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四首-子规-葡萄-

合集下载

咏物诗四首

咏物诗四首
《咏物诗四首》 咏物诗四首》
读懂各诗的主题, 读懂各诗的主题,感悟咏物 言志诗的特点。 言志诗的特点。
《子规》顾况
• 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 苦难蒙受冤屈而死的人深深的同情 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葡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愈
• 此诗通过对葡萄的生长姿态的描写 表达自己仕途困顿、 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 的心情。 的心情。
《赏牡丹》刘禹锡
• 诗人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赞美了牡 丹花的高贵富丽, 丹花的高贵富丽,还用到了比喻拟 人的手法,赋予花人情, 人的手法,赋予花人情,更具感染 力。
《小松》杜荀鹤
• 这首诗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 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 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 批判世人目光短浅, 批判世人目光短浅,暗含诗人对自 身身世的感慨。 身身世的感慨。

咏物诗四首6

咏物诗四首6

鉴赏
①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诗歌中 “子规”有什么特点?

表面特征:啼血 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传说周时 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子 规鸟,啼声悲哀。
鉴赏
②诗中所寄何情?诗人如何将子规与 感情融为一体?

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若 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以反 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 平,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意,子规与诗 人感情融为一体。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 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 (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 (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用冰雪衬托梅之坚 毅,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归纳
咏 物 诗 鉴 赏 的 步 骤 和 方 法 。



①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② 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从而 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 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诗歌的艺术手法。
前进
练习:


前进
咏物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1、托物言志(托物寄意、借物寓意、抒情); 2、拟人(融寄了诗人的情感与理想)、比喻; 3、其它,如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侧面。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六人小组为单位,在<葡萄>和 <小松>两首诗歌当中随意选择其中的一首 咏物诗进行鉴赏。

与葡萄有关的古诗

与葡萄有关的古诗

与葡萄有关的古诗
以下是一些与葡萄有关的古诗:
1. 《凉州词二首·其一》——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 《胡歌》——岑参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3. 《襄阳歌》——李白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4. 《葡萄》——唐彦谦
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

珠帐夜不收,月明堕清影。

5. 《解闷十二首》——杜甫
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

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

6.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PPT14

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PPT14

咏物诗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 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代 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 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 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 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 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 词科。
咏物诗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
•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 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
•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 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 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
咏物诗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 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 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咏物诗


◎【作者简介】 ◎【诗歌鉴赏】 ◎【意象分析】
咏物诗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 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意象
•借松写人 •托物讽喻
咏物诗
诗歌意象与诗歌形象
阴天 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玉 象征高洁、脱俗
尺素 指代书信
吴钩 佩带的刀剑,看吴钩,建功立业的抱负
珍珠 表现美丽、纯洁无瑕
船 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红色 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
白色 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事
绿色 象征希望、活力、和平
黑色 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
蓝色 表现高雅或忧郁 黄色 象征温暖、平和 紫色 表现高贵、神秘
桑梓 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咏物诗四首

咏物诗四首

3.子规与啼叫
“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暮斜阳” 秦观《踏 莎行》
4.子规与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 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 城见杜鹃花》 “杜鹃啼时花扑扑,九江三月杜鹃来,一 声催得一枝开。”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 “自有沾花血,相和雨滴新。”贾岛《子 规》 “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杜牧《杜鹃》
拟人 “妖无格”与“净少情”
比喻
“真国色”
《赏牡丹》鉴赏材料
3、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4、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 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 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 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 二名花不如牡丹之处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 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强诗歌 的艺术感染力。
5.子规与“不如归去”
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范仲淹《子归》)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柳永 《安公》) 南北东西春总好,杜鹃何苦劝人归。 (王庭珪《暮春感怀》) 春鹃语,从来劝我,常道「不如归」。 (陈瓘《满庭芳》) 自出锦江归不得,至今犹劝别人归。 (杨万里《闻子规》
“子规”常用寓意
事物特征 啼血
物象内在品质 积冤、不平
诗人经历,社会 环境
蒙冤屈死之人多、
社会黑暗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顾况

高二语文 《咏物诗四首》知识精讲 粤教版doc

高二语文 《咏物诗四首》知识精讲 粤教版doc

高二语文《咏物诗四首》粤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咏物诗四首》内容:学习《咏物诗四首》里的《子规》、《葡萄》、《赏牡丹》、《小松》这四首诗歌。

[学习过程]一、学习《子规》(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顾况(725—814),字逋翁,苏州(今属江苏)人,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曾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

曾至崂山受道箓,后传其隐居于茅山,自号华阳真人,有《华阳集》。

顾况性诙谐,诗名较著。

他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认为诗歌“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如《囝》、《公子行》。

(二)基本解读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主旨)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

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

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三)鉴赏要点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

俗中见奇,翻出新意。

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

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二、学习《葡萄》(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郡望昌黎(今属河北),后人称为“韩昌黎”。

幼孤,由兄嫂抚养。

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

历任宣武军董晋、武宁军张建封二幕府节度推官,十八年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因得罪当权者,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

咏物诗经典诗词鉴赏

咏物诗经典诗词鉴赏

咏物诗经典诗词鉴赏一、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鉴赏总: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分:1、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2、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

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

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总: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

俗中见奇,翻出新意。

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

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二、葡萄韩愈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鉴赏总: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主旨)分:1前二句“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

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

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

“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2、后二句“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添竹”,指在架子上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

“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总:此诗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

托物言志。

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的希冀。

关于葡萄的古诗

关于葡萄的古诗

关于葡萄的古诗
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2.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

——刘禹锡《葡萄歌》
3.玳瑁筵,葡萄酒,殷勤红袖,莫惜捧金瓯。

——任昱《正宫·小梁州·春怀》
4.翠瓜碧李沈玉甃,赤梨葡萄寒露成。

——杜甫《解闷十二首》
5.客中忽忽又重阳,满酌葡萄当菊觞。

——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八十五》
6.客愁已付葡萄绿,迳雨空余玛瑙红。

——方岳《雨花台》
7.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

——王沂孙《南浦·春水》
8.一江春水澄葡萄,芦花万顷眠渔舠。

——冯岵《全州南城》
9.指日茶香申旧好,蔓阴窗户葡萄风。

——张镃《持上人别久矣一日来访举似近作且言迁寓新房》
10.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

——崔颢《渭城少年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