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测试卷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至爱亲情拔高训练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至爱亲情拔高训练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拔高训练➢第1题【单选题】下列文字的横线中,填入最合适的一项是(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

A、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B、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进金色的阳光中,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C、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D、飞进金色的阳光中,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与下面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__________。

A、我只得感谢我的慈母。

B、我必得感谢我的慈母。

C、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D、我就得感谢我的慈母。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际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诧异(chà)祈祷(dǎo)滑稽(jì)矜持(jīn)B、喇叭(lǎ)甘霖(lín)如茵(yīn)粗犷(guǎng)C、着落(zhuó)水藻(zhǎo)凝重(níng)戎机(róng)D、朔气(sù)红妆(zhuāng)谐音(xié)绚丽(xuàn)【答案】:【解析】:。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至爱亲情苏教版习题精选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至爱亲情苏教版习题精选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至爱亲情苏教版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

B、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C、云,也是天空大书上的字母。

D、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词填空。

父亲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 );颇踌躇了一会。

A、牢靠B、妥帖C、可靠【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边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琐屑(xiè)簌簌(sù)行李(xínɡ )颇(pō)B、丧事(sān)赋闲(fù)拣定(jiǎn)迂(yū)C、妥帖(tiē)典质(zhí)栅栏(shān)攀(bān)D、游逛(ɡuànɡ)狼藉(jiè)颓唐(tū)搀(chān)【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问女何所忆,问女何所思。

女亦无所忆,女亦无所思。

B、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C、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原为市安马,从此替爷征。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至爱亲情拔高训练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至爱亲情拔高训练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拔高训练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

B、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C、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D、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B、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C、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D、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际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出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C、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D、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这几句表现了作者由积极乐观、胸怀旷达,到抑郁惆怅的心理变化过程。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这两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至爱亲情复习巩固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至爱亲情复习巩固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复习巩固➢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人迹罕至(足迹,脚印)群山纠纷(争执的事物)无耻谰语(没有根据的)B、问女何所忆(回忆)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风悲日曛(昏黄)C、人声鼎沸(水开)锲而不舍(刻)兀兀穷年(穷苦的样子)D、赏赐百千强(强壮)仰之弥高(更加)警报迭起(屡次)【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空处应填入一组正确的词语是( )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____中睁开眼睛,_____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_____进来的微微的灯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_____一个青年妇女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

A、模糊蒙眬闪望见B、蒙眬模糊映看见C、蒙眬模糊射瞥见D、模糊蒙眬照瞄见【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木兰诗》故事的主人公木兰,千百年来,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下面对木兰替父从军的几种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表现了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她具有爱国精神,而且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参加参天红参参差不齐(词中“参”都读“cān”)B、积累劳累累计成年累月(词中“累”都读“lěi”)C、厌恶憎恶恶心深恶痛绝(词中“恶”都读“wù”)D、供应供销供给供不应求(词中“供”都读“gōng”)【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愠(yùn)罔(wǎng)扁鹊(qüè)蔡桓公(huán)B、汤熨(wèi)骨髓(suí)大窘(jǒng)苫(shàn)C、倚(yǐ)殆(dài)假寐(mèi)盘盂(yú)D、黠(xiá)妾(qiè)机杼(shū)排闼(tà)【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灵敏。

苏教版八上语文 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苏教版八上语文   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第一部分(2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爱,是一个永桓的话题。

许多文人(mò)客都曾抒写过它:冰心雨中的荷叶是一副爱的图画;朱自清笔下(pán)跚的背影是一道爱的风景;端木蕻良对关东土地深情的呼唤,是一首爱的(sòng)歌……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些爱的篇章中(jí)取营养。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①文人(mò)_____客②(pán)_____跚③(sòng)______歌④(jí)_______取(2)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2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2.名句默写。

(8分)①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川》)②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③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 。

(_______《过零丁洋》)④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⑤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___________》)3.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6分)①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

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选自《西游记》第六回)②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驾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

最新精选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至爱亲情习题精选六十一

最新精选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至爱亲情习题精选六十一

最新精选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习题精选六十一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B、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愿池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逐一去买。

B、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C、家人和木兰分头去买。

D、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紧张操办。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唐代书法家张旭的草书,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了“草圣”的卓尔不群。

B、自从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那些遭到伤害的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美术馆里展出了许多别具匠心的工艺美术品,令人大饱眼福。

D、捺山的清明前新茶配上石柱山清纯的山泉,果然相得益彰,不同凡响。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指出正确的一项(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A、描写征途遥远而辛苦,表现出不畏劳苦、无坚不摧的坚强意志。

B、描写征途艰辛,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决心。

C、描写不断频繁征战,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豪情。

D、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时人莫之许也B、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然后能改C、执策而临之策勋十二转D、苟富贵,无相忘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答案】:。

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至爱亲情复习特训

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至爱亲情复习特训

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至爱亲情复习特训➢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荷箪食(hè)机杼(shū)的卢(dì)胡骑(jì)B、秉遗穗(yí)燕山(yàn)十二转(zhǎn)刈麦(yì)C、五十弦(xián)麾下(huī)箪食(dān)岁晏(yàn)D、麾下炙(chì)霹雳(pī lì)童稚(zhì)饷田(xiǎng)【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正确的是( )A、娓娓(wěi)憧憧(cōng)唏唏嘘嘘(xī xī xū xū)B、女红(hóng)女仔(zǎi)万籁俱寂(lài)C、歉疚(jiù)蒙眬(méng)辗转反侧(zhǎn)【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唐代书法家张旭的草书,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了“草圣”的卓尔不群。

B、自从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那些遭到伤害的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美术馆里展出了许多别具匠心的工艺美术品,令人大饱眼福。

D、捺山的清明前新茶配上石柱山清纯的山泉,果然相得益彰,不同凡响。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踱步(duó)勉强(qiáng)随声附和(hé)B、迁徙(xǐ)投奔(bèn)宽厚仁慈(cí)C、惩罚(chéng)周济(jǐ)任劳任怨(yuè)D、溺死(nì)衙门(yǎ)不辍劳作(chuò)【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辨字组词有误的一项是( )。

A、藉――狼藉籍――书籍B、沟――水沟勾――勾结C、属――属于嘱――嘱托D、卸――抵卸御――御货【答案】:。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父母的心习题苏教版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父母的心习题苏教版

父母的心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在一艘轮船的甲板上有一位风度极佳、引人注目的贵妇人,女佣.和打杂儿的片刻不离左右。

在不远处,还站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人。

他带着三个孩子,由于贫穷,无法养活孩子们,他们一家打算到北海道找活儿干。

在派人了解情况后,贵妇人打算领养一个孩子,并赠送给他们一百元作为酬.谢。

那对贫穷的夫妻先是送走了大儿子,后来又用二儿子换回了大儿子。

当二儿子被送走后,孩子的妈妈失魂落魄,于是他们又用一个女孩换回了二儿子,最后……孩子的父母实在舍不得孩子被送走,于是把贵妇人送给他们的钱如数奉还,一家人又在一起了。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女佣.(yōng)褴褛..(lán lǚ)酬.谢(chóu)(3)语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函馆羡慕寒酸像无精打彩一妥百妥像改为相(2)彩改为采3.下面语段中画线句是个病句,请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父母的心是儿女的天堂,因为这儿没有苦难没有忧愁;父母的心是雨中的一把伞,因为它遮挡了我们头顶的风雨;父母的心是春天的一缕风,因为它溶化了我们心田的冰雪。

修改:父母的心是春天的一缕风,因为它吹散了我们心间的阴霾。

或:父母的心是冬天的一道暖阳,因为它溶化了我们心田的冰雪。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说开头勾勒富人和穷人的不同形象的作用是不仅为故事的展开、矛盾冲突的发生奠定了基础,而且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照,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2)“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慕你们。

”这句话的含义是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血浓于水,浓浓的亲情是人类所共有的最纯真的感情。

5.综合性学习。

感动中国最孝女儿朱晓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亿万华夏儿女的心。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知礼孝亲,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孝心无价,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一)(二)(三)(四)得分一、积累与运用(含1-7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情,与生俱来,血脉.相连,不以贫富贵贱而改变,不以个人喜好厌恶而取舍,这就是亲情。

亲情是甜美的乳汁,抚育我们成长;亲情是敞亮的双眸,指引我们前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笔下年迈的父亲蹒shān地爬过月台为儿子买橘子是亲情,朱德笔下劳lù的母亲任劳任怨地为家人付出一切是亲情,邹韬奋笔下善良的母亲泪如泉涌勉强.说着“打得好”是亲情,川端康成笔下贫穷的父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让一家人在一起是亲情……这一道道爱的颂歌,一首首爱的风景,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前进……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分)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血脉.(mài)蹒shān(跚)劳lù(碌)勉强.(qiǎng)3.请在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2分)示例:亲情是温顺的话语呵护我们的心灵亲情是严厉的责罚催促我们改错4.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这一道道爱的风景,一首首爱的颂歌,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前进……5.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1)琐屑拭干元霄热泪盈眶循循善诱(2)稀疏举箸豪绅为富不人娓娓动听(1)霄改为宵(2)人改为仁6.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D )(2分)A.《背影》在叙事和描写中抒情,表达了父子间浓浓的深情。

B.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C.《父母的心》作者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他曾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

两汉的乐府指音乐机关,隋唐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解析:D项“隋唐”应为“魏晋六朝”。

)7.按要求默写。

(每空1分,共6分)(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阅读理解(含8-22题,共44分)(一)诗歌鉴赏。

(含第8题,3分)品读下面的清代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①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②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12分)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 愿.为市鞍马(希望)(2)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急速的流水声)(3) 愿驰.千里足(赶马快跑)(4) 同行.十二年(行伍,即军队)10.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A.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B. 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C. 军书十二..转..卷/策勋十二D. 唯闻女.叹息/爷娘闻女.来(解析:A.买/集市;B.文告/同“贴”;C.都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D.木兰姑娘/女儿。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1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2分)对偶。

写出了战地环境的寒冷严酷,反衬出木兰的英勇坚强。

13.你认为木兰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请举例分析。

(4分)示例:①孝顺父母,当“可汗大点兵”“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时,木兰毫不犹豫,决定代父从军;②意志坚强,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激烈的战争,木兰决不退缩,毅然奔赴战场;③英勇善战,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以看出来;④淡泊名利,当可汗要赏赐木兰时,木兰“不用尚书郎”,只“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三)(河池中考)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4-17题。

(13分)葫芦架下的母亲李汉荣①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哥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我妈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我妈要给修补;爹的衬衣,姐姐的枕巾,妈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去重新出落得完好。

②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

我妈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好甜的天露水哟”,我妈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

③我妈开始穿针走线了。

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妈的身上、手上,掉在针线篮里,掉在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妈的心思上。

④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

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

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

⑤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

妈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

⑥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

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这时候轮到为他缝书包带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它正在鼓足劲开花瓣儿,那花瓣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

我妈看见了,花就在她的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噙着亮晶晶的露珠儿。

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

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

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等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

⑦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

你说,我哥的运气多好?⑧我妈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总共就三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

我妈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

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

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14.请简要分析题目“葫芦架下的母亲”的作用。

(3分)①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②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③富有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5.联系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葫芦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自然垂落时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为下文描写母亲将投影下来的葫芦叶连缀在衣服上做铺垫。

16.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葫芦架下的母亲,前后写法有所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文章开头是详尽描述母亲在葫芦架下为家人缝补衣物的情景,结尾是概括总结全文内容。

这样,有详有略,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点面结合,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7.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3分)①母亲爱孩子、爱家庭、爱自然;②几乎不识字,以苦为乐,心灵手巧;③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

(四)(娄底中考)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8-22题。

(16分)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汤小小①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②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③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④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

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

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⑤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

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⑥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

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⑦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蔓延。

⑧两个人都没再说话。

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