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凉山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2011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2011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信用证服务及担保【发文字号】凉府办函[2011]162号【发布部门】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府【发布日期】2011.06.24【实施日期】2011.06.2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2011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凉府办函〔2011〕162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各部门:《凉山州2011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计划》已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凉山州2011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计划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纲要(2008-2012年)的通知》(川办发〔2008〕56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纲要(2008-2012年)2011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川办函〔2011〕60号)精神,并结合《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09-2013年)的通知》(凉府办函〔2009〕119号,以下简称《规划》)、《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诚信凉山”品牌战略实施方案的通知》(凉府办发〔2010〕17号,以下简称《方案》)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切实做好《规划》和《方案》实施工作,制订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框架,在8月底前完成各部门信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汇总工作。
(二)推动政府信用建设向纵深发展,在年内基本实现和完善诚信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电子政务政府建设年度工作目标。
(三)加强综合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州内企业及个人一般社会信用信息数据的征集、管理与披露,进一步扩大信用信息数据征集面,提高各成员单位和县(市)指标覆盖率和入库率,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征集工作,研究论证建立凉山州信用信息管理中心的可行性。
云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发布部门】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发布日期】2012.04.01【实施日期】2012.04.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云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 2012年4月)2011年,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推进“两强一堡”建设,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落脚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在调结构、转方式,强产业、增动力,惠民生、促和谐上狠下功夫,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云南“十二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875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07.8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990.97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3352.17亿元,增长11.8%。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4:44.6:40.0调整为16.1:45.6:38.3。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18957元,比上年增长13.0%。
非公经济创造增加值3679.7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图1 2006-2011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25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10.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增值税完成136.64亿元,增长 21.2%;营业税277.71亿元,增长17.0%;企业所得税110.6亿元,增长34.4%。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929.5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5.2%、28.9%、29.0%、35.3%和26.8%。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度全州政务信息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通报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度全州政务信息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通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凉府办函[2012]43号【发布部门】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府【发布日期】2012.03.01【实施日期】2012.03.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度全州政务信息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通报(凉府办函〔2012〕43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各部门:2011年各县市、州政府各部门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发展部署和工作阶段性推进要求,积极主动向州政府办报送了大量政务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反映了本地、本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中的亮点、难点以及成功的经验,为各级领导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的参谋助手作用。
西昌市、雷波县、会理县、州农办、州扶贫办、州国土资源局等单位政务信息报送数量多、质量较高,采用得分居各县市、各部门前列;但仍有部分县和部门对政务信息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报送信息不积极、信息质量不高,未完成州政府办公室下达的政务信息目标任务。
经州政府同意,决定对完成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西昌市、州农办等40个县市和部门给予通报表扬,对越西、州语委等29个县和部门给予通报批评。
信息工作是政府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上下沟通联系、确保政令畅通的基本保证。
州政府高度重视信息报送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批示,要求加强信息采编报送工作,提高信息数量和质量。
州政府已将信息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
2012年,州政府办公室将继续加大对全州政务信息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力度,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考核制度,定期通报情况。
各县市、州政府各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专门研究部署信息工作;要加强信息工作队伍建设,充实力量,安排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从事信息工作;要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强化奖惩措施,形成良好的保障机制。
未完成去年目标任务的县和部门要及时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找准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强化保障措施,于2012年3月25日前报州政府办公室信息公开办公室(联系人:胡红英、王银;电话:3865740、2162192)。
2011年四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四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2012年3月2日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加快”,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着力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加快推进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发展振兴,全力保持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发展平稳较快。
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0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83.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1027.9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7015.3亿元,增长10.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70.0%和25.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133元,增长15.9%。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4:50.5:35.1调整为14.2:52.4:33.4。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21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占GDP的57.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4.1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7484.9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3454.6亿元,增长14.5%。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5.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0%。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6%,居住类价格上涨6.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7.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9%,生活资料价格上涨5.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上涨12.6%。
表1: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企业家信心较强。
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5.9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5.7点,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相对较好,其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53.8点、138.3点、134.8点、130.7点。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财政综合目标考核的通报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财政综合目标考核
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2.02.23
•【字号】凉府办函[2012]39号
•【施行日期】2012.02.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
正文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财政综合目标考核的通报
(凉府办函〔2012〕39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
根据2011年州政府与各县市政府签订的《凉山州2011年县市财政综合目标考核责任书》,州政府组织对各县市的财政收入完成、财政管理和改革、财政供养人员控制等指标进行了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经州政府研究,现对各县市获奖情况通报如下。
一等奖:雷波县、金阳县、宁南县、西昌市、盐源县、冕宁县。
二等奖:德昌县、会理县、木里县、美姑县、越西县、昭觉县。
三等奖:喜德县、普格县、甘洛县、布拖县。
希望获奖县市切实把握好“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在新的一年里再创佳绩,为推动全州发展新跨越作出新贡献。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2011年凉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凉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凉州区统计局(2012年3月)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之年。
全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扩内需、惠民生,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76.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6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5.41亿元,同比增长18.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17亿元,同比增长12.9%。
2011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4.08:41.35:34.57调整为22.48:42.8:34.72。
第一产业下降1.6个百分点,二三产业上升1.6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武威调查队调查:我区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5.3%,比上年上涨5.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上涨9.0%。
全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5.3%。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2011年比上年上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3 5.3 食品类109.0 9.0烟酒及用品100.0 -衣着类108.2 8.2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100.0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5.5 5.5交通和通讯99.2 -0.8娱乐文教及服务102.9 2.9居住103.6 3.6二、农业2011年,全区农村工作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大力实施“4301”强基富民工程,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目标,突出农业结构调整、设施农业建设、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农作物制种、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等重点工作推进,农业生产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39.6亿元,同比增长5.3%。
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67.27万吨,同比增长2.7%;肉类总产量达7.92万吨,同比增长6.5%;蔬菜总产量达到126万吨、同比增长5.83%。
2011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物价涨幅得到有效调控,转方式调结构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效益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不断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454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73.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037.4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17418.0亿元,增长11.3%。
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2:54.2:36.6调整为8.8:52.9:38.3。
人均生产总值47260元,增长9.9%,按年均汇率折算为7317美元。
图1 2006-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城镇新增就业118.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9万人,连续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
失业人员再就业55.0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1.8万人,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动态消零。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低于4%的全年控制目标。
物价总水平得到有效调控。
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指数呈现“倒V型”走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0%。
其中,城市上涨4.7%,农村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5%,消费品价格上涨5.6%。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全面上涨。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3.2个百分点,仍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居住类价格上涨5.8%,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1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2%。
图2 2011年各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成效明显。
2011年四川各地经济数据统计表

地方财政 预38.08 预34.54 预40.73 预36.4 预34.91 预23.47 预22.97 预31.58 预44.17 预31.27 预11.04 预13.06 预6.26 预7.01 预2.12 预7.29 预8.8 预15.43 预3.2 预11.46 预11.37 预18.22 预7.02 预5.42 预10.21 预10.36 预9.58 预6.15 预10.26 预3.77 预8.79 预5.83 预3.05 预6.25 预7.5 预18.21 预3.41 预5 预11.51 预3.41 预10.98 预6.54 预2.71 预3.2 预9.08
41.07 市外32 46.3 67.8 市外51.71 64.78 市外112.1 市外59.3 73.97 省外92.05 市外45.3 市外41.6 30.07 16.89 87 75.8 12.1 34.1 10.36 18.64 33.74 市外42.3 34.7 33.8 38.4 28.9 45.68 市外46.7 市外79 市外57.4 市外70.2
青羊区 锦江区 武侯区 金牛区 成华区 温江区 郫县 龙泉驿 双流县 新都区 新津县 青白江 东区 涪城区 西区 大邑县 崇州市 旌阳区 蒲江县 什邡市 绵竹市 都江堰 邛崃市 龙马潭 广汉市 峨眉山 金堂县 仁和区 彭州市 通川区 江阳区 乐山区 游仙区 米易县 东坡区 西昌市 夹江县 彭山县 会理县 德昌县 翠屏区 顺庆区 华蓥市 安县 江油市
185.65 93.07 108.74 17.89 160.61 172.98 129.63 75.36 74.39 66.52 180.59 117.08 54.09 192.86 120.97 47.89 22.47 33.33 96.11 138.56 86.84 76.69 41.5 6.63 13.98 40.42 40.2 23.87 100.78 26.76 64.99 5.91 66.33 28.2 90.45 58.99 29.61 85.83 9.99 60.77 72.44 126.85 11.08 20.54 66.68 24.03 69.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凉山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凉山州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凉山调查队2012年3月二〇一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跳起摸高、跨越发展”工作基调,大力实施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双提升”战略,着力增强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全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成功实现“千亿GDP”、“百亿财政”双突破,跃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一、综合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
201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000.1亿元,增长15.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5亿元,增长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第二产业增加值523.6亿元,增长2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4%;第三产业增加值282.0亿元,增长10.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3%。
人均GDP达到22044元,比上年增长13.4%。
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1.9:47.3:30.8调整为19.5:52.3:28.2,第二产业比重上升5个百分点,首次突破50%。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51.2亿元,增长18.5%。
其中,一产业增加值66.7亿元,增长4.4%;二产业增加值343.3亿元,增长25.1%;三产业增加值141.2亿元,增长12.2%。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4。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5.2%,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2.9%,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6.0%。
居民生活消费八大分类指数呈“五升三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13.5%,居住类上涨4.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4.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3%,衣着类下降0.5%,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2%。
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攀升。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8.3%,其中:轻工业产品上涨10.8%,重工业上涨8.2%;生产资料上涨8.1%,生活资料上涨10.7%。
二、农业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主线,加大农业投入,深入实施农牧业“四大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加强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3.74亿元,增长4.4%。
粮食生产再创新高,经济作物增产增效。
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75万公顷,增加0.48万公顷,增长1.0%,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69.8%;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24.41万吨,增长2.5%,平均亩产294.8公斤。
主要经济作物中,油类作物产量4.39万吨,增长8.2%;烤烟产量14.35万吨,增长12.6%;蔬菜产量221.1万吨,增长11.0%;园林水果产量86.5万吨,增长9.8%。
生态建设进展顺利。
巩固和扩大以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果,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66万公顷,其中:完成退耕还林造林面积3314公顷,年末全州森林覆盖率达42.38%。
森林保护工作继续巩固,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0.17‰以下,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100%。
畜牧业发展加快,渔业生产稳步增长。
全年出栏肉猪596.4万头,下降3.0%;羊出栏428.6万只,增长0.9%;牛出栏45.2万头,增长0.8%;家禽出栏2590.5万只,增长1.2%。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4.98万吨,下降1.7%,其中猪肉产量46.4万吨,下降2.8%;羊肉产量8.7万吨,增长0.7%;牛肉产量5.3万吨,增长1.0%;家禽肉产量4.2万吨,增长1.2%;牛奶产量4.1万吨,增长3.0%;蚕茧产量2.2万吨,增长7.9%;水产品产量2.3万吨,增长7.7%。
实现畜牧业产值148.55亿元,增长1.5%,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45.9%。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年末累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45万公顷,新增0.67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4.2万吨,增长2.9%;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42.3万千瓦小时,增长14.3%。
三、工业和建筑业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力推进“工业凉山”建设。
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11.85亿元,增长2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4%。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72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70%,销售产值增长64.7%。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铁矿石原矿产量7141万吨,增长49.9%;铜选矿金属量6.2万吨,增长6.0%;铅选矿金属量30.9万吨,增长68.9%;锌选矿金属量41.6万吨,增长61.4%;钢材产量125.4万吨,增长4.2%;水泥产量476万吨,增长7.3%;磷酸一铵49.9万吨,增长95.7%;农用化肥15.9万吨,增长13.7%;发电量86.7亿千瓦小时,增长6.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1.1亿元,增长54.5%;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101亿元,增长56.4%;利税总额为185.2亿元,增长52.2%;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13.9%,比上年上升75.0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4.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0次/年,比上年提高0.6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2.8%,提高1.0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2.2万元/人,增加11.2万元/人;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3.2%,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亏损额4.1亿元,上升83.6%;产销率97.1%,下降0.7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增长。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1.7亿元,增长28.2%。
全州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企业30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6亿元,增长49.8%。
四、固定资产投资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以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项目为重点,增强投资拉动。
年末全州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达到76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7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在投资构成中,第一产业投资13.7亿元,下降6.9%,第二产业投资550.4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投资155.7亿元,增长35.3%。
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83.8亿元,增长24.3%;更新改造投资完成92.9亿元,增长17.9%;其他投资完成20.5亿元,增长16.5%。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2.7亿元,增长29.6%。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加快,锦屏、溪洛渡、深溪沟电站和攀钢西昌钒钛基地等八个最大项目就完成投资301.8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1.3%,同比增长29.5%,对投资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4%。
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基础项目建成使用,雅攀高速公路凉山段全线贯通,青山机场扩建工程投入使用,制约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得到明显改善。
全年基建和更新改造项目建成投产率达到56.3%,新增固定资产589.9亿元,增长132.7%,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82.0%,比上年上升32.4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在国家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的政策效应下,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其中:批发业零售额10.6亿元,增长31.5%;零售业零售额230.2亿元,增长17.4%;住宿业零售额4.4亿元,增长26.8%;餐饮业零售额42.7亿元,增长15.0%。
从城乡市场看,城镇市场零售额为219.4亿元,增长18.0%;农村市场零售额为68.5亿元,增长16.2%。
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完成销售总额497.9亿元,增长26.9%,其中:批发业销售额237.6亿元,增长32.6%;零售业零售额260.3亿元,增长22.1%。
深入实施资源聚合型和精品带动型旅游发展战略,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201.7万人次,增长24.2%;旅游总收入80.46亿元,增长24.3%;旅游外汇收入37万美元。
六、对外经济对外经济合作不断扩大。
广泛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务实推进成凉、攀凉区域合作,启动昆凉区域合作,促进厅州、局州紧密合作,不断拓宽对外经济合作领域。
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53个,比上年增加71个,其中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4个;协议引进资金443.0亿元,增长229.2%;实际到位资金273.56亿元,增长39.2%。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个,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7亿元。
全年出口创汇5559万美元,增长46.6%。
七、交通、运输、邮电交通运输稳步发展。
雅攀高速凉山段全线贯通,青山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投用。
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246公里,增长2.8%,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5898公里,增长7.4%,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3公里。
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553987万吨公里,增长4.7%,旅客周转量319013万人公里,增长7.9%。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
全州邮电通讯企业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31亿元,增长16.9%。
通讯企业当年新增光纤8674皮长公里,年末光缆总长度达到51717皮长公里,增长20.2%。
年末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19.9万户,增长29.0%;公网电话用户达302.46万户,增长23.2%;其中:固定电话用户41.15万户,下降2.7%,移动电话用户261.31万户,增长28.6%。
全州电话普及率达到62.68%,比上年提高11.10个百分点。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地方财政收支持续增长。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115.61亿元,增长27.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0.04亿元,增长27.7%。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9.93亿元,增长31.0%。
金融业稳步发展。
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69.67亿元,增长24.1%。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09.74亿元,比上年净增65.71亿元,增长19.0%。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0.98亿元,增长11.1%;中长期贷款余额291.67亿元,增长23.3%。
年末全州证券经营机构2个,全年证券交易量209.65亿元,下降27.8%,日均交易量8593万元。
保险业稳步增长。
保险机构保费收入9.34亿元,增长7.98%;其中财产保险保险费收入4.85亿元,增长11.24%;人寿保险保险费收入4.49亿元,增长4.67%。
处理各种赔案支付金额3.23亿元,增长4.53%,其中财产保险赔款金额2.30亿元,增长3.14%,人寿保险赔款金额0.90亿元,增长4.6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积极推进。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政策,“两基”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实施彝区免费职教计划和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职教攻坚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