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学堂游记
春游大通学堂-描写春游的作文300字相关作文

春游大通学堂-描写春游的作文300字相关作文
星期五学校组织春游,我们一年级的学生是参观大通学堂。
早晨天空还沙沙沙的下着雨,担心不能去春游了,还好到了学校雨停了,天空也慢慢转阴,春游终于按原计划成行,同学们都很开心。
我们在张老师何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步行前往大通学堂。
大通学堂就在我们学校前面,步行大概五六分钟我们就到了大通学堂。
大通学堂全称为大通师范学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何老师的讲解下我们知道了大通学堂是光复会领导成员徐锡麟、陶成章为联络、训练各地会党,培养军事干部而创立的,后来由秋瑾接任,大通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培养民主革命人才的军事学校之一。
我们在里面参观了校长室、老师的办公室,学生学习的教室,了解了革命先辈的事迹。
这真是一次有教育意义的春游。
游玩大通古镇二年级作文

游玩大通古镇二年级作文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爸爸带我去大通古镇游玩。
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行驶,不久就到了大通古镇。
大通古镇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镇,从远处望去,这座小镇像一只温顺的小猫躺在小河边休息。
我们买好票后,进入了大通古镇。
大通古镇很热闹,到处都是人来人往的。
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下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古城墙,于是就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古城墙下。
古城墙是用巨大的石头砌成的,周围有几个高高的角楼。
站在古城墙上眺望远处的景色,真让人心旷神怡啊!
我们沿着一条小路走进了古城墙内。
这里的建筑都是青砖黑瓦,古色古香,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这里是古代军事要塞,有一段被称为“中华第一关”的古长城。
这段长城在清朝乾隆年间修建,至今保存完好,城墙上还留有许多弹痕和枪眼。
我站在这里仔细端详着这些弹痕和枪眼,仿佛看到了当年在这段古长城上打仗的士兵们那英勇顽强的身影。
在古镇里,我还看到了许多古老而又神奇的故事和传说。
—— 1 —1 —。
秋瑾故居游记

秋瑾故居游记距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座小山叫塔山。
古书记载,此山曾为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观天文、卜吉凶的所在,山形似龟,又名龟山。
山南和畅堂街边有一座朝南的灰色平屋,乃辛亥英烈、“鉴湖女侠”秋瑾的故居。
天高云稀,丹桂飘香。
我有幸拜访了鉴湖女侠秋瑾的故居。
这是一座5进的木结构旧式民房,原系明代大学士朱赓故宅的一部分,大厅匾额上“秋瑾故居”四字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女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战士何香凝手迹。
清光绪年间,秋瑾祖父从福建弃官回乡,全家始居此宅。
秋瑾出生官宦之家,自幼爱看剑侠故事、仰慕英雄人物,读书之余常去屋后的塔山顶上习剑练武。
秋瑾的夫家是湖南湘潭有名的豪富,生活一直相当优裕。
1903年随夫移居北平,她亲眼看到八国联军劫掠的惨象,于是,她革命热情喷涌,不安于常人羡慕的“贵妇人”生活,一心图谋救国救民、振兴中华之伟业。
二十世纪初年,秋瑾冲破封建家庭束缚,别离子女,毅然自费赴日本留学,投入“反抗清廷、恢复中华”的民主革命的洪流当中。
她在东京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被推举为浙江主盟人。
归国后,她积极办报、办学堂,提倡妇女解放、民族解放、发展革命武装。
1907年她主持绍兴大通学堂,秘密训练革命武装,与在安徽的绍兴籍革命党人徐锡麟约定共同起义反清。
走过繁华商业街,1931年竖起的秋瑾纪念碑已经斑驳褪色,不远处便是秋瑾故居。
古朴的居室就象绍兴城一样古朴。
故居依山而筑,粉墙乌瓦,古雅清丽。
当年的客厅、饭厅与卧室旧迹犹在,院落层次分明,清幽别致。
五尺台门,貌不惊人,嵌于和畅堂中。
粉黛墙中,却腾起一股英烈刚毅的豪气。
旷世女英雄秋瑾便是在这里长大的,也是从这里走向社会的,她将属于自己的一滴水汇入了大海,参与掀起20世纪初中国推翻两千年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的狂涛。
步入横槛,眼前是颇具绍兴传统的四方小天井,连着屋舍,屋舍又连着天井,屋井串联,结构精巧整合。
一砖一瓦不加粉饰,却也极为清静素雅。
园中碎石铺地。
恰逢蔷薇花盛开,爬满了秋瑾书房外的屋檐,蓝色的窗框衬着粉红色娇艳的花朵,显得格外地鲜嫩。
大通学堂观后感

大通学堂观后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此育新课堂六月围绕党
史主题,开展系列相关活动,上好一堂党课,开展一次红色之旅。
6
月份共安排党史主题相关课程3次。
6月5日,育新课堂成员在赵乾坤老师的带领下,到大通学堂学习参观。
大通学堂是辛亥革命在浙江的重要史迹之一,位于绍兴市区胜利西路563号,古越藏书楼以西,清代建筑,全称:大通师范学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05年9月,光复会领导成员徐锡麟、陶成
章为联络、训练各地会党,培养军事干部而创立。
大通学堂是辛亥革命在浙江的活动中心和皖浙武装暴动的重要据点,也是中国近代最早培养民主革命人才的军事学校之一。
本次红色之旅以参观学习形式开展,增进育新课堂成员间交流,提升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为目的。
赵乾坤耐心地给成员们讲解了大通学堂的历史和徐锡麟、秋瑾等人的革命故事,并由大通学堂延伸到育新课堂,给新成员们介绍了育新课堂的发展历程,以及育新课堂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育新课堂成员们认真观看图片,阅读文字。
同学们将他所了解的大通学堂的其他相关知识相互进行交流与分享。
通过红色之旅,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加强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促进育新课堂更好地服务社会,深化专业实践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合。
大通古镇一日游作文

大通古镇一日游作文
今天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日子——五一国际劳动节。
我和爸爸妈妈、姑姑、姑父还有很多亲朋好友一起去大通古镇游玩。
我们先来到大通古镇,位于县城东约五公里处,是一个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镇。
它东临黄河,南依通渭,西接定西,北靠渭河,是黄河文化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相传北魏年间,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大将尉迟恭屯兵于此,以镇河之势取名大通。
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来到大通古镇后我们先去了黄河边,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长727公里,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喀喇山北麓。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等五省区,于宁夏境内的腾格里沙漠东端注入渤海。
河水清澈见底,一群群的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然后我们去了古城墙上玩。
我和妈妈站在城墙上往下看,一条弯弯曲曲的黄河水犹如一条长龙在我的眼前蜿蜒曲折的流过。
我们站在城墙上眺望远方,感觉自己很渺小很渺小……最后我们去了黄河湿地公园。
—— 1 —1 —。
大通万人坑教育馆观后感

大通万人坑教育馆观后感嘿,今儿个我去了趟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心里头那个滋味儿啊,真是五味杂陈,比吃了满汉全席还复杂。
一进门,那股子沉重感就扑面而来,感觉像是突然踏进了另一个世界,静悄悄的,连呼吸声都显得特别响。
展厅里头,灯光暗暗的,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会说话似的,讲着那些让人听了心里不是滋味儿的故事。
我走到那些锈迹斑斑的铁链前,心里头那个震撼啊,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你想象一下,那些铁链,当年是怎么锁住了无数人的自由和生命啊!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却像是在诉说着无尽的苦难和抗争。
再往里头走,我看到了一幅幅照片,黑白的,模糊的,但那些眼神,却像刀子一样刻在我心里。
那些人的脸上,有愤怒,有绝望,也有不屈。
他们的眼神仿佛穿透了时间,直接跟我对视,让我感受到了那种深入骨髓的痛。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那个万人坑遗址。
站在那儿,我仿佛能听到当年那些人的哀嚎声,还有泥土下那些未安息的灵魂在呼唤。
我想,他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告诉这个世界他们的痛苦,想告诉我们后人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走着走着,我突然觉得心里头热乎乎的,眼眶也湿了。
我想起了那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可我们有时候却忘了,忘了那些为了我们今天而牺牲的人。
在展馆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我感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
那些历史,那些故事,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
它们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什么是真正的牺牲,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出来之后,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但我心里却还是沉甸甸的。
我知道,这次参观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我会把在这里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都深深地记在心里,告诉自己,也告诉身边的人:永远不要忘记历史,永远不要忘记那些为了我们而牺牲的人。
回到家后,我拿起笔,想把今天的感受写下来。
但写来写去,总觉得不够。
那些情感,那些震撼,是无法完全用文字来表达的。
大通一日游作文700字

大通一日游作文700字一、大通一日游之名胜古迹游大通一日游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见证。
在这里,古迹密布,名胜辈出。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大通,一定不要错过以下三个景点。
首先是温泉寺。
温泉寺位于大通县城中心,是一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
寺内有七个温泉,水质清澈温暖,可以泡温泉洗浴,颇具疗效。
寺庙内供奉着观世音菩萨,香火旺盛。
游客可以在温泉中放松身心,感受佛法的慈悲之力。
其次是大通石窟。
大通石窟位于县城南郊的招贤山上,是北魏时期的一处佛教石窟。
石窟内有佛像、浮雕等艺术珍品,雕工精细,栩栩如生。
在这里,可以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艺术与信仰的结合。
最后是乌海风景区。
乌海位于大通县西北部,是一个由数个湖泊组成的风景区。
这里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环境优美。
湖水清澈见底,湖边有茂密的森林和绿草如茵的草地。
游客可以在湖边散步,欣赏湖光山色,也可以在湖上划船,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大通一日游名胜古迹众多,以上只是其中的三个。
希望有机会来到大通的朋友,能够尽情享受这片土地上的美景与文化底蕴。
二、大通一日游之自然景观游大通县不仅历史文化名胜众多,同时也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
如果你对大自然有兴趣,不妨来这里进行一日游。
首先是葛根山。
葛根山是大通县城东的一座山峰,以风景秀丽、植被丰富而闻名。
山顶林木葱茏,空气清新宜人,可以俯瞰整个县城的美景。
在这里,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神奇。
其次是江口湖。
江口湖位于大通县西北部,是一个环境优美的湖泊。
湖水清澈见底,湖边有茂密的树林和各种鸟类栖息。
你可以在湖边散步,欣赏湖光山色,也可以钓鱼、划船等,感受纯净的湖水和丰富的生态环境。
最后是苍山溪。
苍山溪位于大通县西南部,是一处自然峡谷景观。
溪水清澈见底,两侧是高耸入云的峡谷,有着壮丽的风景。
在这里,你可以顺着溪水漫步,听着天籁般的鸟鸣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通一日游的自然景观迷人无比,但只能说介绍了其中的几个。
如果你对大自然有兴趣,不妨亲自来到大通,亲眼感受这片土地的美丽与神奇。
大通一日游作文

大通一日游作文
大通,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有很多历史名人留下了许多的足迹。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姑姑和姑父一起去大通游玩。
我们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汽车来到了大通。
我们先去参观了革命烈士纪
念碑,这里是解放大通的地方,上面刻着一些烈士的名字和简介,我们在那里瞻仰了一会儿后就去参观了大通革命纪念馆。
我们首先来到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反映
当时生活的照片和一些用品。
我还看到了一些被炸得粉碎的武器
和炮弹呢!
我还看到了许多战士们用过的被子、脸盆、毛巾等物品呢!
后来我们又去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在那里我还看到了许
多革命先烈用过的东西呢!比如:一本书、一个水壶、一支钢笔
等物品。
接着我们又去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代表们留下的足迹,有董必武、李达、陈潭秋、王尽美等人的足迹呢!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通学堂游记
2011年7月22日上午,按照前晚定下的原计划,我骑着心爱的自行车,径直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大通学堂旅游景点。
天气是有些干燥了些,路上的行人依旧匆匆,汽车依旧飞驰在宽阔的马路上,嗖的一声过来,嗖的一声过去,这有些刺耳的声音在我的耳畔回响了许久。
路边零星的叶子随风飘落着,似乎在点缀着周围的环境吧。
正门进去的地方,我便清楚地看到了大通学堂的介绍:大通学堂,全称为大通师范学堂。
1905年9月,民主革命家徐锡麟、陶成章为了方便联络各地革命队伍,隐藏重要的革命力量,培养军事人才,成立了大通学堂。
1907年2月,由秋瑾接办。
在筹办皖(今安徽省)浙(今浙江省)两省起义前,加强军事训练,组织光复军。
同年7月,起义失败。
徐锡麟、秋瑾遇难......
如此看来,我便要看个仔细,探个究竟咯。
左转,跨过一处门槛,便是大通学堂的第一部分展厅,为“光复会史迹陈列”,以“内忧外患,光复会成立”为主题。
根据陈列室的资料显示,光复会在1904年11月于上海成立,蔡元培先生任会长,会员以知识分子居多。
同样,他们写下了振奋人心的誓言:“光复汉族,还我山河。
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这段话表明光复会在中国内忧外患的不良形势下,将决心用宝贵的生命,夺回我们中华民族的疆土,等成功之时,便是退身之际。
迈过第二个门槛,向左来到大通学堂的第二部分展厅,以“联络会党,组织武装起义”为主题。
就在1905年,由于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先生、陶成章先生在绍兴兴办了大通学堂,光复会的领导机构由上海移至绍兴,当时的创办人除了徐锡麟先生、陶成章先生,还有另一位民主革命家龚宝铨先生。
紧挨着第二部分展厅,第三部分展厅便直接呈现在我的眼前,以“重建光复会,辛亥革命立战功”为主题。
原来在1910年,陶成章先生、章太炎先生在东京重建光复会,1911年在上海组织“锐进学社”,作为光复会的总机关。
1911年4月,光复军参与广州黄花岗起义。
在武装起义爆发期间,攻克上海、浙江、南京等地。
同年的11月10日,嵊籍光复会骨干王金发先生随大队人马,在绍兴成立了绍兴军政分府,出任都督。
不幸的是,1912年1月14日,就在孙中山先生(1912年1月1日任职)在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民国政府成立不到十几天的时间,陶成章先生就在上海广慈医院被暗杀。
随着陶先生的不幸逝世,光复会总部也随之解体了。
从第三部分展厅出来,顺着一条小径前行,只见小径两旁参天
大树高高耸立,旁边有些小树,零星地点缀在大树的周围。
树上的知了在不耐烦地叫着:“知了、知了.......”。
树下的花草好似迎接游客一样站立在小径两旁。
到了对面的展示厅,从左往右,我便发现了很多珍贵的遗物。
在最左边的房间内,我有幸目睹了徐锡麟先生写给秋瑾女士的一份信以及嵊籍光复会骨干王金发在担任绍兴军政分府都督期间所写的书法“逸园主人”,遒劲有力,不愧有都督风范。
中间的那屋是空空的,只摆放着一张桌椅而已。
最右侧的那间展示厅内,我亲眼目睹了陶成章先生在联络革命时的小皮箱,箱顶上还清晰地刻着“焕卿记”,这么好的宝贝幸好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同样我还看到了由徐锡麟先生主编的《元代合物》,是一件光绪辛丑仲冬时的遗物,珍贵之至。
眨眼间,我还看到了号称“汉侠女儿”的秋瑾女士生前一直佩带在身上的倭刀,握柄奇特,上圆中宽下椭圆,刀尖为月牙形。
此生能见此物,三生有幸哉,幸哉!
从第三间走出,向右拐,便来到了大通学堂的长廊。
每逢下雨时分,学员们便在此习操练武。
此时,我仿佛隐隐约约看到一些学生在这条长廊间或谈笑风生,或习武弄枪,好不自在。
在长廊的旁边,便是大通学堂的礼堂了。
礼堂外高挂的匾牌上,“大通学堂”四个字,在温暖的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耀眼,令
人兴奋不已。
礼堂内的匾牌上也书写着“浩然正气”四个字。
这里是大通学堂师生们的集会之地。
徐锡麟先生、“汉侠女儿”秋瑾女士曾在这里发表过演说,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当然,这里也是大通学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的举行地。
看着礼堂内的那幅英雄荟萃图,我仿佛隐约中听到了徐锡麟先生、“汉侠女儿”秋瑾女士正在给学生们讲解着如何爱国,如何报效祖国,而学生们也异口同声地喊出了“好、好、好......”。
真是不见英雄心难安,难怪心中会有如此幻想。
从礼堂出来,右转前行不远处,我清晰地看到了一条四方湖。
因为它的形状恰如正方形,所以我名曰之为“四方湖”,具体的名儿就不大得知了。
湖的周围已经被高高的栅栏包围着,也许是怕游客因为看得入神,一不小心,就与湖水来个亲密接触吧!
这条湖虽说不上清澈见底,但也足以吸引游客的眼球。
湖面上,偶尔发现几条小鱼在自由自在地游弋着,忽然又沉到湖中,好像我惊动了这个“小家伙”了吧。
欣赏完这“四方湖”,徐锡麟生平简史陈列、徐社、以“浩然正气,光照千秋”为主题的展示厅依次排开。
进入徐锡麟生平简史陈列,仔细地阅读着徐锡麟先生的生平介绍:徐锡麟,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浙江三阴人(今绍兴)。
自幼爱
读《史记》。
6岁至15岁,在“桐映书屋”家塾读书,由徐先生的父亲徐凤鸣先生亲自授课。
1905年,在上海会见了蔡元培先生、陶成章先生,经他们介绍加入了光复会,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光复会领导人。
1907年7月6日,在安庆仓促起事,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起义失败后被捕,威武不屈,英勇就义。
阅读至此,我的内心不禁被震撼了,徐锡麟先生的英勇事迹感天动地啊!
旁边便是徐社,徐社的大门有些特别,中间三道大门,两边又开设了两道小门,这样具有特色的大门,我平生还是第一次看到。
在徐社内,我的眼睛直接落在了徐先生在安徽安庆就义时的血衣、血书,以及徐先生生前常用的刺刀(有刀尖和刀柄组成)、手枪。
望着眼前的这一切,我仿佛置身于徐先生在就义时的场景中,看到徐先生正在挥笔写下热情高昂的血书,在敌人面前临危不惧,英勇地就义了。
“咔嚓”一声,徐先生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呜呼,悲哉!
在安庆起义中,与徐先生一同英勇就义的还有陈伯平女士、马宗汉先生,都是一路追随徐先生的近代革命烈士。
三位英雄都被安葬在杭州南天竺烈士墓。
在“浩然正气,光照千秋”为主题的展示厅内,我有幸目睹了
徐烈士祠堂碑记,大概记载着徐锡麟先生伟大而光辉的一生吧。
1928年4月,绍兴“徐社”成员为纪念徐锡麟先生,在大通学堂旧址创办锡麟小学。
由此可见,徐锡麟先生多么受后辈们的敬仰和尊敬啊。
离开徐社,出门右转,径直往前走,路过礼堂,便来到了大通学堂的教室。
只见教室的前端放置着一块黑板,旁边还摆放着一尊地球仪和几本破旧不堪的教学用书,一排排双人桌子与长椅,都密密麻麻地排在教室的中间部分。
整个教室很空旷,很有读书的韵味,要是能亲眼目睹大通学堂学员们上课的情景,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教室旁边便是教师办公室,室内除了文人墨客惯用的笔墨纸砚、几张书柜、几张桌椅,好像也找不出什么来了,足见教师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教师办公室旁,陈列着大通学堂学员们训练的器械,诸如哑铃、刺刀、跳山羊等。
顺着布满花草的小路,往前走,从左往右,校长室、教师会议室、秋瑾办公室依次排开。
校长室除了接待师生的桌椅多几把,有一张长桌外,其他的布置几乎与教师办公室的一样。
校长室旁边便是教师会议室,用于集会之用,中间摆放着一张
木桌,四周都依次摆放着那些颇具古式风格的椅子。
秋瑾办公室紧挨着教师办公室,只见室内墙壁上挂着“读书击剑”草书横幅。
1907年7月13日,秋瑾女士在此被捕,后于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为中国的民主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游完整个大通学堂,虽然因为天气炎热,汗流浃背,但心中也暗暗自喜,不枉此行也哉!
晚上回到绍兴的家中,原本就酷爱写诗的我又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流血流汗不流泪,反清反侵不反民。
清清浊浊史为鉴,烈士英灵照千秋。
作者后记:(写作时间:22:30~00:30,总计两个小时)
这篇文章是作者亲自前去绍兴大通学堂仔细观察,并将重要内容存入手机,回家经认真整理后比较完善的资料所写。
在写作时,充分运用写景抒情、联想等修辞手法,希望能将英雄们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各位读者,谢谢大家的品鉴,欢迎斧正。
虞其君2011年7月29日星期五于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