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试论刍议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诸问题

试论刍议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诸问题试论刍议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诸问题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金融中心则是一个地区金融发展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作为一个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中心更是一个城市国际竞争力的象征,对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国际形象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必要性1.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金融中心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为当地金融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金融中心也可以促进金融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2.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设金融中心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城市经济的创新能力。
通过建立金融中心,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化金融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入驻,形成集聚效应,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3.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金融中心是一个国际化的标志性建筑,它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专业人才和金融机构入驻,提高城市的国际化和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4.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金融中心也可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通过金融中心的建设,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存在的问题1.缺乏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的金融中心大多建设在一线城市,虽然有些二线城市也开始建设,但由于核心竞争力不足,在吸引金融机构和人才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2.金融市场不够成熟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有成熟的金融市场为支撑,但很多地区的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缺乏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
3.经济转型难度较大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建设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之一,但目前国内许多地区经济仍然依赖于传统产业,转型难度较大,使得金融中心建设时无法很好地推行。
4.政策和法规不够完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有完善的政策和法规来支撑,但目前很多地区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也难以配合金融中心的建设。
5.人才匮乏区域金融中心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IT人才等高端人才,但目前很多地区还存在人才流失和人才匮乏的问题,难以保证金融中心的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
关于构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思考

— —
汇兑市场 、票 据贴现 市场 、证券 市场 、 货 币兑 换市 场在 内的金融 市场 。由此可
见 ,当时的武汉 已具备 区域金 融中心的
政府 主导模 式 。政府 主导模式 性质 ,对广大 内陆腹地有较强 的集 聚力
和辐射力 。 2 区位 优势 明显 。区位优 势主要 .
场。
为外部要素流入 的首选 地。一个有 形的
金融 中心本 身就是 最有效 的城市名 ”, 具有强大 的号 召力 ,是所在城市 巨人的 无形资产 ,有 助于其 进行区域 、全…
城市圈建设 和 ‘ 型社会”综合配套改 两 革试验 区的全面实施 ,金融资源将越来
越丰富 ,为此必 须牢牢抓住这几个重要 战略机遇期, 推动区域性金融 中心建设 。
体 现在两个 方 面 :一是 地理位 置优越 。 武汉地处华 中腹 地 ,是 内陆地 区经济交 汇 的中心 ,也是 沿海与 内地经济交汇 的
枢纽 。省 内武汉 城市圈各城市距武汉均
置和经济 环境 等方面 的某些优 势 ,通过 政 府 部 门的 主导 和 推 动 ,实 行优 惠 政
策 ,在较短 的时间 内超前发展 和形成 的 功能性金融 中心。这一产生途径 为 :金
在 10 公 里左 右 。二 是交通 通讯 便利 。 00 武汉 自古 以来就 因交通便利而闻名, 号称 ‘ 九省通衢”, 它是长江、汉水 交汇之地 ,
融制 度 变化 —— ( 激 ) 刺 ——金 融市 场 改进—— ( 激 ) —经济 发 展 。此 类 刺 —
金融 中心 的经济处 于发 展 的起 步 阶段 ,
一
辐射功能 。区域金 融中心姒I f f
区域金融中心在本质上承担 的是金 融 中介功能 ,是金融机构 和金融 中介集
武汉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分析及对策

2 万 ,其 中两 院院士5 人。武汉是全 0 4 国第三 大教育 中心 ,其 中东湖高新技 术开发 区更是第二 大智力 密集区 。如
此强大 的科教资源 无疑能 为武汉构建
区域金融 中心提供 大量优 秀的人才。 ( )劣势分析 二
1产 业 结 构 不 合 理 .
才从华 尔街 外流 ,这 给武汉 的人才引 进提供了绝好 的机会。
社 会的试点使 武汉赢得 了一个快速 发 展 的理想平 台 ;而伴 随着 “ 十一 五”
作为农产 品和原材料 基地 的定位 未 曾
改变 ;同时武汉 的钢铁 、现代机 械制 造 业仍 然在 不断加 强 ,而第三产 业的 发展却未得 到重视 。相 比于 上海 这个 全 国金融 中心 武汉 的第一和第二产 业
部第五 。。
下 大 量 金 融 机 构 的倒 闭 会 导 致 金 融 人
金 融 中心 的计 划 ;在 华 中地 区 ,武 汉 、郑州 、长沙提 出区域金融 中心的 构想 。在西北地 区 ,兰州 、西安都在
争取成 为该地 区的金融 中心 。重庆和 成都 则在争取成 为西南地 区的区域金
融 中心 。
发展 。
2经济优 势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武 汉 国 民 经 济 保
持着 良好的发展 势头 ,其经济 总量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于 中部 六省 的中心城市 的首位 ,在全 国2 个地级 市 以上的城 市 中 ,综 合 1 1 实 力居 第6 ,是 中部 地 区唯 一进 入 位 全国综合 实力1 强的特大 中心城市 。 O 就 金融业而 言 ,武汉 已形成 多种 金融机 构并存 的多元化金 融体 系。武 汉市外 资银行数 量和 国内商业银 行网
吴 家山海峡两 岸科技产 业园 为核心 的
武汉城市圈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基于2001-2010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关 键 词 : 汉城 市 圈 : 融 产 业 集 聚 ; 济 增 长 武 金 经
中 图分 类 号 :8 0 F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 9 3 (0 11 — 0 3 0 10 — 0 12 1 )0 03 — 5 DOI1.9 9 .s.O 3 9 3 .0 11 . :0 6 0i n10 - 0 1 1 . 0 3 s 2 09
作 者 简 介 : 文 彬 (9 8 ) 男 , 鲁 18 一 , 内蒙 古 人 , 南 大 学 经 济 管理 学 东
院硕 士研 究 生 :
本 文测算 数据源于 《 湖北统计年 鉴)2 0 -2 1 ) ) 0 2 0 、 ( 1
《 中国城市 统计年鉴)2 0 - 2 1 )《 国区域经济统计 ) 0 2 0 0 、中 ( 年鉴) 2 0 - 2 1 ) 中国资讯行 高校 财经数 据库。 ) 02 00和 ( 在综 合分析基础 上 ,从 经济 和金融两 个角度构建金融集 聚指
21 0 1年 第 1 0期
南他
N 1 2 1 O.0, 0 1
S ra .7 e ilNo2 5
总第 2 5期 7
HAI NAN NANCE FI
武汉城 市 圈金融产业 集聚 与经济增长
基 于 2 0 2 0年 数 据 的 实 证 研 究 0 1 01
鲁 文彬 俊 花
本 文 构 建金 融 产 业 集 聚 指 标 体 系 ,通 过 运 用 多 元 统 ( ) 据 说 明 与指 标 体 系构 建 一 数
点 .首次把耦合 关系运用于金融产业集 聚与区域经济 的 计 评 价 方 法 对 武汉 城 市 圈 金 融 产 业 集 聚 度 进 行 测 算 。
分析建立武汉城市圈金融中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分析建立武汉城市圈金融中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h1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经济论文国民经济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分析建立武汉城市圈金融中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建立武汉城市圈金融中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一)构建武汉城市圈金融中心的必要性金融中心城市是资金供需双方集中进行资本聚集、配制、发散的城市。
现代社会的金融中心,主要是指那些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技术上建立起来的金融机构密集、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制度健全、资金交易活跃、金融工具齐全、金融人才众多、金融信息灵敏、辐射能力强、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的地区。
从经济规律的角度看,金融中心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经济中心功能进一步提升的结果。
金融中心一旦形成,必将发挥资本集聚和辐射功能,通过资金融通、资本运营来实现资源在本地区的优化配置,并且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战略资源,持续带来金融中心所在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投资繁荣,形成产业扩张和交易集聚, 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政府财政收入,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武汉的交通地理优势武汉距离上海、北京、天津、广州、重庆、西安均为1000 公里左右,在如此大的半径范围内,需要武汉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金融中心。
同时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
具体来看,武汉位居大陆腹心,在全国纵横水陆交通的交叉点上自成中心,豫、湘、赣、皖四省的省会及三峡地区所在的宜昌地区均在其500 公里的吸引范围内。
武汉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方面的优势加上近几年的大规模建设,更加突出了其在全国铁路、公路、航空交通运输中的枢纽作用,同时也加强了武汉以水运为基础的多式交通运输出功能。
金融生态环境对小微企业融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一
环境是保障 , 信用环境是基础 , 三者缺一不可 。本文将从广义上对
武汉市金融生态环境 展开分析 。 ( 二) 武汉 市金 融生态环境现状 金融 生态环境主要包括经济 发展 水平 、 企业诚 信 、 地方金融 发展 、 法治 环境 、 地方 政府 公共 服
务、 中介 服务 、 金融部门独立性及投资环境 等方 面, 具体分析如下 : ( 1 ) 经济发展水平 。2 0 1 1年 , 武汉 市的 G D P为 6 7 5 6亿元 , 同期 增 长2 1 . 3 8 %, 位于全国城市 1 1 位; 作为全 国第一个科技企业 孵化器 建设试点城市 和综合性 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借助区域内高校多 优势 , 人才资源丰富 , 高科技企业众多 , 每年涉及 电子信息 、 生物技
术、 新能源 、 环保节能等产业 的科研成果层 出不穷。以东湖和光谷 高新 区为轴心 , 武汉市 目前形 成的 以电子信 息 、 新 材料 、 生物技术 和汽车制造等为支柱的高新科技产业集群 已初具规模 。 ( 2 ) 企业诚 信 。 目前武汉市微观征信体 系建设滞后 , 失信惩罚机制 尚未建立 , 企业和个人诚信意识 比较淡 薄 , 金融风险大 , 极大威胁银行资金安 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 地方金融 发展 。2 0 1 1 年末 , 湖北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2 4 1 4 8亿 元 , 比年 初增加 3 1 6 9亿 元 , 同比增长 1 5 . 0 4 %; 各 项贷 款
光大 、 华夏 、 兴业 、 上海浦 东发展 、 广东发展九 家股份制商业 银行 , 四家 国有银行 , 三家政策性银 行 , 汇丰、 东亚 、 瑞穗 、 兴业 、 渣打、 苏 格兰 皇家 、 三菱东京 日联 和韩 国企业八 家外资银行 。我省还有 1 1 家外 资及 中外合资村镇银行 、 4家小额贷款公司 、 7家保险公司 , 外 资金 融机 构数 量居 中部之首 。 花旗银行虽未在汉 布点 , 但在我省公
武汉光谷金融港

武汉光谷金融港园区介绍光谷金融港位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核心地段,邻光谷大道和城市三环线,京珠、沪蓉高速近在咫尺,地理位置优越,周边公交线路近7条,规划中的地铁二号线延长线也经过项目附近。
项目用地1600亩,规划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可容纳8-10家企业机构设立综合性营运中心、30家专业呼叫中心和100家配套服务外包企业,将提供10万余个中等收入以上水平的就业岗位。
光谷金融港基础配套设施健全,将为入驻企业提供双回路一级环网供电,园区还将专门建设一座变电站;园区已经引入联通和电信两家电信运营商入园服务,可为入园企业提供双回路通信保障;此外,利用东湖高新热点厂产生的余热蒸汽,园区还将建设多个分布式能源站,为入驻企业提供集中制冷和供暖服务,免去企业投资建设空调系统成本,并为入驻企业降低近20%左右的使用成本。
随着光谷金融港的建设和招商工作的推进,目前,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交通银行客服中心、交通银行金融服务中心(武汉)、银联商务后台中心、光大银行客服中心、中国银行小企业支行、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综合大楼、合众人寿后援中心、太平洋保险、长江证券、捷信金融、泰康人寿、国华人寿、建设银行、人民银行、深圳市农村商业银行、大成基金、九江银行、博彦科技等金融机构后台中心和相关配套服务企业相继入驻。
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兴业银行、上海宜保金融服务公司、中国信达资产公司、深圳市财富趋势科技公司、民生银行、中国人寿、新华人寿保险、博览财经、港澳资讯、中国工商银行、HP信息中心、长亮科技等金融机构和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均已多次来汉选址考察,并提出了在武汉建设金融后台的需求。
项目建设服务团队将以成熟的服务经验和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能力,打造单层超大空间、承重能力突出、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办公建筑群,满足各类入住企业的个性化办公需求。
为解决入园企业后勤配套需求,光谷金融港专门建设了倒班公寓、青年公寓和综合商务配套区;倒班公寓总计300套左右,现已装修完毕,可交付使用;青年公寓面积共计10万平方米,现已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初可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满足近万名企业员工居住需求,青年公寓区还建设有基本的商业配套;综合商务配套区占地面积近150亩,集商业服务、餐饮酒店、休闲娱乐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由酒店公寓、超市、商场、银行、餐饮、健身场馆、酒吧、后勤服务等综合功能组成,可满足园区企业员工不同层次消费需求。
湖北省金融业十二五规划

湖北省金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为促进全省金融业在“十二五”期间持速健康发展,加快构建我省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与条件(一)产业现状。
1、各类金融机构逐步健全,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
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银行业法人机构140家,分支机构6842家。
其中,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5家,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6家,外资金融机构5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农村信用社73家,农村合作银行12家,村镇银行11家,贷款子公司2家;信托公司2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资产管理公司4家,财务公司7家;小额贷款公司74家;法人证券公司2家,证券公司分公司5家,证券营业部167家,基金公司分公司2家,投资咨询公司分公司1家,期货经纪公司3家,期货营业部29家,有5个品种10个期货交割库;法人保险公司1家,保险市场主体45家,各级营业性保险机构及营销服务部3194家,专业保险中介法人机构58家,分支机构126家;创业投资和各种私募股权基金60家,注册资本总额约70亿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40家(不包括担保兼营机构),注册资本130亿元。
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金融服务和金融调控与监管体系。
2、各类金融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金融实力不断增强。
最近5年,我省金融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0年预计达到530亿元,是2005年的4.17倍。
银行业资产总额增长迅猛。
截至2010年末,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25418亿元,比年初增加4382亿元,存款余额21769亿元,贷款余额14648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6倍和2.5倍。
全省证券化率为34.67%,证券交易量达到2.97亿元,是2005年的19倍,在全国占比为3.10%;投资者开户数376.90万户,占全国总数4.38%,居全国第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