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成效的构成因素与提升的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高校教师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角色,他们的教学质量评价和提升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然而,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提升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需要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首先,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传统上,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授课水平。

然而,这种评价方法过于简单和片面,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

因此,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师的教学反馈等多个方面。

例如,可以通过学生反馈、教学观察和教师自我评价等方式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其次,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高校教师应关注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适宜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此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只有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提升还需要重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校应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科研条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质。

此外,高校应积极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设立教学奖励和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等方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动力。

教学质量评价和提升还需注重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提升至关重要。

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也应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解决学习问题。

另外,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提升还可以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和经验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提高。

总的来说,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和提升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需要综合考虑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教师的反馈等多个因素。

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提升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并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课堂教学成为了高校教师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然而,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学科知识和学生需求,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也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探究现有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某高校A学院的学生。

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互动方式等多个方面。

问卷中采用了评分制和选择制两种形式,同时也留有自由填写意见的空间。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1份,回收率94%。

二、调查结果1. 教师的教学质量问卷中包含了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思路、表达能力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5%的学生认为该校A学院的教师的教学质量较高,而只有3.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质量较差。

2. 教学方法问卷中包含了对教师的讲解方式、互动方式、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满意,但也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解过于生硬,缺乏互动性。

3. 教学效果问卷中包含了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考试成绩、兴趣、学术素质等方面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教学效果较为满意,但也有15%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的课程知识不够深入,考试成绩不理想。

4.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三、分析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质量较高,但在课堂教学效果上仍有一定程度的缺陷。

为了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借鉴以下几点建议:教师应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有所考虑,灵活掌握教学方式,尽量使得课堂互动更加活泼和富有价值。

2. 创造互动环境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使学生能够踊跃发言,交流思想。

3. 注重调查反馈教师应注重学生课堂学习反馈,并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修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4. 发挥教育资源优势这里的教育资源包括先进的教学器材、教学软件、教学设备等诸多方面。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需要对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调查分析。

本文将对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高校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一、调查背景二、调查目的本调查的目的是探究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评估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表现,以期为高校提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和建议。

三、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高校教师进行调查。

问卷包括三个部分:教师个人信息、课堂教学设置及教学效果评价。

总共发放了300份问卷,收到有效问卷2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3%。

四、调查结果1.教师个人信息在受访的280位高校教师中,男性教师占比57.1%,女性教师占比42.9%。

教龄在1-5年的教师占比最高,为38.6%,其次是6-10年的教师占比为32.5%。

2.课堂教学设置课堂教学设置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调查发现,82.5%的教师会通过教学PPT、编排课件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设置。

此外,还有27.9%的老师会选择通过社交媒体来与学生沟通。

3.教学效果评价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本调查采用学生评价和师生互评两种方式进行调查。

从学生评价来看,62.8%的学生认为教学态度严谨、认真,42.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易于理解,46.8%的学生对教学能力给出较高的评价。

从师生互评来看,85.7%的老师自认课堂教学能力较强,94.3%的老师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兴趣,80.4%的老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教师都重视课堂教学设置,采用各种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设置,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高校教师仍以PPT和课件为主要教学方式,社交媒体教学仍处于试行阶段。

另外,本调查从学生评价和师生互评两个角度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和老师对教学效果评价较高,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和老师认为教学有待进一步改进。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一、调查背景高校教师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教育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术水平,也反映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

为了深入了解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

二、调查对象我们选择了某高校的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这些学生来自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代表了高校学生的整体情况。

调查对象的选择旨在全面了解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便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估。

三、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看法、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等方面。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通过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得出综合结论。

四、调查结果1.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学生们主要从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能力的强弱等方面进行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持肯定态度,认为教师的教学内容新颖、知识扎实、教学方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效果一般,主要是因为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等原因。

2. 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看法在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评价时,学生们普遍认为教学方式多样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持肯定态度,认为这些因素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总体上得到了学生的较高评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态度也应该更加倾听学生的声音,关心学生的成长,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六、建议与改进基于调查结果,我们针对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注重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调查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重视。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调查分析。

一、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次调查中,我们通过学生反馈、上课观摩以及教学成果考核等方式来考察教师教学能力。

其中,学生反馈是最为重要和直接的体现方式之一。

我们从学生提供的反馈中发现,大多数教师教学方案合理、授课风格生动、教学内容充实。

同时,也存在少数教师授课干燥、讲课单调、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等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这些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二、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方式和方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该问题,我们通过督导和评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通过教学成果进行评估。

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合理和适当,例如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等。

但是,少数教师存在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导致学生学习欲望不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设备和环境教学设备和环境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高校教师在教学设备方面已经相当完善,例如,多媒体投影仪、电子屏幕等教学设施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教学当中。

同时,教学场所、教室内部布局以及气氛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和完善。

因此,我们认为继续加强教学设备和环境建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四、学生管理和支持学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另一个重要主体。

在教育教学当中,正确的学生管理和支持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现积极主动、出勤率高、参与意识强烈。

而学生管理和支持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落实。

但是,少数学生考试不及格、缺课较多、参与度低等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我们建议高校加强学生的管理和支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在本次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整体较为良好。

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也得 到了社会 的认 可 。


调 查
教师是教学 的主体之一 , 教师 的教学 质量是 高校 教 育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 。 但对 高校教师教学水 平和教学 效果 的评价 , 却一 直是 令人感到头痛 、 没有操 作路线 、 十
分重要 的问题 , 是学校 的命根子 。
教 授

副 教 授
授 又好 于教授 。文章对此现 象进行 了历史和现实的分析 , 提 出了对策建议 。 [ 关键词 ] 高校教师 职称 教 学效果 评价 [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3 4 3 7 ( 2 0 1 3 ) 0 5 — 0 0 2 0 — 0 2
5 8
讲 师
l 0 4
助教

高校 的根本 任务是培养人才 , 没有好 的教学 效果培 养人才就成 了“ 无源之水 , 无本之木 ” 。 所 以, 高校教师 的 教育教学 能力 是影响教育教学 实践效 果的重要 因素 , 也 是高校教师专业水平 的重要体 现。
为适应社 会和学生 的需求 , 许 多高校都开设 了公共 任选课 ( 简称公选课 ) 。所谓公选课 , 就是 由学 校教务处 统 一组织 、 教师 自愿 自主 申报某 一 门课 程 , 如广东 海洋
因选课人数 太少而被停开 了。学校规定 , 凡选 课人数 少
于3 5 人的, 其公选课 停开 。但 同时 , 仍有一些 教师在 公 选课 供大 于求 、 竞 争十分 激烈 的情 况下 , 还是 能够表 现
出强 大的吸引力 , 赢得 学生的青 睐 , 选课 的学生很 多 , 供 不应求 。
5 2 4 0 0 0 )

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

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

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因素、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课程设置。

研究发现,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因素、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课程设置也都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综合这些因素,可以提出一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建议,如加强教师的培训、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挖掘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更科学的教学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教学水平、学生因素、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课程设置、综合因素、建议、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力量,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水平。

在当今社会,人才培养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高校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关乎个体学生的成长发展,也与国家整体的教育实力密切相关。

研究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如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群体的多样化、教学资源的不断增加等。

这些挑战使得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越来越复杂和困难,教学效果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评价。

有必要深入探讨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普及教育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只有深入研究高校教师的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引导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现代高等教育中,高校教师的教学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需要深入探究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因素。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进一步了解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研究目的是为了通过分析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因素、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揭示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高校教师教学成效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高校教师教学成效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教 学 改 革 ·
校 教 师 教 学 成 效 影 响 因素 调 查 研 究 -__JL一. Cj

神 显 豪 李 亚 娟
[摘 要】教 师 的教 学 成 效 问题 一 直是 教 育界 学 者们 关 注 的 焦 点 问题 之 一 , 了解其 影 响 因 素是 提 升 教 学成 效的 关键 所 在 。笔 者通 过 问卷调 查 ,利 用 因子 分 析 法 ,归 纳 出影 响 高校 教 师 教 学 成 效 的 主要 因素 可 分 为教 师 的知 识 储 备 、 知识 结构 、 自身特 质 、学 生 学 习能 力 、 学校 的 服 务 体 系等 方 面。 针 对 这 些 因 素 ,本 文给 出 了提 升教 学成 效 的一 些 建 议期 (下 半 月 刊 )●
表 1 调 查 问 卷 设 计 的 变量
代 码 变量 xl 性 别 X2 形 象气 质 X3 口音 X4 性 格 X5 职 业倾 向 X6 兴 趣 X7 学 历 X8 知 识 结构 X9 教 育 能力 X10 思 维 能 力 X11 科 研 能力 x12 教 研 能力 X13 教 学 风格 X14 反 思 能力 X15 沟 通 能 力
(一 ) 研 究 目 的
通 过 问 卷 调 查 、统 计 分 析 等 方 法 ,获 得 影 响 高 校 教 师 教 学 成 效 的 因 素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结 合 相 关 理 论 , 提 出相 应 的对 策 , 目的 在 于 为 高 校 教 师 提 供 一 定 借 鉴 ,从 而 不 断 提 高 教 育 教 学 的 质 量 。
(一 ) 变 量 的 检 验 在 对 众 多 原 始 变 量 进 行 因 子 分 析 之 前 ,必 须 对 变 量 进 行 检 验 ,以 判 断 变 量 是 否 适 合 做 因子 分 析 。 检 验 结 果 见 表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成效的构成因素与提升的调查研究郑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

我国正在起步发展大众高等教育,与此同时,经济与社会的全球化使得我国高校必须参与国际竞争。

我们怎样才能在提供入学机会的基础上保证教育质量?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是相当复杂的,我们试图抓住教育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成效的构成因素这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教学成效即教学效果。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认为:“教学效果这一概念指的是由于进行教学出现的情况。

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左右下的成果。

”[1]“据此,我们可以把教学成效解释为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从事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最终结果。

[2]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中,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公正、客观的综合评价,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了解教学情况的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评价,学校教学管理者不仅能够在总体上掌握教学质量,作出相应的管理对策,而且可以激励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明确并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明确教学成效的构成要素是开展教学评价的首要工作。

对于高校教师教学成效的构成要素,我国学者曾进行了一些探讨,但主要集中在教学成效评价的意义、功能、原则等理论层面,很少涉及高校教师教学成效的现实状况,没有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开展系统的研究,使教学成效评价实践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实施策略,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影响了教学成效评价的效果。

为深入了解目前高校教师教学成效的现状,寻找教学成效的构成因素,对规范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我们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1.研究工具在参考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关于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成效因素的问卷调查”(问卷参见附录)。

问卷的问题类型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共提出58个问题。

问卷涉及四个维度:(1)教师的教学能力;(2)学生的学习能力;(3)教师的经济收入(4)学校的管理模式。

问卷的初稿形成之后,为检查其合理性和可答性,我们在大学生和高校教师中进行了小范围的预测,并对问卷作了适当的修改。

经过修改的问卷在发放前曾得到有关专家的逐条鉴定和审核,经统计测定,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被试选取选取天津市6所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作为样本,包括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医学院校和师范院校。

本次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297份,平均分配于6所学校,覆盖不同的院系,回收有效问卷280份。

同时,为了解大学生对教师教学成效的构成因素的看法,本调查还发放学生问卷247份,同样涵盖了6所学校的不同的专业和年级,回收有效问卷217份。

3.研究程序本研究采用“按比例抽样”的方法,兼顾了天津市高校的类别差异、教师教学水平之间的差异和学生学习水平之间的差异,保证了样本的全面性和均衡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在问卷调查完成之后,我们又针对一些重要问题,对10名教师和20名大学生进行了追踪访谈,以便进一步收集和补充研究资料。

4.统计方法对调查取得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比较58个教学成效构成因素的平均分来了解师生对这些因素的评价情况,用因素分析法将它们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从而寻找教学成效的主要构成因素,同时还将结合排序等统计方法。

分析的演算过程主要在SPSS1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中进行。

对开放式问题以及访谈内容作了梳理,最后形成研究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1.教学成效的因素分析运用因素分析法分别了解师生对58种构成因素的评价情况。

按照估计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我们分别可以提取出12个影响教师教学成效的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被提取的因素都有绝对值较大的因子负荷系数(大于0.50),每个变量对应调查问卷中相应的构成因素。

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教师教学成效的因素分析结果公共因子被提取的因素因子1 var08 .594,var09 .723,var10 .698,var11 .564,var12 .707,var13 .665, var14 .627,var15 .621因子2 var24 .659,Var46 .781,Var47 .855,Var48 .838,Var49 .674,var58 .569因子3 Var28 .536,Var30 .697,Var31 .667,Var32 .747,Var33 .701,Var34 .544,var35 .544因子4 Var02 .646,Var03 .621,Var04 .706,Var05 .685,Var06 .567 因子5 Var38 .599,Var39 .638,Var40 .540,Var42 .508因子6 Var55 .551,Var56 .769,Var57 .787因子7 var07 .535,var21 .679,var25 .744因子8 Var51 .553,Var52 .583,Var53 .650,Var54 .632因子9 var01 .635,var19 .535因子10 var17 .655因子11 var22 .616,var26 .576因子12 var29 .515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对12个因子进行概括,将相近的因子合并为一个因子。

第1、5、10三个因子合成一个因子,命名为因素一,将第2、6两个因子合成为一个因子,命名为因素二,第3、12两个因子合成为因素三,将第4、7两个因子命名为因素四,将第9、11两个因子命名为因素五。

根据变量的原始含义,我们可以对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成效的5个因素进行概括:第一个因素(大约为总方差的17.849%)主要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关;第二个因素(大约为总方差的16.862%)主要与教师的工作性质有关;第三个因素(大约为总方差的9.641%)主要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有关;第四个因素(大约为总方差的9.424%)主要与教师的个人素质有关;第五个因素(大约为总方差的6.856%)主要与教师的为人处事能力有关。

通过综合分析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成效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看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各级各类学校增多,接受教育的人数大幅增加,教育活动涉及的社会面更为广泛,从而,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错综复杂。

我们认为:(1)教师和学生问卷结果的共同点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大学生,他们都对教学成效的几个主要方面有所考虑,并且这些均可以归类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如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等;“教师的工作性质”,如工作收入、工作环境、学校的管理方式、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相关政策等;“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基础知识、智力水平等;“教师的个人素质”,如教师的学历、职称、形象气质等;“教师的为人处事能力,如教师的人际关系、教师的家庭是否和谐等。

(2)教师和学生问卷的不同点教师和学生在考虑教学成效的构成因素时存在一定的差异。

概括地讲,教师在考虑教学成效的构成因素时,更加注重工作环境对教学成效的影响。

这表现在教师提取的几个主因素中,有四项集中概括了这点,即学校领导的素质及管理方式、学校的学风、教风、学校对教师生活的关注。

与教师的调查结果相比,学生认为师生关系、教师的沟通能力、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对教学成效的影响更大。

2.师生对教学成效构成因素的评价差异为更清楚地寻找教学成效的构成因素,我们展开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我们根据师生对教学成效的构成因素的重视程度进行了排序,排序结果参见表2,这个结果总体上反映了全体调查者对教学成效的每一个构成因素重视程度的差异,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总的看来,教师与学生在对教学成效的构成因素进行排序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学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的认识上基本一致,双方都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学成效的首要影响因素。

从教师与学生因素排序表中可以看到,位于因素排序前三位的分别是:教师的教育能力、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

当然,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前者比较重视的是学校领导的素质及管理方式、学校的学风、教风,这些与工作环境有关的因素,而后者比较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这正好验证了前面的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教学成效的影响不可忽视。

表2:教师与学生对教学成效构成因素的排序教师 学生 1教师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 2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的知识结构 3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思维能力 4教师的思维能力 教师的教学风格 5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 6学校领导的素质 学生的学习态度 7学校的学风、教风 学校的学风、教风 8学校对教师生活的关注 学校领导的素质 9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 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10 学生的生源水平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3.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成效的构成因素综合前两部分的分析结果,我们对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成效的构成因素进行探讨,得到如下结论:(1)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成效的最主要的因素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保障,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教育质量及其发展。

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均显示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学成效起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学成效的影响程度,问卷从六个维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

表3:师生认为对教学成效影响较大的教师教学能力维度(%)由表3可知,教师的“教育能力”、“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师认为对教学成效影响最大的前两个因素,而且也是学生认为影响教学成效最大的调查对象 教师教学能力维度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思维能力 教师的教学风格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 学生63.5 49.6 48.7 39.6 37 47.0 教师 60.8 51.9 39.5 35.4 37.3 42.4因素。

与此同时,师生都认为“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对教学成效较大影响。

对于“教学风格”一项,学生对这个方面的认同率明显高于教师。

以上结果说明,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学成效的影响,师生的认同率基本一致。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师生对“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认同率都比较高,这一点说明了有效的交流已经成为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轻视。

师生对“教学风格”认同率的分歧,预示着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考虑学生对教学风格的喜好及接受程度,在教学风格的形成上还需要与学生进一步沟通。

访谈中我们发现,现今大学课堂多倾向于单纯讲授,满堂灌的现象比较普遍。

由教师对着一大群学生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做着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师生之间的个体相互影响很少,学生经常抱怨缺乏教师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