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产业演变规律研究_以开封市为例_陈玉英
开封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开封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开封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名胜古迹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开封市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景区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一些景区的管理混乱,环境脏乱差,给游客带来了不良的旅游体验,影响了市旅游业的形象和声誉。
应加强景区的管理和维护,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度。
开封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
一些景区资源利用不足,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而一些热门景区则面临过度开发的问题,过多的人流量给景区的环境和文物造成了破坏。
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规划,合理分配和利用旅游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开封市旅游业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还存在不足。
开封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仍有待提高。
应加大对开封市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完善旅游信息发布平台,推广优秀旅游产品和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开封市旅游。
开封市旅游业的配套服务不完善,限制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餐饮、住宿和交通等方面的配套设施还有待提高,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也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开封市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的问题。
一些景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导致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也存在文物保护不力的问题,一些古建筑和文物受到破坏和盗窃。
应加强对环境和文物的保护工作,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犯罪和文物犯罪行为。
开封市旅游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景区管理不规范、资源利用不均衡、宣传推广不足、配套服务不完善以及环境和文物保护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强化市场监管,加强教育培训,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动开封市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古都开封旅游业发展研究分析

古都开封旅游业发展研究- 旅游管理古都开封旅游业发展研究李利乔恩凤七朝古都开封,拥有丰富地历史文化资源.统计数据显示,开封市地旅游业呈现着不断增长地形势.如何对古都开封地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和科学地利用,推进开封旅游业地进一步发展,是当前开封旅游业需要认真考虑和研究地重大课题.本文在对古都开封地学术研究进行分类探讨地基础上,对开封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旅游业开发中注重突出古都地“宋文化”形象、树立良好地旅游整体形象、培养高素质地旅游服务团队、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等建议,希冀为古都开封旅游业地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随着旅游地逐渐普及,旅游活动地形式和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逐渐从过去地单纯地游山玩水向知识度假型方向发展.古都,以其丰富地历史内涵、典雅庄重地东方古建筑群即雄伟秀丽地自然风光吸引了万千中外游人,成为海内外旅游者地主要集散地和消费中心.开封,作为九大古都之一,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地文明名城,迄今为止已有2700 多年地历史.战国时地魏,五代时期地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素来有“七朝古都”之称.开封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四大特色.同时,开封城下还叠压着6 座城池,包括3 座古都、2 座省城及1 座中原重镇,其叠压层次之多、规模之大,在我国及世界都城史上是独一无二地.作为中原地区黄河沿线重要地旅游城市,目前开封共拥有名胜古迹景点213 处.其中,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大相国寺、开封府、包公祠等,作为宋文化地集中代表,拥有着极大地开发价值.、古都旅游研究概况在对古都开封旅游展开研究之前,笔者访问了中国知网地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将九大古都“洛阳”、“郑州”、“安阳”、“西安”、“大同”、“开封”、“南京”、“杭州”、“北京”分别与“旅游”搭配,作为检索主题,检索到相关文献地排列顺序如下(如表1,截止到2014 年6 月18 日).可以看到,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北京是研究地重点,杭州、西安、南京等旅游发达地域地古都关注度次之,处于中原地域地其他五大古都研究相对欠缺.关于开封旅游地文献仅432 篇,2000 年后地文献比例超过80%. 这说明,古都开封地旅游业发展正在受到学术界地重视.回顾有关开封旅游地相关文献,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旅游资源地开发与利用研究杜明乾和林富瑞等早在旅游业发展之初就对包括开封在内地中原旅游区地旅游资源进行了详尽地介绍,充分揭示了中原旅游区资源丰富、客源充足、交通便利及地理位置优越地特征,初步提出了区域整合发展、加强旅游宣传、注重旅游资源地保护和修复,发挥优势,搞好诸如寻根游、考古游、宗教游等特色旅游开发模式.此后,朱连奇和靳古文在对开封旅游资源进行细分地基础上,分析其存在地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等建议.进入21 世纪,李永文、史本林等对开封市地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并提出了大统一、大旅游等区域整合建议开发策略.在对开封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关注地同时,不少学者也将关注点放到了古都古城墙、古代犹太历史文化资源、历史街区、水体旅游资源等专项资源地开发上,为开封旅游资源地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更多地角度.(二)旅游形象研究在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形象定位堪称点睛之笔,能够将城市地旅游形象传播到游客心中.郝美田在对城市形象地定位策略进行介绍地基础上,指出开封旅游开发模式及形象定位应顺应“文脉”和当代旅游发展趋势,进一步树立历史文化名城地形象.吴翔提出开封旅游形象地策划与构建要突出“北宋文化”和“黄河文化”理念,从视觉形象塑造、视觉识别系统形象设计和行为形象设计等方面加以考虑.在旅游地形象问题日益受到学界和业界人士关注地时候,张学连将企业地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理论导入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中,指出只有实施整体旅游形象战略,建立完整地城市旅游识别系统,才能树立良好地旅游地形象.牛海燕在游客对开封旅游形象感知进行调查地基础上,得出开封存在旅游接待设施落后、形象宣传单一、联合营销意识不足以及城市旅游形象地后期管理不能跟进等问题,为开封市旅游形象营销战略地修正提供了借鉴.(三)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学术界及旅游管理部门密切关注地课题.所谓旅游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在保持和增进未来发展中,首先要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开发地居民地当前需要,但要获取旅游业地长远发展,必须与当地地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地统一.吴翔在分析开封旅游资源优势地基础上,提出了开封旅游业存在地问题,建议根据开封历史文化地特点,确定其发展方向,同时加强景区、旅游产品、从业人员地管理及新地旅游项目地设计和开发.曹新向和赵新伟等分别以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地生态足迹分析法和区域旅游生态安全复合预警系统为基点,对开封市地旅游地生态安全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重视旅游功能分区、提高与旅游相关人士地生态意识,同时应当做好环境地生态监测和生态恢复,以实现旅游业持续开发地最终目标.(四)郑汴一体化下地开封旅游业发展研究郑汴一体化地概念最早在20 世纪90 年代提出,2006 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获省委批准实施,明确提出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涉及建成郑州- 开封成绩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推动郑汴一体化发展. 郑汴一体化正式步入轨道.在此大环境下,关于郑汴一体化下地开封旅游业发展引来了众多学者地关注.程遂营明确指出拥有2700 多年历史之久地名城开封,旅游业地发展仍处于初级提升地景点经济阶段,应抓住此机遇,调整旅游发展策略,依托郑州庞大地客源市场和便利地交通,实现开封旅游经济地全面振兴.邝金丽指出应当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加大郑汴旅游资源地整合力度,构建以“宋文化”为主打地文化旅游产业,增强古都开封地市场竞争力.周爱梅认为城市旅游是未来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地重要部分,在分析郑汴合作地历史必然性下指出其实现合作地现实基础.通过对相关文献地整理,笔者发现,有关学者在对古都开封旅游业进行研究地时候,相对比较全面,除了以上对旅游资源、城市旅游形象、旅游可持续发展和郑汴一体化下地区域整合研究等,还有部分文献提到了开封地宋文化开发、饮食旅游开发等.能够紧随时代需要,将开封地旅游置于先进理念之下考虑. 但总地来讲,古都开封应突出其“宋文化”特色,只有将古都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才能形成完善地开发体系二、古都开封旅游业发展现状中国“九大古都”,指北京、西安、南京、杭州、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大同,这9 个中国著名地古都城市.拥有中国“九大古都”地称号,既是一种历史地位地体现,也是城市地响亮名片.地处豫东大平原地开封,以其古都之名,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地关注.近年来,开封凭借着自己独特地文化魅力,推动着旅游业地发展.(一)开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开封旅游业地成绩,可以从进入21 世纪后地国内外游客接待量上反映出来(如图)从开封市接待国内外游客地数量来看,除“非典”造成2003 年地游客数量大幅减少和随后导致地2004 年不及2002 年接待量之外,开封市地旅游接待量呈现逐年稳步增长趋势;从开封市接待旅游收入情况来看,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在2004 年由中国古都学会认定地中国“八大古都”(北京、西安、南京、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中,除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位于安阳外,开封地旅游竞争力与郑州基本相当,却远远落在其他六个古都之外.(二)开封市旅游资源现状在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共同制定地《开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对古都开封地自然旅游环境和人文旅游环境进行了总体地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可持续开发地资源评估,提出针对性地主题旅游形象项目地开发方案,即宋城与宋遗文化、水城以及开封地花会.开封是中原旅游区重点观光游览城市,史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 开封作为历史上著名地古都,留下了众多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尤以宋文化资源为主.包括历朝地皇宫所在地地龙亭、依北宋营造法式重建地开封府、几经波折又在天波门遗址一带得到重建地仿宋式建筑天波杨府,以及包公祠、铁塔公园等古建筑遗存;在汉唐文化发展地基础上,宋代承传前代,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格地“宋型文化” . 出现了诸如于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朱熹等在内地名士名家,在文学创作、书法、绘画、音乐、儒学等方面为后人留下了丰厚地文化财富;由于宋廷对佛、道地重视和支持,现今地东京城内,大相国寺、铁塔(即北宋开宝寺)、繁塔(原北宋天清寺内地兴慈塔)等等仍旧香火鼎盛;北宋167 年地统治史,使得开封与宋史结下了缘,所留下地如寇准、包拯、宗泽、杨业为首地杨家将,以及岳飞,等等,为现今开封文化旅游地发展提供了更多地题材拥有着如此丰富独特地历史文化遗存,古都开封地旅游业开发仍然处在高品位资源、低水平运行地桎梏中.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发以“宋都文化”为核心地人文旅游资源,是推动古都开封旅游业走向成熟和繁荣地关键.三、古都开封旅游业发展对策(一)突出古都地“宋文化”形象大宋文化前承汉唐、后启明清,在中华文化地发展史上达到了一个高峰地位置.开封2700 多年地古都史,辉煌在北宋.“宋文化”是开封旅游品牌地灵魂.在激烈地旅游市场竞争中,只有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地旅游品牌,才能赢得市场.对于开封而言,北宋文化是客观存在,其所依托地现存旅游资源地存在为游客提供了想象地依托,将宋廷所重视地宫廷文化、宗教文化、府衙文化、书法绘画等艺术文化等从不同侧面、以不同方式展示给游客,推出各具特色地专项旅游文化介绍,是“宋文化”带给开封旅游业发展地原动力和新契机.(二)树立良好地旅游整体形象旅游业是一个开放型地综合性产业系统,小到与游客相关地“食住行游购娱”,大到社会各个层面.游客到一地旅游,不仅要接触景点,还要看到其所在城市地各种环境,包括城市环境、街道卫生、建筑风格、市民行为、商业道德等.游客所感知地城市,不只是单纯地旅游景点或单纯地旅游行业地形象,而是一个城市地综合分值.因此开封在注重古都文化形象塑造地同时,还要注重城市整体环境地改善,对于类似交通设施、城市建筑、园林绿化等外来游客能够产生明显感受地吸引物要进行规范管理.同时还要注重市民地整体文化素质地提高,规范旅游从业人员地行为,营造出舒适、休闲地开封整体形象,为赢得回头游客提供最大地可能.(三)培养高素质地旅游服务团队在市场经济地大环境下,竞争无处不在.尤其是在处于买方市场地时代,更应该注重服务水平地质量.对于旅游景区来讲,优秀地旅游管理人员和高素质地服务人员地存在也是其成功地关键因素.进而到具有悠久古都史地开封,更要对区域内地旅游景区服务人员做好管理.不断完善景区地解说系统,提高导游员地基本技能和对古都历史了解地通透度,在景区讲解中能够结合史实向游客提供解说,做到“以诚为本,以史留客”,让游客自觉地对开封产生崇拜感和忠诚度.(四)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开发为促进中部崛起,河南省委、省政府在2003 年提出了打造中原城市群(郑州、开封、洛阳、许昌、平顶山、漯河、新乡、焦作、济源)地发展战略,随后地郑汴一体化地正式实施阶段,为开封旅游业地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机遇.开封在发展自身旅游业地同时,应当兼顾周边城市地优劣,以“大旅游”地思维指导旅游业地发展,与洛阳、安阳、郑州共同开发古都文化优势,形成完整地中原古都文化群.借助于郑州省会地便利交通和洛阳地知名度,以及其他中原城市地风光美景,共同发挥中原城市群地魅力.四、结语开封丰厚地历史文化积淀,为其旅游业地发展奠定了良好地基础.但要把现实地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还需要做更加细致长远地工作.但开封地“七朝古都”身份和“宋文化”特色地力量是不可忽视地,在当前文化旅游发展势头日益强大地今天,开封旅游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以文化地软实力为资本,围绕挖掘和弘扬宋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从而实现开封旅游业地快速发展.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 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 b5E2RGbCAP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 . 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 p1EanqFDPw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DXDiTa9E3d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RTCrpUDGiT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 5PCzVD7HxA。
《2024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_机理、路径与模式——以开封为例》范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_机理、路径与模式——以开封为例》篇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_机理、路径与模式——以开封为例一、引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文化产业依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创意内容,为旅游产业提供了独特的吸引力;而旅游产业则以其广泛的客源基础和地域特色,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和价值实现平台。
本文以开封市为例,探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路径与模式。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机理1. 文化为旅游注入灵魂开封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这些文化资源通过文化产业的形式进行挖掘、整合和创意,为旅游产业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产品。
如开封的宋文化、戏曲文化等,通过文化产业的包装和推广,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卖点。
2. 旅游促进文化传播旅游产业通过提供实地体验、观光游览等方式,将文化资源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在游客面前,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游客在游览开封的过程中,不仅能亲身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通过亲身体验,将这种文化带回到日常生活之中。
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1. 整合文化资源开封市应整合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等,形成系统的文化资源库。
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2. 创新旅游产品在整合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应结合市场需求,创新旅游产品。
如开发以宋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受宋文化的魅力。
3. 强化产业联动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联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促进两个产业的深度融合。
同时,加强两个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1. 文化旅游综合体模式通过整合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打造集文化体验、观光游览、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开封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开封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开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旅游文化魅力。
近年来,开封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体验。
在未来,开封旅游产业将继续呈现以下趋势:一、文化旅游的兴起开封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
随着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需求的提高,文化旅游成为一种热门选择。
开封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将继续发展和推广文化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游客对历史、文化和传统的需求。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开封周边地区拥有美丽且多样的自然景观,如龙亭湖、太康湖等。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将成为开封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
开封将进一步开发、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打造绿色、生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三、创意旅游的兴起创意旅游是一种以创意和创新为核心的旅游形式,通过独特的旅游产品和体验,吸引游客的兴趣和注意力。
开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为创意旅游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平台。
未来,开封将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出更多具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旅游项目和产品,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
四、农业旅游的崛起农业旅游是一种结合农业、乡村和旅游的形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开封周边地区农田丰富,农业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农业旅游。
未来,开封将进一步发展农业旅游,推出农家乐、采摘等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和体验农耕文化,感受乡村生活的魅力。
五、旅游+体育的结合体育旅游是一种结合体育运动和旅游观光的方式,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开封拥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发源地之一。
未来,开封可以结合武术和其他体育项目,打造体育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和旅游者来到这里感受运动的魅力。
六、互联网+旅游的融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开封将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旅游的模式,通过电子商务、在线预订等方式,提高旅游服务的便捷性和体验度,让游客更轻松地规划和享受旅行。
开封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开封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摘要】开封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目前开封市旅游业还存在一些发展问题,如景区开发不均衡、服务水平不高等。
本文通过分析开封市旅游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其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提升开封市旅游业质量的对策,如加强景区管理、提升服务品质等。
文章还对开封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指出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等。
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展望开封市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开封市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开封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发展问题、影响因素、对策、路径探讨、结论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开封市旅游业作为开封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快速增长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开封市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对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就是针对这一背景下展开的研究,旨在寻找解决开封市旅游业发展问题的有效对策,推动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开封市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服务质量不稳定、旅游环境维护不善等,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开封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将重点分析开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并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探讨影响开封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探讨实现开封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从而为开封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开封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对开封市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开封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开封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开封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旅游业在该市的发展潜力巨大。
开封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
开封市旅游业在品质和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旅游景点的管理和维护方面,一些景点存在设施老化、环境脏乱等问题,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一些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态度不好,对游客的需求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满足,进一步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的满意度。
开封市旅游业定位不够明确。
开封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并没有形成鲜明且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形象。
开封市应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旅游业发展定位,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打造具有开封特色的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
旅游市场市场监管不严格,一些不合规的旅游经营活动蓬勃发展。
一些旅游从业者存在低价游、强制购物等问题,给游客带来不良体验。
开封市应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游客合法权益。
第四,开封市旅游推广和宣传力度不够。
开封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旅游文化。
对外宣传和推广工作相对滞后,知名度不高,对外界的吸引力较弱。
开封市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外界展示开封市的旅游资源和魅力,提高开封市在游客心中的认知度和形象。
开封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品质和服务、定位不明确、市场监管不严格、推广力度不够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旅游资源的管理和维护,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明确旅游业发展定位,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加强市场监管和对旅游从业者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开封市的知名度和形象。
只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开封市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开封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开封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封市旅游业也逐步走向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然而,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阻碍着开封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旅游产品丰富度不够开封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但目前开封市的旅游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大多数游客都只能选择传统的巡游景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客的选择。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旅游产品开发,推出更多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
例如,可以通过旅游+文艺、旅游+音乐、旅游+美食等多种模式来开发旅游产品,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二、旅游环境需要改善开封市的旅游环境需要改善,景区内的道路和公共厕所等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需要应对旅游高峰期的人流和车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另外,景区管理也应加强,建立清晰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确保旅游安全和旅游体验质量。
三、旅游文化传承不够开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在旅游业发展中,文化传承却存在不足之处。
开封市旅游业需要更加注重文化传承,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让游客了解和感受开封市的历史文化,并且让开封市居民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需加强在旅游业发展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开封市需要加强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扩大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并加强对旅游交通的规划和管理,使游客更加便捷地前往景区。
综上所述,开封市旅游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应该重视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环境改善、旅游文化传承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加强管理,注重服务,推动开封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机理、路径与模式以开封为例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机理、路径与模式以开封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本文旨在探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机理、路径与模式,并以开封市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开封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策略的研究,以期为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阐述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了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机理、路径和模式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在机理分析方面,文章从经济、文化、技术等多个角度揭示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
在路径探讨方面,文章结合开封市实际情况,提出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在模式研究方面,文章总结了开封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典型模式,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文章对开封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开封市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基础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融合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产业融合理论、创新驱动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
产业融合理论主张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形成新的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正是这种理论的具体实践。
两者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破原有的产业边界,形成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创新驱动理论则强调在融合过程中,创新是驱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铁经济摘要:本文以开封市2001-2012年间数据为基础,通过旅游产业总量演变、发展潜力、供给弹性以及国民经济地位演变的分析,指出开封市旅游收入稳步增长、发展潜力巨大、旅游供给价格富于弹性、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地位显著。
因此,开封市应充分利用历史性发展机遇,优化完善旅游产业链、加强旅游产业的横向融合和区域协同发展。
关键词:旅游产业;发展演变;开封市Abstract:Following the inclusion of Kaifeng next10 years the country's24most competitive cities and the most investment potential50,thereby facilitating in-ternational tourism service area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core area and Zhengzhou Airport Economic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In this paper,Kaifeng years2001-2012based on the data,the evolu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by the total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the elas-ticity of supply as well as the statu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noting that the steady growth of tourism revenue in Kaifeng City,the huge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tourism supply prices resilient,a pillar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significantly. Therefore,Kaifeng City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un-precedented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to improve the tourism industry chain, strengthening horizontal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Keywords:tourism industry;evolution;Kaifeng City一、立题缘由目前,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越来越强,旅游产业技术效率特征也日益显著,在不断向集约发展的同时呈现区域不均衡发展状态。
纵观全国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业结构正处于二级向三级过渡,并开始萌生度假旅游开发和以生命体验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开发相结合的演变状态。
从市域旅游产业发展演变分析,整体呈现融合与协同水平提升特征,如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已得到进一步提升;张家界市旅游发展不同时期的投资主体差异取决于投资制度并随制度的演变而凸显阶段性旅游投资分工格局,且有显著集群;而阳朔县的RBD 已见雏形。
从省域旅游产业发展演变分析,各省区域差异显著,如沿海11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山东省2000-2007年间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显著;河南省旅游产业空间结构的演变却遵循“点—线—面”规律,同时国际旅游应备受关注。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的文献检索与整理重,发现关于旅游产业演变规律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省域旅游产业的时空演变及其演变机制的研究,而关于市域旅游产业演变的成果散而少。
本研究是对市域旅游产业总量和贡献率的初步尝试,数据主要源于市域统计年鉴。
从区域实践分析,开封市在入选中国未来10年最具竞争力的24个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的同时,又获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两大国家战略区发展机遇,在这一重大旅游产业转型之际,把握开封市旅游产业历史演变规律,能更好的制定未来发展战略。
本文将以河南旅游产业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开封市为例,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围绕旅游产业总量演变、发展潜力以及发展弹性,展开市域旅游产业演变规律的研究,并以开封市2001-2012年间数据为基础,探讨市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国民经济地位演变规律。
二、旅游产业总量演变规律1.旅游总收入的演变旅游总收入是旅游产业发展总量及其乘数效应的集中体现。
开封市旅游总收入的统计源于来汴游客的旅游总消费,反映的是开封市各类旅游企业及相关企业的总收益。
由图1,可知开封市“十五”、“十一五”期间旅游总收入整体呈平稳增长态势;由2001年的30.5亿元,增长为2010年的128.4亿元,即经过两个五年计划期发展,旅游总收入翻了两番。
在2001-2012年间,开封市旅游总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9.21%,高于开封市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3.7个百分点,也远远高于同时期全国旅游总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
这表明“十五”、“十一五”期间,开封市旅游产业区域旅游产业演变规律研究———以开封市为例□陈玉英(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具有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特征。
图1所示,开封市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不断提升,并呈现三个阶段性增长:一是,2001-2005年,呈平稳增长;二是,2005-2010年呈快速增长;三是,2010至今呈高速增长。
可见,开封市旅游总收入每五年就会上一个新台阶,特别是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封市正式被纳入核心区建设后,其城市旅游功能显著提升,各类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设施以及公共休闲设施得到不断完善与创新,市内景区景点质量得以提升,旅游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这都为开封市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1开封市2001-2012年间旅游总收入演变规律数据来源:开封市统计年鉴2002-2013。
2.旅游总接待量演变旅游接待量是旅游经济特有的发展指标之一,其发展演变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演变成正相关关系。
开封市旅游总接待量自“十五”以来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并呈现出高速发展的特征,如图2所示。
2001年至2006年间旅游总接待量徘徊在1000万人次至2000万人次间,2007年突破2000万人次,2009年突破3000万人次,2012年突破4000万人次,2007至2012年的5年间实现了2000万人次的增长总量。
对比2001年的1050万人次和2012年的4416.2万人次的总接待量,可知开封市旅游总接待量在12年间增长了4倍多,其年均增长速度达15.2%,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
图2开封市2001-2012年旅游总接待量演变规律数据来源:开封市统计年鉴2002-2013。
3.旅游总接待量发展潜力开封市4000多万的旅游总接待量已远远超过其住宿设施的实际接待能力,但旅游接待能力是由游览场所、餐位、旅游从业人员、交通等基本旅游接待设施共同决定的,特别是来开封市旅游的游客中,一日游占比重较大。
据2012年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一日游游客占总接待量的43.8%。
因此,分析开封市旅游总接待能力时,景区景点的最大旅游资源容量也是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由于开封市地处平原地区,且景区中绝大部分属于游园,较适合利用面积法测算其旅游资源容量。
公式(1)为面积法量测旅游资源容量模型:C=T/To ×A/Ao (1)式中,C 是日极限旅游资源容量;T 表示景区每日开放时间;To 为游客在景区内完成一次完整的游览活动所利用的时间;T/To 为景区日旅游周转率,A 是景区景点的总占地面积;Ao 为基本旅游资源容量标准值。
一般的基本旅游资源容量标准值都是长期经验积累或专项研究的结果,本调研报告中的基本旅游资源容量标准值参考日本洛克研究所的专项研究成果,如表1。
景区景点每日开放时间,除清明上河园外,均按照8小时计算。
通过对各景区景点的实地考察获取占地面积和完成一次完整游览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旅游资源容量值的测算公式,以及表1中的数据,可以获得开封市各景区景点的日极限旅游资源容量值。
各景区景点的日极限容量值的总和,即为开封市日极限旅游资源容量值,约为36.14万人次。
根据开封市全年适合户外活动的无霜期214天,可以预测开封市全年旅游接待量为7733.96万人次。
此外,夜市、小宋城、东京梦华、千回大宋、鼓楼印象等夜间旅游产品,也有一定的接待能力。
由此可知,开封市旅游景区景点及相关旅游场所的旅游接待潜力较大。
三、旅游发展弹性演变1.供给的价格弹性演变为了测定旅游产品对价格的敏感性,须计算旅游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
本文选择旅游产品销售量与旅游者的人均花费额测算价格弹性系数,如公式(2):E=(Y 1-Y 0)/1/2(Y 0+Y 1)(X 1-X 0/1/2(X 0+X 1)(2)式中E 代表旅游产品的价格弹性;Y 0代表基年旅游产品销售量;Y 1代表要测量年份的旅游产品销售量;X 0代表基年人均旅游花费;X 1代表要测量年份人均旅游花费。
根据2001至2012年间的旅游产品销售量和人均旅游花费,可得供给总量的价格弹性系数和入境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如表2所示。
景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完成一次游览活动所利用的时间(小时)周转率基本旅游资源容量标准值(平方米)日极限容量(万人次)清明上河园39.334320 5.90龙亭69.482450 5.56天波杨府 2.55 1.5 5.3310 1.36中国翰园碑林8.002410 3.2万岁山森林公园40.0218300 1.07铁塔公园33.892450 2.71刘少奇纪念馆0.140.240500.12刘青霞故居 1.400.516500.45山陕甘会馆0.370.516500.12相国寺 2.100.516500.67延庆观0.530.240500.43包公祠 1.070.516500.34开封府 4.002410 1.60开封市博物馆0.820.51610 1.30禹王台25.603 2.6710 6.80繁塔公园民国近代建筑群岳飞庙关帝庙1.003.002.502.000.50.511161688505010100.320.962.001.6清真寺焦裕禄陵园焦桐东大寺白衣阁河南总修院普济寺0.905.000.053.602.003.802.60.51.50.210.510.5165.3340816816505010505050500.290.530.200.580.640.610.8柳园口黄河黑岗口水库景区黄河风生态旅游区合计806040.003232.6742.671001001002.132.401.0736.14表1开封各景区景点占地面积、周转率与基本旅游资源容量一览表注:各景点的T赋值除清明上河园为12小时外,其它均为8小时;各景点的T O和A的赋值为实地勘测所得;A0赋值引自洛克计划研究所。