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设区域结算型金融中心路径研究
重庆市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问题研究(修改稿)1

重庆市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问题研究重庆市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问题研究摘要:重庆是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四个享受省级待遇的直辖市之一、人口超过三千万,一个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中国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国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城乡统筹的特大型城市。
重庆常被拿来跟芝加哥相比,詹姆士•凯恩格(James Kynge)说,芝加哥是“通往美国西部大量未开垦土地的必经之路,是公路,铁路和水路的交通枢纽,更是充满商机的商业中心”。
重庆的情况基本就是这样,重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助推了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地位的确立。
主题词: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研究一、重庆金融市场开发现状。
“邓小平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一招棋活’,经济发展‘全盘皆活’。
要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重庆,面临着必须在市场规模上成为西部最强、最棒——入驻金融机构的数量、资金的辐射力、金融资产规模和金融企业利润等多个金融指标,都能够辐射整个西部地区。
截止2009年12月底,重庆银行数量已达40家。
其中外资银行分行增至8家。
2008年末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达到35家,比2005年末增长了25%。
全市证券经营机构69家,其中证券公司总部1家。
境内上市公司31家,总股本131.12亿股,比上年增长12.9%;全市营业性保险分公司33家,保险法人机构3家,保险区域总部1家,保费总收入200.56亿元,增长60.8%。
尤其是重庆农信社整体改制为西部地区第一家省级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农村商业银行和重庆资产规模最大、网点布局最多的本地银行。
同时,恒丰银行、花旗银行、华侨银行在渝设立分支机构,多家村镇银行顺利开业,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信托、担保、风投、私募等新兴业态金融机构发展步伐加快。
保险业很快在国内崭露头角,保险总部机构数量已经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全国第四。
重庆在2010年第一季度企业存款快速增长,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976亿元,同比增长29.8%;一季度新增893.8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1861.6亿元,同比增长29.7%,同比增速居全国第三位;当月新增281.3亿元。
川、渝、陕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现实条件与路径研究

摘要 : 20 2 0 以 0 6— 0 8年北 京 、 上海 与深圳三 中心城市相 关数据为基 础 , 立 了建设 区域金融 中心量化 的参 照指标 确 体系 , 通过现实条件 的对 比分析 , 认为建设 区域金融 中心须遵循 “ 内金融中心一 跨省金融联 动 中心一西部金 融中 省
心” 序渐进的发展路径 。 循
wi h rcia o d t n,i s g e t h t h o sr cino go a n n il e trmu tfl w h e u n ig t tep a t l n i o h c c i t u g sst a ec n t to fr in lf a ca ne s ol t esq e cn t u e i c o
( .colfEo o i n i ne , io n n e i , in70 6 ; 1Sho o cnmc adFn c , n J t g U i rt X h 10 1 s a n ao v sy
2 S h o o E o o c n a g m n , i nS i o n e i , i n7 0 6 ) . co l 厂 c n mi a M n e e t X h Y MU i r t X 1 0 5 d a v sy
一
、
引言
“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重庆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的路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重庆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的路径分析作者:刘洋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4期【摘要】在重庆的“十三五”规划中,推进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成为重庆未来5年重点推进工作之一。
与此同时,重庆迎来了打造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多重机遇。
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大幕拉开,重庆金融业获得依托黄金水道辐射全国的平台;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东风,重庆获得辐射全球的机会。
本文围绕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内涵与定义以及重庆具备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比较优势;功能性金融中心;“一带一路”战略一、引言重庆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具有着重要地位,保税港区、两江新区的设立和“渝新欧”铁路的开通,都进一步巩固了重庆的区位优势和战略价值,同时,重庆提出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以此助推重庆经济转型升级,发对区域经济和金融腹地的辐射作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倍增效应。
而学术界对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实施路径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旨在为重庆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的路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二、功能新金融中心的涵义(一)按照功能特征分类,学术界对金融中心定义各有其标准。
麦卡锡(Mccarthy,1979)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名义中心和功能中心,饶余庆(2003)将功能中心分为一体化中心和各类型中心,帕克(Park,1982)将离岸金融中心分为主要金融中心、记账中心、集资中心、托收中心,曾康霖(2003)将金融中心分为筹资、投资、交易、创新、综合服务功能,胡坚(1996)认为金融中心的最终功能是融资和贷款中心,余秀荣(2009)认为金融中心核心功能是金融聚集和辐射功能。
对此,按照功能特征分类,金融中心可分为综合性金融中心、簿记性金融中心、功能性金融中心(见表1)。
(二)按照形成模式分类,分为自然形成模式、政府推动模式和混合形成模式。
自然形成模式是经济长期增长的结果,典型代表是伦敦、纽约、东京、法兰克福、香港。
浅谈城市建设中金融发展的现实途径——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

城 市 经 济 与 城 市 金 融 的 共 生 共 荣 决
定 了城 市 金 融 支 持 城 市 经 济 的 发 展 必 须
要 有 深 度 和 力 度 ; 各 种 支 持 手 段 必 须 满 足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要 。 完 善 城 市 金 融 支 持 体 系 主 要包 括 三 个 方 面 : 1信 贷 总 量 要 与 经 济 发 展 相 适 应 。一 . 个 地 区 的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与 信 贷 投 放 密 不 可 分 : 信 贷 投 放 的 多 少 不 但 从 一 定 程 度 上 决 定 了 经 济 增 长 的 水 平 . 而 且 信 贷 规 模 的 大小 还是 决定 金 融业在 产 业发 展 中 重要地位 的标 志。可以说 , 贷 总量 的变 信
组 织 体 系 金 融 组 织 体 系 建 设 是 金 融 发 展 的 首 要 问 题 : 只 有 完 善 的 金 融 组 织 体 系 才 能
发挥 保 险 的经济 补偿 作用 。通 过 赔款 和 给 付 使 企 业 不 会 因 灾 害 事 故 造 成 生 产 经
营 活 动 的 停 滞 或 中 断 .从 而 有 利 于 企 业
量 ,不以 绝对 数量论 是 否合 理是 否适 应 城 市发展 需要 。
2金 融 机 构 结 构 合 理 摆 布 。 金 融 机 . 在
化 与 经济 总量 的 变化应 该保 持 同 步。 因 此 , 我 们 以 GI 的 增 速 测 算 信 贷 总 量 的
基本 要求 , 着重 考虑 三 方面 的 因素 : 并 一
是 总 量 要 适 度 超 前 . 也 就 是 金 融 机 构 的 发 展 不 能 被 动 去 适 应 . 而 应 主 动 超 前 发 展 . 动 去 满 足 城 市 化 的 需 要 : 是 金 融 主 二
重庆国际结算型金融中心发展研究

重庆国际结算型金融中心发展研究从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业务类型等方面分析重庆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以及建设现状,提出形成法律或行政优惠支持、完善金融市场等建议来推动重庆国际结算型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标签:结算型金融中心;现状;制约;对策在过去10多年间,国内己有20多个大中型城市提出了发展成为各类金融中心的构想,但是,定位的严重趋同使得金融中心的发展毫无特色,部分临近城市对于金融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甚至出现恶性竞争态势。
为打造成为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重庆适时探索,逐渐确定了独特的发展定位,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建设成效。
1 重庆金融中心发展定位的确定2008年11月28日,时任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提出的重庆另类金融中心论,并于2010年9月首次提出重庆将借鉴新加坡经验,建国际结算型金融中心。
自此,重庆从特殊的区位优势中找到了准确的定位,明确建设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专业金融中心的方向。
具体解读重庆金融中心的发展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区域定位。
重庆的金融中心定位应该首先是选择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主要为中国西部长江上游这个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2)功能定位。
重庆的现实条件决定重庆打造金融中心的目标应具体明确,而不是追求大而全,因此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以结算为主体的内陆金融中心的定位目前更适合重庆。
(3)服务定位。
重庆建设的金融中心主要服务于重庆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服务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为重庆经济建设及长江上游地区提供创业孵化器、融资、资本经营和投资管理等金融支持。
(4)形成模式定位。
鉴于重庆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金融中心的形成模式方面,重庆应该坚持政府主导模式,强调国家政策、重庆当地政府和市场机制的三方面合力。
(5)运行模式定位。
开发经济条件下,金融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国际和国内市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大环境,因此在金融中心的运行模式方面,切实可行的战略是“国内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发展战略。
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路径与对策研究

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路径与对策研究近年来,中国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了国内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有望成为中国金融行业实现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的关键路径之一。
然而,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要实现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并不容易,需要需要考虑包括制度设计、市场开放、金融安全和监管创新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一、中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状况当前,并不是所有的城市或地区都有机会成为区域金融中心。
从目前的话题和实际情况来看,既有的金融中心建设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香港。
各地的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不同,各自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会。
例如,北京主要在国家金融政策和金融机构的总部建设中发挥作用,而上海则主要在国际贸易和自贸区建设中发挥作用,香港则更专注于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
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路径在建设金融中心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下面简单列举一些关键要素。
1、金融机构发展与政策创新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强大的金融机构的支持。
因此,金融机构的发展和政策创新是必须的。
金融机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和经济规律的政策举措,并且进行不断创新,以推动金融创新和发展。
2、客户需求与市场开发金融中心的建设必须考虑到客户需求,针对客户需求进行市场开发。
要想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必须聚集大量的人才和企业,打造以金融服务为核心的市场生态。
同时还需要推动创新型金融服务,例如创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以适应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3、金融安全和监管创新金融稳定和安全是金融发展的基本前提。
因此,金融中心的监管创新和风险管理是重要的一环。
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发展金融的宏观调控,采取政策措施,防范金融风险。
同时,也应该适度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以创新和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助推金融中心的发展。
三、解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问题1、缺乏大型金融机构尽管中国近年来金融发展迅速,但总体上仍存在着金融机构整体规模相对较小的问题。
重庆建设区域结算型金融中心路径研究

债券市场
金融开放程 银行业 度 证券业
保险业
在上述各指标数据基础之上,将利用因子 分析或者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建设区域金融 中心 的综合竞争力予以分析,并将其与西 南 片区的几大主要城市(如成都、贵阳、 昆明等)予以对比,分析其竞争力所在。
政府因素评价
• 政府对市场的主导作用评价:财政预算支 出/GDP,财政自给率(预算内财政收入/预算 内财政支出) • 政府对金融市场发展的政策支持度
金融市场规 货币市场 模
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金额及其年增长率) 、回购市场(交易 额及其年增长率)、票据市场(票据贴现总额及其年增长 率)
股票市场
市场规模(上市公司家数、上市公司总市值、成交金额)、 市场融资能力 (股票发行额) 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额及其年增长率)、交易所债 券市场(现券交 易额及其年增长率) 外资银行在华分行数、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数 合资证券公司家数、国外证券公司在华代表处数、合资基 金管理公司家数 外资保险公司在华分公司数、合资保险公司家数、外资保 险公司在华代表处数
2011 年 12 月 5 日 审议通过的《重庆市金融中心建设“十 二五”专项规划》 2012 年 9 月 市财政兑现 2011 年度支持重庆经济发展成绩 显著金融机构奖励 2013 年 1 月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区域性 金融中心的意见
新加坡建设区域结算金融中心经验分析
• • • • •
研究方法 主成分 分析 定性分 析
新加坡经 验借鉴
比 较分析
经验借鉴与政策建议
重庆与新加坡金融中心建设的相似性
金融中心的定位相同
重庆旨在建设的是结算型国际金融中心,属于区域性功能 中心
选择的路径相同
新加坡实施的社会经济制度属于政府主导性管理模式,类 似于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的政府管理体制 和模式
重庆构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及路径选择

重庆构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及路径选择【摘要】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的中心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构建金融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重庆金融中心建设的现状,进一步探讨了重庆构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优势,包括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路径选择方面,本文提出了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金融市场环境两种路径选择,强调了金融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对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性。
总结了重庆构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及路径选择,并展望了未来重庆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前景,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重庆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重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可行性、路径选择、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市场环境、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重庆市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逐渐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金融中心之一。
与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相比,重庆的金融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仍有待提升。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拥有独特的发展机遇和优势。
构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已成为重庆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金融市场环境,重庆有望进一步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为此,本文旨在探讨重庆构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及路径选择,为重庆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重庆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其影响力日益扩大,特别是在长江上游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
构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不仅有利于加强重庆在全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还有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枢纽城市,承担着连接国内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的重要使命,发展金融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市场规 货币市场 模
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
金融开放程 银行业 度
证券业 保险业
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金额及其年增长率) 、回购市场(交易 额及其年增长率)、票据市场(票据贴现总额及其年增长 率)
市场规模(上市公司家数、上市公司总市值、成交金额)、 市场融资能力 (股票发行额)
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额及其年增长率)、交易所债 券市场(现券交 易额及其年长率)
外资银行在华分行数、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数
合资证券公司家数、国外证券公司在华代表处数、合资基 金管理公司家数
外资保险公司在华分公司数、合资保险公司家数、外资保 险公司在华代表处数
在上述各指标数据基础之上,将利用因子 分析或者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建设区域金融 中心 的综合竞争力予以分析,并将其与西 南 片区的几大主要城市(如成都、贵阳、 昆明等)予以对比,分析其竞争力所在。
• 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私募股权资金、风险投资
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 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形成新型的金融机构集群, 重点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新加坡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最为 成功的国家之一。
重庆的现状条件 优势之处
• 区位优势,产业支撑,市场需求带来的机遇 • 经济发展趋势强劲 • 政府主导性强,政策支持力度大
不足之处
• 经济实力不雄厚,经济发达水平呈差异化 • 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不足 • 金融市场发育不足,金融资产规模偏小 • 缺少金融机构总部,国际化程度不高
政府因素评价
• 政府对市场的主导作用评价:财政预算支 出/GDP,财政自给率(预算内财政收入/预算 内财政支出)
• 政府对金融市场发展的政策支持度
2011 年 12 月 5 日 审议通过的《重庆市金融中心建设“十 二五”专项规划》
2012 年 9 月 市财政兑现 2011 年度支持重庆经济发展成绩 显著金融机构奖励
研究方法 主成分 分析 定性分 析
比 较分析
经验借鉴与政策建议
重庆与新加坡金融中心建设的相似性
金融中心的定位相同
重庆旨在建设的是结算型国际金融中心,属于区域性功能 中心
选择的路径相同
新加坡实施的社会经济制度属于政府主导性管理模式,类 似于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的政府管理体制 和模式
重庆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战略目标
• 改革银行和基金业:新加坡以优惠政策吸引金融机构的成 功引起众多东南亚国家效仿,直接对新加坡离岸金融进一 步发展造成冲击。新加坡实施更加彻底金融制度改革,加 快从强调管制、防范风险的离岸金融市场体系向信息披露、 支持创新的一体金融市场体系转变。
• 建立亚洲美元市场:积极引进国外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创建新加坡亚洲美元市场、放宽对亚元市场的管制,居民 和企业获准投资亚元市场放宽外汇管制,与东盟各国自由 通汇,允许东盟各国在其境内发行证券,并给予更多的税 收优惠
重庆建设金融中心竞争力现状评价
• 市场因素评价
借鉴CFCI(Global Financial Center Index)与 国内诸多学者的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 取如下四个方面代表市场因素:
金融产业绩效 金融机构实力 金融市场规模 金融开放程度
一级
金融产业绩 效
金融机构实 力
二级
金融业增加值
金融业从业人 员 金融资产规模 银行类机构
三级
金融业增加值及其年增长率、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金融从业人员人数占全体劳动者比例
金融业总资产及其年增长率
本地法人机构(国内按一级资本排名前十银行数量、本地国 内排名前十的银行资产规模)、 本地市场业务量(存款总额、贷款总额)、 资产质量(不良贷款比率)
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区域性金融中心路径研究
---新加坡经验借鉴
研究框架
主要模块 金融中心 竞争力评 价
新加坡经 验借鉴
研究内容
市场因素
政府因素
新加坡金融发展亮点: 资产管理中心 改革银行和基金 电子化信息化建设 优惠的税收措施
重庆本土金融中心建 设的特点: 金融集聚区规划发展 要素市场发展强劲 金融机构不断集聚 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 化
2013 年 1 月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区域性 金融中心的意见
新加坡建设区域结算金融中心经验分析
• 法制经验 • 电子化信息化建设 • 优惠的税收措施 • 教育投资与人才引进 • 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资
如何借鉴新加坡经验
• 向资产管理中心升级:2002 年新加坡允许海外基金登记 后可直接进入新加坡市场零售,同时简化相关办理手续、 提高业务便捷程度。以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为代表的 众多海外基金管理公司纷纷进驻新加坡零售基金市场。
• 发展各类结算中心:例如加工贸易离岸金融结算中心、
电子商务国际结算中心、电子票据交易结算中心,以及各 种银行间的业务结算和清算中心等
• 发展要素市场:发展农村土地交易所、联合产权交易所、
OTC 柜台交易中心、航运交易所、药物交易所、农产品 交易所等区域性要素市场,推动金融要素合理流动,实现 资源的优化配置
保险类机构
本地法人机构(本地法人机构数量、保险公司分支公司总数、 资产规模、
国内按资产排名前十的机构数量)、本地市场业务量(保费 收入、赔付支 出)、本地业务水平(保险深度、保险密度)
证券类机构
证券公司(本地法人机构数量、资产规模、国内按资产规模 排名前十的机
构数量、承销金额、经纪规模)、基金管理公司(本地法人 机构数量、资 产管理规模、国内按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十的机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