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冷与热14 传热比赛冀教版拔高训练第八十六篇
(冀人版)小学科学教与学·五年级上 (14)传热比赛

14·传热比赛精彩点题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再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后,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设计的。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目标认定1.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3.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名师伴我行1.把铝勺放入热水中,用手捏住勺柄的一端,一分钟后,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手会感到发烫。
因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得部分传导温度低的部分。
设计实验证明实验题目:传热比赛。
实验要求:热可沿物体从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传递。
实验器材:金属物品、酒精灯(或蜡烛、热水等)、凡士林、小木棍(或小豆子、小球的等)实验步骤:(1)在金属片的一端粘上小木棍,用酒精灯给金属片加热。
(2)在锅的金属把上粘上豆子,用炉火加热铁锅。
(3)在杯壁上粘上豆子,用蜡烛给金属杯底加热。
(4)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根据以上各种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再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得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2.不同材料传热快慢一样吗?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实验题目:传热比赛。
实验要求: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
实验器材:形状、大小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各种物品(如金属棒、塑料棒、橡胶棒、木头棒等)酒精灯(或蜡烛、热水等)、凡士林、小木棍(或小豆子、小球等)。
过程:(1)分别在铝勺、塑料勺、木勺的一端粘上豆子。
(2)把这些勺的另一端放入同一杯热水中,各勺之间不要碰到,过一会,观察现象。
(3)铝勺上的豆子先掉下来,接着是塑料勺上的豆子,最后是木勺上的豆子得出结论: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
金属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我们利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做很多事。
随堂检测一仔细填一填1厨房里炒菜的锅多是用()或()制成的,而锅把却是用()或()制成的2热能从()温物体传向()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的部分传到温度()的部分。
2019-2020年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一、教学依据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传热比赛》的第一课时。
二、设计思想1、本教材的总体结构及指导思想: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热及热在冷水和热水中的传递方式之后,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1“勺柄冷热的变化”,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热的传递方式是: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
活动2“传热比赛”是引导学生认识热在不同的物体中传递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焖烧锅的介绍则是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部分的瓷砖和木板的研究,是为了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本课的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拓展活动。
三、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3)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4)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5)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
(2)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科学知识目标:能理解什么是热传导,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能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想出更多的实例。
六、教学方法:运用自主探究法,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亲历验证过程——总结实验结论——发现新问题——想再继续探究的过程进行教学。
七、教学准备:1、材料与工具:小勺,杯子,热水;凡士林,火柴,豆子,酒精灯,支架等。
2、课外参与:(1)布置学生课前调查并亲身体验把铝勺或其他金属勺放入热水中会有什么变化?(2)教师课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传热比赛-冀人版

14传热比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热传导的概念及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热传导的问题进行预测,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
2、能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以及积极参与、有效沟通与分享的良好习惯。
学时重点通过探究活动,构建热传导的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能力。
学时难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1、(播放视频)学生谈谈观看视频后的发现。
2、生说勺子为什么会烫手的原因。
3、引出课题(板书:14.传热)学生快速浏览第53至54页的内容。
活动2【活动】(二)模型诱导,猜想假设1、出示模型,启发猜想出示图片:一根金属棒。
让学生猜测:如果给红色的一端加热, 1、2、3三个点变热的顺序可能是怎样的2、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出示图片:一个铁杯。
让学生猜测:如果给杯底加热,从杯身上的3个点来看,热又是怎么传递的3、设问: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
)要知道热在物体中是如何传递的,我们的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呢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器材。
(出示图片)(学生明确什么是热源,哪些是传热物体。
)4、师介绍两种辅助材料——凡士林和一些轻小的物体。
5、教师引导学生构想实验模型。
活动3【活动】(三)设计方案,分组实验1、根据构想的模型设计小组实验方案,填写实验报告单中所需的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和预测现象,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相互评价。
3、学生实验验证。
(1)师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特别突出酒精灯的安全使用和防止烫伤。
(2)师巡视指导。
(3)汇报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4、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热传导的规律。
由学生将教材P54蓝色方框里的内容补充完整并熟记。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4 传热比赛丨冀教版 (共16张PPT)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二)展开活动,解决问题 (三)启发发现,深化认识
为什么许多炊具都用金属制造?而 它们的把柄却是用非金属材料制成
的
试试、想想、说说
把铝勺放入热水中,用手捏住勺柄的一端, 一分钟后,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铝勺柄 会变热呢?
第一步:出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为学生出示实验材料,学生分组设计实 验方案。
活动二:“传热比赛”是引导学生认识热在不同物体中传递的快慢是 不一样的,让学生对热传递的快慢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的 兴趣。
五年级学生对热已有了一定了解,本课以热传递为课题,引导学生开 展各种研究活动。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学生 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热的更多奥秘。教学目标方案:实验探究
第二步: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各组领取 实验器材。
第三步:教师讲出学生操作注意事项,学生 实验探究,进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加入到 学生的活动中去。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实验方法
预计的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第四步:交流总结。
实验完毕各组交流汇报。
学生总结,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 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在整个 探究活动中,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在教师及时 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索实践得到了解决,从而形成了 正确的认识。
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
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能理解什么是热传导。
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探究法”
学法为“自主探究法”,即“提 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证明→ 得出结论→实践应用”的科学探 究的学习方法。
14、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14. 传热比赛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传热比赛》是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
本单元以常见的热传递现象为载体,通过冷热的相互作用来体现“作用与平衡”。
为进一步地研究能量奠定了基础。
本课通过设计热传递实验、实验观察、汇报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或部分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部分。
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本人执教的《传热比赛》是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课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就是“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实验、认识轻小物体在不同受热金属材料上,是如何掉下来的。
从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比较相同点,得出实验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冷和热已有生活经验,但对热在物体中是如何传递的并没有过多的关注。
因此通过科学实验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直观的实验现象,比较分析得出热传递的规律。
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我采用的是师生共同准备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和突出重点的要求,制作了课件,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理解什么是热传导,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3)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4)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5)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现象。
(2)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趣。
2019版冀教小学科学五上册《14传热比赛 》word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冷与热14. 传热比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热是如何传递的。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问题1:出示铁棒,如果给红色一端加热,绿色一端会不会变热?问题2:没有给绿色一端加热,为什么它会变热?学生都表示绿色一端会变热。
学生充分猜想热在勺中是怎样传递的,为明确实验目的埋下伏笔。
借助部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发新的思考。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热在铁棒中是如何传递的。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介绍凡士林问题1:在铁棒1号位置上用凡士林粘一个乒乓球给红色一端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问题2:发现传到1号位置就举手。
学生在理解凡士林作用的基础上,对要发生的现象进行猜测,这是一种建立在科学依据上的猜测。
这里提出的几个具有指向性的问题,为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出由针对性的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三、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问题1:给你们一根铝棒、凡士林、绿豆你们能不能研究出热在铝棒中是怎么传递的?问题2:有能力的组,可以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设计出不同的试验来观察热在铝棒中是如何传递的。
模型的构建意在帮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设计实验的思路,这样便于学生发散思维,有的小组会找到一些更好的方法。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闪烁出了创新的思维火花,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结论:热在铝棒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问题:给你们一个铁片,你们能研究出热在圆片中是怎么传递的么?要求每个小组至少要找到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
由于前面学生已经明确了实验目的,也清楚了实验模型,并有研究铝棒中热是如何传递的基础,所以设计出了较多可行的实验去研究热在铁片是怎样传递的。
冀教版科学五上第14课《传热比赛》word教案

(2)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将自己的方案与同桌进行交流;
(3)通过小组交流与评价,取长补短,修改完善,确定本组的最佳方案;(4)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评价,确定出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提示学生根据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试着得出结论。做“传热比赛”实验时,铝勺、塑料勺、木勺的大小、长短、豆子粘的位置要尽可能的相同;可以将勺子放在同一杯热水中,各勺子之间不要碰到;烧杯里的水面距豆子6厘米左右。
4、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各自的实验结果。师生共同总结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概念和特点。指导学生分析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1)观察教材第55页插图,分析各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解释其中的道理。(2)举出生活中更多的例子,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做到学以致用。(3)比一比哪个小组或哪位同学从生活中找到的实例多,分析准确。教师可引领学生联系在三年级时学到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内容。
5.实践运用。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
活动二: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出示几种炊具或炊具的图片或课件,如铝锅、不锈钢勺子、不锈钢铲子等,让学生观察它们各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种材料?提出“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是否一样”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2、指导学生分四步设计实验方案:
5、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回答下面的问题:(1)说一说焖烧锅的构造和性能。(2)焖烧锅的性能与材料有什么关系?帮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密切联系。
板书设计
14、传热比赛
最新精选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14 传热比赛冀教版拔高训练第二篇

最新精选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14 传热比赛冀教版拔高训练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中,( )属于热的不良导体。
A、铁钉B、水壶把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中,属于热的良导体的有( )。
A、金属杯B、一次性杯子【答案】:【解析】:第3题【判断题】木头、橡胶适合做隔热材料。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在一杯烫开水中分别有塑料勺、钢勺,过一会后塑料勺的温度不会比钢勺的温度高。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判断题】金属材料的传热能力比其他材料的快。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在一杯烫开水中置放有一会的塑料勺一定比木质勺的温度低。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塑料、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热的良导体可以______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不良导体可以______物体热量的散失。
(填“加速”、“减慢”)【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______。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______的部分传到温度______的部分。
【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热能总是从______温物体传向______温物体。
【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金属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______。
【答案】:【解析】:第13题【解答题】在同一间屋子里的瓷砖和木板的温度是相同的。
然而,当我们赤脚分别踩在瓷砖地板和木地板上时,踩在瓷砖地板上比踩在木地板上觉得更凉一些。
这是为什么?A因为瓷砖是热的良导体,能很快的把你的皮肤上的热传递出去,木地板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将你皮肤表面的热量传出去,因而踩上去感觉暖和多了。
【答案】:【解析】:第14题【解答题】冬天,我们用手摸铁制的东西,觉得比木质的东西要冷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天,我们用手摸铁制的东西,觉得比木质的东西要冷点。为什么?
【答案】:
【解析】:
2019-2020年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冷与热14传热比赛冀教版拔高训练第八十六篇
下列中,( )属于热的ຫໍສະໝຸດ 良导体。A、铁钉B、水壶把手
【答案】:
【解析】:
下列中,属于热的良导体的有( )。
A、金属杯
B、一次性杯子
【答案】:
【解析】:
木头、橡胶适合做隔热材料。(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塑料、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______。
【答案】:
【解析】:
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______的部分传到温度______的部分。
【答案】:
【解析】:
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______。
【答案】:
【解析】:
金属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______。
【答案】:
【解析】:
热的良导体可以______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不良导体可以______物体热量的散失。(填“加速”、“减慢”)
【解析】:
在同一间屋子里的瓷砖和木板的温度是相同的。然而,当我们赤脚分别踩在瓷砖地板和木地板上时,踩在瓷砖地板上比踩在木地板上觉得更凉一些。这是为什么?
A因为瓷砖是热的良导体,能很快的把你的皮肤上的热传递出去,木地板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将你皮肤表面的热量传出去,因而踩上去感觉暖和多了。
【答案】:
【解析】:
在一杯烫开水中分别有塑料勺、钢勺,过一会后塑料勺的温度不会比钢勺的温度高。(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金属材料的传热能力比其他材料的快。(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在一杯烫开水中置放有一会的塑料勺一定比木质勺的温度低。(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热能总是从______温物体传向______温物体。
【答案】:
【解析】:
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有不同的用途。分析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利用他们的?
A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炒菜的锅是金属的,是热的良导体,能很快把菜炒熟。塑料、橡胶、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锅勺的把手是塑料的,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隔热,摸起来不会烫手。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