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第一节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五 4.1 深入理解防灾减灾 课件(共22张PPT)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五 4.1 深入理解防灾减灾 课件(共22张PPT)

答案:(1)①不正确。顺着泥石流的方向逃跑会被 掩埋。 ②正确。山崩时躲在巨石背后,以防被乱石击伤。
③正确。发生火灾时地面可获得氧气,匍匐前进 可逃离火场。 ④正确。洪水来临时应远离河流和桥梁。 ⑤不正确。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⑥正确。屋角稳定,不易倒塌;头顶棉被,保护 头部。

(2)首先,用身边的木棒等坚硬物体把上覆块体支 撑牢固,以防继续塌落;其次,要处理好伤口, 以防失血昏迷;再次,用石块敲击掩埋的物体求 救;最后,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不能惊慌失 措,大喊大叫。
【解析】 从图中的信息提示可以看出,此图反 映的是洪水救助措施,此措施主要包括两部分, 即:一是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 带,二是如何抢救溺水人员;其中A图展示的是 向落水者抛救生圈救人上岸,B图和C图展示的分 别是科学控水和做人工呼吸抢救溺水人员。 【答案】 (1)洪水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 移到安全地带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2)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 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向落水者抛救生衣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3)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科学控水 拉直喉管做人 工呼吸 (4)洪水发生过程中 互救
速效提能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谢谢使用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____救助措施,其救 助措施主要包括:一方面是____________,另一 方面是____________。 (2)A属于救助措施____________中的 ____________方式,另外常见的方式还有 ____________。 (3)B和C均属于救助措施中的____________,其 中B属于主要方法中____________,C属于 ____________。 (4)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 ____________进行,其中____________最为重 要。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课件
第一阶梯以平原为主,自然灾害以旱涝灾害、地面沉 降、土地盐碱化等为主,二三阶梯以高原山地为主,自然 灾害则以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为主。而且东部地区 人口经济密集,损失较重。所以自然灾害在不同的地区具 有不同的种类。
二、自然灾害的规律 1.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1.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为丰水期,10年分别 发生8次和11次大洪水,60至70年代,20年中仅发生4次。
自然灾害及其类型 月球上的火山喷发是不 是灾害?为什么?
因遭遇雪崩而严重受伤 的荷兰约翰·弗里索王子恐 怕永远无法苏醒。
自然灾害及其类型
1.灾害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 (2)类型:按主导因素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3)基本要素:致灾因子、承灾体。
2.自然灾害
结构破坏
滑坡
暴雨
台风
大风 电路故障 火灾
泥石流 水土流失 巨浪
机械故障
决堤
1.台风能引起那些自然灾害? 2.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什么规律?
2.我国春季自然灾害主要有:华北春旱,北方的沙尘 暴等;夏季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水灾、风暴潮、暴雨 洪涝等;秋季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低温冷害、凌汛等 等;冬季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等等。
以上两段文字说明了自然灾害还有什么规律?
二、自然灾害的规律
1.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2.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崩塌
洪涝 风暴潮
(2)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根据前面学习,请同学们回答: 1.哪些灾害属于自然灾害? 2.和人为灾害有什么本质区别?
自然异变 自然属性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社会属性
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的特点 1.基本特点:对人类构成危害
2.其他特点:(1)突变和渐变双重性 (2)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3)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最新-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一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课件 鲁教版选修5 精品

最新-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一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课件 鲁教版选修5 精品
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励自己、感染他人。 (3)当灾难到来时,一定要采取科学的冷静的
行动,这与要我们平时学习和积累丰富的经验。
三、减灾防灾的国际努力(自学为主)
(1)什么是“国际减灾十年”?他的主要目 的是什么?“国际减灾十年”起到了什么 作用?给你什么启示?
(2)什么是“国际减灾战略”?为什么在 “国际减灾十年”之后实行“国际减灾战 略”其目标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都江堰结构图
巧妙利用自然规律,和谐人地关系
都江堰宝瓶口附近
李冰父子像
一、减灾防灾的涵义
1.减灾防灾的涵义
虽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的力量还是十分 有限的,对于自然灾害我们只能“减灾防灾”,而不能“战 胜”或“根治”或“杜绝”自然灾害。所以,减灾防灾的涵 义就是尽力减少自然灾害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国际减灾十年
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69号决 议,将从1990年开始的20世纪最后十年定为国际 减灾十年。1989年12月,第44届联大通过决议, 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灾日。国 际减灾十年活动结束后,联大通过决议,决定继 续开展国际减灾日活动。确立国际减灾十年和国 际减灾日的目的,是唤起人们对防灾减灾工作的 重视,敦促各国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工作计划, 推动各国采取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中国签署国际减灾合作公约
【新闻简介】 2007年5月24日下午,中国国家航 天局局长孙来燕在位于巴黎的欧洲 空间局(ESA)总部签署了“空间 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标志着中 国国家航天局成为该国际减灾合作 机制的正式成员。中国驻法大使赵 进军、欧洲空间局局长多尔丹、法 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主 席德斯卡塔出席签署仪式。
一、减灾防灾的涵义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四单元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课件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四单元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课件
第六页,共20页。
铁路
公路 海运
河运 航空
高速化
大型化
专用化
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 (shíxiàn)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
第七页,共20页。
第八页,共20页。
第九页,共20页。
第十页,共20页。
第十一页,共20页。
第十二页,共20页。
(yóuzhèng)
第一页,共20页。
第二页,共20页。
第三页,共20页。
运 费
A OA
第四页,共20页。
B
B
距离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铁路(tiělù)
运量大、速度快、 连续性好
建设投资大、 成本高
公路 (gōnglù) 水路
航空
管道
机动灵活
运量小
运量大、投资少、成 本低
速度慢、易受自 然条件限制
速度快
运量小
(tōng xìn)
信邮 政
寄信(jìxìn)
包裹
通 信
汇款

报刊发行




要 业
通 信

电话、传真 移动通信 卫星通信
数据传真
第十三页,共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十四页,共20页。
第十五页,共20页。
繁华(fánhuá)的商业街 图片
第十六页,共20页。
收购
储存、调运
销售(xiāoshòu)
生产(shēngchǎn)企业
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运 输方式
灵活性差
第五页,共20页。
从哈尔滨到广州参加贸易 (màoyì)洽谈会(次日必须 报到) 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 峡(sān xiá)风光)

高中地理地理鲁教版 我国的防灾减灾 课件ppt鲁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地理鲁教版 我国的防灾减灾 课件ppt鲁教版选修5

建国以来我国减灾防灾的主要历程
20世纪50年代初:大规模江河治理 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强地震灾害监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健全减灾防 灾的法律、规划以及管理工作 1989年:成立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 1997年11月:国家减灾中心成立
我国的减灾防灾行动
• 1、建立健全灾害管理体系: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减 灾工作,早在1989年4月就成立了由28个部门组 成的“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具体组织全 国的减灾活动和科学研究、技术培训、信息交流、 灾害评估和公众教育等工作。草拟了《中国国际 减灾活动纲要》,确立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 合的方针,建立了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各级 地方政府也相应建立了减灾综合协调机构。先后 颁布和实施了数十项与防灾减灾有关的专门性法 律。

荆江分洪工程
荆江分洪纪念奖章
荆江分洪纪念碑
荆毛 江主 分席 洪和 工周 程总 题理 词为
长江三峡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摘录
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 • 1、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 2、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 3、把握全局,突出重点; • 4、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在减灾中的作用; •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 6、加强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
2.我国减灾防灾的基本目标
(1)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2)加强灾害科学的研究 (3)努力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三北”防护林工程简介
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1979年,国家 决定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 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 “绿色万里长城”。规划范围包括新疆、青海、宁夏、 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西、晋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 省的西部共324个县(旗),农村人口4400万,总面 积39亿亩。以求能锁住风沙,减轻自然灾害。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 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 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 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 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 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高二地理配套课件初识自然灾害鲁教版选修五

高二地理配套课件初识自然灾害鲁教版选修五
(2)类型: 生产 、交通事故、生活事故及战争(zhànzhēng) 和社会动乱(s等nh)ē造事ng成故ch的ǎ 灾害。
自 主 学 第十一页,共39页。 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1.教材P3“图1-1-4火山美景” 提示:(1)火山喷发(pēnfā)时美丽的背后,隐藏着危险的一面。 火山喷发(pēnfā)不仅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而且会 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极大影响。 (2)自然的力量通过自然灾害的方式对人类构成全方位的威胁, 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同时,导致灾变的自然力量也正是自然 界发展的推动力,具有建设性。
第二自十六页主,共3学9页。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2)与地震属于同一类型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洪水(hóngshuǐ)
C.滑坡
D.森林火灾
(3)云南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跟下列哪一地理因素密切相关
A.气候条件 C.地形条件
B.地质条件 D.水文条件
()
第二自十七页主,共3学9页。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第自三页,主共39学页。 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尝试探究:自然灾害(zāihài)按照成因可以分成哪些类型? 提示:地质灾害(zāihài)、气象灾害(zāihài)、生物灾害 (zāihài)、人为诱发灾害(zāihài)等。
第自四页,主共39学页。 习
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
了解 能够辩证(biànzhèng)地认识自然的力量。 掌握 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类型,掌握自然灾害的多种分类方法。 应用 结合实例,查阅材料,学会分析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 危害。
既具有自然 人类社会和 自然
属性,又具 自然资源的 灾害

鲁教版地理选修5课件: 第4单元 单元分层突破

鲁教版地理选修5课件: 第4单元 单元分层突破

位时,长江水进入鄱阳湖,湖水水位上涨,滨湖地区可能发生涝灾。从图中可 以看出, 这个时段是 6 月~9 月, 正值雨季。 第(2)题, 防治涝灾要考虑技术措施、 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通过技术措施提早预警;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抗洪排 涝系统,退耕还湖,提高蓄水能力;生物措施包括培育、推广耐涝作物等。 【答案】 (1)可能发生在 6 月~9 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2014· 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第(1)题,鄱阳湖对长江有调蓄作用,当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的选择
1.(2016· 全国甲卷)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 1.35 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 2~ 3 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 1~2 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 区高 5 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 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读图可知,该省超警戒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7~10 月,即夏、秋 季节,该季节风暴潮多发既与台风多发有关,也与入海河流的顶托作用有关。 防御风暴潮危害的措施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五 1.1 初识自然灾害 课件(共27张PPT)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五 1.1 初识自然灾害 课件(共27张PPT)
2.5~5 15~25
/
2.5~5
2.5~5
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人民币)
150~200 150~200
50~60 20~30 50~100
20~30
20~30
(1)表中所列的灾害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的 有哪些? (2)把表中的灾害用所学知识按成因分类。 (3)从表中看出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按其表现特征应属哪类灾害?
二、自然力量的威胁 1.强大的自然力量是通过__自_然__灾__害_____的方式 对人类构成了全方位的威胁。 2.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表现在__人__员__伤__亡__和 _财__产__损__失___两个方面。 三、自然灾害及其类型
1.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发展的各类事件统称 为灾害,按发生的主导因素可分为__自__然___灾害 和人__为____灾害两大类,它们的承灾体都人是类_____
四、课本P8活动答案 1.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 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震级里氏8.9级。 苏门答腊以北地区位于印度板块边缘,板块边缘 的一个长距离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积累,蓄积了巨 大能量,最后,这些能量集中释放出来,这就是 此次大地震的直接原因。此次地震导致海浪以每 秒200米的速度传播,形成海啸。海啸波及印度尼 西亚、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孟加 拉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国。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192021/11/192021/11/1911/19/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不正确。减灾防灾一是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减 灾防灾工程的实施既需要政府领导下的全社会行 动,也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个人参与。 3.不正确。自然灾害的发生、分布非常复杂,要 尊重事实,不能只凭主观臆断。 4.不正确。同3题。 5.不正确。灾难救助中,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财产,更要关心他人的生命、财产。 6.不正确。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7.不正确。要尊重事实,不能心存侥幸。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____救助措施,其救 助措施主要包括:一方面是____________,另一 方面是____________。 (2)A属于救助措施____________中的 ____________方式,另外常见的方式还有 ____________。 (3)B和C均属于救助措施中的____________,其 中B属于主要方法中____________,C属于 ____________。 (4)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 ____________进行,其中____________最为重 要。
课前预习热身
一、减灾防灾的涵义 减少 1.概念:就是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____灾害的 减轻 发生并_____灾害发生时的损失,核心在于 减 “___”. 2.作用:减灾有增产作用,有利于保持经济、政 治和社会稳定,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3.原则:减灾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二、减灾防灾的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 预警 救援 1.社会行动:加强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全 信息系统 国统一的_________,提高灾害____和____能力; 制定法规;开展社会减灾教育;加强国际合作。
生命 2.个人行为:拯救________优先是灾难救助的 团队 镇静 一项基本原则;健康心态要素包括______、____ 积极 精神、_______的生活态度;冷静地采取适当应 对方式。 三、减灾防灾的国际努力 1.IDNDR:时间1990~2000年。 2.减灾重点:地震、飓风、海啸、水灾、火山爆 发、森林火灾等突发性自然灾害。 认识 3.ISDR:公众灾前提高灾害危险性的______, 参与 灾中灾后公众_______;政府一是对减轻灾害损 害做出_______,二是加强社区减灾网络建设。 承诺
【解析】 从图中的信息提示可以看出,此图反 映的是洪水救助措施,此措施主要包括两部分, 即:一是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 带,二是如何抢救溺水人员;其中A图展示的是 向落水者抛救生圈救人上岸,B图和C图展示的分 别是科学控水和做人工呼吸抢救溺水人员。 【答案】 (1)洪水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 移到安全地带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2)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 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向落水者抛救生衣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3)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科学控水 拉直喉管做人 工呼吸 (4)洪水发生过程中 互救
学以致用 由于灾难事故而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 而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 据此完成(1)~(2)题。 (1)判断下面在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 明判断理由。
(2)结合下图说明地震被埋压时如何进行自救?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图中内容。第(1)题,
①顺泥石流方向跑;②藏在大石后;③用毛巾掩
4.泥石流发生时的自救 泥石流多发生于持续暴雨后的山地丘陵地区,遇 到泥石流发生时应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发现迹 象马上转移疏散;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 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的 两边跑;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扎营时, 不能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及河流弯曲、支流汇合 处扎营。

8.不正确。面对自然灾害畏惧、逃避,而不是积 极应对。 9.不正确。过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10.正确。灾前措施是减灾防灾的核心。 三、课本P78活动参考建议 组织学生在媒体上查询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 结合实际设计一个减灾日活动方案,在班上与同 学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可模拟训练一次,以强 化学生的减灾防灾意识
第一节
高效课堂互动
教材深化透析
速效提能演练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 应急措施。 学习目标 1.掌握一些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措施。 2.通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案例剖析,领悟减灾 防灾的涵义。 3.通过学习和探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树立正确的减灾观念和科学的发展观念。
高效课堂互动
主要自然灾害的减灾防灾措施 1.救灾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2.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做好震前准备,掌握震中的避震方法,震后进行 相关的自救与互救,可以减少人员在地震中的伤 亡。具体图解如下:
3.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相关,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 的滞后性。做好防洪准备,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 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
(2)首先,用身边的木棒等坚硬物体把上覆块体支 撑牢固,以防继续塌落;其次,要处理好伤口, 以防失血昏迷;再次,用石块敲击掩埋的物体求 救;最后,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不能惊慌失 措,大喊大叫。
教材深化透析
活动点拨 一、课本P72引文答案 “顺应水性”、“疏导治水”。体现了人地合一、 人地和谐的关系理念。 二、课本P76活动答案 1.不正确。过分夸大自然的威力,忽视人的主观 能动性,是宿命论的表现。
住口鼻匍匐前进;④离开桥梁;⑤抱头曲膝躲在
屋梁下;⑥躲避在墙角,头顶棉被。第(2)题,结
合图形内容可知,地震发生后若被埋压,应做好
以下几方面:用木棍支撑、包扎伤口、敲击物体
求救和静卧。
答案:(1)①不正确。顺着泥石流的方向逃跑会被 掩埋。 ②正确。山崩时躲在巨石背后,以防被乱石击伤。 ③正确。发生火灾时地面可获得氧气,匍匐前进 可逃离火场。 ④正确。洪水来临时应远离河流和桥梁。 ⑤不正确。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⑥正确。屋角稳定,不易倒塌;头顶棉被,保护 头部。
速效提能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谢谢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