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等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四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0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0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左图为吐鲁番露天地膜种植西瓜景观,右图为吐鲁番某温室大棚内“悬空西瓜”景观.“悬空西瓜”采用新型的吊蔓式栽培方法,西瓜藤蔓沿铁丝或绳子等向上生长。
据此完成问题.1.吐鲁番露天西瓜栽培育苗期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主要作用是A.提高土壤肥力B.减轻低温冻害C.防止水土流失D.增强地面辐射2.采用悬空种植方式,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单位面积西瓜产量B.提高西瓜育种技术C.降低西瓜对水源的需求D.降低人工劳动成本3.与露天地膜种植的西瓜相比,该地温室大棚种植的“悬空西瓜”A.甜度更高B.果色较均匀C.果实更重D.果形较差【答案】1.B2.A3.B【解析】1.一般的地膜由塑料组成,不易分解,可能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污染等,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故A错误;吐鲁番西瓜栽培育苗期为春季,春季气温低,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采用地膜覆盖能够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减轻低温冻害的影响,故B正确;吐鲁番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不易发生水土流失,故C错误;地膜覆盖能够减少地面热量扩散到膜外,从而保持土壤温度,没有增强地面辐射,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2.吊蔓式栽培,能够使西瓜藤蔓沿铁丝或绳子等向上生长,减少对地面空间的占用,提高植株的密度,所以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故A正确;吊蔓式栽培方式是新技术的利用,主要目的是提高西瓜的产量,不是为了提高育种技术,故B错误;悬空西瓜对水源的要求并没有降低,可能因为植株需要向上增长,增加了植株的密度,所以需要的水分增加,故C错误;因为瓜藤蔓沿铁丝或绳子向上攀爬,需要搭建攀爬的瓜架,会增大劳动力的强度,从而增大劳动力成本,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3.温室大棚昼夜温差比露天的小,所以其糖分的积累少,甜度要低于露天的,故A错误;悬空的西瓜接受日照面积比露天的大(露天的西瓜和地面接触的那部分照不到),所以果色较为均匀,故B正确;悬空的西瓜限于瓜蔓的承受能力,个头应不会很大,故C错误;悬空的西瓜不会受到和地面的挤压力,所以果形较好,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20届高三补习班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

射洪中学2020届补习班暑期学习效果监测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 1.5分,共60分)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成都相比,拉萨
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
2.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活动差异大
3.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如图)。
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是
A.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C.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
D.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读下图,完成4—5题。
4.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a>b>c>d
B.气压:d>a>b>c
C.若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则a为陆地,b为海洋
D.若表示城郊间热力环流,则a为郊区,b为城区
5.若此图是城区与郊区间环流侧视图,①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D.减温、减湿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
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7.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2020届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毕业班第四次大联考 理综(PDF版)

绝密★启用前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大联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B—11 N—14 Na—23 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氧气的消耗与生物膜无关B.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C.性激素的合成与具膜细胞器有关D.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2.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既有DNA复制又有基因表达B.细胞癌变由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引起C.细胞凋亡可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D.衰老细胞水分减少,核体积增大3.下列对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甲)、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乙)、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丙)、测量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来绘制的作用光谱(实验丁)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甲:PH和淀粉用量均属于无关变量,可以任意设定温度B.实验乙:该实验为对照实验,有氧组为对照组、无氧组为实验组C.实验丙: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来判断具体分裂时期D.实验丁:作用光谱中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CD)病因的发现,是现代医学史上重要的事件。
假设正常血红蛋白由H基因控制,突变后的异常血红蛋白由h基因控制。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SCD的根本原因是一个氨基酸被另一个氨基酸所替换B.患者体细胞中携带氨基酸的tRNA种类与正常人不同C.基因H形成h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会发生改变D.SCD是单基因遗传病,可利用光学显微镜检测细胞形态5.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及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抗体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B.有些气体分子(如CO2)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C.激素、神经递质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D.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6.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进化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二倍体及多倍体的判断依据是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B.任何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C.某豌豆种群中的杂合高茎(Dd)植株随机交配,则不会导致该种群发生进化D.“黑龙五号”大豆品种培育的原理,与中国荷斯坦牛培育的原理相同7. 中国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木活字”是由元代王祯创制的用于印刷的活字,“木活字”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 “苏绣”是用蚕丝线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绣出图案的工艺,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 “黑芝麻糊”是一道传统美食,食用时可加入白砂糖作配料,白砂糖是高分子化合物D. “黑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8.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8g N2与6g H2充分反应,生成NH3分子的数目为2N AB. 6.4g Cu与过量S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 AC. 标准状况下,2.24L C2H5OH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 AD. 25℃时,1L 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 A9. 脂环烃分子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碳环共有两个以上碳原子的烃称为桥环烃,二环[4.1.0]庚烷()是一种典型的桥环烃,下列关于二环[4.1.0]庚烷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与环庚烯互为同分异构体B. 所有的碳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C. 一氯代物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D. 二环[4.1.0]庚烷易溶于CCl4,难溶于水10.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C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乙=丁+己,甲+丙=戊+己,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 ℃)。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等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四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等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四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黑茶因成品茶的外现呈黑色得名,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其中湖南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始祖,在唐代(856年)的史料中记载为“渠江薄片”。
目前当地形成了黑茶种植、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但黑茶质量良莠不齐,2021年10月27日至30日在湖南省安化县举办了第四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我国黑茶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南方地区A. 气候适宜B. 土壤肥沃C. 市场广阔D. 种植历史悠久2. 安化县举办黑茶文化节有利于①提高黑茶质量②提升品牌价值效应③挖掘本地市场④促进加工技术创新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1. A 2.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及区域农业发展。
【1题详解】茶叶喜湿、喜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区,选项A正确。
【2题详解】安化县举办黑茶文化节,加大宣传,有利于提升黑茶的品牌效应,促进加工技术创新。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
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
读下图,完成下面三题。
3. 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 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 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D. 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4. 上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A. a、bB. b、cC. c、dD. a、d5. 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A. 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B. 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 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D. 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答案】3. D 4. B 5. C【解析】【3题详解】高原季风形成的主导因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D对。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等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

党员总数(万人)
工人党员比例(%)
农民党员比例(%)
1927年五大前
5。8
50。8
18.7
1928年6月
13。0
10。9
76.6
1949年底
448。8
2。5
59。6
1956年
1250.4
8.8
52。4
A。 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B。 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4。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有236种之多。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 清政府逐渐废除“海禁”政策
B. 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C.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
C。 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转移D. 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27年中共五大上工人党员比例占50.8%,而农民党员比例仅18.7%,而1928年,距离五大不到一年,工人党员比例下降到10。9%左右,而农民党员比例上升到76。6%。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五大召开于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同一年的八七会议,确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城市转向农村。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更多农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者。同样,1949年底工人党员比例为2。5%,到1956年上升到8。8%,而农民党员比例则从59。6%下降到52。4%,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的当的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由此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开始转移到城市,所以城市工人党员的比例开始上升。因此,造成两次党员比例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故答案为C;表格数据本来就显示中共是工农联盟组成,没有比较不能说发展壮大,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革命统一战线、不能体现出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BD错误.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答案

射洪中学高2022级高三一模考试地理答案1.A2.A3.C【解析】1.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A符合题意;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引发山洪,排除B;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排除C;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
故选A。
2.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D;在a、b、c三个地点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区分应从防洪角度分析,b、c两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a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a地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BC,A符合题意。
故选A。
3.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②、②正确;暴雨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决定,该空间格局不会降低暴雨的频率,②错误;该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水位很难接近地表,因此当地土壤盐碱化并不明显,因此该空间格局对抑制土壤盐碱化作用不明显,②错误。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点睛】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区,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
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
降雨激发山洪的现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连续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起主导激发作用。
4.C5.A6.D【解析】4.读图可知,在11:00至13:00(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冬季在地表活动的比例高于夏季,这是因为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要在地表晒太阳时间多,C符合题意;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在地表活动比例与昼夜长短、天敌数量和食物数量关系不大,排除ABD。
高三第四次联考地理试卷

高三第四次联考地理试卷编审: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地理研究室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刻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晰。
3.请将第Ⅰ卷答案填在第Ⅱ卷前面的答题卡上。
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
4.本试卷要紧考试内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30%,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连续进展30%,人类生产活动和人类居住地30%,必修(上册)内容10%。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为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和谐进展,日前国务院对《天津市都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做出批复。
在以后15年时刻里,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的天津市,要以滨海新区的进展为重点,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都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都市。
据此回答1~3题。
1.天津建设物流中心相关于北京的优势区位是A.铁路枢纽B.航空港C.海港D.高速公路2.规划到2020年,滨海新区常住人口规模为300万,城镇人口规模为290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510平方千米。
图中滨海新区的作用是A.缓解天津市用地紧张的状况B.成为区域进展新的经济增长极C.分散天津市区人口D.充分发挥海河的水运功能3.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都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都市。
此前北京市被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都市、文化名城、宜居都市”,并没有再提及所谓的“经济中心”,这说明了A.天津进展与京津冀进展相和谐B.没有考虑历史对都市进展的作用C.天津取代北京成为经济中心D.天津的服务范畴超过了北京读某种农事安排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种农业地域类型进展的要紧区位优势是①雨热同期②生产规模大③机械化水平高④人口稠密A.①④B.①③C.③④D.①②5.下列地区中可安排该农事活动的是①东北平原②河套平原③鄱阳湖平原④成都平原A.①④B.①③C.③④D.①②黎巴嫩环境部长萨拉夫2006年7月29日公布,大量原油从被以色列空袭摧残的南部发电厂的储油槽流入地中海,造成黎巴嫩约130千米海岸污染。
2020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高三4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0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一、选择题: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使用后的口罩处理原则分为两类: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以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
据此完成1-2题。
1.健康人使用后的口罩属于生活垃圾中的()A.有害垃圾B.可回收物C.厨余垃圾D.其他干垃圾2.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其用后口罩是由专门机构集中A.焚烧B.填埋C.堆肥D.回收再生中东某国,面积近165万km²,1986 年全国总人口约4945万,城市人口比重大。
图1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为该国1986-2016年总人口、城市人口、人口增长率和城市化率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3-5题。
3.二战后,对该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影响最大的是()A.优越的位置B.丰富的资源C. 高新产业D.悠久的历史4.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代表该国城市化率增长的是A.①曲线B.②曲线C.③曲线D.④曲线5.未来30年,该国城市化率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C.缓慢增长D.缓慢下降海冰的发展大体分为初冰期、盛冰期、融冰期三个阶段。
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城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
图2为2017年-2018年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面积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6-8题。
6. 2017年-2018年间,海冰面积最大的是()A.辽东湾B.渤海湾C.莱州湾D.渤海海峡7.莱州湾的初冰期最可能是()A.2017年12月30日B.2018年1月1日C. 2018年1月3日D.2018年1月5日8.受渤海海冰灾害影响最大的是()A.沿海工业B.海峡通航C.近海养殖D.居民生活东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西部,是我圆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阁湖泊。
1958年航测水面为35.5平方千米,由于流域工农业大量用水,至1992年湖泊彻底干酒.2002年开始生态修复, 东居延海得到恢复,2010年后挺出水面的植物面积稳定在9km²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等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四次大联考试题(含解析)黑茶因成品茶的外现呈黑色得名,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其中湖南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始祖,在唐代(856年)的史料中记载为“渠江薄片”。
目前当地形成了黑茶种植、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但黑茶质量良莠不齐,2018年10月27日至30日在湖南省安化县举办了第四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我国黑茶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南方地区A. 气候适宜B. 土壤肥沃C. 市场广阔D. 种植历史悠久2. 安化县举办黑茶文化节有利于①提高黑茶质量②提升品牌价值效应③挖掘本地市场④促进加工技术创新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1. A 2.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及区域农业发展。
【1题详解】茶叶喜湿、喜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区,选项A正确。
【2题详解】安化县举办黑茶文化节,加大宣传,有利于提升黑茶的品牌效应,促进加工技术创新。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
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
读下图,完成下面三题。
3. 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 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 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D. 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4. 上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A. a、bB. b、cC. c、dD. a、d5. 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A. 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B. 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 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D. 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答案】3. D 4. B 5. C【解析】【3题详解】高原季风形成的主导因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D对。
气压带与风带的在大陆上被切断,A错。
高原面与海洋表面高差大,距离远,B错。
高原表面植被少,季节变化影响小,C错。
【4题详解】夏季高原面升温比周围大气升温快,气压较低,风由周围吹向高原面。
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B对。
ad表示冬季风,A、C、D错。
【5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C对。
A、B、D错。
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上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温差越大,热岛效应强度越大)示意图,若纵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的影响因素是A.绿地面积B. 建筑物面积C. 工业化程度D. 人口数量7. 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热岛效应现象的是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答案】6. A 7. B 【解析】【6题详解】由图可知,随着横坐标的增加,纵坐标数值也增加,随着建筑物面积、工业化程度、人口数量增长均会导致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增大;但随绿地面积越大,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越小,因此横坐标不可能代表绿地面积,据此分析本题选A正确。
7题详解】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温度比郊区高,温度高的地区等温面向髙空凸,②正确;温度高形成低压中心, 等压面向地处凹,③对,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热力环流:1、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受热区域为上升气流,对应低压;近地面受冷区域为下沉气流,对应高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
风总是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2、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级行政区的两个地区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据材料推断导致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气候条件B. 耕地面积C. 水源丰歉D. 地形条件9. 乙地区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 计划生育措施得力,出生率下降B. 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升高C. 人口的净迁出率大于自然增长率D. 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下降【答案】8. D 9. C【解析】读表可知,甲、乙两地面积差异不大,但人口数量差异很大。
同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气候、水源条件差异应不大,因此导致两地区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最有可能是地形。
第六次人口普查,甲地人口密度为390人/平方千米,乙地人口密度为75人/平方千米。
乙地人口密度较小,自然原因可能主要是地形较崎岖、起伏较大。
故答案选D项。
【9题详解】读表可知,乙地人口总数不断减少,而且减少幅度较大;通过计算可知,第六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约46%,说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因此人口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和生育观念变化,最有可能是人口净迁出率较高,大于自然增长率。
答案选C项。
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
下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箭头为图示区域全年正午太阳来向(遮蔽区范围随季节有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0. 图示区域可能位于()A. 北纬45°附近B. 北纬20°附近C. 南纬45°附近D. 南纬20°附近11.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为河流右岸B. 河流自东向西流C. 遮蔽区最大在1月D. 遮蔽区最大在7月【答案】10. C 11. B【解析】【10题详解】箭头为图示区域全年正午太阳来向,阳光从北面照射过来,说明一年中太阳始终位于北部天空,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图示区域可能位于南纬45°附近,C对。
A、B、D错。
结合上题,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侵蚀,右岸沉积。
甲为河流左岸,A错。
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
结合南岸、北岸位置,河流自东向西流,B对。
遮蔽区最大在6月,C、D错。
1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范围内,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天山北坡城市群(见下图)是全国19个国家级城市群之一。
2017年,乌鲁木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3.82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为1.1 :30.2 :68.7。
全市年末总人口222.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8.20万人,乡村人口24.41万人。
乌鲁木齐市农业上主张“少种粮、多栽树、冬季不搞大棚蔬菜”策略,稳步推进传统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改变过分依赖种植业的格局。
(1)描述甲河的水文特征。
(2)分析“少种粮”的理由。
(3)说明天山北坡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4)简述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水平远低于我国东部城市群的原因。
【答案】(1)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水量小,水流缓;水位季节变化大,有春汛和夏汛;有断流现象或有结冰期;冬春季节有凌汛现象。
(2)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水源不足。
(3)城市分布相对均匀;城市群空间组织形态呈现出带状发展;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分布在绿洲地区;分布在山麓地区;在交通干线两侧集聚。
(4)自然方面: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小);社会经济方面:经济发展滞后;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人口相对稀少。
地处西北内陆,城市化起步较晚。
【解析】【详解】(1)甲河的水文特征从河流的流量、含沙量、水位变化、汛期冰期等方面分析。
据图可知,该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但纬度较高、山地海拔较高,有一定的积雪,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因主要以融水补给为主,河流上游水量大,水流急;愈往下游,河流水量越小,水流变缓;因纬度高,以融水补给为主,冬春河流封冻或断流,若干河段河流有凌汛现象,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2)分析乌鲁木齐市制定“少种粮”政策的原因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分析乌鲁木齐地区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可分析种粮本身的自然需求条件。
从材料中可知,乌鲁木齐地处我国新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水缺乏,灌溉水源不足,不适宜种植粮食;而粮食种植对水源有较高的需求。
该矛盾冲突目前无法彻底解决,这就决定了政府出台“少种粮”政策。
(3)天山北坡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结合图示从形态及分布位置描述。
由图可知,天山北坡的城市分布较为平均,由于区域缺水,且城市对交通要求较高,故综合考虑水源、地形、交通等条件,图中城市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和山麓、绿洲地区,且多分布于交通线路两侧,城市群对交通有更大的需求,大致沿铁路干线呈带状分布。
(4)城市群的发展水平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历史条件等均有关。
结合图示分析可知,相对于水热条件较好、内外交通便捷的东部地区而言,天山北坡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干旱,经济发展滞后;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地广人稀,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化起步较晚,因此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如我国东部地区。
【点睛】城市的区位因素:(1)自然区位因素:①地形与城市区位: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②气候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③河流与城市区位:原因:河流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2)社会经济区位因素:①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资源丰富地区随着资源的开发易形成城市。
世界:煤矿发展起来的城市: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阿伯丁;金矿开采兴起城市:约翰内斯堡。
中国:铁矿发展起来的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庆、玉门;煤炭工业城市:大同、鹤岗、抚顺、开滦②交通与城市区位:不同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不同:古代城市: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现代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
交通线变化对城市发展分布的影响:京杭运河的开凿通航和南北方贸易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得到发展,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发展缓慢③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政治:古代的雅典、西安,现代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较大;巴西巴西利亚、美国华盛顿为政治中心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