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测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测评:第一、二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一、二单元测评(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揣度./以己度.人拾.级/拾.人牙慧复辟./另辟.蹊径B.速率./率.性而为颤.抖/浑身颤.栗降.格/降.龙伏虎C.拙.劣/咄.咄逼人对峙./恃.才傲物浩.然/皓.月当空D.偶.尔/喁.喁私语妖娆./骁.勇善战旖.旎/倚.马可待解析:A项,duó,shè/shí,bì/pì;B项,lǜ/shuài,chàn/zhàn,jiàng/xiáng;C项,zhuō/duō,zhì/shì,hào;D项,ǒu/yú,ráo/xiāo,yǐ。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毕竟拘泥两全其美良莠不齐B.惬意广袤成群结对仗义疏财C.寥落滂沱改弦更张黄梁一梦D.就犯招揽徇情枉法擢发难数解析:B项,“成群结对”应为“成群结队”。
C项,“黄梁一梦”应为“黄粱一梦”。
D项,“就犯”应为“就范”。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山廊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
B.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
C.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这季候一般,热情洋溢,生机勃勃....。
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对对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解析:“活灵活现”形容描述得非常逼真,就像真的一样。
主要运用于“描述”,此处用错了对象,属于望文生义,误为“活泼”。
答案:D4.(2012·四川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人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题(说明:本试卷共22小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与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朔.风(shuò)堆砌.(qiè)创.可贴(chuānɡ)博闻强识.(zhì)B.浸渍.(zì) 氛.围(fèn) 下巴颏.(kē) 寡廉鲜.耻(xiǎn)C.商贾.(ɡǔ) 殒.身(yǔn) 庇.护权(pì) 否.极泰来(pǐ)D.贿赂.(lù) 股肱.(ɡōnɡ) 应.声虫(yìnɡ) 栉.风沐雨(zhì)解析:选D。
A.砌读“qì”,B.氛读“fēn”,C.庇读“b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瑕疵编篡馏馒头沧海一栗B.暮蔼蹊跷势力眼为虎作伥C.俯瞰倾泄擦边球磬竹难书D.辩驳桀骜座右铭名列前茅解析:选D。
A.编纂,沧海一粟;B.暮霭,势利眼;C.倾泻,罄竹难书。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________的光阴。
②政府的房市调控效益没有马上显现,于是有人把房地产市场看作间歇性发作的精神病人,认为其不可________。
③北京目前规划发展11个新城,都是为了缓解中心城的人口、交通、居住等压力,并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区。
新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______要完善,这既要靠政策引导,也要靠市场的力量。
A.流逝捉摸必须B.流逝琢磨必需C.流失捉摸必需D.流失琢磨必须答案:A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尽管近年采取了加开临时客车等措施,但春运出行难的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各大火车站万头攒动,众多旅客重足而立....,交通场面拥挤不堪。
散文部分 第二单元 单元练习2(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部分第二单元单元练习2(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双基训练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裹挟.(jiā)迷惘.(wǎng)藐.(miǎo)视B.逃遁.(dùn) 吝啬.(sè)无稽.(jī)C.蹙.(cù)起雾霭.(ɑì)晨曦.(xī)D.双颊.(jiā) 绯.(fēi)红捋.(lǚ)着【答案】B(A挟:xié,C霭:ǎi;D颊:jiá)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浑然(完全地)裹挟(〈风、流水等〉把别的东西卷入,使随着移动)胁肩谄笑(耸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谄媚的丑态) B.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肖像(以某一个人为主体的画像或相片)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也不干)C.狩猎(打猎)藐视(鄙视)生杀予夺(随便给予和夺取)D.雾霭(雾气)晨曦(晨光)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答案】C(藐视:轻视,小看。
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饯别撕杀既往不咎百尺杆头,更进一步B.祛暑嬗变鸾凤和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C.奇葩脉膊能言善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D.潦草楫录灯光阑珊一叶彰目,不见泰山【答案】B(A厮杀百尺竿头;C脉搏能言善辩;D辑录一叶障目)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两艘商船上的13人全部遇难。
枪杀事件牵动了国人的心。
但正如向来都以变幻莫测面貌示人的金三角一样,案件同样扑朔迷离。
一个月来,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0月28日,9名泰国陆军现役军人慑于压力主动向泰国警方投案自首,至此,震惊东南亚的“10·5湄公河惨案”真相呼之欲出。
A.变幻莫测B.扑朔迷离C.莫衷一是D.呼之欲出【答案】D(A.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B.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C.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测评:第一、二单元 2 Word版含解析 (1).docx

第一、二单元测评(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癖.好/偏僻.蹩.脚/憋.屈猝.然/猝.不及防B.遏.止/扼.制履.行/覆.灭羁.绊/落拓不羁.C.临摹./摹.拟潦.倒/无聊.鸦.片/信笔涂鸦.D.甄.选/遴.选嗜.好/嗜.血提挈./锲.而不舍解析:A项,pǐ/pì,bié/biē,cù;B项,è,lǚ/fù,jī;C项,mó,liáo,yā;D项,zhēn/lín,shì,qiè。
答案:C2.(2012·山东淄博一模)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广州恒大足球队在中超联赛中取得的辉煌战绩与俱乐部的高额资金投入息息相关,恒大俱乐部雄厚的财力令其他俱乐部望其项背....。
B.中央连续出台多项政策,与地方政府上下其手....调控房价,城市房价逐步回落,但房地产价格合理回落的基础仍然不够稳固。
C.《金陵十三钗》《让子弹飞》《霸王别姬》等“傍小说”电影汗牛充栋....,众多优秀的小说托起了电影的翅膀,成为了电影成功的基石。
D.乔布斯缔造的“苹果”创造了许多奇迹,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他是全世界IT人的榜样,是名副其实....的IT 英雄。
解析:A项,“望其项背”,指能够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比喻有能力赶得上。
应该用“望尘莫及”。
B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含贬义。
C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不合语境。
应该用“俯拾即是”。
答案:D3.(2012·浙江宁波十校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2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影片《凯撒必须死》,没有一位演员出席颁奖典礼,因为该片所有演员都由意大利一所监狱里的死囚出演。
B.夏衍以铁的事实、准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包身工们的遭遇公诸于世。
高三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2单元素质升级检测含试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发轫.(rèn)日晷.(guǐ)差.(chāi)强人意B.鼬.(yòu)鼠磨蹭.(ceng) 胁肩谄.(chǎn)笑C.一瞥.(piě) 抿.(mǐn)紧狡黠.(xiá)D.绯.(fěi)红捋.(lǚ)着睫.(jié)毛【答案】B(A.差:chā,C.瞥:piē,D.绯:fē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一些公司出现了大量裁员的现象,这对那些人力资源本不丰厚的公司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势必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B.中国也开始在WTO诉讼美国,“来而不往非礼也.......”,中方适时的强硬,也有助于赢得对手的尊重。
C.外出会客、参加晚会,有人喜欢往身上喷些香水,这不但体现洁身自好....,也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D.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再结城下之盟....,签署建立统一地区防空系统协定。
分析人士认为,俄借世界金融危机之机,扎牢了自己后院的樊篱。
【答案】B(B.来而不往非礼也: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A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处不合语境。
C洁身自好:指人保持自身纯洁高尚,不与他人同流合污。
此处不合语境。
D城下之盟:指战败国在敌人兵临城下(或大军压境)的严重威胁下被迫订立的屈辱性条约。
此处不合语境。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曾培炎指出,在加大救助力度,对抗通货紧缩和流动资金枯竭的同时,不能忽视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
B.本赛季CBA季后赛半决赛开赛,总比分0:2落后的江苏队对新疆队的进攻早有准备,加时赛以108:104险胜新疆队。
C.落实G20峰会成果,不仅有助于我国商品的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检测:散文部分 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散文部分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着.凉/着.想攒.射/人头攒.动咬文嚼.字/朵颐大嚼.B.鹬.蚌/鬻.爵古刹./铩.羽而归自怨自艾./方兴未艾.C.树阴./荫.凉吐血./血.雨腥风车载.斗量/载.歌载舞D.躯壳./脱壳.一幢./横冲直撞.直截了当./安步当.车答案 D解析A项zháo/zhuó,cuán,jiáo。
B项yù,chà/shā,yì/ài。
C项yīn/yìn,xiě/xuè,zài。
D项qiào,zhuànɡ,dà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胁从一柱香计日程功树倒猢狲散B.寒碜显像管焕然冰释时世造英雄C.文身增值税指手画脚蚍蜉撼大树D.熟稔顶梁柱世外桃园针尖对麦芒答案 C解析A项柱—炷。
B项焕—涣,世—势。
D项园—源。
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____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洋洋洒洒浮动好像B.喜爱纷纷扬扬浮动犹如C.钟爱纷纷扬扬飘动好像D.喜爱洋洋洒洒飘动犹如答案 B解析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只用于人。
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
“梅”是物,此处应选“喜爱”。
洋洋洒洒:①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据描写对象,此处应选“纷纷扬扬”。
“浮动”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飘动”多用于具体事物。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检测:第一、二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一、二单元单元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还回得了“故乡”吗?宗仁发①翻开眼下的诗集或诗歌刊物,很容易就会看到表达对故乡情感的作品,但未必都能让人读得下去,因为不少作品与诗人的内心真实世界无关,不少写故乡的诗人,心中其实并没有故乡,他们也无意去苦苦寻找自己的故乡。
对他们而言,写故乡只不过是某种功利性策略而已。
②真正的诗人一定是有故乡意识的,正如叶芝所言:“我们所做所说所歌唱的一切都来自同大地的接触。
”故乡在每个人眼里,首先是一个具体的特定的存在,而不是空泛的概念,或者语言的乌托邦。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返璞归真境界的追求,可以说是千百年来汉语诗人的基本共识。
③今天生活于异乡的诗人重返故乡,往往会对所看到的一切感到陌生。
面对现代化、城市化对自然田园的无情吞噬,诗人们书写故乡时难免带有一种伤感。
失去的不再拥有,破坏的难以恢复。
这些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对于诗人而言就和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一样痛苦。
④尽管故乡并非都是田园式乡村,但诗人描摹故乡情景大多选择乡村化的地方。
这隐含着诗人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那就是只有带有自然气息的所在,才适宜于寄托真情实感。
用梁宗岱的话说,“我们的最隐秘和最深沉的灵魂都是与时节、景色和气候很密切地相互纠结的”。
在谈到乡村与城市区别时,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做过一种比较,“乡村里的生活亲切而又生动,使人产生一种乡土人情的感受。
这里人们交谈聊天,他们谈话的内容便是好作家的写作材料。
反之,在城市里,隔壁那条街上也许有人自杀了,而你却永远不会知道”。
⑤当这种乡村化的故乡进入诗歌时,它就不再单纯是对某个具体乡村的写实,而是融入了诗人评判生活的广义的主观寓意。
也可以说故乡是包蕴着物事景致和精神归宿的载体。
诗人对故乡的认识,不会在感观层面浅尝辄止,当他们重返故乡、审视故乡的时候,也会反观自我:“故乡已是他乡,而我也有多少杂质把我改造。
2022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单元综合检测一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ī苗裔.ì伶俜.ò 机杼.hù暧.暧ài 桑葚.hèn解析:选C。
“簿”读bù。
2.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自我徂尔垝垣怅然B.其黄而殒纨素矛戟C.美人迟暮子今骐骥D.坚如磬石踟躅葳蕤解析:选A。
B殒—陨;C今—衿;D磬—磐。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便言多令.才令:指“美好”B.纤纤擢.素手擢:指“引,伸出”C.谢.家来贵门谢:指“道歉”D.少无适俗韵.韵:指“本性,气质”解析:选C。
“谢”应释为“辞别”。
4.2022·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解析:选A。
A“高屋建瓴”指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用在句中形容气势大,正确。
B“繁文缛节”指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句中用来形容语言不当。
C“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含贬义。
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
D“不绝如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用在句中形容广播声、叫卖声、哭泣声不当。
5.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B.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C.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D.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解析: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基础积累(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形、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清洌(lie):清冷、清凉。
纤尘(xian):细小的灰尘。
倦怠(dai):懈怠。
B、颀(qi)长:高。
黑:形容黑暗。
氛(fen)围:气氛。
C、断碣(jie):圆顶的碑石。
山坳(ao):山间平地。
汤汤(shang):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D、干圻(che):干裂。
贻(yi)笑大方:遗留。
戈壁(ge):沙漠地区。
2、下列各句中加线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是()A、在任何情形之下,他们不倦怠也不会百无聊赖,更不至于从胡闹中求刺激,他们能够在任何情况之下,拿出他们那一套来,怡然自得。
B、卢沟桥事变从前,我原拟到北平去看看,没有成行。
C、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走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桀,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
D、这首诗形式短小,语言简朴,意思好像十分浅近、透明,但又给人无穷的遐想,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面对防不胜防的餐饮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B、科学家研制出的新型传感摄像机,可以探测到是否受测人在说谎。
C、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保证。
D、一条广告的好坏,不仅在于文字的精致,构思的巧妙,还要考虑群众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
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6分)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
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
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①,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
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
帝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②,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
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③以乱雅颂④,非忠正者也。
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
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
帝怪而问之。
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
”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
弘推进贤士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注释:①洽闻:见多识广。
②繁声:音律轻妙多变的乐曲。
③郑声:原指春秋时代郑国的音乐,后世称淫靡之音。
④雅颂:儒家所认为的正统音乐。
4、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清行致称称:得到B、不与席而让之曰让:责备C、将令相举以法乎举:推举D、而今数进郑声进:演奏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处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B、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C、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属予作文以记之D、遣使召之我见相如,必辱之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宋弘恪尽职守,不徇私情的一组是()①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②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③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④谭见弘,失其常度⑤弘推进贤士三十余人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④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弘在光武帝即位后被授予太中大夫之职,以清廉之风受到人们的称赞。
B、宋弘能恪守礼义,为人不苟。
怒斥桓谭是其不苟处,引咎自责是其不苟处,而责皇帝仍是其不苟处。
C、宋弘多次举贤荐能,是一位不徇私情、正直不阿的良臣。
D、光武帝刘秀听了宋弘对自己委婉的规劝后,便面有愧色,表示歉意,并有了“不复令谭给事中”的实际行动,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0分)(1)不与席而让之(3分)译文:(2)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3分)译文:(3)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4分)译文:(二)诗歌鉴赏(11分)阅读以下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乌江亭①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③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②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④哀,中原一败事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注: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省乌江镇东南凤凰山上。
项羽兵败后,拒绝乌江亭长的渡江建议,在此自杀。
②叠题乌江亭:一作《乌江亭》。
③江东:指今芜湖、南京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
④壮士:勇士,此指项羽。
9、两首诗都是咏史诗,各自对一事发表了看法。
(2分)10、两首诗对史事的主要看法是什么?(4分)答:甲:乙:11、你认为江东子弟能否卷土重来?简要说明你的观点及理由。
(5分)答: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那还不能被称为"戈壁",那在普通地图上,还不过是无名的小点,但是人类的肉眼已经不能望到它的边际,如果在中午阳光正射的时候,那单纯而强烈的返光会使你的眼睛不舒服;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起,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即使偶尔有些驼马的枯骨,它那微小的白光,也早溶入了周围的苍茫;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
然而,你不能说,这里就没有"风景"。
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丁当,丁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片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这时间,也许你不出声,但是你的心里会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起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风景谈》)12、这一段着力写茫茫的沙漠是那样平坦,辽阔,燥然,其目的在于:()A、用沙漠的枯燥单调来反衬“延河夕照”、“桃园小憩”等画面的可爱。
B、说明无论多么荒凉、贫瘠的地方,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大大改变。
C、写出沙漠的荒凉、贫瘠,目的是唤起人们去改造沙漠。
D、说明自然是伟大的,即使是“纯然一色”的沙漠也是伟大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每小题4分)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
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
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
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回味着,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
空气非常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
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
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
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
(《风景谈》)13、在“北国晨号”这一“风景”中,作者写两名战士的形象插入一段关于照片簿上小号兵的描写。
从下面分析中,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作者对照片上的形象印象极深,赞叹不已,所以一听到号声立即引起回味,引发作者“打算看一看”的情节便顺理成章了。
B、这是一种正面衬托的写法。
照片上的号兵,写得较细,可以补充朝阳下小号兵的形象,一虚一实,一近一远,使小号兵的形象更加丰满清晰。
C、这是一种反面衬托的写法,用照片上的小号兵反衬朝阳下的小号兵,使行文形成了起伏和波澜,更引人入胜。
D、作者勾画小号兵的形象,更着意于歌颂他们的精神。
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则是照片簿和朝阳下的小号兵所共有的精神品质,他们不仅仅是两个战士,更是抗日军民民族精神的象征。
14、在“北国晨号”这一“风景”中,作者是怎样刻画朝阳下两个战士形象的?从下面的分析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作者先从军号声入笔,雄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震撼人心,催人奋起,产生“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作者采用背景烘托的方法写两个战士的形象,以高山和朝霞为背景,不仅烘托出“犹如雕像一般”的持枪战士凝重、威严的姿态,有刚有柔,体现出凛然难犯的民族精神。
C、作者写号兵和战士的形象重在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同时是把两个战士视为民族精神的化身而歌颂的。
D、写小号兵和持枪战士不平均使用笔墨,而更侧重刻画了持枪战士,他“使我惊叹叫出声来”,他是民族精神的化身,这样写,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
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
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
可惜的是往往暂时没有谁能定。
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
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
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
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猾,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
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
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
有更其直截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现在入了那一时代,我也不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