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17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小结课堂练习(无答案)2_3
高中数学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章末复习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高二选修2-3数学试题

章末复习课[整合·网络构建][警示·易错提醒]1.“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的区别.“互斥事件”是说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相互独立事件”是说一个事件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2.对独立重复试验要准确理解.(1)独立重复试验的条件:第一,每次试验是在同样条件下进行;第二,任何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相等;第三,每次试验都只有两种结果,即事件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2)独立重复试验概率公式的特点:关于P(X=k)=C k n p k(1-p)n-k,它是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其中n是重复试验次数,p是一次试验中某事件A发生的概率,k是在n次独立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的次数,弄清公式中n,p,k的意义,才能正确运用公式.3.(1)准确理解事件和随机变量取值的意义,对实际问题中事件之间的关系要清楚.(2)认真审题,找准关键字句,提高解题能力.如“至少有一个发生”“至多有一个发生”“恰有一个发生”等.(3)常见事件的表示.已知两个事件A、B,则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为A∪B;都发生为A·B;都不发生为—A ·—B ;恰有一个发生为(—A ·B)∪(A·—B );至多有一个发生为(—A ·—B )∪(—A ·B)∪(A·—B ).4.对于条件概率,一定要区分P(AB)与P(B|A).5.(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若存在则必唯一,期望E (ξ)的值可正也可负,而方差的值则一定是一个非负值.它们都由ξ的分布列唯一确定.(2)D (ξ)表示随机变量ξ对E (ξ)的平均偏离程度.D (ξ) 越大表明平均偏离程度越大,说明ξ的取值越分散;反之D (ξ)越小,ξ的取值越集中.(3)D (aξ+b )=a 2D (ξ),在记忆和使用此结论时,请注意D (aξ+b )≠aD (ξ)+b ,D (aξ+b )≠aD (ξ).6.对于正态分布,要特别注意N (μ,σ2)由μ和σ唯一确定,解决正态分布问题要牢记其概率密度曲线的对称轴为x =μ.专题一 条件概率的求法条件概率是高考的一个热点,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是大题中的一个部分,难度中等.[例1] 坛子里放着7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鸭蛋,其中有4个是绿皮的,3个是白皮的.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拿出2个鸭蛋,求:(1)第1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概率;(2)第1次和第2次都拿出绿皮鸭蛋的概率;(3)在第1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条件下,第2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概率.解:设“第1次拿出绿皮鸭蛋”为事件A ,“第2次拿出绿皮鸭蛋”为事件B ,则“第1次和第2次都拿出绿皮鸭蛋”为事件AB .(1)从7个鸭蛋中不放回地依次拿出2个的事件数为n (Ω)=A 27=42, 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n (A )=A 14×A 16=24. 于是P (A )=n (A )n (Ω)=2442=47.(2)因为n (AB )=A 24=12, 所以P (AB )=n (AB )n (Ω)=1242=27.(3)法一 由(1)(2)可得,在第1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条件下,第2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概率为P (B |A )=P (AB )P (A )=27÷47=12. 法二 因为n (AB )=12,n (A )=24, 所以P (B |A )=n (AB )n (A )=1224=12.归纳升华解决概率问题的步骤.第一步,确定事件的性质:古典概型、互斥事件、独立事件、独立重复试验、条件概率,然后把所给问题归结为某一种.第二步,判断事件的运算(和事件、积事件),确定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还是同时发生,分别运用相加或相乘事件公式.第三步,利用条件概率公式求解:(1)条件概率定义:P (B |A )=P (AB )P (A ).(2)针对古典概型,缩减基本事件总数P (B |A )=n (AB )n (A ).[变式训练] 已知100件产品中有4件次品,无放回地从中抽取2次每次抽取1件,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第一次取到次品,第二次取到正品; (2)两次都取到正品.解:设A ={第一次取到次品},B ={第二次取到正品}.(1)因为100件产品中有4件次品,即有正品96件,所以第一次取到次品的概率为P (A )=4100,第二次取到正品的概率为P (B |A )=9699,所以第一次取到次品,第二次取到正品的概率为P (AB )=P (A )P (B |A )=4100×9699=32825. (2)因为A ={第一次取到次品},且P (A )=1-P (A )=96100, P (B |A )=9599,所以P (AB )=P (A )P (B |A )=96100×9599=152165. 专题2 独立事件的概率要正确区分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准确应用相关公式解题,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事件,相互独立事件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没有影响.[例2] 某射击小组有甲、乙两名射手,甲的命中率为P 1=23,乙的命中率为P 2,在射击比赛活动中每人射击两发子弹则完成一次检测,在一次检测中,若两人命中次数相等且都不少于一发,则称该射击小组为“先进和谐组”.(1)若P 2=12,求该小组在一次检测中荣获“先进和谐组”的概率.(2)计划在2018年每月进行1次检测,设这12次检测中该小组获得“先进和谐组”的次数为ξ,如果E (ξ)≥5,求P 2的取值X 围.解析:(1)因为P 1=23,P 2=12,根据“先进和谐组”的定义可得,该小组在一次检测中荣获“先进和谐组”的包括两人两次都射中,两人恰好各射中一次,所以该小组在一次检测中荣获“先进和谐组”的概率P =⎝⎛⎭⎪⎫C 12·23·13·⎝ ⎛⎭⎪⎫C 12·12·12+⎝ ⎛⎭⎪⎫23·23⎝ ⎛⎭⎪⎫12·12=13.(2)该小组在一次检测中荣获“先进和谐组”的概率P =⎝⎛⎭⎪⎫C 12·23·13[C 12·P 2·(1-P 2)]+⎝ ⎛⎭⎪⎫23·23()P 2·P 2=89P 2-49P 22, 又ξ~B (12,P ),所以E (ξ)=12P , 由E (ξ)≥5知,⎝ ⎛⎭⎪⎫89P 2-49P 22·12≥5,解得34≤P 2≤1.[变式训练] 甲、乙两射击运动员分别对一目标射击1次,甲射中的概率为0.8,乙射中的概率为0.9,求:(1)2人都射中目标的概率. (2)2人中恰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 (3)2人中至少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解:记“甲射击1次,击中目标”为事件A ,“乙射击1次,击中目标”为事件B ,则A 与B ,与B , A 与B ,与为相互独立事件.(1)2人都射中目标的概率为P (AB )=P (A )·P (B )=0.8×0.9=0.72.(2)“2人中恰有1人射中目标”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甲射中、乙未射中(事件A 发生),另一种是甲未射中、乙射中(事件B 发生).根据题意,知事件A 与B 互斥,所求的概率为P =P (A )+P (B )=P (A )P ()+P ()P (B )=0.8×(1-0.9)+(1-0.8)×0.9=0.08+0.18=0.26.(3)“2人中至少有1人射中目标”包括“2人都射中”和“2人中有1人射中”2种情况,其概率为P =P (AB )+[P (A )+P (B )]=0.72+0.26=0.98.专题三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二项分布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要准确理解、熟练运用其概率公式P n (k )=C kn ·p k(1-p )n -k,k =0,1,2,…,n ,高考以解答题为主,有时也用选择题、填空题形式考查.[例3] 现有10道题,其中6道甲类题,4道乙类题,X 同学从中任取3道题解答. (1)求X 同学所取的3道题至少有1道乙类题的概率;(2)已知所取的3道题中有2道甲类题,1道乙类题.设X 同学答对每道甲类题的概率都是35,答对每道乙类题的概率都是45,且各题答对与否相互独立.用X 表示X 同学答对题的个数,求X 为1和3的概率.解:(1)设事件A =“ X 同学所取的3道题至少有1道乙类题”,则有A =“X 同学所取的3道题都是甲类题”.因为P (— A )=C 36C 310=16,所以P (A )=1-P (— A )=56.(2)P (X =1)=C 12⎝ ⎛⎭⎪⎫351·⎝ ⎛⎭⎪⎫251·15+C 02⎝ ⎛⎭⎪⎫350·⎝ ⎛⎭⎪⎫252·45=28125; P (X =3)=C 22⎝ ⎛⎭⎪⎫352·⎝ ⎛⎭⎪⎫25·45=36125. 归纳升华解决二项分布问题必须注意: (1)对于公式P n (k )=C k n ·p k (1-p )n -k,k =0,1,2,…,n 必须在满足“独立重复试验”时才能运用,否则不能应用该公式.(2)判断一个随机变量是否服从二项分布,关键有两点:一是对立性,即一次试验中,事件发生与否两者必有其一;二是重复性,即试验独立重复地进行了n 次.[变式训练] 口袋中装有大小、轻重都无差别的5个红球和4个白球,每一次从袋中摸出2个球,若颜色不同,则为中奖.每次摸球后,都将摸出的球放回口袋中,则3次摸球恰有1次中奖的概率为()A.80243B.100243C.80729D.100729解析:每次摸球中奖的概率为C 14C 15C 29=2036=59,由于是有放回地摸球,故3次摸球相当于3次独立重复实验, 所以3次摸球恰有1次中奖的概率P =C 13×59×⎝ ⎛⎭⎪⎫1-592=80243.答案:A专题四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在实际问题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 [例4] (2016·某某卷)某小组共10人,利用假期参加义工活动,已知参加义工活动次数为1,2,3的人数分别为3,3,4.现从这10人中随机选出2人作为该组代表参加座谈会.(1)设A 为事件“选出的2人参加义工活动次数之和为4”,求事件A 发生的概率; (2)设X 为选出的2人参加义工活动次数之差的绝对值,求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解:(1)由已知,有P (A )=C 13C 14+C 23C 210=13. 所以,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13.(2)随机变量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 P (X =0)=C 23+C 23+C 24C 210=415, P (X =1)=C 13C 13+C 13C 14C 210=715, P (X =2)=C 13C 14C 210=415.所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X 0 1 2 P415715415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E (X )=0×415+1×715+2×415=1.归纳升华(1)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有以下三个步骤:①明确随机变量X 取哪些值;②计算随机变量X 取每一个值时的概率;③将结果用表格形式列出.计算概率时要注意结合排列组合知识.(2)均值和方差的求解方法是:在分布列的基础上利用E (X )=x 1p 1+x 2p 2+…+x i p i +…+x n p n 求出均值,然后利用D (X )=∑i =1n[x i -E (X )]2p i 求出方差.[变式训练] 根据以往的经验,某工程施工期间的降水量X (单位:mm)对工期的影响如下表:0.3,0.7,0.9,求:(1)工期延误天数Y 的均值与方差.(2)在降水量至少是300的条件下,工期延误不超过6天的概率.解:(1)由已知条件有P (X <300)=0.3,P (300≤X <700)=P (X <700)-P (X <300)=0.7-0.3=0.4,P (700≤X <900)=P (X <900)-P (X <700)=0.9-0.7=0.2. P (X ≥900)=1-P (X <900)=1-0.9=0.1.所以Y 的分布列为于是,E (Y )=0×0.3D (Y )=(0-3)2×0.3+(2-3)2×0.4+(6-3)2×0.2+(10-3)2×0.1=9.8.故工期延误天数Y 的均值为3,方差为9.8.(2)由概率的加法公式,P (X ≥300)=1-P (X <300)=0.7, 又P (300≤X <900)=P (X <900)-P (X <300)=0.9-0.3=0.6. 由条件概率,得P (Y ≤6|X ≥300)=P (X <900|X ≥300)=P (300≤X <900)P (X ≥300)=0.60.7=67.故在降水量X 至少是300的条件下,工期延误不超过6天的概率是67.专题五 正态分布及简单应用高考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考查正态曲线的形状特征与性质,抓住其对称轴是关键. [例5] 某市去年高考考生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 (500,502),现有25 000名考生,试确定考生成绩在550~600分的人数.解:因为考生成绩X ~N (500,502),所以μ=500,σ=50,所以P (550<X ≤600)=12[P (500-2×50<X ≤500+2×50)-P (500-50<X ≤500+50)]=12(0.954 4-0.682 6)=0.135 9.故考生成绩在550~600分的人数为25 000×0.135 9≈3 398(人). 归纳升华正态分布概率的求法1.注意3σ原则,记住正态总体在三个区间内取值的概率.2.注意数形结合.由于正态分布密度曲线具有完美的对称性,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因此运用对称性结合图象解决某一区间内的概率问题成为热点问题.[变式训练] 某镇农民年收入服从μ=5 000元,σ=200元的正态分布.则该镇农民平均收入在5 000~5 200元的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解析:设X 表示此镇农民的平均收入,则X ~N (5 000,2002). 由P (5 000-200<X ≤5 000+200)=0.682 6. 得P (5 000<X ≤5 200)=0.682 62=0.341 3.故此镇农民平均收入在5 000~5 200元的人数的百分比为34.13%. 答案:34.13% 专题六 方程思想方程思想是解决概率问题中的重要思想,在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两个或三个事件的概率时常会用到方程思想.即根据题设条件列出相关未知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求得结果.[例6] 甲、乙、丙三台机床各自独立地加工同一种零件,已知甲机床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而乙机床加工的零件不是一等品的概率为14,乙机床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而丙机床加工的零件不是一等品的概率为112,甲、丙两台机床加工的零件都是一等品的概率为29.(1)分别求甲、乙、丙三台机床各自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的概率;(2)从甲、乙、丙加工的零件中各取一个检验,求至少有一个一等品的概率. 解:记A ,B ,C 分别为甲、乙、丙三台机床各自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的事件. 由题设条件有⎩⎪⎨⎪⎧P (A — B )=14,P (B — C )=112,P (AC )=29,即⎩⎪⎨⎪⎧P (A )[1-P (B )]=14, ①P (B )[1-P (C )]=112,②P (A )P (C )=29. ③由①③得P (B )=1-98P (C ),代入②得27[P (C )]2-51P (C )+22=0.解得P (C )=23或P (C )=119(舍去).将P (C )=23分别代入②③可得P (A )=13,P (B )=14.故甲、乙、丙三台机床各自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的概率分别是13,14,23.(2)记D 为从甲、乙、丙加工的零件中各取一个检验,至少有一个一等品的事件.则P (D )=1-P (— D )=1-[1-P (A )][1-P (B )][1-P (C )]=1-23×34×13=56.故从甲、乙、丙加工的零件中各取一个检验,至少有一个一等品的概率为56.归纳升华(1)在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时,常利用分布列的性质:①p 1≥0,i =1,2,3,…,n ;②∑i =1np i =1,列出方程或不等式求出未知数.(2)在求两个或多个概率时,常根据不同类型的概率公式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数. [变式训练] 若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ξ 0 1 P9a 2-a3-8a求常数a 解:由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性质得⎩⎪⎨⎪⎧9a 2-a +3-8a =1,0≤9a 2-a ≤1,0≤3-8a ≤1,解得a =23(舍去)或a =13.所以,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ξ 0 1 P2313。
高中数学选修2-3(人教B版)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描述:例题:高中数学选修2-3(人教B版)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一、学习任务1. 了解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会求某些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 通过实例理解两点分布、超几何分布,理解其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简单的运用.二、知识清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三、知识讲解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在随机试验中,我们确定了一个对应关系,使得每一个试验结果都用一个确定的数字表示.在这种对应关系下,数字随着试验结果的变化而变化.像这种随着试验结果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随机变量常用字母 ,,,, 表示.如果随机变量 的所有可能的取值都能一一列举出来,则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 Y ξη⋯X 投掷均匀硬币一次,随机变量为( )A.出现正面的次数 B.出现正面或反面的次数C.掷硬币的次数 D.出现正、反面次数之和解:A掷一枚硬币,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正面向上或反面向上,以一个标准如正面向上的次数来描述一个随机试验,那么正面向上的次数就是随机变量 , 的取值是 ,,故选 A.而 B 中的事件是必然事件,C 中掷硬币次数是 ,不是随机变量,D 中对应的事件是必然事件,故选 A.ξξ011下列所述:①某座大桥一天经过的车辆数 ;②某无线电寻呼台一天内收到寻呼次数 ;③一天之内的温度 ;④一位射手对目标进行射击,击中目标得 分,未击中目标得 分,用 表示该射手在一次射击中的得分.其中 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B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判断一个随机变量是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就是看这一变量的所有可能的取值是否可以一一列出.①②④中的 可能取的值,可以一一列举出来,而③中的 可以取某一区间内的一切值,不可以一一列出.X X X 10X X X X。
高中数学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章末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A版高二选修2-3数学试题

章末综合检测(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个高尔夫球中有3个合格、1个不合格,每次任取一个,不放回地取两次,若第一次取到合格的高尔夫球,则第二次取到合格高尔夫球的概率为( )A.12 B .23 C.34D .45解析:选B.法一:记事件A ={第一次取到合格的高尔夫球}, 事件B ={}第二次取到合格的高尔夫球.由题意可得P (AB )=3×24×3=12,P (A )=3×34×3=34,所以P (B |A )=P (AB )P (A )=1234=23.法二:记事件A ={}第一次取到合格的高尔夫球,事件B ={}第二次取到合格的高尔夫球,由题意可得事件B 发生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n (AB )=3×2=6,事件A 发生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n (A )=3×3=9.所以P (B |A )=n (AB )n (A ) =69 =23.2.设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P (X =i )=a (13)i(i =1,2,3),则a 的值为( )A .1B .913 C.1113D .2713解析:选D.因为P (X =1)=a 3,P (X =2)=a 9,P (X =3)=a 27.所以a 3+a 9+a 27=1,所以a =2713.3.甲、乙两颗卫星同时独立的监测台风.在同一时刻,甲、乙两颗卫星准确预报台风的概率分别为0.8和0.75,则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一颗卫星预报准确的概率为( )A .0.95B .0.6C .0.05D .0.4解析:选A.法一: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一颗卫星预报准确可分为:①甲预报准确,乙预报不准确;②甲预报不准确,乙预报准确;③甲预报准确,乙预报准确.这三个事件彼此互斥,故至少有一颗卫星预报准确的概率为0.8×(1-0.75)+(1-0.8)×0.75+0.8×0.75=0.95.法二:“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一颗卫星预报准确”的对立事件是“在同一时刻两颗卫星预报都不准确”,故至少有一颗卫星预报准确的概率为1-(1-0.8)×(1-0.75)=0.95.4.已知随机变量X ~B ⎝ ⎛⎭⎪⎫6,12,则D (2X +1)等于( ) A .6 B .4 C .3D .9解析:选A.因为D (2X +1)=D (X )×22=4D (X ),D (X )=6×12×⎝ ⎛⎭⎪⎫1-12=32,所以D (2X +1)=4×32=6.5.如果随机变量X 表示抛掷一个各面分别标有1,2,3,4,5,6的均匀的正方体向上面的数字,则随机变量X 的均值为( )A .2.5B .3C .3.5D .4解析:选C.P (X =k )=16(k =1,2,3,…,6),所以E (X )=1×16+2×16+…+6×16=16(1+2+…+6)=16×6×(1+6)2=3.5.6.若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其正态曲线上的最高点的坐标是(10,12),则该随机变量的方差等于( )A .10B .100 C.2πD .2π解析:选C.由正态分布密度曲线上的最高点⎝ ⎛⎭⎪⎫10,12知12π·σ=12,即σ=2π,所以D (X )=σ2=2π.7.已知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如下:若E (ξ)=2,则D (ξ)A .0 B .2 C .1D .12解析:选A.由题意得a =1-13=23,所以E (ξ)=13m +23n =2,即m +2n =6.又D (ξ)=13×(m -2)2+23(n -2)2=2(n -2)2,所以当n =2时,D (ξ)取最小值为0.8.设随机变量X ~N (μ,σ2)且P (X <1)=12,P (X >2)=p ,则P (0<X <1)的值为( )A .12pB .1-pC .1-2pD .12-p 解析:选D.由正态曲线的对称性知P (X <1)=12,故μ=1,即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 =1对称,于是P (X <0)=P (X >2),所以P (0<X <1)=P (X <1)-P (X <0)=P (X <1)-P (X >2)=12-p .9.排球比赛的规则是5局3胜制(无平局),在某排球比赛中,甲队在每局比赛中获胜的概率都相等,为23,前2局中乙队以2∶0领先,则最后乙队获胜的概率是( )A .49B .827C .1927D .4081解析:选C.最后乙队获胜的概率含3种情况:(1)第三局乙胜;(2)第三局甲胜,第四局乙胜;(3)第三局和第四局都是甲胜,第五局乙胜.故最后乙队获胜的概率P =13+23×13+⎝ ⎛⎭⎪⎫23×13=1927,故选C. 10.节日期间,某种鲜花进货价是每束2.5元,销售价每束5元;节日卖不出去的鲜花以每束1.6元价格处理.根据前五年销售情况预测,节日期间这种鲜花的需求量X 服从如表所示的分布列若进这种鲜花500A .706元 B .690元 C .754元D .720元解析:选A.因为E (X )=200×0.2+300×0.35+400×0.3+500×0.15=340, 所以利润的均值为340×(5-2.5)-(500-340)×(2.5-1.6)=706元,故选A. 11.某个游戏中,一个珠子按如图所示的通道,由上至下滑下,从最下面的六个出口出来,规定猜中者为胜,如果你在该游戏中,猜得珠子从出口3出来,那么你取胜的概率为( )A .516B .532C .16D .以上都不对解析:选A.由于珠子在每个叉口处有“向左”和“向右”两种走法,因而基本事件个数为25.而从出口3出来的每条线路中有2个“向右”和3个“向左”,即共C 25条路线,故所求的概率为C 2525=516.12.某商家进行促销活动,促销方案是顾客每消费1 000元,便可以获得奖券1X ,每X 奖券中奖的概率为15,若中奖,则商家返还中奖的顾客现金1 000元.小王购买一套价格为2 400元的西服,只能得到2X 奖券,于是小王补偿50元给一同事购买一件价格为600元的便服,这样小王就得到了3X 奖券.设小王这次消费的实际支出为ξ元,则E (ξ)=( )A .1 850B .1 720C .1 560D .1 480解析:选A.根据题意知,ξ的可能取值为2 450,1 450,450,-550,且P (ξ=2 450)=⎝ ⎛⎭⎪⎫45=64125,P (ξ=1 450)=C 13⎝ ⎛⎭⎪⎫15⎝ ⎛⎭⎪⎫45=48125,P (ξ=450)=C 23⎝ ⎛⎭⎪⎫15·⎝ ⎛⎭⎪⎫45=12125,P (ξ=-550)=C 33⎝ ⎛⎭⎪⎫15=1125,所以E (ξ)=2 450×64125+1 450×48125+450×12125+(-550)×1125=1 850.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邮局工作人员整理,从一个信箱中任取一封信,记一封信的质量为X (单位:克),如果P (X <10)=0.3,P (10≤X ≤30)=0.4,那么P (X >30)等于________.解析:根据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性质,可知P (X <10)+P (10≤X ≤30)+P (X >30)=1,故P (X >30)=1-0.3-0.4=0.3.答案:0.314.一批产品的二等品概率为0.02,从这批产品中每次随机取一件,有放回地抽取100次,X 表示抽到的二等品件数, 则D (X )=________.解析:X ~B (100,0.02),所以D (X )=np (1-p )=100×0.02×0.98=1.96. 答案:1.9615.一个均匀小正方体的6个面中,三个面上标注数字0,两个面上标注数字1,一个面上标注数字2.将这个小正方体抛掷2次,则向上的数字之积的数学期望是________.解析:设ξ表示两次向上的数字之积, 则P (ξ=1)=13×13=19,P (ξ=2)=C 12×13×16=19,P (ξ=4)=16×16=136,P (ξ=0)=34,所以E (ξ)=1×19+2×19+4×136=49.答案:4916.在等差数列{a n }中,a 4=2,a 7=-4,现从{a n }的前10项中随机取数,每次取出一个数,取后放回,连续取数3次,假设每次取数互不影响,那么在这三次取数中,取出的数恰好为两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的概率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解析:由a 4=2,a 7=-4可得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0-2n (n =1,2,3,…).{a n }的前10项分别为8,6,4,2,0,-2,-4,-6,-8,-10.由题意知三次取数相当于三次独立重复试验,在每次试验中取得正数的概率为25,取得负数的概率为12,在三次取数中,取出的数恰好为两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的概率为C 23⎝ ⎛⎭⎪⎫25⎝ ⎛⎭⎪⎫12=625. 答案:625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某一射手射击所得环数X 的分布列如下:(1)求m (2)求此射手“射击一次命中的环数≥7”的概率.解:(1)由分布列的性质得m =1-(0.02+0.04+0.06+0.09+0.29+0.22)=0.28. (2)P (射击一次命中的环数≥7)=0.09+0.28+0.29+0.22=0.88.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同学参加科普知识竞赛,需回答三个问题,竞赛规则规定:答对第一、二、三个问题分别得100分、100分、200分,答错得零分.假设这名同学答对第一、二、三个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8、0.7、0.6,且各题答对与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1)求这名同学得300分的概率; (2)求这名同学至少得300分的概率.解:记“这名同学答对第i 个问题”为事件A i (i =1,2,3),则P (A 1)=0.8,P (A 2)=0.7,P (A 3)=0.6.(1)这名同学得300分的概率P 1=P (A 1A —2A 3)+P (A —1A 2A 3)=P (A 1)P (A —2)P (A 3)+P (A —1)P (A 2)P (A 3)=0.8×0.3×0.6+0.2×0.7×0.6=0.228. (2)这名同学至少得300分的概率P 2=P 1+P (A 1A 2A 3)=0.228+P (A 1)·P (A 2)·P (A 3)=0.228+0.8×0.7×0.6=0.564.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某单位甲、乙、丙三个部门的员工人数分别为24,16,16.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7人,进行睡眠时间的调查.(1)应从甲、乙、丙三个部门的员工中分别抽取多少人?(2)若抽出的7人中有4人睡眠不足,3人睡眠充足,现从这7人中随机抽取3人做进一步的身体检查.(i)用X 表示抽取的3人中睡眠不足的员工人数,求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ii)设A 为事件“抽取的3人中,既有睡眠充足的员工,也有睡眠不足的员工”,求事件A 发生的概率.解:(1)由已知,甲、乙、丙三个部门的员工人数之比为3∶2∶2,由于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7人,因此应从甲、乙、丙三个部门的员工中分别抽取3人,2人,2人.(2)(i)随机变量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 P (X =k )=C k4·C 3-k3C 37(k =0,1,2,3). 所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E (X )=0×35+1×35+2×35+3×435=127.(ii)设事件B 为“抽取的3人中,睡眠充足的员工有1人,睡眠不足的员工有2人”;事件C 为“抽取的3人中,睡眠充足的员工有2人,睡眠不足的员工有1人”,则A =B ∪C ,且B 与C 互斥.由(i)知,P (B )=P (X =2),P (C )=P (X =1),故P (A )=P (B ∪C )=P (X =2)+P (X =1)=67.所以,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67.20.(本小题满分12分)进货商当天以每份1元的进价从报社购进某种报纸,以每份2元的价格售出.若当天卖不完,剩余报纸以每份0.5元的价格被报社回收.根据市场统计,得到这个月的日销售量X (单位:份)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将频率视为概率.(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a 的值;(2)若进货量为n (单位:份),当n ≥X 时,求利润Y 的表达式; (3)若当天进货量n =400,求利润Y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E (Y ).解:(1)由题图可得,100a +0.002×100+0.003×100+0.003 5×100=1,解得a =0.001 5.(2)因为n ≥X ,所以Y =(2-1)X -0.5(n -X )=1.5X -0.5n .(3)销售量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200,300,400,500,由第二问知对应的Y 分别为100,250,400.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P (Y =100)=P (X =200)=0.20, P (Y =250)=P (X =300)=0.35, P (Y =400)=P (X ≥400)=0.45.利润Y 的分布列为Y 100 250 400 P0.200.350.45所以E (Y )21.(本小题满分12分)现有4个人去参加某娱乐活动,该活动有甲、乙两个游戏可供参加者选择,为增加趣味性,约定:每个人通过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决定自己去参加哪个游戏,掷出点数为1或2的人去参加甲游戏,掷出点数大于2的人去参加乙游戏.(1)求这4个人中恰有2人去参加甲游戏的概率;(2)求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游戏的人数大于去参加乙游戏的人数的概率;(3)用X 、Y 分别表示这4个人去参加甲、乙游戏的人数,记ξ=|X -Y |,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解:(1)依题意,这4人中,每个人去参加甲游戏的概率为13,去参加乙游戏的概率为23.设“这4个人中恰有i 人去参加甲游戏”为事件A i (i =0,1,2,3,4),则P (A i )=C i 4⎝ ⎛⎭⎪⎫13i ⎝ ⎛⎭⎪⎫234-i .这4个人中恰有2人去参加甲游戏的概率为P (A 2)=C 24⎝ ⎛⎭⎪⎫132⎝ ⎛⎭⎪⎫232=827. (2)设“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游戏的人数大于去参加乙游戏的人数”为事件B ,则B =A 3∪A 4.由于A 3与A 4互斥,故P (B )=P (A 3)+P (A 4)=C 34⎝ ⎛⎭⎪⎫133⎝ ⎛⎭⎪⎫23+C 44⎝ ⎛⎭⎪⎫134=19. 所以,这4个人中去参加甲游戏的人数大于去参加乙游戏的人数的概率为19.(3)ξ的所有可能的取值为0,2,4.由于A 1与A 3互斥,A 0与A 4互斥,故P (ξ=0)=P (A 2)=827,P (ξ=2)=P (A 1)+P (A 3)=4081,P (ξ=4)=P (A 0)+P (A 4)=1781,所以ξ的分布列是22.(本小题满分12分)该店铺中的A ,B ,C 三种商品有购买意向.该淘宝小店推出买一种送5元优惠券的活动.已知某网民购买A ,B ,C 商品的概率分别为23,p 1,p 2(p 1<p 2),至少购买一种的概率为2324,最多购买两种的概率为34.假设该网民是否购买这三种商品相互独立.(1)求该网民分别购买B ,C 两种商品的概率;(2)用随机变量X 表示该网民购买商品所享受的优惠券钱数,求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解:(1)由题意可知至少购买一种的概率为2324,所以一种都不买的概率为1-2324=124,即⎝ ⎛⎭⎪⎫1-23(1-p 1)(1-p 2)=124.① 又因为最多购买两种商品的概率为34,所以三种都买的概率为1-34=14,即23p 1p 2=14.② 联立①②,解得⎩⎪⎨⎪⎧p 1=12,p 2=34或⎩⎪⎨⎪⎧p 1=34,p 2=12.因为p 1<p 2,所以某网民购买B ,C 两种商品的概率分别为p 1=12,p 2=34.(2)用随机变量X 表示该网民购买商品所享受的优惠券钱数,由题意可得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5,10,15.则P (X =0)=124,P (X =5)=23×12×14+13×12×14+13×12×34=14,P (X =10)=23×12×14+23×12×34+13×12×34=1124, P (X =15)=23×12×34=14.所以X 的分布列为则E (X )=0×124+5×14+10×24+15×4=12.。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

§2.1.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一(总第18课时)【典型范例】(以下内容不要求学生预习时完成)例1.写出下列各随机变量可能取值:(1)抛掷一枚骰子得到的点数.(2)袋中装有6个红球,4个白球,从中任取5个球,其中所含白球的个数(3)抛掷两枚骰子得到的点数构成的数对之和(4)某项试验的成功率为0.001,在n次试验中成功的次数.(5)某射手有五发子弹,射击一次命中率为0.9,若命中了就停止射击,若不命中就一直射到子弹耗尽.求这名射手的射击次数X的可能取值.例2.随机变量X为抛掷两枚硬币时正面向上的硬币数,求X的分布列.例3:课本P49页练习3【课堂检测】1.将1枚均匀硬币连续投掷3次,用X表示“正面向上的次数”,则随机变量X满足0≤X≤2所对应的随机事件是()A.只有两次正面向上B.至多两次正面向上C.至少两次正面向上D.无两次正面向上2.先后抛掷1个骰子2次,以下的随机变量可能取哪些值?(1)两次投掷出的最大点数(2)两次掷出的点数之和(3)第一次与第二次掷出的点数之差【典型范例】(以下内容不要求学生预习时完成)例1.P47例2例2.P48例3例3.盒子中装有4个白球和2个黑球,现从盒子中任取2个球,若X表示从盒子中取出的4个球中所包含的黑球的个数,求X的分布列【课堂检测】1.课本P50页B组12.课本P50页B组2【典型范例】(以下内容不要求学生预习时完成)例1.设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P(X=k 5)=ak(1,2,3,4,5k =). (1)求常数a 的值;(2)求P(X ≥35);(3)求P(110<X<710).例2.袋中有4个黑球,3个白球,2个红球,从中任取2个球,每取到一个黑球得0分,每取到一个白球得1分,每取到一个红球得2分,用ξ表示分数,求ξ的概率分布.例3.在一次购物抽奖活动中,假设某10张奖券中有一等奖1张,可获取价值50元的奖品;有二等奖券3张,每张可获取价值10元的奖品;其余6张设有奖。
高中数学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2 二项分布及其

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 已知随机变量X ,则)2(=X P =( )A 答案:D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项分布与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二项分布性质进行计算即可.2. 导弹发射的事故率为0.01,若发射10次,其出事故的次数为ξ,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P(ξ=k)=0.01k·0.9910-kB. P(ξ=k)=10kC ·0.99k·0.0110-kC. E ξ=0.1D. D ξ=0.1 答案:C解析:解答:由于每次发射导弹是相互独立的,且重复了10次,所以可以认为是10次独立重复试验,故服从二项分布k kk C k P 01.099.0)(1010-==ξ,1.001.010)(=⨯==np E ξ, 099.0)1()(=-=p np D ξ,故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项分布与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二项分布与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有关的知识点进行计算即可.3. 在四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在每次试验中出现的概率相同,若事件A 至少发生一次A 恰好发生一次的概率为( )答案:C解析:解答:设事件A 在每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为p ,则事件A 在4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为 p k =4kC p k(1-p)4-k(k =0,1,2,3,4),∴p 0=04C p 0(1-p)4=(1-p)4,由条件知1-p 0∴(1-p)41-p p∴p 1=14C p·(1-p)33 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项分布与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二项分布与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进行逐一计算即可.4. 一批产品40%是废品,而非废品中75%是一等品,从中任取一件是一等品的概率为( )A.0.96B.0.75C.0.04D.0.45 答案:D解析: 解答:设任取一件不是废品为事件A ,任取一件是一等品为事件B.则P(A)=1-04=06, P(B|A)=075.,所以45.06.075.0)()|()(=⨯=⋅=A P A B P B P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条件概率有关性质进行计算即可.5. ,则=≥)2(X P ( ) A.16143 B.473729 C.471729 D.1243答案:B解析:解答: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项分布与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二项分布与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解决.6. 设服从二项分布B (n ,p )的随机变量ξ的期望和方差分别是2.4与1.44,则二项分布的参数n 、p 的值为 A.n=4,p=0.6 B.n=6,p=0.4 C.n=8,p=0.3D.n=24,p=0.1答案:B解析:解答:n=6,p=0.4若X :B (n,p ),则E (X )=np.即np=2.4若X :B (n,p ),则D (X )=np(1-p).即np(1-p)=1.44 则解出p=0.4,n=6,故选B 。
数学: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测试(1)(新人教A版选修2-3)

高中新课标选修(2-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测试题一、选择题1.将一枚均匀骰子掷两次,下列选项可作为此次试验的随机变量的是()A.第一次出现的点数B.第二次出现的点数C.两次出现点数之和D.两次出现相同点的种数答案:C2.盒中有10只螺丝钉,其中有3只是坏的,现从盒中随机地抽取4只,那么310为()A.恰有1只坏的概率B.恰有2只好的概率C.4只全是好的概率D.至多2只坏的概率答案:BX表示击中目标的次数,则(2)P X≥等于()A.81125B.54125C.36125D.27125答案:A4.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从个体为6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的样本,则对于总体中指定的个体a,前两次没被抽到,第三次恰好被抽到的概率为()A.12B.13C.15D.16答案:D5.设~(100.8)X B,,则(21)D X+等于()答案:C6.在一次反恐)答案:D7.设1~24X N⎛⎫-⎪⎝⎭,,则X落在(][)3.50.5---+,,∞∞内的概率是()A.95.4%B.99.7%C.4.6%D.0.3%答案:D8.设随机变量X0 1 2 30.1 0.10.2-0.4-答案:C9.任意确定四个日期,设X表示取到四个日期中星期天的个数,则DX等于()A.67B.2449C.3649D.4849答案:B10.有5支竹签,编号分别为1,2,3,4,5,从中任取3支,以X表示取出竹签的最大号码,则EX 的值为( )A.4 D.5 答案:B11.袋子里装有大小相同的黑白两色的手套,黑色手套15支,白色手套10只,现从中随机地取出2只手套,如果2只是同色手套则甲获胜,2只手套颜色不同则乙获胜.试问:甲、乙获胜的机会是( )A.甲多 B.乙多 C.一样多 D.不确定 答案:C,节日期间这种鲜花的需求量X 服从如下表所示的分布:200 300 400 5000.200.350.30 0.15若进这种鲜花500束,则利润的均值为( )A.706元 B.690元 C.754元 D.720元答案:A 二、填空题13.事件A B C ,,相互独立,若111()()()688P A B P B C P A B C ===,,····,则()P B = .答案:1214.设随机变量X 等可能地取1,2,3,…,n ,若(4)0.3P X <=,则EX 等于 . 15.在4次独立重复试验中,随机事件A 恰好发生1次的概率不大于其恰好发生两次的概率,则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P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215⎡⎤⎢⎥⎣⎦, 16.某公司有5万元资金用于投资开发项目.如果成功,一年后可获利12%;一旦失败,一年后将丧失全部资金的50%.下表是过去200例类似项目开发的实施结果. 则该公司一年后估计可获收益的均值是 元. 答案:4760 三、解答题17.掷3枚均匀硬币一次,求正面个数与反面个数之差X 的分布列,并求其均值和方差.解:3X =-,1-,1,3,且1111(3)2228P X =-=⨯⨯=;213113(1)228P X C ⎛⎫=-=⨯⨯= ⎪⎝⎭,213113(1)228P X C ⎛⎫==⨯⨯= ⎪⎝⎭;1111(3)222P X ==⨯⨯=,1303EX DX ==,∴18.甲、乙两人独立地破译1个密码,他们能译出密码的概率分别为13和14,求(1)恰有1人译出密码的概率;(2)若达到译出密码的概率为99100,至少需要多少乙这样的人. 解:设“甲译出密码”为事件A ;“乙译出密码”为事件B , 则11()()34P A P B ==,.(1)13215()()343412P P A B P A B =+=⨯+⨯=··.(2)n 个乙这样的人都译不出密码的概率为114n⎛⎫- ⎪⎝⎭.199114100n⎛⎫-- ⎪⎝⎭∴≥.解得17n ≥.达到译出密码的概率为99100,至少需要17人. 19.生产工艺工程中产品的尺寸偏差2(mm)~(02)X N ,,如果产品的尺寸与现实的尺寸偏差的绝对值不超过4mm 的为合格品,求生产5件产品的合格率不小于80%的概率. 解:由题意2~(02)X N ,,求得(4)(44)0.9544P X P X =-=≤≤≤. 设Y 表示5件产品中合格品个数,则~(50.9544)Y B ,.0.18920.79190.981≈+≈.20.甲、乙、丙三名射击选手,各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如下表所示(01)p <<:选手甲乙丙概率若三人各射击一次,恰有k 名选手击中目标的概率记为()0123k P P X k k ===,,,,. (1) 求X 的分布列;(2)若击中目标人数的均值是2,求P 的值.解:(1)201(1)2P p =-;2211111(1)2(1)2222P P p p p =-+-=-+·, 2221112(1)222P p p p p p =-+=-+··,2312P p =, X ∴的分布列为 0123(2)22221111110(1)1232222222EX p p p p p p ⎛⎫⎛⎫=⨯-+⨯-++⨯-++⨯=+ ⎪ ⎪⎝⎭⎝⎭,1222p +=∴,34p =∴.21.张华同学上学途中必须经过A B C D ,,,四个交通岗,其中在A B ,岗遇到红灯的概率均为12,在C D ,岗遇到红灯的概率均为13.假设他在4个交通岗遇到红灯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X 表示他遇到红灯的次数.(1)若3x ≥,就会迟到,求张华不迟到的概率;(2)求EX . 解:(1)2221122111121(3)232336P X C C ⎛⎫⎛⎫⎛⎫==+= ⎪ ⎪ ⎪⎝⎭⎝⎭⎝⎭·····; 22111(4)2336P X ⎛⎫⎛⎫=== ⎪ ⎪⎝⎭⎝⎭·.故张华不迟到的概率为29(2)1(3)(4)36P X P X P X =-=-==≤. (2)X 的分布列为123411131150123493366363EX =⨯+⨯+⨯+⨯+⨯=∴.22.某种项目的射击比赛,开始时在距目标100m 处射击,如果命中记3分,且停止射击;若第一次射击未命中,可以进行第二次射击,但目标已在150m 处,这时命中记2分,且停止射击;若第二次仍未命中,还可以进行第三次射击,此时目标已在200m 处,若第三次命中则记1分,并停止射击;若三次都未命中,则记0分.已知射手甲在100m 处击中目标的概率为12,他的命中率与目标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且各次射击都是独立的. (1)求这位射手在三次射击中命中目标的概率; (2)求这位射手在这次射击比赛中得分的均值. 解:记第一、二、三次射击命中目标分别为事件A B C ,,,三次都未击中目标为事件D ,依题意1()2P A =,设在x m 处击中目标的概率为()P x ,则2()k P x x =,且212100k=, 5000k =∴,即25000()P x x =, 250002()1509P B ==∴,250001()2008P C ==,17749()298144P D =⨯⨯=. (1) 由于各次射击都是相互独立的,∴该射手在三次射击中击中目标的概率()()()P P A P AB P A B C =++ (11212195)111229298144⎛⎫⎛⎫⎛⎫=+-+--= ⎪ ⎪ ⎪⎝⎭⎝⎭⎝⎭···. (2)依题意,设射手甲得分为X ,则1(3)2P X ==, 121(2)299P X ==⨯=,1717(1)298144P X ==⨯⨯=,49(0)144P X ==, 117492558532102914414414448EX =⨯+⨯+⨯+⨯==∴.。
山西省忻州市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小结课堂练习(无答案)新人教A版选修2-3

第二章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典型范例】
例1.袋中装有黑球和白球共7个,从中任取2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为17
,现有甲、乙两人从袋中轮流摸取1球,甲先取,乙后取,然后甲再取…取后不放回,直到两人中有一人取到白球时则终止,每个球在每一次被取出的机会是等可能的,用 ξ表示取球终止所需要的取球次数.
(1)求袋中所有的白球的个数;
(2)求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
(3)求甲取到白球的概率.
例2.老师要从10篇课文中随机抽3篇让学生背诵,规定至少要背出其中的2篇才能及格,某同学只能背出其中的6篇,试求
(1)抽到他能背诵的课文的数量Z 的分布列;
(2)他能及格的概率.
例3.在某次考试的试卷中共有8道选择题(4个选项中有且有一个正确),评分标准规定:每题只选1项,答对得5分,不答或答错得零分,某考生每题都给出了答案,已确定有4道题的答案是正确的,在其余的题中,有两道题每题都可判断其有两个选项是错误的,有一道题可以判断有1个选项是错误的,还有1道题只能乱猜.对这8道选择题
(1)该考生得分为40分的概率;
(2)该考生所得分数 的分布列及均值.。
高中数学选修2-3(人教A版)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2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一、学习任务 1. 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并会利用条件概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通过实例理解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及概率计算公式,并能综合利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 式即对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 3. 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及意义,理解事件在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 公式,并能利用 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模拟 n 次独立重复试验. 二、知识清单
(2)设事件“甲、乙两人在罚球线各投球二次均不命中”的概率为 P1 ,则
¯ ∩ ¯¯ ¯ ∩ ¯¯ ¯ ∩ ¯¯ ¯) P1 = P (¯¯ A A B B ¯ ) ⋅ P (¯¯ ¯ ) ⋅ P (¯¯ ¯ ) ⋅ P (¯¯ ¯) = P (¯¯ A A B B 1 2 = (1 − )2 (1 − )2 2 5
n−k k P (X = k) = Ck , k = 0, 1, 2, ⋯ , n. n p (1 − p)
此时称随机变量 X 服从二项分布(binnomial distribution),记作 X ∼ B(n, p)),并称 p 为 成功概率. 例题: 下列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不属于二项分布的是( ) A.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 5 次,X 表示点数 6 出现的次数 B.某射手射中目标的概率为 p ,设每次射击是相互独立的,X 为从开始射击到击中目标所需要 的射击次数 C.实力相等的甲、乙两选手举行了 5 局乒乓球比赛,X 表示甲获胜的次数 D.某星期内,每次下载某网站数据后被病毒感染的概率为 0.3,X 表示下载 n 次数据后电脑被 病毒感染的次数 解:B 选项 A,试验出现的结果只有两个:点数为 6 和点数不为 6 ,且点数为 6 的概率在每一次试验 都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典型范例】
例1.袋中装有黑球和白球共7个,从中任取2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为17
,现有甲、乙两人从袋中轮流摸取1球,甲先取,乙后取,然后甲再取…取后不放回,直到两人中有一人取到白球时则终止,每个球在每一次被取出的机会是等可能的,用 ξ表示取球终止所需要的取球次数.
(1)求袋中所有的白球的个数;
(2)求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
(3)求甲取到白球的概率.
例2.老师要从10篇课文中随机抽3篇让学生背诵,规定至少要背出其中的2篇才能及格,某同学只能背出其中的6篇,试求
(1)抽到他能背诵的课文的数量Z 的分布列;
(2)他能及格的概率.
例3.在某次考试的试卷中共有8道选择题(4个选项中有且有一个正确),评分标准规定:每题只选1项,答对得5分,不答或答错得零分,某考生每题都给出了答案,已确定有4道题的答案是正确的,在其余的题中,有两道题每题都可判断其有两个选项是错误的,有一道题可以判断有1个选项是错误的,还有1道题只能乱猜.对这8道选择题
(1)该考生得分为40分的概率;
(2)该考生所得分数 的分布列及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