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一)

合集下载

城市绿色生态规划建设的理念研究

城市绿色生态规划建设的理念研究

城市绿色生态规划建设的理念研究【摘要】当前,生态环境迫切需要绿色建筑体系为指导各类规划设计提供核心依据。

城市生态发展充分融合科学技术,只有将二者与自然系统建立起稳定和谐的协调共生机制,才能进一步推动生态城市规划管理思路和实践的全面创新。

【关键词】城市绿色建筑、生态规划建设、理念一、绿色建筑体系的特点(一)绿色建筑体系的特点绿色建筑包括建筑个体、(内、外)环境建构安全的、健康的、稳定的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统。

其四方面特点:①与自然共生的建筑。

从自然中吸取能源,成为能源使用的载体。

合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提高建筑室内环境和环境质量,使居住者有健康、舒适、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②全生命周期的建筑。

建筑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的过程,延伸至建筑材料的开采、运输、生产过程,直至建筑拆除后垃圾的自然降解或资源回收再利用。

③全资源节约的建筑。

建筑规划设计、新(改、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应用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产品、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采暖供热、空调制冷,控制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④适用构造技术的建筑。

采用适用技术、材料和产品,合理利用并优化资源。

表现在建筑外形设计上,强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获得灵感,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限度的丰富建筑形态外观;在建筑材料使用上,强调推行本地材料,呈现不同的地方历史文化风貌。

(二)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目前,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提出创新城市规划工作机制,实行“多规融合”。

其中城市生态规划是一门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生态型城市设计或称绿色城市设计,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环境与生物气候条件的关系,并应用于系统工程、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等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协调城镇建筑环境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综合性学科方向。

其最基础和核心的部分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强调能源系统(水环境系统、大气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绿色建材系统参与城市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交换。

2024年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2024年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2024年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如下:
一、城市规划
1. 将城市规划重点放在绿色建筑的发展上,制定详细的绿色建筑规划;
2. 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和自行车道的建设力度,减少私人汽车使用。

二、建筑设计
1. 在建筑设计中,要优先考虑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因素;
2. 鼓励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施工阶段
1. 加强对建筑施工过程的监督,确保各项规定得以落实;
2. 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使用阶段
1. 提倡居民节约用水、用电,在日常生活中倡导绿色环保理念;
2. 组织绿色建筑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五、评估和改进
1. 定期对绿色建筑示范城市的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 不断探索创新,推动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向更高水平发展。

以上是2024年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打造一个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第 1 页共 1 页。

绿美城市实施方案

绿美城市实施方案

绿美城市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主要表现。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绿美城市,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首先,加强城市绿地建设。

绿地是城市的“肺”,对改善城市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将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地比例,建设各类公园、绿化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同时,鼓励居民在小区、街道等空地种植绿植,形成多样化的绿地景观,营造宜居环境。

其次,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减少垃圾污染,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推动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再者,加强城市空气质量治理。

空气污染是当前城市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工业企业排放治理,推广清洁能源,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障市民的健康。

此外,加强水污染治理。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质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点。

我们将加强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治理,建设城市水环境监测系统,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打造清洁、优美的水域景观。

最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我们将加强生态保护,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生态公园,让市民在自然中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总之,建设绿美城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我们将以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创新手段,不断完善城市环境治理体系,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绿美城市,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生态规划的创新实践

城市生态规划的创新实践

城市生态规划的创新实践城市生态规划是一种以保护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为目标的规划方法。

它通过合理利用城市资源、建设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等手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进行生态规划的实践,探索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新模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城市生态规划的创新实践,并讨论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生态湿地的建设与保护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保护水源、防洪排涝、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近年来,一些城市开始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与建设工作。

例如,在某市生态规划中,规划了一片面积较大的湿地公园,用于城市雨水的收集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该湿地公园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二、绿色交通的推行交通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是城市生态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绿色交通的推行能够减少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交通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某市在城市规划中提出了发展公共交通、鼓励骑行、限制汽车进入城区等措施,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这些举措使得城市交通更加绿色、便利、可持续。

三、建设生态廊道与绿色空间生态廊道是城市生态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连接不同生态系统的绿色走廊,能够促进物种迁徙、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些城市开始将生态廊道纳入城市规划中,并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在城市中划分出绿色空间,以提供给人们一个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空气的场所。

这种创新实践在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城市农业的发展城市农业是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又一个创新实践。

通过在城市中开展农业生产,既能够提供城市居民的食品需求,又能够促进城市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比如,在某市开展的垂直农业项目中,通过建设多层次的农业设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城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创新实践为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绿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 制定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原则 1)控制城市连片发展,组织城市有序发展 2)加强规划前期调研,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3)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 4)保持历史城镇山水骨架和地方特色
(2)规划内容
1)生态功能区划的规划 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农业保护区、生态恢复区 2)生态版块的规划 自然保护、人类游憩、历史文化 3)生态廊道规划 自然、游憩、景观、历史、城市廊道。
(3)规划原则
①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 ②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③ 分期实施,保证质量 ④ 实用适用,公众参与
3. 制定规划目标与指标
(1)规划目标 1)规划目标的方向 • 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 与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连 • 根据城市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目标,注意近、远期相结合。 2)规划目标的制定
8.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9.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0.城市绿地防灾避灾规划 11.分期建设规划 12.实施措施与绿线管理规划 13.城市主要规划植物名录等附录、附件
1. 规划前期调研 (1) 基础资料收集
1)测量及航片、遥感资料 地形图(1:5000或1:10000),专业图纸(航片、遥感等)。 2)自然资源资料 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地质水文、各类自然灾害资料。
城市道路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 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阶段(规划步骤)
现场调查 制定目标 规划方案
主要包括现场踏勘,文字、图纸、电子 文件、音像等资料收集,座谈访问,现 状问题分析研究,绘制现状图等内容。
对规划建设现状评价分析、结合标准 规范及相关规划要求,制定符合城市 发展、具备地域特色、方便建设管理 的规划目标。
交流汇报 专家评审 成果提交

关于绿色城市规划建设的探讨

关于绿色城市规划建设的探讨

关于绿色城市规划建设的探讨【摘要】:本文将就国内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情况和最新动态,分析了该设计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综合的整合方法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建立了一个关于可持续性城市发展的理论框架,以对我国的绿色城市规划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绿色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进入二十世纪80、90年代,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化运动,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展开。

在国内,绿色城市的规划建设研究及实践在深度和广度与国际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

一、绿色城市意象和城市形态1、绿色城市的特征绿色城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宜居的城市:城市结构的规划建设满足宜居、社会安全、宽容和包容性,有利于提高生活品质。

(2)创新的城市:生态城混合各种城市功能和城市密度,营造了一个有利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创新性环境。

城市节点创造了开放的氛围,为各种商业活动提供机会。

(3)交通便利的城市:由城市节点强化的紧凑型混合使用的城市结构是人们出行畅通的基础,并通过优先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发展可持续交通模式。

(4)绿色和蓝色的城市:公园是作为公共和社交空间来设计的,它与周边的建筑环境紧密结合,便于从各个街区方便到达。

这些空间由河道和绿色通廊形成的网络相互连接。

(5)气候中性的城市:一个气候中性的城市,可再生能源使用率95%以上,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零排放。

不仅最低限度地使用化石燃料,城市还将向其他地区出口绿色能源。

(6)节能城市:生态循环模式提出一套关于水、能源、垃圾和材料的综合管理方案。

(7)灵活的城市:生态城的结构使得城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灵活的发展策略。

(8)美丽的城市:总体框架中,每一部分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都具有无限的可能。

城市的基本组织有利于城市街道的方向定位,并将视线导向周围的城市森林、农业区和河流等美景。

一个美丽的城市能降低严重疾病的发病率,并为不同年龄层的人们提供丰富的服务设施。

基于绿色生态理念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

基于绿色生态理念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

基于绿色生态理念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开始朝着绿色生态方向发展。

绿色生态理念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将环保理念融入其中,采用可持续发展方案,以保护环境、提高城市品质为目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呈现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绿色生态理念的实践和应用,并探讨绿色生态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中绿色生态理念的应用绿色生态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自然环境。

城市规划应将自然环境纳入规划范围,避免过度采矿和开发,保护水源、森林、山区、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2. 提高城市绿化率。

在城市规划中,鼓励建造空中花园和城市鸟巢等绿色建筑物,促进植被的覆盖率,提高空气质量,减少噪声污染。

3. 发掘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

在城市规划中,要重视古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慎重考虑城市更新,保留和增加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

4. 发展绿色交通。

在城市规划中,要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共享自行车,减少机动车出行,降低碳排放,改善交通状况。

5. 推广清洁能源。

城市规划中应增加风电、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使用,减少对传统燃料的依赖,建设绿色低碳的城市。

由上述方面,城市规划将达到绿色生态的状态。

而为了推进这些规划,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不可或缺。

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是指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采用最先进的科技和工程技术,使城市在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一定标准的城市建设。

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

坚持节约用地、保护自然、绿化美化、合理布局,增加公共绿地、市民公园、绿色道路和广场,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 建筑设计和建设管理。

鼓励绿色建筑的建设,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的技术设施,减少能源消耗、碳排放和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可维护性。

3. 交通运输和出行模式。

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包括地铁、电车、公交和城市铁路等,优化城市交通模式,鼓励步行、骑行和共享出行,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量和排放量。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摘要】从高碳化城市等现象出发,指出我国当 前城市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并从《十二五规 划建议》中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思考绿色城市 设计再到低碳城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其主要内
20
譬l莓
三l鲁
是私人汽车无节制的发展造成城市的离散化、郊 区化,很多大城市重蹈美国洛杉矶覆辙. 饼”式的蔓延大大增加了城市的出行难度, “摊大 “堵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
——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GREEN URBAN DESIGN AND LO、/V.CARBON URBAN PI_ANNING:UNDER THE TREND OF NE、^f-TYPE URBANIZATION
王建国王兴平
WANG Jiangno;WANG Xingping
21 ●________一 粕l H
睁1赫
蓍I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王建国.城市设计生态理念初探[J】.规划师, 2002,(4).

城市碳排放建筑占半数“低碳房地产”将成趋势
[EB/OL][20 1 0-05-29】.http://.ews.xinhuanet.com/
3三元联动,促进低碳城市建设
out
the un—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current
city
development model.Under the point of
development
mode conversion in the“Twelfth Five.Year Plan
Proposal”,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ransi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一)
内容摘要针对城市发展带来生存环境恶化的问题,这篇文章提出十一种新建城市规划建设模式,其主要意图在于改“单中心规划”为“多中心规划”,并将城市绿化、美化用地及其建设,以及人工蓄水工程等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我国中小城市建设和大城市改造步入一个新阶段......
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单中心”问题,即一个城市一个市中心,围着这一个市中心“摊大饼”。

它的主要弊端:是1.市中心的吸附力或“向心力”过程,形成“摊大饼”模式。

2.使建设布局不合理,市中心建设密度过大,边沿地段没有去,建设差;影响了市中心地段公园、绿地建设。

大量拆迁、反复拆迁,浪费大量建设资金。

3.城区建设高度度化,引起规划建设不合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

4.城区过大,城区扩展永无休止,形成恶
性循环,走进死胡同。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最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走“多中心”的规划建设道路。

即在总体规划时就明确,本市将由若干个“城”组成,有分有合,分工协作,相对独立,互相配合。

“单中心”走到了极端,必然要走向自己的反面,逐步转变为“多中心”。

下面是按照“多中心”的思路提出的一些具体方案的框架,体现了“多中心”规划建设的思路及其主要优点。

田”字城。

这种新建城市规划模式的初衷是解决城市中心绿地不足、大气污染严重而限制城市发展的问题。

其基本思路是:(1)市中心为“十”字大街,便于建设为商业街区;沿“十字”大街建设商业服务设施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居民住宅、极少量花园式无污染轻工业企业,建成繁华街道;街道两侧的建筑物背后为大面积公园、绿地,给处于城市中心地位的“第一张大饼”留下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

(2)主城区可建设四座大型公园或绿地,便于建成花园式城市。

大型公园(绿地)包括植物园、水上公园、花卉园、文化公园、普通公园、森林公园、烈士陵园等,均可作为整个城市绿化、美化的基础。

(3)“十字”大街的四周可建设若干条环城街道,与市中心的“十”字大街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田”字城。

申”字城。

它是“田”字城的变异模式。

其特点是:(1)市中心的“十”字大街虽然与“田”字城相同,但整个城市是以其中的一条大街为主轴线,街道主次分明(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也可以不要这个区别),公园(绿地)等建设思路同上。

(2)“申”字城的突出优点是便于未来发展第二个、第三个“申”字城,即发展为“子母城”或“三星城”、“雪花城”。

日”字城。

(1)它与“田”字城的主要区别是中心不成为明显的“十”字大街(小型街道忽略不计),而是只有一条主街道,以及两个长方形大型公园(绿地)。

它将形成两个“十”字大街,即由两个“小中心”构成一个“大中心”。

(2)它的发展前途是演化为“中”字城、“串”字城,或者“子母城”、“三星城”、“雪花城”等。

中”字城。

(1)是“日”字城的变异模式。

主商业街延长建设后,可形成两个“十”字大街,也便于及时规划其他街道的建设;
(2)未来可发展为“串”字城或“子母城”、“三星城”、“雪花城”等。

串”字城。

是由两个“中”字城组合而成。

两个“中”字城的总体规划,除相连通的主商业街道以外,两城之间要留有绿化隔离带,其宽度应在2公里以上;隔离带以植树绿化或花、果、菜园地、旅游观光农业等为主。

主商业街道的延长部分,可进行建筑物建设,建筑物背后为绿化隔离带。

它打破了“城区建设必须连成片,不能留空隙”的传统观念,立意以“绿化隔离带”包围一切城区,分隔绿化城市,以便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串”字城实际上是“子母城”的一种特定形式,也属于“子母城”。

棋盘城”。

(1)是指众多大型街道将整个城分割成类似棋盘的若干个“方块”,而每个“方块”的中心都辟为花园或绿地的花园城市。

它是“田”字城市(或“日”字城)的累加模式,由2、4、6、8个或更多个“田”字城或“日”字城组成。

(2)“棋盘城”与传统的某些“格子城”的主要区别是,它原则上仍是只在沿街位置进行建筑物建设,而建筑物背后是绿化带,既有出行的便利交通,又有居住的优美环境。

这就为解决城市过度膨胀会带来生存环境恶化的问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现有“格子城”可以改造为“棋盘城”。

子母城”。

(1)是指总体规划建设大小两个城,包括上述的“串”字城。

其优点是:①使城市不至于过大;②减少污染和
两个城区便于分工。

这就使城市有了两个“中心”。

由于“小城”也要按照城市的标准去建设,不过是其居民生活方便程度略低于并不“太大”的“大城”而已,所以,不会象以往一样都不愿去那些“离市中心远的地方”。

这就基本上解决了城市过大、入口过于集中而造成生存环境恶化的问题。

(2)一般以“母城”(或称“老城”、“大城”、“一城”等)为商业城(或称“消费城”、商业区、居民区等),规模较大,建筑较好,其规模,应是“田”字城、“日”字城、“棋盘城”所能容忍的、可以由城市规划来控制的规模;以“子城”(或称“新城”、“二城”、“小城”等)为工业城(或称“工业区”),使“工业区”不能影响整个城市的环境。

(3)二城之间的隔离带宽度应在2-4公里以上;它们之间的交通要极为便利。

子城要有一定的独立性,总体规划规模至少要在30-50万人以上;也要建设一般性(包括大型)商业服务设施,使该城居民日常生活比较便利。

“子城”的非在职的职工家属等人员,可选择在“母城”居住;住宅建设可以“母城”为主。

三星城”。

(1)是“子母城”的变异模式,较合理的布局是一母二子,“母城”居中,三城成一线,犹如天上的“三星”。

(2)如果二个“子城”均为工业城(工业区),可选址在“母城”的下风头,三个城成鼎足之势,仍可称为“三星城”;其他方面思路迥“子母城”。

(3)未来可发展为“雪花城”。

雪花城”。

(1)是泛指“一母多子”、“子城”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大型城市群体规划模式。

一般“母城”居中,“子城”在外,呈放射状,甚至在“子城”之外再建“二级子城”使整个城市类似于雪花的形状,故称之为“雪花城”。

它是“子母城”、“三星城”的变异模式。

(2)“雪花城”的规划建设原则与“子母城”、“三星城”基本相同;其“高教区”、“居民区”、“行政区”、“风景旅游区”、“工业区”等,均可从“母城”中分离出来,自成“子城”城区。

各“子城”之间也要有2公里以上甚至更宽的绿化隔离带。

这些绿化隔离带互相连通以后,就使“母城”和所有“子城”均处于绿化隔离带的包围之中,蔚为壮观,美不胜收。

这是我们理想中的真正的绿色城市。

(3)可以在距“母城”建成区较近、交通便利、条件优越的郊区县城或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相应的“子城”城区;必要时也可以在更远的地方建设工业区、风景旅游区等。

(4)以上“子母城”、“三星城”和“雪花城”三种模式,均可作为大、中城市建设、改造的参考模式。

水城”。

(1)是在江河湖海沿岸建设新建设。

它的突出优点是不易“闹水荒”,便于发展水路运输,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缺点是有闹水灾的可能,规划建设中必须能基本解决防洪抗灾的问题。

(2)也可以在原有大型人工蓄水工程(人工湖)沿岸建设新城。

(3)对于老城不能整体搬迁,又想改造为“水城”的,可以设法在离市中心最近的位置(空地),引水兴建一座大型蓄水工程,而后在此新建“人工湖”对面,再建一座新城;或将拆迁后的空地兴建足量的大型“人工湖”;抑或结合“环城路”建设,引水兴建一条50-80米以上宽度的“围城河”,作为主体蓄水工程,在此基础上再引水挖建市内的大型“人工湖”。

今后看来,某些老城市废弃原有的“护城河”,是不利的。

在城市缺水成为经济建设中的一大问题的今天,应当鼓励城市恢复或开挖新的“护城河”。

(4)“水城”的城市综合水面积,应占市区规划建成区的10%-20%以上,并有至少一项水面积占市区总体规划建成区3%以上的大型蓄水工程。

否则,只能算作“水多的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