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让我听一听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教案《弯弯的路_直直的路》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弯弯的路_直直的路》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弯弯的路_直直的路》含反思《中班教案《弯弯的路_直直的路》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语:弯来绕去、笔直笔直。

2、初步了解弯绕的作用,以及弯绕的立交桥给城市交通带来的便利。

3、教育幼儿要学会互相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1、故事磁带。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谈话活动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小朋友们都走过路,路是什么样的?原来有的地方路是弯的,也有的地方路是直的。

你们觉得弯路好,还是直路好?2、幼儿讨论,老师巡回倾听,鼓励幼儿大胆说说自己的想法。

3、小朋友有的说弯路好,有的说直路好。

现在有两个修路的人,一个叫弯弯,喜欢修弯路,一个叫直直,喜欢修直路,我们在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弯弯的路、直直的路》。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欣赏故事(一)、听故事第一段至第十二段。

1、幼儿看幼儿活动材料,放录音,欣赏故事第一段至第十二段。

2、听了故事后,你现在喜欢弯来绕去的路还是笔直笔直的路?为什么?3、汽车从山脚开到山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呢?4、弯弯来到城里修了一条怎样的路?这次弯弯的路有没有受到大家欢迎?为什么?(二)、讨论。

1、直直修的笔直笔直的山路不受欢迎,弯弯在城里修的弯来绕去的马路也不受欢迎,这可怎么办呢?2、请小朋友们帮助他们想办法。

幼儿讨论后发言。

(三)、完整欣赏故事。

1、弯弯和直直真的想了个好办法,让我们听一听吧!2、幼儿认真倾听故事一遍。

3、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弯弯和直直想了什么好办法?有什么好处?4、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

4、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三、结束部分1、复习儿歌《学好样》,要求幼儿有表情地表演儿歌。

2、小结活动情况,下课!课后反思:《弯弯的路直直的路》是一节语言活动,其重点在于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弯路和直路各有不同的用处。

2024年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我会倾听》

2024年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我会倾听》

2024年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我会倾听》一、教案简介在2024年的幼儿园中班健康教育课程中,本教案主题为《我会倾听》。

通过该教案,学生将学习如何倾听他人,表达自己,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倾听,明白倾听的重要性;2.学会倾听他人,包括家人、老师和同学;3.提高表达自己的能力,学会礼貌地表达意见和情感;4.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促进班级氛围和谐;5.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沟通技能。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倾听–倾听的定义–倾听的重要性2.如何倾听–用眼睛倾听–用耳朵倾听–用心倾听–不打断对方3.表达自己–礼貌表达意见–听说领导是我们的责任–表达不满的正确方式4.团队合作–学会倾听团队成员的建议–尊重他人观点和意见四、教学活动1.观看动画片《小狮子学倾听》并讨论倾听的重要性。

2.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倾听和表达自己。

3.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如搭积木比赛等。

4.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倾听和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2.课堂讨论中学生对倾听和表达的理解和观点。

3.学生自评和互评,指导学生改进与加强。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倾听和表达的看法有所改变,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班级氛围更加融洽。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指导,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倾听和表达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以上是《我会倾听》教案的内容,通过这一课程的教学,学生将能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及沟通技巧。

愿每位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满满,健康成长!。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会倾听》 (2)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会倾听》 (2)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会倾听》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社交交往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我会倾听》
三、教学准备:
1.《我会倾听》的教学用具和素材。

2. 录音机或音频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激活幼儿的背景知识。

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需要倾听的情景,如父母讲故事、老师讲课、朋友分享等。

2. 引入新课。

播放录音或音频,让幼儿先倾听一段话,然后回答相关问题,了解倾听的重要性。

3. 学习倾听技巧。

教导幼儿倾听时要保持眼神集中、不打断对方、不说话等。

4. 实践倾听技巧。

让幼儿分成小组,两两合作,一个人是倾听者,一个人是讲述者,倾听者要认真倾听
讲述者的话,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讲述者所说的内容。

倾听者可以问一些问题来帮助自
己更好地理解对方。

5. 反思和总结。

让幼儿分享他们倾听的经验和感受,引导他们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一些倾
听的好处。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增强了自己的倾听能力,并学会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在实践中,幼儿相互倾听和复述对方的内容,培养了他们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儿也更加明白了倾听的重要性,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合作。

中班音乐蔬菜歌完整版

中班音乐蔬菜歌完整版

中班音乐蔬菜歌完整版在幼儿园的音乐课堂上,孩子们学习了许多欢快动听的儿歌。

其中一首备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是《蔬菜歌》。

这首歌以其轻快的旋律和儿童友好的歌词,成为了中班孩子们的最爱。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中班音乐蔬菜歌的完整版。

当音乐响起时,孩子们立刻挪动着小脚步,跳到了音乐区。

他们站成一排,迎接着音乐的节奏。

老师带领着孩子们一起唱起了这首音乐蔬菜歌。

“土豆洋洋洋洋洋洋,蔬菜王国的皇冠,萝卜红红红红红红,吃了温暖胃的红宝石。

黄瓜长长长长长长,绿油油的小妖精,西红柿小小小小小小,酸酸甜甜最善良。

”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孩子们舞动着身体,模仿着各种蔬菜的样子。

他们扮成土豆、萝卜、黄瓜和西红柿,跳跃、扭动、摇晃,尽情感受着音乐的魔力。

这首歌的旋律优美而欢快,节奏明快而富有活力。

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时而快速起舞,时而缓慢摆动,展现出他们活泼可爱的一面。

音乐让他们忘却了烦恼和压力,融入了欢乐的氛围中。

而歌词中的描述也使孩子们更加了解了各种蔬菜的特点。

土豆像皇冠,萝卜像红宝石,黄瓜像小妖精,西红柿酸酸甜甜最善良。

这样的描绘让孩子们对蔬菜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激发了他们进一步了解蔬菜的欲望。

通过唱歌和舞蹈,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相互配合,共同演绎着这首歌曲。

老师们在舞蹈过程中密切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并鼓励他们尽情发挥天赋和创造力。

每个孩子都能在舞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他们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蔬菜歌》的旋律流畅,歌词简洁明了。

这使得孩子们容易记住和掌握歌曲。

在音乐课堂外,孩子们还能在家中和朋友一起唱这首歌曲。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音乐的美好,分享着属于他们的快乐片段。

音乐不仅仅是娱乐和表演的形式,它还有着很多教育的意义。

通过音乐教育,孩子们学会了欣赏音乐、表达情感、锻炼身体,同时也加深了对蔬菜的了解。

这样的音乐教育培养了孩子们的多元智能和创造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中班音乐蔬菜歌完整版,不仅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更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一段美好回忆。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5篇)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5篇)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5篇)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在音乐游戏中感知乐曲AABBA曲式结构。

2、感应A段节奏,听准特定音效。

【活动准备】毛毛虫玩偶、磁带。

【活动过程】一、暖身活动——律动《母鸡孵蛋》组织幼儿进活动室。

师:农场里的鸡妈妈要孵宝宝了,咱们一起去看看。

(鸡宝宝孵出来了,动动自己的小翅膀,好朋友抱一抱)二、完整欣赏音乐,感知乐曲的内容与情绪。

导语: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到草地上吃虫,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请大家仔细听听!1、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知乐曲的内容。

老师配上简单的肢体律动。

2、欣赏后提问:音乐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三、A段律动游戏。

1、学习小鸡吃虫的肢体律动。

①练习啄的动作师:小鸡宝宝爱吃什么?(虫、米)它们是怎样吃的?(创编吃的动作)※老师统一动作,念语词“小鸡吃虫”由慢到快进行肢体动作练习。

※配乐语词练习“小鸡吃虫”律动。

②传递练习师:鸡宝宝们都喜欢吃虫子,我们来学学小鸡吃虫。

老师示范,幼儿练习。

(念语词“小鸡吃虫”,慢到快)念语词“小鸡吃虫”,引导幼儿由慢到快玩传递游戏(徒手)师:鸡妈妈抓了虫子,大家一起分享吧※道具+语词玩传递游戏※配乐游戏(2遍)2、听辨音乐,创编木头人肢体造型师:鸡宝宝吃虫好开心。

可是,农场的后山住着一只大老鹰,它最喜欢吃小鸡。

如果老鹰来了怎么办?(变各种“木头人”)(不能动,否则就会被捉走)※引导幼儿创编木头造型。

※念语词练习(听辨“木头人”游戏的乐句)师:小鸡变几次“木头人”。

(两次)※配乐游戏四、全曲律动游戏。

1、全曲完整游戏,幼儿扮小鸡,老师扮老鹰。

小结,讨论老鹰的神情和动作。

2、全曲游戏在B段中,教师扮演的老鹰可以给扮演小鸡的幼儿挠痒痒,动了就被抓走。

3、全曲完整游戏师:老鹰一直抓不到小鸡,它就想了一个办法,藏在小鸡群里头等待时机。

一会儿小鸡第二次变“木头人”时,谁拿到虫虫,它就是老鹰。

五、结束。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2活动领域:艺术——音乐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粉刷匠》。

幼儿园中班教案《听到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听到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听到的声音》含反思中班教案《听到的声音》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各种声音的特点,尝试制造好听的,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能听辨好听的和不好听的声音,初步了解其特性,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听到的声音》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能听辨好听的和不好听的声音。

2.感受各种声音的特点,尝试制造好听的。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各种空瓶子、盒子、罐子,小石块、沙子、红豆、黄豆、小纸片,乐音与噪音的音乐,雷声、动物叫声、流水声、钢琴声等录音。

活动过程:一、兴趣导入,辨别生活中的声音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玩个游戏,请你闭上小眼睛。

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1、教师播放打雷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雷声”师:“来学一学雷声”幼儿模仿。

2、教师播放流水声“这是什么声音?”幼儿:“水的声音”3、教师播放锣鼓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敲鼓的声音。

”教师:“你再哪里听到过敲鼓的声音啊?”幼儿1:“电视里”幼儿2:“过年的时候”幼儿3:“广场上”幼儿学小猫的叫声。

教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我们刚刚听到了打雷的声音\流水声\敲鼓声\小猫的叫声,生活中还有许多声音,你都听到过什么声音呢?”幼儿交流自己听到过的声音。

二、制造声音教师:“小朋友们都听到了老师带来的声音,现在我们来自己制作声音。

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幼儿:“盒子\瓶子\还有小罐子。

”教师:“来,我们每人一个来试着制造声音吧。

”幼儿自由操作。

教师:“好啦,谁来说说你方法?”幼儿1:“我用手捏瓶子就会有声音。

”幼儿2:“我用瓶盖来刮瓶子。

”幼儿3:“用罐子敲一敲地就会有声音。

”幼儿4:“用两个盒子来碰一碰。

”教师:“哇,小朋友真的很有办法啊,那有没有和他们想法不一样的?”幼儿:“还可以装上东西摇一摇。

”三、尝试比较装有不同物品的声音的不同教师:“老师就给你们准备了东西,看看都有什么?”幼儿:“小石子、红豆、黄豆、纸片、沙子。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听,说话的声音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听,说话的声音

幼⼉园中班健康教案-听,说话的声⾳ 辨认不同的声⾳,辨别声⾳的⽅位,能够促进孩⼦的⼤脑发育,同时让他们更好的接受信息。

⼩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听,说话的声⾳ 活动⽬标 1、进⼀步了解⽿朵的作⽤,懂得保护⽿朵。

2、聆听各种东西发出来的声⾳,并能⽤语⾔表达。

3、学习保护⽿朵的基本常识。

活动准备 ⾳乐、嘈杂的声⾳⾳频、课件、眼罩等。

活动过程 ⼀、游戏导⼊。

——教师请⼀个幼⼉上来,并戴上眼罩,教师请在座的⼀个幼⼉喊他/她的名字,请戴眼罩的幼⼉猜猜是谁在叫他/她。

⼩结:我们的⽿朵长在我们头的两侧,它的主要作⽤是听声⾳。

⼆、了解⽿朵。

——师:⽿朵和眼睛、嘴巴不⼀样的地⽅是:眼睛和嘴巴能闭起来,⽿朵可不⾏。

在我们⾝边发⽣的声⾳,⽿朵都能听得见。

——教师播放⾳乐和嘈杂的声⾳⾳频让幼⼉听,并问他们喜欢哪个声⾳?不喜欢哪个声⾳?原因是什么?(让幼⼉积极回答) ——有些声⾳很吵,不好听,我不想听,我们可以怎么做?(引导幼⼉回答,例如:⽤⼿捂住⽿朵等等) ——我们想听美妙的⾳乐,可是⼜不能影响别⼈,可以怎么做?(引导幼⼉回答:把声⾳调⼩、戴⽿机等) ——我们的⽿朵还能为我们预知危险,当我们在路边⾏⾛,听到后⾯有汽车喇叭的声⾳,我们要赶紧让路,靠路边⾏⾛。

——师:聋哑⼈是听不到任何声⾳的,他们之间的交流只能⽤⼿语来实现。

⼩结:我们的⽿朵是⾮常重要的五官之⼀,没有了⽿朵,我们将听不见任何的声⾳,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朵。

三、学⼉歌。

——师:⼤家都知道了要保护我们的⽿朵,那应该怎么保护它呢?(教师表扬幼⼉的发⾔并做⼩结)保护我们⽿朵最重要的就是不能随便挖⽿朵。

——教师⽤欢快的节奏念⼉歌。

——教师带领幼⼉边打节拍边念⼉歌。

活动应变游戏导⼊环节也可以让幼⼉戴上眼罩,教师敲打乐器,让幼⼉通过声⾳辨认乐器。

活动延伸教师可以教幼⼉⼀些简单的⼿语或⼿语歌,激发对聋哑⼈的关爱之情。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耳的结构和功能。

2.能够通过听到声音,判断声音来源的方向。

3.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识别技巧。

能力目标1.具备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了解生命中的声音对于人的精神和心理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敏感性。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板书:人耳的结构和功能。

2.课件:需要展示一些声音和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Step1 分享教师介绍声音的来源和特点,并通过一个小游戏进行交流,了解孩子们对声音的了解程度,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2 讲授2.1 呈现声音教师播放一些周围的声音,如人声、钟声、汽车声、鸟叫声等等,让孩子们感受声音的不同来源。

2.2 了解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教师介绍人耳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讲解耳蜗是感受声音的主要器官,并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手指描绘等形式,了解人耳的结构。

2.3 声音的传播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方式,所谓声音就是物质振动所引起的一种能在空气中传播的波动。

通过举例让孩子们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

Step3 操作实践3.1 其它声源的影响在教室内模拟不同声音来源的情况,如某位同学唱歌、路过的车辆的噪音、窗户外面的鸟叫声等等,让孩子感受来自不同声源的干扰。

3.2 判断声音来源在教室内放置了一个扩音器和几个喇叭,教师将声音从不同方向发出,让学生通过位置上的直觉来判断声音来源的方向,可以加入小游戏使得学生更加活跃。

Step4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关键点进行总结,让孩子梳理知识点,加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教师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人耳的结构和功能。

2.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听到声音,判断声音来源的方向。

3.学生是否掌握了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识别技巧。

4.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5.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生评价1.掌握了人耳的基本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新课程标准教材
教学设计(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中班 / 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让我听一听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教案中的内容,提升自我能力、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等作用,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中班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活动目标:1学习听辨各种声音,发展听觉
2探索不同材料的物体发也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瓶子每个一个,回形针,硬币,钮扣,纸,保鲜袋,棉花
活动过程:1鼓励幼儿去发现声音
(1)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瓶子,有的会唱歌,有的不会唱歌,小朋友要不要跟老师一起去玩一玩(一个空瓶子,一个装有回形针的瓶子)
起问(1)哪个会唱歌?
(2)为什么它会唱歌?(里面有东西)
(3)为什么回形针放在瓶子里就会唱歌?
(4)我们把它倒出来看一下到底是什么东西?
2让幼儿探索不同的材料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1.)那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瓶子里都能唱歌呢?
幼::是(小朋友说所有的东西放在瓶子里都能唱歌,老师说不是的你们要不要去试一试呢?)
幼:不是(有的小朋友说是,有的小朋友说不是.老师也不知道,那小朋友自己去试一下再告诉老师.)
老师给所有小肱准备了瓶子每个一个还准备了回形针,硬币,钮扣,纸,保鲜袋,棉花..
幼儿尝试
提问(1)你的瓶子唱歌了吗?
(2)是怎么唱的?(让幼儿用语言表达)
(3)你的瓶子为什么没有唱呢?
(4)那为什么棉花纸放进去不会唱歌.
请幼儿拿两个瓶子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幼:一个轻,一个重
小结:因为纸,棉花是很轻的,,所以唱不出歌,所以不是所有的东西放进瓶子里都会唱歌.
三.听辨声音
师(1)刚才小朋友都去试了哪些瓶子里会唱歌,哪些会唱歌老师这里有三个一样的瓶子,小朋友来听一听,他们唱的歌一样吗?(不一样)
(2)那小朋友来说一说为什么会不一样?
(3)那小朋友说一说瓶子里是什么东西呢?
瓶子打开让幼儿发现自己说对没.
有这么多东西在瓶子里能唱歌那请小朋友到家里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放进去也会唱歌的?明天来告诉我好吗?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