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西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答案不全)
高一语文上册10月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百舸( gě)争流荆轲(kē)彳亍(chì)B日薄(bó)西山厚此薄(báo)彼水泊(bó)梁山C鄙(bǐ)人匕(bǐ)首骨髓(suǐ)D被八创(chuāng)不胜(shèng)杯杓目眦(zì)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乏困偏袒斟酌运筹帷幄B.惊愕弭谤蛮夷休养生息C.拊心约契拜谒委曲求全D.搏击杯杓劫持大行不顾细瑾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近来多方面因素导致美元走势愈加低迷,亚洲汇市欧元和英镑兑美元比价双双创下新高——强势美元从此一去不复返?B.在相持三个月之后,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图穷匕见的最后阶段了C.只有确立唯法不唯权的体制和信念,才能真正建立民主社会,但国人潜意识中还存在着让人无可奈何的清官情结。
D.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悲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经西汉刘向整理,秦汉间编纂,定名为《战国策》。
B.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为抵抗强秦想派刺客刺杀秦王,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创造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C.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浩如烟海,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人物风姿万千。
D.从历史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从文学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正史”的先河。
5.对下面一则寓言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揭示恰当的一项是小骆驼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这么长?妈妈说:为了挡风沙。
小骆驼又问: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呢?妈妈说:为了储存水和养料。
小骆驼继续问: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妈妈说:为了在沙漠里长途跋涉。
小骆驼很高兴,但它又问:“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呆在动物园里,而不是去沙漠远足呢?”A.特定的环境造就人的特质B.人应适应环境方能不断成长C.人应有可供施展才能的环境D.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将3辆现代化的采血车开上街头,在市区主干道的3个广场上设立了采血点,采血车每天按时上街,无偿献血者不绝如缕。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https://img.taocdn.com/s3/m/34222cff7375a417866f8fe2.png)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文言文阅读(32分,选择题每题3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23分)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1-5题和第9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伯说,与郑人盟说:“悦”,高兴。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
C.唯君图之图:考虑。
D.晋军函陵军:军队。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画横线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东封郑②又欲肆其西封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微斯人,吾谁与归A. 两个“封”不同,两个“微”相同B. 两个“封”不同,两个“微”不同C. 两个“封”相同,两个“微”相同D. 两个“封”相同,两个“微”不同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微夫人..(《出师表》)..之力不及此 B.先帝不以臣卑鄙C.若亡郑而有益..之往来,共其乏困..于君 D.行李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不仅撤了兵,而且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都城。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新高考)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新高考)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A项,“国家实行单休制度,成为人们不能外出旅游的最关键制约因素”错误,原文说“国家实行单休制度,对大多数人而言,既没有外出旅游的时间,也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可见,既有单休制度导致的时间因素,也有经济贫困制约的因素。
B项,“已成为国民消费新风尚”错误,根据原文“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更是稳步增长……人们不仅有‘闲’了,而且有‘钱’了,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
几十年来,中国的旅游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而且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可见,改变人们旅游观念的不是“旅游年卡”,而是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C项,“景区可以变相地从其他项目中加高收费”于文无据,原文没有关于景区从其他项目加高收费的任何表述。
2.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项,“交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素质”于文无据,“交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与“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素质”之间并无联系,原文“中国人的假期不仅有假日经济,还折射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国人素质的提升”,只是说假日经济反映出素质的提升,并未提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群众素质提升之间的关系。
3.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D项,材料二观点是“旅游年卡……这种模式能实现多方共赢”,选项中,“购买厦门旅游年卡时,请先百度一下不同卡片介绍,以免办理不适合自己的卡”是一个反面例证,说明厦门旅游年卡的弊端,而不是实现“共赢”。
4.①论证结构上采用了递进式结构。
先提出旅游年卡能实现多方共赢,接着指出当前的旅游年卡存在的弊端,最后解决问题,指出旅游年卡要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②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本内容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最新2020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doc

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第Ⅱ卷(114分)13.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2分)(2)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分)14.请用“/”为下面文言文断句。
(3分)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四、诗歌鉴赏:(11分)15.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海臧克家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1)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请问诗人分别从哪几个角度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2分)答:(2)诗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答: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这首诗第一联采用________表达方式,第二联采用_______表达方式。
(2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3分)17.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2)像梦中飘过,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雨巷》))(3)软泥上的青荇,。
(《再别康桥》)(4)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5)荡胸生层云,。
(《望岳》)(6)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1题。
(19分)从一个微笑开始刘心武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问依依垂柳,怎么办?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
一些固有的格局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高一十月考语文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1. A(B项,“创作颇丰”错;原文为“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
而苏轼在密州这一时段的创作,正体现出这一倾向”。
C项,“关注了行政区划划分”错。
D项,“地域、自然、文化等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互动、碰撞、融合的复杂过程”不是《文心雕龙》提出的观点。
)2. C(C项,“不在于……而在于………”错。
)3. D(A项,主要讲创作风格受家庭环境影响;B项,主要讲创作内容受人物影响。
C项,主要讲创作受历史事件影响。
D项,主要讲路遥的创作受地域陕北的影响。
)4. ①开篇引用《文心雕龙》,增强文章说服力;②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两个层面,论证了地域与文化的关系;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5. ①自然层面。
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基本因素,从来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②人文环境。
诸如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
6、B(“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错误,“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表现壮士的身份。
)7、D(“描述了一个悲伤哀婉的故事”错误,在这种色调氛围中描述了一个悲壮热烈的故事。
)8、①热烈的梦境与凄凉的江庵,②壮士叱咤风云的当年和孤身独栖的现实。
9、①用景物作结,寓情于景,意味深长,意蕴深远,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②江潮澎湃,契合了壮士壮烈的胸怀,突出了人物形象;③隐喻在壮士的感召下,众多抗日勇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④江潮波澜壮阔,有力地烘托了抗战激情,升华了爱国主题。
10. B 11. D 12. B(“双亲去世”错误,原文说“亲老家贫”,由此可见,应是双亲年迈。
)13. (1)颜延之离开之前,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派人把所有的钱送到酒店,渐次去拿酒喝。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人教 新目标版

2020高一年级10月份月考试题语文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这是高中阶段第一次语文测试,这份语文试卷将为你提供展示才情和学识的舞台,希望它能点燃你们智慧的火花。
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祝你取得满意的成绩。
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语文天生浪漫(节选)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漪。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
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
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河北省迁西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唐山二中集团迁西一中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
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
《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
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这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
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
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
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河北省迁西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迁西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基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抢榆枋而止抢:触,碰。
B.我决起而飞决:快速的样子。
C.绝云气,负青天绝:阻挡。
D.《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慈父见背曹刿请见B.日薄西山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C.寻蒙国恩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然秦以区区之地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察臣孝廉察:考察。
D.形影相吊吊:安慰。
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就荒”中的“三径”,源于西汉末年的蒋诩,他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三径”成为隐士的代称。
B.“星分翼轸”中的“翼轸”指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和轸宿。
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C.“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指束发戴冠用来同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簪笏”代指官职。
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6.下列各句中,和“复驾言兮焉求”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①遂见用于小邑②童子何知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④而莫之夭阏者⑤之二虫又何知⑥门虽设而常关⑦大王来何操⑧蚓无爪牙之利A.①②⑤⑦B.③⑤⑥⑧C.③⑤⑥⑦D.②④⑤⑦7.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园日涉以成趣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D.水击三千里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翱翔蓬蒿之间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9.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B.泉涓涓而始流C.风飘飘而吹衣D.控蛮荆而引瓯越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B.穷睇眄于中天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D.而御六气之辩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贫穷C.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赊:远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往12.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最早是唐代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门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迁西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答案不全)一、课本文言知识(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荆轲(kē)拜谒(yè)督亢(háng)戮没(lù)谬误(miù)B. 偏袒(tǎn)扼腕(è)厄运(è)濡染(rú)怯懦(ruò)C. 淬火(cù)猝然(cù)忤逆(wǔ)铁杵(wǔ)拊心(fǔ)D. 创伤(chuāng)创办(chuàng)瞋目(chēn)箕踞(jī)目眩(xuàn)2、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吴广以为然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 ①③B.②④C.③⑤D.②⑤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 越国以鄙远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 既东封郑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为歌曰③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皆白衣冠...以送之A. ①②③B. ④⑤⑦C. ②③⑧D. ①⑥⑧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飨,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继者。
C.沛公起如.厕如,如同。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幸而。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二十里耳..也 D.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荆轲之死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
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
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怎么改?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
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
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
“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
“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
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
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
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易水送别……图穷匕见……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
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
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
”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
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
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
”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
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
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
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B.金科是一个耿直刚烈、坚持原则的演员。
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但也显现了他的故步自封。
C.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
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9、小说中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
十月而拔蓟城。
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
”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
秦复进兵攻之。
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
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
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
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
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
”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
”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
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④。
使击筑,未尝不称善。
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
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
血食,享受祭祀。
②庸保:帮工,伙计。
庸,同“佣”。
被雇用的人。
③家丈人:东家,主人。
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
嚯,熏瞎。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B.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C.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D.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 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 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
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
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 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 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14、把文中画横线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5分)(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太原早秋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①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 ①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
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歇”字用得精妙,生动地刻画出自然界花草树木枯萎的情景。
B.首联即用秋天的典型景象来照应题目中的“早秋”,一是花草凋零,二是大火星出现了。
C.颈联“绕”和“飞”字,采用比拟的手法,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