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一地理人口与城市测试题
高一地理人口和城市阶段性测试题(一)

高一地理人口和城市阶段性测试题(一)一、选择题某校高三(1)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
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2.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III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IV—III—II—I的过程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图一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5年0—15岁、15—65岁、65岁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3.未来将面临巨大人口压力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4.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外来文化对本地文化影响最大的是甲B.目前,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C.目前面临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等问题的是乙D.未来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等问题的是丁5.若图一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不同年份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状况示意图。
读图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国处于B年份B.乙国处于A年份C.丙国处于C年份D.丁国处于D年份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量来表示,读我国不同时期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动情况图,回答6-7题。
6.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A.一直持续增长B.增速在不断减慢C.增速在不断加快D.呈现波动增长7.这种变化产生的后果是A.人口老龄化B.失业率增加C.男女比例失调D.人口增长过快读下图,判断8-9。
8.2000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流向是A.从中部地区迁向沿海地区B.从中部地区迁向西部地区C.从西北内陆迁向沿海地区D.从东北内陆迁向沿海地区9.促使人口迁入M地区的最主要拉力是A.自然条件优越B.西部大开发政策C.社会经济发达D.环境污染小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必修2第五篇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据统计广州市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离该市1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约230万人已接近“临界点” “1500万”的数值是()A. 人口合理容量B. 最适宜人口数量C. 环境人口容量D. 固定不变的【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1500万是人口控制目标为该地区最大的人口容量也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C正确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比环境人口容量小 A、B错随着科技发展环境人口容量是可以改变的 D错2.(1)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2)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A. 人口数量增加B. 科学技术进步C. 消费水平提高D. 土地资源减少【答案】C【解析】(1)人口数量的增加与人口承载力无关 A错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人口承载力提高 B错读图可知 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是以人均粮食消费量的提高所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承载力降低 C对山西省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但是由于总人口增加所以土地资源并未减少 D错故选C【答案】A【解析】(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提高人口承载力的措施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制入口数量积极发展经济 A对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得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 B错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加剧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 C错限制消费降低生活水平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 D错故选A3.(1)1950—1965年我国人口抚养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3.(2)从人口年龄结构的角度看 2005—2020年我国()3.(3)为应对2020年以后人口抚养比变化产生的影响我国可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B. 人口出生率高图例C. 社会保障制度好D. 经济发展水平高【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4.(1)2000年以来坦桑尼亚的人口增长趋势带来的影响是()4.(2)坦桑尼亚人口集中分布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B. 自然资源开发不足C.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D. 基础设施压力增大【答案】D【解析】【答案】A【解析】5.(1)据图推断在下列年份用哪一年新生儿数量最多()5.(2)2009-2013年我国参加高考人数的变化会导致()5.(3)2018年起高考人数再次开始增加的原因是()①全面二孩政策导致出生率提升②国家中等教育不断发展在校人数不断提升③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已全面普及④家庭对教育重视程度提升A. 1984年B. 1990年C. 1993年D. 1997年【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6.(2019年·全国Ⅰ卷)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与欧盟籍相比 2015年非欧盟籍()A. 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 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 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 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女性比例均大于男性比例所以非欧盟籍女性人口较男性多 A错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 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C正确 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比例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比例 D错误故选C7.(1)甲地位于乙地的()7.(2)两图的比例尺()A. 西北方B. 西南方C. 东北方D. 东南方【答案】A【解析】【答案】B【解析】8.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A. 鼓励生育B. 提前退休C. 提倡早婚D. 鼓励外迁【答案】A【解析】9.(1)图示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是()9.(2)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分布很不平衡B. 集中分布在西南部C. 沿海多、内陆少D. 地势低平地区人口多【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10.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A. 中国B. 日本C. 印度D. 泰国【答案】B【解析】从图中看该国在1980年时人口金字塔就为成年型到2000年时人口金字塔为老年型可判断出该国人口增长较为缓慢为发达国家日本 B正确中国在1980年人口增长较快为年轻型 A错印度和泰国为发展中国家 C、D错11.(1)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国家是()11.(2)从长远来看为促进图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A. 科威特B. 阿联酋C. 卡塔尔D. 沙特阿拉伯【答案】A【解析】【答案】D【解析】12.(1)曲线显示70岁以上老人随年龄增长性别比差异愈来愈大最能解释的理由是()12.(2)据图推断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男性人口()A. 70年前的战争B. 人均寿命的性别差异C. 男女社会分工D. 婴儿出生时性别差异【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3.(1)说明上海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________13.(2)影响人口迁入上海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会________(减缓/加剧)人口流动增长速度13.(3)上海的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此现象对上海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 对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是________13.(4)上海市提高外来人口准入门槛可以缓解的城市问题有________【答案】主要来自临近省份主要来自中东部(东部)省份主要来自人口大省【解析】【答案】社会经济(经济), 减缓【解析】【答案】缓解老龄化问题增加青壮年比重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改变人口年龄结构【解析】【答案】环境质量下降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紧张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地价上涨等【解析】14.(1)试说明长城大致所起到的地理分界意义14.(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推测秦朝时期中国的人口特征14.(3)说明当地以图示形式开挖水渠发展农业的意义14.(4)该地区早期修建的灌渠现大多已老化失修出现严重的阻塞与渗漏现象请说明灌渠老化失修所带来的危害【答案】(1)大致为400mm降水量线所经地区为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了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大致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的分界线大致经过了农牧交错地带为种植业和游牧业的分界线进而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分界线【解析】(1)长城的地理分界意义主要从气候、植被、农业等方面考虑长城大致为400mm降水量线所经地区为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了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大致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的分界线大致经过了农牧交错地带为种植业和游牧业的分界线进而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分界线【答案】(2)人口基数小人口总数受战争和灾荒影响波动剧烈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人口增长缓慢平均年龄较低【解析】(2)秦朝时期中国的人口特征主要从人口基数、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人口增长、年龄等方面分析人口基数小人口总数受战争和灾荒影响波动剧烈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人口增长缓慢平均年龄较低【答案】(3)因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率大开挖灌渠引水、排水可防治旱涝发展农田灌溉保障农业稳产增加作物产量因渠水来自于泾河含沙量大沙水灌溉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可有效减弱土地盐碱化现象治理盐碱地灌渠改善了土壤墒情可有效减弱越冬作物夜间遭受低温冻害的威胁【解析】(3)当地以图示形式开挖水渠发展农业的意义主要从气候、旱涝灾害、作物产量、土壤、河流、土地盐碱化的治理、冻害等方面分析因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率大开挖灌渠引水、排水可防治旱涝发展农田灌溉保障农业稳产增加作物产量因渠水来自于泾河含沙量大沙水灌溉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可有效减弱土地盐碱化现象治理盐碱地灌渠改善了土壤墒情可有效减弱越冬作物夜间遭受低温冻害的威胁【答案】(4)灌渠阻塞水流速度缓慢导致下渗较多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渠渗漏导致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减弱雨季泛滥、漫灌旱季无水可灌加剧了农田盐碱化现象和受灾的可能因水资源浪费导致的灌溉水源不足最终导致大量耕地撂荒【解析】(4)灌渠老化失修所带来的危害主要从灌渠阻塞、渗漏角度及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方面分析灌渠阻塞水流速度缓慢导致下渗较多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渠渗漏导致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减弱雨季泛滥、漫灌旱季无水可灌加剧了农田盐碱化现象和受灾的可能因水资源浪费导致的灌溉水源不足最终导致大量耕地撂荒15.(1)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流向15.(2)根据材料二所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5.(3)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15.(4)结合材料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答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显著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生活环境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或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加重人口素质仍然较低解决措施: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积极提倡优生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技术事业【解析】【答案】对于流入区:有利于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但会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对于流出区: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但同时造成劳动力流失【解析】16.发展经济、提高消费水平可以促进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答案】B【解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可以节约消费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高一地理期中试卷(人口和城市)

人口与城市(全闭卷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 考生注意:答案必须全部填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右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得转变过程。
读图完成1-2 1、在Ⅰ期( ) A .人口急剧膨胀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增长停滞 D .人口规模较小 2、我国目前处在得人口发展阶段为( )A .Ⅰ期B .Ⅱ期C .Ⅲ期D .Ⅳ期3、由图可见,相比2000年,2010年上海市( )A .社会得发展进步使上海得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B .外来劳动年龄人口得涌入,使劳动年龄人口所占 比例上升较快C .少年儿童比重不断上升,造成就业、教育、资源、环境得压力加大D .上海得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属于自然增长型 4、读图回答:上海得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直接原因就是( ) A .经济发达 B .人口老龄化严重 C .文化水平高 D .自然条件优越 5、右图就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 示意图”。
关于该国人口特征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 .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 .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C .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 .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 6、读上海人口变化图,2000至2010年 人口变化得主要原因就是( ) A .当地人口出生率下降 B .当地农业人口减少 C .第一产业比重得下降 D .产业结构得现代化7、下列4个人口金字塔图表示4个国家人口得 构成。
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得就是( )我国部分地区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统计图④距市中心的距离A .①B .②C .③D .④8、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得共同分布特点就是( )A .历史悠久B .经济发达C .人口增长快D . 都在中低纬度地区 9、下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最小得可能就是( )A 、东北平原B 、华北平原C 、黄土高原D 、青藏高原 10、我国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人口容量小,其主要原因就是西北地区( ) A .人均消费水平低 B .光热资源少 C .水资源匮乏 D .土地面积小 11、右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得曲线就是( ) A 、a 曲线 B 、b 曲线 C 、c 曲线 D 、d 曲线12、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部分(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是:A. 出生率 - 死亡率B. 出生率 ÷死亡率C. 死亡率 - 出生率D. 死亡率 ÷出生率答案:C2.下列哪个国家是人口最多的国家?A. 俄罗斯B. 印度C. 美国D. 日本答案:B3.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是:A. 人口总数 ÷面积B. 面积 ÷人口总数C. 人口迁移率 ÷人口数量D. 人口迁移率 ×人口总数答案:A4.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导致人口增长?A. 农业发展B. 医疗技术进步C. 教育水平提高D. 战争和疾病答案:D5.人口迁移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除了城市化和农村化,还包括:A. 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B. 永久性迁移和临时性迁移C. 家庭迁移和个体迁移D. 地区间迁移和地区内迁移答案:D6.下列哪个国家的老龄化程度最高?A. 尼日利亚B. 德国C. 印度D. 巴西答案:B7.下列哪个国家属于人口稀少国家?A. 中国B. 印度C. 澳大利亚D. 巴西答案:C8.城市人口过多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A. 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B. 就业机会减少和经济衰退C. 农村劳动力不足和粮食短缺D. 文化衰败和道德沦丧答案:A9.城市化对农业的影响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减少农业用地B. 减少农业人口C. 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D. 导致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答案:A、B、C10.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A.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C. 城市市区的扩张D.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答案:D二、判断题部分(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一定人口密度较高。
【√】2.人口密度越大,资源分配越均衡。
【×】3.东亚地区是人口密集区,主要原因是农业发展。
【×】4.人口老龄化主要是指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
高一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人口、城市)

高一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人口、城市)一、单项选择(40×2,共8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1-3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口数量增长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2.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A.尼日利亚B.韩国C.古巴D.澳大利亚3.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向的阶段是A.(1)B.(2)C.(4)D.(5)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所以发达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大B.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所以目前我国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高C.不论是以悲观或乐观的观点来评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人口与环境矛盾都十分突出D.随科技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不能定量地评估,只能定性说明5.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拉力因素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6.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气候条件适宜B.政治中心的改变C.经济发展较慢D.矿产资源的开发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8.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9.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10.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A.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B.影响生育政策、文化和宗教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C.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来实现的D.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11.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12.我国黑河-腾冲一线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6%。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综合测试

高一地理训练题(人口与环境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而与其他因素无关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2.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B.地势平坦地区增长速度最快C.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D.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3.依右图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20世纪初期 B.20世纪40年代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末期读右图,完成4~7题。
4.该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5.图中①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严重老龄化问题 B.人口基数过大问题C.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问题D.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6.①国产生人口问题的原因可能有: ①国家控制人口数量 ②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 ③思想观念上的原因④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⑤和平时间的延续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7.下列四国中,与②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的是A.美国B.瑞典C.巴西D.印度读右图,回答8~9题。
8.图中字母a 、b 、c 、d 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 .北美、欧洲、亚洲、非洲 B .非洲、亚洲、欧洲、北美C .亚洲、北美、非洲、欧洲D .非洲、北美、亚洲、欧洲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 、b 、c 、d B .d 地区死亡率比b 、c 地区大,说明d 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低于b 、c 两地区C .b 、d 两地的死亡率高于c ,是由于b 、d 两地区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D .从图中可以看出,b 、d 两地区人口出现负增长下图是四个地区或国家近年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迁移率,迁移率是指迁入或迁出的人口与该国总人口数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负值为迁出。
高一地理人口统计练习题

高一地理人口统计练习题
题目一
某国在2010年的总人口为1亿人,在2020年为1.5亿人,计算该国的人口增长率。
题目二
某市在2010年的人口为50万人,在2020年为80万人,计算该市的人口增长速度。
题目三
某省在2010年的总人口为1.2亿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0%。
在2020年,该省的总人口为1.5亿人,计算该省城镇人口的数量。
题目四
某县在2010年的总人口为20万人,在2020年为25万人,计算该县的人口净增长数。
题目五
某国在2010年的总人口为2亿人,城镇人口为8000万人,计
算该国的城镇化率。
题目六
某省A市在2010年的总人口为3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的50%。
在2020年,该市的总人口为400万人,计算该市的
城镇人口数量。
题目七
某市在2010年的总人口为100万人,城镇人口为30万人,计
算该市的农村人口数量。
题目八
某省在2010年的总人口为6000万人,城镇人口为3000万人,计算该省的城镇化率。
题目九
某国在2010年的总人口为2亿人,在2020年为2.5亿人,计
算该国的人口增长数。
题目十
某市在2010年的总人口为80万人,在2020年为100万人,计算该市的人口增长率。
以上是高一地理人口统计练习题,请根据题目要求计算,并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B. 家庭因素的影响C. 自然因素的制约D. 政府政策的推动【答案】A2. 城市人口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最大?A. 自然增长率B. 城市化水平C.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D. 城市建设规模【答案】B3. 下列不属于人口密度测算方法的是()。
A. 定期人口普查B. 样本调查C. 人口红外线扫描D. 遥感技术测算【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的特征?A. 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B. 城市人口的集中C. 增长速度较快D. 农业发展的加快【答案】D5.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B.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C. 人口分布的集中D. 人口分布的分散【答案】C二、判断题1. 当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时,城市人口比重也会较高。
()【答案】对2. 城市化率是一个区域或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标。
()【答案】对3. 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答案】对4. 人口红外线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测算人口密度的技术手段。
()【答案】错5.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答案】对三、简答题1. 什么是人口转移?具体有哪些原因导致人口转移?【答案】人口转移指的是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转移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 就业机会变化: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导致人口向就业机会较多的地区转移;- 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引起人口的流动;- 自然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等会导致人口向安全、干净的地区迁移;- 政府政策的推动:政府推行的人口控制、城镇化政策等会影响人口的转移。
2.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有哪些影响?【答案】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会大幅增加,人口规模扩大;- 人口分布集中: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更倾向于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地区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人口密度变化:城市化使得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测试题
一、 选择题
图1为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图,回答1—2题。
1.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
率最高年份的数值约为 ( )
A .33‰
B .43‰
C .27‰
D .15‰
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年份是()
A .1960—1961年间
B .1959—1960年间
C .1957—1958年间
D .1949—1950年间
图3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图3
3.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是 ( )
A .A 国
B .B 国
C .C 国
D .D 国
4.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国家是 ( )
A .A 国
B .B 国
C .C 国
D .D 国
读“世界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增长图”,回答5~7题
5.图中A 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 )
A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6.下列既属于B 类国家,人口再生产又进入“现代型”
阶段的是 ( )
A .尼日利亚
B .德国
C .韩国
D .印度
7.近年来,A 类国家中部分国家的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原因可能是 ( )
A .生活质量和医疗卫生水平下
B .人口老龄化
C .环境恶化
D .战乱频繁
8.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广东省人口数量增长高于全国其他省区,其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出生率高
B .人口死亡率低
C .人口自然增长快
D .人口迁移造成的
9.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 ( )
A .山东的大学生毕业后由长沙到北京工作
B .中国的学者到美国进行学习访问
C .华裔科学家回国探亲
D .国庆节到外地休假
10.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国土面积大小是制约一个国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图
1
B.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人口容量有相对确定性
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不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D.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11.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关于中心商务区的说法,正确的( )
A.位于一个城市的几何中心
B.地价最高,是房地产开发最重要区域目标
C.功能多而集中,内部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D.是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流动性最大,城市最繁荣的地方图”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外缘对于工业区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这里土地广阔
B.城市中心有最大的消费群,因而对住宅业有较大的吸引力
C.对商业的吸引力是随着城市中心由近及远加强的
D.通达性越好,土地的价格或租金越高
13.关于该城市功能区形成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心商务区的形成主要受行政因素的影响
B.甲处发展为石油化工城受资源因素影响最大
C.高低级住宅区的形成主要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D.重工业区的布局受历史因素影响较大
14.右图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人口数量变化特点的是()
15.现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特点是( )
A.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地价高的市中心
B.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C.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昼夜人流车流不息,热闹非凡
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限分明,体现了
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16.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下图
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
口码头四个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对应的功能分区分
别是 ( )
A.港口码头、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B.住宅区、港口码头、农业区、中心商务区C.港口码头、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D.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农业区
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读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元/平方米),完成17-18题。
17.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一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地租较高市中心附近B.住宅区是城市中
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因素 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18.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 )
A.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B.附近公路干线交会,交通便捷
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 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
下图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读图判断19-20题。
19.图中等值线a、b、c的大小关系是( )
A.a>b>c
B.a<b<c
C.a=b>c
D.a>b=
c
20.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
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条件
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
D.早期商业活动
下图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与功能区结构分布图。
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21.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2.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 )
A.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 C.距离市中心近 D.地形平缓
铁路的修建可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和兴盛,又可抑制另一些城市的发展。
例如,石家庄原本不过是一个小村庄,由于京汉、石德、石太铁路线在这里相交,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
据此回答23~24题。
23.按我国的城市等级划分标准,石家庄属于( )
A.小城市 B.中等城市 C.大城市 D.特大城市
24.随着石家庄城市等级的提升,关于它的服务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少
B.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服务种类越多
C.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
D.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服务种类越少
二、综合题
25.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
(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
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
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2)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其中主要的
是()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土地利用方式③交
通通达度④企业的支付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 ___区,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____ _____,故租金最。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图中的。
(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 _区,因这里既有利于,又方便。
26.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
是
,。
(2)在M、P、Q中,处
是高级住宅区,理由
是。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
石油化工城应建在处,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