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报告组员:肖石连、周小燕、汪小康、邹苗执笔人:汪小康一、实验原理1.观察部位:植物体的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的细胞。

2.分裂过程: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分为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不同时期细胞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各自的特点.。

3.观察过程:先用低倍镜找到根尖生长点的细胞(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正在分裂),再用高倍镜辨别各时期的染色体(染色质)变化,并判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4.染色过程: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等)着色。

二、实验器材大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刀片、镊子、烧杯等15%的盐酸、95%的酒精、龙胆紫溶液等三、实验步骤1.前期培养:取大蒜若干放在装满清水的100ML烧杯上,让它的底部接触瓶内水面,把烧杯放在温暖地方培养。

2.解离:实验前一天,取大蒜根尖,使用卡诺氏固定液(乙醇:冰醋酸=3:1)进行24H固定,之后用蒸馏水冲洗,放入70%酒精中,在4℃冰箱中保存。

待到实验时即可进行解离处理。

取经过和未经过固定液处理的根尖各1-3个,剪根尖2CM,放入盛有15%盐酸和95%酒精1:1混合液的培养皿中并盖好(以防盐酸挥发),解离3~5min,此时根尖变得酥软透明。

3.漂洗:用镊子夹住伸长区一端,从培养皿中取出根尖,放到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2~3min,可用镊子或玻棒轻轻搅动。

4.染色:用镊子夹住伸长区一端,从培养皿中取出根尖,放到干净的载玻片中央,用刀片切去根尖大概0.5mm,紧贴刚刚切的位置切下针尖大小的根尖,此处即为根尖分生区。

利用准备好的染液进行染色,时间为3~5min。

5.压片:将被染上色的根尖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然后在盖玻片上放一层吸水纸,水平放在实验台上,用拇指稍用力对其按压,使根尖细胞呈云雾状散开,此时再把盖玻片周围染液吸拭干净即可。

6.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整齐、近似正方形,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教案

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教案

《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2、通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不同时期的细胞及其染色体形态特点。

3、能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学习使用高倍显微镜和绘生物图的基本技能。

2、通过以观察有丝分裂为目标的实验设计,帮助学生培养推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解科学实验的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制作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2、使用显微镜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观察各时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特点。

【教学难点】1、实验设计中实验材料的选择和解离。

2、染色的原理3、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

4、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课前准备】实验材料:大蒜(提前2-3天准备,使其生根)。

实验器具与试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子,镊子,铅笔,滴管、烧杯、试剂瓶。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浓度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清水,【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体会法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将要做的实验是“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很明显我们我们就知道我们实验的目的。

思路:回顾有丝分裂选材实验准备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作业布置一、实验目的1.观察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2.能够独立制作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3.能够绘制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简图(示例如上图图)。

二、材料的选择:探究:选材有什么要求原则:培养时间短、染色体的数目小、染色体大和分裂旺盛时期段多结果:选择大蒜根尖三、实验步骤:①解离: 取4条左右3 mm 左右的大蒜根尖,放入质量分数15%HCl 溶液和体积分数95%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室温解离10min ,(使根尖透明酥软HCl 和酒精的作用?,)②漂洗: 取出根尖在培养皿放入清水漂洗约10min ,5分钟换一次水。

实验四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实验四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实验目标1.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学会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3.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和绘生物图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可以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一个时期。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三)材料用具略(四)方法步骤1.洋葱(大蒜)根尖的培养选个大、饱满的大蒜头,分囊后用铁丝或竹签将蒜瓣穿成一排,搁于盛有清水的容器上培养,使每囊蒜瓣的底部都浸没于水中,在室温20℃上下阳光充足的晴天养3—4天,期间换1-2次水,根尖就可长到2—2.5cm,即可剪取备用。

(剪取时间最好在晴天、中午1点前后)2.根尖的固定:将剪取的根尖置于固定液(1份冰醋酸和3份95%酒精的混合液)中固定,使根尖的生长点细胞变成乳白色,根尖下沉(因为新鲜的根尖是浮在固定液液面上的),一般需12—24小时,然后用70%酒精漂洗,再置于70%的酒精中保存,随用随取。

实验六细胞有丝分裂的制片及观察[实验目的]1. 初步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压片的方法。

2. 通过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标本的观察,掌握细胞分裂过程及其特点。

3. 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

[实验原理]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均以细胞分裂的方式实现。

细胞分裂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几种方式,其中有丝分裂是最主要的方式。

有丝分裂在处于增殖状态的组织中广泛存在,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取分裂旺盛的组织如植物的根尖、动物的骨髓细胞,胚胎细胞进行特殊处理,制成光镜切片或压片,在显微镜下即可对有丝分裂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了解各分裂时期的形态特点及变化规律。

[实验用品]1. 材料:新鲜洋葱根尖标本、洋葱根尖纵切片、马蛔虫子宫切片。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2)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技巧;(3)能够观察并描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技巧;(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2)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2)掌握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解剖针、镊子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显微镜、实验操作台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分裂的概念;(2)提问:细胞分裂有哪些类型?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2. 讲解与演示:(1)讲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演示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过程;(3)讲解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技巧。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领取实验材料和工具;(2)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结果观察与分析:(1)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现象;(2)描述并记录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3)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3. 思考题:为什么选择洋葱根尖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如何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六、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操作技巧和问题分析。

2.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实验知识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2. 分析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3. 针对性地设计改进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2)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技巧;(3)能够观察并描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3)学会绘制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2)熟练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如醋酸洋红)、剪刀、镊子、滴管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2)提问:细胞有丝分裂是什么过程?为什么要有丝分裂?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加深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2)教师示范操作: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3)学生跟随教师操作,进行观察;(4)学生记录观察到的有丝分裂现象。

4. 讨论与交流:(1)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有丝分裂现象;(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3)学生绘制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图。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 总结实验操作技巧;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拓展1. 学生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植物组织培养、遗传改良等。

2. 学生探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如抗癌药物研究、肿瘤治疗等。

七、评估与反思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等。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

学生能够掌握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显微镜技术,熟练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学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

学生能够掌握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解释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机制。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植物组织切片显微镜染色剂(如醋酸洋红)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下的染色剂滴加工具2. 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教学PPT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丝分裂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特点。

教师讲解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机制,如染色体的分离和分裂。

3. 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切片。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染色剂染色,并解释染色剂的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和记录有丝分裂细胞的特点和变化。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切片。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有丝分裂细胞的特点和变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课堂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有丝分裂概念和过程的理解程度。

3. 学生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机制的理解程度。

细胞的有丝分裂 教案

细胞的有丝分裂     教案
一切准备就绪后,细胞分裂就可以开始了。细胞分裂是一个相对较快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和细胞质等结构的分离。分裂间期复制的DNA要完整地分离,使新形成的两个子代细胞分别获得完全相同的一整套DNA。
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没有严格的阶段界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以及核内DNA、染色体的变化是观察的重点,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是主线。要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精密合理的美感。
以达到学生能够独立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识图和绘图能力。
在课上设立思考问题,调动同学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乐观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包括两次分裂间期的遗传物质复制,和分裂期的遗传物质的均分两个过程。
细胞分裂期的各时期只要工作:
细胞分裂期的各时期的主要变化:
前期:
•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质→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含2个姐妹染色单体
•纺锤体形成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粒集中在“赤道板”上。
设计思路
通过对教材的侧重点的研读,思考与分析,总结出本章教材的重点内容,设立相关思考题,以向学生提问开始本堂课内容,调动同学的好奇心,并且结合上节课内容,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
过程:
时间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实验目的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三、材料用具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四、实验过程(见书P39)1.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2.解离:5min3.漂洗: 10min4.染色: 5min5.制片6.镜检五、注意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

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 .漂洗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细胞染不上色。

3 .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

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六、讨论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体会。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2.在观察清楚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并标明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东莞中学刁宏垠
教学内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2003年6月第1版,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P39~P40。

教材地位:在前面刚刚学习了《第二节细胞增殖》的有丝分裂内容,学生对植物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对于植物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染色体数目、形态、位置等及其对应模式图像可以比较正确的辨别和说明,但是还不能准确无误地识别,还没有在脑海中建立起客观存在的有丝分裂图像的表象。

而且部分学生只是在初中使用过显微镜做过临时装片染过色,但是时间久了,大部分学生已经不能熟练操作了。

所以在此时安排此实验,达到复习、巩固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强化学生对于有丝分裂过程相关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学生学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图象
②学生掌握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染色体数目、形态、
位置等变化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①学生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
②学生学会染色技术③学生学会显微镜的基本操作
④学生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⑤老师启发学生运用替换思想计算植物或动物有丝分裂周期中各个
时期的时间(引申、提高部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严格操作、客观观察实验图象的科学实验精神
②合作学习的能力
③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问题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本实验需要运用的生物实验操作技术多,涉及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和显微镜正确使用等关键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关系到下一个步骤成功与否,关系到能否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图像。

所以“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过程”是一个重要之处,突破办法是提醒学生做好预习,强化小组实验指导,发挥预先培训的实验小组长作用。

学生学习了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染色体数目、形态、位置等变化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初步能区分有丝分裂各个时期图像,但是观察到的不管是挂图还是Flash动画图,都是模式图,与客观事实有距离。

所以“辨别各个时期图像”也是一个重点,突破方法是在“漂洗”此段时间内引导学生先观察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永久装片,辨别各个时期图象。

教学难点: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和显微镜正确使用等关键步骤的正确操作关系到此实验的成败,是一个困难之处,突破办法如上。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都是死细胞,但是却强调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时间最长,一般的解释是由于实际观察到的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多。

这样的解释是因果颠倒,没有说服力。

如何利用现有条件计算出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持续时间呢?运用数学替换思想,将细胞各个分裂时期所需时间替换为此分裂时期的细胞数目,用下列经验公式推导出各个时期的持续时间。

既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研究生物问题,又可以强化合作学习。

每一时期所需的时间(小时)/一个细胞周期时间(小时)
= 每一时期细胞数/记数细胞的总数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理论,渴望观察到客观存在的分裂图像。

但是实验操作比较生疏,对每一个步骤的重要性理解不够,可能将步骤需要的时间缩短或延长。

在低倍显微镜下寻找、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图像比较辛苦,学生调动旋纽寻找目标意识不够,切换频繁不利于有效识别图像计算各个时期图像持续时间。

数学替换思想在生物学上没有运用过,学生可能有畏难情绪。

提倡学生预习、合作实验,强化课任老师和实验小组长的实验指导。

教学方法:启发式实验教学、直观教学法
教学手段:实验用具、Flash动画、实验册
教学时间:2节课连堂
课前预习思考实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本实验需要观察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图像,要经过哪些步骤?
洋葱根尖的培养、装片的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低倍镜、高倍镜)
2.实验时间是下午2:00以后,而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最活跃时期是什么时候?如何解决矛盾?
3.观察到的细胞是活的还是死的?什么时候发生的?什么药剂的什么作用?
4. 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作为解离液的作用是什么?解离时间是多少?对以后的实验
步骤作用是什么?
5.在以前的教科书上的解离液是10%的盐酸,解离时间是10~15分钟,而现在教科书更改了,
为什么如此变更呢?好处是什么?
6.醋酸洋红或者龙胆紫染液是什么酸碱性?为什么用此作为染料?(DNA侧链为磷酸残基)
7.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特点是什么?在显微镜视野内如何正确辨识各个时期图像?
老师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做的事项:
1.“怎么看到染色体——用光学显微镜”、“染色体一般没有颜色,怎办——染色”,伴随动作。

2.老师在巡堂和个别辅导时,注意启发学生纠正错误操作。

老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做,
而是怎么做更好?
3.在巡堂时根据学生实验情况,就实验目标个别提问。

就学生操作失误个别提问。

4.好好思考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并想出应对的办法:
①取洋葱根尖的时间一定在上午10时到中午1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处于活跃时期。


特定固定液将分裂的细胞固定,此时细胞被杀死,根尖分生区细胞停留在相应分裂时期。

②实验时,老师说以前此实验解离液是用10%的盐酸解离10~15分钟,实验效果很不好;
现在课本改进了实验,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解离3~5分钟,解离的目的是使根尖酥软,细胞分散开来,改进实验的好处是缩短了解离时间,盐酸不至于进入细胞核而影响染色。

解离后用蒸馏水漂洗约10分钟。

5.学生具体在做:低倍镜下寻找到分生区细胞,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把视野调清晰,直到
看清物象为止。

仔细观察,移动装片,找出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细胞,再找出前期、后期、末
已知洋葱根尖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大约17小时。

启发学生寻找下面经验公式:每一时期所需的时间(小时)= 每一时期细胞数/记数细胞的总数X 17小时
6.在完成上述实验基础上,再用低倍镜寻找到标本上细胞处于正在分裂的区域(记为样本Ⅰ),
调到高倍物镜下,记录能够看到的细胞数目。

再仔细统计视野中处于细胞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以及间期的细胞数,记录结果在下表。

把视野移到新的细胞处于正在分裂的区域(记为样本Ⅱ),在上述相同放大倍数下调节细准焦螺旋,记录能够看到的细胞数目。

再仔细统计视野中处于细胞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以及间期的细胞数,记录结果在下表。

调整新的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寻找其中可疑之处,提问学生是否觉得给出的上述经验公式合理吗?
如果希望推算的结果更科学,如何改进呢?
分裂期时间= (5+2+2+2)/105 X 17 = 1.78
分裂期时间=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1.77
分裂周期时间= 分裂间期+ 分裂期= 16.99
计算值与实际值存在一定误差,原因何在?如何改进?
合理,可以增多观察区域,增加记数细胞总数和每一时期细胞数目,仔细区分分裂期细胞8.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到的正常现象推理异常情况:
细胞分裂出现异常情况,一般出现在哪些时期呢?
采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使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
(1)胸苷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当把过量的胸苷去除,细胞可以恢复正常的分裂。

加入过量胸苷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最可能原因是抑制有丝分裂间期的DNA复制。

(2)如果要观察染色体色带(染色体在特殊染色时会出现一定的横带,不同物种的带型各有特点)并进行分析,最好用哪种方法处理?为什么?
用秋水仙素处理,因为秋水仙素使细胞有丝分裂停留在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最粗形态最清晰(3)秋水仙素和低温抑制细胞分裂的原理常被用于生产、生活或科研。

就这两种方法个举一例。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者幼苗,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产生二倍体或者多倍体而培育新种。

家庭电冰箱贮藏食物,低温抑制细菌繁殖。

9.当堂完成实验手册,并相互检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绘制情况。

教学后记:此实验始终以学生作为主体,倡导学生合作学习;而老师扮演组织者角色,发挥辅助学习作用。

在学生实验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辅导实验小组长、检查实验设备和药品、设计课堂问题、拓展实验教学价值。

实验过程中,老师尽可能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去重复实验强化实验技能的训练;老师与实验小组长强化巡堂和个别辅导,启发学生调整自己的操作。

从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实验,对各个步骤处理的原因理解到位。

所有学生利用植物或者动物细胞永久装片,观察到并分清各个分裂时期图像。

能启发学生运用数学替代思想和统计学原理拓展本实验的教学价值,优等生能想出此办法。

所有学生能解释统计值与理论值的误差原因,并提出改进统计的办法,总体效果优良。

分裂相细胞很难寻找,少部分学生耐性不够,看不到分裂期细胞。

1位同学的显微镜粗准焦螺旋被1个螺丝卡住,2节课时间内都没有设法解决。

个别同学依赖老师心理很强很顽固。

参考资料:
1 叶佩珉,赵占良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2003年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P39 ~P40.
2 Michael J. Padilla,Ph.D., Ioannis Miaoulis, Ph.D., Martha Cyr, Ph.D.著,曾立、朱雯华译.科学探索者——细胞与遗传.2002年第1版.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 P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