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初中音乐丢丢铜仔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丢丢铜仔课件4

“磅空”发音pangkong 隧道
标题
标题
点击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标题
《丢丢铜仔》这一首台湾民歌,它的旋律非常活泼、 优美,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内容也是丰富多样, 说明了我们的民歌是在人民生活中产生的 .希望同 点击添加 标题 标题 学们能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留意并收集这些具有民族 标题 特色的音乐,丰富我们的音乐生活,同时也希望你 们能够把我们茶陵的本土特色民歌带到全国乃至全 世界去!
聆听乐曲,感受音乐,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1、车站钟声
2、火车鸣笛的声音
3、火车呼啸而过
4、火车行进
宜兰,位于台湾的台北。台北分为台北,宜兰两县。 宜兰森林茂密,蕴藏丰富,在台湾宜兰以山水胜景取胜。
标题
标题
点击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hui qiang tia dao yi do a mo yi du diu 火 车 行 到 伊 都 阿末 伊 都 丢 标题 ai yo pang kong lei pang kong 唉 唷 磅 空 内 磅 空 zeidou yi do diu 点击添加 diu deng a yi do 标题 标题 标题 铜 的 水 伊 都 丢 丢 仔 伊 都 a mo yi do diu a yi do diluodiluolai 阿末 伊 都 丢标题 仔 伊 都 滴 落滴落 来
标题
标题
标题
点击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标题
《丢丢铜仔》这一首台湾民歌,它的旋律非常活泼、 优美,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内容也是丰富多样, 说明了我们的民歌是在人民生活中产生的 .希望同 点击添加 标题 标题 学们能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留意并收集这些具有民族 标题 特色的音乐,丰富我们的音乐生活,同时也希望你 们能够把我们茶陵的本土特色民歌带到全国乃至全 世界去!
聆听乐曲,感受音乐,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1、车站钟声
2、火车鸣笛的声音
3、火车呼啸而过
4、火车行进
宜兰,位于台湾的台北。台北分为台北,宜兰两县。 宜兰森林茂密,蕴藏丰富,在台湾宜兰以山水胜景取胜。
标题
标题
点击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hui qiang tia dao yi do a mo yi du diu 火 车 行 到 伊 都 阿末 伊 都 丢 标题 ai yo pang kong lei pang kong 唉 唷 磅 空 内 磅 空 zeidou yi do diu 点击添加 diu deng a yi do 标题 标题 标题 铜 的 水 伊 都 丢 丢 仔 伊 都 a mo yi do diu a yi do diluodiluolai 阿末 伊 都 丢标题 仔 伊 都 滴 落滴落 来
标题
丢丢铜仔

作者简介
鲍元恺 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主要作 品《炎黄风情》、《华夏弦韵》、六部交 响曲:《纪念》、《台湾音画》《京剧》 《厦门》、《禹王》、《燕赵》、童声合 唱套曲《四季》、《景颇童谣》等。他曾 经多次到台湾采风,并收集整理了台湾的 民谣,创作了非常好听的管弦乐曲《台湾 音画》,今天我们学习的《丢丢铜仔》就 是台湾音画的第三乐章。
磅孔 的水衣都 丢丢
dongia yida mia yidodiu gia yid di luo 铜仔衣都 啊莫呀衣都 丢仔衣都 滴落来。
火车行到磅孔内, 磅孔的水滴落来。
磅孔:隧道
节拍规律
2/4 强 弱 | 强 弱 ||
下滑音
主要音从某个高音 向下滑向某个低音
渐强
渐强号像呐叭 左边小来右边大 声音越唱越响亮
湘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口耳相传、 不断加工而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丢丢铜仔
台湾民歌
丢丢铜仔
丢丢铜是一首台湾童谣,又称 “宜兰调”,是流传于台湾宜兰县 的民歌曲调。描写的是老式火车穿
过隧道、道顶落水的情景。
• 这首歌曲呢,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丢 铜钱仔”的游戏时,听者铜钱落地,咚咚 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 的。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 开发比较晚,后来修建起了与台北相通的 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 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熟悉的曲调《丢丢铜 仔》配上词。在欢庆通车时高唱。
渐弱
渐弱号像把剑 左边宽来右边尖 声音慢慢听不见
火车 行到衣都 啊莫呀衣都 丢 哎呦 磅 孔 内, 磅 孔 的水衣都 丢丢 铜仔衣都 啊莫呀衣都 丢仔衣都 滴 落 滴落来。
《丢丢铜仔》初中音乐PPT课件

《丢丢铜仔》是一首轻快﹑热闹的歌 曲,歌曲的结构情势为小二段式,第一段 的演唱情势为领唱和齐唱相结合,第二段 为二声部合唱,歌曲在每一乐句的中间都 加入了虚字衬句。
同学们觉得这首歌曲的节奏﹑旋律有 何特点?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歌声和 情感去演唱才能准确的表现歌曲的情境 呢?
简洁流畅的节奏﹑轻轻跳跃的旋律,甜 蜜干净、充满韵律美的歌声,感情真挚﹑ 欢快﹑略带俏皮可爱。
谢谢观赏
丢丢铜仔
歌曲背后的故事
• 二百多年前,在台湾的山区交通不便,伐木者为了从北部 山区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 顺水西行。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经过山洞时听 到水滴落地的声音,认为这种声音与铜钱落地极为类似, 并将此声音哼唱成歌。后来,火车从台北通到北部山区, 运送木材再也不必历经河道和山洞。这首歌曲遂在流传中 改成了一首表现山里孩子迎接火车进山的的欢快歌曲。
丢丢铜仔课件ppt

历史价值
丢丢铜仔不仅是一种音乐 形式,更是台湾历史与文 化的珍贵载体。
音乐特色与风格
旋律
丢丢铜仔的旋律优美、婉 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
节奏
其节奏明快、跳跃,给人 以欢快的感觉。
演唱方式
通常采用合唱的方式进行 演唱,声音高亢激昂。
丢丢铜仔的文化意义
传统文化的传承
丢丢铜仔作为台湾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对于传承和弘扬台湾传统文化具有 重要意义。
在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中的应用
1 2
文化传承
丢丢铜仔是台湾本土文化的代表,通过在文化活 动和节日庆典中表演,可以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
增强民族认同感
丢丢铜仔的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通过表演 可以让人们更加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
3
丰富活动内容
丢丢铜仔的音乐为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增添了丰 富的元素,使得活动更加多彩多姿。
发展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 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未来的展望与期待
展望
在未来,丢丢铜仔课件有望成为教育领域的领军品牌,引领行业发展和变革。
期待
希望丢丢铜仔课件能够继续保持创新精神,不断推出优质、高效的学习资源, 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一张亮丽名片。
04
丢丢铜仔的应用与实践
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音乐启蒙
丢丢铜仔的音乐节奏明快,旋律简单,适合作为儿童的音乐启蒙 教材,帮助孩子认识音符,掌握节奏。
培养乐感
通过丢丢铜仔的音乐,孩子们可以培养乐感,提高对音乐的感知 和理解能力。
激发创造力
丢丢铜仔的音乐具有丰富的变化,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让 他们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
对生活的热爱。
初中音乐《丢丢铜仔》教学课件设计

新中国火车变迁: 从蒸汽火车到高速铁路 从归途漫漫到朝发夕至
.mp4
“衣 都 啊 莫 呀 衣 都 ”是 衬 词
衬词:在民歌歌词中,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
插 的由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 衬 托性词句。
民 歌 体裁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 三大类。 丢丢铜仔又名“丢丢咚”或“宜兰调” 小 调 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 曲。
结构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
腻婉柔。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丢丢铜仔
学习目 标 1. 感受《丢丢铜仔》轻快
活 泼、诙谐的音韵魅力。
2、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 地演唱歌曲。
3、能根据火车律动创编相应的 声势节奏。
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磅孔”火 车 隧 道 “丢丢”水 滴 落 的 声 音
歌词大意:火车行到磅孔内,磅孔的水滴 落 来。
五声பைடு நூலகம்式
1 ( do )、 2 ( re )、 3 ( mi )、 5 ( sol )、 6 ( la )构成了中国的五声 调式,分别叫做“宫、商、角( jué ) 徵( zhǐ )、羽”五个调式。
五个音中的任何一个音为主音都能构成 一种民族调式的音阶。
卡农: canon ,音乐谱曲技法,所有声 部都模仿一个声部,不同高度的声部依 一定间隔进行,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 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
湘艺版七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5.演唱 丢丢铜仔 (共35张PPT)

思考:1.这首歌曲是什么体裁?
1.这首歌曲是什么体裁? (我国民歌中的山歌体裁)
2.民歌的体裁有哪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民歌的体裁有哪些? • (山歌、劳动号子、小调)
授课人:张瑾 授课班级: 七年级二班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二)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 等,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人们 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 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的什么体裁。
1. 2. 《赶牲灵》 3《月儿弯弯照九州》(流畅)_
1.《劳动号子》劳动号子 2.《赶牲灵》 山歌 3.《月儿弯弯照九州》小调
总结:
• 小调就像民歌中的一颗珍珠,它扎根于民 间,经过漫长岁月的打磨,及世世代代老 百姓的传承与发扬,愈发显得珍贵。鲁迅 先生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华 夏子孙,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先 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使我们的民歌更加 辉煌灿烂 ,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形态各异的荷包
对比欣赏云南、山西民歌《绣荷包》
• 云南民歌《绣荷包》 • 山西民歌《绣荷包》
探讨:
• 两首《绣荷包》不同的音乐特点。
云南民歌《绣荷包》:音调委婉、细 腻, 结构相对细腻,旋律的起伏度较大,充满装 饰性。表达了少女追求幸福、向往爱情的迫 切的情感。
• 山西民歌《绣荷包》:旋律明媚缠绵,唱词 段式结构规整,一般采用5字句。这与民歌所 反映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旧时陕西、陕 北男人“走口外”谋生,常年有家不能归, 妻子用荷包袋来表达对“年年走口外,月月 不回来”的丈夫的思念。
台湾民歌《丢丢铜仔》
合唱版的《丢丢铜仔》
福建民歌《采茶灯》、云南民歌《采茶调》
探讨:
这两首歌曲在节奏、音调及风格 上有什么区别?
1.这首歌曲是什么体裁? (我国民歌中的山歌体裁)
2.民歌的体裁有哪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民歌的体裁有哪些? • (山歌、劳动号子、小调)
授课人:张瑾 授课班级: 七年级二班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二)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 等,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人们 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 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的什么体裁。
1. 2. 《赶牲灵》 3《月儿弯弯照九州》(流畅)_
1.《劳动号子》劳动号子 2.《赶牲灵》 山歌 3.《月儿弯弯照九州》小调
总结:
• 小调就像民歌中的一颗珍珠,它扎根于民 间,经过漫长岁月的打磨,及世世代代老 百姓的传承与发扬,愈发显得珍贵。鲁迅 先生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华 夏子孙,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先 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使我们的民歌更加 辉煌灿烂 ,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形态各异的荷包
对比欣赏云南、山西民歌《绣荷包》
• 云南民歌《绣荷包》 • 山西民歌《绣荷包》
探讨:
• 两首《绣荷包》不同的音乐特点。
云南民歌《绣荷包》:音调委婉、细 腻, 结构相对细腻,旋律的起伏度较大,充满装 饰性。表达了少女追求幸福、向往爱情的迫 切的情感。
• 山西民歌《绣荷包》:旋律明媚缠绵,唱词 段式结构规整,一般采用5字句。这与民歌所 反映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旧时陕西、陕 北男人“走口外”谋生,常年有家不能归, 妻子用荷包袋来表达对“年年走口外,月月 不回来”的丈夫的思念。
台湾民歌《丢丢铜仔》
合唱版的《丢丢铜仔》
福建民歌《采茶灯》、云南民歌《采茶调》
探讨:
这两首歌曲在节奏、音调及风格 上有什么区别?
丢丢铜仔-课件ppt

丢丢铜仔
ΔΔΔ ΟΟΟ ΔΔΔ
丢丢铜(宜兰调)
二百多年前,山路上交 通不方便。伐木者为了从北 部山区的宜兰运送木材到台 北盆地的淡水,便将木材绑 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 在从淡水回家的路上,他们 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
结构 情绪
主题 表现的内容
A 活泼、轻快ΔΔ a 表现了伐木者运送木头热火朝天
的劳动场面。
B 优美、抒情ΟΟ b 表达了人们对火车通车进山的美
好期待。
A 更活泼、更热烈 a 表达了人们对迎接火车进山时的
ΔΔΔΔ
喜悦心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拉弦乐器 二胡
弹拨乐器 扬 琴 、 柳 琴 、 阮 、 琵琶
打击乐器 鼓、钹、锣 吹管乐器 笛子、笙
ΔΔΔ ΟΟΟ ΔΔΔ
丢丢铜(宜兰调)
二百多年前,山路上交 通不方便。伐木者为了从北 部山区的宜兰运送木材到台 北盆地的淡水,便将木材绑 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 在从淡水回家的路上,他们 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
结构 情绪
主题 表现的内容
A 活泼、轻快ΔΔ a 表现了伐木者运送木头热火朝天
的劳动场面。
B 优美、抒情ΟΟ b 表达了人们对火车通车进山的美
好期待。
A 更活泼、更热烈 a 表达了人们对迎接火车进山时的
ΔΔΔΔ
喜悦心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拉弦乐器 二胡
弹拨乐器 扬 琴 、 柳 琴 、 阮 、 琵琶
打击乐器 鼓、钹、锣 吹管乐器 笛子、笙
湘艺版音乐六上第9课《丢丢铜》ppt课件1

丢丢铜仔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2页
《丢丢铜仔》的背景故事
《丢丢铜仔》据说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 “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者铜钱落地,咚咚 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 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 晚,后来修建起了与台北相通的铁道时,人们 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于是,他们就将自 己熟悉的曲调《丢丢铜仔》配上词,在欢庆通 车时高唱。
邓禹平(1924—1985),著名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 词作者,也因为创作“高山青、涧水长,阿里山的姑娘美如 水”而被称为“阿里山之父”。 1944年考入中央电影制 片厂演员剧团,1948年随厂赴台湾拍片,嗣后即在台湾 定居,30余年未回大陆。其间,主编过刊物《绿艺世界》、 《中学生文艺》、《中央影剧》,亦曾在亚洲影剧训练班、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执教,1982年中风瘫痪,1985年底在 贫病交迫中去世于台湾,终年61岁。 邓禹平多才多艺,除歌词外,曾出版过诗集《蓝色小夜曲》 另著有电影文学剧本《恶梦初醒》、话剧本《山洪》、诗 剧《大陆之恋》;邓禹平还擅长绘画,在台湾举办过个人 画展。由于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曾获得“第一届文艺奖冠 军”、“诗词荣誉奖”、“作词大赛首奖”,国画“国立 中学最优作品奖”、“诗词金鼎奖”。
再见!
风趣
)(
弘扬
(
)
雄壮
) (
活泼
)
填一填,并说一说为什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思考)
请大家翻到书本 倒数第二页,按 要求,创编4—8 小节节奏谱。(时间:5
分钟)
阿里山的姑娘 (乐曲欣赏)
作者简介
鲍元恺(1944—),世界著名的中国作曲 家,音乐教育家,北京市人,祖籍河北青 县。1957年至196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先后学习长笛和作曲,1962年至1967年在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就学,师从苏夏、江 定仙、陈培勋、杨儒怀和段平泰学习作曲 和作曲理论。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2页
《丢丢铜仔》的背景故事
《丢丢铜仔》据说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 “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者铜钱落地,咚咚 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 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 晚,后来修建起了与台北相通的铁道时,人们 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于是,他们就将自 己熟悉的曲调《丢丢铜仔》配上词,在欢庆通 车时高唱。
邓禹平(1924—1985),著名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 词作者,也因为创作“高山青、涧水长,阿里山的姑娘美如 水”而被称为“阿里山之父”。 1944年考入中央电影制 片厂演员剧团,1948年随厂赴台湾拍片,嗣后即在台湾 定居,30余年未回大陆。其间,主编过刊物《绿艺世界》、 《中学生文艺》、《中央影剧》,亦曾在亚洲影剧训练班、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执教,1982年中风瘫痪,1985年底在 贫病交迫中去世于台湾,终年61岁。 邓禹平多才多艺,除歌词外,曾出版过诗集《蓝色小夜曲》 另著有电影文学剧本《恶梦初醒》、话剧本《山洪》、诗 剧《大陆之恋》;邓禹平还擅长绘画,在台湾举办过个人 画展。由于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曾获得“第一届文艺奖冠 军”、“诗词荣誉奖”、“作词大赛首奖”,国画“国立 中学最优作品奖”、“诗词金鼎奖”。
再见!
风趣
)(
弘扬
(
)
雄壮
) (
活泼
)
填一填,并说一说为什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思考)
请大家翻到书本 倒数第二页,按 要求,创编4—8 小节节奏谱。(时间:5
分钟)
阿里山的姑娘 (乐曲欣赏)
作者简介
鲍元恺(1944—),世界著名的中国作曲 家,音乐教育家,北京市人,祖籍河北青 县。1957年至196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先后学习长笛和作曲,1962年至1967年在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就学,师从苏夏、江 定仙、陈培勋、杨儒怀和段平泰学习作曲 和作曲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 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 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 效果。
渐强
渐强号像呐叭 左边小来右边大 声音越唱越响亮
渐弱
渐弱号像把剑 左边宽来右边尖 声音慢慢听不见
分组创编、练习、合作
第一组: 模仿火车汽笛的 声音
第二组: 模仿火车行进的声音
演唱《丢丢铜仔》
火 车 行到衣都 阿莫呀衣都 丢 哎哟 磅啊孔 内 磅孔的水衣都 丢 丢 铜仔衣都 啊莫呀衣都 丢仔衣都 滴 落 滴落来。
节拍规律
2/4 强 弱 | 强 弱 ||
下滑音
主要音从某个高音 向下滑向某个低音
用“呜”展现了火车汽笛的声音
用打击乐模仿了火车行进的声音
增加了声部,丰富了演唱形式,采用 了领唱、齐
第一组: 模仿火车 汽笛的声音
第二组: 模仿火车行进的声 音
全体师生: 一起演唱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渐强
渐强号像呐叭 左边小来右边大 声音越唱越响亮
渐弱
渐弱号像把剑 左边宽来右边尖 声音慢慢听不见
分组创编、练习、合作
第一组: 模仿火车汽笛的 声音
第二组: 模仿火车行进的声音
演唱《丢丢铜仔》
火 车 行到衣都 阿莫呀衣都 丢 哎哟 磅啊孔 内 磅孔的水衣都 丢 丢 铜仔衣都 啊莫呀衣都 丢仔衣都 滴 落 滴落来。
节拍规律
2/4 强 弱 | 强 弱 ||
下滑音
主要音从某个高音 向下滑向某个低音
用“呜”展现了火车汽笛的声音
用打击乐模仿了火车行进的声音
增加了声部,丰富了演唱形式,采用 了领唱、齐
第一组: 模仿火车 汽笛的声音
第二组: 模仿火车行进的声 音
全体师生: 一起演唱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