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初中音乐 《江河水》教案1

合集下载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 八音和鸣(三)《江河水》教案 湘艺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 八音和鸣(三)《江河水》教案 湘艺版

江河水教学目标:(1)、了解《江河水》的音乐表达的情绪思想感情及曲式结构。

(2)、提高学生对表现悲伤、哀怨、悲愤情绪的音乐的感受能力。

(3)、通过编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江河水》音乐的速度、力度、旋律的特点及表现的风格,感受音乐的情感。

教学过程:本课主要是欣赏二胡曲《江河水》,了解乐曲的音乐特点(力度、速度、旋律、调性)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描绘的意境。

(一)导入:通过欣赏《孟姜女》理解音乐表现的情绪,讲述《孟姜女》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描绘凄凉悲愤的音乐气氛中进入《江河水》的音乐提高学生欣赏的欲望。

(二)新授:欣赏二胡曲《江河水》。

1、初步感受: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欣赏全曲,后分组讨论并讲解,全曲的音乐的特点,表现的情绪,分析全曲的结构。

2、进一步欣赏,仔细分析,深刻感受。

这个环节是重点部分,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想像和感受能力。

《江河水》是一首山东民间音乐中发展而来的器乐作品,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音乐特色,后改编为管子独奏曲、二胡独奏曲等曾用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场“苦难岁月”用来表现旧社会遭受压迫和剥削的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和悲愤的呼唤,乐曲为单三部曲式。

①通过教师逐段地现场演奏,学生通过聆听进一步理解每一段的音乐即速度、力度、旋律、调性的特点,感受不同的力度、速度所表现的情绪不同,旋律调性的变化,情感的表现也随之变化。

理解每一段所描绘意境。

②分组讨论全曲的主题思想,(表现旧社会遭受压迫和剥削的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和悲愤呼唤)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拓展延伸:①鼓励学生根据《江河水》的音乐表现的情绪编创一个古代或现实生活中类似《江河水》、《孟姜女》中的故事,并编导一些简单的情节表演。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②在流行音乐盛行的时期,欣赏了民族音乐《江河水》后学生对民族音乐发表一句感言,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总结: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地欣赏音乐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学内容丰富,加上分组讨论,个别解说,课堂气氛生动有趣,富于吸引力。

湘艺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江河水》教案

湘艺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江河水》教案

《江河水》教材分析《江河水》,双管独奏曲。

由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和谷新善等根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

原型中速,旋律简朴,常用于民间风俗场合,情绪轻快。

用“放慢加花”手法改编后全曲激越悲愤有力,感染力极强,曾被用于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场“苦难岁月”的配音。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湖北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黄海怀将其改为二胡独奏曲,另有一种凄怆哀怨的情绪,广为流传。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乐曲,感受乐曲如泣如诉、如悲如怒的曲调,体会劳动人民对黑暗的旧社会、罪恶势力的控诉和反抗,同时也表达了他们渴望幸福、自由生活的心声。

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感受乐曲的情绪发展,培养良好的听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胡的相关知识,感受二胡的音色与表现力,了解乐曲的情绪发展脉络,体会乐曲如泣如诉、如悲如怒的曲调。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二胡的音色与表现力,体会乐曲如泣如诉、如悲如怒的曲调。

2、教学难点: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能根据音乐的变化感受乐曲情绪的发展变化。

教学策略与手段设问、启发、讲解、对比、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2、播放二胡曲《赛马》设问:(1)乐曲的速度?(2)演奏的乐器?(引入中国民族乐器二胡)3、介绍二胡二胡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巳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的总称。

二胡又名胡琴,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

二胡构造简单,一根细细的木制琴杆,长约80厘米,琴杆上有两根琴弦,琴杆下装有茶杯形状的琴筒,还有一把马尾做的琴弓。

演奏二胡时采取坐姿,左手持琴,右手持弓。

二胡的音域可达三个八度。

二胡发出的乐音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它以接近于人声的音色,成为一种富于歌唱性的乐器,有人还因此称它为“中国式小提琴”。

江河水-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江河水-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江河水-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背景与教学目标江河水是一首湘绣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的经典歌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们能够了解到湖南的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激发学生对湖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湖南民歌的美妙之处。

本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江河水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歌曲所表达的含义;2.学习江河水的歌词和曲调,体会湖南民歌的独特魅力;3.学习歌曲的节奏和节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节奏演唱;4.学习歌曲的基本唱法和表演技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歌曲演唱和表演。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2.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歌曲背景介绍2.歌曲的基本音乐元素介绍3.歌曲的歌词学习4.节奏演唱与演唱练习5.歌曲演唱与表演2.2 教学步骤第一步:歌曲背景介绍在开始学习歌曲之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江河水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歌曲所表达的内涵。

介绍内容包括:1.歌曲的创作者及年代背景;2.歌曲所描绘的是什么场景和情景;3.歌曲所表达的含义和内涵是什么。

第二步:歌曲的基本音乐元素介绍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歌曲,了解歌曲的基本音乐元素,包括:歌曲的曲调、节奏、节拍、速度、声音等等。

第三步:歌曲的歌词学习向学生逐句讲解歌曲的歌词,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景和感情。

第四步:节奏演唱与演唱练习引导学生按照歌曲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节奏演唱,并在节奏的基础上逐句练习歌曲的演唱。

可以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比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五步:歌曲演唱与表演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歌曲的合唱,并进行简单的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拟定一些动作和舞蹈动作,增强表演的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教学评估与作业本课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反馈:通过课堂交流、学生问答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落实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课件【江 河 水】

初中音乐课件【江 河 水】

江河水教学目标1、通过对乐曲《江河水》的欣赏,让学生感受悲剧类音乐的情绪特点,扩大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范围,丰富欣赏经验。

2、通过比较、分析,学生知道“哭腔”音乐和乐曲《江河水》的音乐特点,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3、通过学生的即兴表演,将学生的音乐体验向积极的方面引导。

教学重难点:通过比较、分析,学生知道“哭腔”音乐和乐曲《江河水》的音乐特点,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学生的即兴表演,将学生的音乐体验向积极的方面引导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师:前些年曾流行一首歌曲叫《笑比哭好》,歌中唱到:“啊朋友你是喜欢哭来还是喜欢笑?”,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喜欢哭还是喜欢笑?师:毫无疑问,在生活当中,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笑口常开。

但是,有的时候,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你是笑不出来的。

还记得初中听过的一首河北民歌《小白菜》吗?还记得那个从小就失去了亲娘,又受到继母百般虐待的孤苦伶仃的小女孩的形象吗?对她来讲,生活中是没有欢乐的,伴随她的只有眼泪和对她的亲娘的不尽的思念。

(播放音乐:无伴奏合唱《小白菜》片段。

屏幕打出歌片。

)师:听了这首无伴奏合唱《小白菜》,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心情是怎样的?生:压抑的、凄凉的、悲伤的。

师: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除了歌词的因素,还有什么原因?生:旋律。

师:同学们分析一下,《小白菜》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呢?生:下行的。

师:速度呢?生:慢的。

师:而且旋律中的许多音都是级进的。

这种下行的、级进的旋律,再加上缓慢的速度,往往容易引起人的悲伤的情绪。

大家听过《黄河大合唱》中的女声独唱《黄河怨》吗?这首歌曲是一位遭受鬼子蹂躏,孩子又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怀着绝望的心情要投河自尽的妇女在她投河前的一段哭诉。

请同学们注意其中的一句:“宝贝呀,你死得这样惨”的“惨”字。

除了歌声,你还能听到什么?(播放《黄河怨》片段)生:在听到“惨”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了哭声。

师:我们能感觉到演员似乎在边哭边唱。

初中音乐湘文艺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欣赏:江河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湘文艺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欣赏:江河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湘文艺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欣赏:江河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民族乐器的分类方法,能够欣赏器二胡乐曲《江河水》和京胡曲《夜深沉》,感受乐曲的情绪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片展示、音乐聆听感受乐曲在情绪情感、节奏、音色方面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民乐的欣赏,激发对民族乐器及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升入中学,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现情感的方式与小学阶段有明显的变化。

但也存在着鉴赏与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独立思考与发表见解的能力不足、逐步适应新环境等问题。

所以,教学中我要充发体现音乐课的学科特点,以聆听为基础,以感受为重点,把握教材编写
的核心意图,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段对器乐曲《江河水》的赏析,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

教学难点:二胡乐曲《江河水》和京胡曲《夜深沉》的对比欣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流行歌曲吗?现在老师播放一首《清明雨上》,但是老师要求你们认真听,看谁能从音乐中听出哪些乐器。

(播放音乐)
(有古筝、扬琴、笛子、鼓…)
在流行乐曲中融入了这么多的民族乐器,让这首曲子非常好听,有一股中国古典风。

湘艺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江河水》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江河水》教学设计

《江河水》教学目标:1、了解二胡的结构和常用弓法、指法。

2、欣赏二胡名曲《江河水》,体验作品音乐情感。

3、吟唱《江河水》音乐主题。

教学方法:1、聆听法;2、吟唱法;3、故事引导法;4、讲解分析法;5、感受体验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述:《孟姜女哭长城》故事二、新课教学1、欣赏《江河水》2、介绍二胡二胡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二胡又名“胡琴”,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被誉为东方的“小提琴”。

3、二胡结构介绍4、二胡技法介绍A、右手弓法短弓、长弓、分弓、连弓、顿弓、跳弓颤弓、抛弓等。

B、左手指法颤音、揉弦、滑音等。

5、赏析《江河水》想一想:你听后的感受是什么?猜一猜:《江河水》讲述了什么?讲述了一个弱女子望着逝去的江河水无助而凄惨的哭泣,似乎那淘淘 的江河水就是她倾泄不止的眼泪。

6、 黄海怀介绍黄海怀(1935-1967),江西萍乡人,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 家。

1955年考入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的前身)学习胡琴专 业。

代表作品有二胡曲《赛马》和《江河水》,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 杰出的二胡作品之一。

7、 作品曲式(段落)结构引子8、赏析A 、引子部分ZB (”弦)【引子】节鼻自由段舰5" ? 1 内 ~= iix [我= 32=*^s- 8••… 十••… '虹•• 0〔5 . 3•…;73 …0 *-3.532 1••…^5 3-a 音乐由散板导入,一开头就出现全曲最低音,使人感到非常压抑;接着连续多次四度音程跳进,心潮似滔滔江水,怒火如冲天烈焰;然 后旋律下行,回到痛苦和悲哀的抽泣中。

B 、第一段音乐(哭诉)[—]慢速恐佩诉地 . R212 n s a — j no = £ R * — O = ■J Ji. 6 12 2 3 '•ejj 53 6 8 1. 9 1 2 | 3_6 竺2 3 - _ - - - I , = = = = -== S^5. 3 66 5 3 y 6. 5 53 265 5^3 23.3 236 16 12 35 32 16 12l 35 32 1.235 2375 6. 7 23 ^1612 53—• ・ I __ • I . — • • I • ,T • • •—A' (A 再现) (愤怨、声讨)(哭诉)(沉思) 5 3. 2 3 5 6 1是一个富有东北民间音乐特点的慢板乐段。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 江河水教学设计2 湘艺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 江河水教学设计2 湘艺版

江河水1教学目标1、能积极参与声势动作练习,进行秧歌锣鼓与秧歌锣鼓音乐的配合练习,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情绪。

2、能认识二胡,辨别其音色特点,说出其乐器分类。

3、在感受《江河水》的情绪、力度、速度变化,以及随音乐哼唱该音乐的主题的基础上,加深对二胡表现力的认识与理解。

2学情分析学唱、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标准》的首要教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本课即试图通过听赏、学唱歌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唱与感受能力,达到丰富学生情感,达到德育的目的。

教学中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通过听赏和感受音乐的情感,激发珍惜时光,励志奋起的志向。

3重点难点秧歌锣鼓音乐练习,二胡音色特点、表现力、情绪、力度、速度变化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活动导入1、复习“八音”概念2、上节课我们欣赏的是山东音乐《百鸟朝凤》,这节课我们走进东北—辽南,来学习辽南鼓乐——《江河水》和东北秧歌调。

活动2【讲授】目标展示这节课我们走进东北—辽南,来学习辽南鼓乐——《江河水》和东北秧歌调。

活动3【活动】主题活动1、讲故事导入《江河水》主题1、2的学习。

让学生先跟音乐唱一遍2、教师根据学生的视唱,引入用二胡来表现音乐,让学生感受二胡这件民族乐器的表现力,通过提问来检查学习的情况并归纳小结。

1、各组的小组长代表本组评价。

2、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活动4【练习】主题练习感受与体验(一)听赏主题片段1、请学生回答问题2、播放音乐。

3、引导学生谈感受1、回答问题2、聆听音乐3、哼唱音乐主题4、谈感受引导学生在积极体验音乐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

感受与体验(二)听赏《江河水》1、讲故事一出音乐2、播放音乐3、出示曲谱1、交流有关东北音乐的资料。

2、聆听音乐。

3、演唱音乐主题4、谈对主题的感受。

让学生了解民歌是作曲家创作的源泉,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往往与他的民族血肉相连。

最新湘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江河水》ppt课件1

最新湘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江河水》ppt课件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再唱
课后作业
• 认识管子 • 编一个与《江河水》故事情节类似嘚话剧,找同学简单排练。 • 预习下一课《霍拉舞曲》
《江河水》
关于此曲,东北地区有着这样一个传说:某地有一对恩爱夫 妻,丈夫服劳役离乡而去,因遭百般虐待,惨死异乡。妻子 闻讯,如雷轰顶,来到当年与丈夫依依惜别嘚江边。面对滔 滔江水,回忆往事,悲愤欲绝,诉之泣之,遥相祭奠……乐 曲反映了旧社会广大劳苦大众嘚深重灾难和悲惨遭遇,表现 了被压迫人民对旧社会嘚血泪控诉、满腔悲愤和自发反抗嘚 心声。
音乐欣赏《江河水》
主讲:沈加云 07级音乐学(3)班 学号:200789014038
作品背景
《江河水》:双管独奏曲。王石路、朱 广庆、朱长庆和谷新善等根据“辽南鼓 乐”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 原型中速,旋律简朴,常用于民间风俗 场合,情绪轻快。用“放慢加花”手法 改编后全曲激越悲愤有力,感染力极强, 曾被用于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 场“苦难岁月”嘚配音。后经黄海怀改 为二胡曲,另有一种凄怆哀怨嘚情绪, 广为流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河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二胡曲《江河水》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乐器二胡。

2、通过对二胡曲《江河水》的欣赏,让学生感受悲剧类音乐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凄怆哀怨情绪的感知能力。

3、通过对二胡曲《江河水》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乐曲《江河水》的速度、旋律特点、音乐风格和音乐情绪。

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品的悲剧之美。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江河水》是由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和谷新善等根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具有浓厚东北特色的双管独奏曲。

后经黄海怀改编为二胡曲。

经二胡演奏大师闵慧芬演奏推广,成为了享誉海内外的经典二胡曲。

介绍二胡:因为它只有两根弦,所以取名为二胡,二胡是现代的名称,过去民间多称它为南胡、胡琴等,二胡看上去是一个物体,没有什么感情可以表达,但是它一旦经过不同的演奏人员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加工。

就会变成一个很懂感情的东西。

2、欣赏二胡曲《江河水》。

a、播放音乐并让学生讨论全曲音乐的风格和表现的情绪。

b、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进一步的欣赏,理解每一段的音乐力度、速度、调性上有什么变化,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和意境。

c、教师弹奏《江河水》,学生进行进一步欣赏。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二胡这种乐器。

学会了具有悲剧色彩的音乐是怎样来表现的。

并让同学们自己编创故事,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