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二单元第一章综合测试附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二单元第一章综合测试附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二单元第一章综合测试附答案

第二单元第一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40分)

1.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匹配的是()

A.平面镜换成凹面镜——视野变暗

B.目镜选用5X,物镜选用10X—物像被放大50倍

C.调节粗准焦螺旋——镜筒大幅度上升或下降

D.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变少

2.如图,甲是小刚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要观察到乙图所示的物像,他应该怎样做()

A.换用较高倍数的目镜B.调节细准焦螺旋

C.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D.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3.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镜对光时,如果视野太暗,可以把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B.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40X的镜头组合放大倍数是50倍

C.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

D.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另一侧先接触液滴,再缓缓盖上

4.菠菜浸泡在清水中,清水不变色;用开水浸泡菠菜后,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菠菜细胞的()

A.细胞膜B.细胞壁C.细胞质D.细胞核

5.以洋葱鳞片叶为材料做“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其目的不包括()

A.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B.练习绘制细胞的结构简图

C.观察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D.观察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6.关于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B.碘液染色有利于观察

C.应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D.能观察到细胞壁

7.如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A是一层紧贴在细胞璧内侧非常薄的膜

B.a可以表示“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B中的“能量转换器”一定包括线粒体

D.C中含有DNA

8.挑取少量的番茄果肉,或用吸管吸一滴番茄果肉汁液,制成的标本是()

A.切片B.装片C.涂片D.磨片

9.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把牙签上附着的碎屑均匀地涂抹在液滴中

C.先用碘液染色,然后盖上盖玻片

D.将观察到的物像绘图后,发现不够美观,作了修改

10.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是细胞的控制中心B.④可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C.⑤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D.⑥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11.我们用显微镜观察下列细胞,不能发现叶绿体的是()

A.西瓜表层的果肉细胞B.黄瓜表层的果肉细胞

C.洋葱根毛细胞D.黑藻叶片细胞

12.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失水时发现,植物细胞不如动物细胞收缩得那么明显,原因是()A.植物细胞有叶绿体B.动物细胞膜的伸缩性比植物细胞膜大

C.植物细胞有细胞壁D.动物细胞质浓度大于植物细胞质浓度

13.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在视野内所看到的图像是“↖”,那么在载玻片上写的是()A.←B.↖C.↘D.↙

14.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现象,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A.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时亮时暗——有同学遮挡光线

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

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像——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D.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15.下列能正确表达动物细胞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的是()

A B C D

16.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察临时装片,形成清晰物像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用哪一物镜在同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 B C D

17.以下与细胞核功能不相符的说法是()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B.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C.细胞核能合成大量的有机物D.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18.显微镜由低倍转为高倍观察,下列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转动转换器;④移动装片;⑤调节反光镜。

A.④③①②B.④③⑤②C.④②⑤③D.⑤④①③

19.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

B.细胞中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C.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分子的大小和是否含碳

D.水、无机盐、核酸的分子比较小,都属于无机物

20.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几个视野。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④,应怎样操作()

A.向右下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B.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遮光器换成大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换成凹面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二、非选择题(60分)

21.请完成下面关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12分)

(1)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主要是为了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好盖玻片后,进行染色时应将_____________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3)甲图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__________(填序号)来观察物像。

(4)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________(填序号)。

(5)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_________移动。

(6)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___________。

22.下图为植物细胞模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最外层透明的薄壁是[ ]________,起__________作用。

(2)在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中有一层结构看不清楚,这层结构是[ ]______________。

(3)植物的叶是绿色的,主要是因为细胞中含有[ ]_____________。

(4)人体与动物细胞在形态结构上不一样,但都具有_________等基本结构,与人体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有哪些特殊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

23.请分析回答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问题。(9分)

(1)图甲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 c 图片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时,调节___________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若显微镜的目镜为5X ,物镜为40X ,则观察

到的物像被放大_________倍。

(3)图乙是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其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胞没有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24.如图为克隆羊多莉的培养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9分)

(1)多莉不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它的身世与__________ (填“甲羊”“乙羊”或“甲、乙、丙三只羊”)有关。

(2)组成多莉的细胞核来自________羊,将核放入___________羊的去核卵细胞中,组成细胞D,诱导其分裂成胚胎后,再移入__________羊的子宫内。

(3)多莉虽然是由丙羊生出的,样子却和___________羊最为相似,面部毛色为_______色,这是因为该羊提供的是__________。由此可知,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里,具体来说就是在______________上。

25.学习了“细胞的生活”一节后,李勇同学对细胞膜的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通过实验探究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请你帮助他共同完成探究实验。(18分)

实验材料:1000mL大烧杯、清水、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红色苋菜等。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吗?

(2)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①取________的烧杯,编号为甲、乙;②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______的清水,并把甲烧杯放到铁架台上,用______加热,直到沸腾,乙烧杯_________;③把________的红色苋菜叶片分别放人到甲、乙两烧杯中;④观察并记录烧杯中_______________。

(4)实验现象:甲烧杯中的水_______,乙烧杯中的水______________。

(5)原因分析:甲烧杯中红色苋菜叶片细胞的细胞膜被____________,乙烧杯中红色苋菜叶片细胞的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第一章综合测试

答案

一、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D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A

二、

21.【答案】(1)气泡

(2)稀碘液

(3)①

(4)①

(5)右下方

(6)气泡

22.【答案】(1)①细胞壁保护和支持

(2)②细胞膜

(3)⑤叶绿体

(4)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细胞壁

23.【答案】(1)cadb 生理盐水

(2)细200

(3)③叶绿体(或:液泡;细胞壁)

24.【答案】(1)甲、乙、丙三只羊

(2)乙甲丙

(3)乙白细胞核细胞核 DNA

25.【答案】(2)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或: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①两个相同②等量酒精灯不做处理③等量④水的颜色变化(4)变成红色不变色

(5)沸水破坏完好无损

(6)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小组: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 ①蝴蝶②珊瑚虫③黑木耳④智能机器人⑤青苔⑥流星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⑥ 2.济南大明湖景色优美,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去考察,发现湖内生活着水草、莲藕、鱼、鸭子等生物。下面是这些同学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能生长和繁殖 B.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3.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A.鸟产卵 B.老鼠发现猫后迅速逃跑 C.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D.动物的呼吸需要从空气中吸收氧气 4.小敏在湖边散步时,看到湖水中有一些活动的绿色小体,心想:这是生物吗?于是她取一滴湖水,做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看求证。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 ) A.调查 B.观察 C.实验 D.推论 5.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水草、荷花、水鸭、螃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苍蝇、麻雀、玫瑰归为一类。则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6.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把它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7.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 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资江河及河内的所有生物 B.南县万亩梨园内的全部梨树 C.植物园内的所有荷花 D.秀峰公园内的所有植物 10.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 A.老虎吃野兔 B.蛇吃老鼠 C.青蛙吃昆虫 D.蝗虫吃庄稼 11.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及答案【篇一: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txt>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植物体结构层次的构成的正确描述顺序是() a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 植物体→器官→组织→细胞 c 系统→植物体→器官→组织→细胞 d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同学们都喜欢吃苹果,苹果属于植物体的()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3.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均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细胞质 b.细胞膜、细胞核 c.大液泡、叶绿体 d.细胞膜、叶绿体 4.组织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细胞伸长 b细胞生长c细胞分裂d细胞分化 5.下列属于植物器官的是() a.洋葱表皮 b.松树 c.叶肉 d.桃花 6.下列表示家兔的结构层次,正确的是() a.组织→细胞→器官→系统→家兔 b.细胞→器官→组织→家兔→系 统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家兔 d.器官→组织→细胞→系统→ 家兔 7.下列选项中,不是单细胞生物的是() A变形虫B水绵C衣藻D草履虫 8. 蝙蝠与菊花在其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是蝙蝠具有() a.细胞 b.器官 c.系统 d.组织 9.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发现() a.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 b.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减少 c.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增多 d.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增多 10. 下列植物的结构属于保护组织的是() a、芽的生长点 b、叶肉 c、筛管 d、叶的表皮 11. 与番茄果肉细胞相比,人的肌肉细胞中没有()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120分/120分钟) 第I卷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12分) 1.指出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B)3分 A、蜕.变(tuì)饥.寒(jī)缀.连(zhuì)倔强.(jiàng) B、洗濯.(zhuó)玷.污(zhān)扒窃.(qia)诅.咒(zòu ) C、海天相吻.(wěn)碌.碌一生(lù)坚贞.(zhēn)庸.人(yōng) D、鬓.发(bìn)寂寥.(liáo)榆.杨(yú)当.心(dāng) 2.选出书写有误的一项(A)3分 A.洗濯玷污碌碌终生绝处逢身 B.稀疏雏形红灯绿酒回味无穷 C.嬉戏厄运心旷神怡异国他乡 D.固执懊恼猝然长逝问心无愧 3.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C) 3分 A.为了避免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B.通过这次严肃的教育,使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C.我们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努力提高语文水平。 D.全体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班长的报告 4.下列诗句不构成比喻关系的一句是(C)3分 A、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B、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航。 C、理想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D、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二、课内阅读理解(2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8-11题。(15分)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找出下列句中的没运用通假字的一项(D)3分 A、不亦说乎 B、诲女知之乎 C、是知也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动物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 C、细胞膜 D、细胞核 2、瓜或番茄时,会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中的(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壁D液泡 3、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A、表皮 B、叶肉 C、叶脉 D、气孔 4、校园内的一棵大树在初夏阳光的照耀下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5、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银边天竺葵放在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 A. 让有机物积累起来 B. 让有机物运走消耗 C.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D. 不让植物产生二氧化碳 6、水中存在着“藻类→小虾→小鱼→大鱼”这样一条的食物链,如果水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下列生物中DDT含量最多的是() A.藻类 B.小虾 C.小鱼D.大鱼 7、猫头鹰和老鼠的关系属于() A、竞争关系 B、合作关系 C、捕食关系 D、寄生关系 8、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一块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B.一个养有金鱼和水草的小鱼缸; C.一条河流; D.一个植物园。 9、下列四项中,正确表示了一条食物链的是〔〕: A.阳光→草→牛→虎; B.草→兔→鹰; C.鹰→蛇→青蛙→昆虫; D.阳光→玉米→鼠。 1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11、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A.阳光; B.羊; C.草; D.水。 *12.植物细胞分裂的顺序是( )。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期末生物试题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艾滋病病毒 B.山羊 C.柳树 D.草履虫 2.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和特征多种多样,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逐年增粗、长高的小树 B.漫天飞舞的雪花 C.恐龙化石 D.溶洞中长高的石笋 3.某小组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鲫鱼、金鱼、水草、螃蟹、荷花等归为一类,松、柏、鼠、苍蝇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分类的方法为 A.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 B. 按照生物的用途 C.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D. 按照生物的数量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认为描写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5.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在下列吃与被吃的生物关系中,构成食物链的是 A.白菜→菜青虫→食虫鸟 B.阳光→牧草→牦牛 C.蝗虫→青蛙→蛇→鹰 D.水分→牧草→绵羊→牧民 6.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全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7.“当你置身于一片树林中,你会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枝叶间透过的阳光;你会听到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文中描述的树、花、草、虫、鸟、阳光、微风、溪水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 8.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最大的显微镜是 A.目镜5×,物镜8×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15×,物镜10× D.目镜20×,物镜15× 9. 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强,应选择下列哪项来进行调节? ①较大的光圈②较小的光圈③反光镜的平面④反光镜的凹面 A.①③ B.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0.在观察黄瓜果皮的表皮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些绿色的颗粒状结构,该结构最可能是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液泡 11.小明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那么这种细胞肯定不是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苹果的果肉细胞 C.菠菜的叶片细胞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2.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把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动植物细胞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作用(P.45)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3、动物细胞的结构(P.47-P.48)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列哪个区域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 A.大气圈的上部 B.大气圈的底部 C.整个水圈 D.岩石圈的上层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陆地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3.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观察法 4.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 A.阴暗、明亮 B.潮湿、干燥 C.温暖、寒冷 D.食物多、食物少 5.影响小麦产量的生态因素不包括( ) A.阳光和温度 B.植物高度和开花时间 C.水分和土壤肥力 D.害虫和田间杂草 6.骆驼背上的驼峰是骆驼的一个重要标志,其驼峰的形成说明( ) A.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B.环境对生物的改造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生物的结构与环境没有关系 7.决定沙漠中植物种类稀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温度 B.阳光 C.水 D.土壤 8.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并且能固沙,这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9.“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B.空气C.温度D.阳光 10.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 A.食物链、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D.阳光、空气、水分等[来源:Z_xx_https://www.360docs.net/doc/2813197312.html,] 11.一个池塘被农药污染,在池塘中有一个食物链:浮游植物一水蚤一鱼一鱼鹰,则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浮游生物B.水蚤C.鱼D.鱼鹰 12.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这 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 则可能引起() A.乙和丙数量增加 B.丙和丁数量减少 C.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乙和丁数量增加 13、下列说法不是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七年级上册生物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认识生命) 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能填: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3分,共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虫 D、珊瑚 2、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 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 D、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验组 3、某班同学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的鼠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 A、丁B、丙C、乙D、甲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食物网 5、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6、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7、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 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动、植物都能排泄体内废物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 9、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应是()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10、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1、以下哪一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A、森林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 C、生物进化 D、生物入侵 12、到了冬天,杨树和柳树的叶子纷纷落下,而松树、柏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A、杨树和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柏比杨柳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柏和杨柳进行着生存斗争 D、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13、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稻螟 A、①②⑤⑥B、③④⑦⑧C、①③④⑥D、 ②⑤⑦⑧ 14、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棵桃树B、一片果园C、一条小溪D、一块稻田 15、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 它生物三类。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A、生活环境B、形态结构C、生物用途D、个体大小 16、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1.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一个污点,移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不动,这污点是在 ( ) A.目镜上 B.玻片标片上 C.物镜上 D.反光镜上 2.细胞分裂时,首先是什么一分为二 (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壁 3.不具有细胞的生物是 ( ) A.变形虫 B.艾滋病病毒 C.酵母菌 D.蘑菇 4.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没有单细胞植物,只有单细胞动物 C.结构简单 D.身体非常微小 5.番茄(西红柿)的果皮、果肉和其中的“筋络”分别属于下列组织中的 ( ) ①输导组织②分生组织③营养组织④保护组织 A.④②① B.④①② C.④③① D.④①③ 6.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少量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 )

A.切片 B.装片 C.涂片 D.载片 7.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中,为动物细胞所特有的是( ) A.在原细胞的中央,逐渐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B.细胞核首先分裂成两个 C.原细胞膜从中央凹陷,一分为二 D.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 8.肌肉组织的生理作用是 ( ) A.保护作用 B.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作用 C.收缩、舒张作用 D.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的作用 9.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 ) A.液泡 B.染色体 C.线粒体 D.叶绿体 10.下列不属于器官的是 ( ) A.唾液腺 B心脏 C,血液 D.肾脏 11.关于系统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身体某一部分上的器官的总和 B.体内功能上有某种联系的多个器官的总和 C.体内生理功能多样且结构上连续的各个器官的总和 D.体内能够完成一种或多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的总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测试卷 第二单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面的句子你一定很熟悉,你能正确书写出相应的汉字吗?(3分) (1)后来发生了fēn 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尽头一口shuǐbōlín lín()的鱼塘。 (2)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dàn yǎ(),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shēn chén(),pōpōsǎsǎ(),秋风中正开得làn màn()。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步》和《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 C.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除编有《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琦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修改:删除“正在”

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修改: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C.春天的武汉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修改:把“成为”改为“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修改:删除“通过”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步》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咏雪》写的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谢太傅”的女儿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D.《散文诗二首》都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无论是金色花,还是荷叶,都被诗人用来歌颂母爱;无论是稚童的天真烂漫,还是青年女子的细腻敏感,都是真情的流露,感人至深。 5.古诗默写。(3分) (1)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泰戈尔《金色花》) (2)母亲啊!你是,我是。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冰心《荷叶·母亲》)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六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 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A.蜻蜓点水?B.种子萌发?C.森林着火?D.人的呼吸 2.下列哪个区域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 A.大气圈的上部?B.大气圈的底部?C.整个水圈?D.岩石圈的上层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B.生物圈?C.陆地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4.在下列影响兔子生存的环境因素中,哪种不属于非生物因素( ) A.阳光?B.温度?C.狼?D.水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描述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 A.捕食?B.竞争?C.合作?D.追逐 6.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B.哈维?C.林奈?D.沃森和克里克 7.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 ) A.调查法?B.实验法?C.比较法?D.观察法

8.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 A.阴暗、明亮?B.潮湿、干燥?C.温暖、寒冷?D.食物多、食物少 9.苹果、梨等果树不能在热带地区栽种,主要受下列哪项因素的限制( ) A.温度B.湿度?C.阳光?D.水分 10.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此适于生活在( ) A.极地?B.水中?C.荒漠中?D.高山上 11.下列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适宜的温度?B.土壤中的微生物?C.水分?D.阳光 12.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C.北方针叶林?D.南方阔叶林 13.玉米和水稻不能间作套种,起限制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B.空气?C.水分?D.温度 14.影响小麦产量的生态因素不包括( ) A.阳光和温度?B.植物高度和开花时间?C.水分和土壤肥力 D.害虫和田间杂草 15.骆驼背上的驼峰是骆驼的一个重要标志,其驼峰的形成说明(

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认识生物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认识生物单元测试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人教版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选择题。 1.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分类法 2.以下哪项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的是() A.生活需要营养B.能自由运动 C.能进行呼吸D.能生长和繁殖 3.以下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A.含羞草B.狮子C.蘑菇D.流感病毒 4.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来自() A.其他动物B.真菌C.植物D.以上三项都不是 5.下面是一位同学选取的几种生物,他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1、2、3、5、8五种生物归为一类,而将4、6、7三种生物归为另一类。请问:他是按什么方法归类的() A.按照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这些生物的数量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6.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地震因素B.火山因素C.战争因素D.人为因素 7.请仔细分析下列各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一项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大树底下好乘凉 8.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阳光、温度和水属于非生物因素 B.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 C.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只能适应环境 D.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9.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 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D.杂草和玉米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10.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A.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11.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分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篮球场、草地和树林中的湿度,并记录数据,他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比较法 12.山坡阳面的玉米生长情况比阴面的要好,其主要原因是()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 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法

作业: 教学反 思: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目标 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

作业: 教学反 思: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 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练习4 (适用于七年级上册Unit2) 单词拼写: 号码第一个请原谅铅笔笔记本字典电脑游戏棒球请 手表(复)遗失找回橡皮擦学校拼写双肩背包一套这个那个什么怎样他的我的她的这些那些黑色的名字橘子夹克衫白色绿色的四八 零三 I. 选择填空( 20分) ( )1. This is ___ “h” and that’s ____ “q”. A. a; a B. a; an C. an; a ( )2. —Is this your ruler? —No, ______. A. this isn’t B. it isn’t C. it’s not ( )3. —Hello! Are you Amy? — . A. Yes, I’m B. No, I’m C. No, I’m not ( )4. You can(能) call Gina _____ 234-5678. A. in B. at C. for ( )5. —Your backpack is very nice. —. A. Thank you B. Yes, it is C. That’s right ( )6. You can look up(查询)the word(单词)in the ______. A. pencil case B. dictionary C. backpack ( )7. — you spell pen? —P-E-N. A. How are B. What do C. How do ( )8. —Is that ruler? —No, it’s not her ruler. It’s my ruler. A. her B. my C. your ( )9. —What’s that?— English book. A. It’s a B. It’s an C. This’s an ( )10. —Is that your computer game the lost and found case? —Yes, it is. A. at B. in C. on ( )11.What’s t his _____English ? A. of B. for C. in ( )12.___ a ruler ? Yes, ____ . A. Is this , it is B. Is that , it’s C. this is , it’s ( )13. —Is that _______pencil ? —Yes, it’s my pencil. A. you B. your C. his ( )14. — ____ your father a teacher ? —Yes, he is . A. Are B. Is C. Does ( )15. ___color is your backpack ? It’s yellow.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第1单元第1章认识生物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注释) 1. 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哪方面的特征() A.分布 B.生活环境 C.形态结构 D.数量 2. 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 A.马B.狗C.羊D.老虎 3.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他们把水草、荷花、松树、玫瑰这些生物归为一类,而将蝗虫、麻雀、鲫鱼、河蚌归为一类。他们归类的依据是…()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生存环境 4. 小军在社区调查生物的种类时,记录了许多生物,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他对生物进行了分类。其中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A.车前草 B.国槐 C.睡莲 D.黄杨 5. 我国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调查法 C.实验法 D.分类法 6. 在“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活动中,不必要进行的工作是() A.设计调查表格 B.制作植物标本 C.作好调查记录 D.做好归类整理 7. 下列生物按形态特征划分的一组是( ) A.牛和草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猫头鹰和鼠 8.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他们把水草、荷花、松树、玫瑰这些生物归为一类,而将蝗虫、麻雀、鲫鱼、河蚌归为一类。他们归类的依据是( )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生物的生存环境

9. 下面关于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的步骤,正确的是() ①分组②选择调查范围③调查记录④归类⑤设计调查路线⑥整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⑥⑤④ C.②①⑤③④⑥ D.①②⑤③④⑥ 10. 下面是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时的方法步骤,请按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 ①分组②设计调查路线③归类④做好调查记录⑤选择调查范围⑥将归好类的资料进行整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⑤①②④③⑥ D.①⑤②④③⑥ 11. 我们在对某地区生物分布状况作调查时,首先应确定调查的() A.目的和对象 B.范围和方案 C.方法和顺序 D.范围和顺序 12. 我国的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约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A.1/2 B.1/3 C.1/4 D.1/5 13. 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下列叙述是几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感到太恶心了,于是不作记录 14. 当我们对森林中某种植物的密度进行调查时,若调查的范围很大,我们最好采用哪种调查方法( ) A.大体估算 B.全部逐一数过 C.分成几块进行调查,然后累加 D.分成几块随机抽样调查,求平均值 15. 生活在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地区的企鹅,个体越小,越有利于身体散热。这一事实可作什么特征的具体实例:①适应性②应激性③遗传性和变异性④竞争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在田间调查后,绘制的青蛙数量与季节关系的直方图。图中显示青蛙数量最多的季节是(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卷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测试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生物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姓名:班级: 一、单选题。 1.飞机、机器人、海带、电脑都是我们熟悉的物体,其中属于生物的是() A飞机B机器人C海带D电脑 2.狮子捕食斑马,其生理意义在于() A获取营养B强者欺凌弱者C游戏D将它驱除出领地 3.完成下列哪项活动不需要使用调查方法() A.全国性人中普查? B.中学生对网络游戏的看法 C.某一保健品的市场销售预测D.人物外貌的 4.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出反应的是() A.动物以植物为食B.含差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会合拢 C.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雾D.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5.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A.具有细胞结构B.能使动物和植物致病 C.能够繁殖后代D.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6.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必须借助仪器用眼观察? B、可利用照相机帮助我们观察 C、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D、可利用录音机等工具观察 7、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8.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在其体内生活的还有藻类植物,藻类依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浅水区,与什么有关() A.呼吸?B.取食?C.生长?D.繁殖

9.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有细胞结构?B.能生长和繁殖?C.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D.身体呈绿色 10、在调查社区的生物种类时,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正确的做法是( ) A、记录数量最多的生物? B、记录最珍贵的生物 C、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生物? D、记录看到的全部生物 11、金鱼按其形态结构特点,应归为( ) A、植物? B、动物? C、其它生物? D、宠物 12.地球上的人口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否则会影响人类的生活, 这主要是因为生物的生存需要() A.一定的空间B.适宜的温度C.空气D.阳光 13.若将绿藻甲、乙、丙、丁甲组分别放置于湖泊、100m深的海中、800m深的海中,50m深的海中,首先死亡的是生活在何处的绿藻( ) A.甲?B.乙?C.丙?D.丁 14.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 A.一只B.两只C.三只D.十只 15.在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是() A.鱼类的季节性洄游?B.仙人掌叶变成针刺状 C.蛾类的夜间活动?D.养在小瓶中的鱼都浮向水面 16.下列探究活动的哪一步属于提出问题:() A.某同学发现池水中有一运动的白点B.心想这是生物吗 C.于是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D.原来是草履虫 17.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 )等气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图2-S-1 1.显微镜的构造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和[]________。能调节镜筒升降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能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一只手握住[]________,另一只手托住[]________,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大约7厘米处。 (2)对光:安装好物镜和目镜,转动[]________使____________对准通光孔,左眼向镜筒内观察,同时右眼________,调节[]________选择一个较大的光圈,转动[]________,直到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为止。 (3)观察: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________上,用[]________固定,使玻片标本正对通光孔的________。转动[]__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________。眼睛要从一侧看着[]________,直到接近玻片标本为止。转动[]________,使物像更加清晰。 3.显微镜成像特点 (1)从目镜内看到的像是________。 (2)物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________。 二、观察动植物细胞

4.玻片标本分类 ? ??? ?按材料处理方法分???? ? 按保存时间分? ??? ? 5.制作并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6.动植物细胞结构比较

图2-S-2 7.构成细胞的物质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动植物细胞内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 8.我们的生命起源于一个________,内有指导人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主要位于________内,载体是________。 三、细胞构成生物体 9.细胞分裂过程 图2-S-3 10.人体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并由小长大,主要是依靠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精卵通过____________产生新细胞,通过____________形成组织。 11.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分歧.(qí)瘫.痪(tān)树杈.(chà)匿.笑(nì) B.粼粼.(lín)诀.别(jué)姊.妹(zí)荫.蔽(yīn) C.一霎.(shà)攲.斜(qī)沐.浴(mù)脸颊.(xiá) D.捶.打(chuí)菡萏 ..(hàn dàn)徘徊.(huí)絮叨.(xù) (解析:B项“姊妹”的“姊”读作“zǐ”,“荫蔽”的“荫”读作“yìn”;C 项“脸颊”的“颊”读作“jiá”;D项“徘徊”的“徊”读作“huá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2分) A.瘫痪憔粹分歧朗润 B.决别侍弄徘徊响晴 C.捶打烂漫莲篷娇媚 D.拆散煎熬遮蔽静谧 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B.他翻来覆去地想,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在哪儿了。 C.没人陪奶奶的时候,她就喜欢边做事边絮絮叨叨。 D.这次活动为了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小部分人对其不是很满意。 (解析:D项“各得其所”是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与后半句意思矛盾。)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C)(2分) A.礼是由传统和习俗形成的行为规范。 B.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民众高尚文雅的气质和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 C.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 D.礼尚往来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喻户晓的礼节,也是人们交往的准则。 (解析:C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民族”。)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散步》《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 C.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除编有《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二、古代诗文阅读(22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给每个选择找一个最佳的答案,每题1分) 1.合作小组讨论“生命基本特征”时,出现下面4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2.下列自然现象中,与生物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花开花落 B.蜻蜓点水 C.食物腐败 D.涨潮落潮 3.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 C.人和猪 D.蚂蚁和蚱蜢 4.语文课上学到的成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5.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你知道青蛙的冬眠和哪一种环境因素有关吗?() A.温度 B.青蛙的天敌 C.阳光 D.与环境因素无关 6.九龙江是厦门母亲河。下面四种说法中,代表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整条九龙江 B.九龙江的水 C.九龙江里所有的鱼 D.九龙江里的所有生物 7.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是正确的做法。 A.尽量将标本撕得薄一些 B.将盖玻片垂直于载玻片后迅速放下 C.若有气泡,则用手轻压赶走 D.盖上盖玻片后可直接将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上 8.不论是动物体或是植物体,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9.荔枝汁甜味美,主要是荔枝果肉细胞的()中含有大量糖分。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液泡 10.参天大树的根部吸收的水,能够达到树冠的顶部,主要的动力来自(). A.呼吸作用 B.运输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 11.养金鱼的人,总要在鱼缸里放一些新鲜水草,你认为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清洁鱼缸里的水 B.使鱼缸更富生气 C.供给鱼新鲜食料 D.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