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2)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例2》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例2》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例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例2》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2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统计图的概念,并能够简单地阅读和分析条形统计图。

但是,学生对于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操作,培养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条形统计图的课件和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图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02课时_条形统计图(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02课时_条形统计图(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02课时_条形统计图(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二)》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学会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够读取和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统计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如计数、比较等。

但是,对于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能够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够读取和分析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通过绘制和观察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条形统计图的模板、彩笔、直尺等。

2.教学素材: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统计,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展示一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的信息。

2.呈现(10分钟)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够读取和分析图中的信息。

余江县二小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教案 新人教版

余江县二小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教案 新人教版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教材第96~97页的内容。

1.使学生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将统计表转化为更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的大小情况选择每个单元格表示的数的大小。

2.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重点: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

难点:选用合适的刻度来绘制条形统计图。

课件、坐标纸。

师:你最喜欢吃的一种早餐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在课前老师做了调查,大家最喜欢吃的早餐是牛奶、豆浆或粥。

(教师边说边在统计表中写名称。

)师:我根据大家的意愿做了统计表如下。

(课件出示统计结果。

)最喜欢的早餐牛奶豆浆粥人数 6 12 241.试画统计图。

(1)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的统计结果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小组交流一下。

)(2)请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

生1: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统计图。

生2:在旁边一栏画格;生3: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统计图。

(3)师:观察一下这两种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师:看来,用一格表示多少,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的。

2.学画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统计图。

(1)师:我们一起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方法完成这张统计图。

(黑板上的空白统计图。

)师:喜欢牛奶的有6人,要涂几格?生:涂3格。

师:明明是6个人,为什么只涂3格呢?生:因为1格代表2个人。

师:怎么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1格表示2个人呢?生:在左边标上数。

师:从0开始,到这是几?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标数,写单位名称。

师:用红色标注0、2、4、6,喜欢牛奶的有6人,怎么涂?(指名回答。

)师:我们先找到2这个数所在的横线,对准牛奶这一列画一条线,线以下这部分就表示2人。

(边说边将条形框描粗、涂色,并在上面标数6。

)师:喜欢豆浆的有12人,怎么涂?(指名学生板演。

)(2)解决不足一个格的情况。

师:如果喜欢豆浆的不是12人,是15人,应该怎么画呢?师:能不能就画6格?画8格行不行?你认为应该怎么画?师:是不是在格中任意位置画条线表示就可以?那应该画在什么位置?(教师板演指导。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2)》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如何利用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条形统计图,并能够从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

2.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够从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条形统计图,并能够从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条形统计图,并能够从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条形统计图的模板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如果想知道一个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数量,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条形统计图的模板,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可以选择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制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如“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回答哪些问题?”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条形统计图来解决问题,如“如果想知道一个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数量,你会怎么做?”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8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

8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

二、下面是三个家庭 10 月、11 月用水量统计表。
1.把上面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2.横轴、纵轴各代表什么?纵轴一格代表几吨? 答:横轴代表用户,纵轴代表用水量,纵轴一格代表2吨。 3.10 月哪家用水量最多?哪家用水量最少? 答:10月小月家用水量最多,小乐家用水量最少。 4.11 月和 10 月比较,哪些用户用水量增加了?哪些用户用水量减少了? 答:11月和10月比较,小乐家用水量增加了,小月家用水量减少了。 5.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 答:我发现小新家两个月的用水量相同,我的建议:勤俭用水。(合理即可)
谢谢观看
八 新校服——条形统计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2)
一、小明调查了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结果如下:
水果 苹果 香蕉 梨 葡萄 火龙果
人数 8 12 5 9
10
1.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完成条形统计图。
2.从上表可以看出,小明调查了( 44 )名同学。 3.最喜欢吃( 香蕉 )的人最多,最喜欢吃( 梨 )的人最少。 4.根据上面的数据,自己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答案不唯一。 如:①最喜欢吃苹果和最喜欢吃香蕉的共有多少人? 8+12=20(人) 答:共有 20 人。 ②最喜欢吃火龙果的比最喜欢吃梨的多多少人? 10-5=5(人) 答:多 5 人。

沪教版三下:条形统计图(二)课件(16张PPT)

沪教版三下:条形统计图(二)课件(16张PPT)

0格表示 10瓶,有7格。
(×) 雪5×糕8的=4数0(量个比)矿泉水的1多0×。7=70(瓶)
1格表示 5个,有3格。1格表示 10瓶,有两格半。
(×) 蛋3×糕5的=1数5(量个比)汽水的多10。×2+10÷2=25(瓶)
1格表示 5个,有8格。 1格表示 10瓶,有4格。
某地202X年9月天气情况条形统计图
1格表示2天
运动会门口
我记下了参加运动会的车辆情况
车辆类型 大客车 轿车 摩托车 自行车
数量
15
32 24 37
车辆类型 大客车 轿车
数量
15
32
51格格表表示示120辆,10÷5=2
摩托车 自行车
24
37
15
15
5格
大客车
轿车
摩托车
自行车
车辆类型 大客车 轿车 摩托车 自行车
(√) 雪5×糕8的=4数0(量个和)橙汁的一样10多×4。=40(瓶)
小巧统计了三年级同学最喜欢的图书情况,但不谨慎弄 脏了一些数据,你能帮她把统计表和统计图填完整吗?
三年级同学最喜欢的 图书情况统计图
(个)
() 40
() 24
() ()
三年级同学最喜欢的图书情 况统计表
名称 漫画书 故事书 科普书
人数
48
喜欢漫画书的人数是喜欢 故事书的2倍;喜欢科普书 的人数是喜欢故事书与漫 画书的总和的一半。
0
漫画书 故事书 科普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练习: 练习册p54-55
数量
15
32
24 37
37 24
15
5格

《条形统计图2》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2》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2》教学设计第一篇:《条形统计图2》教学设计2 条形统计图(2)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这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数据。

1.教学中,把“统计”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中,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新课。

2.在探究新知时,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使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格子不够的认知困境中,自觉地进行探索、交流,最终把认知指向“1格表示2个数据”这一新知的前沿。

3.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境中参与教学活动,进行数学探索、交流,开展数学操作,主动构建起“以一当二”的数学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生准备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三样早餐都是什么。

生:牛奶,豆浆,粥。

师:同学们喜欢这三样早餐吗?生:喜欢。

师:那老师就将这三样早餐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

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设计意图:爱吃是小学生的天性,用学生喜欢的早餐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与学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96页统计表。

2.学生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

生1: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欢的早餐是豆浆的有12人。

生3:最喜欢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3.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择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4.学生在组内汇报各自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

5.各组汇报并展示各自的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教材96页的两个条形统计图) 6.学生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并说出区别。

(全班交流)预设生1:左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数据。

生2:右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数据。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7 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7 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二)

基础·开心园
2.一个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与所画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有关,数据 大,每格所表示的单位就( 大 );数据小,每格所表示的单位就( 小 )。
能力·闯关岛
二、下面是四个小朋友踢毽子比赛成绩统计表。
姓名 个数
丫丫 40
贝贝 35
优优 25
1.把统计表和条形图补充完整。
四个小朋友踢毽子比赛成绩统计图
果果 50
2.统计图中一格表示踢了( 5 )个。 3.( 果果 )踢得最多,( 优优 )踢得最少,踢得最多的比踢得最少的 多( 25 )个。
拓展·训练营
三、我会选。
四( 1 )班同学去冬游后,一名同学调查了一些同学在冬游中最喜欢
的活动项目,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记录在下表里。
活动项目 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
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 二 )
基础·开心园
一、填一填。 1.某小学四年级图书角各种图书数量情况统计图如图所示。
( 1 )图中纵轴上的每格代表( 2 )本书。 ( 2 )( 故事书 )的本数最多,( 文艺书 )的本数最少。 ( 3 )故事书比科普书多( 12 )本,文艺书比世界名著少( 14 )本。 ( 4 )图书角一共有( 76 )本书。
雪地足球 || |||
滑雪 |||| ||||||
滑冰 |||||| ||||||
刻冰雕 || |
拓展·训练营
如果 表示男生, 表示女生,那么下面图( D )是这名同学调查的结 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

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
1.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
3.
(1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
(3
(4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
1.教材第97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
(2)比较表示8月份
2.教材“练习十九”第3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

注意比较两种统计结果,想一想:每格代表几人才合适?可以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学生完成统计图,并小组交流:通过条形统计图你获得
3.教材“练习十九”第4
引导学生先观察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向学生说明这个统计图是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统计图的项目,这样的统计图是横式条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