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武汉创新型城市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金, 而且通过风险分担机制 可以降低这些企业进 行技术创新 的
创新 型城市主 要指依 靠科技 、 知识 、 人力、 文化 、 体 制等创
新要素驱动 发展的城市 , 对其他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 。
风险 , 激发企业进 A … -~ ,  ̄ 、 I I 新的积极 } 生。 ( 1 ) 资金融通 。建 设创 新型城市的关键 在于进行知识创新
金融 产品或提供新 的金融服 务来为这 些进 行创新 的企业 提供
充足的资金来源。
( 2 ) 分散风险 。不管是 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 , 都具有高投 入、 高风 险和高收 益的特征 , 这就 决定了 企业在进 行创新 的过
程中必然会面临承担 巨额 风险的可能 , 在我 国从事技 术创新的 多为 一些 中小 企业 , 他们本 身就面临 资金短缺 的困境 , 一 旦发
■■■
E M 。 一 P O l f A l f Y E C O N O M I C S
【 摘要 】创新 型城 市建设是 国家创新 体 系建设 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 也 是 近 年 采 各 城 市 发 展 的 主要 方 向 之 一 。 本 文 以武
汉 为 研 究样 本 , 从 金 融 角度 分 析 了 武 汉 地 区金 融体 系 对 建 设 创 新 型城 市 的 支持 作 用 ,找 出存 在 的 不 足 并提 出相 应 的 解 决 措
区 域 经 济
鬻
一
C
贷款或 投资对 象时 , 会优 先考虑那 些技 术创 新能 力较强 、 增 长
2 、 金 融 支持 的 具 体 体 现
施, 希 望 对武 汉创 新 型 城 市 的 建 设 能起 到 一 定 的促 进 作 用 。
金融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极 干 预 的 经 济政 策
2 国 内金 融 中心 的实践 和探 索
我 国市场 经济体 制 的确 立和 区域金融 的发展 使得我 国 发展若 干 区域金融 中心成 为可能 。纵 向来 看 ,不 同 区域都
发展 动 力 经 济 发 展 自 然 形 成 的 原 人 为 制 定 政 策 的推 动 力 发 展 时 间 很 长 ,需 要 几 十 年 甚 至 上 相 对 较 短 ,一 般 几 十 年 百 年 的 时 间 作用 发 挥 被 动 式 的 反作 用
融 ;经济发展 ;实践 ;探 索 关
[ 中图分类 号 ]F3 82
[ 文献 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 10 — 42 (0 1 2一 O4— 3 0 5 63 2 1)2 O4 0
1 国 际金融 中心建设和 发展 的启示
金 融 领 域
中国市场 2 1 0 1年第2 期 ( 2 总第6 3 3 期)
金 融 中心 建 设 和 发 展 的 实 践 与 探 索
马剑平 ,黄先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0 6 ; 1 3 00 2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陕西 延安 760 ) 10 0
[ 摘 要 ]本 文试 图从 国际金 融 中心 建设和 发展 的流 变脉 络 中探讨 其 可资借鉴 的 经验 以及我 国 目前在 构 建 多层 次金
]216 0. 1
马剑平,等 :金融中心建设和 发展 的实践与探 索
区域金 融 中心 发展模 式 。 221 选择盯住型发展模 式 -_
金 融领 域
广州 和深圳 、杭州 和南 京 、天津 在地理 位置 上分别 与 香 港 、上 海 、北京 比邻 ,又 与之 有着 密切 的经济 、 融 方 金 面 的往来 。香港 目标 定位 于全 球 性 国 际金 融 中心 ,北 京 、
“1+8”武汉城市圈金融协作与发展论坛综述

享 、 场 共 通 、 益 共 有 的 城 市 圈经 济 一 体 化 格 局 。 武 市 利
汉城 市圈的建设 。 及 工业 、 通 、 育 、 讯 、 融 、 涉 交 教 通 金 旅 游 等 诸 多 方 面 , 将 对 圈 内 经 济 金 融 产 生 积 极 而 深 远 的
金 融 学 会 及 “ + ” 城 市 人 民银 行 的 有 关 领 导 和 专 家 l8 各
学者参加 了此次论坛 。 会 者就武汉城 市圈金 融支持 、 与
冈 、 宁 、 桃 、 江 、 门 等 8个 中 小 城 市 。 积 达 六 咸 仙 潜 天 面
万 平 方 公 里 , 湖 北 乃 至 长 江 中游 最 大 、 密 集 的 城 市 是 最 群 。 建 设 “ + ” 汉 城 市 圈 最 早 由 武 汉 市 委 、 政 府 于 18武 市
20 0 2年 发 起 倡 议 .0 3年 正 式 将 武 汉 城 市 圈 列 入 湖 北 20
维普资讯
≥ ≯
§ 曼 i_o i Tp 刮 c
编 者 按 ;0 6年 1月 1 日 , 届 “ + ” 汉 城 市 圈 金 融 协 作 与 发 展 论 坛 在 湖 北 成 宁 市 举 行 。 来 自 2o 7 首 18武 中 国 金 融 学 会 民银 行 总行 研 究局 、 北 省 金 融 学 会 及 “ + ” 城 市 人 民 银 行 的 有 关 专 家 学 者 就 武 汉 进行 了深入交流j 探讨 , F D 这对 于进 一步加 强 武汉城市 豳经济 金融 融合 、 推动
武 汉城市圈经济 金融发展典 有重要意 义。本期特 推 出部 分专 家学 者 的文章 和会议综述 , 大家参 考。 供
区域发展中心-腹地理论

浅谈“中心——腹地”理论[内容摘要]:“中心——腹地”理论是研究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本课程所重点阐述的一个理论。
中心与腹地的关系,就像是心脏与人体的关系,密不可分。
本文旨在通过对武汉城市圈、上海和天津港发展的举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理论。
另一方面,也能从这三个例子的分析中更好地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
[关键词]:中心;腹地;发展;区域[Abstract]:"Center - hinterland" theory is one of the basic theori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ories in this course. Center and the hinterland of the relationship, like the heart and the human relationship. This article is for the purpose of through the Wuhan city circle, Shanghai and Tianjin port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to help read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theory, also can from these three examples analysis better prov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y. [Key Words]: Center; Hinterland; Development; Region在现代经济区域中存在“点、线、面”的空间结构,即任何一个经济区域都由一个经济要素高度集聚的“经济中心(区域中心城市)”与要素分布相对稀疏的广阔“腹地”两个部分所组成。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理论

金融中心的形成是这种核 心作 用 的主要 载体 。( 都 市发展 金融 中心 2) 论 。N S B G a(9 2 提出了都市发展阶段论 , . . . rs 12 ) 他认为一个都市 的发展 包 括 四 个 阶段 : 一 阶 段 是 商 业 ; 第 第二 阶段 是 工 业 ; 三 阶 段 是 运 输 业 ; 第 第 四阶 段是 金 融业 , 融 业 处 在 都 市发 展 的 最 高 阶段 , 且 金 融 业 比商 业 、 金 而 工业 和房 地 产 业具 有 更 强 的 集 中 度 。 从 都 市 发 展 阶 段 过 程 来 看 , 融 中 金
—
—
全全 壁
国际 金 融 心 成 理 论 中 形
贺 波 张珂 慎
( 潭 大 学 商 学 院 湖 南 湘 潭 湘 4 10 ) 1 15
7 — — _ — — —氆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也风 生水起 , 上海 为了进入 国际市场打造国际金 融中l 而西安 、 心, 重庆 、 武汉等地都纷纷打
文 章 编 号 :6 3— 9 2{0 0)0— 3 9— 2 17 0 9 2 1 1 0 2 0 集 中于 巴 黎 的 做法 遭 到众 多 的批 判 ; 着运 费 的 t , 品 清算 中 心 的效 随 - 商 . 涨 率 必 定 明 显 下 降 。但 是对 于货 币支 付 来 说 , 为 - 国 系 统 顶 点 的核 心 金 作 - - 融 市 场 和 作 为 各 国 金融 中心 顶 点 的 单 一国 际金 融 市 场 的 效 率性 是 毋 须 置 疑的 ” 即认 为金融 中心的集聚效益主要体现在跨地区支付效率和金融资 , 源 跨 地 区 配 置 效率 的提 高 。 杨 小 凯 ( 9 1 建 立 了一 个 关 于城 市 化 和 分 19 ) 工 演 进 之 间 关 系 的一 般 均 衡 模 型 , 型 示 , 如 果 所 有 居 民 都 集 中在 一 模 “
武汉是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重要地理枢纽

武汉是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重要地理枢纽英国着名历史学家哈?麦金德1904年1月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上的着名演讲“历史的地理枢纽”中,站在人类历史和全球大格局的角度,提出俄罗斯地区一直以来是支配整个人类历史的地理枢纽,是人类历史地理上的“中心地带”。
借鉴这一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说,武汉是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地理枢纽。
这是当今武汉提出“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依据。
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重新找回武汉在中国的位置。
当前,需要在历史中发现武汉,寻找武汉复兴的历史启示。
武汉枢纽地位内涵的层级累加总体上看,武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理枢纽地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和内涵,经历了一个层级累加、内涵日渐丰富的发展过程,最终形成军事枢纽、经济枢纽、行政枢纽和政治枢纽四大枢纽。
早在3500多年前的商代,武汉就成为商朝南方军事重镇与经济中心。
这是武汉城市文明的曙光,是武汉城市文明的源头。
依托盘龙城,商朝得以对南方进行统治,得以掌控鄂东南铜矿资源及其开采运输。
以盘龙城为据点,以长江、汉水和江汉湖泊为纽带,商朝构建南北交通网,武汉成为商朝长江中游水路交通的中心枢纽。
围绕盘龙城,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江汉平原为腹地的商文化圈。
盘龙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整个长江流域最古老、最具规模和最成熟的城市。
可以说,早在3500年前,武汉就是南方商文化圈的核心,是长江流域的中心,是国家南方军事枢纽。
战国时期,武汉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商业枢纽。
周室衰微,楚国兴起,成王时期“楚地千里”,武汉纳入楚国版图,武汉开始成为支撑楚国开疆辟土的战略后方基地。
同时,武汉外围开始兴起一些城镇,依托鄂东南铜矿的开发,江河航运商船增加,武汉开始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
楚国封于今鄂州一带的封君鄂君启所持金节表明,鄂君庞大的船队经商运营的水路达到4条,其中3条在武汉地区中转。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楚都纪郢城繁盛时指出:“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
武汉是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重要地理枢纽

武汉是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重要地理枢纽英国着名历史学家哈?麦金德1904年1月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上的着名演讲“历史的地理枢纽”中,站在人类历史和全球大格局的角度,提出俄罗斯地区一直以来是支配整个人类历史的地理枢纽,是人类历史地理上的“中心地带”。
借鉴这一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说,武汉是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地理枢纽。
这是当今武汉提出“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依据。
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重新找回武汉在中国的位置。
当前,需要在历史中发现武汉,寻找武汉复兴的历史启示。
武汉枢纽地位内涵的层级累加总体上看,武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理枢纽地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和内涵,经历了一个层级累加、内涵日渐丰富的发展过程,最终形成军事枢纽、经济枢纽、行政枢纽和政治枢纽四大枢纽。
早在3500多年前的商代,武汉就成为商朝南方军事重镇与经济中心。
这是武汉城市文明的曙光,是武汉城市文明的源头。
依托盘龙城,商朝得以对南方进行统治,得以掌控鄂东南铜矿资源及其开采运输。
以盘龙城为据点,以长江、汉水和江汉湖泊为纽带,商朝构建南北交通网,武汉成为商朝长江中游水路交通的中心枢纽。
围绕盘龙城,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江汉平原为腹地的商文化圈。
盘龙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整个长江流域最古老、最具规模和最成熟的城市。
可以说,早在3500年前,武汉就是南方商文化圈的核心,是长江流域的中心,是国家南方军事枢纽。
战国时期,武汉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商业枢纽。
周室衰微,楚国兴起,成王时期“楚地千里”,武汉纳入楚国版图,武汉开始成为支撑楚国开疆辟土的战略后方基地。
同时,武汉外围开始兴起一些城镇,依托鄂东南铜矿的开发,江河航运商船增加,武汉开始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
楚国封于今鄂州一带的封君鄂君启所持金节表明,鄂君庞大的船队经商运营的水路达到4条,其中3条在武汉地区中转。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楚都纪郢城繁盛时指出:“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6.21•【字号】武政〔2022〕21号•【施行日期】2022.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金融综合规定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2年6月21日武汉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为抢抓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落户武汉的机遇,加快推进我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不断完善我市碳金融基础设施,持续丰富碳金融产品供给和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聚集碳金融智力和人才资源,优化碳金融政策环境和保障机制,初步将武汉建成全国碳金融中心。
到2025年末,实现以下目标:——建成支撑碳市场和碳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中心。
——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特色明显、交易活跃,建成辐射长江经济带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中心。
——碳金融产品创新和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机构、人才、资金及技术等要素资源集聚,建成立足中部、辐射全国的碳金融生态圈。
——各类市场主体广泛深入参与碳市场交易,建成碳市场的核心节点、结算枢纽及碳定价中心。
二、重点任务(一)完善碳市场交易机制。
推动年能耗量5千至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范围,实现参与全国碳市场企业100%履约。
推动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市场,扩大碳市场参与面。
严格落实碳排放目标硬性约束,利用市场机制激发碳排放主体参与碳交易积极性,推动实施初始配额的有偿分配,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