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ppt 通用优选精品PPT
合集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ppt课件

7
2.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是一种教育方法。有学者 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 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 于吾之心”,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 点有方、循循善诱,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 性和魅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
教育素养是一种教育智慧。其突出的 表现就是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 学实践活动中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乌申 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的研究了教
深刻者,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赞 科夫认为,为了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教 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正所谓一语破的、 一语解、一语启智、一语激情,教师一句 精辟的话,常能久久萦绕于学生的脑海, 令他们终生难忘 。 2.独到
独到者,独具慧眼也。老师对教材的 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 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课堂就会如同一 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是独一无二的创 造,学生听这样的课,就像是在欣赏一片
1.学科素养
加拿大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说过: “老师就是他所教授的知识。一个数学老师 不仅仅是碰巧教授数学的某个人。一个真 正的数学老师,是一位体现了数学、生活 在数学中的老师。从一个很强意义上说, 它就是数学的某个人。”实践中最优秀的教 育者,基本上都是体现学科知识、生活在 6
就学科知识本身而言,素养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深刻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1
一 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 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 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 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
2
二 内涵
1.文化基础 ① 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 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 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 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是一种教育方法。有学者 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 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 于吾之心”,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 点有方、循循善诱,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 性和魅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
教育素养是一种教育智慧。其突出的 表现就是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 学实践活动中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乌申 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的研究了教
深刻者,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赞 科夫认为,为了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教 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正所谓一语破的、 一语解、一语启智、一语激情,教师一句 精辟的话,常能久久萦绕于学生的脑海, 令他们终生难忘 。 2.独到
独到者,独具慧眼也。老师对教材的 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 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课堂就会如同一 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是独一无二的创 造,学生听这样的课,就像是在欣赏一片
1.学科素养
加拿大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说过: “老师就是他所教授的知识。一个数学老师 不仅仅是碰巧教授数学的某个人。一个真 正的数学老师,是一位体现了数学、生活 在数学中的老师。从一个很强意义上说, 它就是数学的某个人。”实践中最优秀的教 育者,基本上都是体现学科知识、生活在 6
就学科知识本身而言,素养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深刻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1
一 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 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 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 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
2
二 内涵
1.文化基础 ① 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 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 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 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ppt课件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 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 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 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背在 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完整版ppt课件
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的最 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案例:案例:90-25=?
完整版ppt课件
39
三、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课堂教学的认识
重视音、体、美,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 无不如火如荼。
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 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结论: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20 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科技5 大 国。
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只讲1 小时等于60 分钟,1分 钟等于60 秒,要求孩子识记这样的换算公式,认识钟 表上的时间,只是在时间概念的表层开展的教学。
完整版ppt课件
38
如果进一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感觉:1 分钟有多长,60 秒可以做哪些事,如可以写几个字,可以读几行书,我们唱一 首歌要用几分钟,上一层楼的台阶要几分钟,从家到学校要几 分钟,那么,学生所学的时间概念,就会成为他生活中的一个 尺度,可以用来计量他的生活,帮助他安排生活内容。如此, 这个数学知识就成了他生活中的管理性要素,他不仅有了时间 的数学知识,也有了时间的生活感甚至生命感,这会影响到他 行动的迟缓与紧迫,生活的从容与匆忙。这样的数学教学,就 起到了规范生活甚至生命意义的作用,真正促使了学生核心素 养的发展。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PPT课件

.
18
技术运用
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 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 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 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 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 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23
第二: 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 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化,是学 生学习一门学科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 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 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这时,李梁点开了连夜赶制的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经过剪辑的画面和新 闻回放: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国宣布独立,球员们得知后难掩心中的迷茫和痛苦, 一位塞黑球员在比赛结束后说:“没有人在自己的祖国刚刚分裂时,还能兴高采烈地享受 足球的乐趣。”
原来,是祖国的分裂,使球队失去了斗志。于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就这样拉开了 序幕,这是一堂令人难忘的由真实事件设计出来的情境教学。
通过活动,最终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由于各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条件不一样,形成了国际分工;而国际分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国生产力 水平的提高,从而促使国际市场形成。
这样的项目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让学生在活动中 理解了学习内容,同时提高了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选择策略的应 用能力。
.
10
第二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和内涵
(一)框架: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国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 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 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 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 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5/12/2020
18
技术运用
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 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 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 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 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 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23
第二: 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 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化,是学 生学习一门学科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 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 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这时,李梁点开了连夜赶制的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经过剪辑的画面和新 闻回放: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国宣布独立,球员们得知后难掩心中的迷茫和痛苦, 一位塞黑球员在比赛结束后说:“没有人在自己的祖国刚刚分裂时,还能兴高采烈地享受 足球的乐趣。”
原来,是祖国的分裂,使球队失去了斗志。于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就这样拉开了 序幕,这是一堂令人难忘的由真实事件设计出来的情境教学。
通过活动,最终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由于各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条件不一样,形成了国际分工;而国际分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国生产力 水平的提高,从而促使国际市场形成。
这样的项目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让学生在活动中 理解了学习内容,同时提高了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选择策略的应 用能力。
.
10
第二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和内涵
(一)框架: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国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 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 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 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 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5/12/2020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PPT课件

有限的 学习
中等程 度迁移
全面的 迁移
3
1
第31页/共55页
核心素养
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 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
(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 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
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现实世界问题
6
分析提出 形成问题
第6页/共55页
解决数学 学科问题
数学问题
启示
教育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涉及到: 对学科本质观和育人价值的反省和实践
思考:本学科应让学生学什么(核心素养)?
对基础教育总体理念和目标的深刻理解
7
第7页/共55页
0 1
教育目标与核心素养
8
第8页/共55页
核心素养与教育目标
2
6
第26页/共55页
整合课程内容的阶段性学业质量标准
水平
Level4
2 7
水平描述
能够在历史时空的框架下对史事进行独立探究;能够准确运用历史的时间术语和 分期方式对历史的发展进行自己的论述;能够运用正确的绘图方法绘制有关史事 的历史地图或示意图,并加以说明【时空观念】。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 同观点的材料,判断材料所述是否可以作为证据来支撑对历史的论述;在自己对 历史的评述时能够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取舍,将有价值的史料作为证据;在自己的 历史论述中能够规范引用史料【史料实证】。能够分辨出历史叙述中的客观性与 主观性,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史事的发生与发展,能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 求是的分析,在自己对历史的叙述中体现出对史事有着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历史 理解】。认识到对史事的解释是对历史的建构;能够以史料未证据对历史进行正 确的解释;能够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的问题,运用正确的史观对史事进行正确的 解释,全面、清晰地论述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解释】。 能够反思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现实的社会问题; 能够将历史学习与个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能够在自己对历史的论述中体现出 正确的历史意识。运用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论述对古今问题的看法【历史价值 观】。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ppt课件

2019
-
11
3.认真(责任)——人和事情关系
1)认真关乎做事的态度。“工匠精神”强调以认真负责精神和态度对待万事万物,对待工作。 2)从学生角度就是认真学习。
如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 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看不难, 做好不易。
表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最高体现和综合反映,只有通过表达,知识 才能被激活,才能被转化、升华为能力,否则学生吸收的可能是惰 性知识,而不是活性知识!
阅读、思考和表述是三个核心能力,也是学习的一般能力、 通用能力,具有一般性、工具性、基础性。
2019 7
(二)必备品格
1.什么是品格?25页 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 的行动者! 黄解放先生在《当今学校人才培养缺少什么》一文记录这样一件事:有一名记者采访 一位诺贝尔获奖者,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回答:“幼 儿园” ,问:“学到什么?” 回答:“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 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要诚实,不说谎;打扰了别人要 道歉;做错了事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一直按幼儿园老师教的 去做。” 启发:良好习惯和品行是事业成功基本条件;小时候受到教育对终身发展作用大。
2019
-
10
2.尊重(公德)——人与人关系 1)从个人角度看,尊重意味着尊敬(不影响、不妨碍、不伤害别人) 和重视(把别人看得和自己一样重要),是一切道德根源和本质, 也是处理人与人关系准则。 2)从社会角度看,尊重是公德精神意蕴和本质体现。公德贵在公字, 体现要在心中装着别人和心中要有“公共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最新优质ppt课件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 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
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 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 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
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 型,探索解决问题的基础
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
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 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
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 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
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 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
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 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 规律 ,形成个体的言语 经验 ,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 有效地 运用 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
被 旧课堂:学生 动学习 主 新课堂:学生 动学习
(二)创设情境 启迪智慧
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心理氛围,一种 有形与无形、物质与精神组成的“教学情意 场”。应坚持“触境生情”。所谓创设教学 情境,就是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包括: 形 象情境,语言情境,实验情境,体验情境, 迁移情境,尝试情境 等。教学情境一经创设,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意,又引导学生进入 了认识世界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 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 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二程遗书》
原有认 知结构
信息 输入 (S)
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 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 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
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 型,探索解决问题的基础
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
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 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
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 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
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 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
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 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 规律 ,形成个体的言语 经验 ,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 有效地 运用 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
被 旧课堂:学生 动学习 主 新课堂:学生 动学习
(二)创设情境 启迪智慧
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心理氛围,一种 有形与无形、物质与精神组成的“教学情意 场”。应坚持“触境生情”。所谓创设教学 情境,就是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包括: 形 象情境,语言情境,实验情境,体验情境, 迁移情境,尝试情境 等。教学情境一经创设,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意,又引导学生进入 了认识世界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 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 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二程遗书》
原有认 知结构
信息 输入 (S)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ppt课件

劳动意识 问题解决 技术应用
人文 底蕴 文化
人文积淀 人文情怀 审美情趣
基础 科学 精神
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 勇于探究
精选PPT课件
23
物理学科在人的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6维
18因素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实验探究
科学态度与责 任
自主 发展
健康 生活
学会 学习
珍爱生命 健全人格 适性发展
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信息意识
精选PPT课件
7
EU(欧盟)核心素养
八个领域三个维度(24项)
母语 外语 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 信息素养 学习能力 公民与社会素养 创业精神 艺术素养
知识 技能 态度
精选PPT课件
8
美国 三项技能领域
精选PPT课件
9
美国 11项核心素养
(3)生活与职业技能 灵活性和适应性 主动性和自我指导 社会和跨文化技能 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
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国际理解
劳动意识 问题解决 技术应用
人文积淀 人文情怀 审美情趣 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 勇于探究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实验探究 科学态度与责任
知限度 有敬畏
习知识 立观念 建结构
知人物 懂历史
重思维 善反思
能建模 会推理 能分析 会综合 用方法
会联想 善提问 会证实 能交流 会操作
愿学习 会学习
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
精选PPT课件
1
一、核心素养
精选PPT课件
2
素质与素养
素质
《辞海》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 ②事物本来的性质. 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360百科》本来含义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 解剖特点,即生理学上所说的“遗传素质”,它是人的 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
人文 底蕴 文化
人文积淀 人文情怀 审美情趣
基础 科学 精神
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 勇于探究
精选PPT课件
23
物理学科在人的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6维
18因素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实验探究
科学态度与责 任
自主 发展
健康 生活
学会 学习
珍爱生命 健全人格 适性发展
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信息意识
精选PPT课件
7
EU(欧盟)核心素养
八个领域三个维度(24项)
母语 外语 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 信息素养 学习能力 公民与社会素养 创业精神 艺术素养
知识 技能 态度
精选PPT课件
8
美国 三项技能领域
精选PPT课件
9
美国 11项核心素养
(3)生活与职业技能 灵活性和适应性 主动性和自我指导 社会和跨文化技能 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
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国际理解
劳动意识 问题解决 技术应用
人文积淀 人文情怀 审美情趣 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 勇于探究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实验探究 科学态度与责任
知限度 有敬畏
习知识 立观念 建结构
知人物 懂历史
重思维 善反思
能建模 会推理 能分析 会综合 用方法
会联想 善提问 会证实 能交流 会操作
愿学习 会学习
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
精选PPT课件
1
一、核心素养
精选PPT课件
2
素质与素养
素质
《辞海》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 ②事物本来的性质. 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360百科》本来含义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 解剖特点,即生理学上所说的“遗传素质”,它是人的 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ppt课件

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综合性品质。
如实验探究能力,就是个人在各种情境下持之以
恒的观察现象,研究问题,形成猜想,假设或解
释,通过一系列方法获得数据,对猜想或假设进
行反复论证的过程所表现的一种品质(智慧和道
德的互动和融合)
2019
-
3
(一)关键能力
1.能力:心理学角度看,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是保证人 们成功进行实际活动的一系列稳固心理特征的综合。狭义的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楚廷教授强调:能带上满口袋问题进课堂,算好课;能在
课堂上唤起学生生问、发问,算好课;能唤起学生提问,居
然被学生问倒了的课,算最好的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指出:“教师的职责已经
201越9 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 越多地激励思考”
6
3.表达能力——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
•知识是学生自己学的,还是教师教的,结果截然不同!
2019
-
Hale Waihona Puke 52)思考能力——不会思考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
1.思考是一种思维活动,怎样的思维活动称为思考?19页 证据充足而形成的信念,思考是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
2.思考特点(判断标准) 思考是有根据的思维——以事实、数据和已证实的知识为
依据进行推理和思维
思考是有条理的思维——周到、系统、有逻辑的思维
方强不思法调是考的一复是:制深有思思度考维深)强,度调只的是有思学 这维生 样主 思—体 考—性 才直, 成抵即 为事独 学物立 生性 一本和 种质创 思的造维思性能维,力而和(不一包是种括被学对思科象考素,、
养,否则只能沦为思维方式或技能。 强调二:学习中主要表现是提问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张华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hzhang@
一个案例
马芯兰的“生态教学”管窥
核心思想
第一,知识体系的优化与整合。把小学数学“数与 代数”的540多个概念,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都统整到“和”这个基本概念上来,并以它为中心 重构知识体系。
的根本转变。 4. 体现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国际视野。 5.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二、什么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习?
阻碍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式的接受性学习; “储蓄式学习”; “输入式学习”(input-output model)。
四种学习
1. 深度学习 2. 非认知学习 3. 跨学科主题学习 4. 连接学习
2.将知识与技能用于解决复杂问题和处理不 可预测情境所形成的能力和道德。
3.既包括跨学科核心素养,又包括学科核心 素养。
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主题: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1. 解决“三维目标”的割裂问题。 2. 实现我国课程目标的科学化与具体化。 3. 由于核心素养本身包含了探究过程,有可能带来教学方式
二者的区分:不在有无探究或探究的比例、程度存 在区别;而在于探究的主体和意义不同。
“素养教学”要义之二: 学科即问题
转变知识观
强调“学科核心素养”,意味着知识观的转 变。
课程改革的第一阶段完成了教育价值观的转 变,课程改革的“再出发”的标志是教育知 识观的转变。
学科不是“客观真理”的化身,而是被不断 探究、不断理解的问题。一切的发现都是发 明(李泽厚语)。
坚持性、能动性/自我导向、智慧、任务完成; 3.有效的组织与社会行为:领导力、灵活性/适应性、责任心、
伦理性。
——ConnectEd (2012). College and Career Readiness: What Do We Mean? A Proposed Framework. The California Center for College and Career. P.15.
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
“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 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 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例如, 有效交往的能力是一种素养,它可能利用一 个人的语言知识、实用性信息技术技能、以 及对其交往的对象的态度。”
——OECD (2005)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Executive Summary].
三、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一)为什么我国过去的课堂教学阻 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本质观
1. 间接性; 2. 有领导; 3. 有教育性。
由于过度强调了知识的“客观真理性”、学生学习 的间接经验性、教师教学的“讲授主义倾向”,由 此剥夺了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创造权利和机会。教学 变成了人的异化和奴化过程,知识技能越熟练,人 的素养越低。
1. “深度学习”
所谓“深度学习”(deeper learning),是 指将知识与技能在真实情境中用于解决问题, 以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 交往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等认知策略。
“21世纪技能”
1.元认知与知道如何学习; 2.创造性与创新意识; 3.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 4.系统思维; 5.交往能力:包括听、说、写和非言语交际; 6.合作精神与尊重差异的工作能力; 7.信息管理和数字媒体的应用。
3. “跨学科主题学习”
所谓“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超越学科界 限,结合个人、社会和学科的需要,生成探 究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探究的过程。
4. “连接学习”
所谓“连接学习”(linked learning),是指将高中阶段与 大学、职业生涯和公民生活有机联系起来的学习。这类学习 是帮助高中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职业世界和市民生活的 基本保障。通过“连接学习”,学生可以形成和发展“大学 知识”(college knowledge)、生涯意识和职业能力、参 与市民生活的能力。
610多个
93个
第四个领域: “综合与实践”的内容都分别进入前三个领域之中。
教学案例
三年级“平均数”的教学。
四个问题
一、“核心素养”观念试图解决什么问题? 二、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习? 三、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四、怎样进行“素养教学”?
一、“核心素养”观念:内涵与意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班级授课制”的实质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中国
我国课堂教学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 水平(“粗加工”、“大规模”、追求高效、 缺乏创造……),亟待根本转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课堂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课堂
今日美国教学一瞥
教学即师生合作进行的真实研究
第一,教学是一种关系。 第二,教学是一种探究与创造。
Each key competency must:
Contribute to valued outcomes for societies and individuls;
Help individuals meet important demands in a wide variety of contexts; and
function as commodities.
哪些“核心素养”?
所有框架都提到的素养共有4个:
合作(Collaboration) 交往(Communication) 信息通讯技术素养(ICT literacy) 社会和文化技能、公民素养(Social and /or
cultural skills, citizenship)
一个“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必 须满足三个要件:
1. 对社会和个体产生有价值的结果; 2. 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中满足重要需要; 3. 不仅对学科专家重要,而且对所有人重要。
——OECD (2005)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Executive Summary].
A competency is more than just knowledge and skills. It involes the ability to meet complex demands, by drawing on and mobilising psychosocial resources (including skills and attitudes)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For example,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s a competency that may draw on an individual's knowledge of language, practical IT skill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hose with whom he or she is communicating.
“教学即研究”的范围
1. 教师与学生合作研究学科及生活; 2. 教师研究学生的思想,把教学变成学生研
究; 3. 教师帮助学生做研究。
关键要点:打破传统的知识分工,将 研究方式转化为教学方式
打破知识的旧式分工:有人创造知识,有人传授知 识,有人接受知识。
将专业人员(数学家、科学家、画家、歌唱家、哲 学家…;有创造性的工程师、医生、企业家、工人、 农民、商人…)的研究方式,转化为教学与学习方 式。
大多数框架都提到的素养4个:
创造性(Creativity)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 开发高质量产品的能力或生产性(Develop
quality products/ Productivity)
“核心素养”的实质
1.指向于培养21世纪信息时代、知识社会、 全球化时代的“新人”。
“非认知学习”属于社会-情感性学习,它与各种认 知性学习紧密相联,但性质不同。种种研究表明, 对许多学生而言,“非认知学习”及技能与学术性 技能相比,更预示着长久成功。
“生产性性向与行为”(productive dispositions and behaviors)
1.生产性自我概念:自我知识、自尊,自我效能感; 2.自我管理:目标制定、时间管理、学习技能、精确与准确、
2. “非认知学习”
所谓“非认知学习”(noncognitive learning), 是指对“非认知技能”(noncognitive skills)的 学习。“非认知技能”包括“人际技能” (interpersonal skills)(如复杂交往、社会技能、 团队工作、文化敏感性、处理差异、等等)、“个 人技能”(intrapersonal skills)(如自我管理、 时间管理、自主性、适应性、执行力、等等)。
——William C. Symonds, Robert B. Schwartz and Ronald Ferguson, February 2011. Pathways to Prosperity: 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Preparing Young Americans for the 21st Century. Report issued by the Pathways to Prosperity Project,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问题情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境
杜威:“问题表示通过探索,把一个不确定 的情境,转化为确定的情境。”“问题并不 是一个人加诸自己或别人强加的、要他去完 成的一项任务,就像在学校作业中那个被称 为算术的‘问题’。”(Dewey, 1938, Logic: A Theory of Inquiry, Chapter 4)。
张华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hzhang@
一个案例
马芯兰的“生态教学”管窥
核心思想
第一,知识体系的优化与整合。把小学数学“数与 代数”的540多个概念,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都统整到“和”这个基本概念上来,并以它为中心 重构知识体系。
的根本转变。 4. 体现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国际视野。 5.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二、什么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习?
阻碍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式的接受性学习; “储蓄式学习”; “输入式学习”(input-output model)。
四种学习
1. 深度学习 2. 非认知学习 3. 跨学科主题学习 4. 连接学习
2.将知识与技能用于解决复杂问题和处理不 可预测情境所形成的能力和道德。
3.既包括跨学科核心素养,又包括学科核心 素养。
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主题: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1. 解决“三维目标”的割裂问题。 2. 实现我国课程目标的科学化与具体化。 3. 由于核心素养本身包含了探究过程,有可能带来教学方式
二者的区分:不在有无探究或探究的比例、程度存 在区别;而在于探究的主体和意义不同。
“素养教学”要义之二: 学科即问题
转变知识观
强调“学科核心素养”,意味着知识观的转 变。
课程改革的第一阶段完成了教育价值观的转 变,课程改革的“再出发”的标志是教育知 识观的转变。
学科不是“客观真理”的化身,而是被不断 探究、不断理解的问题。一切的发现都是发 明(李泽厚语)。
坚持性、能动性/自我导向、智慧、任务完成; 3.有效的组织与社会行为:领导力、灵活性/适应性、责任心、
伦理性。
——ConnectEd (2012). College and Career Readiness: What Do We Mean? A Proposed Framework. The California Center for College and Career. P.15.
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
“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 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 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例如, 有效交往的能力是一种素养,它可能利用一 个人的语言知识、实用性信息技术技能、以 及对其交往的对象的态度。”
——OECD (2005)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Executive Summary].
三、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一)为什么我国过去的课堂教学阻 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本质观
1. 间接性; 2. 有领导; 3. 有教育性。
由于过度强调了知识的“客观真理性”、学生学习 的间接经验性、教师教学的“讲授主义倾向”,由 此剥夺了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创造权利和机会。教学 变成了人的异化和奴化过程,知识技能越熟练,人 的素养越低。
1. “深度学习”
所谓“深度学习”(deeper learning),是 指将知识与技能在真实情境中用于解决问题, 以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 交往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等认知策略。
“21世纪技能”
1.元认知与知道如何学习; 2.创造性与创新意识; 3.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 4.系统思维; 5.交往能力:包括听、说、写和非言语交际; 6.合作精神与尊重差异的工作能力; 7.信息管理和数字媒体的应用。
3. “跨学科主题学习”
所谓“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超越学科界 限,结合个人、社会和学科的需要,生成探 究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探究的过程。
4. “连接学习”
所谓“连接学习”(linked learning),是指将高中阶段与 大学、职业生涯和公民生活有机联系起来的学习。这类学习 是帮助高中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职业世界和市民生活的 基本保障。通过“连接学习”,学生可以形成和发展“大学 知识”(college knowledge)、生涯意识和职业能力、参 与市民生活的能力。
610多个
93个
第四个领域: “综合与实践”的内容都分别进入前三个领域之中。
教学案例
三年级“平均数”的教学。
四个问题
一、“核心素养”观念试图解决什么问题? 二、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习? 三、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四、怎样进行“素养教学”?
一、“核心素养”观念:内涵与意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班级授课制”的实质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中国
我国课堂教学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 水平(“粗加工”、“大规模”、追求高效、 缺乏创造……),亟待根本转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课堂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课堂
今日美国教学一瞥
教学即师生合作进行的真实研究
第一,教学是一种关系。 第二,教学是一种探究与创造。
Each key competency must:
Contribute to valued outcomes for societies and individuls;
Help individuals meet important demands in a wide variety of contexts; and
function as commodities.
哪些“核心素养”?
所有框架都提到的素养共有4个:
合作(Collaboration) 交往(Communication) 信息通讯技术素养(ICT literacy) 社会和文化技能、公民素养(Social and /or
cultural skills, citizenship)
一个“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必 须满足三个要件:
1. 对社会和个体产生有价值的结果; 2. 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中满足重要需要; 3. 不仅对学科专家重要,而且对所有人重要。
——OECD (2005)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Executive Summary].
A competency is more than just knowledge and skills. It involes the ability to meet complex demands, by drawing on and mobilising psychosocial resources (including skills and attitudes)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For example,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s a competency that may draw on an individual's knowledge of language, practical IT skill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hose with whom he or she is communicating.
“教学即研究”的范围
1. 教师与学生合作研究学科及生活; 2. 教师研究学生的思想,把教学变成学生研
究; 3. 教师帮助学生做研究。
关键要点:打破传统的知识分工,将 研究方式转化为教学方式
打破知识的旧式分工:有人创造知识,有人传授知 识,有人接受知识。
将专业人员(数学家、科学家、画家、歌唱家、哲 学家…;有创造性的工程师、医生、企业家、工人、 农民、商人…)的研究方式,转化为教学与学习方 式。
大多数框架都提到的素养4个:
创造性(Creativity)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 开发高质量产品的能力或生产性(Develop
quality products/ Productivity)
“核心素养”的实质
1.指向于培养21世纪信息时代、知识社会、 全球化时代的“新人”。
“非认知学习”属于社会-情感性学习,它与各种认 知性学习紧密相联,但性质不同。种种研究表明, 对许多学生而言,“非认知学习”及技能与学术性 技能相比,更预示着长久成功。
“生产性性向与行为”(productive dispositions and behaviors)
1.生产性自我概念:自我知识、自尊,自我效能感; 2.自我管理:目标制定、时间管理、学习技能、精确与准确、
2. “非认知学习”
所谓“非认知学习”(noncognitive learning), 是指对“非认知技能”(noncognitive skills)的 学习。“非认知技能”包括“人际技能” (interpersonal skills)(如复杂交往、社会技能、 团队工作、文化敏感性、处理差异、等等)、“个 人技能”(intrapersonal skills)(如自我管理、 时间管理、自主性、适应性、执行力、等等)。
——William C. Symonds, Robert B. Schwartz and Ronald Ferguson, February 2011. Pathways to Prosperity: 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Preparing Young Americans for the 21st Century. Report issued by the Pathways to Prosperity Project,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问题情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境
杜威:“问题表示通过探索,把一个不确定 的情境,转化为确定的情境。”“问题并不 是一个人加诸自己或别人强加的、要他去完 成的一项任务,就像在学校作业中那个被称 为算术的‘问题’。”(Dewey, 1938, Logic: A Theory of Inquiry, Chapter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