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知识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知识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化学元素与化合物》①基本定义:化学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像氧元素,不管是氧气里的氧还是水里的氧原子,都是氧元素。

化合物呢,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比如说水,就是由氢和氧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重要程度:这是化学学科的基石,如果不知道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就像没有砖瓦的大楼。

很多化学反应、化学理论都是建立在对元素和化合物的认识上的。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等知识。

像要理解钠元素活泼的性质,就需要了解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容易失去电子。

④应用价值:在生活里到处都是。

比如铁元素的不同化合物,铁锈就是氧化铁,它影响铁制品的使用,我们就可以根据铁元素的化学性质来防锈。

在工业上制造各种化工产品也离不开对元素和化合物的把握。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贯穿整个化学学科,从化学基本概念到复杂的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等都离不开它们。

②关联知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密切联系,因为写方程式得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元素和化合物的组合。

还和化学实验有关系,比如做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就需要知道碳酸钙和盐酸这些化合物的性质。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的是一些元素化学性质的记忆,像卤族元素的性质既相似又有差异。

关键点是理解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构决定性质嘛。

④考点分析: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里非常重要,经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考查。

比如直接考查某个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或者写出某种化合物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详细讲解(按【理论概念类】框架)①概念辨析:元素强调的是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而化合物重点在它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别把化合物和混合物搞混了,混合物是多种物质混合的,像空气是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的化合物。

②特征分析:元素有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特征。

高二学业水平复习必背知识点

高二学业水平复习必背知识点

高二学业水平复习必背知识点一、语文知识点1. 词语搭配和固定搭配在语文学习中,掌握词语的正确搭配和固定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和平共处"、"浩如烟海"等,这些固定搭配在写作和阅读中经常会出现。

2. 文言文基础词汇文言文是高二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如"朕"、"鄙"、"尔等"等。

在解析古代文献和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对文言文基础词汇的掌握十分重要。

3. 古诗词背诵背诵古代名诗名篇,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例如,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静夜思》等。

二、数学知识点1. 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对解决相关问题非常有帮助。

2.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需要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方法,例如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3. 极限与导数学习数学中的极限与导数是进一步学习微积分的基础,需要掌握极限的定义和求导的基本方法。

三、物理知识点1. 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需要掌握牛顿三定律和运动学的相关知识,例如加速度、力矩等。

2. 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需要掌握电荷、电场、电流等基本概念,并了解电磁感应、电路等相关知识。

3. 相对论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内容,需要了解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如狭义相对论、时间膨胀等。

四、化学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需要掌握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基本性质,例如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数和主族、副族等分布规律。

2.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化学键和化学反应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需要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形成条件,以及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反应机制。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常见类型,需要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学业水平必考知识点

高中学业水平必考知识点

高中学业水平必考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讲话致辞、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speeche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学业水平必考知识点高中学业水平必考知识点归纳说起语文呐,想学好它,那真的是慢工细活,是个日积月累的长久过程~而里面重要的知识点一定要搞清楚!有了体系化的知识,以后就会轻松很多啦~下面本店铺为大家带来高中学业水平必考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中学业水平必考知识点一、我国古典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知识点复习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知识点复习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知识点复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知识点复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的价值技术对人类有保护、解放和发展的作用。

它可以提供抵御不良环境和防止侵害的手段和工具,延长身体器官的功能,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技术的性质包括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和专利性。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

技术具有两面性,既可以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危害。

保护技术发明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技术的专利性。

技术和科学有区别和联系。

科学是认识自然的过程,技术是改造自然的过程。

科学回答“为什么”,技术解决“怎么办”。

科学和技术相互促进,科学推动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专利的申请和获得需要提交申请、受理、初审、公布、实质审查和授权等步骤。

第三节技术的未来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活动,是基于一定设想的规划。

技术则是实现这些设想的手段和工具。

技术和设计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人机关系是指在使用物品时物品与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

为了实现高效、健康、舒适和安全的人机关系,需要考虑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静态和动态的人、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信息的交互等因素。

第三节: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技术试验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尝试和检验探索性实践活动。

常见的技术试验方法包括优选试验法、模拟试验法、虚拟试验法、强化试验法和移植试验法。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和信息试验等不同类型的试验。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和优化以及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高中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2. 教育的基本原理3. 教育的目的和任务4. 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5. 学生教育6. 教育评价7. 教育心理学8. 教育社会学9. 教育管理学二、心理学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4. 心理学的主要理论5. 心理学与教育6. 心理学与健康7. 心理学与管理8. 心理学与社会三、语文1. 语文教育的基本原则2. 语文教育的目标和要求3. 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4. 语文教学的评价5.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6. 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能力培养7. 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8.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四、数学1. 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3. 数学的历史沿革4. 数学的逻辑推理和证明5. 数学中的代数与几何6. 数学中的函数7. 数学中的微积分8. 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五、物理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3.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4. 物理学的基本理论5. 物理学的实验方法与技术6. 物理学的应用领域7. 物理学与工程技术8. 物理学与地球科学六、化学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 化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4. 化学的基本理论5. 化学的实验方法与技术6. 化学的应用领域7. 化学与生命科学8. 化学与材料科学七、生物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 生物学的基本理论4. 生物学的生命现象与生活活动5. 生物学的发展历程6. 生物学与环境保护7. 生物学与医学8. 生物学与农学八、地理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4. 地理学的基本理论5. 地理学的自然环境6. 地理学的人文环境7. 地理学的地域环境8. 地理学的应用领域九、历史1. 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 历史学的发展历程4. 历史学的基本理论5. 历史学的古代史6. 历史学的近代史7. 历史学的现代史8. 历史学的应用领域十、政治1.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4. 政治学的基本理论5. 政治学的政治理论6. 政治学的政治制度7. 政治学的国际关系8. 政治学的应用领域十一、地理信息系统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3. 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对象和方法4.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5.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6.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处理7.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8. 地理信息系统与环境保护总结:高中水平测试知识点主要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应用领域等内容。

高三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高三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高三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是对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测评。

在高三这个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需要掌握一定范围内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在高三学业水平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

一、语文1. 古代文学- 古诗文鉴赏- 古代散文欣赏- 古代戏剧欣赏2. 现代文学-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3. 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的鉴赏4. 文言文阅读5. 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二、数学1. 函数与方程-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 三角函数与二次函数2. 空间与向量- 三维空间几何- 向量3. 三角函数与复数4. 导数与微分- 函数的导数- 高阶导数- 微分中值定理5. 积分与定积分- 不定积分- 定积分- 微积分定理三、英语1. 语法与词汇- 动词时态与语态- 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 介词、连词、冠词- 复合句、并列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2. 阅读理解- 主旨理解- 细节理解- 推理判断3. 写作与翻译四、物理1. 运动学- 位移、速度、加速度 - 牛顿运动定律- 动量与冲量2. 热学- 热能与功- 理想气体定律- 内能、热传递3. 电学- 电压、电流、电阻- 欧姆定律- 电路的串并联4. 光学- 平面镜、球面镜- 光的折射与反射五、化学1. 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元素、化合物- 化学键和化学反应2.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3. 酸、碱和盐- 酸碱中和反应- 盐的命名4. 有机化学基本知识- 烃类、醇类、醛类、酮类 - 羧酸和酯六、生物1. 细胞生物学-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2. 遗传学- 基因与遗传- DNA结构与复制3. 生态学- 生态系统与能量流动- 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圈保护4. 分子生物学- 蛋白质合成- 基因表达与调控以上列举了高三学业水平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希望对高三学生备考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应该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将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效率。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基础知识梳理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基础知识梳理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基础知识梳理初中部分1. 根的判别式:b 2-4ac 叫做一元二2次方程ax 2+ bx+ C = 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即b 24ac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 + bx + C = 0 (a≠0),有(1)当△>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P~4acX1, 2=2a(2) 当△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X1= X 2 =———;2a(3) 当△<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 C = 0 (a≠0),当b 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b 24acX1, 2=2a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2bC如果 ax + bx+ C = 0 (a≠ 0)的两根分别是 X 1, X 2,那么 X 1 + X 2= — , χ1 ∙χ 2=— a a_ 24. 二次函数y = ax + bx + C 图像;a > 0时,开口向上;av 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5.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①一般式: 2y = ax + bx + c(a ≠ 0);②顶点式: 2y = a(x + h) + k (a ≠ 0),其中顶点坐标是 (一h, k).③交点式:y = a(x — X 1) (X — X 2) (a ≠ 0),其中X 1, x 2是二次函数图象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高中部分b 2a,顶点坐标为(b 4ac b 22a' 4an∣og a M .底公式: log a b logC b换Iog c aa 0, a 1,c 0,c 1,b 0 .x指 数 函 数 与 对 数 函 数1、 (一)指数与指数幕的运算 X n a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

其中n 1, n N .当n 为奇数时, Ta na ;当n 为偶数时,:a n我们规定 :n⑴a mma na 0, m,n*N,m 1 :⑵n a 运算性质 :⑴ a r a sa r Sa 0,r,sQ ;r S⑵a rrsa a 0, r,s Q ;⑶ab ra rb ra 0,b0,r Q .J 对数运算:a xN X IOg a N;2、 3、 4、 两个重要对数:①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lg N ;②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e log a 1 0, 当 a 0,a ⑴ log a MNMNlog a a 1.1,M 0,N Iog a M 0时: ∣Og a ⑵ log a IOg a M∣Og a N2.71828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In N .⑶ log a M n5、 般地,如果 2 a341■4 n0 ;a单调性在(—∞, +∞)上是增函数⑤在(-∞, +∞)上是减函数质:a>1 OV a V1差数列与等Λ= II,t'=lαg J(∕i⅛l)y=∣oajA-(1)定义域:(0, +∞),值域:R(2)过点(1, 0),即 X = 1 时,y = 0⑶在(0, +∞)上是增函数(3)在(0, +∞)上是减函数(五)幕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幕函数图象定义域值域y =Xy= XOO Oy= X 112[0 ,+∞ )(—∞, 0) U(0, + ∞)[0 ,+∞ )[0 ,+∞ )(—∞, 0) U(0, + ∞)1.数列{a∏}的前∏项和S n与通项a∏的关系:S l(n 1)a∏S h S∏1( ∏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a∏ 1 a∏ d(d 为常数,∏ ≥ 2)aq(q 0,且为常数,n ≥ 2) a∏递推公式a∏ a∏ 1 d (a∏ a m (∏ m)d)n ma∏ a∏ 1q ( a∏a m q)通项公式a∏a1 (∏ 1)d a∏a1q ( a1, q 0 )中项 A a∏ ka∏ k2G V an ka∏ k(a i k a∏ k O)角函数公式Sin 2kCOS 2kSin ,COS ,(其中tan .tan 2k2、诱导公式二:Sin Sin ,COS COS ,tan tan .3、诱导公式三:Sin Sin ,COS COS ,tan tan .4、诱导公式四:Sin Sin ,COS COS ,tan tan .5、诱导公式五:Sin —2COS ,COS —2Sin .6、诱导公式六:Sin —2COS ,COS —2Sin .记忆口诀:1.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2.函数名改变, 符号看象限:3.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k Z),2公式组一COS( )COS COS msin Sin;sin( )Sin COS COS Sintan(、tan tan)1 mtan tan公式组二Si n2 2 si n COS;COS2 2 ・ 2 C 2COS Sin 2COS21 1 2si n2(二)两角和与差公式(升幕公式)1、周期函数定义:对于函数f X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 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 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 X T f X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 常数T 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3、y Sin X 的对称轴方程是X k( k Z ),对称中心(k ,0);2y COSX 的对称轴方 程是X k(k Z),对称中心(k -1 ,O );2,y tan X 的对称中心(k C A,0). 24、y ASin Xb A 0,0 有:2振幅A,周期T,初相,相位X频率fT 2 -5、图像变换(1)平移变换:y Sin X y Sin (X ) (2)周期变换:y Sin X y Sin X(3)振幅变换;y Sin X y ASin X降幕公式:sin 222ta ntan 2 ---- 21 tan 2公式组三tan常用角变换: 2 ( )tan 1 cos 2tan()、2 COS 2)(11 cos2tan tan ); 2、三角函数的性质1 1 1 S= —absi nC= — bcsi nA= — casi nB2 2 2 一、向量的有关概念1.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向量的大小叫向量的模(也就是用来表示向量的有向 线段的长度)•2.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注:向量不能比较大小,因为方向没有大小•3. 零向量:长度为零的向量叫零向量.零向量只有一个,其方向是任意的.4. 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单位向量有无数个.5. 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共线向量. 注:共线向量又称为平行向量.规定:0与任一向量共线.6. 相反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正 弦 疋 理a b CSin A Sin B SinC2.变形:①a : b: C 2R (其中R 为 ABC 外接圆半径)Sin A: Sin B: SinC , ②a 2R S inA,b 2Rsin B, c 2RsinC ,③ SinA —,si nB 2R b——,sinC 2RC 2R余 弦 疋 理2b 22〜 λcos Ab 22 2 C aa C 2bCCOSA2bc b 22 a 2 C 2accosB ;推论:cos B2 a2 2C b2C2a b 2 2abcosC22acI2 2面积 公式2 I 2 2 CabC CoSC -----------2ab 、向量的运算24 3S 球4 R,V 球3 R .1.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3: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平面.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1.直线与平面平行一一没有公共点.①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推论:①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两 个平面平行.即ab ,al bA,m ,n ,m∣ nBa// m , b// n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m ,n ,ml n A面.即ll m, l n(3)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a 即 a bb4.两个平面互相垂直⑴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a , b a // ba //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平行 与 垂 直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I〃m2.两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I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即 a b aI b Pa//b//即 l, l ;(π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即I a, I b3.直线和平面垂直a// bl 和一个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那么就说直线l 和平面 互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 相垂直.记作:l。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必考知识点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必考知识点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必考知识点以下是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
1. 元素、化合物的命名和写式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反应类型
3. 气体的性质和理想气体方程
4. 溶液、物质溶解性和溶解平衡
5. 电化学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6. 酸碱溶液的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
7.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
8. 化学键和分子构型
9.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0. 能量转化和化学反应焓变
11. 化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常数
12. 化学平衡和酸碱平衡的影响因素
13.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化学平衡
14. 化学键的强度和化学键能
15. 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和化学平衡
16. 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和催化反应
17. 基本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骨架
18. 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氧化级
19. 涉及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地区和学校,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您根据自己所学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1、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技术为人提供了抵抗不良环境,防止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的功能。

技术促进了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1、 技术的性质有:① 目的性:任何一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 进行的改造。

(例:助听器的发明 )② 创新性: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例: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 ) ③ 综合性:任何一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

④ 两面性: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

它既可以带来好处,也会带来危害。

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但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 B 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用于胎儿鉴别 )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医疗,但也会挑战人类伦理道德) 核技术(可以用于发电,但也会用于战争 )空间技术(可以用于科学实验、卫星通讯,但也会产生太空垃圾) 转基因技术(可制造符合人类要求的动植物,但可能会产生负作用) ⑤ 专利性:保护技术发明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例:复印机的专利壁垒) 2、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 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科学回答“为什么”)。

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技术侧重利用和合理地改造 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

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并实现优化。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例如:科学活动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运 动定律;技术活动有瓦特发明蒸汽机、贝尔发明电话、莫尔斯发明电报、纳米技术等。

3、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 有的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4、 专利的申请和获得:提交申请T 受理T 初审T 公布T 实质审查T 授权。

第三节技术的未来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1、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第二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1、人机关系:使用物品时物品与人 产生的相互关系称为人机关系。

2、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3、 实现合理人机关系考虑的因素: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人的 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信息的交互。

第三节技术试验及其方法1、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试验。

按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 保护人 解放人 发展人性能试验:通过改变所给的条件,测量试验对象的状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明确试验对象的性能或性能故障。

优化试验:对试验对象进行条件优化或条件组合。

预测试验:通过试验,预测被试对象状态的变化及产生的后果。

信息试验:通过测量、采集、识别和处理信息来影响试验效果。

2、常用的技术试验方法:优选试验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定若干次典型意义的试验,逻辑地推出全部试验所达到的最佳效果。

模拟试验法:通过再现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

虚拟试验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的技术设计原型并进行试验的方法。

强化试验法: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移植试验法:在相互具有差异的事物之间,将某些共同相关的因素从一物移植到另一物进行试验的方法。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1、设计的一般过程:①发现与明确问题T②制定设计方案(a•收集信息T b.设计分析T c.方案构思T d.方案呈现T e.方案筛选)T③制作模型或原型T④测试、评估及优化T⑤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1、设计的种类:①原创性设计:开发性设计。

②改进性设计:在方案原理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对已有设计进行局部的变更和改进,以满足特定的需要。

③综合(组合)性设计:包括外形组合设计、性能组合设计、原理组合设计、功能组合设计、模块组合设计、系统组合设计等。

2、设计的一般原则:创新原则: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

实用原则:实用性是指设计的产品为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

经济原则:是指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大的效益。

美观原则:产品外观的美是通过对产品造型、大小比例、使用材料、色彩搭配、装饰图案等的设计组合来表达的。

道德原则:产品的设计不能违背社会伦理道德。

技术规范原则:技术规范是有关开发生产技术的知识、领域、方法和规定的总和。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产品的设计既满足当代发展的需求,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人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需求。

第三节设计的评价 P 70 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第一节发现问题1、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①观察日常生活;②收集和分析信息 (对已有文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的方法称为文献法;把用问卷的方式进行实际调查,获取信息、发现问题的方法称为问卷调查法; 把以询问的方式收集和获取信息、 发现问题的方法称 为询问法);③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第二节明确问题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第一节方案的构思方法1、 标准件:标准件是指结构、尺寸、画法、标记等各个方面已经完全标准化,并由专 业厂家生产的常用的零(部)件。

广义标准件包括紧固件、连结件、传动件、密封 件、液压元件、气动元件、轴承、弹簧等机械零件。

狭义标准件仅包括紧固件。

2、 方案的构思方法: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 (构思在历史上很少发 生或从来没有发生过,甚至有些构思在当前的科学、技术、经济条件下无法实现 第二节常用的创造技法(选学)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第一节设计表现图1、正等轴测图: P 117 第二节 常见的技术图样1、正投影与三视图三视图的安置方式为: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由三 视图可以看出,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 物体的高和宽。

因此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为: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2、尺寸三要素: P 124① 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

也可利 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尺寸界线。

② 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

尺寸线必须单独画出,不能与其他图线重合或在其延长线上。

一般采用箭头作为尺寸线终端。

*③ 尺寸数字:图样上所注尺寸表示形体的真实大小,形体的真实大小与图样的大主视方向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默认以毫米为单位 (不标注单位),其它单位须特别注明。

线性尺寸的尺寸数字一般注写在尺寸线上方或其中断处,水平方向尺寸字头向P 98 )。

上,垂直方向尺寸数字写在尺寸线的左侧且字头向左。

3、尺寸标注:①标注直径:(符号为0,整圆或大于半圆的圆弧需要标注直径)②标注半径:(符号为R,半圆或不足半圆的圆弧需要标注半径)③标注形体:同一个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

4、剖视图:为了清楚地表达机件内部构造,用假想剖切面剖开机件,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图形称为剖视图。

5、电子电路图第三节计算机辅助制图(选学)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一节模型1、原型:指产品生产之前第一个能全面反映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的物体。

2、模型:指根据实物、设计图纸或构思,按比例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物体。

3、模型的不同阶段:①草模:产品造型设计的初期阶段,可以采用立体模型将设计构思简单地表示出来,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②概念模型:用于设计构思初步完成之后,在草模的基础上,用概括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以及产品与人、与环境的关系等,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概念。

③结构模型:用于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的关系,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法,并用于进行结构强度试验等。

④功能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同时也用于分析、检查设计对象各部分组件尺寸与机体的相互配合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用于试验。

⑤展示模型:是在结构模型与功能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真实材料,按照准确的尺寸,选择恰当的比例,做成的与实际产品形态高度相似的模型。

第二节工艺1、工艺:指产品的加工程序和方法。

2、常见工艺种类:①零件加工工艺1)木材加工工具:刨子、木锯、木锉、凿子、斧头、手持电钻、羊角锤、角尺等。

2)金属加工工具:划针、划规、钢直尺、样冲、手锤、手锯、钢锉、台虎钳、台钻等。

手锯的安装和握法起锯方法一般可以采用从工件的远离自己的一端起锯,锯条和工件的倾斜角约为15 °。

为了更好地起锯,一般采用拇指挡住锯条,使它正确地锯在所需的位置上。

起锯时用力要轻一些,不能过猛。

锯条安装错误金属钻孔步骤:①划线T②冲眼T③装夹工件T④装夹钻头T⑤钻孔。

金属钻孔操作安全提示:操作要集中注意力;钻孔要戴防护眼镜,以防钻屑飞出伤害眼睛;不准带手套操作,以防钻头卷住手套而伤害手指;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薄工件,以免造成伤害事故。

②装配工艺③表面涂饰工艺第三节制作模型第八章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第一节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1、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①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需要;②体现产品的设计特点;③不必平均用力,而应有所侧重;④语言准确、通俗、简洁,内容条理清楚。

第二节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1、结构:可承受一定应力的物体形态(结构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2、结构受力:压力:构件两端承受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向、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构件的长度变短;拉力:构件两端承受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背、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构件的长度变长;剪切力:构件局部承受两个距离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向的平行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构件的局部发生错位;弯曲力:构件两端承受两个大小相等、方向基本相同的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构件发生弯曲;扭转力:构件两端承受两个大小相等、旋转方向相反的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构件发生扭转。

3、结构的类型:①实体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

②框架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既能承受竖向重力荷载,也能承受水平方向荷载。

③壳体结构:通常是指层状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

实际生产生活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的,称为组合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