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doc

高二《文化生活》学案第四课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预习导航——学应有方高效读教材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发展是继承的,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2.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3.判断:(1)文化继承就是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传统文化。
( )(2)抛弃传统就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影响因素包括:与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运动。
2.思考: 什么因素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3.判断:(1)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充分表明了科技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2)思想运动中各种思想相互对立、争辩导致社会混乱,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1.思考:为什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2.判断: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削弱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影响。
()★课堂互动探究——学在思突破重难点探究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材料一几年前济南市规划局曾收到一封来自经五路小学6年级8班学生们的来信,就保护济南市老建筑提出了6条建议:立法保护,集中保护,设置解说牌,修缮部分古民居等。
材料二在日益污染的工业化时代,在功利至上的商品社会,如何“呼吸新鲜空气”?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
“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
”思考,1.两则材料透露出保护传统女传的信息,“保护”就是要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吗?2.如何正确看待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特别关注1、正确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的。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人教版必修3)

思考: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科技进步,尤其现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承文化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数字敦煌”项目 2012年投入运行,洞窟 实景漫游厅将建成为球 幕影院,放映球幕电影, 观众能身临其境、高清 晰地观看洞窟建筑、彩 塑和壁画。数字展厅建 成后,我们会引导观众 先在数字电影厅看壁画, 在球幕三维电影看洞窟, 然后再去看临摹的壁画 和复制的洞窟,最后再 参观真实的洞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医学积极坚持中医走科学 化道路,探索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一方面坚持继承和发 扬传统中医学的医学思想,对症治疗,传统的诊疗方法, 另一方面将传统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 合 ,把现代诊疗技术、生命科学理论和基因技术等引 入到中医学的发展中来,推动了中医学向前发展,并逐 步走向世界市场。 参考答案: (1)实质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
探究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科技进步,尤其现代信息
技术的发展对传承文化能起到怎样的作用?(阅读教材
)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 的影响 (1)科学技术的进步,既是
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 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 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 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 发展
女”“汉隶”,青花瓷,江南戏曲——体现了对 中国传统文艺的继承
发展: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用现代技术演绎
古典的爱情主题——等
1、文化继承的内涵:(是什么)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 而是要不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 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继承: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2)教育是人类----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 和谐发展,应该注意方式,不要搞一刀切。 (3)创新与继承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既要重视传统文化,又要学习借鉴外来文 化。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目标升华
1、准确理解和熟练表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重点); 2、能说出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教育的作 用。
课堂小结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的含义
(2)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等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引导探究三:教育的作用
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动科 对社会 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民 主政治建设 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丰富人的精神 对人 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
在文化 传播中 在文化 传承中
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更为直 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 功能
我国已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863”计 划和国家“十五”重点项目,大量的文化遗产已 经转化成数字化形态。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 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 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经启动。这说 明( ) A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 和发展 C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D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 素
文 化 生 活
高 中 《 思 想 政 治 必 修 ③ 》
·
目标引领
1、准确理解和熟练表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 系(重点); 2、能说出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教育的 作用。
独立自学
细读教材第43-47页正文部分的内容,结合书 中小字加以理解,并完成下列问题。 1、文化继承的含义?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正确处 理两者关系?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分 别是什么? 要求:先独立看书、思考(4分钟);再与小 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1分钟)。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京剧是一种传统文化,需 要因时而变,跟上时代的 步伐,需要在继承中发展。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
但是由于中医学缺乏清晰的理论体系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研究, 在近代西医传入中国后,其作用受到置疑。特别是在19世纪30年代, 西医将西方近代医学引入了中国,由于近代西医建立在科技发展基 础之上,所以其发展与科技发展同步。中医在劣境中艰难生存,发 展缓慢。
A
2、:辨析: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有帝 国主义文化,又有封建文化,还有新民主主义文化。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文化获得了新发 展。这段材料体现了 A.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B.社会心理使文化产生了内驱力
C.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有力地促进 文化的进步 D.科学技术重大发明和发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今天由昨天发展而来,明天是今 天的延续。 阅读教材思考: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变革 (外部因素)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 4、教育
(内部因素)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服饰都 有严格的等级标准。
1920年代,民国政府确定:男子 探究2、 礼服为中山装,女子礼服是旗袍。当 时的时髦装饰,男子是礼帽、眼镜和 (1)封建王朝、中华民国、社 怀表;妇女们则去了发髻,农村姑娘 会主义新中国不同社会制度下服 梳起大辫子,城市妇女开始流行烫发, (1)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经济、政治制度的更替 饰的变更与发展说明了什么道理? 着上衣下裙或新式的旗袍 。 (2)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制度时,会引起经济、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仇恒俊)

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
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 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请说出理由。 片面。认为我国古代教育思 片面。我国古代教育 想有消极方面,应摆脱这些 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思想有许多合理成分, 消极方面的影响是正确的。 但也有不少消极成分, 和享用者。 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也有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 社会发展要求的、积 极向上的内容,应该 继续保持和发扬 去其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 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 的、腐朽的内容,必须 加以改造或剔除
全盘否定的民族 虚无主义和历史 虚无主义
一味固守民族传统 文化的守旧主义和 封闭主义
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兰亭序 青花瓷 双截棍
他对自己音乐的评价---“我的音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 创作元素,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流行音乐。要受到 欧美国家的注意,其实中国文化是一个起点。我觉得自己 要走不一样的路,不要走别人走过的。别人注意到我是因 为他们觉得我的音乐与众不同。”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是什么: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C
材料1: 改革开放30年,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婚礼备受年 轻人的重视,豪华车队迎亲,奢侈喜宴祝贺;而许多新人 选择了利用传统婚礼礼仪举办自己的婚礼。这种传统婚礼 礼仪即时尚又节俭,还让现代的城市人目睹了久违的传统 婚礼场面,真的很有意义。 材料2: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表示,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 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留住祖先的记忆,非常 重要。但我们又必须赋予她新的时代精神。 合作交流: 1、结合材料,请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现代 化的今天许多年轻人愿意采用传统的婚礼习俗来举办婚礼?
第4课 第2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 讲义

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文化继承、文化发展的含义。
2.解释与论证: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预测与选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4.辨析与评价:文化传承与文化继承是不是一回事。
1.政治认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2.科学精神: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法治意识:依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4.公共参与:通过参与教育活动,做好文化传承与发展,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文化继承的含义: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3.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想一想]图中传承国学“磕头拜师”对我们继承与发展文化有什么启示?[提示]①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②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3.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1)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①传递文化: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一、教案主题: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 让学生掌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方法;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2. 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传统文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概念、特点和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在继承中的发展,如春节、中秋节等。
4. 讨论与思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问题。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问题。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概念、特点和关系;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在继承中的发展;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问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的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3.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我国传统文化图片;2. 案例素材:我国传统文化在继承中的发展案例。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概念、特点和关系;2. 第二课时: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在继承中的发展;3. 第三课时:讨论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问题;4. 第四课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十、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2.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引导,确保学生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理解。
十一、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传统文化体验等;2.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理解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因素: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简单应用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实质: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源泉与动力:社会实践作用: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文化创新的途径简单应用1、文化创新的主体?途径?为什么?主体:人民群众途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重要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原因: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2、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社会?怎样建立?①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是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式;②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条件;③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④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重温旧课
(1)这幅漫画反映了 什么文化现象?如何 看待这种现象? (2)结合漫画,分析 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中国传统文化?
(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 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 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 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得创作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 正确的态度。 (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 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对于 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 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 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 章取义”。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欣赏 自由》 《自由》
你是如何看 待女子十二 乐坊的? 乐坊的? 从文化传承 的角度来看, 的角度来看, 女子十二乐 坊带给我们 什么启示? 什么启示?
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统 文化
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文化 传承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文化传承的内涵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她们是来自中国各大艺术院校的毕业生; 她们是来自中国各大艺术院校的毕业生; 她们能演奏多种中国民乐; 她们能演奏多种中国民乐; 她们着装性感时尚、站立表演,将拉丁、爵士和摇滚融入古典之中; 她们着装性感时尚、站立表演,将拉丁、爵士和摇滚融入古典之中; 她们在国外获得空前成功,在国内却遭到骂声一片。 她们在国外获得空前成功,在国内却遭到骂声一片。 2001年 13名分别来自中国音乐学院 名分别来自中国音乐学院、 2001年6月,13名分别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和解放军 艺术学院等著名艺术院校的女孩组成了女子十二乐坊。 艺术学院等著名艺术院校的女孩组成了女子十二乐坊。她们表演所 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 葫芦丝、 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箫、葫芦丝、 独线琴等中国乐器。 独线琴等中国乐器。 直到2003 2003年 制作人王晓京带领“乐坊”转战日本市场, 直到2003年,制作人王晓京带领“乐坊”转战日本市场,经过成功 包装一举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明星, 包装一举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明星,随后在美国的演出和唱片发售 也获得空前成功。 也获得空前成功。 然而这一切却不足以让女子十二乐坊“享誉”内地, 然而这一切却不足以让女子十二乐坊“享誉”内地,有关争议依然 堆街填巷。 堆街填巷。
社会制度的更替
外部因素 理论联系: 理论联系: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自身因素 理论联系: 理论联系: 科学是文化的其中一种形式 自身因素 理论联系: 理论联系: 思想运动是一种文化活动 理论联系: 理论联系: 教育是文化的其中一种形式
科学技术的进步
思想运动的激荡
教育方式的变革
自身因素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 选择、传递、创造 选择 能,对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