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油气分离和计量
第三章原油和天然气的分离地层中的石油到达井口并继而沿出油管

第三章 原油和天然气的分离地层中的石油到达井口并继而沿出油管、集油管流动时;根据其组成、压力和温度条件,形成了油气共存混合物。
为了满足油井产品计量、矿场加工、储存和长距离输送的需要,必须将它们按液体和气体分开,成为通常所说的原油和天然气,这就是油气分离。
组成一定的油气混合物在某一压力和温度下,只要油气充分接触,接触时间很长,就会形成一定比例和组成的液相和汽相,这种现象称为平衡分离。
平衡分离是一个自发过程。
把平衡分离所得的原油和天然气分开并用不同的管线分别输送,称为机械分离。
原油和天然气的分离作业就包括上述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 原油和天然气的相平衡石油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烃类和非烃类的混合物。
人们已从石油中提炼出200多种纯化合物。
限于技术上的困难,石油中到底有多少种化合物目前还说不清楚。
石油中所含的烃类主要有:(1)正构烷烃(22n n C H +);(2)异构烷烃(22n n i C H +-);(3)环烷烃(2n n C H );(4)芳香烃(26n n C H -)。
石油中的非烃类主要有氧、氮、硫的化合物以及胶质沥青质。
石油分离所得的天然气中常含有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氦、水蒸气等杂质,原油中常含有水、砂和各种盐类。
不同油田的石油在组成上有很大差异,同一油田、不同油层和油藏所产石油的组成亦有差别,即使同一口油井,在不同的开采阶段,石油组成亦有变化。
但在一段不太长的时期内,同一口油井产物的组成可看作是不变的,因而从油井井口不断流出的石油可作为有固定组成的多元体系加以研究。
一元或任何固定组成的多元体系,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将以一定状态存在。
体系或为液相,或为气相,或为汽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而存在。
要了解油气混合物体系在不同条件下处于什么状态,性质如何,应从相特性着手进行研究。
一、烃系的相特性(一)一元(纯化合物)体系的相特性纯化合物的蒸气压力曲线可以相当充分地说明一元体系的相特性。
图3-1为纯烃的蒸气压力曲线,在曲线左上方的条件下体系内为单一液相,右下方为单一的气相,只有压力和温度条件处于曲线上任一点时,体系内才存在汽液两相。
天然气集输 第三章天然气集输系统

4、阀组来气进站结构
图3.11 阀组来气进站结构示意图
26
此串接方式采气干线串井数多,管径大,流速低,不 适合湿气带液输送,气井间生产干扰大。可在气田区 域面积较小及地下储量比较落实的边缘区块试验采用。
27
四、集输系统压力确定
高压集气的压力在10MPa以上 中压集气的压力在1.6MPa至10MPa之间 低压集气的压力在1.6MPa以下 集气系统压力级制应结合整体集气工艺方案来确定 集气系统压力级制应综合考虑气田开发后期增压方案的影响
(2)集气站 一般是将两口以上的气井用管线接到集气站,在集气站对各 气井输送来的天然气分别进行节流,分离、计量后集中输入 集气干管线。
3
(3)矿场增压站 在气田开发后期(或低压气田),当气井井口压力不能满足生产 和输送所要求的压力时,设置矿场增压站,将气体增压。 (4)矿场脱水站 对于含有CO2、H2S等酸性气体的天然气,由于液相水的存在, 会造成设备、管道的腐蚀。因此,有必要脱除天然气中的水份, 或采取抑制水合物生成和控制腐蚀的其它措施。
措施: ①在低压单井井口设置小型移动式增压装置 ②在采气干线至单井接口处设置止回阀或自力式压力切断 装置, ③在新老井之间加引射器,利用高压井天然气抽吸低压井 天然气,
24
(2)就近插入形式
优点:管线长度短; 缺点:新建井采气管线 连头时,需对原干线进 行放空、置换。
图3-10就近插入形式结构示意图 1-井场装置,2-采气管线, 3-集气干线, 4-多井集气站
4
(5)天然气处理厂 当天然气中硫化氢(H2S)、二氧化碳、凝析油等含量和含水 量超过管输标准时,则需设置天然气处理厂进行脱硫化氢 (二氧化碳)、脱水、脱凝析油,使气体质量达到管输的标 准。(见第六章)。 (6)天然气凝液回收站 为了满足商品气或管输气对烃露点的质量要求,或为了获得 宝贵的化工原料,需将天然气中除甲烷外的一些烃类予以分 离与回收。
油气分离计量设备在油气集输中的应用

油气分离计量设备在油气集输中的应用【摘要】油气分离计量是油气集输的首要任务。
本文从油气分离计量设备出发,从理论上分析了重力分离、折流分离、离心分离三种分离方法,进而探讨了油气分离计量设备在油气集输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油气分离与计量设备油气集输应用1 引言从井口采油树出来的石油主要是烃类混合物。
天然气是低碳烃组分,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原油是由分子量较大的高碳烃组成,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在油藏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天然气溶解在原油中。
当石油从地下沿井筒向上流动和沿集输管道流动的过程中,随着压力的降低,溶解在在液相中的气体不断析出,形成了气液混合物。
为了满足产品计量、储存、销售、运输和使用的需要必须进行油气分离。
2 油气分离计量设备及工作原理从目前来看,油气分离设备种类较多。
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可分为两种:水油气三相分离器、油气两相分离器;按照形状可分为三种:立式分离器、卧式分离器。
目前,比较普遍的为卧式两相分离器。
主要是因为该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好,成本较低,便于检修和安装。
其缺点是占地面积比较大,且排污比较困难,需要配备好排污设备。
现介绍一种组合式的小型油气分离计量装置。
在大庆、长庆、哈萨克斯坦布扎奇等油田投入使用,均运行了三年以上,运行良好。
该装置用于单井(油井采出液不分离)、油气汇管(气、液混输)等任何流型或流态的油水气二相在线实时计量,尤其适用于间歇来液、气液变化比较大的油井计量;是沙漠油田、海上油田和移动测井等多相流计量的理想装置。
2.1 结构油气分离计量设备主要由分离器、稳流器、捕集器、混合器、计量仪表与电控元件组成,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2.2 原理2.2.1分离器一般采用离心分离。
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与气体混合一起旋转流动时,液体受到的离心力大于气体,所以液体有离心分离的倾向,液体附着在分离壁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汇集到一起,从而实现气液分离。
离心分离方法是一种辅助方法,一般安装于重力式分离器入口处,作为离心分离的分流器,将天然气、原油分开。
原油和天然气的分离课程内容分配学时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第

第三章原油和天然气的分离概述:本章主要讲述油气分离方式和操作条件的选择、油气两相分离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员能了解分离方式的选择对油田生产的影响,掌握分离器的结构、原理和设计方法,并且也应该对特殊场合应用的分离器有一个粗略的了解,了解其应用特点。
本章的重点为多级分离与一级分离的比较、两相分离器的工艺计算(包括油滴的沉降速度计算、气体的允许流速和液体停留时间确定等)以及油气水三相分离器中液相停留时间的确定和其界面控制方法等部分的知识。
建议学员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与油气田实际生产工艺过程相结合,这样可以把学到的理论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以加深对气液分离必要性的理解。
第一节分离方式和操作条件的选择概述:从油气井采出的油气混合物,总带有一定压力和不同于地表的温度。
在沿集输管网流动过程中,随压力降低溶解在液相中的气体不断析出。
如何对待这些不断析出的气体,是随析出随从管系中引出,还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从管系内引出,这就是分离方式问题。
分离方式对油气田所得气、液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需要加以研究。
本节主要介绍分离方式、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分离级数及分离压力的选择。
其中多级分离与一级分离效果的比较、分离效果影响因素是本节重点掌握内容。
1.分离方式和操作条件的选择从油气井采出的油气混合物,总带有一定压力和不同于地表的温度。
在沿集输管网流动过程中,随压力降低溶解在液相中的气体不断析出。
如何对待这些不断析出的气体,是随析出随从管系中引出,还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从管系内引出,这就是分离方式问题。
分离方式对所得气液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需要加以研究。
油气分离的方式基本上分为三种:一次分离、多级分离和连续分离。
1、一次分离即一级分离,是油气混合物中的气液两相在一直保持接触的条件下,逐渐降低压力,最后流入常压罐,在罐中一次把气液分开。
一次分离的主要缺点是:(1)油气进入储罐时冲击力很大,影响罐的寿命;(2)大量气体从储罐中排出,对库区安全不利,环保不利。
油、气、水分离计量

第九章 油、气、水分离计量一、分离器工作原理(二)分离器的作用在测试和生产过程中,要精确计量油、气、水的产量,首先必须使油、气、水分离开。
油、气、水的分离要借助于分离器,分离器是一种在其内部能使互不溶解的流体相互分开的装置。
分离器可以是二相或三相;立式或卧式的。
二相分离的有两个出口,通常是气和液体。
液体可以是油或水,或者是二者的混和物。
立式或卧式分离各有其优点。
卧式分离器特别适用于产气量大的井。
油气水的分离作用是由于流体密度不同的原因产生的,密度大的成分降落到容器的底部,密度小的成分上升到容器的顶部。
分离过程包括:①气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②油从水中分离出来。
(二)油、气、水分离的条件分离器是一能承受高压的筒式容器。
分离器的压力设置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设置的,我们可以根据压力控制来选定分离器容积。
要使各种组分分离开来,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a .要分离开的各种流体彼此之间是不可溶的。
b .流体彼此间密度不同。
密度是分离力,分离的速度取决于流体之间不同的相对密度。
由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相对密度是1∶20,它们之间的分离是迅速的,通常只需几秒钟,但是油与水的相对密度是0.75∶1,因此,他们之间的分离时间相对要长些,通常需要1~2分钟。
气体从液体中分离包括两个阶段: (1)液体从气体中分离出来。
(2)气体以气泡的状态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根据关系式: V=AQQ ——流量 V ——流体平均速度 A ——流动面积对于某一恒定的流量,增加流动面积可降低流动速度。
从关系式:我们定义停留时间为:分离器使一定流体以速度V 从进口到出口所经历的时间。
要想得到好的分离效果,停留时间应当足够长,以便使各组份彻底分离开。
(三)分离器的工作参数有三个主要工作参数确定分离器的工作状态: (1).分离器的内部压力。
(2).分离器的内部温度。
(3).气、液界面。
要获得高效的分离,一旦选择好了工作体积,以上参数必须保持不变,使气、液相达到动态平衡,以便能得到正确的油、气产量值。
油气田地面工程

一、概论
(1)区块开发设计方案,开发方式、规模、 开(采2速)度任、务井:网利布用置上、述单生井产配设产施、按采计油划方进式行、 机生型(产选3作择)业、设,稳计生产:产年总合限体格和室的开作原发规油规划和划,天预选然测择气。流。另程外、,确 气组象定成资各:料级原、井油水站集文的输地隶系质属统和关、原系集油。气物工系性艺统资室、料根注等据水。规系地划统室 面污工的水程资系就料统是进、根行输据详配上细电述的系条施统件工等建图。设设的计生。产设施。
井场
去脱水站
计量站
分 离 器
转油站
分 离 器
缓冲罐
图 1— 4 单 管 流 程
编辑课件
单 管 流 程
13
油气集输工艺(6)
井场
分 离 器
分离缓冲罐 热水炉
去脱水站
计量转油站
图1—5 双管流程
编辑课件
双 管 流 程
14
油气集输工艺(7)
• 单管流程 加热,不加热,掺稀油 • 双管流程 掺活性水,掺热油(液) • 三管流程 蒸汽伴随 • 站外管网 1、射状管网,2、支状管网,
油气田地面工程
石油大学(北京) 储运工程系
编辑课件
1
目录
一、概述 二、原油集输系统 三、油气分离与计量 四、原油与天然气净化 五、原油稳定及轻烃回收 六、油田集气系统
七、注水系统
编辑课件
2
一、概论
油气田开发方案与油气田地面工程 油气田地面工程的任务及组成 油气田地面工程设计及建设的特点
编辑课件
3
在油田,从井口采油到原油和天然气外输之 间所有的石油生产过程均属油气集输工作范畴。
编辑课件
6
油气集输工艺(1)
高效油气分离计量装置研究与应用

高效油气分离计量装置研究与应用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油气分离计量装置作为油田开发的重要设备,对于实现油气分离和精确计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效油气分离计量装置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油气分离的效率,还可以保障油气计量的准确性,从而为油气生产与加工提供更好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高效油气分离计量装置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一、研究现状1.高效油气分离计量装置的基本原理高效油气分离计量装置是将油气混合物通过一系列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达到油气分离和计量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理性质的油气组分在一定条件下的分离特性,如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等。
常见的分离方法有重力分离、压力分离、离心分离、膜分离等。
高效油气分离计量装置的关键技术包括流体力学分离技术、化学分离技术和计量装置。
流体力学分离技术是利用油气混合物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进行分离;化学分离技术是通过添加分离剂或表面活性剂等化学物质来实现分离;而计量装置则是用于对分离后的油气进行准确计量。
3.国内外研究情况在国外,美国、俄罗斯、挪威等石油产量大国一直处于高效油气分离计量装置的研发前沿,其技术水平和设备性能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而在国内,随着油气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相关研究机构也在不断探索高效油气分离计量装置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取得了一些进展。
二、应用前景1.提高油气分离效率高效油气分离计量装置的研究与应用,将大大提高油气分离效率,使得油气分离更加彻底,减少了油气之间的杂质混合,提高了油气的品质。
2.保障油气计量准确性高效油气分离计量装置可以实现对油气的精确计量,减少了计量误差,保障了油气计量的准确性,为油气交易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3.提高油气生产效益通过高效油气分离计量装置,生产者可以更好地掌握油气产量和成分,从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益。
4.降低环境污染通过高效油气分离计量装置的应用,可以减少油气之间的杂质混合,减少了油气被污染的可能性,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油气储运第三章

2
•储 运 工 程
• 在油田将各个油井生产出来的原油、天然气等混合物,进行 在油田将各个油井生产出来的原油、天然气等混合物, 收集、转输、分离、计量、净化、稳定及其它处理, 收集、转输、分离、计量、净化、稳定及其它处理,直至生 产合格的油、气产品的全部工艺过程总称为油气集输工艺流 产合格的油、气产品的全部工艺过程总称为油气集输工艺流 程。 • 我国各油田分布很广,每个油田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我国各油田分布很广,每个油田所处的自然环境、 不同,油藏性质、油藏能量、开发部署、原油物理性质、 不同,油藏性质、油藏能量、开发部署、原油物理性质、油 气组分等等都有很大差别, 气组分等等都有很大差别,为了把分散在油田各处的油气逐 渐集中起来,会因各地的具体情况而有不同的集输方案, 渐集中起来,会因各地的具体情况而有不同的集输方案,相 应地会有不同的工艺流程。 应地会有不同的工艺流程。
11
•储 运 工 程
一般根据油井集油时加热保温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管流程、 一般根据油井集油时加热保温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管流程、 双管流程和三管流程。 双管流程和三管流程。 1、单管集输流程 、 单管集输流程有井口加热单管流程和井口不加热单管流程。 单管集输流程有井口加热单管流程和井口不加热单管流程。 (1)井口加热单管流程 ) 井口加热单管流程是将计量站布置在 ~ 口井的适当位置 井口加热单管流程是将计量站布置在8~10口井的适当位置 是将计量站布置在 每口井采用单一管线将油气混输集中到计量站内。 上,每口井采用单一管线将油气混输集中到计量站内。单井来的 油气先经过水套加热炉加热,之后进计量分离器分别对油、 油气先经过水套加热炉加热,之后进计量分离器分别对油、气计 量,完成计量后的油、气再度混合进集油管线出站。不作单井计 完成计量后的油、气再度混合进集油管线出站。 量的油井,一般是将油气混输到计量站,经总机关阀组切换, 量的油井,一般是将油气混输到计量站,经总机关阀组切换,直 接进入出站集油管线。也有的在出站之前进入生产分离器,对油、 接进入出站集油管线。也有的在出站之前进入生产分离器,对油、 气的总量分别计量,之后再次混合进集油管线出站,如图3—6所 气的总量分别计量,之后再次混合进集油管线出站,如图 所 12 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体系气液两相平衡时,温度和压力有对应的关 系,确定任一参数,另一参数就是定值; 二元体系处于气液平衡时,固定任一参数,另一参数 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体系的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或压力高于临界压力:
一元体系,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气体不能被液化;压 力高于临界压力时,体系内不可能有平衡的气液两相。 二元体系,当体系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或压力高于临界 压力时,只要体系的状态处于包络线内,体系就存在 平衡的气液两相。
22
1.平衡常数
气相
yi Ki = xi
液相
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气液两相平衡时,体系中组 分i在气相与液相中的分子浓度之比.
23
1.平衡常数
可作为组分挥发性强弱的衡量标准。K大于1者为 挥发性强的轻组分,它倾向与浓集在气相中;K小 于1者为挥发性弱的重组分,它具有在液相中浓集 的倾向 是体系压力和温度的函数:p↑,K↓ ;T↑,K↑ 非理想体系,特别是在高压下的K和p、T、化合物 组成有关
14
2.二元体系相特性
15
2.完全互溶二元体系相特性
露点、露点压力、露点温度、露点线 开始有液体从饱和蒸气中析出的点,对应的温 度、压力为露点温度、露点压力。 泡点、泡点压力、泡点温度、泡点线 开始有气体从饱和液体中跑出的点,对应的温 度、压力为泡点温度、泡点压力。
16
2.完全互溶二元体系相特性
纯烃的蒸气压曲线 曲线左上方的条件下,体 系内为单一的液相; 曲线右下方的条件下,体 系内为单一的气相; 曲线上的任一点,体系内 存在气液两相。
10
1.纯化合物的相特性
气液两相共存并达到平衡状态时,宏观上两相 之间没有物质的传递,体系内液相的挥发量与 蒸气的凝结量相同,蒸气压力不再变化。这时 的气体称为饱和蒸气,液体称为饱和液体,相 应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
油气田地面工程概论
第三章
油气分离与计量
油气集输之前的生产环节: 油气开发、开采 油气集输的生产原料: 井流产物 油气集输的产品: 流向及流动特点
石油在地层内向井底的流动 在高压、高温多孔介质内的渗流
2π hK ( p e − pw ) Qo = μo ln(re rw )
46
四、分离级数和分离压力
多级分离时,各级分离器控制的分离压力不同有不同 的分离效果。 克别尔(Campbell)提出,各级压力为常数时能得到 较好的分离效果,即各级分离器压力构成等比数列。
pi −1 ⎛ p1 ⎞ =⎜ ⎟ Rp = pi ⎝ pn ⎠
1n
可简捷地确定各级分离压力; 可为优化各级分离压力提供计算初值。
37
二级油气分离流程示意图
38
二、多级分离效果
① 多级分离会获得较多的液量、而且液相组成合理
( C1 浓度低、C5+浓度高);
② 多级分离所得储罐原油中C1组分含量少,蒸气压低,
蒸发损耗少。
③ 多级分离所得天然气数量少,重组分在气体中的含量
低。
39
多级分离效果好的解释
平衡体系压力较高时,分子的间距小,分子间吸引 力大,分子需要具备较大的能量才能进入气相,能 量低的重组分分子进入气相更困难,所以平衡体系 内气相数量较少,重组分在气相中的浓度也较低; 如果在较高的压力下把已分离成为气相的气体排 出,减少了体系中具有较高能量的轻组分分子,即 改变了体系的组成,则在压力进一步降低时就减少 了重组分分子被轻组分分子的撞击、携带的机率。 气体排出越及时,以后携带蒸发的机会就越少,重 组分分子进入气相的机率就越少。
45
四、分离级数和分离压力
分离级数愈多,在储罐中原油收率愈高。但过多地增 加分离级数,储罐原油收率增加越来越少,而分离设 备的投资和运营费用却大幅上升,使总体效益下降。 分离级数的选择
一级分离压力(表),MPa 0.15~0.85 0.85~2.0 2.0~3.5 3.5~4.8 >4.8 分离级数 1 1~2 2 2~3 (若原油产量超过1500m3/d可增加级数) 4
40
携带效应
在多元体系中,运动速度较高的轻组分分子,在分 子运动过程中与速度低的重组分分子相撞击使轻组 分分子失去了原来可以使其进入气相的能量,留在 液相中,而重组分分子获得能量进入气相。
41
二、多级分离效果
④ 连续分离所得的液体量最多,一次分离所得的液 体量最少,多级分离居中。 ⑤ 分离级数愈多,液体收率愈大,液体密度愈小。
42
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
压力 温度 石油的组成 分离级数
43
三、衡量分离效果应考虑的因素
储罐中原油的收率 原油密度 储罐中原油的组成是否合理 分出天然气的组成 分离条件及能耗 天然气的运输和加工问题
44
在分离作业中,常把C1~C4纳入气相,C5以上 纳入液相原油中,这样即可保证销售原油的质量和 汽油收率,又不会由于原油蒸气压过高而造成大量 蒸发损耗。 因为密度是衡量原油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 标。高质量的原油密度小,含轻组分多,炼制时汽 油收率高。
30
三、影响油气分离效果的因素
压力:压力增大,总平衡液量增加。 温度:温度降低,平衡液量增加,组分的分子量 越小,增量越大。 0℃以下,特别是-10℃以下,总平衡液量的增 加主要是甲烷、乙烷和丙烷的作用,所以,不 宜在过低温度下进行油气分离作业。
31
第二节 油气分离方式
一、油气分离方式
从油气井采出的油气混合物,总带有一定压力和 不同于地表的温度。在沿集输管网流动过程中, 随压力降低溶解在液相中的气体不断析出。 如何对待这些不断析出的气体,是随析出随从管 系中引出,还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从管系析出, 这就是分离方式问题。
26
2.相平衡计算
基本方程: 总物料平衡: L+V=1
组分i的物料平衡 xiL+yiV=zi 平衡常数
n
Ki=yi/xi
n
zi ∑ xi = ∑ L + VK = 1 i =1 i =1 i
∑y =∑
i =1 i i =1
n
n
zi L +V Ki
=1
27
相平衡的计算步骤
求L、V、xi 、yi 时有三个方程,四个未知数, 需用迭代法,步骤如下: 假设 L 或 V,由 L+V=1 求出 V 或 L 求 xi 和 yi 校核 xi 或 yi 的总和是否为1,否则需重新假 设 V或 L
18
2.完全互溶二元体系相特性
C为临界点。 临界冷凝压力:两相区包 线的最高压力pM 临界冷凝温度:两相区包 线的最高温度TM
19
2.完全互溶二元体系相特性
等温反常凝析:在等温条件 下,由于压力降低,反常地发 生液化现象。 等温反常气化:在等温条件 下,由于压力升高,反常地发 生气化现象。 等压反常凝析、反常气化。 反常气化和凝析只有在高温、 高压下才发生。
露点线、泡点线共同包围的区域为气液两相平衡 区,在此范围内,越接近泡点线,饱和液体量越 多,越接近露点线,饱和气体量越多。 露点线和泡点线的交点为临界点。 体系处于临界点时,气液两相的强度性质相同, 变成均匀的一相。只要体系的状态处于包线范围 内,体系内就存在平衡的气液两相。
17
二元体系与一元体系的对比
7
气液相平衡
油气分离作业中最关心的问题: 油井生产的井流,在不同条件下处于何种状态? 若为气液两相,则在某一已知条件下达到相平衡 时各相的数量、组成、性质如何?
8
第一节 油气相平衡
一、烃系的相平衡
1. 一元体系(纯化合物)相特性 2. 完全互溶二元体系相特性 3. 多元体系相特性
9
1.纯化合物的相特性
35
一、油气分离方式
② 连续分离(微分分离、微分气化) 随着油气混合物在管路中压力的降低,不断地 将逸出的平衡气排出,直至压力降为常压,平 衡气亦最终排出干净,剩下的液相进入储罐。 实际生产中很难实现。
36
一、油气分离方式
③ 多级分离
油气两相在保持接触的条件下,压力降到某一数值时,把 降压过程中析出的气体排出,脱出气体的原油继续沿管路 流动、降压到另一较低压力时,把该降压过程中从原油中 析出的气体再排出,如此反复,直至系统的压力降为常 压,产品进入储罐为止。 每排一次气,作为一级;排几次气,叫做几级分离。 集输过程中所经过的分离器数即为分离级数。
47
第三节 油气分离器
油气分离器
把管路内自发形成并交错存在的气液两相分离为单 一的相态的液体和气体的过程,通常在分离器中进 行,它是油气田用得最多、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气流中分离掉液体和固体;从油流中分离掉气体和 固体以及游离水;利用相对密度的差异将混合的液 体分离成两种或三种流体。
石油沿井筒由井底向井口的流动 压力、温度持续降低,油气混合流动 石油在地面集输系统的流动 联合站之前油气混合流动,联合站之后单相流动
3
油气分离(气液分离)
地层中的石油到达油气井口并继而沿出油管或采气管 流动时,随压力和温度条件的变化,常形成气液两 相。为了满足油气井产品计量、矿场加工、储存和输 送的要求,必须将它们按液体和气体分开,成为通常 所说的原油和天然气,这就是油气分离。 在水驱油藏开发中油井产物常含大量伴生水,采出水 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易结垢,应尽早将其与原油分离.
24
1.平衡常数
K的求取 以实验数据为基础的经验方法(简单、实用) 1. 查图法 2. 会聚压法 根据状态方程计算(通用性强,计算复杂)
25
2.相平衡计算
在进行石油相平衡分离计算时,通常已知: (1)石油的组成和C7+假组分的分子量和密度; (2)分离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3)石油中每种组分在分离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i。 通过计算需要确定的参数是: (1)若进入体系的物料为1克分子,或1公斤分子,在分离 条件下气液平衡时,气液相的比例,即气液相占整个 体系的分子分数V和L; (2)气液相组成,即各种组分在气液相中分子分数yi和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