根远》西周末年,秦人游猎于甘肃天水一带。

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定都雍城(今陕西凤翔)[1]。

殆在此际,秦人受周文化的影响,开始形成使用瓦当。

此后290余年(公元前677~前383年)一直作为秦国首都的雍城成为秦瓦的最重要出土地区,以后的秦都栎阳(公元前383~前350年)和咸阳(公元前350~前207年)也是如此。

整个战国时期,七雄各霸一方,各国所用瓦当多各具特色,瓦当艺术第一个鼎盛时期因之形成。

其中,齐国故城(今山东临淄)的树木双兽纹半瓦、燕国下都(今河北易县)的饕餮纹半瓦、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的动物纹圆瓦和咸阳的云纹葵纹瓦当等最为卓越,形成战国瓦当艺术三分天下的鼎盛局面。

而最早使用圆形瓦当、采用当面四分法和当心采用圆形装饰的秦瓦直接影响了汉代瓦当,并引导瓦当艺术在西汉形成了第二个高潮。

图1 秦都栎阳出土战国中期葵纹、云纹瓦当(约公元前383-前350年) 就秦瓦当断代而言,我们应首重栎阳瓦当的研究。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当政,次年,“城栎阳”[MS1] [2]。

此后秦献公、孝公父子经营栎阳33年,直至公元前350年,孝公徙都咸阳[3]。

至秦亡前的150年中,栎阳还是秦都咸阳的东方要冲,秦末,项羽杀奔咸阳后,三分关中与陕北,其中塞王司马欣即都栎阳[4]。

楚汉战争时,萧何负责营建新都长安,栎阳一度为西汉临时政治中心[5],以后沿用,至东汉乃废。

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秦汉时期栎阳的大规模建设主要在战国中期其为秦都的33年中(公元前383~前350年)。

在上世纪60年代在今陕西临潼武屯乡关庄、王宝屯一带秦栎阳城遗址的勘探中发现的古代遗物年代比较单纯,皆为战国中期之物。

其中瓦当分为葵纹、云纹两大类,云纹瓦当瓦心多饰网纹、云纹等(图1秦都栎阳出土的战国中期葵纹、云纹瓦当)[6],未见后期最常见的半球状瓦心。

瓦当欣赏

瓦当欣赏

瓦当欣赏瓦当欣赏瓦当又称"瓦头",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

瓦当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具有保护木制屋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约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

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主要纹饰为兽面纹,后来逐渐向卷云纹等其它纹饰发展。

当时各诸侯国烧造和使用的瓦当图案种类繁多,各不相同。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后,瓦当在图案形态和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丰富多彩。

秦代主要盛行各种动物图案的瓦当。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瓦当做工精细,新出现了装饰有篆体文字的瓦当,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和谐匀称,布局讲究,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

文辞多为一些祈福的吉语,其艺术观赏性可与精致的印章相媲美。

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

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瓦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形状有半圆或圆形,表面多装饰有花纹或文字。

它既有保护房屋椽子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

中国最早的瓦当集中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素面半圆形瓦当,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

到了战国时代,七雄争霸,各国所用的瓦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但基本上是以图象瓦当为多如山东临淄齐故城出土的树木双兽纹半瓦当;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饕餮纹半瓦当;陕西凤翔秦都雍城出土的动物纹圆瓦当和咸阳出土的云纹、葵纹瓦当等,其中以秦动物纹瓦当最为杰出。

树木双兽纹半瓦当文化与收藏价值研究——以先秦时期临淄地区为例

树木双兽纹半瓦当文化与收藏价值研究——以先秦时期临淄地区为例
经提到 “ 阳千岁 ” 当I, 放前期 大量的 考古界前 辈 当是骑在兽 身身上l, 羽 瓦 解 I 7 由此可以推 断 , 】 双兽 是麒嶙的说 法
已经深入研究过瓦当的纹样 , 其中对临淄地 区瓦当研 究的 是 不准确 的。 但是 , 如果把 这种双兽 笼统的认 为是马 , 也
16 年临淄齐 故城 崖付庄H1 出土的瓦 当, 有李发 林 齐故城瓦 当》 罗振 玉 , 唐风楼 秦汉瓦 当文字》 是需要 推敲的 。9 5 、 似 同时 , 野雄 《 关 半瓦 当 日本学者 关野雄 著述 半 瓦当之研 究 1 以及 ( ( 》《 文物 ( 考 明显可以看 到兽头 又两角 , 鹿 。
地 区半 瓦 当 的 文 化 成 因和 研 究 价 值 。 [ 关键 词 ]临 淄地 区 ;树木 双 兽纹 样 ;临 淄 ;收 藏 价值
先秦时期的临淄地区 出土的瓦 当主要是齐故地瓦当 ,
汉许慎 在 说 文解字》 “ , 十: 麒 仁兽也 , 麋身牛尾 一
基本上都是 16 年在 崖付庄发掘的  ̄I 7 年临 淄齐 故城 角 ; ( ) 牝 麒也雄性 称麒 , 95 196 : 1 唐 麟 , 雌性称麟 l 6 】 。从其外部 形 小城桓 公台宫殿附近 出土 的l 其 中树 木纹的瓦 当是 山东 状 上看 , 】 】 。 麒蝼 应是龙首 , 麇身 , 牛尾 , 马蹄 ( 史籍 中有说
兽 纹是将树 木纹样与双兽 纹 样相结合 出现的一种 纹 样 ,这些 纹样的半 瓦 当多
出土与战 国初期 ,瓦 当形 制多 中间一 树 ,树左右侧
图 1 树木双兽纹样
立树祭祀有 关系。 树形构 图表现 了人们对超乎物质世界的 仙 境的 向往 , 具有一 般性的 象征意义【。 用树的形态 和 9运 f

餐饮空间传统纹饰形态探究——以齐瓦当纹饰为例

餐饮空间传统纹饰形态探究——以齐瓦当纹饰为例

78创意2019/04一、引言餐饮空间是食品经营企业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服务的场所[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单纯为填饱肚子而进行的饮食行为越来越少。

除了果腹以外,人们对食物的色、香、味等方面越来越讲究,这也是食品生产经营行业蓬勃发展的根本所在。

根据马斯洛的金字塔理论,在物质获得了满足之后,人们追求的必然是精神层面的认知和享受。

餐饮企业在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服务时,应该尽可能地建立配套的环境空间和营造适应的就餐氛围。

餐饮空间的设计和氛围的营造是一种文化,尤其是经营地方传统和特色饮食的企业,更应该通过精心规划和布置,使消费者在就餐的过程中体验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

餐饮空间要营造地域特色和传统氛围,地方性传统纹饰的运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本文以经营博山菜系的餐饮空间为例,探究齐地传统纹饰的有效运用形态。

齐地传统纹饰来自两大方面:一是陶瓷器具、金属器皿、织物、建筑物等遗留下来的实物;二是文献古籍的记载。

在多种多样的纹饰里,齐瓦当纹饰可谓独树一帜,极具特色和代表性,将这些纹饰以合适的途径运用于餐饮空间中,对于地方性传统氛围的营造事半功倍。

二、齐瓦当纹饰的特色(一)以树木纹为母题齐瓦当有别于西安、洛阳、燕下都、邯郸等地的瓦当,其最大的特色是以树木纹为母题[2]。

除了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的素面瓦当,现今齐地出土的大部分带有纹饰的瓦当上都出现了树木纹。

树木纹既代表了“林”,也代表了“木”。

《孟子•告子》有:“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

”可见,齐国当时森林覆盖面积是很大的,这种客观环境的影响可能是造成树木纹成为母题的原因之一。

另外,据刘向《五经通义》描述:“天子大社王社,诸侯国社侯社,制度奈何。

曰社皆有垣无屋,树其中以木。

有木者土主生万物。

万物莫善于木,故树木也。

”这反映了当时齐地人民对树木是存在图腾崇拜的,而这极有可能是树木纹母题出现的另一个原因[3]。

安立华更是认为,“社”是古人所崇拜的地母,社木是具有生命和繁衍之意的[4]。

齐国都城临淄的瓦当艺术

齐国都城临淄的瓦当艺术

齐国都城临淄的瓦当艺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争霸、兼并,使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大兴营造宫室建筑之风,各诸侯国纷纷“高台榭,美宫室,以鸣得意”(《国语·楚语》)。

在我国学术研究界,依据瓦当出土规模、形制、纹饰特点、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所蕴藏的区域性文化内涵等,将瓦当体系划分为三个类型:山东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出土的齐瓦当、陕西凤翔秦国雍城遗址出土的秦瓦当以及河北易县燕国都城燕下都遗址出土的燕瓦当。

璀璨的齐国瓦当艺术是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齐国国力的强盛,造就了城市的繁荣,齐国都城临淄成为瓦当制作与使用的重要区域。

齐瓦当不仅出土数量多,而且以其丰富的题材、新颖的构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瓦当发展历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

自西周立国至汉代,临淄作为齐国都城先后沿袭了千年之久,这在我国古代各国中也较为罕见。

宫殿建筑规模宏大的齐国都城临淄,为瓦当艺术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先决条件。

长期以来,齐故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瓦当,有半瓦和圆瓦两种,就装饰而言分为素面、纹饰和文字瓦当三大类。

其中以题材多样、刻划精美的纹饰瓦当,最能体现齐国瓦当的艺术特色。

春秋时期齐国瓦当,均为半圆形,多为素面。

战国时期的齐国瓦当,半圆形和圆形并存,以纹饰瓦当居多,题材广泛、丰富,特点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树木纹瓦当最为常见。

主题一般以树木或变形树木为中轴,两侧配置写实风格的双兽、双骑、双鸟等,涵盖的动物种类繁多,从马、牛、驴、犬等家畜,到虎、鹿、鸟、蜥蜴、鹤等野生动物,都有所涉及。

同时在图案中装点以抽象图案化风格的卷云纹、箭头纹、三角纹、太阳纹、乳丁纹、网格纹等,使瓦当图案题材内容更加丰富,组合变化更加多样。

战国早期的树木双兽纹瓦当,无论对树木的描绘,还是对各种动物形象的刻划,写实意味浓厚,体现出较强的绘画性。

战国中期的树木双兽纹瓦当,对树木的表现与战国早期相比,其风格更加简练概括,其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齐瓦新品

齐瓦新品

齐瓦新品齐国故都临淄是我国古代瓦当的重要肇始地之一。

以齐故城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是近年来齐瓦当的主要出土地。

齐瓦当经过了一个由素面无纹饰、到手工刻绘、再到模具制作的完整发展过程,自始至终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其艺术风格清新、灵动、活泼,最具创新理念,无负于那个革故鼎新的时代。

近年有关齐瓦当的著录屡有新出,但仍给人以挂一漏万之感。

目前,齐国瓦当艺术馆藏有齐地所出瓦当800余种,其中许多是前所未见的孤品、珍品,堪称大观。

本文将就近年新发现的几件瓦当作一些简单介绍。

西汉初半两摇钱树瓦当半两摇钱树瓦当,细泥夹砂灰陶,底径15.3厘米,高8厘米,采用凸面线条和浅浮雕手法模制而成。

当面居中一树,树两侧自树冠各垂下一线,上系两枚圆形方孔“半两”钱,“半两”二字为阳文,字迹清晰。

钱的左右各饰-s形纹,并在空隙处饰两乳丁。

s形是兽纹的变异,有守护之意。

两乳丁乃兽之双目。

瓦当边轮较宽,饰有3道弦纹,其中二、三道之间用折纹连接。

此瓦当构图别出心裁,画面丰富而不繁杂,严谨而充满灵动之气,为瓦当中精绝之品。

近十几年来,在全国各地考古发掘中先后出土有七八株摇钱树,除了宁夏固原县出土的描金青铜摇钱树外,其余全部出自四川境内,制作材料有陶制和青铜两种,年代均为东汉时期。

在瓦当上刻绘摇钱树纹样,过去还从来没有见过。

半两钱早在战国秦惠文王时便已铸造发行,是当时秦国的一种主要货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各国钱币,发行半两钱,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统一颁行的货币。

秦灭亡后,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废半两钱,改为五铢。

从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发行半两钱到被汉武帝废黜使用,半两共流通了218年。

但是,如果从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半两钱作为全国性统一货币算起,其通用时间则不足百年。

摇钱树又称钱树,是神话传说中的宝树。

它由商代“神树”演变而来。

把钱和树结合起来,寄托了人们对财富的渴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制瓦工匠或者是艺术家们在设计这一图案时,它应该是一种正在流通中的货币。

浅论瓦当纹饰的演变与文化内涵

浅论瓦当纹饰的演变与文化内涵

浅论瓦当纹饰的演变与文化内涵作者:王珊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13期【提要】瓦当作为中国古建筑的构件,不仅有保护建筑和美化外观的实用作用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瓦当以其生动美妙的图案或文字饰样,于方寸间展现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先民的审美情趣。

本文试从瓦当的演变展示多彩的纹饰变迁和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图案饰样人文历史文化内涵瓦当,又俗称瓦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

作为古建筑的构件,瓦当挡住上瓦不致下滑,遮盖两行瓦的间隙,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双重作用。

在小小的瓦当面上,古代匠人们用自己的巧思与技艺创造了形制各异的图案,传承了古代中国的文化精髓,造就了中国特有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

一、瓦当的起源与发展(一)早期瓦当瓦者,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片层压累叠,从屋脊逐层排列至檐端,而位于檐头的瓦正处在众瓦之底,古人以“当”为“底”,所以得名。

瓦当形制多为圆形或半圆,不仅可用于筒瓦前端,还可用于板瓦铺设的小式瓦作建筑物上。

我国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瓦当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扶风召陈遗址。

瓦当在春秋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形制,成为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

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这时的瓦当还处在刚刚出现的时期,人们尚未投入很大的精力去美化它,装饰花纹为粗绳纹、细绳纹、重环纹。

但这些简单的线条已包涵着某种思想,质朴纯真,别具韵味。

西周后期,由于瓦在建筑物上的广泛使用,对瓦当的需求加大,瓦当上开始出现精美的图案。

战国时期各地所出瓦当纹饰各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洛阳周王城主要是素面半瓦当和以动物纹瓦当;河北燕下都出土的瓦当以饕餮纹和山云纹为多,还有少量的对鸟纹;齐国流行树木双兽卷云纹半瓦当;赵国以素面圆瓦当为主,有少量三鹿纹瓦当;燕国多饕餮纹瓦当,但已简化,仅突出双目,后期逐渐转为卷云纹;秦国流行单个动物图案组成的瓦当;楚国以素面瓦当为主;鲁国以云纹瓦当为主;齐国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瓦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 的作 用 。 其 始 用 于 西 周 中 晚 期 , 多 用 于 东 周 时 期 。 除 众 多 的 素 面 瓦 当 外 ,
它还逐 步发展 为花纹 及文字瓦当,其形 制也 由半瓦当发展 为圆形瓦当,是实 用和艺术 的有机统一,也是今人研究古代 政治、经 济、文化 的重要信息载体 。
瓦 当可 分 为秦 瓦 当 、洛 阳 瓦 当 和齐 瓦 当等 几 大 类 型 。各 地 的 瓦 当纹 样 , 各 有 其 特 色 。齐 瓦 当是 指 带有 齐 国文 化 色 彩 的 瓦 当, 包 括 以齐 国故 都 临 淄 为 主 要 集 散 地 的瓦 当及 受其 文 化 影 响 的周 边 地 区所 发 现 的瓦 当, 其 范 围涵 盖 今 山东 境 内 的广 大 地 区 。东 周 时期 , 正 值 封 建 社 会 初 期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等
各 方面都发生 了巨大 变化 。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 的确 立和手工业 、商业 的发
展 , 列 国 日趋 繁 荣 , 城 市 规 模 日益 扩 大 。其 中诸 侯 国之 中 的齐 国藉 工商 之 流 通 , 盐 之 获 利 , 步 兴 盛 发展 成 为 东 方 大 国 , 国都 临淄 , 当时 人 口众 多 , 渔 逐 其 是 工 商 密集 的 大城 市 。 史 记 - 秦 列 传 》 记 载 : 临淄 之 中 七万 户 , … …不 下 苏 “
术 界 为其 定 名 而 争 议 不 休 的 话 题 。 有 人 提 出 “ 木 乳 丁 纹 ” 树 瓦 当是 “ 以树 木乳 丁 为 题 材 写 意 兽 面 的 典 型 特 征 ” 。近 年 来 亦
中有过分 析,他 认为 临淄瓦 当的演 变有 两个方面 ,一是 半 圆
形瓦 当向圆形瓦 当的演变 ; 是半 圆形瓦 当和 圆形瓦 当各 自 二 纹 样 的 演 变 ;在 两 种 瓦 当 演 变 的 形 制 中, 齐 瓦 当最 大 的特 点 是 图 案 式 生 活 画 , 多 以 树 木 纹 为 中心 进 行 布 局 , 树 木 纹 数 量
最 多,变化 丰富,成 为齐 半瓦 当最基 本 的构图特 征和特 点 。 李 发林 齐 故城瓦 当》一 书收 集到 的临淄 一地所 出半瓦 当上 的树木纹, 即有 1 9例 ;圆瓦当 出现后, 合 两个半 瓦 当的树 1 木纹 为一器的,又有 1 。这 些大多是采 集所得, 内容 已是 3例
如 此 丰 富, 齐 瓦 当 树 木 纹 的 盛 行 与 形 式 的 复 杂 多 变 , 于 此 也
就可见一斑 了。
文/ 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涛
古齐 国树木纹瓦 当探析
【 要】 齐瓦当以务美、开放、创新的齐文化为基础,以其树木纹作为主饰母题在同时代的瓦当装饰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摘
和 艺术 特 色,是 古 齐 国 当时社 会 生 活 、 图腾 崇拜 、 审 美 信仰 等 的 反 映 。 本文 提 出 了树 木 纹 瓦 当的新 分类 说 法 , 分析 了齐 国 瓦 当树 木 纹造 型 艺 术特 色 ,并在 此 基础 上 归 纳 了古 代 齐地 社 木 图腾 及树 木 崇拜 之 说 。
【 键 词 】 齐 瓦当; 木纹 ;社木 ;图腾崇拜 关 树
瓦 当是 中国古代建筑上的一种构件,是俗称 “ 茅头” 的建筑材料。它的
质 地 一 般 为 泥质 灰 陶 ,个 别 由 砖 石 雕 刻 而成 , 采 用铸 铁 、 铜 、抹 金 、琉 璃 等
做 的瓦 当亦有发现 。它主要起 到保 护屋檐椽 头免遭 风雨侵 蚀,延长 建筑物寿
图 l 树木 双兽 纹
户三男子, 三七二十一万。……临淄甚 富而 实, 民无不吹竿鼓瑟, 其 弹琴击筑, 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 。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 ”经济之强盛 、 文化之繁荣,造就 了齐 国建筑艺术 的多样性,这 是瓦 当装饰艺术兴起的时代。 齐瓦 当,无论是从外 形、纹饰,还是从题材 内容,都 与同时代 以各式云 纹为特色的洛阳半瓦当和 以单一动物为题材的秦 圆瓦当有着 明显的不 同。齐瓦
图 5 三 角冢 土社 木纹
生 活 画 面 。 以 在 临 淄 故 城 所 出瓦 当 所 占比 例 最 大 , 也 最 具 特


古齐国树木纹瓦 当的类型
色 。 其 纹 饰 绝 大 部 分 还 是 以 树 纹 为 主 体 , 当 面 中 部 饰 一 树 木 纹 , 但 树 木 日 趋 简 化 抽 象 , 部 分 枝 条 己演 变 成 曲 线 纹 或 三 角
纹饰,虽然内容朴实,但却能反映 当时的社会生活 、信仰及 图腾崇拜,极具装
饰性和艺术性,方寸之 间融入 了丰富的社会观念和审美思想意识,成为探讨古
图 2 树 木单 人单 兽纹
代社会的珍贵资料 。_ (6 1 P3 J 2)
图 3 树木 乳 T纹
图 4 变形 树木 纹 ( 有称 之卷 云乳 丁纹 ) 也
齐 瓦 当分 为半 圆瓦 当和 圆瓦 当。对于这 两种瓦 当的演 变
关 系 , 李 发 林 先 生 在 齐 故 城 瓦 当 》 ( 文物 出 版 社 , 1 9 9 0年 )
纹的样式,其周 围多饰 以抽 象的符 号或云纹、乳钉纹、太阳纹 、 三角纹 、箭头 纹等 。其 中多为常见 的有树 木卷 云纹 、树 木乳 丁纹 ( 3 、树木 箭头纹 。其 中 “ 木乳丁纹 ”瓦 当也 是学 图 ) 树
当 以务 美 、 开放 、 创新 的齐 文化 为 基础 , 自始至 终 有 着鲜 明的地 域 特 色 :它经 历 了 由素 面 无纹 饰 到手 工 刻绘 , 到模 具 制作 的整个 发 展过 程 。在 纹 饰特 征 上 , 再 齐 瓦 当 以树 木 为母 体 , 以对 称 为主 要 形式 , 在树 的两 侧 饰 以人 、 乌 、兽及 抽 象 纹饰 和 各 种活 动 场面 等 图像 , 而构 成 齐瓦 当独 特 的艺术 特 色 。齐 瓦 当 的 图案 、 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