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动句-对外汉语教(学)案

合集下载

分析“连动句”句式及对外汉语教学

分析“连动句”句式及对外汉语教学

分析“连动句”句式及对外汉语教学孔孟娟(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摘要:“连动句”是汉语语法中特殊的句式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语法点。

本文就什么是“连动句”,“连动句”的主要句式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采取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连动句;语法;句式;对外汉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5-0254-002一、引言随着中国逐渐走向世界与各国进行交流,中国的文化也在世界文化中逐渐地扩大其影响。

汉语也日益受到了海外人士的欢迎。

然而学习汉语并非一蹴而就。

其中汉语语法中特殊句式就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外国学生来说连动句是汉语中一种较为复杂的句型,种类多且语义丰富。

本文就连动句的定义和常见句式分析连动句并结合教学及经验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何谓“连动句”“连动句”也叫“连谓句”、“连动式”。

它是现代汉语语法中复杂的动词谓语句之一。

关于连动句的定义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

以下指出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如杨寄洲(2003)在《汉语教程》中将连动句定义为:“谓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逻辑上有关联的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的句子。

”[4]胡裕树(1995)在《现代汉语》中将其定义为:“连动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叫连动句。

”并指出连动词组是指“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它们之间没有主谓、联合、动宾、偏正、补充等关系。

”[1]我们最为熟知的黄伯荣、廖序东(1991)在《现代汉语》中指出:“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连动句。

”连动短语是指“由不止一个谓词性成分连用,共用一个主语,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只有连续关系,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

”[2]朱德熙先生(2000)在《语法讲义》中的观点是:“连动式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不是主谓关系,也不是述宾、述补、偏正等等的关系,归不到已有的任何一种句法结构类型里去。

”[5]笔者认为关于“连动句”的研究要从意义、形式和句型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对外汉语中的连动句式教学

对外汉语中的连动句式教学
语言学研究
对 外 汉 语
中 的 连 动 句 式 教 学
丁 鑫
( 南京师范 大学 , 江苏 南京 2 1 0 0 9 7 ) 摘 要: 语 法教 学是对外 汉语教 学 中十 分重要 的一部 分 , 而在 语法教 学 中, 又包括 了词性 、 句式 、 语序 等 多方面。其 中, 汉
语还 存在着 一部 分的特殊 句式 , 即这 些句子 的句式结构不 同于常规 结构 , 存在 其独特 的特征 。 所以 , 这也 成为 了对 外汉语教 学 申的一个重 难点。 这篇文章将会 着重研 究汉语特 殊 句式 中的连动 句 , 通过各种 例子 来详 细分析 连动 句的 句型特 征 、 语 法功能 、
( 2 ) 我点 了~杯 饮料 来喝 。—— 我来 喝点 了一杯 饮料 。
( 句子不 成立 ) 2 . 时间状语
句、 是字句 ( 判断句 ) 和存 现句 。笔者此次 选择 了连 动句作为
本文研 究的对象 .是 因为第二语 言 的学 习者 在这 方面 非常 容易 出现偏 误 , 而且 目前关于这 一部分 的研究 还很少 。所 以
( 1 ) 我 回家 喊 他 。— — 我 喊 他 回家 。 ( 意思改 变 )
汉语 中有一些 特殊句式 .这些句 式 的结构不 同于常规
的句子结 构 , 有 其 独 特 的 特 征 。这 些 句 式 可 以 突 出 了句 子 中
的某个成分 , 或是 专门作用于某 一方面 。现代汉语 中一 共有 六 种特 殊 句 式 , 分 别 是—— 把字 句 、 被字句 、 连动句 、 兼 语
3 . 否 定 词
( 一) 连 动 句 的 定 义 与 特 征
杨寄洲 在《 汉语 教程 》 里将 连动句 定义 为 : “ 谓 语 由两个

对外汉语教学连动句

对外汉语教学连动句

对外汉语教学连动句对外汉语教学连动句指的是通过连贯的句子,引导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形成自然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里将带着你一起制作一份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连动句的文章。

我们需要明确连动句的作用。

连动句能够帮助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形成完整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连动句可以帮助学生更自然地理解和使用汉语,提高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水平。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制作一份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学连动句材料。

我们要确定教学目标。

在制作连动句教材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等。

在设定目标后,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教材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

连动句教材应该包括丰富的语料,如日常会话、实用对话、文化背景知识等。

这些素材要具有一定的难度,既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素材,例如电影片段、音乐歌曲等,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还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在制作连动句教材时,我们需要设计多种教学活动,例如朗读、口语练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分组比赛、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重视反馈和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定期的测试和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语言水平,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通过制作一份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学连动句材料,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连动。

对外汉语教学连动句

对外汉语教学连动句

教案连动句课文文章:吃过了吗?思琪:吃过了。

文章:准备去哪呢?思琪:我正要去图书馆借两本书看看。

文章:下午有有空吗?我们一起去体育馆打乒乓球吧。

思琪:我不会打乒乓球啊。

要不,我们去打网球吧?文章:可是我网球打得不好。

思琪:那让我想想啊……文章:对了,最近新出了一部科幻电影,要不我们下午去奥康街看电影吧。

思琪:好主意!我先回家拿个东西。

文章:恩,好的。

借好书在前面的路口等你。

思琪:就这样说定了,不见不散。

思琪爸爸(迎面走来):你们这是要去哪呢?思琪:我正打算和文章一起去看电影呢!思琪爸爸:文章,你父亲在家吗?我找他有点事。

文章:叔叔,我爸爸去外地出差了,明天才回来。

思琪爸爸:那你妈妈呢?文章:我妈妈也不在家。

她和阿姨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了。

思琪爸爸:这样啊,那我明天去你家找你爸爸吧。

你们玩得开心啊!文章:恩。

叔叔再见!思琪爸爸:再见!一.教学基本情况教授对象:初级班留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教学重难点:汉语中连动句的语法规则及表达方法二.教学步骤一.问候、寒暄快速进入实际教学(5分钟)大家周末都喜欢做什么?同学们周末都去哪里干什么了啊?检查复习,预习听写上节课的生词及句子(略)二.导入语法点(15分钟)1.请学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文章在遇到思琪之前准备去哪?干什么?(2)文章和思琪最终决定去哪?干什么?(3)思琪在看电影之前要先回家干什么?(4)文章的爸爸和妈妈分别去哪了,干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去图书馆借书。

(2)去奥康街看电影。

(3)回家拿东西。

(4)去外地出差/去超市买东西。

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以上句子,并对句子做简单分析,板书:S+V1(来/去/到/回)+处所+V2……2.学习简单的连动以及“去哪里做什么的”的表达。

教师提问学生:——某某,你来中国干什么的?——我是来中国学习商务汉语的。

连动句-对外汉语教案

连动句-对外汉语教案

课文7教案一、授课课文:(珍妮在楼门口遇见玛丽)珍妮:玛丽,你要去哪?玛丽:我去银行取钱,顺便去快递中心拿快递。

你去吗?珍妮:不去,一会儿马丁来找我。

玛丽:是吗,马丁找你干什么?珍妮:来商量我们去北京旅行的事情。

玛丽:你们坐飞机去还是坐高铁去?珍妮:坐高铁去。

玛丽:你们好好商量吧,我先走了。

二、授课对象:在华综合国籍留学生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水平:初级;具体情况:对初级的词汇和语法有一定的积累和掌握,学习兴趣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对话。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课文对话内容,扩大词汇量,提高口语和汉字认读水平和能力;2、掌握如何表达选择和熟练使用连动句;3、通过小组练习与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刻感受在生活中常见的口头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五、教学内容:1、学习生词,要求学生在主题中理解词义,并能快速记忆和灵活运用;2、重点词语讲解,教学中主要运用举例法、翻译法等来讲解如下词语:顺便、是吗、一会儿、商量、旅行、事情、好好(副词);3、基本语法句型的理解和学习,并能运用造句;4、总结如何在日常交谈中对别人的话进行回答和回应;5、要求学生能以两人小组形式练习问答。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连动句。

连动句的结构( S+V1......+V2......)和表示目的、方式的功能;2、在疑问句中表示选择的连词“还是”,“或者”与“还是的区别”。

难点:1、词汇:顺便、商量、好好;2、语法:......的事情、连动句;七、教学课型方法:1、教学课型:新授课类型2、教学方法:讲授法八、教学用具:课件。

九、授课课时:两课时十、教学过程和步骤:1.第一课时(45分钟)一、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同学们,早上好!大家周末都去哪儿了?学生A:宿舍。

学生B:我去商场了。

学生C:图书馆。

......老师:学生B,你去哪儿了?学生B:我去商场了。

老师:你怎么去商城?坐公交车?走路?骑自行车?学生B:坐公交车。

老师:你在商场干什么?学生B:我买东西。

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连”字句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连”字句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连”字句教学作者:张东平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11期摘要:应该把汉语“连”字句首先划分为典型“连”字句和非典型“连”字句两大类,教学中先教简单的典型“连”字句,后教较难的非典型“连”字句。

在这两类“连”字句教学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连”字句;非典型“连”字句;教学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064-01一、现有教材对“连”字句的解释首先让我们看看当今一些教材对“连”字句的教学安排。

《当代中文》第18课出现“连……也/都……”格式,并作了注释。

课文对话如下:——我……不……不行了。

——看,小雨累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课文后面对“连……也/都……”格式的注释认为,“连话都说不出来”即“连话也说不出来”,接着举了两个例子:(1)这个问题很容易,连小孩子也能回答。

(2)他忙得连饭都没时间吃。

我们认为,例(1)可以看作是典型“连”字句,“小孩子”可以与不同年龄段的人构成一个集合;例(2)却只能算作非典型“连”字句,虽然可吃的东西(诸如饭、糖、苹果之类)可以组成一个集合,但该句的意思是强调“他很忙”,是拿“吃饭”这件事和其他事相比较,而非吃的东西之间的比较。

《速成汉语基础教程·综合课本(4)》第6课以生词的方式出现“连……也/都……”,课文对话如下:——我一喝白酒就脸红,咱们喝啤酒吧。

——我连啤酒也不能喝。

对于这一句式课文后面并未做更多解释。

我们认为,在此例中“连……也/都……”表示“隐含比较”,白酒和啤酒比较,连啤酒都不喝,更不喝白酒了。

二、“连”字句教学探索我们认为,依据刘丹青的研究成果,把汉语“连”字句首先划分为典型“连”字句和非典型“连”字句两大类,教学中先教简单的典型“连”字句,后教较难的非典型“连”字句。

(一)典型“连”字句教学对于典型“连”字句教学,我们认为,应该采用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成果,即认为“连”字后面的名词性成分具有序位性,是一个具有序列性的集合中的一员,并且“连”字句中的名词一般是这个序列集合中的低端成员。

对外汉语教案语法点—“连......也、都”

对外汉语教案语法点—“连......也、都”
学生:10个人。
教师:十个人抬箱子,抬起来了吗?
学生:没有。
教师:那箱子重吗?
学生:很重!
教师: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可以抬起来吗?
学生:不可以!
教师:为什么?用我们今天学的句式,可以怎么说?
学生:箱子很重,连十个人都/也抬不起来。
2、图片展示现在的温度是零下10度,一个人穿着短裤和T恤。
教师:现在几度?
老师:我们可以说“这道题很简单,连小孩子也/都会。”
课堂讲解
教师板书:
S+连......也/都......
①这个汉字很难,连老师也/都不认识。(其他人也不认识)
(留学生们知道的汉字很少,老师知道的汉字很多,对不对?但是这个汉字老师也不知道,这个汉字难不难?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汉字很难,连老师都/也不认识。”,这个汉字很难,老师也不知道。)
课前板书:S +连......也/都......
(教师展示一个难的汉字,如“ ”字)
老师:这个字念什么?
学生:不知道。/不认识。/很难。
老师:认识这个字的人很少,老师也不认识。
老师:(教师指着板书)我们可以说“这个汉字很难,连老师都/也不认识。”
(教师板书“1+1=?”)
老师:1+1等于多少?
学生:2!很简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主题
汉语初级综合课——”连......也/都......”
教学对象
1、18岁左右的汉语预科生。
2、已学习汉语400学时,掌握800--1000左右词汇。
3、小班教学,班级人数为12人。
教学内容
语法点:“S +连......也/都......+......”,表被强调的对象尚且如此,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从现代汉语连动式动词看对外汉语动词教学

从现代汉语连动式动词看对外汉语动词教学

中,许多语法特征被 简化 掉 , 但 这种简化却很少发生在实词 上 。”刘丹青也指 出汉语是一 种动词型语言 ,与其他名词型 语言有着显著性 的差异 。既然 动词 在语 言中有着如此重要 的 核心地位 ,在我们 的对外汉语 教学 中就应该对动词 的教学 给
予足够 的重视 ,要对汉语 的动 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这样 我们 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才能做得准确到位 。我们可 以将这 些动词通过深入 细致 的分 析总结出该类动词 的典型特点 。在 给外 国学生讲解这一类动词 的意义与功用时就一定会更加具 有 明确性和科学性 。
阅、查办 、查抄 、查对、查禁、查封、查收、查处 、承办 、承
包 、承转 、筹建 、抽调、抽查、抽印、采购、拆用 、拆卖 、撤 换 、批复 、采用 、出击、出征、出巡、出诊、出示 、冲服 、传 代汉语 中的连动动词前后两个 动词语 素所 指示的主语是一致 讯、 传染 、盗用 、盗卖 、订购、贩卖 、发排、分析 、 改建 、 改 的。另外 ,连动动词前后两个动词语 素存 在时间或逻辑上的 进 、改造 、攻占、攻取 、悔改、核定 、核销、核准、核减 、接 先 后关 系。 ( 下转第 1 0 9 页) 管 、检讨 、揭晓、揭示 、剪辑、剪贴 、监禁、检录、检修 、借 作者简介 :李 慧 ( 1 9 8 8 -)中国传媒 大学汉语 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
汉语在动 词教 学方面的研究 已经开始得到重视 ,但在深度和 广度 方面还有 所欠缺。本文从现代汉语 中的连动动词入手 ,通过 对现代 汉语动 词 中连动动词 的考察谈 一谈 自己对对外汉语动词教 学的看法。 关键字 :现代 汉语 ;连动式动词 ;对外汉语 ;词 汇教 学
刘丹青在他 的 《 汉语是一种动词 型语 言 》中直接 明 白 地 鉴 、骗取、签发、遣返、收藏 、收养 、涂改 、推问、散居 、审 提出汉语是一门动词 型语言 ,并从话 语等层面对这一观点做了 批 、提灌、提倡、逃散、退赔 、退换 、退休 、选编 、选送 、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7教案一、授课课文:(珍妮在楼门口遇见玛丽)珍妮:玛丽,你要去哪?玛丽:我去银行取钱,顺便去快递中心拿快递。

你去吗?珍妮:不去,一会儿马丁来找我。

玛丽:是吗,马丁找你干什么?珍妮:来商量我们去旅行的事情。

玛丽:你们坐飞机去还是坐高铁去?珍妮:坐高铁去。

玛丽:你们好好商量吧,我先走了。

二、授课对象:在华综合国籍留学生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水平:初级;具体情况:对初级的词汇和语法有一定的积累和掌握,学习兴趣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对话。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课文对话容,扩大词汇量,提高口语和汉字认读水平和能力;2、掌握如何表达选择和熟练使用连动句;3、通过小组练习与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刻感受在生活中常见的口头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五、教学容:1、学习生词,要求学生在主题中理解词义,并能快速记忆和灵活运用;2、重点词语讲解,教学中主要运用举例法、翻译法等来讲解如下词语:顺便、是吗、一会儿、商量、旅行、事情、好好(副词);3、基本语法句型的理解和学习,并能运用造句;4、总结如何在日常交谈中对别人的话进行回答和回应;5、要求学生能以两人小组形式练习问答。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连动句。

连动句的结构( S+V1......+V2......)和表示目的、方式的功能;2、在疑问句中表示选择的连词“还是”,“或者”与“还是的区别”。

难点:1、词汇:顺便、商量、好好;2、语法:......的事情、连动句;七、教学课型方法:1、教学课型:新授课类型2、教学方法:讲授法八、教学用具:课件。

九、授课课时:两课时十、教学过程和步骤:1.第一课时(45分钟)一、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同学们,早上好!大家周末都去哪儿了?学生A:宿舍。

学生B:我去商场了。

学生C:图书馆。

......老师:学生B,你去哪儿了?学生B:我去商场了。

老师:你怎么去商城?坐公交车?走路?骑自行车?学生B:坐公交车。

老师:你在商场干什么?学生B:我买东西。

(老师以同样的方式问学生C)老师:嗯,很好,大家周末都很好。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学习怎么去哪儿、去那儿干什么。

二、学习生词(12分钟)(1)、让学生两个人一组,相互读生词,各读一遍,相互纠正,同时老师在教室走动,听学生的发音并识别集中读错的生词;(2分钟)(2)、老师带领学生读生词,每个生词两次,其中集中出错的单词读三次,如果还有学生不能正确拼读的生词,则老师示朗读,为学生单独纠正;(1分钟)(3)、生词讲解(8分钟)(4)、带领学生将刚才所讲的生词再读一遍,每个生词一次,若有发音不正确的继续纠正。

(1分钟)三、朗读课文(6分钟)(1)、学生默读(2分钟)要求学生对照着生词表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时老师在教室走动,听学生的发音和断句,错误太明显的帮助其指出并纠正。

(2)、老师领读(2分钟)老师逐句领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声调、语调和语感。

(3)、学生读课文(2分钟)按照教室座位将学生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读完之后交换角色。

四、针对课文提问(3分钟)这篇课文里有谁?有哪些人?我收到了什么?玛丽去哪?玛丽要在银行干什么?玛丽去快递中心吗?玛丽要在快递中心干什么?马丁找谁?珍妮和谁去?他们怎么去?玛丽也去吗?五、语法点讲解(17分钟)1. 连动句老师:同学们,玛丽去哪儿?学生:玛丽去银行。

老师:玛丽在银行干什么?学生:玛丽在银行取钱。

老师:嗯,很好。

我们可以说“玛丽去银行取钱。

”(以上面同样的方式引出“玛丽去快递中心取快递”“他们坐高铁去”,PPT板书:S+V1......+V2......S+不V1......+V2......S+V1......+不V2......(PPT分别展示“中国地图”、“食堂”、“图书馆”、“超市”、“操场”。

)老师:这是哪儿?学生:这是中国。

老师:你们来中国干什么?学生:我们来中国学习。

老师:嗯,很好,跟我读“我们来中国学习。

”(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我去食堂吃饭”、“我去图书馆写作业”、“我去超市买东西”、“我去操场跑步”、“我去电影院看电影”,并领读一遍。

)老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在中国吗?学生:我们现在在中国。

老师:你们怎么来中国?坐飞机?坐火车?学生:飞机...坐飞机。

老师:嗯,我们可以说“我们坐飞机来中国。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我坐公交车/地铁去机场”、“我走路来学校”、“我坐火车去”、“我开车去”)*解释不同的“不”的位置带来的否定部分的区别,“不”只否定其后面的动词。

例:我不坐火车去。

(我去,但是不坐火车,可能坐汽车或或者飞机。

或者,我不去,我也不坐火车去什么地方。

)我坐火车不去。

(我要坐火车去一个地方,但是这个地方不是。

)我不去邮局寄信。

(我去寄信,但是不去邮局,可能去其他地方寄信。

或者,我不去邮局,我也不寄信。

)我去邮局不寄信。

(我去邮局,但是不寄信,可能去做其他的事。

)2、还是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学生:喜欢,我喜欢旅行。

老师:你们想去哪旅行?学生:我想去...旅行。

老师:(对想去旅行的学生A)同学A,你想去还是旅行?学生A:我.......我想去旅行。

老师:你怎么去?你想坐火车还是坐飞机去?学生A:飞机,我想坐飞机。

老师:说完整的句子,我想坐飞机去...学生A:我想坐飞机去。

老师:怎么去?我们可以坐火车或者坐飞机去。

同学B,想去哪旅行?你想坐火车还是坐飞机去?学生B:我.....去.....。

老师:“或者”in statement, “还是”in question。

板书:......或者......。

......还是......?老师:同学们,你们午饭吃什么?学生:米饭、面包、炒面......老师:我午饭喜欢吃米饭或者面条,你们呢?你们午饭喜欢吃米饭还是面条?学生:......活动:老师心里想一个学生的名字,但是不告诉学生,让学生用“还是”句子问老师,根据老师的回答猜出这个学生是谁。

PPT提示:Ta是男生还是女生?Ta个子高还是矮?Ta说英语还是阿拉伯语?他喜欢白色还是黑色?六、复习和布置作业(2分钟)让学生将生词依次读一遍,带领学生复习语法点,每个语法点的例子读两个。

作业:两个人一组,自由组合进行角色扮演,自己课后练习,练习好了用手机录音并发到老师的。

2、第二课时(45分钟)(1)、优秀作业展示(2分钟)老师根据已上交的作业,选择最优秀的两组同学去讲台进行对话,可以看书也可以不看书。

(2)、复习生词(1分钟)集体朗读生词一遍,每个词语读一次,老师同时也跟着学生一起读。

(3)、复习语法点(8分钟)1. 连动句板书:S+V1......+V2......老师提问同学A:你下周末去哪?你去......干什么?你怎么去......?(再让全班同学复述,以同样的方法问另外一个同学)2. 还是老师:同学A下周末去......还是.....?他去......还是........?他.....去还是....?(给学生做示,加深印象)两个人一组,用“还是”句子相互猜测并询问对方的喜好,比如:食物、颜色、运动。

(4)课文复述(5分钟)玛丽这一天做了什么?遇见珍妮——去银行取钱,去快递中心拿快递——见马丁,商量去旅行的事(坐高铁去)老师带领学生复述,然后请两位同学看着PPT上的提示复述玛丽做的事。

(5)、习题(15分钟)习题通过PPT来展示1. 选择题A.小明每天走路_______。

B.妈妈去超市_______。

C.他跑过来________。

D.中国________吃饭,而西方人用刀叉(吃饭)。

E.她听到这个消息______。

2.判断正误A.他买东西去超市。

B.我取快递去快递中心。

C.我学习来华师大。

D.他们喜欢吃饺子或者汉堡包?E.妈妈问我: “你早饭吃馒头或者面包?”F.你去图书馆看书或者睡觉?(6)语言点拓展(5分钟)S+V1......+V2...... ,除了目的和方式,还可以表示动作发生次序和因果关系。

老师拿了书走出教室。

(动作发生次序)你们吃完早饭干什么?他下班去酒吧了。

(动作发生次序)我们毕业回家了。

我们用笔写汉字。

(方式)我们怎么擦黑板?中国人用筷子吃饭。

(方式)欧洲人用什么吃饭?她看到这个消息哭了。

(因果关系)你们看到100分的成绩会怎么样?(7)口头练习,提问学生(5分钟)老师:老师,你们谁喜欢画画?学生:我会。

老师:你用什么画画?学生:我用毛笔画画。

老师:同学们,他用毛笔画画还是用铅笔画画?老师:同学,寒假去了哪些地方啊?老师:我去了。

教师:那你肯定去吃烤鸭了吧?学生:是的,我去吃烤鸭了。

老师:你去了哪些地方?学生:我去了天安门广场、颐和园、故宫......老师:你喜欢颐和园还是故宫?学生:都喜欢。

(7)总结(2分钟)同学们很棒,大家都学得很快,我们复习一下。

(带领学生将PPT 习题的句子读一遍。

)(8)布置作业和答疑(2分钟)结合自己的生活用“S+V1......+V2......”造五个句子,用“还是”造三个问句,写在作业本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