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市葫芦瓜一号早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春葫一号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

春葫一号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
选择排灌水方便、地势平整、土壤肥力均匀、质地良好的地块。
在冬秋深耕的基础上,春季整地清茬。
均匀撒施优质腐熟有机肥,随犁翻入地中。
依天气浇一次透水,待地表见干后耙平。
播种前西葫芦浸种、催芽,挖穴播种,地膜覆盖。
随时护膜,用土压严刮开或被破坏的地膜,发挥地膜防寒保温、保持土壤湿润、抑制杂草的作用。
掌握好放苗时间。
若天气冷凉时,可在放苗前2~3天,先将苗上薄膜划一下,放风炼苗。
待天气好时,再把整株放出,把膜口压严。
若天气较热,要及时放苗,以免由于膜下温度较高,破坏幼苗生长点。
前期要合理施肥浇水。
不仅要防止过量施肥,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引起的植株徒长及早衰。
培育壮苗应为重点,精细中耕,减少杂草危害为辅助。
栽培管理中,注意不要损伤瓜秧及嫩绿叶片,以提高光合作用,促进同化物的积累。
前期若无雄花,应及时进行人工授粉,同时注意及时采收,提高嫩瓜采收率。
采瓜时轻转慢拧,轻拿轻放,减少果实表皮与植株摩擦造成的商品瓜外观受损。
采收同时也要注意不要损坏瓜秧,不要遗漏应该采收的嫩瓜。
后期及时防治白粉病,可用10%世高、40%福星等药剂交替防治。
如发现病毒病植株,要及时拔除,放入塑料袋中,并带入田外深埋。
如发现蚜虫,可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0%的啶虫咪乳油2000~2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早春大棚瓠瓜播种时间和栽培方法

早春大棚瓠瓜播种时间和栽培方法瓠瓜,是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蔓性草本。
大棚瓢瓜春提早种植,播种时间一般在每年12月至2月上旬,根据地区、设施保温性及管理水平的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瓢瓜的播种时间多在12月下旬至1月中旬。
(1)选用良种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瓜长、皮薄、产量高的早熟瓠瓜品种。
应注意不要盲目从外地引进瓠瓜品种,因为不同的瓠瓜品种在同一个地区种植,很可能会因发生天然杂交而使果实变苦。
(2)培育壮苗①营养土配制育苗床应选择地势干燥、通风排水良好、前茬未种过瓜类的地块。
营养土配方为:无菌肥沃菜园土7份,腐熟干猪粪2份,草木灰1份,另每立方米营养土加过磷酸钙1.0千克、腐熟捣细的饼肥10千克,或复合肥0.5千克。
②铺电热线将床土起出,使床深约10厘米,床底整平,按每平方米80-100瓦铺线,再将营养土铺入床内,厚10厘米,整平床面,或将营养土装入营养钵排放在床上,浇足底水,开通电源,24小时后即可播种。
③种子处理瓠瓜种子的种皮厚,不易透水,播前宜将种子于晴朗天气晒种一天,再采用温汤浸种催芽法进行消毒。
方法是:先用凉水浸湿种子,再将种子浸入4-5倍种子容器的55℃温水中浸种15分钟,不停搅拌,水温降至30℃左右时,停止搅拌,继续浸种8-10小时,捞出晾干,用湿纱布包好放在25-301下催芽,每天用温水淘洗1次,2-3天后,8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每亩大棚需种150克左右。
④提早播种瓢瓜春提早种植的播种期一般在12月至2月上旬,视地区、设施保温性及管理水平而异,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在12月下旬至1月中旬播种,采用多层覆盖,将催好芽的种子撒播或条播在苗床上,或直接播入营养钵内,每钵播1-2粒,出苗后留1株。
播种后盖上一层细土,厚约2厘米,平铺地膜,搭好小拱棚并覆盖草帘。
出苗前温度宜适当偏高,白天掌握在28-30t,夜间18-20℃,但不能低于15℃;出苗后温度适当降低,白天25℃左右,夜间15-18℃。
葫芦瓜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葫芦瓜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葫芦瓜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它的种植方法和技术对于获得高产量和优质的葫芦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葫芦瓜的种植方法和技术,包括土壤准备、播种、育苗、管理以及常见问题解决等方面。
1. 土壤准备葫芦瓜喜欢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选择种植地点之前,需要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指标。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土壤质量。
首先,确保土壤排水良好,避免积水。
如果土壤排水不良,可以采取加入沙子或者改善排水系统等方式来改善。
其次,在耕地前进行施肥。
适度添加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并且有助于保持适当的湿度。
建议在耕地前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料,并进行深翻,以确保充分混合。
最后,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调整土壤的酸碱度。
葫芦瓜喜欢酸性土壤,pH值在6.0-6.8之间。
如果土壤偏碱,可以添加硫磺等物质来降低pH值。
2. 播种葫芦瓜可以通过直接播种或者育苗后移栽的方式进行种植。
直接播种适用于气温较高、冬季较短的地区,而育苗后移栽适用于气温较低、冬季较长的地区。
在播种前,需要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约12小时,以提高发芽率。
然后,在播种前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对于直接播种,可以选择在春季或夏季进行。
首先,在耕地上挖掘一条约20厘米深的沟槽,将种子均匀撒在沟槽中,并轻轻覆盖一层土壤。
保持适当湿润,并定期除草。
对于育苗后移栽,可以在较早的春季开始育苗。
首先,准备种植盆或者育苗箱,填充适量的育苗土壤。
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并轻轻覆盖一层土壤。
保持适当湿润,并提供充足的阳光或人工光照。
3. 育苗葫芦瓜的育苗期通常为10-15天。
在这个阶段,需要给予适当的关注和管理,以确保健康生长。
首先,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葫芦瓜喜欢温暖的环境,在15-25摄氏度之间生长最佳。
同时,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造成积水。
其次,及时除草和松土。
葫芦瓜生长迅速,容易被杂草竞争营养和水分。
塑料薄膜双覆盖西葫芦春早熟栽培技术

塑料薄膜双覆盖西葫芦春早熟栽培技术引言:西葫芦是一种常见的蔬菜,所含的维生素C、钙、磷、铁等元素丰富,十分受人们喜爱。
然而,由于其耐寒性较差,传统栽培技术只能在夏季进行,因此无法满足全年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塑料薄膜双覆盖技术,可以实现西葫芦的春早熟栽培,从而提供全年供应。
一、双覆盖技术的原理双覆盖技术是指在播种期和出苗期分别采取覆盖手段来保温,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其中,播种期的覆盖手段可以选用塑料薄膜,出苗期的覆盖手段可以选用落地薄膜。
通过双重覆盖,可以提高温室内的温度,延长日照时间,促进西葫芦的生长和发育。
二、双覆盖技术的操作步骤1.地面准备:在栽培地上选择平坦、透水性良好的土壤,进行耕作和松土。
施入适宜的有机肥料,提供充足的养分。
2.播种:选用品质良好的西葫芦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后,按照适宜的密植比例进行播种。
播种深度一般为2-3厘米。
3.塑料薄膜覆盖:在播种期,用清水将播种区域充分湿润,然后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整个区域上。
覆盖时要注意将薄膜拉紧,尽量避免漏风漏雨。
4.出苗后覆盖:当西葫芦种子发芽后,出现一片真叶时,可以将播种期的薄膜去除,然后用落地薄膜覆盖植株。
覆盖时要注意适当拉松,以便植株正常生长。
5.管理和保养:对于西葫芦的管理和保养,要注意及时浇水、施肥,合理调节土壤湿度和温度。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取物理措施或者使用低毒、环保的农药。
三、双覆盖技术的优势1.实现提前上市:通过双重覆盖,可以提高温室内的温度,延长西葫芦的生长周期,从而实现提前上市,提供全年供应。
2.提高产量和品质:双重覆盖技术可以为西葫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3.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塑料薄膜覆盖可以有效阻断病虫害的入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西葫芦的抗病虫害能力。
4.节省水肥资源:双重覆盖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肥料的流失,提高利用效率,从而节省水肥资源。
四、注意事项1.选用适宜的种质:栽培西葫芦要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优良品种。
早春西葫芦双膜覆盖栽培

早春西葫芦双膜覆盖栽培1.培育无病虫壮苗选用早熟、耐低温、产量高的品种,如早青一代。
在当地终霜前50天左右育苗,冀东一带一般3月10日左右育苗。
用10%磷酸钠进行种子处理,营养钵阳畦育苗。
苗期白天温度25℃-30℃,夜间14℃-16℃。
出苗80%左右时,及时放风,保持20℃-25℃。
齐苗至第2片子叶展开,白天20℃-24℃,夜间8℃-10℃。
定植前4-5天,白天15℃-18℃,夜间6℃-8℃。
在第2片叶展平后,喷1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一遍净,防治蚜虫。
结合防虫喷NS-83增抗剂100倍液,防病毒病发生。
苗龄1个月,挑选4叶1心、株高12厘米;茎粗0.4厘米、叶柄长度等于叶片长度、叶片厚且颜色浓绿的壮苗定植到大田中。
2.整地与定植选用前茬为非葫芦科蔬菜的地块,实行免耕法栽培。
早春,按行距50-60厘米用犁开沟,沟内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千克、磷酸二铵30千克、尿素20千克、硫酸钾15千克。
浇足底水,起高垄,垄宽50-60厘米,垄高15厘米,均匀喷施48%氟乐灵除草剂防治杂草,随后覆白色地膜。
冀东地区一般4月10-15日定植。
按株距40-50厘米打孔,坐水定植,亩栽2200-2700株。
全田栽完,搭建小拱棚,并顺背浇一小水。
3.管理温度控制。
缓苗期不放风。
缓苗后棚内气温超过25℃时放风。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后可撤掉小拱棚。
水肥管理。
定植后5-7天浇缓苗水,以后进行管理。
第1个瓜长到10-12厘米时开始浇水,结瓜盛期5-7天浇1水。
结合浇水,亩追复合肥10-15千克,隔1水追1次肥,需追肥2-3次。
授粉或蘸花。
在上午9:00-10:00时进行人工授粉,或用25毫克/千克的2,4-D溶液喷花,还可以用毛笔蘸药涂抹花柱、花瓣基部。
在药液中加入0.1%的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可防灰霉病。
4.病虫害防治扣棚期基本无病虫害发生,撤掉拱棚后发生的病虫害防治同一般大田管理。
葫芦瓜的种植条件、育苗技术及种植方法介绍!

葫芦瓜的种植条件、育苗技术及种植方法介绍!葫芦瓜又称葫芦,是一种古老而多用途的植物,它的种植条件对于获得丰收和高质量的葫芦瓜非常重要,下面一起来看看葫芦瓜的种植条件、育苗技术及种植方法介绍!一、葫芦瓜的种植条件是怎样的?1.温度要求:(1)发芽温度:葫芦瓜的种子需要在温度达到16度左右的环境中才会开始发芽。
因此,在播种之前要确保土壤已经升温到足够的水平。
(2)适宜生长温度:葫芦瓜在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1至26度摄氏度。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葫芦瓜植株会生长健壮,产量较高。
(3)温度阻碍:温度低于11度摄氏度时,葫芦瓜的生长会受到阻碍,甚至可能受到冷害,影响产量和质量。
2.浇水管理:(1)旱季灌水:在干旱天气时,要及时地进行灌水,确保葫芦瓜植株不会因缺水而受损。
尤其是在生长初期,植株对水分的需求较高。
(2)花期水分:当葫芦瓜开始开花结果时,需要更多的水分来促进果实的发育。
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3)后期控制浇水:在采收前的后期,不要过量浇水,以避免果实受损。
过多的水分可能导致果实破裂或质地变差。
3.光照要求:(1)充足的阳光:葫芦瓜需要充足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和促进生长。
最好在向阳、地势较开阔的地方进行种植,以确保植株可以获得足够的光照。
(2)避免阴暗:避免种植在阴暗的地方,因为光照不足会影响植株的健康和产量。
4.土壤和PH值:(1)适宜的土壤:葫芦瓜偏好种植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壤中,这有助于防止水分滞留,减少根部病害的风险。
(2)PH值要求:土壤的PH值最好维持在6.6至7.1之间。
这个PH范围有助于提供适宜的酸碱度,有利于葫芦瓜的生长。
二、葫芦瓜育苗技术及种植方法介绍:1.选地整地: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来种植葫芦瓜。
确保土壤富含有机质,并进行彻底的整地,以松散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
2.选种: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葫芦瓜种子。
品质好的种子能够确保植株的健康和产量。
3.浸种: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大约8-12小时,以促进种子吸水,加速发芽。
育好葫芦苗的方法

育好葫芦苗的方法
选优良品种,用新高脂膜拌种(可与种衣剂混用,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再用20mdash;30℃温水浸泡4小时。
然后再用湿纱布或湿毛巾包起,放在25mdash;30℃处催芽,春季早熟栽培于1月上旬播种育苗,2月上中旬定植。
直播出苗后或子叶期移栽,幼苗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快速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
白天控制在20mdash;25℃,夜间保持在10-15℃,超过25℃放风,降至20℃以下闭风,防止徒长。
幼苗期适当控制浇水,不出现旱象不浇水。
如需浇水需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要加强放风。
葫芦壮苗标准是:3mdash;4片叶,株高10厘米左右,茎粗0.4mdash;0.5厘米,叶片较小,叶色浓绿,叶柄长度相当于叶片长度,约30天育成。
适时喷施新高脂膜在植物表面,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禾苗茁壮成长。
1。
冬瓜地膜覆盖早熟的栽培技术

冬瓜地膜覆盖早熟的栽培技术早春地膜覆盖能显著增加地温,提高保墒能力,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促进早发秧和壮秧。
地膜覆盖可减轻疫病、病毒病等的危害,也减少了烂瓜,显著地提高冬瓜的产量和质量。
盖地膜的比不盖的可增产15-40%。
1.品种选择地膜覆盖栽培一般是以早熟为栽培目的,所以宜选择早熟或中熟品种。
2.整地做畦地膜覆盖要求整地质量高,必须做到地平、土细、基肥足、墒情适宜、畦要高。
整地前首先清除前茬秸秆和地里的砖瓦石块、碎膜等杂物,再每亩施人农家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要使肥与土充分混合,再将土壤耙得细碎无坷垃,然后将地整平,开好排灌渠沟,浇灌1次透水,使土壤保持足够的墒情,在表土不发粘时即起垄做畦。
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采用高畦(垄)方式。
做畦规格不同品种有所区别,早熟品种做畦高10-15厘米、宽60厘米、沟宽40厘米,覆盖幅宽90厘米的透明地膜;中熟品种做高10-15厘米、宽40-45厘米、沟宽155-160厘米的高畦,覆盖幅宽80厘米的透明地膜。
3.盖地膜整地做畦后要紧接着进行铺膜作业。
在铺膜前先喷布适量的除草剂,然后扣膜,要求拉紧铺平,使薄膜紧贴土壤表面,不留空隙,并用土将四周压平、压实,以达到最佳的土壤增温效果。
畦沟不盖膜,留作灌水追肥之用。
4.定植定植可以是先铺膜后栽苗,也可以先栽后铺膜。
先铺后栽苗的铺膜质量较好,速度较快,但栽苗困难而麻烦,后一种方法栽苗方便,速度快,省工省时,容易保证栽苗的质量,但在盖膜时易损伤冬瓜苗,也不易铺平压严。
秧苗周围的薄膜破口要用土压严,防止因大风掀起地膜而损伤幼苗和散失热量。
先定植后铺膜时要采用“苗侧套盖法”铺膜,方法见地膜覆盖一章。
5.水肥管理因为畦面盖上地膜,不便于直接在冬瓜根部浇水或追肥,只能在沟中进行,通过横向渗透供给冬瓜生长所需的水肥。
除施足底肥外,生长中可随浇水追施化肥或粪稀,必要时也可叶面喷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葫芦瓜极早熟,开花授粉后10~12d 采收嫩瓜;瓜圆球形、丰满,皮淡绿色、肉质白嫩;嫩瓜500g 左右时上市,该品种高抗病虫害,是种植无公害保健蔬菜的理想品种。
东港地区从2009年引进开始种植葫芦瓜一号,经过5年试验、示范,早春地膜覆盖栽培累计推广面积已达500hm 2,总产量达4.5万t ,平均产量为90t/hm 2,按2元/kg 计算,总产值近1亿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结合东港地区种植栽培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东港市葫芦瓜一号早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栽培方式与时间一般在冷棚内育苗,当棚外气温达到15℃时,把育好的苗定植到有地膜覆盖的大田里。
东港地区育苗时间为3月上旬,定植时间以4月上中旬为宜。
2选地及营养土配置葫芦瓜一号适应性较强,一般的土壤都可以种植,但以选择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最佳。
选择未种过瓜类作物、2~3年没有种过同类作物、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好、无病菌的土壤。
营养土包括50%土壤、50%充分腐熟农家肥,再加入少量磷酸二铵、0.25kg/m 3左右的杀菌剂(如多菌灵、敌克松等)、适量杀虫剂(如敌百虫粉剂)等,混合均匀后再用薄膜覆盖5~7d ,以充分杀死土壤中的病虫害,然后装营养钵以备用。
3催芽播种播种前要对葫芦瓜一号种子进行浸种,一般先将其放在55℃的热水中浸种并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30℃左右,继续浸种8~9h ,然后放在清水中冲洗,使种子表面的黏液全部被洗净,沥干水,即可催芽。
取塑料盆或木盆,在其中放入5cm 厚的湿润沙子,撒入种子,再在沙子上面覆盖1层湿润纱布或毛巾,最后在盆的表面覆盖1层薄膜,将盆置于25~35℃的地方,每天取出种子用30℃左右的温水洗1次,沥干水后继续催芽。
经过3~5d ,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催好芽后,每个营养钵播1粒种子。
营养钵土要保持湿润状态,标准是:抓一把土,握住,随手丢在地上又散开为宜。
在冷棚育苗,一般在葫芦瓜出苗前不揭膜,若苗床的湿度比较大,可在晴天适时揭开薄膜的两头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若苗床较干,应适时喷施适量的水,以保证葫芦瓜的种子能够正常出苗。
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为15~20℃[1-2]。
4整地施基肥定植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
底肥以农家肥为主,施充分腐熟农家肥45~75t/hm 2、磷酸二铵1500kg/hm 2、硫酸钾450kg/hm 2,进行旋耕、整地、覆盖地膜,大垄双行。
当小苗长至2~3片真叶时,及时定植。
株距40~50cm ,保苗1.2万~1.5万株/hm 2[3-4]。
5肥水管理前期少浇水,开花授粉期不浇水,坐果7d 左右,逐渐增加水分。
追肥根据植株长势而定,当苗势生长旺盛时,应控制肥水供应,防止徒长,可以喷1~2次15%的多效唑150~225g/hm 2对水225kg/hm 2。
坐瓜后,加强肥水供应,一般7~10d 喷1次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第1批瓜上市前追1次尿素225kg/hm 2,可以达到增产的作用。
每采摘一批瓜应追肥水1次。
6搭架、打顶、整枝搭“人”字架,高2m 左右,及时引蔓上架。
当主蔓长至6~8叶时,对其打顶摘心,子蔓均有雌花,保留上部2条健壮子蔓爬架,代替主蔓生长,其余子蔓留1~2个瓜并保留2叶摘心,以后的孙蔓也留1~2个瓜并保留2叶摘心,以此类推。
摘除弱小雌花、畸形瓜,留大瓜。
对细弱枝、老叶、病叶应及时剪除,以增强透光通风条件。
7保花保果葫芦瓜一号属于雌性异花植物,可以采取人工授粉和激素处理的方法来提高坐果率。
葫芦瓜一号在晚上开花,可以在晚间摘下盛开的雄花,去掉花瓣,然后将花粉均匀地涂在雌花柱头上,若当天晚上没有授粉完毕,可在第2天9:00以前继续授粉[5-6]。
若葫芦瓜一号的雌花较少,可适当喷施1次150mg/kg 乙烯利,促进生长出更多的雌花,增加喷施乙烯利的次数,可连续着生更多的雌花,但雄花会相应减少。
雌花的数量增加后,应增加追肥量。
8病虫害防治一是禁止与瓜类作物连作,实行轮作制,高畦栽培,雨季及时排水。
二是药剂防治。
白粉病可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5~7d 喷1次,连续喷2次;霜霉病可用50%百菌清500倍液防治;枯萎病可用20%甲基立枯灵1000倍液灌根防治;炭疽病可用50%百菌清500倍液或抗霉菌素2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
虫害可用功夫2000倍液或敌杀死2000倍液防治[7-8]。
9及时采收在雌花开花授粉后10~12d 瓜长到500g 左右时,及时收获上市。
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对葫芦瓜一号的产量和品(下转第122页)东港市葫芦瓜一号早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赵晓宇(辽宁省东港市种子管理站,辽宁东港118300)摘要地膜覆盖种植葫芦瓜,平均产量90t/hm 2,经济效益显著。
分别从育苗、定植、地膜覆盖、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介绍葫芦瓜一号早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期为该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葫芦瓜一号;早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辽宁东港中图分类号S642.6.0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5)01-0119-01收稿日期2014-11-24园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期119园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期!!!!!!!!!!!!!!!!!!!!!!!!!!!!!!!!!!!!!!!!!!!!!!!!!!!!!!!!!!!!!!!!!!!!!!!!!!!!!!!!!!!!!!!!!!!!!!(上接第119页)质造成影响。
10参考文献[1]顾春梅.早春大棚瓠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0):113,115.[2]房保亚,李小云,杨福荣,等.瓠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14(3):86,61.[3]阿米娜牙生,努尔买买提·吐尔逊.葫芦瓜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0(6):58.[4]岑家兰.早春葫芦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9(3):34-35.[5]甘凤娟,岑家兰.早春葫芦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农学报,2009(1):71-73.[6]计建科,浦超群,李建军,等.大棚瓠瓜冬春爬地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07-110.[7]王永和,倪宏正.大棚瓠瓜春提前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11):163-165.[8]张玲,张继晴,潘慧,等.北方地区苦瓜露地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4(2):80,49.(上接第120页)99%绿颖400倍液,兼治菜青虫。
五是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从定植到10月中旬,每株有虫量0.5头时用药防治;选用15%安打乳油(安全间隔期30d )3000倍液喷雾。
六是蚜虫,从定植到11月,在株害率达10%以上时可用药防治;可选用70%的艾美乐水分散粒剂(安全间隔期20d )15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安全间隔期20d )1500倍液+99%绿颖400倍液喷雾。
选用抗病性较强的西兰花品种进行种植。
对于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虫害,积极应用其性诱剂防虫。
同时可利用小菜蛾等成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在田中安装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每0.33~0.67hm 2安装1盏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
也可应用20~22目防虫网覆盖整个菜田,可有效防止小菜蛾危害发生。
6适时采收西兰花适时收获的标志为以手感花蕾粒开始有些松动或花球边缘的花蕾粒略有松散,花球表面紧密并平整、无凹凸。
过早或过迟收获都会对西兰花的产量及品质不利。
采收时宜选择晴天清晨或傍晚,用不锈钢刀具将花球连同10cm 左右长的肥嫩花茎一起割下,置于避光阴凉处,尽快包装上市销售。
7参考文献[1]苏英京.青花菜应对日本农残“肯定列表”生产技术规范[J].中国瓜菜,2007(5):49-50.[2]蔡恩广,陈善梅,苏英京.出口花椰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J].上海蔬菜,2007(3):16-17.[3]刘国才.日光温室西兰花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8(2):18-19.[4]刘国民,郑胜龙,高柏群,等.西兰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宁波农业科技,2007(3):26-27.[5]刘如魁,袁素华.关于西兰花丰产栽培技术的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13):79-80.[6]夏培琦,张守霞,韩继堂,等.高寒山区西兰花夏播秋延后高效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2(6):115.[7]杨东文,陈爽.西兰花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学,2008(10):56-58.度、耳片直径均优于传统的棉籽壳培养基,并且生物转化率最高能达到15.6%。
3.2.5制作有机肥料。
将甘草渣制作成有机肥料,由于甘草渣中含有较多的有益成分,故制作的有机肥料中含有一定量的氮、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可用于各种农作物,能显著提高产量、改善产品质量[16]。
3.2.6制纸或纸板。
丁树桥等[17]以实用化工厂提取甘草糖苷后的甘草渣生产出可食用的甘草纸浆,并以其为原料抄造出纸、纸板或模具成型的制品,这些产品可用于食品、药品的工艺或成品包装,并且包装可以不用拆封直接食用,既方便又快捷,此专利提供了一种可食用的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型包装材料。
3.2.7制备硝化纤维。
吉媛媛[18]研究发现,甘草渣中的纤维素含量为30.78%,以甘草渣中的纤维素为原料制备硝化纤维素,产量可达130%,且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易行。
但由于制得的硝化纤维灰分较高,产率较低,故该生产工艺还需进一步优化。
3.2.8制成稳定剂。
甘草渣经过一定处理后,可制成稳定剂,应用于消防灭火器及石油钻井业;也能配制杀虫剂用的可湿、扩散、粘合剂[19]。
4结语由于甘草酸较高的药用价值,使得甘草资源过量开采,甘草面积逐年下降,因此,合理地使用和加工甘草渣,不仅能降低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还能延长甘草加工行业产业链,提高甘草的附加值,进而提升甘草加工行业整体经济效益。
5参考文献[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67-572.[2]崔永明.甘草次生代谢产物分离纯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3]李学禹.甘草属分类系统与新分类群的研究[J].植物研究,1993,13(1):14-43.[4]梁冰,杨爱馥,黄风兰.甘草属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7(1):115-119.[5]王立,李家恒.中国甘草属植物研究进展[J].革业科学,1999,16(4):28-31.[6]朱鑫昌,李志娟,朱卫峰.我国甘草资源市场现状及生产技术[J].新疆化工,2002(4):13-16.[7]刘伯衡,李学禹,田丽萍,等.新疆产甘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J].干旱区研究,1992,9(1):39-45.[8]杨晓辉.甘草废渣中的有机成分鉴定[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6,9(3):35-37.[9]高发奎,张数蔚,杨晓辉,等.甘草废渣的开发利用技术[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2(1):27-28.[10]郭明,李连瑞,龚明福,等.微贮甘草渣粗饲料技术:中国.1322483[P].2001-11-21.[11]蔡奎燕.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国,1352887[P].2001-11-24.[12]王芸芸,刘利军,马俊俊.甘草渣固体发酵后总黄酮的提取研究[J].动物保健品,2009(3):44-46.[13]马红艳,木合布力·阿布力孜,郑大成.新疆甘草药渣黄酮提取工艺研究及其含量测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326-329.[14]龚明福,胡建华.甘草渣栽培食用菌研究初探[J].食用菌,2005(4):32.[15]李淑琴,张力军.甘草栽培黑木耳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2(2):29-30.[16]王伟业,王玉珍.甘草渣制作生物有机肥技术[J].农村科技,2010(4):20.[17]丁树桥,丁树刚.甘草纸浆及其制品:中国,1126262[P].1996-07-10.[18]吉媛媛.利用甘草渣制备羧甲基纤维素[J].山西化工,1997(2):43.[19]张继,姚健,丁兰,等.甘草的利用研究进展[J].草原与草坪,2000,2(89):12-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