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汇总之象征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

文章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写作手法指写一首诗,使它好的所有的手法,它可以有很多方面,修辞方面,表达方式方面,表现手法方面等.表现手法1 衬托【概念解说】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绿叶扶花”、“烘云托月"。
象征的表现手法

象征的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它通过把某种形象
或情节与某种特定的含义联系起来,传达出某种思想、情感或主题,
从而达到丰富作品文化内涵的目的。
通常,象征手法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具体象征,它通过隐喻
和比喻将某种抽象概念具体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例如在《红楼梦》中,宝黛之间的香菱被视为社会中地位低下的女性,而黛玉则成为了
受到爱护的“贵宾”;在《小王子》中,玫瑰花象征着爱情和美好的
回忆。
第二种是主题象征,它通过将某种符号或情节与作品的主题联系
起来,更好地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例如在《1984》中,冷静的审问房间象征着集体主义体制下的恐怖和残酷;在《麦田里的
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红帽子象征着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渴望。
第三种是象征意味,它通过某个对象或场景所具有的特殊意味,
暗示出作品中隐藏的信息。
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女主角伊丽莎
白的旋律意味着思考人性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在《巴黎圣母院》中,寂静的广场表现了人类文明和信仰的衰落。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象征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不可
或缺的元素。
通过这样的手法,作者可以传达出深意与内涵,让读者
深刻理解与领悟作品中所提倡的主题和价值观。
因此,我们可以说,
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手法是探究人性和自然万物的深刻内容的重要工具,也是一种优美、富有诗意、可供我们体味和思索的手段。
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区别1、象征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
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2、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和象征的区别是什么?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后者是文章中的局部写法。
二者在某些时候是可以相融的。
总的说,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象征和托物言志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
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
象征是以物喻人,和借喻很相似,尽管只出现了喻体,但实际上是“指桑骂槐”。
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
象征手法

“象征”一词来自古希腊语,本义是一物分成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作为凭证式信物。
有事时,两者相合以验真假,用法类似于中国的兵符,后来引申为凡能表现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或符号。
象征主义是欧美现代派文学中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而影响也最大的一个派别。
它以深刻的内涵和浪漫的风格强烈地影响了西方各国的文学潮流,在西方文学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在本世纪20至40年代盛行一时,主张朦胧、神秘、含蓄,强调刻划个人的感受和内心世界,强调用有物质感的物象,通过象征、隐喻、联想、暗示、对比、烘托以及语言的音响效果等去创造深远的意境。
象征手法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们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他们常常借助象征这一手段,表达他们眼中的的某种抽象概念或某些事物。
借助象征,他们将想要表达给读者的一些观念、哲理具体化,从而避免了抽象的说理与叙述。
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对书中人物的刻画、主题的升华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然后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从具体的物象中挖掘小说的深意。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探索了Love of Life 中Jack London 对象征手法的运用。
The word "symbol" comes from ancient Greece and the original meaning was one thing was divided into two halves, each party hold half, as token credentials. When you had some thing significant, just combined both of them to identified the authenticity. The usage is similar to the Chinese Commander’s tally, later extended to represent some abstract concepts or feelings of a specific image or symbol.Symbolism was the earliest, longest and also one of the largest factions in western modernism literature. With its profound connotation and romantic style strongly influenced the literary trends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literature. It originated from France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became prevalent for a time in 1920s to 1940s. It advocated hazy, mysterious, subtle, emphasis on description of individual feelings and inner world. Through symbols, metaphors, associations, hints, comparison, contrast, and sound effects to create a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Symbolism wa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expressions by western modernist writers in twentieth century. They often use symbols as a tool to express some abstract concepts or something in their eyes or something. Using symbols, they can make some ideas embodiment, thus avoiding the abstract argumentation and narration.The application of symbolism in the novel will add fuel to the fire for portraying the characters and sublimating themes; it can make the abstract conception embodiment, and stimulate the reader’s imagination to dig out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from the specific imag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ove of Life,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symbolism by Jack London.象征手法,是最古老的一种文艺表现手法。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导言:表现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情感、揭示主题或展示故事的艺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16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做出类比,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喻能够丰富语言形象,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学作品。
二、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和行为,使之具有人的形象和特征。
拟人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感染力。
三、夸张:对事物的某一特点进行极端放大,以突出该特点的重要性或引起读者的注意。
夸张手法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张力和吸引力。
四、对比:通过对两个或多个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对比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对照之下更能凸显主题。
五、象征: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意义。
象征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哲理性。
六、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反问手法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七、设问:用问句的形式来引导读者思考,增加作品的互动性。
设问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引发读者的共鸣。
八、排比:通过列举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或概念,使句子结构平行,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排比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有力度和感染力。
九、倒装:将句子的语序颠倒,使之与正常语序相反。
倒装手法能够增加句子的独特性和艺术感,使作品更加吸引人。
十、描写:通过对事物的外貌、声音、味道、触感等细节进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作品中的事物。
描写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具体形象,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十一、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达情感、展示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对话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增加作品的可读性。
十二、叙述:通过叙述事件的经过、发展和结果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叙述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连贯流畅,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十三、抒情:通过深情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使读者能够共情、感同身受。
浅析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浅析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象征手法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手法,通过将抽象的概念、情感或意象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或符号,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深度。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可以使主题更加深刻、细腻,让读者在欣赏作品的领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丰富内涵。
本文将从象征手法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象征手法通常包括隐喻、比喻、拟人等表现形式。
隐喻是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概念或事物相对照,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或情感。
比喻则是用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比喻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拟人则是将非人的事物或概念赋予人的特征或行为,以展示作者对某一主题的独特见解。
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通过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或符号,象征手法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传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象征手法能够表达出作品中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引发读者的思考:象征手法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让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对作品所表达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
象征手法的运用在文学史上有很多经典的例子。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的阳台、罗密欧的毒药和双方的家族矛盾等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他们代表着朱丽叶和罗密欧所处的社会环境、家族观念以及爱情与责任的冲突。
在中国文学中,曹雪芹的《红楼梦》也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
例如,宝黛之间的爱情纠葛是对于当时社会观念与人性探索的一种象征;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则是对他身份、地位和性格的一种隐喻。
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传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还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通过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解读文学作品,领略到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象征手法也是文学创作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对于展现作者的独特见解和深化作品的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象征手法摘抄

象征手法摘抄
以下是5 个使用象征手法的句子及其赏析:
1. 她的微笑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象征着温暖和善良。
赏析:用花朵来象征微笑,暗示了微笑的美丽和温暖,使微笑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
2. 那颗明亮的星星在夜空中闪耀,象征着希望和指引。
赏析:用星星象征希望和指引,暗示了星星在黑暗中的光芒能够为人们带来希望和方向。
3. 他的勇气如同燃烧的火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赏析:用火炬象征勇气,暗示了勇气能够像火炬一样在黑暗中为人们照亮道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4. 这片海洋的广阔无垠象征着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赏析:用海洋象征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暗示了海洋的广阔和深邃,象征着生命中的各种机会和挑战。
5. 那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象征着自由和美丽。
赏析:用蝴蝶象征自由和美丽,暗示了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舞,展示出生命的美丽和自由。
这些句子都使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将一个具体的事物与一种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作用是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对象。
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特征。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更多: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常见表现手法汇总——象征手法
定义:
所谓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
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
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一般常见于散文作品,尤其是抒情散文作品中。
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
《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
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
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
作用:
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本文部分素材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