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业水平考试《文化生活》基本知识点
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点因科目和地区使用的不同教材版本有所差异。
但一般来说,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通用的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语文:包括古代诗文、现代文阅读、文学常识、作文等。
数学:涵盖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基础知识。
英语:涉及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写作等。
物理:考察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基础知识。
化学: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结构与化学键、化学反应原理等。
生物:涵盖细胞与分子、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等基础知识。
历史:考察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地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
政治:涵盖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
除了以上基础知识外,学业水平考试还可能涉及一些拓展内容,例如时事政治、科学前沿动态等。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全面系统地复习各科知识点,同时关注时事热点和相关拓展内容,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高二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

高二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在高二的学习生活中,积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出一些高二文化生活必背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1.经典文学作品高二时期,我们应该熟悉并背诵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比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文学的巅峰,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会对我们的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2.历史重要事件了解历史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
高二学生应该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
这些事件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现代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文化名人及其作品文化名人的作品代表了他们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我们应该了解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音乐家等的作品,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贾平凹的《带灯》等。
这些作品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4.地理知识地理知识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比如“长江经济带”、“亚马逊雨林”、“撒哈拉沙漠”等。
这些地理知识不仅能够增加我们的知识面,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环境。
5.艺术欣赏高二时期,我们应该培养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可以研究一些古代文人的书画作品,学习他们的创作技巧和艺术思想。
同时,也可以欣赏一些音乐、电影等艺术作品,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
6.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现代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二时期,我们应该学习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并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7.传统文化习俗我们应该了解和尊重我们祖先的传统文化习俗。
包括一些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如春节、中秋节等。
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习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培养我们的传统文化自信。
8.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高二学生应该了解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可以学习一些西方哲学思想,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高一文化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一文化生活知识点归纳文化生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活动,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高一学生,了解一些文化生活知识点对于拓宽眼界、提高修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一文化生活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介绍,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历史文化知识高一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历史文化知识,包括中国古代的朝代和历史事件。
比如,了解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开创、唐朝的繁荣等。
同时要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有所了解,如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等。
2.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高一学生要了解其中的一些重要节日和习俗,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了解这些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以及相关习俗,有助于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3.名著与文学知识高一学生需要熟悉一些经典名著和文学作品。
例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了解这些作品的背景、主要人物以及故事情节,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学的认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艺术与音乐艺术和音乐是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一学生可以了解一些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曲艺等。
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音乐知识,如音乐理论、乐器演奏等,培养对艺术和音乐的鉴赏能力。
5.世界文化与多元化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成为一种必要的素养。
高一学生可以学习一些世界文化知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
这对于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6.体育与健康知识文化生活中除了文化艺术之外,体育和健康也占据重要地位。
高一学生可以了解一些体育项目和运动健身知识,如足球、篮球等。
此外,了解健康饮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也对于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了解和学习,高一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文化生活,开拓眼界,丰富个人修养。
在学习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实践与体验,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同时,积极拓宽视野,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一己之力。
高二政治必修三走进文化生活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走进文化生活知识点
知识梳理
1、当代文化素描
(1)的发展是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
(2)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表现:
“喜”的表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忧”的表现:文化市场的和传媒的,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对策:
①不能放任自流,需要、。
②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的特点,为此应该提供、风格多样的文化产品。
而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018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解析——文化生活(新)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1.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
【拓展延伸】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实践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2.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以及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要求人们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拓展延伸】文化影响的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的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4.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5.明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6.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文化生活答题模板

文化生活答题模板
文化生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各种形式的艺术、传
统习俗、文学、音乐、舞蹈等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因为它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首先,文化生活可以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放松。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人们可以通
过欣赏艺术作品、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来放松自己,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增强生活的幸福感。
其次,文化生活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通过参加文化活动,人们可
以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对艺术的喜爱和感悟。
这样的交流不仅可以拓宽人们的社交圈子,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再次,文化生活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和习俗,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文化生活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
满足,还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因此,我们应该多多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文化生活 辽宁省学业水平考试文化生活必修3应知应会知识归纳3

辽宁省学业水平考试应知应会知识归纳文化生活一、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2)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是在后天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2、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国内: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国际: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精神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高考文化生活必考知识点

高考文化生活必考知识点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节点,考试内容涵盖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
其中,文化生活必考知识点尤为重要,不仅涉及到学科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下面将结合几个方面,详细阐述高考文化生活必考知识点。
一、文化生活的定义和特点文化生活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一系列与学问、礼仪、艺术等相关的活动。
它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生活具有多样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在高考中,对文化生活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是通过对文化思想、文化活动、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学习和分析来实现的。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底蕴,了解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以及文化生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文化生活的多元化体现文化生活呈现出多元的特点,包括多样的文化形式、内容和载体。
例如,文化生活可以通过书籍、艺术品、音乐、电影等形式展现出来。
另外,不同地域、民族、社会群体的文化生活也有所不同,这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特色。
在高考中,对文化生活多元化的理解和把握通常需要分析具体的文化事件、艺术作品等。
学生需要熟悉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表现形式,例如文学、戏剧、绘画、建筑等,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三、文化生活对社会的影响文化生活不仅反映了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文化生活可以传递价值观念、传统和思想,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而塑造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高考中,学生需要具备对文化生活对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的能力。
例如,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或者艺术运动,学生需要能够分析其中所表达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取向,以及对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四、文化生活与人生的关联文化生活与人生密不可分,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感受文化表达的一种方式。
通过参与文化生活,人们不仅能够获取知识和娱乐,更能够提升自我修养、培养情感共鸣和审美意识。
在高考中,学生需要对文化生活与人生的关联有一定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基本知识点
(以2010 年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科考试大纲为依据)
一、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产生
(1)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特点: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的作用
①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②文化的作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文化起的是促进作用,落后文化起的是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4、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表现:①影响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影响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影响特点:①潜移默化②深远持久
3.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
①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①民族节日②文化遗产
**** 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
****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件的关系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②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同时又存在差异。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每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4.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主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信息,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对外(世界文化):①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促进世界文化繁荣与发展。
加强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的特点及影响
(1)•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多样性,继承性
(2)•继承方式和途径:①传统习俗的继承②传统建筑的继承③传统文艺的继承④传统思想的继承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决定文化的方向(政治因素)
②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及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经济因素)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两个方面;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三).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源泉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
创新的途径:
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重要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
(3)创新与实践的关系:
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③文化创新反作用于实践,推动实践发展。
**** 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创新的意义:
①推动社会实践发展;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
新”的过程;
(2) 文化创新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过程,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过
程。
(3) 反对几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 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源远流长的原因:①汉字的传载;②史书典籍存传;③包容性
(3)博大精深的表现
①独特性--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②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3.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2)“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4.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5.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三精一魂” )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的途径和意义
(1)途径: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2)意义:
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走进文化生活
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的影响(喜与忧)
喜:满足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传播文化知识;接受正确观念,提高道德素质;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忧:低俗趣味、新闻炒作、绯闻逸事(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2)态度:
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个人:提高抵御、辨别能力,加强主观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2 •发展大众文化(社会主义文化)
大众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1•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反对“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
折点。
2•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先进文化)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根本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2)主要内容:发展教、科、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2•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P105)
4.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道德境界不
使自己的思想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 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