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武汉中部龙头地位,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构建中三角城市群发展核心平台

二、 资本化 : 汉 区域 金 融 中心 建设 的着 力点 武
财 富 变为 现 实 的经济 实 力 。在 货 币经 济条 件 下 , 金 融 就 是这 种 先导 引 擎 的着 力点 。正如 马 克 思所 说 :
货 币是再 生 产 的第 一 推动力 和持 续推 动力 。
( ) 二 经济增 长模 式 的深化 功能
配 置是 “ 随 物走 ” 容 易形 成投 资 拉 动和 数 量扩 张 钱 ,
的增长方 式 。在 货 币经济 条件 下 , “ 随钱走 ” 金 是 物 , 融 资 源 的集 聚 与 优 化 是 改变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的重 要
金 融 集 聚 , 是 金 融 机 构 、 融 市 场 、 融 资 就 金 金
( ) 一 启动 潜在要 素 的先 导 引擎功 能
以武 汉城 市 圈 、 长株 潭 城市 群 和 环 鄱 阳湖 城 市
的优 势 。但 是 , 尚未形 成文 化 、 游 、 技 的强势 , 旅 科 而
旅游 、 教 、 科 文化 在市 场 经济 条件 下 , 要 金 融与 其 需 协 同创新 , 因而 金 融 具 有 催 化 科 技 、 化 和 旅 游 产 文
为 了促 进 区域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 要 将 “ 在 需 潜
资源” 变为 “ 实 资源 ” “ 能流 动 的资 产 ” 为 “ 现 ,不 变 可
流 动资 产 ” “ 资 产 ” 为 “ ,死 变 活资 产 ” “ , 未来 的 收益 ”
变 为“ 实 的财 富 ” 现 。而要 实 现上 述 的转 变 , 要 通 需 过金 融机 制 实 行 “ 资本 化 ” 而 “ 本 化 ” , 资 的形 成 需要 有一 个 金融 集 聚 的平 台 。金融 集 聚 平 台的 构建 , 对 于 中三 角城 市 群 的发 展显 得尤 为 重要 ,从 历史 、 现 实 以及 战略 机 遇期 来 考虑 , 设 武汉 区域金 融 中心 建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大数据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大数据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鄂经信规划〔2021〕204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大数据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州、县经信局,省直相关部门:现将《湖北省大数据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1年12月31日湖北省大数据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正在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
立足湖北通信枢纽、信息产业基础和人才资源优势,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等具有重大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促进大数据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依据《“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和《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全省在用数据中心超过80个,机架数量超过10.8万架,武钢大数据中心、国家网安基地中金大数据中心、襄阳云计算基地和宜昌三峡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一主两翼”的数据中心集群。
截至2020年,全省5G宏基站累计超3.6万个,百兆及以上宽带接入用户累计达到1624万户,互联网出省带宽达36.6Tbps;武汉顶级节点已接入二级节点17个,标识注册量超过48亿。
二是大数据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省内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大数据应用探索,在装备、汽车、电子、化工等行业建成15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长飞、武重等龙头企业获得全国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
湖北省政务大数据能力平台入库数据达172亿条,对接完成179个重点信息系统,省政务办“破信息共享藩篱筑政务一窗底座”实践案例荣获政务服务创新奖。
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路径研究基于组合评价法金磊

第9卷第6期2012年6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un.2012Vol.9No.6一、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现实意义(一)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全面转变城市作为资源要素的集中地,其经济的繁荣和文明程度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国家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当今经济社会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赋予现代城市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元化,总体来看,现代城市功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产业基地功能、贸易基地功能、金融中心功能、政治中心功能和服务中心功能。
中国当前正面临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和武汉的发展息息相关。
武汉“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而GDP 、服务业、金融、研发占比四大指标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区域金融中心体系的建设对武汉城市功能的转变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促进“两型社会”改革的全面实施“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最核心问题是实行制度创新,体现在金融领域,就是金融创新的先行先试权。
“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必须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必须大力发展满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求的现代产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点加快发展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行业,扩大金融产业规模,实现武汉金融业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金融大发展促进武汉经济大发展,以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强化武汉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地位,充分发挥武汉金融在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功能强化等方面的作用,最大程度的满足“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三)促进武汉“城市圈”协调持续发展金融对城市圈中经济发展具有引致效应,发展城市圈经济需要发挥金融市场的资金调节和疏导效应,同时,金融在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有一定导向作用。
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武汉金融服务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打破武汉及八个卫星城市之间金融市场方面长期存在的、已经固化的各种界限,形成城市圈内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金融资源在圈内自由转移、快速流动和合理配置,使区域性金融差距在一定时期之内缩小,从而达到城市圈内社会经济各个层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加快推动中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加快推动中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王冬胜
【期刊名称】《世纪行》
【年(卷),期】2014(000)008
【摘要】根据日前出炉的《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湖北省提出到2020年把武汉全面建成中部金融中心、全国性科技金融中心及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力争到2030年形成与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全国性金融中心,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
【总页数】1页(P5)
【作者】王冬胜
【作者单位】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快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推动中部崛起进程
2.构建中部城市经济圈促进中部经济新跨越——关于构建武汉、南昌区域金融中心的初步探讨
3.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助力中部崛起战略支点
4.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服务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5.武汉建设中部区域金融中心的困境摆脱与对策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2.02•【字号】武政〔2016〕4号•【施行日期】2016.0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经研究并商省相关部门同意,决定对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成成员组长:万勇市人民政府市长副组长:龙正才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刘美频省人民政府金融办主任杨立杰人行武汉分行行长赖秀福湖北银监局局长李秉恒湖北证监局局长王斌湖北保监局局长成员:彭浩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姜铁兵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斌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主任方洁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黄松如市编办主任汪祥旺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金伟成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吴志振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局长周学云市财政局局长刘志辉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盛洪涛市国土规划局局长林文书市城乡建设委主任刘丹平市商务局(招商局)局长曾晟市国资委主任高丹彦市工商局局长张忠军市政府法制办主任熊波市公安局副局长陈新政市住房保障房管局副局长冯立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总工程师二、主要职责研究制定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就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事项进行协调、推进和指导,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与国务院相关部委和各金融主管部门的协调机制;建立与我国中部地区各省市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合作机制。
三、工作机构及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在市金融工作局办公,由方洁兼任主任,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梅林任副主任,负责办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6年2月2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以“四个加快”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以“四个加快”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09•【字号】武政办〔2021〕100号•【施行日期】2021.09.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循环经济发展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以“四个加快”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以“四个加快”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9月9日以“四个加快”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决策部署,以“四个加快”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加快扩大经济规模(一)细化落实产业地图。
以产业地图为指引,细化制定招商地图、创新地图、人才地图,相互支撑、同向发力。
牵头部门履行好统筹协调责任,加强对各区(含开发区,下同)的政策指导和精准支持,推动各区根据实际发展新产业,精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区级经济错位竞争、特色发展。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招商办、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市招才局〉,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管委会,下同〉)(二)全力推进“一区一表”。
实行每月一调度、双月一交流、每季一总结、半年一讲评、全年一考核的“五个一”推进机制。
各区明确各主导产业发展的“一谱一策三清单”,即制定产业发展图谱,出台促进产业发展政策,梳理形成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3张清单。
突出项目支撑,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加强要素保障和审批服务,确保每年新开工600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市级重大项目投资2400亿元以上。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区人民政府)(三)建立产业链“链长制”。
实施“一链一策”,各牵头部门对标先进城市制订实施方案,明晰产业链发展目标、路径,建立健全精准化、个性化政策供给。
省级两会勾勒“十四五”发展蓝图

按照惯例,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每年年初集中举行的省级地方两会,历来都是外界观察中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
1月17日,随着河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2021年省级地方两会就此拉开大幕。
在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外界关切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将亮出怎样的年度成绩单。
此外,“十四五”开局之年,地方版的发展蓝图如何规划,备受关注。
防疫:各地都压缩会程,全程闭环管理今年大多数省份将省级两会的时间定在1月中下旬。
近期,一些地区调整了会议召开时间,1月下旬,各地的省级两会密集召开,仅1月24日一天,就有湖南、天津、贵州、吉林、甘肃五省市正式开启“两会时间”。
当前,国内疫情呈现多地局部暴发和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压力较大。
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疫情防控需要,今年省级两会,多地都特别加强了防疫方面的部署,强调要控制会议规模,做好防护工作。
全国各省(市、区),都采取了压缩会议规模、尽量减少参会工作人员、并且严格分类等办法。
几乎所有省份都要求流行病史筛查、健康监测、核酸检测及相关申报,同时还对出(列)席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闭环管理”。
比如吉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会期压缩到两天半,吉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压缩到三天,严控会议规模,全程闭环管理。
各代表驻地、委员驻地加强防控措施,做到防疫履职两不误。
与此同时,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河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会期均压缩到三天半,严控会议规模,全程闭环管理,各代表驻地、委员驻地加强防控措施,做到防疫、履职两不误。
河南省政协还启用了“智慧政协”会议系统,为不能出席会议的住港澳地区省政协委员提供方便。
江西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则确定大部分会议列席人员仅列席开幕大会和闭幕大会,不再全程列席会议,部分小组会议则以视频形式进行。
广东省则开启了“云端”参会新模式。
据了解,受疫情影响,部分港澳政协委员无法赴广州参加省两会,为确保港澳地区委员和部分地市政协委员顺利参会,大会组委会通过广东数字政协平台“远程协商”功能进行视频直播。
武汉金融中心的定位及发展对策

武汉金融中心的定位及发展对策发布时间:2011-8-11信息来源:湖北天空网把武汉定位于中部地区金融中心,既是助推中部崛起战略需要,也具有一定客观条件。
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武汉主要经济和金融指标处于前列,而且在金融组织体系、市场功能和金融基础等方面具有一定比较优势武汉金融中心定位:中部地区金融中心武汉金融中心建设,应定位于什么样的“区域”合适?目前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主张把武汉建设成为全国性的金融中心。
第二种是主张把武汉建设成为涵盖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区域金融中心。
第三种是主张把武汉建设成为涵盖中部六省的区域金融中心。
相对来说,把武汉定位于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是合适的。
这既是助推中部崛起的战略需要,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条件。
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武汉主要经济和金融指标处于前列,而且在金融组织体系、市场功能和金融基础等方面具有一定比较优势,成为外资银行进入中部地区首选城市。
具有显著经济与金融规模优势。
2007年武汉GDP达3141亿元,比居中部第二位的郑州高出34%;武汉100强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在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排名居第4位,居中部城市首位,表明武汉优质企业集中度高,规模经济优势突出。
从金融业务规模看,2007年末武汉各项存款余额5471.3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414.84亿元,保险公司账面实现保费收入66.06亿元,证券市场融资达110.50亿元,各项金融主要指标居中部省会城市之首。
日渐增强的金融集聚优势。
武汉是银行、证券、保险的区域性管理中心之一,人民银行、多数区域性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均在武汉设立区域总部,人行武汉分行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分行,管辖鄂、湘、赣三省,担负着贯彻执行货币政策及支付结算等职能,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武汉分行的管辖范围已延伸到南昌、长沙等地。
武汉金融机构数量、市场规模在中部首屈一指,且优势呈现不断放大趋势。
建设武汉金融中心的着力点:不断提升武汉金融核心竞争力目前武汉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突出表现在:金融机构多元产权主体发育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