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散系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散系

•②实验现象 •NaCl、NaOH、HCl溶于水
后能导电,酒精、蔗糖溶于 水后不能导电。
问题一:NaCl NaOH
HCl三种溶液为什么
能导电?
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问题二:上述三种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离 子是怎样产生的?
电离产生的
问题三:物质在哪些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可发生电离
胶体的聚沉
由于同种胶体颗粒可以吸附同种离子而带 同种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使得胶粒不 容易聚集。但在一定条件下,胶体中的粒 子会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 剂中析出,这个过程叫胶体的聚沉。通常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加热,加入电解质, 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土壤的性质
化学工业
食品
建筑材料
性质:具有丁达尔效应(可利用此性质区
分胶体和溶液)
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之间
常见胶体:Fe(OH)3胶体、 Al(OH)3胶体、 烟、云、 雾、豆浆、墨水、蛋清、淀粉溶液、肥皂水、 有尘
埃的空气、血液等.
应用:生活,医学,国防,材料等领域
自然界中的丁达尔效应
实验探究: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 ①实验步骤 • 在五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 NaOH溶液、稀盐酸、酒精溶液和蔗糖溶 液,组装好仪器,接通电源。
我们发现了胶体!
性质:具有丁达尔效应(可利用此性
质鉴别胶体和溶液)
现象揭密:
当光束照到不同物体上时,由于物体的粒子大 小不同,会产生不同现象。若粒子过大,主要 发生反射现象;若粒子较小,主要发生透射现 象;当粒子直径在10-9m——10-7m时,就会 发生散射现象。
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系
物质的分散系

3、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
当一束会聚的光线透过溶胶时,在 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看到一个光亮的通 道,这称之为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原因:胶体粒子较大(1~100nm),对光 具有散射作用,光在胶体的通路中出现 一条明亮的光带。 应用:用这种方法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2)布朗运动
胶体中胶粒作无规则运动。 观察仪器:超显微镜
离子或分子
大量分子集合体
许多分子集合体 或高分子 均一、透明 稳定 能 不能
均一、透明 稳定 能
不均一、不透明 不稳定 不能 不能
性质
稳定性 能否透 过滤纸 能否透 过半透膜
能
分散成粒子的 物质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分布在其中的物 质(分散剂) 水
水 溶剂
固体小颗粒
液体小液滴 溶质
二、胶体
• 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 10-9~10-7m之间分散系。
物 质 的 分 散 系
一、分散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气、液、固)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分散剂:粒子分布在其中的物质
几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分散系粒 子的大小 分散质粒 子的组成
外观
溶液
<1nm(10-9m)
浊液
>100nm(10-7m)
胶体
1nm-100nm (10-9-10-7m)
例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 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 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 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 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1纳米=10-9m)( )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有丁达尔现象 C.所得液体一定是溶液 D.所得物质一定是浊液
物质的分散系

NaCl Na
Cl
练一练
试写出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HNO3
H2SO4
Fe(OH)3
物质导电性实验
向装置中分别加入: ①干燥的NaCl 固体 ④ NaOH溶液 ⑦NaCl 溶液 ②NaOH 固体 ⑤酒精溶液 ⑧蔗糖固体 ③ 稀盐酸 ⑥葡萄糖溶液 ⑨熔化的NaOH
连接低压直流电源后,能使灯泡发光的是 ③ ④ ⑦ ⑨
实验: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
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 中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 搅拌片刻后静置片刻,比较两只烧杯中 液体的浑浊度。
特征②:胶体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吸附能力。
胶体的种类
烟、云、雾
气态
气溶胶
淀粉溶液、氢氧化铁胶体
分散剂
液态
液溶胶
有色玻璃、烟水晶
固态
固溶胶Leabharlann 总结如:泥水、石灰水。
②乳浊 液
:不溶的液体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如:植物油与水、牛奶。
石灰槽
溶液
1.概念:分散质的粒径d<10-9m的分散系。
实验记录: 溶液 小灯泡 情况 NaCl √ KNO3 √ NaOH √ 蔗糖 × 蒸馏水 ×
电解质
酸、碱、绝大多数的盐、部分金属氧化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 状态下可以导电的 化合物。
上述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① ② ⑨ ⑧ 是 .
非电解质的
胶体
1.概念:分散质粒径介于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 2.特征: ①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 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该现象被称为丁达尔 效应。
光线通过硫酸 铜溶液
光线通过氢氧 化铁胶体
物质的分散系

⑤CO2溶于水所得溶液能导电,CO2是电解质吗? 不
3、能自身电离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溶于水能导 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O2、SO2等
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常见的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 物是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以及大多数的有机化 合物是非电解质
比赛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 HCl Ba(OH)2 Na2CO3
①金属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有什么不同?
金属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电解质溶液导电 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②H2SO4溶液能导电,硫酸溶液是电解质吗? 不是 ③铁能导电,铁是电解质吗?不是 电解质 1、化合物 非电解质
④硫酸钡溶液不能导电,硫酸钡是非电解质吗? 不是
2、是否为电解质与溶解性无关
物质的分散系
高一化学组
陈亚山
一、物质的分散系
1、分散系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 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 2、分散系的组成: 分散系包括分散质和分散剂 3、分散系的分类: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9m ~ 10-7m;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 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实验1、用一激光笔分别照射硫酸铜溶液和氢氧 化铁胶体
红褐色液体
CHale Waihona Puke SO4溶液Fe(OH)3胶体
现象: 当光束照射氢氧化铁胶体,在垂 直于光线的方向看到一条光亮的 通路 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 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应用: 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Ca(OH)2
(NH4)2SO4
注意:
电荷守恒
当堂测评
物质的分散系_正式

化合价相同 原子团不能拆开写,如OH-,SO42- (HSO4-) 电离无须条件 配平——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方
程式中正负电荷代数和为0)
检验“=”两边是否守恒(原子、电荷)
练习书写电离方程式:
HCl =
H+ + Cl-
3+ + 3SO 22Al Al2(SO4)3 = 4
①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可以分为九种分散系
分散质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分散剂 气 气 气 液 液 液 固 固 固
实例
空气 云、雾 烟、灰尘
泡沫、汽水
气 态 分 散 系 液 态 分 散 系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泥土水 泡沫塑料、面包
固 态 珍珠(包藏水的碳酸钙) 分 散 系 合金、有色玻璃
BaCl2 = Ba2+ + 2ClAgNO3 = Ag+ + NO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Cu单质可以导电,所以Cu是电解质
×
2、NaCl溶液有很好的导电性,所以NaCl溶液 是电解质
×
3、SO2溶于水得到H2SO3(亚硫酸),也具有 导电性所以是电解质 4、CaCO3,BaSO4在水中溶解性很小,导电性 也不好,所以是非电解质
分散质、分散剂可以是三态
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 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
2、分散系的组成: 分散系包括分散质和分散剂
分散系 溶液 (NaCl溶液) 悬浊液 (泥水) 乳浊液(油水) 分散质 分散剂 水
Na+和Cl- ﹤10-9m 小土粒
小油滴 ﹥10-7m
物质的分散系

2.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会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 程式。
2、分散系的分类 本质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分散系
分散质 微粒直 径
溶液
<10-9m
胶体
浊液
10-9m-10-7m >10-7m
(< 1nm) (1 ~100 nm) (>100 nm )
少量分子的 大量分子 集合体或大 的集合体 分子
透明均一
7
透明均一
不透明不 均一
能 能
稳定
食盐水、碘酒
能 不能
稳定
不能 不能
不稳定
肥皂水、淀粉溶液、 泥水 血液、豆浆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 电解质: 合物
常见的电解质:大多数酸、碱、盐和金属氧化物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 非电解质: 电的化合物
常见的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
⑤胶体提纯
分散质粒子 大小比较
浊液
>100nm 1nm~100nm
胶体
滤纸 <1nm
溶液
半透膜
胶体与溶液的分离? 用半透膜渗析 胶体或溶液与浊液 的分离? 用滤纸过滤
比较下列三种分散系
分散系 分散质微 粒直径 外观形状 能否透过 滤纸 能否透过 半透膜 稳定性 实例 溶液 胶体 浊液
<10-9 m 10-9~10- m >10-7 m
注意:我们讨论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单质或混合物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思考:为什么有的溶液能导电?有的不 能导电?
导电的实质
水溶液中的化合物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 生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从而使溶液具有
物质的分散系

(5)以上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④⑨ )
课堂小结
1、分散系的分类 2、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不能产生离子的化合物。
如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氨气
(3)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 子的过程。
• 随堂训练:
1、下列有关电解质说法正确的是( A )
A、NaOH固体溶于水后可以导电,所以NaOH是 电解质 B、CO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C、液态的铜导电性良好,所以铜是电解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氢氧化铁 胶体
三、胶体
1、性质
(1)丁达尔效 —— 区分溶液和胶体 应 —— 净水 (2)吸附性 2、分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
气溶胶:云、雾、烟
液溶胶:氢氧化铁胶体、牛奶 固溶胶:有色玻璃等
四、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产生离子的化合物。
如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物质的分散系
一、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将一种或几种物质 加入到另一种物质 中所形成的混合体系。
三、各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特征比较
溶液 <1nm
胶体
1-100nm
浊液 >100nm
分 粒子大 散 小 质 均匀性 主 要 特 征 稳定性 举例
均一 稳定 硫酸铜溶液
均一 较稳定
不均一 不稳定 泥水
体BaSO4 ⑥葡萄糖(C6H12O6)⑦乙醇(C2H5OH)⑧熔融KNO3 ⑨O2 。请回答下列问题。(填相应的序号) (1)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 ④⑧ )
(2)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①③⑤⑧ )
物质的分散系

物质的分散系
特 点 形成过程特点
均一 一种物质
溶液
CuSO4溶液 稳定 或几种物
质分散到
乳 浊 浊液 液 植物油和水
悬 浊
另一种物 不均一 质中形成 不稳定 的混合体
系。
液 泥水
一、分散系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 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日常生活:制豆腐原理和豆浆牛奶
3、其他应用
材料上,如制有色玻璃;
有色玻璃是由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于玻璃 中制成的。
军事上,有些火药、炸药须制成胶体; …… 胶体化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刚打扫 过的房间
【问题解决】
1、胶体和其他分散系(溶液、浊液)的本质 区别是 ( A )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乐效应 D、粒子有没有带电荷
过滤和渗析的原理图:
A、B、C分别代表浊液、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
不同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微 粒大小
溶液 <10-9m
胶体
10-9— 10-7m
主要特征 均一、稳定
能否透过 滤纸
能
能否透过 半透膜
能
均一、稳 定 能
不能
乳浊液 悬浊液 >10-7m >10-7m 不均一、 不均一、
不稳定 不稳定 不能 不能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质微粒直 径大小
溶液 分子或离 子
胶体
乳浊液
胶体微粒
小液滴
悬浊液 固体颗粒
溶剂
<10-9 m (<1nm)
特 点 形成过程特点
均一 一种物质
溶液
CuSO4溶液 稳定 或几种物
质分散到
乳 浊 浊液 液 植物油和水
悬 浊
另一种物 不均一 质中形成 不稳定 的混合体
系。
液 泥水
一、分散系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 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日常生活:制豆腐原理和豆浆牛奶
3、其他应用
材料上,如制有色玻璃;
有色玻璃是由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于玻璃 中制成的。
军事上,有些火药、炸药须制成胶体; …… 胶体化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刚打扫 过的房间
【问题解决】
1、胶体和其他分散系(溶液、浊液)的本质 区别是 ( A )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乐效应 D、粒子有没有带电荷
过滤和渗析的原理图:
A、B、C分别代表浊液、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
不同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微 粒大小
溶液 <10-9m
胶体
10-9— 10-7m
主要特征 均一、稳定
能否透过 滤纸
能
能否透过 半透膜
能
均一、稳 定 能
不能
乳浊液 悬浊液 >10-7m >10-7m 不均一、 不均一、
不稳定 不稳定 不能 不能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质微粒直 径大小
溶液 分子或离 子
胶体
乳浊液
胶体微粒
小液滴
悬浊液 固体颗粒
溶剂
<10-9 m (<1n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 电解质 C.固态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化时或溶于 水时都能导电 D.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
(8).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
专题一第一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
物质的分散系
物质的分散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 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分散系。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1 2
3
NaCl分散到水中形成溶液
泥沙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悬浊液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乳浊液
化氢等。 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中还是在熔融状态 下均以分子形式存在而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像蔗 糖,酒精等。
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同的原因
氯化钠溶解 的微观过程
蔗糖溶解的 微观过程
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的电离通常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电解质溶于水中生成水合离子,但为了书写 方便,常写成简单离子形式。
(10).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D ) A.Al2(SO4)3=2Al3++ 3SO42B.(NH4)2CO3=2NH4++CO32C.Ca(OH)2= Ca2+ + 2OH-
D.K2SO4=2K+ +SO42-
(11).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硫化钾溶液 K2S = 2K+ + S2-
Thank You!
提 渗
用于将胶体粒子 离子、小分子较小可透过半透膜, 和溶液离子分开 纯 析 用此法将胶体提纯
血液透析
胶体的应用 胶体常用于自来水厂净水
原因:胶体粒子的表面积很大,能 够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 例如:Fe(OH)3、Al(OH)3胶体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
导电的化合物。像氯化钠,氢氧化钠,氯
2、硫酸氢钠溶液 NaHSO4=Na+ + H+ + SO423、硫酸铁溶液 Fe2(SO4)3 = 2Fe3+ + 3SO42-
(2)、(6)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 ___。
(1)NaCl溶液导电,所以NaCl溶液是电解质;
(2)固体NaCl不导电,但NaCl是电解质; (3)Cu能导电,所以Cu是电解质; (4)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5)BaSO4的水溶液几乎不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6)液态酒精、酒精的水溶液不导电,所以酒精是非电解质。
(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 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 的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
数量级的是(
A.溶液
C
)
C.胶体 D.乳浊液
B.悬浊液
(2).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淀粉溶液 B.食盐水
A
)
D.碘酒
C.牛奶
(3).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 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 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D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4).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观察外观 A.丁达尔效应 B.丁达尔效应 (5).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2.散射:粒子直径小于入射光波长
总结: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太大,对于入射光只有反射
而不散射;溶液里溶质粒子太小,对于入射光散射很微弱,
观察不到丁达尔效应。
胶体的性质
内容 丁达尔 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 主要应用举例 鉴别胶体和溶液
效应
的运动
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
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 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该现象称为“丁 达尔效应”。 实验室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原因:胶体粒子较大(1~100nm),对光具 有散射作用,使光在胶体的通路中出现 一条明亮的光带。
为什么浊液及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光照射粒子1.反射:粒子直径远大于入射光波长
电泳
向移动[胶粒带电:如
Fe(OH)3胶粒带正电, H2SiO3胶粒带负电]
工厂静电除尘
胶体的性质
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 制豆腐、工业制
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常
聚 沉 见的聚沉方法:加热、加入电 肥皂,解释某些 自然现象,如江 河入海口形成沙 洲
解质、加入胶体粒子带相反电 荷的胶体
由于胶粒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
B
)
C.加热 )
C
B. 可以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6).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 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 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 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由鸡蛋壳
膜或羊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动物肠衣 膜等制成。 其原理为: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 分子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滤纸可将胶体和沉淀分离,胶体微粒可通过滤纸, 不能通过半透膜
物质的分散系 溶液
分散质粒子直 径 <10-9m 均一稳定 能 能 食盐水
胶体
例如:NaCl = Na+ + ClH2SO4 = 2H+ + SO42-
NaOH = Na+ + OH-
酸碱盐的电离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是H+的化合物。(如: 硫酸、盐酸、硝酸等) 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是OH-的化合物。(如: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等)
盐在水溶液中可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 和酸根阴离子。(如:氯化钠、硫酸铵等)
有色玻璃、合金
物质的分散系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 大小分类。 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7m 的分散系。
分散系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 的分散系。
注意:10-9m=1nm(纳米)
半透膜
半透膜: 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离子)透过而大
硫酸铜溶液没有光亮通路,氢 氧化铁胶体出现一条光亮通路 没加入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比 加入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浑浊
结论
胶体对光具有散射 作用 胶体具有吸附作用 可以净水
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CuSO4溶液
Fe(OH)3胶体
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出现一条明亮的光路的
现象。(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的物理方法)
胶体的性质
10-9~10-7m 均一稳定 能
浊液
>10-7m 不稳定 不能
宏观特征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 半 透 膜 实 例
不能
氢氧化铁胶体
不能
泥水
思考
1.下列哪些属于溶液、浊液或胶体?
泥浆水、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牛
奶、海水、江河水、豆浆.
2.上述不同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
水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水是分散剂。 溶质在水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
根据分散质、分散剂的状态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分散质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分散剂 气 气 气 液 液 液 固 固 固 举例
空气
云、雾 烟灰尘 泡沫、溶有空气的水 牛奶 氯化钠溶液、油漆 泡沫塑料 珍珠(含水碳酸钙)
的微粒直径在10-9 ~10-7m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
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
达到净水目的。
(9).①NaOH溶液 ②铜丝 ③熔融NaCl ④蔗糖晶体 ⑤稀硫酸 ⑥乙醇 ⑦葡萄糖溶液 ⑧H2SO4 ⑴上述状态下可导电 是 ①②③⑤ ; ⑵属于电解质 是 ③⑧ ; ⑶属于非电解质的 是 ④⑥ 。
3.三种分散系的稳定性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有何关 系? 分散质粒子直径越小,分散系越稳定性
胶体的分类
按照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可分为:
气溶胶 分散剂为气体(如烟,云,雾等)
液溶胶 分散剂为液体(如Fe(OH)3胶体)
固溶胶 分散剂为固体(如有色玻璃)
活动与探究
胶体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分散系。胶体分 散质粒子的大小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表现 出一些特殊的性质。 思考总结实验1和实验2并完成表1-5 实验现象 实验1 实验2
【解析】(1)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 (3)Cu是单质,不符合电解质的定义; (4)SO3与水反应生成H2SO4能发生电离而导电,不是SO3自身 能电离而导电,所以不是电解质;
(5)BaSO4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弱,但它是电解质;
(6)酒精是非电解质。所以正确的是(2)(6)。
作业:P1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