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四川省教师资格证最新考试题库
2011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A

2011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A 一.单项选择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生存需要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2.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布鲁纳3.与发散思维对立的是: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创造思维D.聚合思维4.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量主要借助:A.观察B.测验C.访谈D.实验6 .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罗杰斯C.布鲁纳D.斯金纳7.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文学B.数学C.历史D.法律8.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A.西蒙B.维特金C.克勒D.卡根9.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研究的是:A.求异思维B.求同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10.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问题解决的A.分析问题阶段B.提出假设阶段C.发现问题阶段D.检验假设阶段11.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A.泰勒B.布鲁纳C.布鲁姆D.班杜拉1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立开始于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作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A.詹姆士B.桑代克C.斯金纳D.布鲁纳13.皮亚杰认为,11至15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A.思维准备阶段B.形象思维阶段C.感觉运动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14.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A.智力理论B.动机理论C.学习理论D.认知理论15.布鲁纳提出的是:A.掌握学习理论B.认知学习理论C.情感学习理论D.行为学习理论16.迁移的形式训练的心理学基础是:A.官能心理学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认知心理学17.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被称为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化理论D.关系理论18.以同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称作:A.活动定向B.内部言语C.有声的外部言语D.无声的外部言语19.反映测验分数可靠性的指标,是测验的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20.一个人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叫A.认同B.移置C.投射D.回归二.填空题21.根据班集体性质,可将其分为:_团结的班集体_、_离散的班集体_和_散聚的班级体_。
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的教育》,其作者是( )A.柏拉图B.昆体良C.夸美纽斯D.苏格拉底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教育论》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3.“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A.洛克B.杜威C.斯宾塞D.夸美纽斯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A.课堂教学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现场教学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戌癸丑学制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7.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制度D.民族文化传统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继承性9.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A.基本规律B.基本方法C.基本途径D.基本要求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个别辅导D.布置作业11.“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1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哪个环节? ( )A.开端B.中间C.终端D.外部1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 )A.暂时遗忘B.永久遗忘C.干扰遗忘D.逆向遗忘14.“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 )A.知觉B.嗅觉C.嗅D.嗅觉感受性15.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 )A.线条透视B.空气透视C.运动视差D.视轴辐合16.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紧张性与集中性D.紧张性与选择性17.“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 )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A.道德感( ) ( )B.美感C.理智感D.热爱感19.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2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 )A.无条件反射B.本能的行为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 个小题,每空1 分,共36 分。
2011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最新考试试题库(完整版)

B.因果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等同关系
正确答案:A
8、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
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
正确答案:B
34、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 )。
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
C.事物发展的状态
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正确答案:D
3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界定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正确答案:A
25、“司马光破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侯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正确答案:D
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正确答案:A
29、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 )辩证关系的原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B级真题2011年10月

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B级真题2011年10月(总分:94.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总题数:15,分数:15.00)1.教育这个社会子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分数:1.00)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组织形式D.教育影响√解析:教育子系统的三个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2.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分数:1.00)A.夏朝B.商朝√C.秦朝D.唐朝解析:我国的学校产生于1000多年前的商代。
3.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的【】(分数:1.00)A.《论语》B.《学记》√C.《孟子》D.《中庸》解析:此题属于记忆考察题,正确答案应为B。
4.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体价值,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根本价值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分数:1.00)A.伦理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解析:考察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
5.德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分数:1.00)A.政治思想的教育B.政治立场的教育C.思想道德的教育√D.健康心理品质的教育解析:参考德育的含义。
6.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制度相比,教育制度不具有【】(分数:1.00)A.客观性B.取向性√C.强制性D.历史性解析:教育制度的特征包括: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7.历史上通称的“六三三”制即是【】(分数:1.00)A.壬寅学制B.葵卯学制C.壬子——葵丑学制D.壬戌学制√解析:“六三三学制”即是我国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
8.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分数:1.00)A.有目的的培养人√B.有专职教师C.有专门的教学场所D.有特定的教学对象解析: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
9.教师形象的核心是【】(分数:1.00)A.文化形象√B.道德形象C.蜡烛形象D.人格形象解析:教师的文化形象是教师形象的核心。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
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句话出自(B)A.《学记》B.《论语》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2.人类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B )A.自然环境B.社会生产C.人口状况D.政治制度3.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C)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管理现代化C.教师素质现代化D.教育内容的现代化4.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C)A.传播文化B.生产功能C.培养人才D.人口功能5.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D)A.主体活动的选择性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D.主体活动的创造性6.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A)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7.我国建国后推行新学制的时间是(C)A.1949年10月B.1950年10月C.1951年10月D.1958年9月8.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B)A.教育内容B.教育目的C.学生D.教师9.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教育目的是(C)中的教育目的A.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0.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B )A.孔子B.夸美纽斯C.杜威D.布鲁纳11.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C)A.德育工作B.智育工作C.教学工作D.学生12.小学劳动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是(A )A.自我服务劳动B.社会生产劳动C.社会公益活动D.勤工俭学活动13.社区教育的对象是(C)A.社区内的少年儿童B.社区内除学生以外的社会成员C.社区内的每一个成员D.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14.我国的教师节是(D)A.6月1日B.9月1日C.10月10日D.9月10日1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D )A.教学工作B.班主任工作C.德育工作D.教书育人16.在小学生的各生理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D )A.身高体重B.骨骼肌肉系统C.循环和呼吸系统D.神经系统17.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C)A.孔子B.杜威C.赫尔巴特D.凯洛夫18.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描述和探讨的教育家是(C)A.孔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亚里士多德19.(A)认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A.心理起源论B.劳动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需要起源论20.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A.教与学的矛盾B.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D.主体与客体间的矛盾二、多选题。
2011年四川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

2011年四川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6. 名词解释题7. 简答题8. 论述题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
1.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是( )。
A.家庭教育中发生的现象B.学校教育中发生的现象C.社会教育中发生的现象D.职业教育中发生的现象正确答案:B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所以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发生的现象。
2.关于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B.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在具体领域的应用学科C.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是彼此补充的D.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可以相互替代正确答案:A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所以教育学和心理学均是它的基础学科。
3.小学生背乘法口诀表属于奥苏伯尔所说的( )。
A.接受学习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C.自主的发现学习D.意义学习正确答案:A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接受学习是指教育者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习者以接受的方式得到知识。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
机械学习是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是一种机械式的死记硬背。
而意义学习则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所以,背乘法口诀表属于机械的接受学习。
2011四川省教师资格证最新考试试题库(完整版)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2、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3、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4、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5、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6、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7、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8、奥斯本提出了()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D、头脑风暴法9、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A、自我中心阶段B、他律阶段C、自律阶段D、公正阶段10、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B、心理诊断C、心理辅导D、心理测验11、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来源:考试大D、欲望内驱力12、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A、关注发展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生存阶段13、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14、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16、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7、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A、刺激分化B、消退C、刺激泛化D、获得18、浪漫的爱的组成是()A、亲近和激情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C、激情和承诺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
2011年4月四川省教师资格证A真题及答案

四川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A级)试卷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桥梁的是【C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无法判断2.从远古教育进入古代教育后,教育呈现出一定的特征,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其特征的是【 D】A.阶级性B.等级性C.狭隘性D.贫乏性3.教育既要照顾到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其原有水平的要求,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B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4.作为新时期教师角色重要补充的是【 C】A.心理治疗者B.被攻击的对象C.研究者D.学校管理者5.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首席教师作用的是【B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同伴影响6.构成课堂气氛的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与【 D】A.心理环境B.情感环境C.认知环境D.物质环境7.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C】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智者8.提出教学过程包括九个要素的是【 B】A.斯金纳B.加涅C.布鲁纳D.奥苏贝尔9.在下列教学方法中,属于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是【B 】A.讲授法B.演示法C.练习法D.情境教学法10.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是【 B】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文化素质D.生理素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 ABD】A.通晓所教的学科与专业B.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C.哲学D.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E.文化学12.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BCDE 】A.工作关系B.人际关系C.组织关系D.心理关系E.非正式关系13.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 BCDE】A.父母的权威B.父母的表率作用C.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D.父母的文化修养E.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14.中小学的课程表现形式主要有【BCD 】A.课程理念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材E.教参15.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包括【ABCD 】A.传授知识B.形成技能C.培养智能D.发展个性E.塑造德行16.技能学习的过程包括【ABCD 】A.定向阶段B.分解阶段C.定位阶段D.熟练阶段E.应用阶段17.素质教育目标包括【ABCDE 】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文化素质D.心理素质E.审美素质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8.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3、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
这是一种:()
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4、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5、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6、提出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托尔曼
7、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8、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
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
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
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9、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10、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
A、熟悉性临近性
B、形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11、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12、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
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13、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14、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15、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16、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17、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18、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19、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2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21、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22、浪漫的爱的组成是()
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
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
23、人工智能是属于()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D、机器学习
24、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A、4 2
B、5 2
C、6 2
D、7 2
25、奥斯本提出了()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D、头脑风暴法
26、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27、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A、 1岁
B、 3岁
C、 5岁
D、 7岁
28、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
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策略
29、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30、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A、 50%-60%
B、 60%-70%
C、 70%-80%
D、 80%-90%
31、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3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33、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