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慎独、慎微、慎初”
慎独、慎染、慎微、慎初、慎终!

慎独、慎染、慎微、慎初、慎终!“慎独”,典出《礼记·中庸》,意为谨慎独处时的行为,通俗的意思就是人前人后都一个样,可说是修身的至高境界。
慎独,修养的是内在的定力,是古人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无人时、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除慎独外,还有四个“慎”字可作为我们修身处世的根本。
1慎独,“君子慎其独也”。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谨慎自律,操行自守,不欺暗室。
关于慎独,国学君曾经也与诸位师兄分享过相关感悟。
在没有人监督,没有人看到我们的暗处,一定要慎独、坚守一个君子的原则。
中国历代文人学士受“慎独”思想的影响颇深,都以此来砥砺标榜,作为修身进德的重要目标。
面对故人王密的贿赂和“暮夜无知者”和说法,杨震慨然回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以慎独精神成为廉洁自律的典范。
被誉为晚清三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他著名的“日课四条”就是: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四条之中,慎独是第一位的,其他三条是都以慎独为基础。
2慎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古篇《墨子·所染》记载一段故事:“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说他曾见人染丝,然后感叹:“(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
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
经过五次之后,就变为五种颜色了。
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慎的。
”荀子在《劝学》里面也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蓬草生长在大麻中,用不着扶就长得挺直;白沙混杂在乌黑的泥土中,跟黑土一起沾染黑了。
孟母也是看到了坏环境和好环境对人的成长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才决定三迁其所,而使孟子终成大器。
“慎染”,就是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主动接受良好环境的影响,涵养正气。
3慎微,“慎微防萌,以断其邪”。
汉代哲学家王符说:“慎微防萌,以断其邪。
”可见,慎微,是防止贪欲萌生、斩断邪念必须坚持的操守。
慎言慎行慎微慎独慎欲慎友慎初之七慎

慎言、慎行、慎微、慎独、慎欲、慎友、慎初之七慎慎言俗话说,“慎言以养其德,节食以养其体”、“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祸从口出,患从口入”……无不体现“慎言”的智慧和“口无遮拦”的后果。
慎行慎行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潇洒和坦荡。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言必信,行必果”,“慎行”无疑体现的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意志,懂得“慎行”的人肯定志存高远。
慎微“慎微”不是小器之人的行为体现,而是不忽视细节,是对事物的一丝不苟的态度。
《老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在一定条件下,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图大者,当谨于微。
慎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诱惑无处不在,慎独,是面对美色的坐怀不乱,是面对金钱以不贪为宝,是面对不义之财以不占为本。
慎欲古人云:“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在追求个人欲望的过程中,应该时常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不做欲望的奴隶。
正如老子所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慎友真正的朋友是一面镜子,照照镜子,就可以明白自己的缺点;真正的朋友也是一本书,翻翻书页,就可以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交友不慎,所以,交友一定要谨慎!慎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善与恶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
迈出第一步都是艰难的,一旦迈出恶的一步,最可能的结果是走向恶的深渊。
《老子》中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意思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到最后还像开始的时候那么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他的一生就很平安,没有败事可言。
安全需要三慎

安全“ 三慎”安全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每每谈到安全,许多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什么“安全是个圆,没有起点和终点”、“思想松一松,事故攻一攻”等等,可真正到了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些人却把安全法律法规抛到了脑后。
因此笔者认为,安全要做到“三慎”,即:慎微、慎初、慎独。
所谓慎微,就是对细小些微的事情要谨慎,不可大意、随意。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在工作中,一个小小螺丝的松动,往往能酿成弥天大祸,在这方面,我们不知有多少血的教训。
因此,检查设备要细致入微,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认认真真,仔仔细细,认真做好特定环境下的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决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小问题、小事情,务必做到谨慎小心,防微杜渐,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安全防护工作。
所谓慎初,就是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做到警戒,谨慎于事发之前。
有一则故事说:一个穿新鞋的轿夫雨后进城,开始时他很小心地找干净的地方落脚,生怕弄脏了鞋。
可等一不小心踩在泥水里后,便不再顾惜鞋子了。
其实,这很像我们一些人对待安全工作的态度:开始工作时都能认真履行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资历的增长,就难以守得住慎初了,开始放弃规矩,凭感觉或经验干活,以致接二连三地造成事故。
由此可见,慎初是安全的老虎口,守得住慎初,就能筑牢安全第一的“防线”,守得住慎初,无疑是避免安全事故的关键所在。
慎独,语出古代典籍《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它要求人们在一个人独处、无人监督之时也能做到谨慎从事,自律不苟,严格要求自己。
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古人常说:“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贵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即说人在斗室独居,身处别人看不到的情况下,也能洁身自好,问心无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可在安全生产中,有些人就难以做到慎独,当安全监督人员巡视生产现场时,他能把安全防护措施做得天衣无缝,可当安全监督员离开现场时,他们就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我行我素,有章不循,有法不依。
慎独名词解释

慎独名词解释
这里所说的“慎”是指谨慎,“独”则意味着没有任何外界监督。
由于人不可能不做坏事而完全不受到外部的诱惑和约束,因此,只要你活在社会上一天,就必须随时随地提高警惕,防止别人或自己去做坏事。
当然,这种“慎独”并非刻意回避社会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任何问题。
它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之中,严格遵守纪律规定,加强修养,克制私欲,战胜自己,经受住考验。
所谓“谨”就是要自觉地、主动地用道德律己,严以律已,做到防微杜渐,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所谓“慎”就是对待自己的一言一
行都十分认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谨小慎微,即使是在个人独处、独立工作时也不例外。
古代儒家认为:修身是根本,处世是末节。
《礼记》云:“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个体精神层面的价值,把善良作为人性美好的最高境界,将人心向善归结为人的本质。
孔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反映了儒家思想从内省开始进入慎独的观念过程。
儒家还有一些训诫,诸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虽未标榜独立之见,但其核心也是修养的道理,贯穿于各方面的言行之中。
在古代修养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慎独修养,它把自我修养与严于责己联系起来,讲究慎独、慎初、慎微。
《大学》中“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和“所
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
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表达了这样一种信念,即
不仅自己应该严于责己,而且每一个官员、百姓乃至所有的臣民都应
该首先严于责己。
国学中的慎独是什么意思

国学中的慎独是什么意思?“慎独”,典出《礼记·中庸》,意为谨慎独处时的行为,通俗的意思就是人前人后一个样,可说是修身的至高境界。
慎独,修养的是内在的定力,是古人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无人时、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除慎独外,还有四个“慎”字可作为我们修身处世的根本。
慎独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谨慎自律,操行自守,不欺暗室。
中国历代文人学士受“慎独”思想的影响颇深,都以此来砥砺标榜,作为修身进德的重要目标。
如清末重臣曾国藩著名的“日课四条”就是: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四条之中,慎独是根本,其他三条是枝叶。
东汉时期的杨震,有人夜怀十金来见,并说,此时夜暮无知者,杨震却说“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杨震驳“暮夜无知者”论,以慎独精神成为廉洁自律的典范。
慎染古篇《墨子·所染》记载一段故事。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故染不可不慎也!”其实除了染丝,人也是一样,国也是一样。
清朝末年,蔡公时慨于国事艰危、民生疾苦,曾与好友组成革命团体“慎所染斋”,意在不仅不要被环境腐化,还要改造环境。
“慎染”,就是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主动接受良好环境的影响,涵养正气。
慎微汉代哲学家王符说:“慎微防萌,以断其邪。
”不在小事小节上谨慎,难免在大事大节上不稳。
蜀汉先主刘备将之概括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从不向民间索取任何名贵物品。
想不到离任返乡,他发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为此写了一首“检讨”诗曰:“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蘖,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临行所带,不过两片山石,可见白居易为官之清白。
慎初“慎初”,顾名思义,就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不存侥幸之心,避免误入歧途。
明代王廷相讲过一个“轿夫湿鞋”的故事:轿夫爱惜自己脚下的新鞋子,“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但是“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什么地方都踩下去了。
慎言、慎行、慎微、慎独、慎欲、慎友、慎初之七慎

慎言、慎行、慎微、慎独、慎欲、慎友、慎初之七慎之蔡仲巾千创作慎言俗话说, “慎言以养其德, 节食以养其体”、“修己以清心为要, 涉世以慎言为先”、“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祸从口出, 患从口入”……无不体现“慎言”的智慧和“口无遮拦”的后果.慎行慎行是一种风度, 也是一种潇洒和坦荡.“行谨则能坚其志, 言谨则能崇其德”、“言必信, 行必果”, “慎行”无疑体现的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理解“慎行”的人肯定志存高远.慎微“慎微”不是小器之人的行为体现, 而是不忽视细节, 是对事物的一丝不苟的态度.《老子》:“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天下年夜事, 必作于细.”在一定条件下, 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图年夜者, 当谨于微.慎独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诱惑无处不在, 慎独, 是面对美色的坐怀稳定, 是面对金钱以不贪为宝, 是面对不义之财以不占为本.慎欲古人云:“欲虽不成尽, 可以近尽也;欲虽不成去, 求可节也.”在追求个人欲望的过程中, 应该时常坚持知足常乐的心态, 不做欲望的奴隶.正如老子所说:“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慎友真正的朋友是一面镜子, 照照镜子, 就可以明白自己的缺点;真正的朋友也是一本书, 翻翻书页, 就可以学有所悟、学有所获.“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人生中最年夜的哀思莫过于交友失慎, 所以, 交友一定要谨慎!慎初“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 善与恶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迈出第一步都是艰难的, 一旦迈出恶的一步, 最可能的结果是走向恶的深渊.《老子》中言:“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意思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 如果能始终如一, 锲而不舍, 到最后还像开始的时候那么严格要求自己, 那么他的一生就很平安, 没有败事可言.。
2024年慎始慎独慎微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慎始慎独慎微心得体会慎始慎独慎微是一句经典的警句,字面意思是要谨慎地开始,要谨慎地独处,要谨慎地处理微小的事情。
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哲理和启示,对于我个人而言,也给予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感悟。
以下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对慎始慎独慎微这句话进行深入的探讨。
首先,慎始。
慎始意味着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深思熟虑,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在我过去的经历中,我发现很多人在开始一个新项目或者一个新决策的时候都会掉进一个陷阱,就是过于急于求成,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潜在问题和风险。
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往往会导致事情的失败和不完美,甚至给自己带来麻烦和损失。
慎始更是在每一天的开始时就要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不要被琐事和杂念所困扰,要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迷茫,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事情做不完。
后来我开始每天早晨制定清单,列出当天要做的重要任务,然后按照优先级逐一完成。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浪费时间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因此,慎始对于规划时间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慎独。
慎独强调的是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保持谨慎和警觉。
人们常常在和他人相处时会注意到形象和言行举止,在他人的面前会有一种紧张的感觉,而在独处的时候往往会放松警惕,放纵自己的内心。
然而,我们要明白,我们的内心是最真实的,也是最重要的。
在独处的时候,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内心,思考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是否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和原则。
慎独还有让自己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信息和观点,这些信息和观点往往来自于他人的主观看法和利益诉求。
如果我们只是被动接受这些信息,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那么我们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控制。
而慎独就是要求我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要明辨是非,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原则。
最后,慎微。
慎微强调的是处理微小的事情也要谨慎。
往往我们会忽视一些微小的事情,认为它们无关紧要,但事实上,微小的事情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更大的事情。
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八慎心得

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八慎心得
一、谨慎独处,切莫沉溺于自己的世界。
要学会从社会中获取有益的信息,同时注意自身的事务。
二、微言之,言语要谨慎,说话要选择好时机,不得随口而出。
三、初心不变,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记住初心,不受外界的干扰,不被诱惑。
四、终要慎重,对自己要有足够的宽容,但终究要有自制力。
不要被
情绪左右,在重大决定上要审慎考虑。
五、言行一致,遵守诺言,行为规范,言谈举止文明,不说虚伪的话,做到言行如一。
六、慎欲,能把握住自己的欲望,不要被世俗的事物所左右,思索有价值的事物。
七、慎友,朋友选择要慎重,有些人可能会拖累自己,应该以理智和
耐心来区分和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
八、慎心,走慎心之路,要在情绪失控前停止思索,慎重处理好人际
关系,自律自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切忌妄为,积极面对问题,努力
追求自我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务处“慎独、慎微、慎初”
“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
”教务科能否严谨认真公平开展各项工作,关
乎人心向背,也影响着教学工作大局。
在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做好个人工作?从而个人从工作方面浅谈以下几点:
一、认识“慎独、慎微、慎初”
“慎初、慎独、慎微”均有谨慎之意。
“初”就是第一次,“独”就是一人独处,“微”就是小事小节。
所谓慎初,就是要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关。
“第一次”既是“缺口”,也是“关口”,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
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仍能谨慎自律,严格要求自己。
对领导干部来说,“慎独”是加强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要求,应把“慎独”作为人生的重要信条,终生坚持。
领导干部做人行事,就应该“事无不可对人言”,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不给党和人民的事业抹黑,不做不该做的事,不伸不该伸的手,不拿不该拿的物,不说不该说的话,不去不该去的地,不吃不该吃的饭,八小时之内和之外一个样,在家在外一个,对熟悉的不熟悉的一个样,对老弱病残一个样,对党员群众一个样,对领导下属一个样……慎独以存志,志高方长远,长远方成事。
领导干部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做出对党和人民信赖的业绩,唯有慎独修身养性。
所谓慎微,就是要认真重视和正确处置细小的事情。
“堤溃蚁孔”的故事说到:战国时期,魏国相国白圭在防洪方面很有成绩,他善于筑堤防洪,并勤查勤补,经常巡视,一发现小洞即使是极小的蚂蚁洞也立即派人填补,不让它漏水,以免小洞逐渐扩大、决口,造成大灾害。
白圭任魏相期间,魏国没有闹过水灾。
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从小到大、由轻到重、自少到多的过程。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一孔,气泄针芒。
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
”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讲,做事要自觉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规律、正确看待轻与重、大与小的辩证关系,对诱惑之“微”不严防,对蜕变之“渐”不严杜,最终必然酿成大错。
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自架“高压线”、自设“防火墙”、自套“紧箍咒”,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心中始终有条政治上的高压线、道德上的耻辱线、法纪上的警戒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报组织之恩,始终保持健康的人生追求,无愧于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期待。
思想上的严以律己
一是要正确认识自己和环境的关系。
不可否认,当前政治生态环境确实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拼搏不如拼爹”、“琢磨事不如琢磨人”、“做事不如作秀”、“摆平就是水平”、“劣币驱逐良币”、“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等现象,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从严治党不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党内的政治生态环境正越来越好。
因此,我们应当抱有坚定的信心,用严以律己的态度,不以政治生态环境不好为借口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实践中改变环境,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推动党风政风进一步转变。
二是要正确认识严以律己的目的。
严以律己不是“为了不出事,宁肯不干事”的为官不为,也不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明哲保身,倘若为了不出事就不干事,或许不会出事,但迟早会出局。
因为党和人民绝不允许庸庸碌碌、尸位素餐、毫无作为的平庸之辈。
工作中严以律己思想不牢,地动山摇。
从党内的思想状况看,强调严以律己非常重要。
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来说,尽管一些腐败分子的堕落有客观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对自己要求松懈,思想道德滑坡,理想宗旨动摇,没能抵御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糖衣炮弹腐蚀的结果。
因此,严以律己要坚定理想信念,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党性锻炼,努力做到在大是大非上头脑清醒,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和风险挑战中经得起考验;要强化大局观念,在大事难事面前勇挑重担,在急难险重面前挺身而出,在名利地位面前不计得失、顾全大局。
品行上严以律己。
古人云:“德乃才之帅”。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选拔领导干部的主要标准,其中德是第一位的,品行和能力相比,品行更为关键。
品行
如同人的影子,领导干部自己往往看不到,可周围群众却看得一清二楚,它不仅关系着领导干部的个人形象,而且关系着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严以律己就要常修为政之德,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生活正派和情趣健康的人;要常思贪欲之害,坚守为人做官的底线,决不越“雷池”半步,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要常怀律己之心,做到行所当行、止所当止,确保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
作风上严以律己当前,随着全国上下弛而不息纠正“四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但我们同时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一些地方并未彻底扫清。
严以律己就要心系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解决群众困难;要脚踏实地,坚持事业第一,工作第一,不怕吃亏,不怕吃苦,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投机钻营上;要注意小节,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汲取“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教训,不让“小过”铸成“大错”;要作风民主,虚怀若谷,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善于沟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决断问题果断而不武断,不搞“一言堂”、不搞“一刀切”。
用权上严以律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
诸多案例证明,领导干部对权力缺乏敬畏之心,必然滑入腐败深渊。
严以律己就要敬畏权力,决不能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更不能错误地认为领导就拥有特权,可以凌驾于法律和纪律之上;要慎用权力,在脑子里装一盏“红绿灯”,从小事细节上严格自律,防微杜渐,慎终如始;要把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作风、生活等各个方面都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要主动管好家属、子女、身边工作人员,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防止别有用
心的人从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打开缺口;要牢记交往之中有纪律,慎重交友,择善而交,多交良友益友诤友,不交酒友损友佞友,不断净化生活圈、社交圈,尤其要处理好政商关系,不能与不良商人勾肩搭背、拉拉扯扯,更不能把权力给朋友借用、搞交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