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2 诗两首(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2 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2 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

课时分层作业(二)诗两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79942013】①《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这部巨著。

②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量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③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④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⑤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种职业发展起来。

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⑥读古代典籍,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否定古代的一些人士,其实我们没有资格对古人嗤.之以鼻...。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①⑤⑥D[①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

符合语境。

②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此处适用对象错误。

③顺风吹火:比喻顺着形势做事,费力不多,事情容易做。

此处望文生义。

④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谦敬错位,不能用于别人。

⑤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符合语境。

⑥嗤之以鼻: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

符合语境。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缺乏科学和权威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陷入一团统计迷雾中,围绕它为核心所进行的争论也只能是雾里看花。

B.现实生活中,面对功名、地位、金钱这些让人利令智昏的东西,一些腐败分子毫不自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C.面对众多的稿件,一个合格的新闻编辑要精心选择、善于取舍、分清主次,将多条新闻进行搭配、重组,让新闻编排发挥最大作用。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时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课时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诗两首一、根底考查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漪.澜(qǐ)翡.翠(fěi)雾霭.(ǎi)B.彷.徨(pánɡ) 寂寥.(liáo) 漫溯.(sù)C.戛.然(ɡá) 颓圮.(pǐ) 羞涩.(sè)D.慰藉.(jì) 迷惘.(wǎnɡ) 罗绮.(qǐ)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愁怨惆怅斑澜剩菜残羹B.凄碗宛转帷幕年纪轻轻C.逶迤萧瑟颓圮耶路撒冷D.青苔迷茫步履剑拔驽张3.依次填入以下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________的诗歌作品的。

(2)徐志摩把这个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他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3)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 B.品味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测D.品位贯注揣摩4.以下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B.还有不少因素使铁容易生锈,如水中有盐,铁制品外表不干净,外表粗糙,铁中杂有其他金属……等等。

C.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根底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D.如何理解?雨巷?中“丁香〞的含义?诗中几个比喻句用得好在哪里?二、课内阅读(一)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答复后面的题目。

撑着油纸伞,单独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撑着油纸伞,单独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5.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说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二)阅读?错误?一诗,完成6~7题。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假设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6.?错误?一诗中比喻手法用得很好,试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1:第2课 诗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时作业1:第2课 诗两首

第2课诗两首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倩.影(qiàn)青荇.(xìnɡ)栉.风沐雨(jié) 呕.心沥血(ǒu)B.漫溯.(suò) 笙.箫(shēnɡ)桀骜不驯.(xùn) 从.容不迫(cónɡ)C.彳亍..(chì chù) 颓圮.(sǐ)无济.于事(jì) 载.歌载舞(zài)D.长篙.(ɡāo) 斑斓.(lán)荒谬.绝伦(miù) 味同嚼.蜡(jiáo)[答案] D[解析]A项“栉”读zhì。

B项“溯”读sù。

C项“圮”读pǐ。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作者多年________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________出来,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________,充满了纯朴的人情美。

A.积淀流淌契合B.积聚流淌吻合C.积淀流露吻合D.积聚流露契合[答案] A[解析]积淀:积累沉淀。

积聚:积累。

流露:(意思、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流淌:液体流动。

契合: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

吻合:完全符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

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归国的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答案] A[解析]B项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2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2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

2诗两首本课话题——追求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在“我”的长久期待中,姑娘走近了“我”,却投出了“太息一般的眼光”。

这眼光意味深长,是定格在诗人的脑海中最深刻的印象,意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是彷徨之情的真实流露。

“飘”字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和倏然而过的感觉,隐含着诗人孜孜追求的执着精神。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2014年4月20日晚,央视励志综艺节目“出彩中国人”总决赛落幕。

经过激烈角逐,民乐歌手冯满天成为首季节目的“出彩之星”。

在节目中,评委除了被他特别的演奏方式吸引,更被他30年来执着追求“非琴不是筝”的中阮古音打动。

为研制这种中国古代乐器,冯满天花了17年时间。

他寻访了许多制阮琴师,但结果让他很失望。

不甘失败的冯满天决定自己动手制琴。

他翻书学习,拆琴观察,又去探访西方做提琴、吉他的琴师。

为了去掉琴板上的音孔,冯满天足足琢磨了七八年。

最终在“出彩中国人”舞台上呈现了这把“仿唐隐孔中阮”,而在它之前,冯满天有47把失败品。

冯满天说,我们的文化就像是一颗闪亮的钻石,由于历史的沉淀落上了一层厚厚的灰,但用力擦拭后就会一点一点透出令世人震惊的光芒。

让中阮时尚起来,流行起来,是他毕生的追求。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个追求满足了又重新追求,如此永远不息。

——叔本华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

——华兹华斯[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撑.着( ) 彷徨..( )( ) 彳. 亍.( )( ) 颓圮.( ) 河畔.( ) 荡漾.( ) 青荇.( ) 浮藻.( ) 沉淀.( ) 漫溯.( ) 斑斓.( ) 惆.怅( ) 【答案】 chēnɡ pán ɡ huán ɡ chì chù pǐ pàn yàn ɡ xìn ɡ zǎodiàn sù lán chóu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巷⎩⎪⎨⎪⎧雨巷.( )巷.道( ) (2)似⎩⎪⎨⎪⎧似.的( )相似.( ) (3)载⎩⎪⎨⎪⎧满载.( )记载.( ) (4)泥⎩⎪⎨⎪⎧软泥.( )拘泥.( ) (5)别⎩⎪⎨⎪⎧作别.( )别.扭( ) (6)悄⎩⎪⎨⎪⎧悄.悄( )悄.然( ) 【答案】 (1)xiàn ɡ hàn ɡ (2)shì sì (3)zài zǎi (4)ní nì (5)bié biè(6)qiāo qiǎo2.语境辨析法(7)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似.( )乎是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 )的。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2课_诗两首(有答案)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2课_诗两首(有答案)
她将静静地走到厨房里.
又静静地把水桶放在干刍边。
她将帮助她的母亲造饭.
而从田间回来的父亲将坐在门槛上抽烟.
她将给猪圈里的猪喂食.
又将可爱的鸡赶进它们的窠里去。
在暮色中吃晚饭的时候.
她的父亲会谈着今年的收成.
他或许会说到他的女儿的婚嫁.
而她便将羞怯地低下头去。
她的母亲或许会说她的懒惰.
(她打水的迟延便是一个好例子.)
8.如何理解“招摇”“甘心”两个词语中体现的感情倾向?(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分值:6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愁怨 丝绸 稠密 凑数 惆怅
B.凄婉萋萋颀长祈祷绮丽
技法点拨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借助想象和联想.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阐发深刻的道理。
运用象征手法的要求:
①立意要明确。文章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
②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得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概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地表达出来。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诗两首过关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诗两首过关习题及答案

2 诗两首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轻轻地走入小巷。

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

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这便是江南的雨啊。

【课内挖掘】《雨巷》(1)“雨巷诗人”戴望舒身处白色恐怖的年代,虽然在革命失败的痛苦中煎熬着,但仍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理想与信念是人生路上的指南针,是人生不可或缺的。

人的追求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追求世俗的价值,如追逐金钱、权力、财富、名誉和地位;另一种是追求理想和信念等超越性的价值。

人更应在自己精神的家园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我们在成长的路上,势必经历挫折和磨难,经历忧伤和烦恼,但一定要有一颗勇敢的心、追求的心。

[适用话题]①追求;②理想;③信念;④人与路;⑤精神家园等。

(2)丁香般的姑娘、雨巷。

[适用话题]①诗意地栖居;②诗意地生活。

《再别康桥》(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3)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4)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适用话题]①诗意的生活;②怀旧;③人生的一种经历;④亲近自然,感悟生命。

【课外应用】示例一:一切照旧,江南依旧鸟语花香,江南雨巷照样迷人。

我竟信了你,撑着油纸伞,头上戴着玉牙钗,就像陈逸飞的《丽人行》那样。

我走了进去,踏上你来时的路,带着迷惘,四处寻觅,希望替你寻到那位从雨巷深处走来的丁香一样的女子,告诉她你的梦与愿望。

尔后,依然从我身边走过,来不及回头,丁香一样的女子早已消逝在雨巷的尽头,可我仍站在你走过的小路上,重温着当初你的遗憾。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现代诗歌2诗两首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含答案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现代诗歌2诗两首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含答案

2诗两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河畔/背叛青荇/行伍艳影/沿袭B.软泥/拘泥荡漾/跌宕榆树/逾越C.粉碎/萃取沉淀/碇石竹篙/枯槁D.颓圮/妃子浮藻/急躁柔波/揉碎解析:A项,分别读pàn,xìng/háng,yàn/yán;B项,分别读ní/nì,dàng,yú;C项,分别读suì/cuì,diàn/dìng,gāo/gǎo;D项,分别读pǐ/fēi,zǎo/zào,róu。

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间。

(2)儒学热是当今一大文学文化现象,从学者到民间,不乏追寻者。

但是也有些人只想凭借而揣摩得到儒学真谛,这是非常错误的。

(3)文学经典,就是要精读,,反复咀嚼,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以期产生内心的共鸣,收获更多的人生启迪。

A.口传心授口诵心惟口耳之学B.口耳之学口传心授口诵心惟C.口耳之学口诵心惟口传心授D.口传心授口耳之学口诵心惟解析:“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口耳之学”,指从道听途说中所知道的一些浅薄的并非真正有益的学问。

“口诵心惟”,指一边读一边想它的意义和道理。

答案:D3.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运用的技巧,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

B.徐志摩的创作成就与其性格经历密不可分,少时无忧无虑的生活造就了他的性格,传统教育和留学经历为他的诗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C.《雨巷》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独行者在雨巷中的徘徊,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给人朦胧美感的象征性意象。

D.从最早胡适的白话诗,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中国新诗一直在贯彻一个主题,即强调个人的独立、自尊、平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 再别康桥》学案+练习有答案-word文档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 再别康桥》学案+练习有答案-word文档资料

第一单元2诗两首再别康桥学习目标1.了解徐志摩诗歌三美的内涵。

2.解读文本,分析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其诗歌中表现出的轻烟似的离别情绪。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一)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二)查阅徐志摩的生平资料。

二、自练自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荡漾.( ) 青荇.( ) 沉淀.( )长篙.( ) 漫溯.( ) 斑斓.( )满载.( ) 笙箫..( )2.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作品有《》《》《》等。

3.补出下面的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赠汪伦》)(2),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三、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有哪些。

2.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分别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以你喜欢的一种意象为例进行分析。

3.选择的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如何读出你所体会到的美?读一读,总结一下。

5.下面是《康桥再会吧》的片段,比较本诗,你能看出《再别康桥》的形式上的特点吗?“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今日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康桥,再会吧!你我相知虽迟,然这一年中我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妩媚河身的两岸,此后清风明月夜,当照见我情热……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着(zhǎng)彷.徨(páng)凄.清(qī)寂寥.(liáo)B.踟蹰..(chì chù)漫溯.(sù)满载.(zǎi)迷茫.(má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的(sì)笙.箫(shēng)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陷井哀怨轻手蹑脚水波荡漾B.破锭凄婉柔声细语波光艳影C.回溯太息力挽狂澜招摇过市D.沉淀迷茫悄无生息沉默寡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 单独成册对应学生用书第80页
一、基础巩固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革命的时代里,我们犯了错误——只有些爱国心,而认不清革命道路。

细想起来,我们的独立不倚不过是,但求无过而已。

②孰仁孰暴,对立分明,而两者之中不能有中立的余地。

像伯夷、叔齐那样,既不赞成殷纣,又不赞成周武王,那种的态度似乎是无法维持的。

③有人认为反腐败查下去会打击面过大,影响经济发展;也有人认为反腐败会让干部变得缩手缩脚、不愿意干事了。

A.独善其身明哲保身洁身自好
B.洁身自好明哲保身独善其身
C.独善其身洁身自好明哲保身
D.洁身自好独善其身明哲保身
解析:独善其身:只顾自己的品德修养,也指只顾自己,不关心集体。

偏重于修善养德。

洁身自好:保持自身纯洁,不去同流合污,也指顾惜尊重自己,不与他人纠缠。

偏重于保持纯洁。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也指因怕连累而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

偏重于自保。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

B.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C.当年,梁启超为徐志摩和陆小曼证婚时,就直言他俩是“品格有问题的人”,并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在道德上再出问题了。

D.徐志摩游学于英国剑桥大学期间,既深受康桥周围的思想文化氛围的熏陶,还忘情于康桥的自然美景之中,在大自然的美中,发现了人的灵性。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诗人魏尔伦”之后加“的诗”;B项,最后一句缺少主语,可删掉“使读者”;D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将“既”改为“不仅”。

答案:C
3.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1)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

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的了。

(2)一别两年多了,康桥,谁知道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颗大星在天边出现。

①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②草的青,花的香,星月的光明,流水的殷勤③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遮拦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第一句填入的内容是按由高到低、由实到虚排列的。

第二句缺少的部分在句子中作时间和地点状语。

答案:D
二、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4.怎样理解诗中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
答:
答案:雪花“飞扬,飞扬,飞扬”是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着,为我们织出一幅诗人深邃的灵魂图画。

5.“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该如何理
解?
答:
答案:诗人愿化作雪花,自由地毫无拘束地飘舞在空中,去追寻永恒的东西。

他借雪花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欢乐,一旦追寻到美好的东西,就再也不会放弃。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6.你认为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比喻什么?
答: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中意象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写作时间(1945年5月31日)推断写作背景,进一步把握这一意象的含义。

答案:“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冻结、窒息的生命力。

7.诗人通过抒写“梦”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可结合诗中“古旧的凝冰”“灿烂的微笑”“决不会消失”“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等词句理解“梦”所表达的作者对光明的呼唤和对抗日胜利的坚信。

答案:通过抒写灿烂的笑容、明朗的呼唤这些“梦”会像花一样重开,来表达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坚强信念。

三、语言运用
8. 任选两句进行扩展。

(1)黄昏,我在海边
(2)戴望舒在雨巷
(3)徐志摩告别康桥
答:
答案:(示例一)黄昏,夕阳如血,我站在海边,惊涛骇浪拍击着脚底的岩石,像孩子的呜咽,像夜里的狼嚎,像台风夜里的呼啸,可是,这些声音都不能掩盖我心底如海浪般的悲伤。

(运用了比喻及排比)
(示例二)戴望舒,穿着一袭深色长袍,如一棵挺拔的树,直直地望着小巷深处,眼神似乎直直地望向了天边,望向了小巷另一边如丁香花般的女孩。

(运用了比喻、夸张及比拟) (示例三)徐志摩,挥一挥衣袖,衣袖中掉落下了一片云彩,那是他如油纸伞般悠久的青春;再挥一挥衣袖,回头看看这青葱岁月,告别康桥。

(运用了比喻、比拟) 9.品读台湾诗人陈瑞山的哲理小诗《茶叶》,自选意象,另仿写一首,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茶叶
火烤的煎熬
水烫的煎熬
一翻身
完成一片芬芳
答: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示例是诗歌的形式,形式上由四小句构成,且隐含拟人修辞,写出了茶叶经过历练,留取芬芳,暗喻人生。

自选意象时,这些方面要与示例相同,关键是要揭示出一定的人生哲理。

答案:绿竹/风吹的洗礼/雨打的洗礼/一挺腰/成就一份坚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