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
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

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
方法:本研究于我院以对照形式展开,抽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接收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8例为对象,经随机交替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其诊断效果。
结果:观察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漏诊率与误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其监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率变异性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更有利于医师对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和判断,建议加强临床应用力度。
【关键词】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属于冠心病中的一种类型,是指患者明确患有冠心病但未出现明显的典型症状,由于其症状不典型甚至无特异性表现,极易受到患者的忽略,导致患者在无症状情况下发生猝死情况,因此临床中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目前,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有着心动图、心电图等多种方式,并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着较好的效果[1]。
笔者为探究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特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院中收治的患者作为调研对象,现将调研内容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研究于我院以对照形式展开,抽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接收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8例为对象,经随机交替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男23、女21,平均年龄(47.34±3.97)岁,观察组男25、女19,平均年龄(47.52±3.78)岁。
两组一般资料相似(P>0.05)。
1.2方法对照组:仪器选择徐州灏创医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型号:SM-12E),患者在安静休息30min后,解开上衣露出胸腔部并于床上取平卧位,于胸前粘贴电极片连接导联电缆及主机后进行监测,保持呼吸平稳,记录监测数据,将结果交由医师诊断。
动态心电图监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评价

2 2 S 与有 症状 心肌 缺 血 s . MI T段 压低 情 况
S MI
监测 , 以探 讨 C D患 者 S H MI的检 出率 ; 症 状 与无 有
症状 性心 肌缺 血的 D G表 现 , C 昼夜 规律 以及 对 病情
与有 症 状 心 肌 缺 血 发 作 时 S T段 压 低 幅 度 分 别 为 20 0 8 m .6± .3 m和 18 0 8mm, .6± .4 持续 时 间分别 为 94 89 s 9 3 .3± .6 和 .7±8 1s .4 。经 x 检验 ,MI 有 S 与 症状 心 肌 缺 血 s T段 压 低 程 度 及 时 限 无 显 著 差 异 ( 者 P> . 5 。 两 O 0 )
C HD患者进行 D G监测 , 4 C 男 2例 , 1 , 女 8例 平均年 龄 5 9岁 ( 8~8 3 5岁 ) 。结 果 : 出有 缺血性 s — 检 TT改变者 5 2 例, 其检 出率 为 8 . %。检出缺血性 s . 67 TT改变 16阵次 , 中 10阵次为 S I 占缺血性 s . 8 其 4 M, TT改变 的 7 . %;6 53 4 阵次为有症状发作 , 占缺血性 s — TT改变 的 2 .% 。10阵次 S 中 12阵次 ( 2 9 ) 47 4 MI 0 7 . % 发生 于上午 6时 一1 2时 ,
标 准 。男 4 2例 , 1 女 8例 。平均 年 龄 5 9岁 ( 8~ 5 3 8
岁) 。其 中稳定 型 劳力 性心 绞 痛 3 2例 , 旧性 心 肌 陈
(2 % )发 生 于 上 午 6 ~ 1 时 , 3 阵 次 7 .9 2 仅 8 (7 1 ) 2 . % 发生 于夜 间 0时至 次 日晨 6时 。经 x 检 验 S 的昼 夜变 化有 显著 差异 ( 0O ) MI P< . 1 。 24 缺 血 发 作 与 心 率 的 关 系 5 . 2例 缺 血 性 s — TT 改变 者 中 ,7例 ( 5 . % ) 有 s — 变 时有 心 2 占 19 在 TT改 率增 快 ,5例 ( 4 .% ) 2 占 8 1 缺血发作 与频率有 关 。 2 5 检 出心律 失 常情 况 本组 6 . o例 中检 出室 性心 律失常 2 2例 (6 7 ) 检 出 房 性 心 律 失 常 1 3 .% , 6例 (6 7 ) 检 出 I 及 以上 房 室 传 导 阻滞 者 6例 2.% , I度
12导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价值

采 用 1 导 动 态 心 电 图 记 录 系 统 , 续 监 测 2 连 2 h 并 详细记 录检 测 时 间 内生 活活 动情 况 。 4,
1 3 诊 断标 准 .
性 , 重 时甚 至 猝 死 。本 文 是 笔 者 近 3 严 a来 , 过 通
l 2导 动态16・ 3
A t c dMe caA a dNe iMo g l A r 01 V 13 No 2 n o p .2 0 o. 2 .
组 , 附表 中 可 以说 明 ,T段压 低 越严 重 , 从 S 压低 时 间越长 , 室上性 早搏越 多 。 合并
24 S . MI发作 时 S T段 压低 程度 与血 压及 血 脂 关
1 4 统计 学 处理 .
况 , 录 到无 症 状 性 心 肌缺 血 56例 , 其 发 作 情 记 1 对
况及规 律进 行 了分析 探讨 , 现报 告 如下 。
1 资料 与 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 2 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
2 结 果
8 0名 中 , 性 5 7名 , 性 2 3名 。年 龄 2 男 3 女 8 3 8岁 , 均 6 O~ 4 平 2岁 。除外其 他 心 脏 病 及对 s T—
关键 词 : 态心 电 图 ; 肌 缺 血 动 心
中图分 类号 :5 0 4 R 4 .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4— 13 2 1 )2— 15—0 10 2 1 (0 0 0 0 3 2
无症 状心 肌 缺 血是 指 临床 确 有 心 肌 缺 血 的客 观证 据 ( 电 活 动 、 室 功 能 、 肌 灌 注 显 像 及 心 心 左 心
内蒙 古 医 学 院 学报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患者在临床上没有心绞痛症状,但通过一些特殊的医学检查手段可以发现心肌存在缺血的表现。
这种状态的患者通常在常规体检或者因其他疾病进行相关检查时才会得知自己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这就给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动态心电图是通过记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电活动来获取心脏功能的一种检测方法。
其优点在于可以捕捉隐匿的心电图异常,对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
1. 动态心电图的实时性和连续性动态心电图记录了患者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的心电活动,因此可以实时地捕捉到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包括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压低或倒置、T波改变等情况。
这种连续性的心电监测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
2. 动态心电图的多参数分析动态心电图可以对心脏的多个参数进行分析,比如心室率、心律失常、ST段变化等。
这些参数的监测可以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
3. 动态心电图的长时间监测与静态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可以进行长时间的监测,通常可以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活动。
这种长时间的监测对于捕捉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心肌缺血情况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
三、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早期诊断通过动态心电图的监测,可以实时捕捉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变化、T波异常等心电图变化,从而实现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
2. 疗效评估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通常需要进行疗效评估,而动态心电图则可以用于监测患者心肌缺血情况的变化,评估治疗的效果。
1. 依赖患者自觉性动态心电图需要患者佩戴心电图仪器一段时间进行监测,而这就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配合度。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动态心电仪对135例冠心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频率及发作时患者的心率、昼夜变化规律。
结果共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256次,其中无症状发作233次(91%),有症状发作23次(9%)。
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于睡眠中(62.5%),日常活动仅占28.5%。
有症状心肌缺血睡眠与活动中分别为6.3%和2.7%。
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价值。
标签:动态心电图;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近几年来,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已经逐步成为冠心病防治的重点。
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1]。
我院2009~2010年观察了135例冠心病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发作,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5例冠心病患者男73例,女62例,年龄48~78岁,平均62.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和1997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的诊断标准。
排除静息心电图左室肥厚、重度贫血、严重电解质紊乱等能改变或者影响ST段位移的患者。
1.2方法采用动态心电仪,选择MV1、MV5导联,全信息连续记录24h心电资料。
参照监测日志,观察ST段改变时是否伴有心绞痛以及与生活状态的关系。
以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且持续1min以上列为心肌缺血。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标志。
2 结果135例冠心病患者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共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256次,其中无症状发作233次(91%),有症状发作23次(9%)。
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于睡眠中(62.5%),日常活动仅占28.5%。
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目的:为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DCG)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32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
结果:248例有1536阵次出现缺血发作,其中62例4292阵次(78.55%),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60以上者发作4940阵次,占SMI的81.55%,无症状与有状组心肌缺血的发作之比约3-4:1,但无症状较有症状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p<0.05)。
上午06:00-12:00发作频率最高(45.46%),明显多于夜间0:00-06:00的14.64%(P<0.01)。
检出严重心律失常108例,无症状与有症状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DCG对SMI检出率远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检测心绞痛患者,一昼夜内有多次心肌缺血发作,其中70%~85%无症状,即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频率是有症状心肌缺血的四倍,60岁以上者多见,因其隐匿性在生活中易备患者忽视,而得不到即使治疗,因此更具有潜在性危险,在诊治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标签: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意义无症状心肌缺血又称无痛性或隐匿性心肌缺血,是冠状动脉病所致的无心绞痛心肌缺血,DCG检测显示SMI造成的心肌损害与心绞痛相同,在有心绞痛的病例中,有SMI时预后更为严重。
本文对32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DCG检查检测其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共328例,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和WHO诊断标准)。
男244例,女84例,年龄38岁~80岁,平均年龄59岁,剔除静息心电图有左室肥厚、束支传导阻带、重度贫血、严重电解质紊乱或洋地黄药物影响的ST段移位者。
根据临床特征分为心绞痛型264例,心肌梗死型4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2例,心肌梗死恢复期16例)。
1.2 方法采用世纪今科同步十二导动态心电图监测仪进行监测。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简称动态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是一种以记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电活动为主的一种心电图检查手段。
由于动态心电图能够持续记录心脏活动24小时或以上,因此可以更好地反映心脏在日常生活中的变化情况,对心脏疾病的诊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的一种器质性异常,导致心肌的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在患者没有任何心绞痛症状的情况下,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危害在于,患者虽然没有明显感觉到心绞痛,但心肌仍然处于缺氧状态,这样就容易出现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诊断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能够全天候连续监测心电活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患者平日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很难被及时发现。
动态心电图能够全天候连续监测心电活动,包括患者在平时日常生活和睡眠中心脏活动的情况,因此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心肌缺血的情况。
尤其是一些短暂的、偶发的心肌缺血,很难通过常规静态心电图进行诊断,而通过动态心电图可以更好地捕捉到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有利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研究表明,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筛查,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以达到80%以上。
这意味着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时,既能够较好地发现真正存在的心肌缺血,又能够避免对不存在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过度的筛查和治疗,有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

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心肌缺血是心脏供血减少或供血不足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合并症,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动态心电图(Holter)是一种长时间连续记录心电图的技术,可对心脏的电生理学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与常规心电图相比,Holter能够不间断地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活动,因此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
实际上,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已经成为临床上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主要优势如下:1. 早期发现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并能反映不同时段内的心电变化和心肌缺血程度,从而可以早期发现心肌缺血。
通过对24小时记录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缺血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等信息,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作用。
2. 监测疾病进展情况动态心电图可以全天候监测患者的心电状态,及时发现疾病的进展情况。
如果病情发展迅速,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减轻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
3. 评估疗效和预后通过对动态心电图的分析,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长期连续监测心电活动,能更准确地测量心脏的功能状态和缺血程度,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和预防病情恶化。
虽然动态心电图有许多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误诊率较高、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容易被忽略、监测过程对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压力等,需要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注意。
总之,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保障患者的健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动态心电图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